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机如果打价格战的话,国产手机厂商牧马人会不会国产死亡?

智能手机大打价格战对消费者真的好吗?-闽南网
智能手机大打价格战对消费者真的好吗?
来源:驱动之家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谷歌公司推出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实在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它是唯一能够与苹果公司iOS系统一争高下的手机操作系统,正是因为有了Android系统,才刺激了许多大品牌手机厂商纷纷开始制造,在多个厂家之间引发了智能手机市场争夺战。一开始这场战役的焦点在于比拼手机硬件配置,现在已经开始集中在价格战上。所有的这些竞争行为都推动了智能手机行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且消费者也从中受益,但是这种愈演愈烈的竞争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后果。时至今日,我们是时候去正视这个问题了。
  曾经的Android智能手机领跑者HTC刚刚宣布为了应对日益下滑的销量,将裁员15%的员工,这也就意味着有2300名职工将要另谋出路。联想作为一个刚刚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不久还处于上升通道的手机厂商,为了应对竞争压力也做出了裁员3200名员工的决定。这两家公司都将中国市场视为关键的市场,但是这两者在面对中国市场中成群结队的竞争者们也无能为力,联想公司CEO杨元庆对此的看法是「价格战已经趋于不合理」。
昨日高高在上的顶配手机今天跌入谷底,正在以挥泪大甩卖低价出售
  小米公司在本周发布的799元(约125美元)也从侧面印证了杨元庆的话,这款手机与iPhone6Plus拥有相同大小的屏幕与分辨率,使用的是与HTCOneM9+相同的处理器,除了这些,红米Note2还配有SD卡拓展槽、红外线遥控以及相机镜头自动检测对焦功能(该功能在三星GalaxyS5中首次出现,现在iPhone6也具有功能)。拥有这么多功能的红米Note2,居然只要125美元。
  以如此低价推出高配置手机,小米公司即使有的赚也是些蝇头小利。小米公司也很明白,对于比自己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来说,赚的少就等于是重大损失,因为这些大公司不得不为了提供全球售后支持和维持分销网络而付出额外的成本。即便是像联想这样同样定位于薄利多销且与小米手机在生产与销售上都是面对同一市场的公司,也玩不过小米使用的那一套低价战术。随着小米公司越来越发展成熟,它也会像那些国际大厂商一样面临多种成本的压力,而在小米公司身后已经源源不断地冒出了一批等着依靠低价手机取代小米位置的新人。
  根据最近一项针对Andorid手机厂商的研究中发现,市面上已经存在着将近1300个不同品牌的Android手机。如今的Android手机品牌数量是2012年的3倍,已经几近于荒谬。如今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大玩家如HTC、联想都已经不断地陷入财政问题中,这个市场中真的还有空间能够容纳1300家不同的公司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大部分智能手机公司不过是昙花一现,如同蜉蝣一样看不到明天的太阳。这就是联想CEO杨元庆所描述的非理性竞争:出售Android智能手机的公司,尤其是在中国涌现出的大批不知名小公司们,并不关心自己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只想赚一票就走。
  这种情况显然是Android手机厂商们不想看到的,但是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消费者来说,这同样不是一件好事。
当我们购买手机,其实是同时买下了很多隐含其中的配套服务
  你可以轻易的以难以置信的低价买到一部深圳小厂商出产的高配置Android手机,它还会附赠你一块可更换的电池。但是当你想要进行维修时,谁会来为你提供售后服务?你买回来的时候它是运行着最新的Android系统,谁能保证它是否会持续升级?如果这部手机存在着过热的问题和其他设计缺陷,谁又能为此承担责任?
  当我们购买大品牌手机时,其实也是买下了一系列隐含的品质保证。尽管索尼和HTC正在为了保住他们的手机部门而苦苦挣扎,但是你知道他们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尽管在Android软件升级速度上面这两家公司做的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它们也已经尽力去做了,如果没做好的话还会受到外界的无情嘲笑。
  而如今世道变了,Android智能手机厂商的趋势是秘而不宣地丢弃那些品质的保证,以达到更低的前期投入成本。一加手机就深谙此道,你也可以看看Yota公司的所作所为,在它取消了在美国发布手机的计划之前,已经在Indiegogo上面获得了大量YotaPhone2的订单。联想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摩托罗拉也于今年采取了一个类似的向消费者直接销售的方式,该公司避开了承销商直接向消费者以不可思议的低价出售新款的MotoX和MotoG。然而这些手机厂商的此种做法的真的能长此以往的持续下去吗?
