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侗族广场舞的是一把火,侗族的是一把锁

[转载]报京侗寨被一把火吞噬了300年建筑史
&&“太惨了,火灾过后基本上什么都没有了!”& &
昨日新闻又报“噩耗”如下:“1月25日晚,贵州镇远报京侗寨发生火灾。根据最新消息得知,此次报京侗寨火灾造成了100余栋房屋被烧毁。目前贵州报京侗寨大火已经被扑灭,未发现人员伤亡。报京大寨是黔东南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居住470余户、2000名侗族同胞,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现场人员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太惨了,火灾过后基本上什么都没有了!”
又是如此重大的火灾消息报道,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我们就看到多次这样的恶性事件接连发生。当我还在为去年住宿香格里拉县城时,没抽时间游览独克宗古城,想到再也见不到它的历史原貌而遗憾之余,却是又一把火吞噬了有着300年历史的报京侗寨。
谁都知道水火无情的道理,更有吃一堑长一智之说,可所见事实是堑吃了不少就是不见长智。
& 联想到千户苗寨、色达佛学院等等那些建筑物聚集相连,道路狭窄阻塞且又建在山坡上的庞大建筑群,你们吸取这一个个惨痛教训了吗?尽快“长一智”防患于未然吧!
&&好在前两年在贵州镇远古城游览时,顺带捎上了三十多公里外的“报京侗族大寨”,不然又多了份只闻其名再见不到其踪的遗憾。当翻看这些摄影资料时,真不希望有着300年岁月积淀的侗寨之美,成为让人悲凉的“绝唱”。
2、看着这些彼此相连、木质结构的建筑物群,的确极易发生火灾并难以施救,但这决不能成为一次次火灾发生和损失惨重的根本理由,更不能成为“责任”的挡箭牌!
下面是来自网络的火灾图片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夏威夷州.Hawaii用户山寨里的一把火&|&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信息中心
  日,贵州从江县丙妹镇銮里村发生火灾,整个村寨化为灰烬。 张金才/摄
  日,贵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发生火灾,受毁房屋43座。 张金才/摄
  今年11月9&日是我国第15个消防日,这一天前后,正值我国风干物燥、火灾多发之际。
  在风寒料峭的大小凉山,彝族人围坐在火塘边取暖;在西域大漠边缘,维吾尔人钟情于火上烧烤的清真食品;在高高的大兴安岭密林深处,鄂伦春人用火驱赶着野兽的骚扰……但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连片的木制山寨里,一个火星,一丝火苗,也许就意味着“火烧连营”。火,一方面因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受到崇拜;另一方面,又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瞬间就可吞噬一切……
  完了,这次真的完了!
  □&本报记者&&王婧姝
  秋天的江口屯是丰收的颜色:阳光下的群山,阳光下的秋叶,阳光下的杉木房子,房顶上铺满刚刚收割的新稻谷,一切都金灿灿的。可谁能想到,一场火灾会洗劫所有,将江口屯完全毁灭。
  日这天,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斗江村江口屯的供电所通知村民晚间将会有一段时间停电。60多岁的村民杨英(化名)家开始张罗着准备蜡烛。晚上8点多,杨英到洗澡间去冲凉,蜡烛就在桌子上自顾自地燃烧着。不久,传来一阵烧焦味,杨英连忙跑过去——不好,桌子被烧起来了!此时的杨英赶紧回到洗澡间,去接水扑火。可是年迈的她毕竟跑不动也拿不动,更泼不动了。她大声呼叫住在二层的儿子,儿子以为是要他接电话,并没有及时下楼来……火,就这样在初秋的夜里燃烧起来……
  当住在斗江镇上的梁太刚听到消息从1.5公里外赶到江口屯时,杨英家已经在不出10分钟的时间化为乌有。据说当火势越来越凶猛不容小视时,有人试图撞开门进去灭火,但是门没撞开。“一定是他们家怕别人去抢东西,所以在里面把门顶上了”,他人这样猜测。有人建议从隔壁家打通过去救火,可是隔壁家又不同意:“凭什么无故打烂我家的房子呢?”火势继续蔓延,以惊人的速度……
  梁太刚听见火苗烧木板的声音,噼里啪啦就像放鞭炮一样,刺耳得很。还听见旁人在喊:“完了,这次真的完了!”这声音在每个人心上——因为火苗已经20多米高,人们根本无法靠近。无情的大火“按部就班”将村庄的木房子一座接一座地毁灭。21座木房都在燃烧。这干燥的、有着几十年寿命的杉木房子,成了最好的燃料。
  大火就要烧到最后一家了!梁太刚和其他村民一起冲进去,用麻袋抢救财物,能装多少装多少……
  500米外的村口,女人和孩子们的脸上挂满泪水,他们害怕了,心碎了。“完了,这次真的完了!”还是这句话,扎着江口屯村民的心。
  大约4个小时后,山寨不见了,成了一片灰烬。杨英躲在一间砖房的楼梯角,幸好,她保住了命。可是他们全家从此不敢在村子里出现,他们点燃了村民的愤怒,却不知道该如何弥补这一切。
  那晚,杨英家被安置在派出所,之后赔偿了全村8万元现金。愤怒的村民还砍了她家价值20多万元的杉树林。可是有什么用呢?“完了,这次真的完了!”——房顶新收割的稻谷完了,辛苦盖的房子完了,所有的身家完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完了……&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本报记者&王婧姝&实习生&董文娇
