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药行业,一个没有品牌的医药企业最多可以不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百分之多少的的资本生产扣除呢?

2015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图】 & & 过去十年,中国医药行业大致经历了 年依靠政策红利的高速增长期,以及 年政策变局加剧行业分化的多空交织期,直至从 2014 年开始,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行业政策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上市公司分化加剧,新业务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并购风起云涌,医药行业正式进入新常态&&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期。& &&2014年,我国医药工业的八大子行业主营收入累计2.46万亿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总费用将超2.20万亿元,全国健康险收入为1587亿元。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底到2014年,全国私营医院总数量已经从7000多个发展到1.2万余个。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测算,2014年私立医院医疗服务总收入已经达到1583亿元。& &&月,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医药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为5819.37亿元,同比增长9.63%,较上年同期下降4.18个百分点。但由于人口老龄化、疾病负担能力增强、健康意识提高等多个利好因素,未来中国医药市场仍将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2019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2万亿元。& &&一、行业分析& &&2014年全年医药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6846.36 亿元,同比增长13.57%;实现营业利润 633.86 亿,同比增长 17.71%,行业处在低速增长区间,但利润增速继续高于营收增速,表明行业盈利能力得到提升。2015年一季度医药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1836.74亿元,同比增长12.87%;实现利润总额 183.40亿,同比增长 20.7%。环比来看,今年一季度较去年四季度相比,季度营业收入增幅继续回落,但营业利润的增幅大幅上升,进一步表明行业的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医药行业 2010年以来收入变化(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医药行业2010年以来利润变化(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中指出:2014 年全年销售毛利率为 29.81%,为三年来最高,同比提升 0.07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8.18%,同比提升0.13个百分点。2015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为 29.42%,销售净利率为 8.66%,均为 2012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14年全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98%、6.73%、0.92%,销售费用率降低 0.3 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提升 0.11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基本持平。2015 年一季度销售费用率同比继续下降至 12.14%,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46%和 0.97%,同比均略有提升。& &&二、政策护航、坚定看好变革和创新趋势& &&一)行业政策:政策法规频发,医改深化推进&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立,医改仍亟待深化推进。经历了数次医改,我国初步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成的覆盖城乡的二元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卫计委数据,截至 2014年底,我国卫生医疗机构达到 98.5万个,其中包括医院 2.6万个,基层医疗机构 92.2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3.4万个,其他机构 0.3万个。而且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也在稳步增加。但是,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仍旧存在医患矛盾、医药不分家、医保制度有待完善等各类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推动医改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举措。中国城乡二元三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数据来源:卫计委,PDB,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 为了配合不断深化的医改,2014年以来,国务院、卫计委和发改委等多部门都密集颁布各项医药行业法规。其中,比较重要的政策有放开药品价格管制、放开处方药的互联网销售、促进医疗保险的发展和推进医疗市场化的改革等。我们认为这些政策有两方面的深远影响:一方面,如放开药品价格和处方药网售等政策,短期内将对医药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造成阵痛,但是长期来看开辟了细分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盈利模式,对行业长期稳定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如推进医疗保险和医疗市场化的改革等政策既为医药行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又可不断提升终端患者的医疗健康服务的质量。总之,行业政策的明晰和健全对医药行业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它是医药行业长期发展的一盏指路灯。2014年医药行业重要政策法规一览表数据来源:国务院,卫计委,发改委,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 二)行业未来前景和发展趋势:贯穿创新和变革& &&1.行业将保持较快发展,内部分化也将加速。& &&依据各子行业在产业链的地位和阶段不同,我们简单地将医药行业划分为药品市场、器械市场、商业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在 2010 年至 2014 年间,这四个子行业市场均得到较快发展,复合增长率也基本上保持在 16%以上。而且医药各子行业均将在2015 年-2019 年保持着 10%以上的复合增速。但是,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各个子行业将在未来几年内较快实现分化。我们认为未来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市场的增速将远大于药品市场和商业市场增速。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医疗服务和器械行业是未来创新和变革的主阵地,不断有大量新的模式和产品涌现,市场增长不可小觑;另一方面,商业市场和药品市场基数较大,内部部分细分行业增速较快(比如商业中的医药电商细分行业)并不足以较多影响整体市场增速。年中国药品市场增长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PDB,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PDB,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年医疗服务市场增长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PDB,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年医药商业市场增长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PDB,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 2.我们对各细分行业和终端的详细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未来医药行业的变革和创新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跨界转型变革。跨界转型的变革既包括医药行业内的跨界,也包括了从其他传统行业的跳跃式跨界。一般说来,跨界转型是公司的二次创业,具备较高的试错成本。因此,如何挑选跨界转型成功的优质企业将是我们关注这场变革趋势的重点。& &&其二,数字化医疗带来的器械和服务创新。数字化医疗和新的服务模式方便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极大程度地实现了人机交互和大数据分析价值。数字化医疗的成功将颠覆了传统医疗环境,也使得新产品和新模式的市场规模将实现几何级数式增长。与此同时,这也将快速提升了对终端患者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在这一类创新型企业中,我们建议关注具备变繁为简的模式、持续创新和管控得当的优质公司的投资价值。& &&其三,将改变未来企业生态环境的医药以及医疗体制变革。医药体制的变革主要是表现在国企改革,资产整合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医疗体制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公立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改革方面。医药和医疗体制的变革直接关系着医药行业产业链各子行业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模式。这既给予了依赖于旧体制生存的企业以沉重打击,又给予了依赖于新体制生存的企业以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建议关注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新机遇型医药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其四,精准医疗时代下的技术创新。