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玄德,张飞张翼德下马 mp3,庞德,仲德。还有哪些德?

三国有那四个名字带德的?_百度知道
三国有那四个名字带德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刘玄德,张翼德,曹孟德,庞德
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程昱,字仲德;张飞,字翼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三国演义的三十六计108
我的图书馆
三国演义的三十六计108
[神机妙算]三国演义的三十六计108
编者:清南文兵(图书馆网址http://qnwb.360doc.com)
  三十六计,分六篇,每篇六计,六六三十六。三国演义中计谋太多,和三十六计好多都能套上。我觉得看三国能和三十六计联系起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我想三十六计中每计都从三国演义中选出三个实例,从正面和反面来说明一下三十六,无疑对我们理解三十六计是有好处的。每计三个实例,正好是108之数。
  第一次写完只有不到九十例,而且目录长短不一,这次又通篇修改和增补了一下,目录齐了,每计三例也齐了。再加上用现代话解释一句,算是献给家乡论坛的一份小小礼物吧。
  格式确定一下,每计都先介绍三十六计的原文,然后是译文,跟一句现代话,然后再讲三国中的事。为了显得庄重,引用了部分三国演义的原文,主要是烘托。
  经过修改的本篇,这是第二次发表(修改前的在别处发过一次),大家也可以给提出宝贵意思,如本人觉得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将来再完善。
先列一下目录:
第01计:瞒天过海
01-1:青梅煮酒论英雄& 瞒天过海骗曹操
01-2:瞒周瑜孔明借箭& 用奇谋曹操中计
01-3:瞒董卓曹操献刀& 未得逞借机逃跑
第02计:围魏救赵
02-1:曹操劫乌巢之粮& 袁绍兵败丢官渡
02-2:马超兜曹操后路& 巧妙解东吴之围
02-3:司马懿攻其必救& 破公孙而定辽东
第03计:借刀杀人
03-1:曹操不便杀祢衡& 刘表借刀计更高
03-2:郭嘉定计擒吕布& 刘备借刀斩温侯
03-3:司马昭用借刀计& 令钟会除掉邓艾
第04计:以逸待劳
04-1:陆伯言以逸待劳& 胜刘备连营七百
04-2:黄汉升以逸待劳& 夏侯渊恃勇身死
04-3:邓士载以逸待劳& 夏侯霸城下身亡
第05计:趁火打劫
05-1:曹孟德移驾幸许& 吕奉先乘虚攻徐
05-2:杜预有意先放火& 周旨趁机再打劫
05-3:公孙瓒贪心中计& 袁本初诈取冀州
第06计:声东击西
06-1:曹孟德声东击西& 贾文和将计就计
06-2:司马懿自作聪明& 诸葛亮巧计破敌
06-3:钟会造船向东吴& 蜀国不备遭突袭
第07计:无中生有
07-1:诸葛亮巧用诗句& 周公瑾决心破曹
07-2:曹操用计定军心& 王垕获罪莫须有
07-3:程昱仿字造假书& 徐庶中计进曹营
第08计:暗渡陈仓
08-1:钟会无心修栈道& 邓艾涉险渡阴平
08-2:明为吊丧祭周瑜& 私下暗访请庞统
08-3:曹孟德明令撤兵& 夏侯渊暗袭敌后
第09计:隔岸观火
09-1:曹操坐山旁虎斗& 郭嘉遗计定辽东
09-2:曹孟德野心显露& 刘玄德隔岸观火
09-3:司马懿挑拨离间& 蜀后主撤回孔明
第10计:笑里藏刀
10-1:老将献出新计谋& 笑里藏刀降吴国
10-2:陆伯言笑里藏刀& 吕子明奇袭荆州
10-3:袁本初笑里藏刀& 冀州城韩馥失地
第11计:李代桃僵
11-1:曹孟德李代桃僵& 逃命时误斩好人
11-2:司马昭李代桃僵& 替罪羊成济该斩
11-3:忠将曹洪让战马& 不可无公救曹操
第12计:顺手牵羊
12-1:孙坚顺手得玉玺& 刘表半路设伏兵
12-2:周瑜奇计破曹阵& 刘备顺手得荆州
12-3:曹丕错过好机会& 没能顺手灭东吴
第13计:打草惊蛇
13-1:诸葛亮有意打草& 曹孟德无奈退兵
13-2:打草惊动乔国老& 刘备就坡娶郡主
13-3:司马懿打草探路& 张先锋谷内身亡
第14计:借尸还魂
14-1:借尸还魂孔明计& 闻风丧胆魏将惊
14-2:兄逼弟借尸还魂& 七步诗速成保身
14-3:孔明效虞诩之法,添灶而巧妙脱身
第15计:调虎离山
15-1:陈元龙徐州逞威& 吕奉先晕头转向
15-2:祁山前诸葛调虎& 上方谷司马中计
15-3:围下邳猛虎离城& 困土山勇将被欺
第16计:欲擒故纵
16-1:七纵实施攻心计& 南将归汉服孔明
16-2:欲得地三次谦让& 获民心顺得徐州
16-3:司马懿缓兵之计& 纵敌出而破辽东
第17计:抛砖引玉
17-1:瓦口关张飞抛砖& 胜张郃蜀军得玉
17-2:猛张飞抛砖引玉& 义严颜弃暗投明
17-3:复仇徐氏抛假意& 叛将得意终被斩
第18计:擒贼擒王
18-1:鸿门晏刘备遭难& 跃檀溪的卢救主
18-2:鲁肃设宴欲擒王& 关羽单刀巧脱身
18-3:潼关阵马超擒王& 曹孟德割须弃袍
第19计:釜底抽薪
19-1: 曹孟德釜底抽薪& 袭乌巢军粮被劫
19-2:程仲德釜底抽薪& 徐元直误进曹营
19-3:诸葛亮釜底抽薪& 马孟起择主而仕
第20计:混水摸鱼
20-1:曹丕趁乱入袁府& 浑水摸鱼得美人
20-2:周公瑾忙中出错& 诸葛亮浑水摸鱼
20-3:马孟起城外退兵& 庞令明城内摸鱼
第21计:金蝉脱壳
21-1:司马智用脱壳计& 诸葛北原稳撤兵
21-2:死诸葛退活司马& 五丈原前巧脱身
21-3:祖茂换帻巧脱壳& 孙坚险境终平安
第22计:关门捉贼
22-1:诸葛亮诱敌深入& 张隽义木道身亡
22-2:关云长水淹七军& 于文则被困遭擒
22-3:下邳城温侯被困& 白门楼吕布遭擒
第23计:远交近攻
23-1:曹操送礼交吕布& 吕布反目绝袁术
23-2:东吴上书交北魏& 孙权受封抵西蜀
23-3:诸葛贯彻联吴计& 远交东吴近防魏
第24计:假途伐虢
24-1:刘备假途再西进& 刘璋失策丢益州
24-2:诸葛识破东吴计& 周瑜假途遭伏击
24-3:邓艾改道渡阴平& 刘禅不备蜀亡国
第25计:偷梁换柱
25-1:张绣巧用调包计& 典韦死战护魏王
25-2:诸葛亮偷梁换柱& 姜伯约中计归降
25-3:邓艾施用偷梁计& 姜维换柱计更强
第26计:指桑骂槐
26-1:杀同乡指桑骂槐& 严军纪毫不留情
26-2:杀一儆百严法纪& 指桑骂槐震百官
26-3:为大局指桑骂槐& 斩义子大义灭亲
第27计:假痴不癫
27-1:司马懿假痴不癫& 曹昭伯无知上当
27-2:张翼德假装醉酒& 巧用计刘岱遭擒
27-3:司马懿忍辱负重& 收妇衣气煞孔明
第28计:上屋抽梯
28-1:刘琦请孔明上楼& 为避祸无奈抽梯
28-2:追诸葛张郃猛进& 入木门绝境身亡
28-3:周瑜逞能欲征西& 未能成功却成仁
第29计:树上开花
29-1:张飞巧用疑兵计& 曹操退阵当阳桥
29-2:曹孟德虚张声势 &吕奉先落荒定陶
29-3:姜维弥补空间差& 破北魏西进计划
第30计:反客为主
30-1:陶恭祖三让徐州& 刘玄德反客为主
30-2:逄纪献下反客计& 袁绍冠冕冀州城
30-3:孔明惜兵讲信义& 战士效命胜来敌
第31计:美人计
31-1:周瑜献计巧成拙& 赔了夫人又折兵
31-2:王允设计献美人& 吕布好色杀义父
31-3:赵范有意赠美人& 赵云不贪拒成亲
第32计:空城计
32-1:孔明抚琴摆空城& 仲达中计自退兵
32-2:赵云大摆空营计& 曹操聪明遇劲敌
32-3:姜维空城被识破& 攻取南安遇伏兵
第33计:反间计
33-1:周瑜反间除蔡张& 曹操中计斩羽翼
33-2:曹操施用反间计& 马超韩遂反成仇
33-3:邓艾用计间后主& 刘禅信谗贬良将
第34计:苦肉计
34-1:周瑜导演苦肉计& 曹操上当败赤壁
34-2:丁斐救主舍已利& 放出牛马救曹操
34-3:姜维无奈背水阵& 反败为胜破王经
第35计:连环计
35-1:庞统巧设连环计& 周瑜赤壁立奇功
35-2:王允巧使连环计& 貂蝉能抵几万兵
35-3:司马昭用连环计& 邓艾钟会皆身亡
第36计:走为上
36-1:蔡瑁设计鸿门宴& 刘备跃马走檀溪
36-2:欲建功反遭歧视& 鞭督邮而弃小人
36-3:姜伯约智躲黄皓& 为避祸带兵屯田
第一篇——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自认为防备周到的,使人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情绪;经常看惯了的事情,就不再怀疑。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中,这并不是说隐秘与暴露的事物相互对立。非常的公开经常蕴藏着非常的机密。
  现代话:公开骗你
01-1:青梅煮酒论英雄& 瞒天过海骗曹操
  曹操打败了吕布,回到许都。献帝在庆功时,排辈得知刘备是已之叔,因此称刘备为皇叔。刘备此时已在暗中与董承等人结成了反曹联盟,为防止曹操起疑心,就在自己后园种菜,以掩曹操耳目。