为什么没有人关心手机的可持续发展呢?
  智能手机的发展就像是遵循了加速版的摩尔定律:手机价格一直稳步下降,而手机性能却持续提高。如果这个趋势可以一直保持下去,那将是一件美事。但是想要让这种发展势头得以保持下去,我们就需要那些生产手机的制造商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可持续发展。现如今,苹果和三星已经做的不错,Android也逐渐成为了谷歌盈利能力的关键,但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其他的大部分公司每一个季度都要遭遇灾难性的打击。在惨烈的价格战当中,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将不会得到更好的服务,而那些为我们组装手机的产业工人也无法获得更好的工作条件。如果我们想要有所获得,就必须有所付出,而不是因为一时的低价而沾沾自喜。
10月最热美女排行榜 2016女神校花票选 网络正妹辣模盘点
48小时点击排行榜价格战之后 国产手机厂商们要拼什么?
年程过半,随着小米、华为、OPPO、vivo、金立、魅族等新机型的陆续推出,主流国产手机的价格区间正在悄然上扬,之前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千元机越来越少,性价比也不再是手机厂商吆喝产品时的口头禅。一直以物美价
年程过半,随着小米、华为、OPPO、vivo、金立、魅族等新机型的陆续推出,主流国产手机的价格区间正在悄然上扬,之前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千元机&越来越少,&性价比&也不再是手机厂商吆喝产品时的口头禅。一直以物美价廉、性价比高打市场的国产手机,正在变得越来越贵,消费者会愿意继续买单吗?价格战之后厂商们要拼什么?
想要更好的?得多出钱
&今年全是旗舰机型。&这虽然是句玩笑,但并不可笑。&旗舰&往往意味着配置更高、性能更高、外观更精致,但也意味着价格也更高。
7月26日,金立在京发布了主打&内置安全加密芯片&的超级续航旗舰配置新机金立M6和金立M6 Plus,售价2699元起至3199元。而上一代产品金立M5的售价则为2299元起。相对于软件加密,硬件加密的安全等级当然更高,但也意味着要多付几百块钱。
7月27日,小米也在京正式发布了旗下红米品牌的旗舰机型红米Pro,共有3个版本,定价1499元起至1999元。而之前的红米系列产品售价为499元到899元,是小米旗下最受欢迎的千元机。
事实上,自2013年8月红米手机首次销售以来,红米品牌手机在3年的时间内售出了超过1.1亿台,平均每秒售出1.2台,堪称&国民手机&。&红米Pro就是国民旗舰手机。无论是技术、工艺还是性能,红米Pro都达到了旗舰水平。&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说,从经典的红米、大屏的红米Note到旗舰的红米Pro,小米已经完成了对红米品牌的构建与升级。
无论是定位于高端政商机型、原本的价位区间就比较高的金立,还是过去主打性价比、走亲民路线的红米,都选择了更好也更贵的新品策略。实际上,回顾一下今年上半年主流厂商的新品机型,偷偷涨价的不止这两家。
魅族新机MX6的售价为1999元,而之前MX4和MX5的起售价都是1799元;华为P9国内售价2988元起,而去年的P8则是2888元起;华为&麦芒5&售价为2399元起,而&麦芒4&则是2099 元;OPPO今年的主打机型R9起售价为2799元,去年R7为2499元;vivo Xplay5售价为3698元起至4288元,而vivo Xplay一代的售价为2998元&&
以OPPO为例,2015年7月,OPPO手机的平均售价为1586元,而到了2016年7月,则是1977元。根据全球著名市场调研机构GfK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达到2.2亿部,同比上涨20%。手机零售均价为1503元(不包含iPhone),而去年同期是1389元。其中,1000元~1500元价位段零售量同比上涨47%,2500元~3000元价位段上涨111%,3000元~4000元价位段上涨70%。
而另外一家全球著名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中国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已经从2013年的207美元(约合人民币1380元)上涨到了257美元(约合人民币1714元)。
存量换机 性价比不再&一招灵&
还记得年那场&全民造机&的热潮吗?做的、做的、卖保健品的、说相声的&&有超过100个品牌一窝蜂地杀入手机市场,希望分得一杯羹。但是,国产手机在疯狂扩张的同时,也在经历残酷的洗牌。
