折叠合理安排时间教案入市资金

【字号: 】 【】 【】
机构数据显示海外资金大举入市
作者:朱茵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就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海外资金正大幅流入A股。与此同时,国内的券商资管产品发行规模上也不断攀升,前五月总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多家券商认为,6月份A股仍将维持升势,延续牛市格局。  资管产品发行超千亿  申万宏源的统计报告显示,5月21日到5月27日,全球资金大幅流入,刷新了自2000年以来最大单周流入的纪录,当周有45.83亿美元的净流入,而此前一周为14.31亿美元。A股上演过山车行情,强大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巨额外资流入。统计显示,在上述45.83亿美元的资金中,流入ETF的资金有43.34亿美元,而此前一周为14.17亿美元。据悉,2009年以来进入中国股市的资金通常较为青睐金融行业,能源等配置占比增加较快,医疗、IT等配置占比有所降低。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外资强势流入,源于中港基金互认推行。在资本账户逐渐松绑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需要建设良性的资本市场,才能吸引外资持续平稳进入股市。  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券商发行的资管产品也借牛市井喷,前五个月总规模已经达到1176亿元。  在今年前五个月,每个月的产品发行规模都在百亿之上。1月份发行产品数量最多,达到392只,2月份为210只,3月份为334只,4月份为261只,5月份为178只,目前6月份已经有8只产品进入了推广发行期。不过,从发行的总规模来看,4月份最多,发行规模达到403亿元。发行产品的平均规模在不断攀升,已经从之前的每只产品规模0.64亿元上升到了4月份的1.54亿元,但5月份产品规模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券商发行产品多以混合型为主,单纯股票型产品的发行数量并没有井喷。  6月开启长牛走势  券商机构对A股后市普遍看好,认为6月份市场会有震荡,但不会改变牛市格局。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不能因为估值高就认为股市有泡沫,把股市和楼市比一下,楼市的市值接近200万亿人民币,每年的新增供应接近8万亿,相比之下股市的市值只有60万亿,每年新增供应只有1万亿左右。借鉴过去10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经验,只要股市能够帮助中国经济配置资源,实现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型,提高大家的收入,最终高估值的泡沫可以化解。人口红利结束以后地产将迎来长期拐点,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宽松,降低利率、增加权益,助力债务去杠杆。居民财富将趋势性地从房产、存款转向金融市场,未来将迎来“股债双牛”。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认为,6月份的核心交易特征在于消化短期政策风险,酝酿新的进攻机会。5月底市场在政策干预下出现巨幅调整,但从政策出发点来看仍是希望市场健康发展、走慢牛行情,而非真正打压市场。因此,6月份主要任务是消化短期政策利空,重新寻找新的进攻机会。上证指数核心波动区间预计在4600点至5150点。股票市场向上的大逻辑依然未被打破,维持多头思维。目前来看,改革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上市公司自下而上转型适应新常态,这些牛市核心推动力未遭到破坏。因此,市场将维持原有上升趋势,短期调整有利于后续的进一步上行。建议投资者继续保持牛市思维,牛市不言顶。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银监会支持调整平仓线,银行万亿入市资金防踩踏_金改实验室_澎湃新闻-The Paper
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银监会支持调整平仓线,银行万亿入市资金防踩踏
澎湃新闻记者 朱荻 杨晓宴
11:10 来自