  一天,关羽和张飞不在,曹操派人请刘备喝酒,刘备吓得够呛。直到曹操说刘备学圃不易,刘备这才放心。二人对座,盘中有青梅,桌上有煮酒,二人开怀畅饮。这就是著名的青梅煮酒。
  正饮酒间,忽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曹操与刘备凭栏观望,曹操问刘备“使君知道龙的变化吗?”刘备说:“不知其祥。”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的时候能兴云吐雾,小的时候能隐身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现在正值春深,龙乘时变化,就像人得志而纵海一样。龙可比世之英雄。使君久历四方,见多识广,必知当世英雄,请试言之。”
  曹操想试探刘备了。
  刘备哪敢说实话,只能装傻:“备肉眼安识英雄?”曹操非让刘备说,就是没见过面的,也能听说呀,刘备没办法,开始胡猜,先说袁术,曹操称其为坟中枯骨。刘备再说袁绍,曹操称其为好谋无断。刘备又提到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被曹操一语论定:皆非英雄。刘备只好称再不知了。曹操说英雄必须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说这样的人,谁能当得起?曹操用手指刘备,又指自己,说:“当今天下能称英雄之人,只有使君与我曹操罢了”。这还了得,刘备听完,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也正赶上天上一个响雷。刘备这才从容捡起筷子说:“一震之威,竟至于此。”曹操说:“大丈夫也惧怕雷吗?”刘备说:“圣人遇到这种情况都改变容色,我刘备怎么能不怕呢?”就这样,筷子落地的真正原因,被刘备轻轻掩饰过了,曹操也没再起疑心。
  刘备怎能不知当世谁能称得上英雄呢,但他不能说真话,尤其是有意回避了三个人,一是结成反曹联盟的马腾,第二个就已握重权而又忌讳别人议论有篡逆之心的曹操,第三个当然是自己,在目前情况下,刘备最怕的就是别人警惕他,若承认自己是英雄,恐怕就要遭到杀身之祸。
  当曹操说出:“今天下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当时刘备以为自己的韬晦之计被识破,惊得筷子落了地,刘备借着怕雷掩饰过去,使曹操以为他胸无大志,而放松了警惕。
  如果当时没有那个雷,刘备还真就不好整了。
01-2:瞒周瑜孔明借箭& 用奇谋曹操中计
  赤壁大战即将开始之时,周瑜用反间计杀了曹军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不料此计被诸葛亮识破,因此,周瑜断定诸葛亮日后必是东吴大患,非要除掉诸葛亮不可。但是得有借口,不然无故杀掉是要被人耻笑的。找什么借口呢?经过深思,想出了让诸葛亮监制十万支箭的损招。如果孔明完不成,则杀之有名了,有军令状啊。好,就这么办。于是请来了孔明,让孔明担当监造十万支箭的重任,孔明没办法(实际上胸有成竹),答应不消十天,只用三天即可。军令状也立了。
  鲁肃不忍心让孔明受害,所以前来探望,并责问孔明为什么答应三天,为什么立状,孔明请鲁肃帮忙,借二十只船,并准备军士约六百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船边排满草人。当然这件事一定得瞒着周瑜,不然周瑜一捣乱,诸葛亮计策不成,小命休矣。
  前两天都不见孔明造箭,快到第三天早上了,如今日再不交货,就算是违令了,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孔明密请鲁肃,同往取箭,当然鲁肃不知情,跟着去吧。于是20只船用长索相连,趁天不亮,径往北岸进发。将近曹操水寨时,孔明教军士擂鼓呐喊。鲁肃害怕了,问:“曹兵齐出,如何拒之?”孔明笑道:“我料曹军于大雾之中必不敢出。我等只顾饮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果不出孔明之料,曹军怕中埋伏,不敢轻动,先拨三千弓弩手乱箭射之,后来又填兵助射,射箭者约有万人,那真是箭如雨发,射的也比较准,都射到船上草人身上了。船的一边接满以后,孔明又命掉转船身,另一面也开始接箭。接满以后,孔明命船上军士大喊,“谢丞相赠箭!”等到雾散,曹操也知道是中计了,也只有后悔的份了。
  诸葛亮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周瑜只得服气:“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也。”
  草船借箭之事,不管是确有其事,还是小说家的杜撰,总之,值得玩味,诸葛孔明谈笑间蒙周瑜、骗曹操,可谓是瞒天过海之计的上乘典范
01-3:瞒董卓曹操献刀& 未得逞借机逃跑
  董卓收服了猛将吕布,威势更盛。竟于当年(189年)九月就废了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也就是汉献帝。然后,董卓自任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第二年,董卓又派部下鸩杀了少帝弘农王。绞死了唐妃,甚至夜宿御床,篡位之心已经暴露无遗,激起了朝臣的普遍愤恨。
  渤海太守袁绍与司徒王允秘密联络,要他设法除掉董卓。但文弱书生出身的王允面对骄横的董卓无计可施。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他便以庆祝生日为名,邀请群臣到自己家中赴宴,商讨计策。席间,酒行数巡,王允突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司徒今个过生日,为啥还这样悲伤呢?”王允说:“今日其实并非我的生日,因想与诸位一叙,恐怕董卓疑心,所以托言生日。董卓欺君专权,国将不国。想当初高皇帝刘邦诛秦灭楚,统一天下,谁想传至今日,大汉江山即将亡于董卓之手!”
  王允边说边哭,众官也皆相对而泣。唯骁骑校尉曹操于座中一边抚掌大笑,一边高声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吗?”王允闻言大怒,对曹操说:“你怎么不思报国,反而如此大笑呢?”曹操回答说:“我不笑别的,只笑满朝公卿无一计杀董卓!我虽不才,愿即断董卓之头悬于国门,以谢天下。”王允肃然起敬说:“愿闻孟德高见。”曹操说:“我近来一直在奉承、交好董卓,就是为了找机会干掉他。听说司徒您有七宝刀一口,愿借给我前去相府刺杀董卓,虽死无憾!”王允闻言即亲自斟酒敬曹操,并将宝刀交付曹操。曹操洒酒宣誓,然后辞别众官而去。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到相府,见董卓在小阁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董卓一见曹操,便问他为何来得晚。曹操回答说:“乘马羸弱,行动迟缓。”于是,董卓即让吕布去从新到的西凉好马中选一匹送给曹操。吕布领命而出。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即想动手,但又怕董卓力大,难以制服。正犹豫间,董卓因身体胖大,不耐久坐而倒身卧于床上并转面向内。曹操见状急忙抽出宝刀,就要行刺。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到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道:“曹操干什么?”此时吕布已牵马来到阁外。曹操心中不免暗暗发慌,他灵机一动,便表情镇静地双手举刀跪下说:“今有宝刀一口,献给恩相。”董卓接过一看,果然是一把宝刀:七宝嵌饰,锋利无比。董卓便将宝刀递给吕布收起,曹操也将刀鞘解下交给吕布。然后,董卓带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趁机要求试骑一下。董卓不加思索便命备好鞍辔,把马交给曹操。曹操牵马出相府,加鞭往东南而去。
  吕布见曹操乘马远去,便对董卓说:“刚才曹操似乎有行刺的迹象,及被发现,便佯装献刀。”在吕布的提醒下,董卓也觉得曹操刚才的举动值得怀疑。正说间,董卓的女婿李儒来到。李儒是董卓的谋士,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一听董卓介绍曹操刚才的所作所为,便说:“曹操妻小不在京城,只独居寓所。今差人请他来,他若无疑而来,便是献刀;若推托不来,必是行刺,便可逮捕审问。”董卓即依照李儒的主意,派遣四个狱卒前去传唤曹操。良久,狱卒回报说:“曹操根本不曾回寓所。他对门吏声称丞相差他有紧急公事,已纵马飞奔出东门去了。”李儒说:“曹操心虚逃窜,行刺无疑。”董卓大怒,便下令遍行文告,画影绘形,悬赏通缉曹操。