精准治疗是一个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新兴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简言之,精准治疗就是将治疗主体个体化。在这个基础上的技术创新门类繁多,既包括临床检验方面的创新发展,如基因检测等,又包括临床用药技术方面的创新发展,如细胞治疗等。因此,关注创新型研发能力是寻找精准治疗优质公司的关键。& &&三、医药行业下一个风口,国企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新一轮国企改革思路,掀起了本轮国企改革的大潮。2015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更是将国企改革作为 2015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明确强调&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 要求制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企混合所有制等系列配套文件&。随着国资改革顶层方案渐近,国企改革将由地方试点阶段进入到自上而下的全局推动阶段,国企改革有望成为今后数年生物医药行业持续的投资主题。医药行业中国企和其它类型企业的比较数据来源:wind,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 1)资产运作整合& &&目前已有 18个省市提出通过加快国企上市来推动资产证券化。其中,北京、甘肃、湖北提出 2020年资本证券化率达到 50%以上,天津提出 2017年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 40%,江西提出 5年时间省属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提高到 60%。从各省市的国企改革目标来看,提高国资资产证券化比例要求明确,考核机制也更为量化。通过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意味着借助上市公司平台进行国有资产重组将成为国企改革主题之一,有利于提升效率、盘活存量资产、推动经济转型,同时也可以快速引入非国有资本,推进股权混合所有制。预计未来国有资产证券化有望通过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借壳上市等三种方式实现。通过上述资本运作有利于解决部分国有企业长期遗留的同业竞争、加速内部整合,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整合平台作用。& & 2)混合所有制改革& & 早在去年 7月 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央企&四项改革&试点名单,中国医药等六家央企入选。按照本次改革分类试点的原则,中国建材、中国医药两家企业将作为中央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的试点。混合所有制一方面解决了国有企业和市场怎么接轨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国有和民营企业如何共同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医药行业的竞争力较差的国企中, 未来有望通过混合所有者改革引入外来资本、技术、管理,国企的实力加上民企的活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 3)公司治理结构改善& &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清晰的产权关系,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动力不足,缺乏情感认同和责任担当;现代企业制度无法建立,经营决策随意性过大;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望解决过往国企经营和改革中一直存在的代理人缺位和监督缺位的弊端。通过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变革考核方式等手段,将管理层的利益同公司利益进行捆绑从而带来企业效率的提升。目前推进国企改革的医药上市公司& &&四、不断推进,药品定价迎来变革& & 今年以来,医改政策密集出台,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其中,影响较大的政策包括《药品管理法》、 《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 、以及《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相继出台。系列政策的发布意味着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继续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对于占国内药品市场 80%的医院市场而言,未来药品将面临招标、二次议价和医保控费的共同压力。在药品招标领域,到 2015 年下半年甚至 2016 年才会对企业的销售和业绩带来增量。各省招标进度& & 从已经公布招标政策的省份情况来看,此次医药招标在招标价格、分类和招标模式均有所变化。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呈现如下四个趋势:& &&1.购不断落实,药品谈判即将开启。& &&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并且有多家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和非专利药品,采取双信封制公开招标采购;对部分专利药和独家生产的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价格谈判机制,合理降低药品价格;对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急(抢)救药品、基础输液、临床用量小的药品和常用低价药品,实行集中挂网,由医院直接采购;对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由国家招标定点生产、议价采购;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防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免费用药、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计划生育药品及中药饮片,按国家现行规定采购。我们预计针对部分专利药品的谈判未来有望引入国际参考定价制度,外企的超国民待遇将逐步降低。通过价格谈判将部分专利药品降低价格后纳入大病医保的支付范围,这种&以价换量&的方式目前已经在江西、青岛等地试点。分类采购说明& & 2.价方式发生变革,利好血制品和 OTC等细分行业。& &&《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的发布意味着市场上绝大多数药品将在 2015年 6 月 1日后实施市场定价。药价放开之后,政府虽然放弃了对药价的直接管控,但仍将加强对药品市场价格的监管。血制品价格因为受供需紧张、不受药品招标限价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有望迎来普涨。相对于一直承受降价压力的处方药行业,OTC行业竞争更为市场化,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自身的品牌、渠道等优势,对后进入者形成壁垒。同时面对行业的不断变化,部分企业通过开辟电商等新型营销渠道也有望减少终端拦截提升获利能力,带来自身估值的不断提升。& &&3.路径逐步推广,药品使用逐步规范。& &&未来随着医保支付的不断推广,&医保控费&将从药品价格、药品数量及品类结构等方面逐步影响药品的使用。&限抗令&的颁布第一次深刻影响了医疗机构的用药结构。我们预计未来医保控费将从医疗机构层面延伸到医生个体层面。1月28日,卫计委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推广临床路径,要求至2017年底,所有三级医院和80%的二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三级医院50%的出院患者和二级医院7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随着临床路径的不断推广,医生的用药行为将更加规范,对于药企的推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影响医药市场的各项因素& & 4.支付标准渐行渐近,药品控费压力增加。& &&《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卫计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在 2015 年 9 月底前出台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定规则。放眼其他国家,通过医保支付价格来控制药品费用支出也是国际通行做法。目前国内的重庆、绍兴、三明等地已经相继开展试点。医保作为药品费用的支付方在未来盈余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控费的意愿更强。我们认为医保支付价的确定有两个因素需要注意:一是支付价格的确定标准;二是结余的归属。如果采用中标价支付,医院的议价动力不足;如果采用均价或最低价支付,医院将会由很强的议价动力(特别是在结余归属医院的情况下)。医保支付价推出之后,药品将真正从医院的利润端变为成本端,有效减少&以药养医&的弊端。对药品生产企业而言,如果采用均价/最低价支付,国内相关企业有望加速进口替代的进程。利好国内的仿制药企业。三地医保支付制度比较& & 五、2015年招标和公立医院改革是政策重点& &&一)对2015年政策的预测& &&1.药品研发&&CRO&CMO兴起,新药审批加快。CRO和CMO兴起,国家政策对创新药扶持力度加大,企业创新的动力大大加强。& &&2.药品生产环节&&制剂出口,批文转移。制剂出口已经破冰,国内对于制剂出口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相关企业将从中受益;同时国内生产批文的转移在逐步加快,有利于国内药品批文资源的重构,使现存的药品批文充分发挥作用。& &&3.药价&&价格形成机制重构进。发改委正在从药品定价中淡出,医保、医疗机构对药价的影响将逐步体现,药品价格的形成中市场化因素会更大;& &&4.药品招标&&连续几年市场都预期未来一年是招标大年,在这里不得不说,2015年是招标大年!& &&5.医药分销&&第三方物流兴起,GPO模式萌芽。医药流通经过几年的整合,大企业规模优势显现,未来新的模式将加快这个领域变革。& &&6.药品零售&&互联网药店兴起。牌照的放开将加快网上药店的发展,政策上还有障碍,但趋势已经形成。& &&7.公立医院改革&&民营医院、第三方体检、药房剥离、医疗信息化、移动医疗。公立医院改革是2015年的医改政策的核心,公立医院的改革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机会,2015年这块仍然是我们需要重点去研究的领域。& &&二)对2015年的展望:企业盈利预期平稳。& &&1、非基药招标,招标政策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启动,这个政策有没有之前预期的这么严厉,这个值得去观察;& &&2、药品定价的放开,最近从发改委层面来看,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放开是大势所趋,但是现在没有细则,甚至连正式的文件都没有看到,具体这一块怎么操作,和招标环节怎么对接,这个还有待与观察。