  江口屯的那场毁灭性灾难发生后不到一个星期,又一次大火降临在它的邻村。两起火灾的起因近似,但幸运的是,邻村的防火水池刚刚注满水,消防通道也刚刚建好,这场火灾没有带来太大的损失。而在火灾发生的同时,村民毅然决然舍弃了个人财物,全力扑灭大火,并拆了隔壁的房子,最终将火势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梁太刚说,听说这个村子规定村民们必须这样做。
  雷山县的第一“议榔”
  法学博士、贵州凯里学院副院长徐晓光主要研究习惯法,并一直开展人类学调查工作。他从资料上获知,1988年,贵州雷山县的陶尧片区曾经组织过一次“议榔”(议定公约或社会契约)活动,由“虎羊村上半村、下半村党支部,村民委五大组织和小组长、群众代表联合通过了主要是针对滥砍乱伐问题的议榔榔规”,共20条。其中第14条规定:失火、烧山、烧寨的,首先勒令失火者交出一头黄牛给全村人民,并责令失火者赔偿火灾损失,情节严重的还要依照法律交公安部门处置。这是雷山县的第一部村规民约。
  在资料中,徐晓光还发现,贵州苗族和侗族的村寨中存在的有关防火的村规民约特别多,他确定那里一定是火灾多发的地区。于是,徐晓光来到贵州雷山县,开始了他的调查。
  这些地区的住宅多建于高山、山腰和江岸河畔,因地势形成吊脚式木结构瓦顶或杉皮盖顶楼房。木楼与木楼之间过道狭窄,陡滑难行。这样的格局,一旦火灾发生,极容易成片燃烧,不仅很难组织人员救火,而且大型的救火设备难以施展。
  喊寨与扫寨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古装片里经常看到,夜间,一男子手提灯笼,敲着锣,走街串巷地喊着这句话。在苗族,也有这样的传统习俗,人们称之为“喊寨”。
  苗族的民族传统中,喊寨的任务都是家家户户轮流出人,后来为了惩罚某些引起着火的人,就让他家负责一个月的喊寨工作,提醒大家预防火灾。
  徐晓光在调查中还发现,苗族宗教仪式“扫寨”(或叫“洗寨”)也是与防火工作息息相关的。扫寨是苗族地区普遍存在的客观上起到防火作用的宗教仪式。
  日报德村火灾过后,12月&20日就举行了“扫寨”活动,村里让引发火灾的村民吴真里家出了一头黄牛、一头猪、一只公鸡、一只鸭,60公斤米、60公斤酒,并请鬼师扫寨。鬼师牵羊到寨子的各户,象征性地点水灭火,然后全村人到小河对岸的河滩上杀牛聚餐,最后到不远处山上的一个村寨借来火种。
  开觉村村民李锦荣曾向徐晓光介绍:扫寨时所罚的猪、牛和酒必须交,家里没有猪或交不起那么多肉的,至少要交25公斤。起码让每户得到一块肉,吃了肉后就要严格注意防火。
  村规和民约
  “喊寨和扫寨其实都是为了宣传防火,提高村民的防火意识,”徐晓光说:“而村规民约则是束缚村民行为,并且对引起火灾村民进行处理的具体条款。”在调查中,徐晓光了解到,各寨村规民约对防火救火以及相应的问题都有专门的规定,主要有防火、救火和失火处理几个方面:
  麻江县下司镇铜鼓村村规第9条规定:不准在街头巷尾、房前屋后堆放柴草及易燃物品,要经常保持房前屋后清洁,以免引起灾害,如发生火灾苗头者,罚款50元至100元,见死不救者罚款30元至50元。也通寨防火公约规定:发生火灾时,全寨主要劳力要全部投入扑救工作,不得只救自家的火和火未烧到时搬自家的东西。西江镇长乌村规定:发生山火灾,每亩罚30至50元,并按损失树木多少另加。西江镇营上村规定:自家山地起火,山主自己要承担损失,村里要罚每亩2.5元作为防火安全费用。
  黔东南的“三四五八”
  □&本报记者&王婧姝&杨箫羽&
  实习生&董文娇
  日,被誉为“苗族环保第一村”的贵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因村民使用电器不当引起重大火灾,受灾273人,烧毁房屋43座192间,直接经济损失19.5万元,部份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清代林业契约文书也被烧毁。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历来是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火灾‘重灾区’,农村消防工作难度大,防火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可以说是坐在‘火堆口’上谈防火。”黔东南州副州长张仕福说。据统计:1991年至2006年间,全州共发生农村火灾1459起,烧死261人,烧伤177人,直接经济损失9484.87万元,其中重大火灾114起,特大火灾69起,平均每年使520多户2500多人重返贫困,火灾严重时甚至每年有2000余户近万人受灾。
  近几年,村寨连续被烧,使得黔东南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和原貌的历史遗存遭到致命的破坏,给黔东南民族文化传承和旅游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日,从江县下江镇巨洞村村民酒后吸烟不慎引发起火灾,致该村受灾83户513人,烧死3人,烧毁房屋79栋227间、粮食8.5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68万元。从整个火灾现场和扑救情况看,尽管大火已将数十户人家化为灰烬,然而由于大寨东西两侧各有一幢砖混结构房屋形成了两道坚不可摧的‘天然屏障’,阻止了火势的蔓延,救援人员借助这两幢砖房进行灭火,才保住了东西两面18座房子免遭火劫。”黔东南州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王国利强调砖混结构房屋的防火优势。