  曹操是一个高明的刺客。在行动前,他不仅想到了成功,而且也想到失败后怎样保全自身。七宝刀既可以作为刺杀董卓的利器,亦可以作为进献的礼物。最关键一点是曹操的瞒天过海、随机应变,在紧急关头灵活机智,使自己得以保全性命。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与其攻打正面之敌,不如用计谋分散它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现代话:抄你后路。
02-1:曹操劫乌巢之粮& 袁绍兵败丢官渡
  汉末,军阀都拥有重兵,各自为政,而且不少军阀都有一统天下的想法。袁绍就是其中最大的军阀。袁绍想要独霸天下,首先得消灭曹操。因此袁绍率大军来攻打曹操。两军会于官渡。
  因袁绍兵多,演义中说是七十万,而曹操只有七万,曹操只有招架之功,被袁绍围住,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后来刘晔献发石车之计,又用掘长堑等办法,与袁军勉强还可对峙。
  在两军对峙时,袁绍的谋士审配提醒袁绍要重视乌巢屯粮之所,袁绍也听了,派五名大将率二万士兵把守乌巢。可主将淳于琼生性好酒,终日与诸将饮酒为乐。这说明袁绍还是没派出重将。袁绍这是犯了第一个错误。
  袁绍第二个错误就是乱怀疑,本来谋士许攸为袁绍好,献计让袁绍分兵袭许都,袁绍非但不听,还认为许攸是曹操的老乡,肯定是曹操的帮凶。把许攸打跑了,真跑到了曹操那里。替曹操卖力了。曹操可是重视人才,知许攸来投,来不及穿鞋,就迎了出来。许攸告诉曹操:“我让袁绍分兵打许都。”曹操说:“真要是那样,我就废了。多亏袁绍没听啊。”于是许攸献上了去乌巢劫粮的计策。
  曹操一边布置劫粮,一边严密布置防守大寨。大军打着袁军旗号,诈称袁绍大将蒋奇,很顺利的就到了乌巢。淳于琼等将还在饮酒呢,曹操鼓励将士勇往直前,烧了袁军的屯粮之所,这一仗,曹操胜了。
  袁绍得知乌巢被劫,急忙派大将张郃、高览二人去救乌巢,可此时又出来一个小人,叫郭图,他说曹操去劫粮必亲自前往,要二将去劫曹营大寨。张郃说曹操足智多谋,外出时,家里必有准备。袁绍又犯了一个错误,相信了郭图的话,命二将不管乌巢,直接去打曹营。当然,被有所准备的曹军四下围住,张、高二将大败。郭图得知二将败回,恐自己没面子,又用计恐吓二将,说袁绍要斩二将。这个损招硬是逼走了两个忠心耿耿的大将,二将没办法,也投了曹操。
  袁绍失去了许攸、张郃、高览,又失去屯粮之所,军心焕散。这时曹操的谋士又献一计,散布流言,使袁绍又中计分兵,曹操集中大军,直冲袁绍大营。袁军全无斗志,四散奔逃。袁军死者无数,大败而归。
  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战”。曹操采用了正确的围魏救赵的策略,避开了正面强大攻势,却率精兵烧掉了袁军的屯粮之所,使敌人不战自乱。这一战中还看出曹操与袁绍的优劣。曹操用人不疑;袁绍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瞎用。曹操赏罚分明,袁绍政令不一。有此原因,曹操的围魏救赵的计策得以施行。
02-2:马超兜曹操后路& 巧妙解东吴之围
  曹操得知周瑜病逝,就准备再次兴兵进攻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来攻他的许都。为此,曹操先下手为强,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上当了,让长子马超留守西凉,自己带领另外二个儿子马休、马铁,率5000西凉兵应召来到许昌城下。曹操奸计得逞,就势消灭了西凉兵,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愤倒地。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发誓非要报仇不可。
  曹操认为消灭了马腾,就解除了后顾之忧,所以兴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因为这时孙权和刘备还算是联合体。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这也是诸葛亮出的围魏救赵之计。刘备听了之后,连称“实在是高”。于是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马超正准备报仇呢,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指出,现在曹操与马超又结下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深仇。他建议马超率西凉之兵以攻曹之右,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马超看罢,也深受感动,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此时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这样,韩遂手下有八部兵马,合马超计十部兵马,计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
  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救了孙权的大驾。这也是围魏救赵计策应用的典范。
02-3:司马懿攻其必救& 破公孙而定辽东
  孙子兵法中说:我想战,可对方深沟高垒,就是不跟我战,我们有什么办法?唯有一条,就是攻其必救。这个战略思想与真正的围魏救赵多少有一些区别,围魏救赵是攻其必救而使友方得救,而此计中的攻其必救是为了让敌方应战,已方可以围城打援。
  曹魏祁山之争刚刚偃旗息鼓,魏明帝曹睿对司马懿等文臣武加官晋爵之时,传来了公孙渊谋反的军情。辽东太守公孙渊称雄一方,自立为燕王,改年号绍汉,联络东吴,侵扰北方。边官报知魏主曹睿,曹睿决计派司马懿率马步军4万前去平定辽东。司马懿根据当时敌我力量对比和平叛路途遥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四千里之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的作战计划,得到曹睿的批准。
  当司马懿到达辽东以后,发现公孙渊令卑衍、杨祚二将率重兵屯于辽隧,而且是“围堑二十余里,环绕鹿角,甚是严密”,企图依托良好的阵地,持久坚守,拖垮远道而来的魏军兵马。但司马懿非常人可比,他总结了过去的经验,也吸取了过去的教训,决心绕过敌人防御的硬壳,向敌方防御空虚的纵深穿插。书中描写了司马懿这一用兵过程,当司马懿得知对方的部署情况时,笑着说:“贼不与我战,欲老我兵耳。我料贼众大半在此,其巢穴空虚,不若弃却此处,径奔襄平;贼必往救,却于中途击之,必获全功。”于是勒兵从小路向襄平进发。
  卑衍与杨祚商议说:“若魏兵来攻,休与交战。彼千里而来,粮草不继,难以持久,粮尽必退;待他退时,然后出奇兵击之,司马懿可擒也”(此着已被司马懿料到)。二人正商议间,忽报:“魏兵往南去了。”卑衍(二人却未料到)大惊说:“彼知吾襄平军少,去袭老营也。若襄平有失,我等守此处无益矣。”遂拔寨随后而起。早有探马飞报司马懿。懿笑说:“中吾计矣!”乃令夏侯霸、夏侯威,各引一军伏于辽水之滨:“如辽兵到,两下齐出。”二人受计而往。早望见卑衍、杨祚引兵前来。一声炮响,两边鼓噪摇旗:左有夏侯霸、右有夏侯威,一齐杀出。卑、杨二人,无心恋战,夺路而走;奔至首山,正逢公孙渊兵到,合兵一处,回马再与魏兵交战。卑衍出马骂说:“贼将休使诡计!汝敢出战否?”夏侯霸纵马挥刀来迎。战不数合,被夏侯霸一刀斩卑衍于马下,辽兵大乱。霸驱兵掩杀,公孙渊引败兵奔入襄平城去,闭门坚守不出。魏兵四面围合。
  结果,魏军于辽河之滨巧妙设伏,歼灭了辽燧的叛军主力,使敌方完全处于了被动地位。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未明朗,要诱使盟友去消来敌人,不必自己付出代价,这是根据《损》卦推演出来的。
  现代话:用他治你。
03-1:曹操不便杀祢衡& 刘表借刀计更高
  有点文才的人,有不少愿意显示自己的清高与孤傲,祢衡就是一位。
  弥衡之死,完全是曹操想借刀杀之,最后被刘表借刀杀之。
  最开始是曹操想派一个使者到荆州劝刘表投降。谋士贾诩建议派一个名士去劝降,因为刘表喜欢与名士交往。曹操觉得有理,问谋士谁可以去?荀攸推荐了孔融(就是那个从小会让梨的孔子后代)。
  可是孔融却推荐了祢衡,并说祢衡比自己才学高出十倍,可是你孔融把他直接推荐给曹操也行,没有,却给献帝写了表,夸了祢衡一番。曹操心里不乐意。