某股份制银行从本周起已和客户展开协商,在暴跌中做到“能不平仓就不平仓”。  CFP 资料图7月9日开盘前,银监会祭出四大招救市,拉动各大指数迅速回升。分析人士指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二条,“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与委托理财和信托投资客户协商,合理调整证券投资的风险预警线和平仓线”。对此,澎湃新闻()从一股份制银行了解到,从本周开始,由于股市持续暴跌,触发预警线和平仓线,该银行已经和客户展开协商,做到“能不平仓就不平仓”。“如果客户追加保证金有些困难,我们尽量还是看看客户有没有其他的抵质押物,尽量不平仓,”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如果到了平仓线,就是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我们宁可承受一些损失。正常我们要求客户下午2:30保证金要到位,实际上如果没到,我们也会再给一些宽裕的时间,还是以保客户为主。”此前,银行资金可能会强制平仓是市场人士的最大担忧。按照华泰证券7月5日发布的报告,中国股市场内场外融资的总体范围估计在3.3万亿左右,悲观情况下可能到达3.5-3.7万亿,其中银行理财资金1.6万亿左右,约占股市配资的一半。据一国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介绍,银行入市资金大多是结构化产品的优先级,通常来讲当账户平仓后,优先级的安全可以保障。但当股指连续暴跌时,银行为了确保自己的优先级资金万无一失,就可能会调整预警线或平仓线,要求对应的结构化产品管理方,即信托公司或券商资管等作出减持股票、平仓等操作。“一旦银行系的资金要求平仓类操作,无疑会引发市场更大的波动,踩踏加剧。”上述银行人士称,“银监会出面松绑,总归让银行的回旋余地更大。”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也表示,在目前的情势下,强行平仓对劣后资金的影响太大,而且平仓对市场的影响是连锁性的。“我们这边平掉引起股指下跌,会影响其他银行的配资盘。大家还是要齐心协力。” 至于具体的警戒线和平仓线调整,该人士说,当前的情况下,具体线的调整并没有太大意义。“线在哪里还是看市场。在跌停板上,强平也平不了。”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路径举例说明:首先会有委托人(比如私募基金),在信托公司发起一个信托计划,名称以“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居多,规模少则千万多则数十亿,用途主要包括投资基金、债券、期货等,当然也包括直接投资于沪、深交易所A股股票。信托计划发起后,一般按不同风险偏好类别,会被分为优先、夹层和劣后资金。其中劣后来源一般是委托人(私募)和个人,夹层可以不设,定位上是优先和劣后之间的安全垫。资金比例一般由委托人视最终给劣后方客户的配资比例所决定。按目前市场的安全系数,较为常见的是7:1:2(优先:夹层:劣后)或者7:3(优先:劣后)。其中,优先级的资金一般由银行提供:银行的做法是由金融市场部对接,包装成理财产品,再由私人银行部出售给部分高净值客户。对银行的好处是,除了赚取优先级的低风险收益,一般还能“顺便”成为该信托计划的托管行,挣取托管费收入、产品的销售收入、理财手续费收入(利差)和存款收益等。优先级的资金成本一般是债券6%,股票7%,期货8%,夹层则在10%到15%之间。优先级资金方的风控方式是,当资产净值亏损超过警戒线,信托账户将被锁定,劣后方只能等待上涨、采取增加劣后资金或者减仓等方式,让净值高于警戒线来解锁,否则就只能等待净值跌到止损线触发强制平仓。新闻链接银监会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四大政策 中国银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为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健发展,银监会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 一、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已到期的股票质押贷款与客户重新合理确定期限。质押率低于合约规定的,允许双方自行商定押品调整。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与委托理财和信托投资客户协商,合理调整证券投资的风险预警线和平仓线。 三、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同业合作,提供同业融资。 四、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回购本企业股票的上市公司提供质押融资,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在股市里摸爬滚打了22年,关于我个人的投资心得,问我吧!
录入编辑:黄武锋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银监会,平仓,银行
澎湃新闻APP下载明年社保基金入市资金比例有望达到30%-养老金-金投保险网-金投网
明年社保基金入市资金比例有望达到30%
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
摘要:随着社保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多重利好效应的助推之下,社保基金入市资金比例明年有望达到30%的最高上限。目前我国在政策上允许进入资本市场的养老基金有.....