  据王国利介绍,由于黔东南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做好农村消防工作对资金的需求量又较大,所以一些农村消防安全重大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比如农房改造(木房改为砖房结构)、农村大寨化小寨(开辟防火线)、饮水进寨(修消防水池、铺设消防管网)等“益民工程”无法全面推广实施。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较多,缺乏足够的经费进行保护,单凭州、县两级有限的财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消防安全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旅游发展,已成为制约黔东南州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种情况,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提出了“三四五八”农村消防工作思路。即:三大法宝(群众义务消防队、消防水池、消防机动泵),四个结合(农村消防工作城镇农村规划建设相结合;农村消防工作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农村消防工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农村消防工作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五大改造(寨改、房改、水改、电改、灶改),八个落实(&落实各级领导责任;落实农村基层消防组织;落实“乡规民约”和各项防火安全制度;落实消防设施和消防经费;落实防火安全检查和火灾隐患的整改;落实防火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对每起火灾事故的查处;落实达标验收和奖惩制度)。
  全国火灾看贵州,贵州火灾看黔东南,黔东南火灾看东八县——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今年3月,贵州省黔东南州党委书记廖少华等12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在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再次呼吁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以木质结构建筑为主村寨的农村防火问题的建议”,引起了有关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今年7月7日至9日,国家民委、公安部等四部委还专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对黔东南州的黎平、从江、榕江、雷山等4个县的8个村进行了考察调研,并提出了解决农村消防和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建议。
  火与彝语支民族文化
  □&朱文旭
  在人类进行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中,火被认为是能够烧出适合播种的耕地的精灵而得到人们的崇拜。——在西南民族地区每次烧山前都要同时举行仪式,先杀鸡将鸡血滴于点火的火把上,然后才能点火烧地。
  西南地区彝语支民族学崇尚火文化现象比较突出。大家知道,火与彝族生产、生活的关系极大。特别是彝语支民族大部分都居住在高山地区,历史上刀耕火种,生活生产离不开火,防止晚上野兽糟蹋庄稼也离不开火。火用于生产上最初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改进工具,二是用于驱兽和狩猎。所以在彝语支民族文化中强烈地表现出浓郁的火文化特点。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过火把节、祭祀火、火葬等行为上,同时也表现在语言词汇中有关火的词汇非常丰富。例如“烧”有七八种不同的烧。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认识能力也逐步提高,人们认识到火是为人类服务的,已成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因而自然对火怀着感激之情。但由于人们还一时无法掌握火的规律性,火具有博大的威力,一旦失去控制会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因而人们一方面在思索如何使用火的问题,如何去尊重它,才能让它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另一方面,人们也在思索该怎样不触犯火的禁忌和不违反它的自然规律,以至给人带来灾难。所以今天的人们也对火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于防火处见文化
  □&严墨
  “水火无情”是前人的一句总结,表达了对水、火的无奈与惊恐,也表达了想控制它们的渴望。人类从崇拜自然之火,到崇拜灶神,是火文化的一个转折,表明火神成为家庭保护神的观念已经形成。祭祀灶神也是我国民间形成的最早防火宣传活动。