  祢衡来了之后,曹操一改以往尊重人才的常态,不给祢衡让座(找骂)。平时总是非常自负的祢衡受不了这个,开骂吧:“天地这样广阔,为什么没个象样的人呢?”曹操自傲地说:“我手下几十位能人,都是当代英雄,凭什么说没人呢?”祢衡问都是谁呀,曹操把手下能人说了一遍。共夸了十四个人吧。
  祢衡笑了起来:“你的夸奖都不对,这些人我都认识。”然后就从头开贬(找死)。他说:“荀彧可使吊丧问病,荀攸只是个看坟的料;程昱仅能开门闭户;郭嘉还可以念几句辞赋;张辽只能打打鼓;许褚也许能放放牛,乐进和李典当个传令兵还凑合;吕虔能磨磨刀,满宠喝点酒还可以,于禁就是个不熟练的瓦匠,徐晃可以杀猪,夏侯敦可称完体(瞎一只眼)将军,曹子孝被人称为要钱太守,其余更不用提了,都是酒桶、饭袋而已。这一顿骂,触到了许多人痛处,当场就有人要杀祢衡。曹操制止了,并问祢衡有什么能耐。祢衡把自己夸得就跟神仙差不多。
  曹操说,我正缺一个敲鼓的人,你当个鼓吏吧。曹操想用此法羞辱一下祢衡,可祢衡并不拒绝,也答应第二天来打鼓。祢衡走后,武将问曹操,为什么不杀此狂人。曹操说:“这人有点虚名,我要杀他,显得我容不得人,他以为他行,我就让他打鼓,让他丢人。”
  第二天,祢衡也真来了(不来不行),曹操请了不少人来看戏。原先的鼓吏让祢衡换新衣,祢衡也没换。没想到祢衡还精通音乐,打了一遍“渔阳三挝”,音节响亮,格调深沉,座上人都受了感动。
  这时有人挑刺,说祢衡没换衣服,祢衡便将衣服当众去掉,赤裸裸站在那里。曹操怒喝祢衡不懂礼仪,祢衡说显露父母清白之体。曹操又追问谁是污浊?祢衡当面骂曹操为眼浊,心浊等等。这就是有名的“击鼓骂曹”。
  祢衡这样当面骂曹操,使大家都非常吃惊。孔融出来讲情,说曹操是英明的王公,不能计较。曹操也不想担个残害人才的恶名,只好装作肚量极大的样子,让祢衡去荆州去劝降刘表,如成功给高官做。祢衡明知道刘表不会投降,去了也是凶多吉少,没答应去。但曹操为了借刀杀人,强行让祢衡去了。
  祢衡到了荆州,把刘表挖苦一番(我认为祢衡也是不想活了),刘表很不高兴,想要杀了祢衡却觉得曹操把此人送来,肯定是要借刀杀人,如果杀了祢衡,自己肯定落个害贤的罪名。思来想去,把祢衡转派到生性残暴的江夏太守黄祖那里。
  果然,祢衡在宴席上又讽刺黄祖,说黄祖好像是庙里的菩萨,只受香火,可惜不灵,最后被黄祖杀了。
  祢衡只能说是一个狂傲到极点的狂生,曹操想杀他,怕落下害贤之名,也知道这样的人到荆州也不能与人相容,就想出借刘表之手杀他的毒计。可被刘表识破,竟也容忍了。但刘表更阴,把他送给黄祖,黄祖还管那些,不对劲就收拾你,什么贤不贤的。所以刘表的借刀杀人是成功了。
03-2:郭嘉定计擒吕布& 刘备借刀斩温侯
  建安三年,吕布背叛了刘备(在吕布走投无路时,刘备收留了他)。替袁术出力,并派高顺去小沛进攻刘备,刘玄德被打败了。向曹操求救。
  曹操派夏侯惇去救刘备,被高顺战败。曹操亲自去征讨吕布,并写了一封劝降信。吕布本打算投降曹操,可是主要谋士陈宫不同意,所以吕布固守城池。曹操久攻不下,手下谋士郭嘉出计水淹下邳。
  吕布虽猛,但没有谋略,而且遇事乱猜疑,只相信少数人,加之曹操水淹了下邳,所以部下离心,趁吕布不注意给绑了起来送给了曹操。
  曹操入城,传令出榜安民,与刘备一起坐在白门楼上,准备处置吕布。吕布被押上来,知道是手下将领叛变了,说:“我待你们不薄,为何背叛我?”手下人说:“你只听妻妾的话,不听将领的计谋,这如何不败呢。”
  吕布没话说了,一看刘备坐在上面,便对刘备说:“你是座上宾,我是阶下囚,为什么不替我说句话呢?”。又对曹操说:“你忧虑的就是我吕布,今日我投降您,你争天下就不用忧虑了。你为主将,我为副将,用不了多久,天下就可以平定了。”
  曹操听了这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因为吕布太勇猛了。几个人都干不过他,真要是降过来,对自己平定天下确有好处。想到此,犹豫不决。就在这关健时刻,刘玄德(刘备)说了一句话:“你难道忘了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原来吕布被金钱和美女所诱,先后杀了两个干爹。一个是为了钱而杀了丁建阳(丁原);一个是为了貂蝉而杀了董仲颖(董卓)。
  刘玄德这一句话,可太恶毒了,只一句就将吕布置于死地。吕布气得大骂:“大耳儿,忘了辕门射戟乎。”(吕布曾在辕门前用射戟的办法救过刘备)。
  曹操想起吕布杀死两位主人(干爹)的事情,不能再犹豫了,还说当副将,说不上哪天我再像那两人,可就糟了。不行,杀。一句话,吕布掉脑袋了。
  其实刘备就是用的借刀杀人之计,如果吕布真的铁了心跟了曹操,那就是如虎添翼,无敌天下了。对于野心勃勃的刘备来说,可是最大的担心。反过来说,吕布要是投降刘备,刘备又怎么会杀吕布呢。话又说回了,吕布也不是好东西,反覆无常,早晚也是被人算计。
03-3:司马昭用借刀计& 令钟会除掉邓艾
  邓艾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将领,他偷渡阴平,破蜀成功,立下不朽之功。但却遭到了包括钟会等人的嫉妒,也由于邓艾没有好好把握时机,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演义中介绍,邓艾阴平渡险之后,紧接着便迅速挥师夺江油,取涪城,克绵竹,最后终于迫降了蜀后主刘禅。这位颇有战略头脑的将军,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按照自己的一套想法大干了起来,并且上书向司马昭提出了一个富有战略意义的建议:
  “臣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使用;宜留陇右兵二万、蜀兵二万,煮盐兴治,并造舟船,预备顺流之计。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可不征而定也。更以厚待刘禅,以致孙休;若便送禅来京,吴人必疑,则于向化之心不劝。且权留之于蜀,须来年冬月抵京。今即可封禅为扶风王,锡以资财,供其左右,爵其子为公卿,以显归命之宠:则吴人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
  这里邓艾提出的“吴可不征而定”是采用了汉初李左车的计策,其中“兵有先声而后实”就是李左车的原话。邓艾按照李左车当年的想法,提出现在蜀国已降,可大造声势,吴人知之则不战而定也。关键是大造声势这一点,怎样造,邓艾书中已有明确,就是让刘禅在成都多当几天傀儡,然后从军事和外交方面对吴造成压力,吴必降无疑。
  谁知,他的这一正确主张却引起了司马昭的猜忌。司马昭“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然后采取措施,要除掉邓艾了。他先发书,奖赏邓艾,让邓艾不要轻举妄动。这时邓艾没有冷静对待,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既奉诏专征,如何阻当?”遂又作书,令来使赍赴洛阳。时朝中皆言邓艾必有反意,司马昭愈加疑忌。
  这时,那个非常坏的贾充又出了一个高招,贾充说:“主公何不封钟会以制之?”昭从其议,遣使赍诏封钟会为司徒,就令卫瓘监督两路军马,以手书付瓘,使与会伺察邓艾,以防其变。这样,钟会就有权监督邓艾了。钟会有了这个权,就得利用了,他原来就瞧不起邓艾,此时不除,更待何时。于是便与假投降的姜维商量,这个姜维深恨邓艾灭蜀,此时肯定也出绝招。这样钟会依计而行,除了自已上书言邓艾有反意,又截获了邓艾之书而篡改,这样,邓艾死期到了。
  司马昭借钟会之刀杀了邓艾,可是对钟会也不信任,又派了别人再监视钟会,这样,两个年青将领先后丧命。
  本题虽是探讨借刀杀人之计,可我还是感觉司马昭太阴损,同时对邓艾的早逝深表遗憾。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要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是直接出兵攻打,而采取“损刚益柔”的办法,令敌人由盛转衰,由强变弱。
  现代话:等着揍你。
04-1:陆伯言以逸待劳& 胜刘备连营七百
  刘关张结义多少年,始终就象亲哥们似的。待三国鼎立基本形成时,镇守荆州的任务落在二弟关羽身上。但关羽违背了诸葛亮为他制定的东和北拒的策略,结果是丢荆州走麦城,最后兵败身死。为了替关羽报仇,刘备不顾劝阻,举倾国之兵东进伐吴。
  开始时,蜀军士气旺盛,东吴难以抵御,连折数员大将,甘宁、潘璋、马忠皆在此役中战死。蜀军兵锋所指无人能当,此时东吴生死存亡之秋,举国震惊。
  在此危急时刻,经阚泽举荐,孙权拜年轻的书生陆逊为大都督,总督江东兵马与刘备决战。陆逊的部下多是东吴的功臣宿将或公室贵族,他们自恃功高,对陆逊这位年轻统帅既不服气,又不尊重。对于陆逊坚守不战更是不理解,认为陆逊怯懦无能。
  陆逊说:“我虽一介书生,蒙主上委以重任,认为我有长处,就是能忍辱负重。各位将军要各守隘口,牢守险要,不许妄动。违令者斩!”