(gold.org/)12月16日讯:&领域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未来降低企业负担、实现全国统一的社保等多项改革值得期待。&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多重利好效应的助推之下,社保资金不断追加入市资金,社保基金入市资金比例明年有望达到30%的最高上限。
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社保基金投资A股股票达到653只,持股数量达90.06亿股,持股市值达1520.31亿元,其中,三季度新进股票162只。
目前我国在政策上允许进入资本市场的养老基金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基金&,二者合计可以入市的规模最大理论值应是8200亿元(6000亿元+2200亿元企业年金),仅占总市值的1.3%,而实际则更低一些,甚至即使在牛市也没有满仓。相比之下,美国资本市场中养老基金的实际占比则高达60%。
截至2014年年底,基金累计结余约3.5万亿元,扣除预留支付资金外,预计全国可以纳入投资运营范围的资金总计约2万亿元。市场人士认为,今年8月24日,《基本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加快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共同成长、相互促进的进程,我国的资本市场将迎来一次新的发展契机,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基金规模持续增长。1990年收入仅为179亿元,滚存结余只有98亿元,而2013年则分别高达22680亿元和28269亿元,分别增长了126倍和288倍。
对此,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基本养老基金在内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基金增长幅度相比,与国外投资体制相比,都显得严重滞后。&十三五&时期,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体制已刻不容缓。
宋清辉还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本次会议还首次系统提出了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 &组合拳&,包括降低等,可谓直击减负要害。一旦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等措施全面落实,企业将迎重大利好。
关注(http://m.cngold.org),更多热门保险资讯随时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金投保险网无关。金投保险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
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意外保障/意外身故、残疾: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不幸身故,给付身故保险金,合同终止;若因该意外导致身体残疾,按合同约定比例给付残疾保险金。
健康医疗保障/意外医疗保障: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在二级以上(含二级)公立医院诊疗,对被保险人每次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并实际支出的符合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在扣除社保等其他途径已经获得的补偿以及100元免赔额后,对其余额按100%比例给付医疗保险金
意外保障/意外身故、残疾: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不幸身故,给付身故保险金,合同终止;若因该意外导致身体残疾,按合同约定比例给付残疾保险金。
健康医疗保障/意外医疗保障: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在二级以上(含二级)公立医院诊疗,对被保险人每次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并实际支出的符合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在扣除社保等其他途径已经获得的补偿以及100元免赔额后,对其余额按100%比例给付医疗保险金
意外保障/意外身故、残疾: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不幸身故,给付身故保险金,合同终止;若因该意外导致身体残疾,按合同约定比例给付残疾保险金。
健康医疗保障/意外医疗保障: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诊疗,在扣除被保险人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补偿后,保险公司扣除100元免赔额后100%赔付合理的医疗费用保险金。
意外保障/意外身故、伤残:在保险期间内,若被保险人因在旅行时遭受意外伤害,并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65日内因该事故身故的,保险公司按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因该事故造成本保险合同所附《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所列伤残项目的,保险公司按该表所列给付比例乘以保险金额给付伤残保险金。
健康医疗保障/意外医疗: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若被保险人旅行时遭受主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伤害事故,或罹患疾病,且自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或罹患疾病之日起90日内进行必要合理的治疗,保险人依据本附加合同约定,对被保险人在90日内已支出的、必需且合理的实际医药费用给付保险金。
意外保障/意外身故及伤残: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不幸身故,给付身故保险金,合同终止;若因该意外导致身体残疾或烧伤,按合同约定比例给付残疾或烧伤保险金。
健康医疗保障/意外门急诊与住院医疗: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在二级以上(含二级)公立医院诊疗,对被保险人每次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并实际支出的符合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在扣除社保等其他途径已经获得的补偿以及100元免赔额后,对其余额按100%比例给付医疗保险金。
意外保障/主险一般意外伤害保险: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身故、残疾的,保险公司按约定保额给付。
意外保障/主险特定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境外旅行期间以乘客身份特定交通工具时因意外伤害导致身故、伤残,保险公司将给付保险金补偿。(本保障可与意外身故、伤残保险金累计赔付)
意外保障/航班延误:被保险人乘坐航班抵达目的地时延误4小时及以上(不含航班被取消、变更或起飞后发生返航、备降);
意外保障/航空意外身故:被保险人每次以乘客身份乘坐从事合法客运的国内民航班机,自持有效机票到达机场通过安全检查时起至飞抵目的地走出民航班机舱门时止的期间内,遭受交通事故导致的保险责任;
意外保障/火车意外:被保险人以乘客身份乘坐从事合法客运的火车(含轻轨、地铁)期间(自持有有效车票并双脚进入火车车厢起至抵达目的地双脚走出火车车厢时止,但中途双脚离开火车车厢期间除外),遭受的意外伤害事故;
保险顾问在线
问:咨询一下中英人寿的吉..