& &&3、医保目录调整,前两年的调整是2004年和2009年,理论上今年要进行新一轮的医保目录调整,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有所滞后,我们估计明年下半年会有新医保目录的调整。其实每一年的医保目录调整都会诞生一批牛股,这也是很值得关注的重要政策。& &&4、处方药网上销售,今年市场对这个已经有比较热的预期,明年这些相关的政策会陆陆续续出台,出台以后对行业有什么影响,这个还是值得重点关注。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未来两年造船业或将面临生死考验。2016年全球新签订单量… 全国咨询热线:400-700-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10- 传真:010- 客服QQ: 客服电邮: Copyright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 技术支持:订阅最新的管理资讯 热点搜索: &/&&/&&/&&/&正文 现在做医药,不懂资本就不算是一个好的医药企业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现在做,不懂资本就不算是一个好的医药企业家。   随着中国医药的发展整体趋缓,在竞争和业绩的压力下,医药行业的集中整合速度会加快,医药行业的投资并购也会加速。笔者史立臣认为,对医药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时代,但对于一些有战略眼光、懂资本运作的医药企业家来说,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说是糟糕的时代是因为中国的医药行业由于政策走的有些偏,导致整个医药行业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药企生存压力和发展压力非常重。   由于招标制度的不合理性和畸形运作,二次议价的强行普及,让药企的发展呈现模糊状态,疲于奔命和焦头烂额是药企经营者的常态。由于GMP和GSP的重新认证和审核,大量的药企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也有大量的药企关门。   说是最好的时代,一是因为全球大批的专利药到期,这给擅长仿制药的中国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二是因为中国步入老龄社会,加上饮食、污染等因素,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愈加明显,三是GMP和GSP的重新认证和审核会淘汰掉大量的药企,这给医药行业的集中度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让更多有优势的药企可以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获得大量的医药企业资源。   鼎臣咨询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微信号 dingchenyiyao )认为,医药行业的变迁、调整和升级,单纯的医药实业经营已经不足以快速获取药企发展的各种资源、各种人才、各种市场、各种产品,只有通过并购等方式来快速和大量第掠夺医药行业的优质资源。所以,实现由单纯的实业经营向实业加资本的双轮驱动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医药企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图、医药企业实业资本双轮驱动示意图   如图所示,未来药企的发展:一面做好实业经营,通过扎实有效的经营手段从实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顺畅资金流,为资本运作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资本运作,采用并购、投资、上市、参股等多种形式从市场上、从医药行业内获取更多的资源反哺实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实业(内生式增长)和资本(即外延式)的双轮驱动,二者形成有效对接。   梯瓦是全球前20的制药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公司之一,集中于北美及欧洲市场。梯瓦通过积极的扩张战略在全球实现增长,在并购的同时通过垂直整合,优化制造商、分销商及药产品的资源配置。   梯瓦的成功归因于经营能力与收购战略的高度协同。Assia、Zori 、Teva三家合并为梯瓦,成为以色列最大的医疗保健企业,后来收购 Ikapharm公司和Plantex公司。   梯瓦通过收购Lemmon(美国仿制药制造商)、购买W.R.Grace股权 、收购Biocraft(美国仿制药物生产商)把美国市场纳入囊中,通过积极的合并战略,牢牢占据欧洲市场   梯瓦的成功归功于:①遍布全球的经销渠道;②多样化的产品组合;③强大的研发能力;④垂直整合(开发,生产,市场营销,分销)能力。   复星医药在其使命上就定下了通过并购整合发展企业的定位。   复星医药的使命:将通过对行业优秀企业的投资、管理与整合,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以成为创新型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领导型公司。   复星医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复星医药上市10多年来,参股投资国药控股、天药集团、汉森制药、海翔 药业、东富龙、羚锐制药、金城医化、美中互利、同济堂、颈复康、迪安 医疗、金象等一批行业优秀企业。现在的复星医药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集团型药企,业务范围涉及制药、医药商业、医药研发、医疗器械、医疗产业、生物产业等领域。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认为,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并举,是集团大型药企成长的必经之路,可以通过并购获得重磅产品、新市场、新业务,通过对并购资产的重组整合为事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机会。   本文作者:史立臣,来源:&鼎臣咨询&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推荐到管理&&& 推荐到生活 推荐标题: 新浪微博推荐 更多博文内容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回复主题,请首先&&或& (关联新浪微博帐号) 评论共0条评论 还未进入100强,请继续努力 最具潜力的博客新星 历史最佳管理博文 (80492阅读) (46896阅读) (149497阅读) (107561阅读) (142451阅读) (181440阅读) 博主其他博文 收藏最多的博客文章 评论最多的博客文章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啊? 如题,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啊? 2013年已经到来,如何预判这一年的形势,并做出战略规划,考验着行业智慧。日前,北京时代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段继东对《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他坚定地相信,2013年医药行业将会出现更多、更好、更重大的发展新机遇,但却面临“九变”考验。
一、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企业大发展
1、医药行业迎来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2013年已经到来,在“党十八大”召开之后,回顾2012年的行业发展变化时,,我们更坚定地相信:2013年将会出现更多、更好、更重大的发展新机遇。纵观医药行业发展三十年历史,没有哪一个阶段能像现在这样,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充满发展机会。中国医药行业已经从机会竞争期、市场竞争期、政策竞争期、资源竞争期迈进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重大战略机遇期的特征是“经济环境好、利好政策多、行业发展快、国家和市场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医药行业带动医药企业发展、企业发展机会层出不穷”。即将到来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是由人口老龄化趋势、国民健康意识空前高涨、宏观经济稳健发展、医疗财政支出逐步提高、医保全覆盖、行业规则规范化等有利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这些有利因素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契机,并将对中国医药行业创新和国际突破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影响。政策促进行业发展,行业带动企业发展,医药行业即将进入大发展的黄金十年,医药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会。这一时期必然会被一些医药战略家牢牢把握,抓住发展机遇,成就行业地位,从而深刻影响未来中国医药行业版图。
2、企业必须把握机遇完成历史性大发展当前,医药行业处在战略转型、战略升级期,企业在拥有机会的同时,也遇到了成长极限的瓶颈,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困惑,虽无生存之忧,但无大发展之路。医药企业需要平衡好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处理好“规模与利润、速度与质量、短期和长期、战略与战术、目标与路径”的关系。虽然,医药企业都不缺钱,日子还都过得去,但是经营有好有坏;虽说竞争激烈,但基本都在前行,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生存空间和发展模式。那为什么大家感觉压力大了、市场难了、增长慢了?主要是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行业机会多了,自己机会少了,抓机会的能力差了。《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多部医药行业发展规划出台、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实施、新农合财政补贴的提高、注重产品质量的招标新体系、基药在二、三级医院使用总量和使用比例提高、子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县级医院改革全面推开等都为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所以,企业家应当抓住2013年属于医药行业和医药企业的每个机会,在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内实施战略转型、战略升级,实现企业历史性的大发展。