  这时,天气炎热,士兵取水困难,刘备便命令将营扎在山林茂盛、靠近泉水的地方。蜀军从巫峡建平起到彝陵700里间,接连设营,从正月到5月,与东吴相持不下。
  刘备要求决战,无奈对方就是不理,气得够呛,派吴班领数千弱兵在平地立营,引吴军出来,自带精兵埋伏于山谷之中,准备切断吴兵退路。但吴兵就是不出战。陆逊劝告众将,吴班讨战,其中必有诡计,我们只能观望。
  刘备见吴兵不出,只好把埋伏的兵撤出来。两军又相持了一个来月,陆逊观察形势,见蜀兵没了开始时的锐气,准备反守为攻。可将领则认为进攻还是开始的时侯,现在不能有利。可陆逊胸有成竹,先派兵试探了一下,没有成功,马上改变战术,命令士兵每人拿一把草,用火攻的方法,袭击蜀军,全体吴军一齐出战。这一仗烧得蜀军狼狈逃窜,并斩了好几名蜀将。
  这一战破了蜀军40座大营,迫使蜀军几名战将投降,刘备逃到了白帝城。这就是有名的彝陵之战。蜀军是大败呀。
  陆逊不算完,继续猛攻,刘备千方百计才算逃了出来。书中描写是多亏了孔明的八卦阵。
  此次战役,陆逊用的就是以逸待劳之计:
  一是知道刘备远来,水土不服,当然想速战速决,此时要战,吴军非输不可。
  二是陆逊故意示弱,有意麻痹蜀军,让蜀军深入(现在叫诱敌深入)。
  三是拖垮蜀军,蜀进攻不成,战斗力下降,意志力减退,这时决战吴兵就肯定胜了。
04-2:黄汉升以逸待劳& 夏侯渊恃勇身死
  刘备手下有五虎大将,其中以黄忠年纪最大,但黄忠可不是一般人,一出现就一鸣惊人,长沙城下与关羽几番拼杀,没分出胜败。刘备爱其才,在长沙城陷落之后,力邀黄忠,将其收在帐下。
  刘备称帝后,想夺汉忠,便派黄忠与法正带兵攻打定军山,定军山是曹操屯粮之地,所以曹操派得力大将夏侯渊防守。曹操在许昌听说刘备攻打定军山,亲自引兵来救。并写一封信给夏侯渊,信中说要看看夏侯之妙才(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渊看信之后,急欲建功,第二天就要出战打黄忠。副将张郃劝说:“黄忠有勇有谋,况有法正相助,不可轻敌,此间山路险峻,只宜坚守。”
  黄忠与法正引兵屯于定军山口,屡次挑战,夏侯渊听了张副将的话,只是不出,黄忠想要进攻,又恐怕山路危险,不敢强攻。
  一日,忽报山上曹兵挑战。黄忠正要引军出迎,法正说:“夏侯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黄忠采用其计,将应有之物,尽赏三军,欢声满谷,愿效死战。
  黄忠采取步步为营之法,每营住数日,又进。夏侯渊又要出战,张郃又力劝说这是黄忠反客为主之法,不可出战,战则有失。夏侯渊这次不听了,引兵出战。
  两将战了20余合,曹营鸣金。黄忠胜一小阵。
  黄忠已逼到定军山下,与法正商议。法正用手指着定军山说:“定军山西,有一高山,四下皆是险道。此山(可称对山)上足可下视定军山之虚实。将军若取得此山,定军山只在掌中也。”夜间,黄忠便取了对山。
  法正对黄忠说:“将军可守在半山,我带兵占据山顶。待夏侯渊兵至,我举白旗为号,将军只按兵不动;待他倦怠无备,我却举起红旗,将军便下山击之,此乃以逸待劳之计。”黄忠大喜,依计行事。
  夏侯渊见黄忠占了对山,自已暴露了,必须出战了。张副将怎么劝,不好使。夏侯渊引兵将对山围住,大骂挑战。法正在山上举起白旗。任夏侯怎么骂,就是没动静。
  午时以后,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地休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作,黄忠一马当先,从半山中杀了下来(半山隐敝出来的快)。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渊妙才措手不及,被黄忠砍为两段。
  黄忠与夏侯渊都是大将,但黄忠有勇有谋,夏侯渊勇而少谋,谁胜认负,可想而知。此役之以逸待劳之计,主要还是法正的贡献。
04-3:邓士载以逸待劳& 夏侯霸城下身亡
  姜维第八次北伐中原时,总结了以往失利的教训,就是说过去总是深入敌人的屯粮之所,但这样的地方也是敌方防备最严的地方,打好了也就是对峙、僵持,最后无功而返。这次作战姜维一改常法,撇开粮草重地祁山,将进攻矛头直指无粮的洮阳,企图打开一条北伐的新路。
  可是姜维遇到对手了,邓艾一眼就识破了姜维的计谋,预先做了防备,以逸待劳,击败了姜维。这一段的描写也是非常精彩的:姜维说:“昔丞相六出祁山,亦为国。吾今八次伐魏,岂为一己之私哉?今当先取洮阳。如有逆吾者必斩!”遂留廖化守汉中(廖化对此次出征持不同意见,所以没让廖化出征),自同诸将提兵三十万,径取洮阳而来。
  早有川口人报入祁山寨中。时邓艾正与司马望谈兵,闻知此信,遂令人哨探。回报蜀兵尽从洮阳而出。司马望说:“姜维多计,莫非虚取洮阳而实来取祁山乎?”邓艾说:“今姜维实出洮阳也。”望说:“公何以知之?”艾说:“向者姜维累出吾有粮之地,今洮阳无粮,维必料吾只守祁山,不守洮阳,故径取洮阳;如得此城,屯粮积草,结连羌人,以图久计耳。”望说:“若此,如之奈何?”艾说:“可尽撤此处之兵,分为两路去救洮阳。离洮阳二十五里,有侯河小城,乃洮阳咽喉之地(邓艾熟知地理)。公引一军伏于洮阳,偃旗息鼓,大开四门,如此如此而行;我却引一军伏侯河,必获大胜也。”筹画已定,各各依计而行。只留偏将师纂守祁山寨。
  却说姜维令夏侯霸为前部,先引一军径取洮阳。霸提兵前进,将近洮阳,望见城上并无一杆旗,四门大开。霸心下疑惑,未敢入城,回顾诸将说:“莫非诈乎?”诸将说:“眼见得是空城,只有些小百姓,听知大将军兵到,尽弃城而走了。”霸未信,自纵马于城南视之,只见城后老小无数,皆望西北而逃。霸大喜说:“果空城也。”遂当先杀入,余众随后而进。方到瓮城边,忽然一声炮响,城上鼓角齐鸣,旌旗遍竖,拽起吊桥。霸大惊说:“误中计矣!”慌欲退时,城上矢石如雨。可怜夏侯霸同五百军皆死于城下。
  邓艾以逸待劳之计用得恰到好处,这一点要取决于对敌情判断地准确性,如果判断不准,就会疲于奔命,判断准了,就可以坐收埋伏之功了。这次战役可惜了蜀国大将夏侯霸了。
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敌方出现危难时,就要乘机进攻夺取胜利。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信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
  现代话:趁危整你
05-1:曹孟德移驾幸许& 吕奉先乘虚攻徐
  曹操入朝总领大事之后,一日在后堂设宴,聚众谋士商议:“刘备屯兵徐州,自领州事,现在吕布又兵败投奔徐州,若二人同心引兵来犯,必是心腹之患也。诸位有何妙计啊?”荀彧献上一计称为“二虎竞食”,可令吕布与刘备厮杀。曹操依计而行,但此计被刘备识破并未得逞。荀彧又献一计:让曹操给袁术处通气,说刘备上密表,要得袁术的南郡。这次袁术中计,要引兵进攻徐州。
  刘备听说袁术要来进攻,便要出城迎战。孙乾让刘备选好守城之人,刘备问关、张二人谁可守城,关羽要守城,刘备说早晚有事要和关羽商量,张飞愿意守城。刘备知道张飞的毛病,再三叮嘱他一不要喝酒,二要听人劝,还留下陈登辅助张飞。
  张飞自刘备走后,一应杂事,都交与了陈登,军机大事,自己斟酌。确实好了几天。可在一次宴请官员的酒宴中,却犯了毛病,张飞告诉大家可以一醉方休,第二天各自戒酒。这也倒行,可是人家曹豹是滴酒不沾,张飞非要曹豹喝一碗,曹豹害怕,只得强饮一碗,可张飞喝多了,还让曹豹再喝一碗。曹豹说实是不能喝了,张飞说你刚才不是喝了吗。可把曹豹治坏了。还要打一百鞭,陈登劝,张飞也不听。此时曹豹如果硬挺着也就算了,他又提他的女婿吕布。这一提不要紧,张飞最看不上吕布,满腔怒火撤到了曹豹身上。
  曹豹回去,恨透了张飞,连夜给吕布写信,说张飞无礼,又说刘备和关羽不在城内,张飞又喝醉了,这时占领徐州,那徐州不就属于吕布了吗。吕布大喜,连夜引兵来袭徐州。曹豹等侯,开了城门,众军齐入,喊声大举,张飞醉卧府中,听得吕而杀来,急忙上马,可酒未全醒,不能力战。吕布也知张飞勇猛,也不敢往死整。张飞杀出东门,刘玄备家眷陷在府中,都顾不得了。
  此战就是趁火打劫的例子,吕布在刘备手下暂时栖身,也想自己有个稳定的地盘,那么张飞给了这个机会,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05-2:杜预有意先放火& 周旨趁机再打劫
  趁火打劫当中的火,不一定都有现成的,有时需要自已去放。这里说的放火,就是给敌方造成混乱,然后好进兵打劫。放这把火当然要找准机会。
  司马炎以晋代魏,其时蜀国已亡,而吴国的著名大将丁奉和陆抗也已死去,吴主孙皓越来越荒淫。司马炎命镇南大将军杜预为大都督,讨伐东吴。杜预兵出江陵,命令牙将周旨率水军八百人,乘小舟暗渡长江,夜袭乐乡,在山林之处多立旗帜,白天放炮,夜晚举火。周旨领命,率兵渡江,伏于巴山。
  第二天,杜预领大军水陆并进。吴主孙皓见晋兵气势汹汹,急忙派遣伍延出陆路,陆景出水路,孙歆为先锋,三路迎敌。
  杜预引兵前进,孙韵船早到,两军刚一交锋,杜预便引兵而退。孙歆率兵上岸追赶,追不到二十里,一场炮响,四面晋兵大至。吴军急退,杜预乘势掩杀,吴军死伤不计其数。孙歆奔到城边,周旨八百军混杂于中,在城上放火。孙歆大惊道:“难道晋军飞渡长江不成?”刚要退却时,被周旨大喝一声,斩于马下。
  陆景在船上,望见江南岸上一片火起,巴山上风飘出一面大旗,上书:“晋镇南大将军杜预”。陆景大惊,要上岸逃命,被晋将张尚斩杀。伍延见各军皆败,乃弃城走,被伏兵捉住。杜预乘机攻下江陵。
  杜预用计成功,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吴国已经无将无谋士,早晚就要垮台了。
05-3:公孙瓒贪心中计& 袁本初诈取冀州
  关东诸侯联合起兵,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反对董卓专权。讨卓联军攻占洛阳后,各路诸侯便各打各的算盘,不仅不能同心协力,反而争权夺利、互相兼并,以致讨卓联盟迅即瓦解,各路诸侯各自为战,自谋发展。&
  当时,洛阳一带几乎已成废墟,袁绍觉得在这里已无戏可唱,便于次年率军退屯河内(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观望形势发展。渤海郡属冀州,因而袁绍在名义上应算冀州牧韩馥的部下,所以韩馥经常派人运送粮草接济袁绍。谁知好心不得好报,袁绍及其部下却暗中算计起富庶的冀州来。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说:“大丈夫当纵横天下,怎能光靠人接济为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将军何不取之!” 。&