并且确诊时所患疾病未达到重大疾病程度,将...
Q:你好,我想问一下,我发生意外事故,现在合作医疗还没有报下来,如果距事故发生超过180天还没理赔,意外险还能报吗?谢谢!
Q:你好:麻烦问一下,我的保险已经交了,怎样才能在网上查到?
Q:什么是安贷宝
Q:我的户口已经落户在现在所在城市&但是身份证信息还是以前老家的&。现在单位要解除合同要失业证&,办理失业证身份证信息是以前老家的可以办理吗
Q:您好,小孩10岁买国寿福禄鑫尊适合吗
Q:新农合最长多长多少时间能去办理报销,跨年呢?
Q:我要出国两年,车子就放在家里不开了。然后我这个车子的保险不办可以吗?
Q:你好。怎么查理赔
猜你感兴趣
保险关键词
版权所有 (C) 中国黄金投资网 gold.org 浙ICP备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
本站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建议!联系管理员:webmaster@cngold.org 欢迎投稿:tougao@cngold.org
我的意见:知名分析师罗毅:30万亿资金即将入市 大金融还能走牛!_凤凰财经
知名分析师罗毅:30万亿资金即将入市 大金融还能走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罗毅 私募排排网
本文作者是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分析师&&罗毅。文章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建议;另外,文章观点基于原作者,不代表本公司舆论及观点,望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投资。
1. 巴黎事件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影响如何?
我们先说一下巴黎事件的影响,最近两天大家对巴黎事件,对于全球股市的影响有很多的解读,作为金融系统的研究一员,首先觉得巴黎事件这个事情本身是很悲惨的,我们肯定是强烈谴责IS,但也不用像很多投资者认为的巴黎事件相当于美国9&11,我觉得两者有着本质不同,不同在哪里?
国际的环境不同:9&11是当时世界的无疑的领导者美国被恐怖主义者袭击,而今天,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IS挑战的是很多主流国家而非一个国家。
从全球政治金融领域的影响来说,对巴黎事件不应该恐慌,全球更要团结和携手并进,一起去打击IS。这次事件使得各个主流国家更加团结,更加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国际化。
2. 对美联储加息如何看?
投资者目前比较担忧美联储加息。这个事儿我之前也有判断,在8月市场最恐慌时,我说美联储不会在9月加息,会推迟一个季度,因为我了解中美博弈的节奏。在《说一说我的心里话,为什么我现在推荐金融股》中有重点写到,日,伯南克还是美联储,第一次说要退出QE,引发市场一片恐慌,这是中国钱荒的外因,这么刻骨铭心的历史,大家应该不会忘记。
但是7月初又是伯南克说退出QE没有时间表,大家松口气,也是股市从1847点开始走出向上趋势的起点。而到了13年10月份,美国才正式开始宣布准备退出QE,2014年是美国正式退出QE的一年,但中国从2000点涨到3000点附近。我们有因为美国正式退出QE而崩盘吗?结论很确定是没有的。
就算美国在2015年12月加息,由于投资者已经充分消化,就跟13年10月正式宣布退出QE一样,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利空释放,靴子落地还说不定是利好呢。 别忘了我们用这一季度的推迟,做了很多的改革,而这些改革已经让投资者的预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看一下,外汇占款都在企稳回升了,而国内投资者情绪已经明显乐观。
3. 关于这次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从50%调整到100%的看法?
首先要了解下,为什么两融保证金要从50%提到100%?第一:这是一个政策正常化的过程,因为以前一直是100%,而在股灾期间才逆周期调整降到50%,现在股灾已经过去回到正常而已。第二,我们可以看到过去这两周,市场从底部起来以后,什么股票涨得最好?还是很多炒作型的股票,客观来说这很危险,为什么?这些炒作型股票是连续拉涨停,不停的刺激没有风险识别能力的个人投资者,而这些个人投资者又喜欢把两融杠杆比例用到极致,这就进一步导致市场的炒风蔓延。
我们做草根调研了解到:个人投资者现在情绪正在亢奋。真正去买蓝筹的个人投资者,依然很少,尤其是有融资资格的个人投资者,他们反而更愿意去跟随炒作型股票,而这种投资者他们去买入炒作型股票用的杠杆往往会放到极致,而现在没有了HOMS系统,没有了伞形信托等场外配资体系,很多个人投资者就在利用两融的杠杆把杠杆放大到极致,尤其是在风险控制比较弱的券商那里,甚至可以对炒作型股票把杠杆放到上限。
另外草根调研了解到,个人投资者实际买金融股不多,因为中国的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是极高的,大家往往希望买了以后第二天能有涨停板,很少能熬个一年的。
所以说个人投资者在大金融上的杠杆比较低,而在炒作型股票上的杠杆却比较高。所以如果这次保证金调整的目的是要让杠杆回到正常水平,那么肯定意味着炒作型股票的风险会大的多。
而且这次新政后,也是有可能部分激发投资者购买真正蓝筹股的意愿,我们说说为什么?