二、适应新变化,培育新能力
2013年将会出现一系列影响行业走势和医药企业发展的新变化:

变化之一: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助推企业大发展
整个行业都在关注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出台,这将给企业带来最重大的政策性增长机会。新版基药目录出台将与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医院试点扩大、新版GMP认证、新一轮非基药招标等产业政策一起,形成影响行业变化、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组合拳”。尤其是各省对二级、三级以上医院使用基药的总量和比例的硬性要求,将使得有独家特色品种、有质量保障、成本控制能力的医药企业先拔头筹,抢占先机。

变化之二: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受到原有发展模式制约,营销将无模式可循
目前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同质化、市场同质化、营销手段同质化,导致企业都在一片红海中血拼。越是相互模仿,越难创新和突破,同质化程度也就越严重,陷入竞争怪圈,苦不堪言。原来的所谓成功模式,越来越不能支撑未来的发展,无论是专业化学术推广模式、精细化招商模式、普药直供模式、普药渠道分销模式、品牌药广告拉动渠道分销模式都需要进行创新和变革。

变化之三:外企抢占低端市场、国内企业加速转变
一方面,外企借助原来在高端医院、品牌连锁中积淀的市场基础,和强大的策划推广能力,与国内药企在地县级医院展开贴身肉搏,大举进军地县市场。而且,操作方式更加本土化、方法更加灵活、复制速度极快,这对以地县市场为主的国内企业形成巨大挑战。目前这种竞争才刚刚开始,由于外企受限于营销成本高、财务处理难、人员编制复杂等问题,这种运作模式只在局部尝试,一旦解决了上述问题必然会大面积铺开、全力推广。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在招商模式遇到成长困惑、遭遇到高开票、财务处理等政策风险。医药行业的特点是得医院者得天下,国内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在医院终端保持?制和增长,建立适应环境新变化的营销模式,采取自建队伍或收编社会居间人的方式进行变革,加速实施“产品策略+专业化推广+利益营销的‘1+2’模式转变”。