GfK的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中国手机市场TOP10品牌份额已超过85%,市场高集中度已经比较高了。实际上,在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倒闭潮之后,目前存活的手机品牌已经只有50家左右了。
&手机市场已经饱和了&,无论是业内人士的感受,还是各种第三方的统计数据都已经验证了这句话。市场的增速已经非常缓慢,蓝海早已变为红海,甚至血海。
&2016年手机市场基本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手机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90%。手机行业的竞争焦点,已经从传统的拼硬件配置和性价比,到了比拼产品本身的用户体验。&vivo公司全球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冯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存量市场与还处于蛮荒时期的增量市场的玩法肯定是有所差异的。因为存量市场上的大部分购机者,都不是第一次购买手机,因此,他们对于产品和体验都有更高的期待,除了价格,他们还会追求品质、工艺、前沿技术,甚至一个更高端的品牌形象,以彰显自己的审美品位。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各个厂商都在调整产品结构,从低价冲量,逐渐加大中高端系列的权重。
&手机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了全方位的竞争,第一波机快速崛起是靠运营商推动的,所以产品更多的是需要满足运营商的定制规范和运营商的价格体系;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时期,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大家只能走性价比路线;而接下来,要走的就是品牌路线、用户体验路线,不能再拼性价比,这是时代和行业发展的必然路线。&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告诉记者。
连曾经放言硬件应该免费的周鸿祎都开始反思:硬件溢价赚钱非常合理,这并不邪恶。如果长期处于微利状态,企业很难提升技术、打磨出更好的产品。
不战价格战什么?
贵不见得是坏事,但要消费者为&溢价&买单并不能顺理成章。价格战血洗过的国产手机市场,接下来要比拼什么?实际上,国产手机在产品、技术、专利、资源、广告、渠道等诸多方面的争夺战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热门综艺、热播影视剧的赞助商都能看到手机品牌的身影,最红的明星一定会是某个手机品牌的代言人。
&未来中国手机厂商只有6至8家能够生存,若想在这激烈的市场里分得一杯羹,差异化是不变的策略。差异化战略是趋势,也是生存之道。&刘立荣说。不能再用性价比去吸引大量消费者,只有做好品牌、产品和渠道服务的差异化,才能让消费者为&高价&买单。
刘立荣认为,未来手机行业的趋势一定是细分用户,先获得细分用户的产品认同和情感认同,打造差异化品牌;在定位好细分用户之后,一定要抓住用户的痛点和刚需,打造超越用户预期价值的差异化产品,完善用户体验,这是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渠道服务能力也要实现差异化,尤其在全球开放市场的环境下。
就在几年前,国内的手机市场还是和三星的天下,如今,市场前五名已尽是国产品牌,这说明国产已经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认可。廉价铺货的时代过去后,国产确实需要玩得更高级一些,越来越贵的国产只有也越来越好,才能继续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360大神会不会点燃手机行业价格战
2074浏览 / 5回复
短短3天的时间,从完成收编大神品牌到宣布2G版与Plus版分别降价至499元与399元,周鸿祎的一系列“组合拳”打得众多厂商是措手不及,千元机以下市场的竞争也由激烈瞬间上升到惨烈。值得探讨的是,大神此时放出无敌价会不会再次点燃手机行业价格战的导火索?  在继A放出无敌价499元之后,大神把F1 plus降价到了399元,并宣称这才是真正的无敌价。创新设计价值回归的声音还未落地,新一波价格战便已打响,这表明如今国产手机厂商对智能手机未来发展预期存在严重分歧。  6月份对于手机厂商来讲意义非凡。  以千元机配置、399元价位亮相国产手机战局的大神F1plus1G版,自今日上午10点在奇酷官网启动后,18分9秒内售罄30万台。周鸿祎对《财经》记者表示,奇酷无意打价格战。  周鸿祎认为,其他手机品牌不会跟进降价,因为他们“既想从硬件赚钱,又想从软件服务、生态系统等方面盈利”。