炒作股票的折算率只有30%到40%,而蓝筹股往往是60%、70%,如果我买了一百元的股票,如果折算成30块钱,我放两倍杠杆,我才能贷出来60块钱。但是我如果一百块钱买的是金融股,如果按70%的折算率来贷款的话,就算只放一倍杠杆也可以贷70块钱。新政后,因此炒作股只能贷出来30元,而蓝筹股还是可以贷出70元,如果投资者希望贷款投资的话,买蓝筹的动机将大大增强。因为杠杆的降低,将大大影响炒作股票的预期收益,反过来提升蓝筹的吸引力。
所以一定要明白监管层的意图,就是要去把炒风压一压,实现真正的慢牛。 周五很多炒作型的小股票出现集体跌停的情况,我觉得已经在反映这个预期。再往后,随着注册制进一步临近,随着金融反腐的进一步推进,随着很多监管政策的改革、变化,我们相信在最后这两个月到明年一季度,市场的风格很有可能发生变化。一定要明白监管层是希望股市长牛,所以压一压,并不是要把市场搞砸了。
4. 国际化就买大金融
这个周末又出台一个重磅的消息,拉加德亲自说支持中国加入SDR,这个基本相当于管理层已经提了一个方案到董事会,同时董事会的主要董事都分别公开表态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都已经公开表态,那么应该加入SDR是大概率事件了。
回到我们之前强调的人民币国际化就买大金融,这个不会变,和2005年7月一样,我们回顾人民币改革的进程,2005年7月就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起点,这是中国A股市场从1000点崛起的重大外部背景,而股权分置改革是内因。我们这一轮股市改革的外因是人民币国际化,而内因则是大改革。
周末很多人看到了金融反腐又进一步,这说明下来改革也会加速。金融反腐与金融改革是并进的。
5. 金融股的基本面到底如何?
第一个是证券的基本面到底怎么样?很多人说现在券商估值高了,今年券商盈利,像主流券商盈利都在一百亿以上,明年会不会大幅的下滑,交易量跟不上就完蛋了?我给大家做一个测算,两融业务按照最新预测,明年底可能重回2万亿,因为这个市场的融资需求始终存在,而场外配资已经没有了,我们如果判断市场继续是稳步向上,明年回到4500点以上,两融金额也是稳步上升,很有可能回到前期高点。回看今年融资融券的数字:1季度1.26万亿,2季度1.98万亿,3季度1.1万亿。而如果明年底能到两万亿,那么代表两融日均余额应该在1.6万亿左右,比今年增长30%。
明年6月底以前要推战略新兴板,注册制可能会同步,新三板分层机制马上退出,股权融资将有大幅提高,投行这块收入应该会有大幅提高。
有人说交易量没这么大,我同意,而且一些券商的佣金率还要下降,但是经纪业务可以靠两融来支撑,同时投务,资管,自营做市都在高速发展,整个利润30%增长是可以预期的。主流券商的估值是多少?目前15倍的PE,2倍的PB,不算贵,因为券商是金融子行业中资产质量最优秀,增长最确定的行业。
对于银行来说:很多人看到不良贷款率会提高。我们做了一个图,你会不良率和股价是一个方向变动的,不良率往下的时候银行股股价往下,不良率往上银行股往上,说明股价比银行基本面要提前,没有人看到你的数据再买股票。记得2013年很多人说银行不良贷款率会三年到10%,现在三年过去了,不良率才到1.5%,其实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别自己吓自己。
对于保险来说:明年的开门红很可能超预期,要重点关注,保险的行情也可能会提前,保险的费率改革包括投资领域进一步市场化,都使保险股的股价有很大空间。
6. 到底金融股有没有超额收益?为什么总在最后季度发飙?