变化之四:人才争夺加剧,比拼财务处理能力
现在企业最不缺的是钱、最缺的是人、最需要的是管理。资源和资金都不是企业当前最大的困难,几乎所有老板最头疼的都是没有得力的操盘手和高水平的专业管理者。随着企业发展和竞争加剧,人才短缺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继续壮大的硬伤。可以说,没有人才,就没有一切。优秀人才都在那里?如何找到人才?如何为我所用?这是2013年企业家思考的头等大事。人才战略是医药企业的先导战略和保障战略,不能让人才战略成为一句空会话。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原有财务处理模式受到空前挑战。企业对营销的财务处理和支持能力,某种程度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了营销模式。在出厂成本报送、流通环节价格管控、中间费用支出等管理方面,国家不断出台趋严法规,如何解决好财务处理问题是生产企业的一项新课题。

变化之五:大产品战略成为企业核心战略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如果没有超过3亿元的大产品、超过10亿元的超级重磅大产品,无论是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盈利能力、竞争能力都会面临成长瓶颈的压力。近年来,优秀企业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没有大产品就没有大企业这个硬道理。菏泽步长的丹红、牡丹江友博的疏血通、江中制药的江中健胃消食片、西安杨森的吗叮啉、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没有大产品就没有大品牌、没有大品牌就没有大企业。关键是大产品具备什么特征,从哪里来?如何培育?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对的方式。问题关键症结还在于企业对培育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或培养大产品的方式不对。好在许多企业家和内部人员现在都明白了这个道理,行动起来了。

变化之六:竞争焦点集中到营销服务上
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今天,当我们的产品没有差别的时候,能够取胜对手的重要手段是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有价值内涵的营销服务。但前提是我们的产品必须过硬,我们给予各方的利益分配必须恰当。企业家必须问自己和营销团队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给客户提供了什么?是否在文化、管理、品牌、政府事务、产品知识、技能培训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了一流的、差异化的营销服务。外企专业化学术推广的本质就是提供营销服务;成功的招商模式的本质是提供了优质的代理商服务,创造了更好的营销条件、解决了进医保、进目录的门槛问题和维护价格的利益保障问题。而招商失败的企业,则只提供产品和价格,几乎不提供任何营销服务,这是其失败的关键原因。

变化之七:战略举棋不定,中小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在政策主推的“汰劣留强、资源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背景下,医药行业将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2013年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无论是第一终端、第二终端、还是第三终端、无论是基药市场还是非基药市场,都是大企业日子好过,中小企业日子难挨。中小企业逐步被逼到生存边缘,遇到产品发展不均衡、市场发展不平衡的困境,只能蜷缩在本省的一亩三分地活着。中小企业的核心问题就是营销问题。在这最后的发展机会面前,中小企业不能再举棋不定,一定要积极求变。营销变革要有决心、业绩突破要下狠心、营销队伍建设要有耐心,解决好“进门槛、傍大款、快发展”等问题。采取果断措施进行营销变革。采用“保、抢战略”,即“保销售规模增长、保根据地市场份额、保产品市场地位”;“抢新市场、抢新终端、抢新模式”;采用“双重战术”,即在“重点产品和重点市场”形成突破。

变化之八:战略突围,企业蜂拥争抢“大健康”快车
2012年,数十家中药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宣布布局大健康产业,贵州百灵进军胶原蛋白、同仁堂推药妆、云南白药扩军日化、佛慈制药开售功能饮料;国药集团投资体检、进军电子商务,华润医疗、复星医药、金陵药业都在2012年投资医院;康美药业、东阿阿胶从事健康管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选择了大健康发展战略。其中不乏着力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业务结构和提升盈利能力的企业,他们出于战略考量,主动求变、积极拓展、掌控资源,布局大健康战略下的多元业务结构;也不乏迫于行业压力、旗下现有医药业务成长乏力的,依靠充足资金,做多元化尝试,靠概念被动选择拓展。2013年会有更多的医药企业选择进入大健康领域,涉及医疗机构投资、健康管理、医疗保险、保健品及药妆品、功能养老项目等,同时在跨领域经营、盈利模式探索、专业化管理、人才选聘等方面将遭遇更大挑战。

变化之九:VC和PE将投资无门
同前十年的“项目跟着资本走,投资机会到处有”;前五年的“资本跟着项目走,成功与否看出手”相比,现在可谓“资本资金到处有,就是项目拿不到手”。医药企业这几年已经被投资人找遍翻净,好的企业几乎都已被瓜分,差不多的也是价格高的离谱。企业家也被各路投资人教化成了半个投资专家,“PE多少倍”、“如何对赌”比私募投资人还专业。目前关键问题是如果还按资本市场原来那套购并标准,在剩下的企业中,投资人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做PE企业没利润,成长性不看好,做VC又项目太早,收益期长,短则五年八年,长则十年以上,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这类项目前景一片光明、结果无法保证,所以,医药行业VC和PE将在2013年遭遇投资无门的境遇。