  用火之利,防火之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原始的辩证法思想。这一对矛盾永远并生,互相依存。防火作为火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其积淀丰厚,我国各民族都有预防火灾的习俗与技术。白族有“穷灶台,富水缸”之说;彝族、哈尼族有驱火神或祭火神仪式;苗族设立有喊寨防火员及扫寨习俗等。以法治火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自古即被高度重视。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为了“以法治火”,都制定了许多法规和法典,尽管无法与当代消防法规相比,但与火灾作斗争中,均起过很好的作用。商鞅变法时,有“弃灰于道者,黥”的刑罚,元、明、清更对百姓的日常防火有明确规定:“诸城郭人民,邻甲相保,门置火瓮,积水常盗,家设火具,每物须备”;“凡救火之具不备者罪之”。&
  现代的技术发展让获取火源的便易性增强,加之文化上经过对火的“脱魅”过程,使得人们对火的恐惧感减低,造成火灾少但隐患多的现象。消防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乡村社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快速发展,功能日益齐全,社区居民数量日益增多,使得社区的火灾危险性不断增大,增加了消防安全管理的难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处于相对后进的状态,由于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建筑物耐火等级低,明火使用率高,同时,受民族习俗、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影响,群众火灾防控意识较为薄弱,使消防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
  人类历史数千年与火互动的经历,血的教训告诫人们,重视消防安全就是重视生命,掌握消防知识,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珍重。
  背景资料
  2001年1月,贵州从江县雍里乡龙江村发生火灾,受灾912人。
  日,广西融水县良寨乡高基屯发生火灾,456人受灾,245间房屋化为灰烬,财产损失106.4万元。
  日,广西三江县独峒乡发生火灾。烧毁鼓楼4座、村部1个、风雨桥1座和木房249户。
  日,从江县下江镇巨洞村发生火灾,烧死3人,经济损失68万元。
  日,三江县良口乡大滩村发生灾火,1人死亡,65户受灾。
  日,融水县大年乡古楼村发生火灾,147户受灾,直接财产损失320万元。
  2006年,8月16日和&17日,贵州剑河县接连发生两起村寨大火,3名儿童身亡、近百座木房化为灰烬。
  日,贵州榕江县寨蒿镇晚寨村发生火灾,受灾162户,财产损失97.2万元。
  日,贵州雷山县桃江乡发生火灾,受灾45户,死亡1人,经济损失32.7万元。
  2007年9月&18日,融水县滚贝乡吉羊村发生火灾,107户人家505人受灾。
  日,融水县三防镇荣洞拉市屯发生火灾,烧毁房屋35间。&&&
  (董文娇/整理)(编辑:webmaster)[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报京侗寨被一把火吞噬了300年建筑史
“太惨了,火灾过后基本上什么都没有了!”&&
昨日新闻又报“噩耗”如下:“1月25日晚,贵州镇远报京侗寨发生火灾。根据最新消息得知,此次报京侗寨火灾造成了100余栋房屋被烧毁。目前贵州报京侗寨大火已经被扑灭,未发现人员伤亡。报京大寨是黔东南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居住470余户、2000名侗族同胞,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现场人员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太惨了,火灾过后基本上什么都没有了!”
又是如此重大的火灾消息报道,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我们就看到多次这样的恶性事件接连发生。当我还在为去年住宿香格里拉县城时,没抽时间游览独克宗古城,想到再也见不到它的历史原貌而遗憾之余,却是又一把火吞噬了有着300年历史的报京侗寨。
谁都知道水火无情的道理,更有吃一堑长一智之说,可所见事实是堑吃了不少就是不见长智。
联想到千户苗寨、色达佛学院等等那些建筑物聚集相连,道路狭窄阻塞且又建在山坡上的庞大建筑群,你们吸取这一个个惨痛教训了吗?尽快“长一智”防患于未然吧!
好在前两年在贵州镇远古城游览时,顺带捎上了三十多公里外的“报京侗族大寨”,不然又多了份只闻其名再见不到其踪的遗憾。当翻看这些摄影资料时,真不希望有着300年岁月积淀的侗寨之美,成为让人悲凉的“绝唱”。
2、看着这些彼此相连、木质结构的建筑物群,的确极易发生火灾并难以施救,但这决不能成为一次次火灾发生和损失惨重的根本理由,更不能成为“责任”的挡箭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苗族侗族广场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