  得到袁绍赞同后,逢纪进一步具体谋划说:“可暗中派人送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约其共攻冀州,平分其地。他必定欣然起兵攻冀州。面对公孙瓒的进攻,韩馥这样的无谋之辈肯定会请您协助守冀州。您便可趁势行事,冀州唾手可得。”袁绍闻言大喜,即依计送信给公孙瓒。瓒得信,即应约发兵杀奔冀州而来。袁绍却又使人将公孙瓒发兵攻冀州的消息密报韩馥。韩馥得报后,即召集谋士荀谌、辛评二人商议对策。荀谌说:“公孙瓒率领燕、代之众,长驱而来,锐不可当。今袁绍智谋过人,手下名将极广,将军可请其同治州事,就不伯公孙瓒了。”韩馥以为得计,便差别驾闵纯去请袁绍。长史耿武谏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怎能将州权委托给他?这等于引虎入羊群啊!”忠厚的韩馥答道:“我本是袁家先世的故吏,才能又不如袁绍,让贤是自古以来的美德,现在我决计请袁绍与我一同治理冀州,诸位不要忌妒!”耿武等人见韩馥固执己见,不听忠告,只好叹息而出。&
  数日后,袁绍应韩馥之邀率领大队人马来到冀州。忠于韩馥的耿武、闵纯不愿冀州落入袁绍之手,便伏于城外,欲刺杀袁绍,结果被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斩杀。袁绍入据冀州后,即以韩馥为奋威将军,并以自己的亲信部下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架空韩馥,逐渐篡夺韩馥之权,终将冀州据为己有。至此,韩馥懊悔无及,只好弃下家小,只身投靠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公孙瓒见袁绍不讲信义,独吞了冀州,不肯平分其地,因而与袁绍结下仇怨,彼此攻伐。但公孙瓒哪里是袁绍的对手,屡战屡败,后来被袁绍围困于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走投无路,自缢而死。这样,连公孙瓒割据的幽州也落入了袁绍之手。
  按照当时的军事形势,袁绍完全有能力以武力夺取冀州。但那样做,不仅要损失大量将士,而且名不正言不顺,会在道义上受到天下人的谴责。于是袁绍便明智地采纳了逢纪的计策,这样就在应韩馥之邀的幌子下,名正言顺,兵不血刃地占据冀州,从而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袁绍实际上是利用别人处于困境时,乘火打劫,乘人之危,虽然不道德,但实际效果却使用计人实现愿望。
第六计:声东击西
  原文: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攻之。
  译文:敌人乱得像丛生的野草,意料不到所要发生的事情,这是《易经》萃卦中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因此,要利用敌人不能自主的时候,对其发动攻击。
  现代话:出其不意
06-1:曹孟德声东击西& 贾文和将计就计
  建安三年,曹操统大军伐张绣,至南阳城下,张绣率兵出城,让张先出马迎敌,但被许褚三个回合就给斩了,张绣军大败,退回城内,闭门不出。
  曹操围城攻打,运土填壕,用布袋在城边做梯凳。曹操绕城三天,下令在西北角堆积柴草,会集众将,扬言从西北角攻城,实际是想从东南角攻城,这就是曹操的声东击西之计。
  不想,此计被张绣手下的一名重要谋士贾诩所识破,贾诩对张绣说:“某在城上见曹操绕城而观者三日,他见城东南角砖土之色新旧不等,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处进攻;却虚去西北上积草,诈为声势,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必爬东南角而进也。”绣曰:“然则奈何?”诩曰:“此事易耳。来日可令精壮之兵,饱食轻装,尽藏于东南房屋内,却教百姓假扮军士,虚守西北。夜间任他在东南角上爬城。俟其爬进城时,一声炮响,伏兵齐起,操可擒矣。”绣喜,从其计。另外曹操定计很少跟属下讲,这次却造声势,肯定有诈。
  贾诩向张绣说明了情况,张绣听从贾诩安排,贾诩便做好了准备。将精壮之士尽埋伏在东南角。叫老弱兵士及百姓守西北角。
  探子向曹操报告,东南角没兵,西北角人多,曹操心中暗喜,“中我之计也”。遂命军中密备锹钁爬城器具。日间引军攻西北角,至二更时分,却领精兵于东南角上爬过壕去,砍开鹿角。城中全无动静,众军一齐拥入。只听得一声炮响,伏兵四起。曹军急退,背后张绣亲驱勇壮杀来。曹军大败,退出城外,奔走数十里。张绣直杀至天明,方收军入城。曹操计点败军,折兵五万余人,失去辎重无数。吕虔、于禁俱各被伤。
  此计也是声东击西之计的运用,只不过是更有高人,如果当时曹操不是公开宣扬,而是闷在心里,到时候再说,能不能用计成功,这可能就不好说了。正是,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计不如识计人。
06-2:司马懿自作聪明& 诸葛亮巧计破敌
  蜀汉建兴七年,诸葛亮再次北伐,兵至祁山,扎下三个大寨,专候魏军。
  司马懿(字仲达)得知,率张郃、戴陵并十万军前往祁山迎敌。
  司马懿来到,先搞调查研究,问前线部将郭淮与孙礼:“前线情况如何”。郭、孙二人答说:“尚未与蜀军交锋”。司马懿又问其它各路情况。郭淮说只有武都、阴平尚未得到消息。司马懿经过思考,指示郭淮和孙礼:“明日我亲自领兵与孔明交战,你二人可急从小路前往增援武都和阴平,并从背后偷袭蜀军,我军可胜。”
  郭淮于路谓孙礼曰:“仲达比孔明如何?”礼曰:“孔明胜仲达多矣。”淮曰:“孔明虽胜,此一计足显仲达有过人之智。蜀兵如正攻两郡,我等从后抄到,彼岂不自乱乎?”正言间,忽哨马来报:“阴平已被王平打破了。武都已被姜维打破了。前离蜀兵不远。”礼曰:“蜀兵既已打破了城池,如何陈兵于外?必有诈也。不如速退。”郭淮从之。——方传令教军退时,忽然一声炮响,山背后闪出一枝军马来,旗上大书:“汉丞相诸葛亮”,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于上;左有关兴,右有张苞。孙、郭二人见之,大惊。孔明大笑曰:“郭淮、孙礼休走!司马懿之计,安能瞒得过吾?他每日令人在前交战,却教汝等袭吾军后。武都、阴平吾已取了。汝二人不早来降,欲驱兵与吾决战耶?”郭淮、孙礼听毕,大慌。忽然背后喊杀连天,王平、姜维引兵从后杀来。兴、苞二将又引军从前面杀来。两下夹攻,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蜀军大胜。
  司马懿本想给诸葛亮来个声东击西,打乱蜀军的大营,不料此计被孔明识破,反给司马懿来个声东击西。
  正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06-3:钟会造船向东吴& 蜀国不备遭突袭
  魏军同蜀军于陇西一带经过连年较量,魏军在军事上终于占了上风,这时握朝政的司马昭提出了统一天下的战略思想:“吾自征东以来,息歇六年,治兵缮甲,皆已完备,欲伐吴、蜀久矣。今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灭虢取虞之道也。吾料西蜀将士,守成都者八九万,守边境者不过四五万,姜维屯田者不过六七万。今吾已令邓艾引关外陇右之兵十余万,绊住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遣钟会引关中精兵二三十万,直抵骆谷,三路以袭汉中。蜀主刘禅昏暗,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必矣。”于是,魏军一改过去的守势,趁姜维率军避祸屯田,向西川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但在进攻之前,担任主攻任务的钟会却令各地造船,这实在令人费解。司马昭不知其意,遂召钟会问之说:“子从旱路收川,何用造船耶?”会说:“蜀若闻我兵大进,必求救于东吴也。故先布声势,作伐吴之状,吴必不敢妄动。一年之内,蜀已破,船已成,而伐吴,岂不顺乎?”原来是这样啊,司马昭大喜,这样做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西蜀不做准备。
  看看西蜀是怎样准备的:却说魏兵既发,早有细作入沓中报知姜维。维即具表申奏后主:“请降诏遣左车骑将军张翼领兵守护阳安关,右车骑将军廖化领兵守阴平桥:这二处最为要紧,若失二处,汉中不保矣。一面当遣使入吴求救。臣一面自起沓中之兵拒敌。”时后主改景耀六年为炎兴元年,日与宦官黄皓在宫中游乐。忽接姜维之表,即召黄皓问曰:“今魏国遣钟会、邓艾大起人马,分道而来,如之奈何?”皓奏曰:“此乃姜维欲立功名,故上此表。陛下宽心,勿生疑虑。臣闻城中有一师婆,供奉一神,能知吉凶,可召来问之。”
  这个计策的结果就是东吴果然被镇住,而且麻痹了西蜀,魏军乘机一鼓作气,很快就攻下了汉中。这是钟会声东击西之计成功的运用。
第二篇——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用假象欺骗敌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虚变实。也就是说,开始用小的假象,继而用大的假象,最合假象突然变成真象。
  现代话:造谣生事
07-1:诸葛亮巧用诗句& 周公瑾决心破曹
  有时侯啊,你苦口婆心,人家不一定听。可你编一套假话,可能就达到目的,这玩意可有点奇了。
  曹操率军南下,想灭刘备,趁机夺取东吴。刘备刚被曹操打败,只得联合东吴来抗曹。于是派孔明来见周瑜。周瑜这时候牛起来了,毕竟有人来求我了,应该摆出大恩公的模样。然后当着孔明的面,说曹军不可抵挡,如何如何。鲁肃是主战的,不想投降,于是和周瑜争了起来。孔明已经看清了,(其实周瑜也想抗曹,只不过想让孔明低声下气的相求,才有面子)可就是不吱声,只是冷笑。
  周瑜觉得自已占了上风,得意了,转过来问孔明问何发笑。孔明说:“我不笑别人,笑子敬(鲁肃的字)不识时务。”鲁肃不干了,孔明先生你来不就是要联合抗曹的吗,怎么说我不识时务呢。孔明说:“周公瑾决心降曹,甚为合理呀。”老实忠厚的鲁肃急坏了,对孔明说:“先生,你为何也这样说呀?”孔明又说:“曹操很会用兵,天下无敌。吕布、袁绍、刘表等人不都叫他灭了吗?只有刘备不识时务,楞要与曹操相抗,现在生死不保了。周公瑜要降曹,可以保全妻子,保全富贵,国家的存亡就不算什么了。”
  周瑜抬举曹操是想让孔明低声下气求自己,孔明抬举曹操是刺激周瑜年轻气盛的心。但周瑜这时候忍住了(挺能忍的),楞是没吱声。
  鲁肃(没看出两人的诡计)又来气了:“你竟敢让我主投降曹贼,岂有此理”。这时气氛紧张了。
  孔明说:“我有一计,不用送礼,也不用投降,也不用亲自过江去谈判,只派一个使者,用一个小船,送两个人到江北,曹操得到这两人,嗷嗷地往回撤。”周瑜对这事挺感兴趣,忙问:“是什么样的两个人?竟能退曹兵?”孔明又说这两个人微不足道,可是国家得救了,如何如何。周瑜忍不住还得问哪,到底谁这样厉害?