三、培育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时代方略董事长段继东认为,为了适应2013年新的竞争变化,企业必须认真回顾总结自身的发展历程,究竟是行业机会带来的蛮荒成长,还是企业战略的,主动布局?多年积淀的企业核心能力是什么?哪些好的、值得继续强化?哪些差的,需要不断克服?哪些是缺的,需要积极培育?企业的现有资源和核心能力能否支撑企业家未来构想?
没有差行业、只有差企业。在难得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医药企业需要根据发展目标,结合新时期的产业形势和竞争要求,培育、打造和提升以下核心竞争力:以战略决策执行为保障的战略领先能力、以运营质量为保障的规模、利润领先能力、以市场导向为保障的产品领先能力、以机制变革为保障的人才领先能力、以突破创新为保障的模式领先能力、以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为保障的品牌领先能力。 从整个行业来讲,这是一个“日不落”的行业。无论何时,人类总会生病,总要吃药。但具体到企业个体,就另当别论了。 中医药发展的几个问题
市场经济和政策导向
自从要求医院向市场经济靠拢,政府财政逐年“断奶”,各医院要自负盈亏以后,许多医院为了保证职工工资和医院的发展,就以经济指标来核定职工的收入,这不但造成了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副作用,而且使老百姓喜爱的中医药事业受到冲击。现在一般的中药处方,平均费用也就10多元,而西药处方平均达百元以上,即使中医药有很好的疗效,但经济效益低,收入少,这种“多劳多得”政策导向的结果,是开中药的人越来越少。
有人统计,医生子女选择学医的人只有17%,而选择学中医的只有3.5%,中医药面临空前的青黄不接的境地。这种情况的出现,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否认的是,与现行的市场经济和政策导向是不无关系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在宏观上,应在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中,改变经济竞争策略和政策导向。现在,有的医院正在试行以门诊人次和住院床日来核算收入,如果你的医疗和服务质量差,医药费用高,患者不来就诊,就会减少收入,这种方法改变了单纯经济指标的政策导向,虽不说已经很完美,但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样一来,中医药与西医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医药就改变了单纯经济上的竞争劣势,其简、便、效、廉的优点凸显出来,医生愿开中药,患者也愿服中药,也解决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这种竞争成了良性竞争,对中医药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市场经济和政策导向
自从要求医院向市场经济靠拢,政府财政逐年“断奶”,各医院要自负盈亏以后,许多医院为了保证职工工资和医院的发展,就以经济指标来核定职工的收入,这不但造成了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副作用,而且使老百姓喜爱的中医药事业受到冲击。现在一般的中药处方,平均费用也就10多元,而西药处方平均达百元以上,即使中医药有很好的疗效,但经济效益低,收入少,这种“多劳多得”政策导向的结果,是开中药的人越来越少。
有人统计,医生子女选择学医的人只有17%,而选择学中医的只有3.5%,中医药面临空前的青黄不接的境地。这种情况的出现,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否认的是,与现行的市场经济和政策导向是不无关系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在宏观上,应在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中,改变经济竞争策略和政策导向。现在,有的医院正在试行以门诊人次和住院床日来核算收入,如果你的医疗和服务质量差,医药费用高,患者不来就诊,就会减少收入,这种方法改变了单纯经济指标的政策导向,虽不说已经很完美,但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样一来,中医药与西医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医药就改变了单纯经济上的竞争劣势,其简、便、效、廉的优点凸显出来,医生愿开中药,患者也愿服中药,也解决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这种竞争成了良性竞争,对中医药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还可以了我就是做医药行业的有时间可以聊聊 从整个行业来讲,这是一个“日不落”的行业。无论何时,人类总会生病,总要吃药。但具体到企业个体,就另当别论了。 中医药发展的几个问题
市场经济和政策导向
自从要求医院向市场经济靠拢,政府财政逐年“断奶”,各医院要自负盈亏以后,许多医院为了保证职工工资和医院的发展,就以经济指标来核定职工的收入,这不但造成了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副作用,而且使老百姓喜爱的中医药事业受到冲击。现在一般的中药处方,平均费用也就10多元,而西药处方平均达百元以上,即使中医药有很好的疗效,但经济效益低,收入少,这种“多劳多得”政策导向的结果,是开中药的人越来越少。
有人统计,医生子女选择学医的人只有17%,而选择学中医的只有3.5%,中医药面临空前的青黄不接的境地。这种情况的出现,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否认的是,与现行的市场经济和政策导向是不无关系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在宏观上,应在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中,改变经济竞争策略和政策导向。现在,有的医院正在试行以门诊人次和住院床日来核算收入,如果你的医疗和服务质量差,医药费用高,患者不来就诊,就会减少收入,这种方法改变了单纯经济指标的政策导向,虽不说已经很完美,但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样一来,中医药与西医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医药就改变了单纯经济上的竞争劣势,其简、便、效、廉的优点凸显出来,医生愿开中药,患者也愿服中药,也解决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这种竞争成了良性竞争,对中医药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市场经济和政策导向
自从要求医院向市场经济靠拢,政府财政逐年“断奶”,各医院要自负盈亏以后,许多医院为了保证职工工资和医院的发展,就以经济指标来核定职工的收入,这不但造成了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副作用,而且使老百姓喜爱的中医药事业受到冲击。现在一般的中药处方,平均费用也就10多元,而西药处方平均达百元以上,即使中医药有很好的疗效,但经济效益低,收入少,这种“多劳多得”政策导向的结果,是开中药的人越来越少。
有人统计,医生子女选择学医的人只有17%,而选择学中医的只有3.5%,中医药面临空前的青黄不接的境地。这种情况的出现,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否认的是,与现行的市场经济和政策导向是不无关系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在宏观上,应在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中,改变经济竞争策略和政策导向。现在,有的医院正在试行以门诊人次和住院床日来核算收入,如果你的医疗和服务质量差,医药费用高,患者不来就诊,就会减少收入,这种方法改变了单纯经济指标的政策导向,虽不说已经很完美,但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样一来,中医药与西医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医药就改变了单纯经济上的竞争劣势,其简、便、效、廉的优点凸显出来,医生愿开中药,患者也愿服中药,也解决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这种竞争成了良性竞争,对中医药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还可以了我就是做医药行业的有时间可以聊聊 2013年已经到来,如何预判这一年的形势,并做出战略规划,考验着行业智慧。日前,北京时代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段继东对《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他坚定地相信,2013年医药行业将会出现更多、更好、更重大的发展新机遇,但却面临“九变”考验。
一、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企业大发展
1、医药行业迎来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2013年已经到来,在“党十八大”召开之后,回顾2012年的行业发展变化时,,我们更坚定地相信:2013年将会出现更多、更好、更重大的发展新机遇。纵观医药行业发展三十年历史,没有哪一个阶段能像现在这样,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充满发展机会。中国医药行业已经从机会竞争期、市场竞争期、政策竞争期、资源竞争期迈进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重大战略机遇期的特征是“经济环境好、利好政策多、行业发展快、国家和市场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医药行业带动医药企业发展、企业发展机会层出不穷”。即将到来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是由人口老龄化趋势、国民健康意识空前高涨、宏观经济稳健发展、医疗财政支出逐步提高、医保全覆盖、行业规则规范化等有利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这些有利因素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契机,并将对中国医药行业创新和国际突破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影响。政策促进行业发展,行业带动企业发展,医药行业即将进入大发展的黄金十年,医药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会。这一时期必然会被一些医药战略家牢牢把握,抓住发展机遇,成就行业地位,从而深刻影响未来中国医药行业版图。
2、企业必须把握机遇完成历史性大发展当前,医药行业处在战略转型、战略升级期,企业在拥有机会的同时,也遇到了成长极限的瓶颈,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困惑,虽无生存之忧,但无大发展之路。医药企业需要平衡好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处理好“规模与利润、速度与质量、短期和长期、战略与战术、目标与路径”的关系。虽然,医药企业都不缺钱,日子还都过得去,但是经营有好有坏;虽说竞争激烈,但基本都在前行,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生存空间和发展模式。那为什么大家感觉压力大了、市场难了、增长慢了?主要是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行业机会多了,自己机会少了,抓机会的能力差了。《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多部医药行业发展规划出台、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实施、新农合财政补贴的提高、注重产品质量的招标新体系、基药在二、三级医院使用总量和使用比例提高、子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县级医院改革全面推开等都为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所以,企业家应当抓住2013年属于医药行业和医药企业的每个机会,在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内实施战略转型、战略升级,实现企业历史性的大发展。