很多人说金融股没有超额收益,其实、金融股都有超额收益,尤其是在最后一个季度,只不过是不同的子版块就是,为什么最后一季度发飙?理由很复杂,从资金博弈角度出发,我的判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本土公募机构往往排名是在最后两个月,最后一个季度是最关键的,调仓的动机是最弱的,因为本土公募的仓位是公开的,你买什么股票所有的机构都能看到。而又不愿意最后调仓,或许其他的大资金如果要发动行情,恰恰喜欢找本土公募持仓量最少的时机进行买入。
近期看看龙虎榜数据,公募基金很多是在卖出金融股,这点基本上应该是比较确定的。那现在金融股持仓应该更低了,所以要小心哦,说不定又有行情了。
第二,每年最后两个月改革都会加速,因为党的全会往往在10月或11月,因此在开完会后,会有更强的共识推动改革。同时一年的改革任务往往要在最后时点完成攻关。而金融股的走势最相关的内因就是大改革,改革对股价形成明显正面刺激,自然最后时点也往往是金融股表现好的原因。
再次强调,大家一定要相信大金融有大机会的判断,尤其是今年最后这两个月和明年第一季度,我觉得风格会切回到大金融领域,不要认为金融股没有机会。 如果大金融真的开始崛起,那么由于强大的吸金效应,小妖票没有流动性的现象可能又会重现。而我感觉,现在本土大资金刚刚进场,因此对市场整体不要太悲观,但是个股分化,风格切换不要忽视。并不是叫大家都只买金融股,而是说,最少要到标配30%,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我们的排序依然是证券、保险、银行。但是风格会有所切换,从市值偏小,估值过高的股票,向中等市值,反而具有转型和改革动力的股票去切换, 这是我的判断。
7. 为什么相信大金融还能走牛?
有几个因素让我有信心。之前也说过,我们未来五年要有30万亿的资金要进入权益市场里,这是大的判断,而最近习大大亲自把股票市场列作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去发展,可能在这个时候冒然把市场搞砸吗?不可能的。 这个资金还是要源源不断进来的,只不过资金要进的更持续,而且要想办法进入真正的好企业。现在大批资金正在找出路,房地产、高利贷、信托、互联网金融、债券领域过度沉淀的资金,他们没有别的地方去,很大可能来股市,监管层近期应该是看到这些资金在蜂拥入市,所以才要控制下节奏。监管层的数据应该掌握得更加清楚,就算是我们自己跟踪的数据,最近两融业务上升速度也是非常迅猛,而且里面有不少的融资资金是到了炒作型股票里。
但是券商股不用过度担心,因为目前估值和盈利增长都不错,而且因为本土大资金最喜欢的就是券商股,如果这个方向不变的话,假设明天有一个特别大幅的低开,或许这个时候反而是选择一些优秀的券商低位买入的黄金时机,尤其是错过上一轮暴涨的投资者。
券商股里买什么呢?我也说过很多次,估值太贵的,尤其50倍动态市盈率以上的公司要小心一些,这次可能会让风格朝着价值的方向转一下。中等估值水平的券商或许受到青睐,例如长江,新大招等。
这个时点也可以加些保险银行,例如我们主推的新国太组合,银行里面多买一些城商行或是有改革预期的股份制银行,比如宁波、光大、北京,华夏我觉得就挺不错的。每日早间捕捉涨停股,请关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
盘后复盘洞悉明日走势,请关注微信号【复盘大师】或【fupan588】
追踪主力动向,请关注微信号【主力抓黑马】或【zhuliheima】
欢迎调戏小编长按识别图片中二维码即可-
[责任编辑:lanl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市场分化明显,未来持续看好民生消费领域。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绩优新蓝筹,未来市场主力方向,政策支持,资金流入。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37014
播放数:1988720
播放数:1509150
播放数:1458467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购资金合理安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