  孔明这时侯发挥了:说是听说曹操怎样怎样地好色,又建铜雀台,广选天下美女置于铜雀台中。又说曹操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分别叫大乔和小乔。那真是沉鱼什么、闭月什么的。又说曹操有两大愿望,一是扫平四海,二是得到二乔以安度晚年。如今曹操来江南,其实就是为了二乔啊!孔明再加上一句,说范蠡把西施送给夫差,结果为国立功了。东吴难道还吝惜民间二女吗?
  其实大乔是孙策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孔明特意装作不知,好气一气周瑜,也就是激将法,省得周瑜老装。这时候周瑜还真沉住气了,他想要证据,不能凭孔明一面之词就发怒啊。急忙问孔明有什么证据。孔明便背诵了《铜雀台赋》。也赶上诗句中有“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曹操本意是建二桥,可听起来也是“乔”啊。
  周瑜终于忍不住了,勃然大怒,大骂曹操老贼,并誓死抗战到底(不用孔明相求了)。孔明还在说两个民女不足惜云云(恶毒)。周瑜说出了真象,孔明连称死罪(目的已达到)。
  这一段说的是孔明借用了曹操的一篇赋,巧妙地把“二桥”换成“二乔”。达到了激将的目的。此计无中生有也就是编织谎言,以达到目的。
07-2:曹操用计定军心& 王垕获罪莫须有
  无中生有之计,曹操也不止一次用过。你就那次在征讨张绣途中,士兵饥渴难耐,曹操为了抢时间,大喊:“前面有梅林!”于是大家人人努力前行,个个争先。其实哪有梅林呀,曹操这招虽是骗人,可是士兵的嘴里出了点唾液,也能止止渴。
  后来,那个最招人恨的袁术居然想称帝,并且起二十万大军想占徐州,曹操想统一天下,岂能容忍袁术胡来,于是亲统大军,奔徐州讨伐袁术。
  曹兵十七万,每天要耗费很多粮食。全国各地大都荒旱无收,曹兵的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办呢,想要催军速战,袁术老贼就是闭门不出,急死人了。粮食一天天减少,两军再相拒下去,恐怕要饿死人。管粮食的仓官叫王垕,来向曹操请示办法,曹操告诉他可用小斛(量具)发粮,暂且救一时之急。王垕说:“如果士兵埋怨,怎么办。”曹操说:“我自有办法。”这个办法现在可不能说,说了王垕怎么也不能按曹操的办法去做。这样用小斛发了几天,粮食是省了一些,可军心不稳了,无不嗟怨,都说丞相欺众。于是曹操把王垕叫来说:“我想向你借一样东西,以压众心,你不要吝惜(要坏菜)。”王垕说:“丞相欲用何物?。”曹操说:“想借你的头一用(这辈子只能借一次)。”王垕大惊(不惊不行了),说:“实在不是我的罪过呀。”曹操说:“我也知你无罪(我曹操有罪),可是不杀你(也不能杀我呀),难以稳定军心哪。”王垕这个冤哪,没办法,替人顶罪吧。
  曹操杀了王垕,贴出告示:“王垕故用小斛发粮,盗窃官粮,按军法斩之。”众官兵一看,原来是这么回事呀。于是众怨始解。你说曹操这招无中生有,是不是够毒的了。
07-3:程昱仿字造假书& 徐庶中计进曹营
  刘备自从得徐庶相助以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曹仁与副将李典逃回许昌后,去见曹操,哭拜请罪。曹操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不知是什么人在为刘备出谋划策?”曹仁说是单福。谋士程昱笑道:“此人不是单福,而是颖州徐庶。单福是其假托之名。”曹操说:“徐庶的才能比您如何?”程昱说:“要高出十倍。”曹操说:“太可惜了,贤能之士归了刘备,刘备的羽翼可就形成了!怎么办呢?”程昱说:“徐庶虽然在刘备那里,但丞相您要用他,招来并不困难。”原来,徐庶为人至孝,幼年丧父,家中只有老母,而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奉养;程昱于是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
  曹操大喜,派人连夜将徐庶母亲搬至许昌。不想,那徐老夫人是一位忠奸分明深晓大义的人,至死不肯写信让儿子弃明投暗,反而大骂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曹操大怒,喝令武士杀死徐母。程昱连忙劝阻说:“丞相如果杀了徐母,一则损害了自己的名誉,二则成全了徐母的德行。而徐母一死,徐庶为报仇必然死心塌地帮助刘备。不如先留下她,以便使徐庶心悬两处,不能一心一意地辅助刘备。然后,我再设法赚他回来。”曹操觉得这话有理,遂不杀徐母。
  从此以后,程昱几乎每天都去问候徐母,对待徐母就像自己的生身母亲;并且欺骗徐母说,自己曾经与徐庶结为异姓兄弟。程昱还经常馈赠物品给徐母。他每次派人送物品给徐母时,总是写有书信附上。徐母因此也常亲自写信让来人带回。程昱赚得徐母的笔迹之后,便模仿其字体,以徐母的名义,诈修家书一封,派一名心腹之人,拿着书信,去新野见徐庶。果然,徐庶见信之后,泪如泉涌,当即去见刘备,希望能让他回去见母。刘备当然割舍不得,但也不便勉强相留。过了数天之后,二人只好洒泪相别。这样,程昱用一条“无中生有”之计,将徐庶骗到了曹操那里。
  然而,曹操虽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却从不为他出谋划策。原因一是徐庶还总想着刘备的情义,回到曹营不是出于本心;二是其回到曹营之后,真相大白,老母气得自杀了。徐庶自知被骗,故而深恨曹操,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计谋。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第八计:暗渡陈仓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动,以牵制敌人在某地集结固守,然后我方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发动突龙,攻敌不备,出奇制胜。
  现代话:表里不一
08-1:钟会无心修栈道& 邓艾涉险渡阴平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实力最强。公元263年,司马昭执政时,准备一举灭蜀。于是派出三路人马:邓艾和诸葛绪各统率3万大军,钟会带领10万大军,分路出击。此时的邓艾已是一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大将了。
  魏军攻势凶猛,连连获胜,不久就攻占了蜀国许多座城池。邓艾一直攻到阴平一带。钟会合并了诸葛绪的人马,兵力更强。他率大军直逼剑阁。蜀军统帅姜维,带领将士,依凭着剑阁险要的地势,顽强地抵挡住了钟会大军的进攻。钟会兵力虽强,却奈何姜维不得。加上军粮供应跟不上,就想退兵回去。
  这时,邓艾从阴平赶来。当时,邓艾手下只有3万人马,而钟会却统领着13万大军。他自恃兵多将广,根本不把邓艾放在眼里。
  邓艾早已闻知钟会在剑阁受阻。他心里暗自盘算:剑阁过不去,能否找到别的通道可直通蜀国都城呢?于是,在阴平时,他派出许多探马,让他们查明当地地形、环境,终于探得一条从阴平通往成都的小路。这条小路,四面都是奇山峻岭,很难行走。据说是汉武帝南征时开凿的,已有三四百年无人通行了。
  邓艾闻报,心中大喜。心想:真乃天助我也2此路既是有好几百年无人行走,那蜀军必定做梦也想不到我能率军从此路偷袭成都,更不会加以防范了。
  于是,他先赶到剑阁,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钟会。钟会本来就瞧不起邓艾,又听他讲出这种异想天开的计策,更是只限于嗤之以鼻。但他很想看邓艾出丑,于是也不加阻拦。
  邓艾也知道钟会瞧不起他,越这样越要整出个样来。他马上率人马回到阴平,集合队伍,给大家讲清了他的打算。众人士气很高,都表示愿听邓艾吩咐,为国立功。邓艾派儿子邓忠率5000名精兵,手执斧头、铁凿,作开路先锋。他带领大军,备足了干粮、绳索,紧随其后。途中道路非常险阻,但每个人都坚持下来了。大军每前进100里,就留下几千士兵扎下一个营寨,以保证前进的军队能与后方保持联系。
  大军最后只剩下2000余人了。这一天,邓忠匆匆地跑来向邓艾报告说前面碰到一座陡峭的悬崖,人马难以通过。邓艾忙带领将士前去观看,果然看见那悬崖十分陡峭,崖下山谷深不见底。有些士兵胆怵了,心里直打退堂鼓。有人说:“白费了这么多功夫,撤回去算了!”