二、适应新变化,培育新能力
2013年将会出现一系列影响行业走势和医药企业发展的新变化:

变化之一: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助推企业大发展
整个行业都在关注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出台,这将给企业带来最重大的政策性增长机会。新版基药目录出台将与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医院试点扩大、新版GMP认证、新一轮非基药招标等产业政策一起,形成影响行业变化、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组合拳”。尤其是各省对二级、三级以上医院使用基药的总量和比例的硬性要求,将使得有独家特色品种、有质量保障、成本控制能力的医药企业先拔头筹,抢占先机。

变化之二: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受到原有发展模式制约,营销将无模式可循
目前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同质化、市场同质化、营销手段同质化,导致企业都在一片红海中血拼。越是相互模仿,越难创新和突破,同质化程度也就越严重,陷入竞争怪圈,苦不堪言。原来的所谓成功模式,越来越不能支撑未来的发展,无论是专业化学术推广模式、精细化招商模式、普药直供模式、普药渠道分销模式、品牌药广告拉动渠道分销模式都需要进行创新和变革。

变化之三:外企抢占低端市场、国内企业加速转变
一方面,外企借助原来在高端医院、品牌连锁中积淀的市场基础,和强大的策划推广能力,与国内药企在地县级医院展开贴身肉搏,大举进军地县市场。而且,操作方式更加本土化、方法更加灵活、复制速度极快,这对以地县市场为主的国内企业形成巨大挑战。目前这种竞争才刚刚开始,由于外企受限于营销成本高、财务处理难、人员编制复杂等问题,这种运作模式只在局部尝试,一旦解决了上述问题必然会大面积铺开、全力推广。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在招商模式遇到成长困惑、遭遇到高开票、财务处理等政策风险。医药行业的特点是得医院者得天下,国内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在医院终端保持控制和增长,建立适应环境新变化的营销模式,采取自建队伍或收编社会居间人的方式进行变革,加速实施“产品策略+专业化推广+利益营销的‘1+2’模式转变”。