而他的战略布局是:“硬件逐步免费、靠手机服务增值”“奇酷目前并不着急赚钱盈利。”奇酷内部人士也对《财经》记者表示,无意于依靠低价打击对手。  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作为后来者,更宜以低价方式闯入战局。“利用烧钱模式推广品牌,不求产品溢价,先形成品牌溢价,拉高估值,带来更多的风投,最大化地攫取市场。”  但自6月2日魅族推出799元的 2,到499元的红米2A、,国产手机降价潮一波接一波,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国产手机市场即将掀起价格大战。  李楠亦不认可价格战一说,并解释称,每年6月,京东等电商均会推出618促销活动,手机厂商一般会借势促销,拉动销量。同时,李楠却向《财经》记者强调,是魅族率先掀起的手机降价潮。  一家小手机品牌创始人对《财经》记者分析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今年一季度整体销量下滑(根据IHS Technology的数据下滑约5.6%),第二季度下降态势亦十分明显,因此行业库存应该颇大。具体到奇酷,选择大神F1plus作为价格战试水者,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清理大神去年因过量购入高通芯片而造成的库存堆积。  对此,奇酷科技方面予以否认,并表示降价到399元完全属于对战499元红米2A的公关价格战。  实际上,历来手机厂商的降价活动都逃脱不开库存问题,小米亦不例外。有分析人士称,年初时,小米乐观估计国产手机市场前景,喊出一亿部手机的销量目标,导致如今库存压力巨大。  为了及时释放库存压力,6月8日,过去一直采用限量供应方式的小米,以降价至499元的价位、现货供应的方式,促销红米2A。但对于库存问题,小米官方亦予以否认。  有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分析称:“因为模式的冲击,手机厂商之间的价格竞争不可避免,否认价格战的目的在于规避低价对品牌形象的伤害。”  在奇酷品牌发布会上,周鸿祎也的确喊话过,作为“添堵人”,奇酷手机要让友商产品更便宜。  作为同质化越来越高的产品与市场,手机业需要价格战的洗礼,但厂商们又惧怕价格战。  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表示,现在很多手机企业频繁自己打脸,亏本买产品,严重损害品牌溢价。Vivo方面称“我们坚持感知价值高于产品价格”。  大可乐创始人丁秀洪对《财经》记者表示,手机除了是科技产品,更是消费品,甚至可以说是与每个消费者关系密切的个人象征。消费者选择的目标产品,即是认可此品牌与自身身份相符合;同理,手机品牌的性能与体验如果不能满足客户的预期,便会立刻被海量竞争对手淘汰,失去消费者对整个品牌的信任。  因此,手机价格战最大的危机与挑战,不是手机成本问题,而是消费者的信任和品牌的塑造。  市场经济中,价值决定价格,高配置硬件必然是高价位,若强行降价促销,企业为了弥补亏损,必然在其他方面减少投入,整体来讲将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何况目前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普遍上涨,更换第一批智能机时,更多考虑的是用户体验和产品性能,比如更持久的续航、更精致的成像技术、更极致的处理器速度,以及指纹识别、人工智能等其他新兴技术。后进战局的手机厂商若想抓住新一轮的“换机红利”,重点考虑的不该是性价比,而是核心技术与用户体验。  实际上,低价策略已然被国内很多手机厂商所遗弃,中兴、华为、酷派等都曾为追求出货量而大量制造低端手机,结果导致整体品牌形象低端化。2013年始,上述企业由追求数量,转移为打磨质量。中兴通讯终端CEO曾学忠砍掉很多机型,只留下有竞争力的型号。华为副总裁余承东表示,如果华为大量做低端机型,年出货量便可达2亿部。而经过多年研发创新技术,华为3000元价位机型已较为畅销。  因此正如周鸿祎对《财经》记者所言,手机降价的确将红海变为血海,更的确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兵法中为下策。其本质是对行业进行优胜劣汰的洗牌插曲,而非最终趋势。
国产手机降价潮一波接一波,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国产手机市场即将掀起价格大战。
谁说血海不是红的
打起来吧 & & & & & & &
花了一千块买的手机,一年后卖二手才5块钱
感谢各位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可能感兴趣的板块: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您好, []|
手机价格战背后有何利弊?