变化之四:人才争夺加剧,比拼财务处理能力
现在企业最不缺的是钱、最缺的是人、最需要的是管理。资源和资金都不是企业当前最大的困难,几乎所有老板最头疼的都是没有得力的操盘手和高水平的专业管理者。随着企业发展和竞争加剧,人才短缺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继续壮大的硬伤。可以说,没有人才,就没有一切。优秀人才都在那里?如何找到人才?如何为我所用?这是2013年企业家思考的头等大事。人才战略是医药企业的先导战略和保障战略,不能让人才战略成为一句空会话。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原有财务处理模式受到空前挑战。企业对营销的财务处理和支持能力,某种程度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了营销模式。在出厂成本报送、流通环节价格管控、中间费用支出等管理方面,国家不断出台趋严法规,如何解决好财务处理问题是生产企业的一项新课题。

变化之五:大产品战略成为企业核心战略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如果没有超过3亿元的大产品、超过10亿元的超级重磅大产品,无论是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盈利能力、竞争能力都会面临成长瓶颈的压力。近年来,优秀企业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没有大产品就没有大企业这个硬道理。菏泽步长的丹红、牡丹江友博的疏血通、江中制药的江中健胃消食片、西安杨森的吗叮啉、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没有大产品就没有大品牌、没有大品牌就没有大企业。关键是大产品具备什么特征,从哪里来?如何培育?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对的方式。问题关键症结还在于企业对培育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或培养大产品的方式不对。好在许多企业家和内部人员现在都明白了这个道理,行动起来了。

变化之六:竞争焦点集中到营销服务上
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今天,当我们的产品没有差别的时候,能够取胜对手的重要手段是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有价值内涵的营销服务。但前提是我们的产品必须过硬,我们给予各方的利益分配必须恰当。企业家必须问自己和营销团队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给客户提供了什么?是否在文化、管理、品牌、政府事务、产品知识、技能培训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了一流的、差异化的营销服务。外企专业化学术推广的本质就是提供营销服务;成功的招商模式的本质是提供了优质的代理商服务,创造了更好的营销条件、解决了进医保、进目录的门槛问题和维护价格的利益保障问题。而招商失败的企业,则只提供产品和价格,几乎不提供任何营销服务,这是其失败的关键原因。

变化之七:战略举棋不定,中小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在政策主推的“汰劣留强、资源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背景下,医药行业将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2013年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无论是第一终端、第二终端、还是第三终端、无论是基药市场还是非基药市场,都是大企业日子好过,中小企业日子难挨。中小企业逐步被逼到生存边缘,遇到产品发展不均衡、市场发展不平衡的困境,只能蜷缩在本省的一亩三分地活着。中小企业的核心问题就是营销问题。在这最后的发展机会面前,中小企业不能再举棋不定,一定要积极求变。营销变革要有决心、业绩突破要下狠心、营销队伍建设要有耐心,解决好“进门槛、傍大款、快发展”等问题。采取果断措施进行营销变革。采用“保、抢战略”,即“保销售规模增长、保根据地市场份额、保产品市场地位”;“抢新市场、抢新终端、抢新模式”;采用“双重战术”,即在“重点产品和重点市场”形成突破。

变化之八:战略突围,企业蜂拥争抢“大健康”快车
2012年,数十家中药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宣布布局大健康产业,贵州百灵进军胶原蛋白、同仁堂推药妆、云南白药扩军日化、佛慈制药开售功能饮料;国药集团投资体检、进军电子商务,华润医疗、复星医药、金陵药业都在2012年投资医院;康美药业、东阿阿胶从事健康管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选择了大健康发展战略。其中不乏着力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业务结构和提升盈利能力的企业,他们出于战略考量,主动求变、积极拓展、掌控资源,布局大健康战略下的多元业务结构;也不乏迫于行业压力、旗下现有医药业务成长乏力的,依靠充足资金,做多元化尝试,靠概念被动选择拓展。2013年会有更多的医药企业选择进入大健康领域,涉及医疗机构投资、健康管理、医疗保险、保健品及药妆品、功能养老项目等,同时在跨领域经营、盈利模式探索、专业化管理、人才选聘等方面将遭遇更大挑战。

变化之九:VC和PE将投资无门
同前十年的“项目跟着资本走,投资机会到处有”;前五年的“资本跟着项目走,成功与否看出手”相比,现在可谓“资本资金到处有,就是项目拿不到手”。医药企业这几年已经被投资人找遍翻净,好的企业几乎都已被瓜分,差不多的也是价格高的离谱。企业家也被各路投资人教化成了半个投资专家,“PE多少倍”、“如何对赌”比私募投资人还专业。目前关键问题是如果还按资本市场原来那套购并标准,在剩下的企业中,投资人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做PE企业没利润,成长性不看好,做VC又项目太早,收益期长,短则五年八年,长则十年以上,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这类项目前景一片光明、结果无法保证,所以,医药行业VC和PE将在2013年遭遇投资无门的境遇。

三、培育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时代方略董事长段继东认为,为了适应2013年新的竞争变化,企业必须认真回顾总结自身的发展历程,究竟是行业机会带来的蛮荒成长,还是企业战略的,主动布局?多年积淀的企业核心能力是什么?哪些好的、值得继续强化?哪些差的,需要不断克服?哪些是缺的,需要积极培育?企业的现有资源和核心能力能否支撑企业家未来构想?
没有差行业、只有差企业。在难得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医药企业需要根据发展目标,结合新时期的产业形势和竞争要求,培育、打造和提升以下核心竞争力:以战略决策执行为保障的战略领先能力、以运营质量为保障的规模、利润领先能力、以市场导向为保障的产品领先能力、以机制变革为保障的人才领先能力、以突破创新为保障的模式领先能力、以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为保障的品牌领先能力。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