手机价格战背后有何利弊?腾讯数码讯(汪洋)提及智能手机价格战这件事儿,我们其实是见怪不怪的。不过自从步入魔鬼九月以后,已经相继有多家智能手机厂商加入降价的争夺战之中。其中包括魅族、锤子、三星等。手机厂商的集体降价似乎也预示着智能手机市场将要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直接步入正题吧,我们先来聊聊近期手机降价的典型案例。
1799元魅族MX4问世
魅族MX系列一直是魅族的当家产品。价位此前没有低于过2000元。这次魅族MX4却以1799元的低价亮相,实属令人感到意外。魅族MX4这次造型大改,配备高屏占比的5.36英寸像素屏幕,搭载MT6595八核处理器,采用2070万像素摄像头。
不过从今年开始,受到小米的“互联网+硬件”思维的影响,魅族也迎来了自身的转型。前不久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发布了基于YunOS 3.0系统的魅族MX4。此外,还在11月19日推出了全新魅族MX4 Pro,主打高端市场。
魅族MX4的1799元售价并不是空穴来风。首先就是应对大环境的手机降价做出的改变。其次则是直指竞争对手小米,希望以低于小米200元的价格赢得先机。魅族此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营销方面的欠缺,所以对于魅族来说,也许利润并不是他们唯一关注的问题,而守住移动互联网入口,让更多用户体验到魅族的服务是当务之急。
锤子情怀遇上残酷现实
正因为魅族MX4这次蹦出来个1799元。这也引发了一场锤子与魅族的微博口水战。魅族科技董事长黄章曾发布微博回应称“要比产品,我可以秒他们(锤子、小米)几条街。”对此老罗则轻描淡写的微博回复称“如果是比廉价的产品,我们确实赢不了你,1799。”
令人意外的是,时隔没多久,锤子也降价了,而且以1020元的降价幅度让业界哗然。调整后的价格为:3G制式16GB版售价1980元(此前3000元);3G制式32GB版售价2080元(此前3150元);4G制式32GB版售价2480元(此前3500元)。最高降幅高达1020元。
锤子手机降价的原因,官方表示是由于锤子T1发布之后产能问题导致,所以错过了产品销售黄金期,因此选择降价销售。与此同时,用户普遍反馈锤子手机价格贵也是锤子手机降价的原因。在明年他们会推出面向中高端市场的T2,而在T2发布之前,T1将不会再次降价。
“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锤子手机发布会上,老罗的经典语录曾经让无数粉丝为之动容。如今,老罗和他的团队却不得不承担锤子手机降价千元的苦果。
记得之前老罗在接收采访时表示他本人反感手机在推出新产品时定高价,接着又快速降价的玩法。但就结果来看,老罗确实是食了言。对此,有激进的网友甚至直言不讳的指出,老罗击碎了用户对于“无价情怀”的梦想。
三星背水一战发布GALAXY A5/A3
国际厂商这边也不好过,三星电子近日面向中低端市场正式发布了两款新机型――三星GALAXY A5以及三星GALAXY A3。这是三星自家推出的首款全金属机身产品,此前三星曾经推出过采用金属边框的三星GALAXY Alpha以及GALAXY Note 4。
三星GALAXY A5是目前三星旗下最薄的一款产品,拥有6.7毫米的机身厚度。三星GALAXY A3的厚度为6.9毫米。机身设计为全金属一体式机身。尽管硬件配置并不算高,但可以明显看到的是,这次A5、A3的工艺水准相比以往三星的中低端产品要好不少。
毋庸置疑的是,三星S5、Note 4、Note Edge是三星最主打的旗舰机型,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能力购买。所以三星决定发力中低端市场以此应对国产手机的围剿。另外也有传言称,遭受双面夹击的三星即将针对国内市场量身定制一套新策略,整体手机产品线降价幅度可能会达到20%。
由此来看,三者降价的背后其实也折射出了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的现状。这也引发我们思考智能手机再玩价格战的原因以及降价的利弊。
智能手机降价是为了生存
自从小米开启1999模式之后,智能手机的价格战就没消停过。这三年里,我们看到了两边倒的局面。一个是主打高端市场的国际手机品牌,另一个则是不断压低价格的国产品牌。
小米曾被业界称为行业的搅局者,这是因为他们借助互联网营销把手机行业的产品价格拉低,引发了包括中华酷联在内众多国产手机厂商迅速开启“退烧”模式。
而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的调查称,从2014年开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开始下滑,这种态势会持续到2018年,正因为需求开始转向新兴市场,所以全球手机降价似乎在所难免。
另外一边,自MWC开始,我们就发现了这种降价趋势。作为行业风向标,MWC上发布了很多入门级智能手机。优点是便宜,缺点是差异化不明显。分析其原因,这种情况也是因为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愈发饱和所致。
行业门槛不高,供应链透明化拉低价格
据工信部统计,到2013年已备案的国产手机生产企业超过700个。2013年中国市场上销量达到100万部以上的不到30个品牌,合计销量在市场份额中的占比达到了90%;其余仍在销售的300多个品牌其合计销量只有4000万部左右,其中80%以上的在售国产手机品牌年销量不足十万部。
智能手机普遍降价的原因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其必然性。如今硬件配置千篇一律,在体验可以得到保证的情况下,用户开始不那么关注跑分,而是关注用户体验。但是恰逢谈论用户体验又是一个颇为感性的话题,因此你会发现,厂商们为了能留住用户,在各种产品的发布会上开始忽略跑分,大谈工业设计、系统应用,最后还不忘公布一个劲爆的低价来收场。
还有一些原因则是智能手机的门槛较低,而整个供应链的相对透明化也成为拉低价格的导火索。这期间,智能手机厂商的数量呈现出倒U字形的增长形势。残酷的是,一旦有实力的厂商率先发动新一轮价格战就会有很多小品牌惨死在价格战的洗礼下。倘若你依然高调的喊着“不妥协”的口号,显然是无法可持续性发展的。当然,对于手机厂商而言,零部件例如屏幕、CPU、摄像头等成本控制也是一大难题,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别说盈利了,就连活下去的机会都很小。
价格便宜了,对厂商来说就会有继续生存的机会,通过大量出货占据市场份额,借助自家操作系统及服务守住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以持续创造利润。而对用户而言,也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体验到高性价比手机。
降价也有弊端,并非便宜就是好
现在厂商都讲究“互联网+硬件”的发展模式,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产品的好坏。盲目的追求廉价或许会降低手机本身的品质,比如在屏幕、电池、摄像头、WiFi模块、内存、处理器等零部件上缩水。
互联网营销的方式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如运输、实体营销(体验店)等,也包括研发端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像苹果、三星这样的厂商其实每年的研发费用都是会有较大数额的增长,比如苹果会对ARM芯片进行重新设计,经过特殊处理的芯片在性能上也能和目前主流的四核、八核高通芯片相抗衡。
这样的隐性成本还有很多,再比如手机外观方面的CNC打磨、金属材质的用料、上市前的质量测试以及相关专利费用申请,或者是智能手机自家定制系统的优化程度。只是消费者一般不会关注这些问题,但所谓的体验好坏也正是在这些地方被体现。
所以说,对于智能手机价格战这个事儿我们还得辩证着来看。盲目的降低价格也许是厂商生存的方式,可是能否在降价之后还保证手机的品质以及系统体验是未知数。毕竟今天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已经更加的理性,他们需要的真正均衡的产品,或者说是有创新的产品。而这也是目前手机厂商正面临的棘手问题。
[责任编辑:linasun]
《我要问数码》栏目主要以图文的形式,来解答数码产品在购买以及使用中的各种问题。现在将《我要问数码》的部分内容进行视频化,以动画+旁白的形式展示,便于大家能更好地接受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出&&品&&人:杨福
监&&&&&&&制:张闯、杨洁
统&&&&&&&筹:夏溪、张甲政
栏目策划:李坤、夏溪、兰云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牧马人会不会国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