  邓艾见状,严厉地说:“我们已经克服了那么多困难,现在胜利在望,成功与否,就在此一举了。我们要坚持住,就算再难过去,也一定要设法通过。”说到这儿,他忽然计上心来,转身下令让大家先把行装、兵器扔下悬崖,然后自己拿过一条毡毯,裹住身子,高喊一声:“大家照我的样子,滚下悬崖!”话音未落,带头滚了下去。
  将士们深受感动,都像邓艾那样,纷纷越过了悬崖,也有不少人摔死了。邓艾重新集合队伍,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江油城。接着又向绵竹进发,经过一番苦战,又胜利地占领了棉竹。
  这时,邓艾大军已迫近成都。蜀国皇帝刘禅接到战报,想调回剑阁姜维的人马,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出城投降。
  邓艾一举灭亡了蜀国。此时的钟会,还在剑阁城外攻城呢! &
  此计全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原是楚汉战争时韩信运用的一个计谋。此计适合在我方不便正面进攻,而又另有可“渡”之路的情况下使用。一明一暗,使敌人不能正确判断我方的意图,从而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钟会虽瞧不起邓艾,可在明处扮演了“明修栈道”的角色,使邓艾的“暗渡陈仓”之计得以实施。
08-2:明为吊丧祭周瑜& 私下暗访请庞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并不一定用在军事上,也可用在其它领域,比如外交等。三国演义中,孔明表面为周瑜吊丧,暗地里寻访庞统也是一个例子。
  周瑜是三国中的一个著名英雄,可惜英年早逝,演义中说是被孔明气死的,所以东吴众将深恨诸葛亮。周瑜遗言,鲁肃可担当大任,所以孙权就将周瑜之职交给了鲁肃。
  诸葛亮在荆州听说周瑜死了,忙告于刘备。刘备问孔明下一步怎么办,孔明要去东吴走一趟,以吊丧为由,寻访贤士(孔明已知庞统在东吴)来辅佐主公。刘备恐怕东吴将士加害孔明,孔明笑道:“周瑜在时,我犹不惧,今周瑜已死,我更不怕了。”当时鲁肃从大局出发,是主张东吴与刘备联合的。
  孔明率赵云与五百将士前来东吴,鲁肃以礼迎接。周瑜部将都要杀掉孔明,因见赵云带剑相随,又有鲁肃从中劝阻,才肯罢休。孔明亲自哭祭于灵前,亲读祭文。伏地大哭,泪如泉涌,情真意切。
  鲁肃招待了孔明,宴罢,孔明辞回。
  其实,诸葛亮此行并非纯粹吊丧,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要请好友庞统出山,共同辅佐刘备。
  诸葛亮去柴桑后山的“凤雏庵”寻访庞统,刚到江边,被一人揪住:“你气死周瑜,却又来吊孝,真是欺东吴无人啊!”原来此人正是庞统。孔明大笑,两人携手登舟,各诉心事。临别时,孔明留一封信给庞统(推荐信),让他在适当时候去投奔刘备。庞统愉快的接受了邀请。孔明自已也返回了荆州(当然随从也跟着回来了)。
  后来庞统真的投到了刘备帐下,做了副军师,在帮助刘备取西川的征战中立下汗马功劳。
  此次孔明的外交目的就达到了,两件事情都非常圆满:一是给周瑜吊丧;二是请庞统出山。两件事一明一暗,以明掩暗,明暗相生。
08-3:曹孟德明令撤兵& 夏侯渊暗袭敌后
  曹操自从战胜马操之后“威势日盛”,兵力也愈加雄厚,此时便想乘势南征,收吴灭蜀,但从全盘考虑,收吴灭蜀的真正时机尚未到来,曹操便有用了手下一位大将的建议。夏侯惇说:“吴、蜀急未可攻,宜先取汉中张鲁,以得胜之兵取蜀,可一鼓而下也。”曹操说:“正合吾意。”遂起兵西征。也就是说现在独立的势力已经不多,先拣软柿子捏一把。于是,曹操下令西征张鲁:前部先锋夏侯渊、张郃;操自领诸将居中;后部曹仁、夏侯惇押运粮草。谁知刚一到阳平关下,就先吃了个大亏:夏侯渊、张郃前军随到,闻阳平关已有准备,离关一十五里下寨。是夜,军士疲困,各自歇息。忽寨后一把火起,杨昂、杨任两路兵杀来劫寨。夏侯渊、张郃急上得马,四下里大兵拥入,曹兵大败,退见曹操。操怒说:“汝二人行军许多年,岂不知‘兵若远行疲困,可防劫寨’?如何不作准备?”欲斩二人,以明军法。众官告免。
  可是第二天,曹操亲自又吃了一亏:次日自引兵为前队,见山势险恶,林木丛杂,不知路径,恐有伏兵,即引军回寨,谓许褚、徐晃二将说:“吾若知此处如此险恶,必不起兵来。”(可知易守难攻)许褚说:“兵已至此,主公不可惮劳。”次日,操上马,只带许褚、徐晃二人,来看张卫寨栅。三匹马转过山坡,早望见张卫寨栅。操扬鞭遥指,谓二将说:“如此坚固,急切难下!”言未已,背后一声喊起,箭如雨发。杨昂、杨任分两路杀来。操大惊。多亏许、徐二将力保,曹操才脱险。然后,张鲁军只不出战,两边相拒五十余日,只不交战。
  明眼人就看出来了,这样的僵持局面,对远道而来的曹操是极为不利的。但如此便撤,也觉得太可惜,于是曹操眉头一皱。“传令撤军”。这一招让敌我双方信以为真,只是足智多谋的贾诩觉得曹操用兵不能就此罢手,问及曹操,曹操说出自己的计谋:“吾料贼兵每日提备,急难取胜。吾以退军为名,使贼懈而无备,然后分轻骑抄袭其后,必胜贼矣。”贾诩说:“丞相神机,不可测也。”于是令夏侯渊、张郃分兵两路,各引轻骑三千,取小路抄阳平关后。曹操一面引大军拔寨尽起。杨昂听得曹兵退,请杨任商议,欲乘势击之。杨任说:“操诡计极多,未知真实,不可追赶。”杨昂说:“公不往,吾当自去。”杨任苦谏不从。杨昂尽提五寨军马前进,只留些少军士守寨。是日,大雾迷漫,对面不相见。杨昂军至半路,不能行,且权扎住。
  夏侯渊一军抄过山后,见重雾垂空,又闻人语马嘶,恐有伏兵,急催人马行动,大雾中误走到杨昂寨前。守寨军士,听得马啼响,只道是杨昂兵回,开门纳之。曹军一拥而入,见是空寨,便就寨中放起火来。五寨军士,尽皆弃寨而走。比及雾散,杨任领兵来救,与夏侯渊战不数合,背后张郃兵到。杨任杀条大路,奔回南郑。杨昂待要回时,已被夏侯渊、张郃两个占了寨栅。背后曹操大队军马赶来。两下夹攻,四面无路。杨昂欲突阵而出,正撞着张郃。两个交手,被张郃杀死。败兵回投阳平关,来见张卫。原来卫知二将败走,诸营已失,半夜弃关,奔回去了。曹操遂得阳平并诸寨。
  曹操明里下令撤军,迷惑了对手,暗地里却来了一手背后偷袭,出其不意夺了阳平关,用这种方法也要选择时机,如果刚到关下就采用假撤军的把戏,对方十有八九是不会相信的,只有先吃了一些亏,然后又相持那么长时间,此时传令撤军,真象无可奈何的样子了,对方十有八九是会相信的。
第九计:隔岸观火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瓷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文:在敌人内部矛盾,分崩离析之时,我方应静待敌方形势的恶化。届时,敌人横暴凶残,相互仇杀,必将自取灭亡。我方要采取顺应的态度,然后见机行事,坐收渔翁之利。
  现代话:坐山观虎
09-1:曹操坐山观虎斗& 郭嘉遗计定辽东
  袁绍临死的时侯,由其妻刘氏及谋士审配、逢纪操纵,立了小儿子袁尚为大司马将军,统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大儿子袁谭当然是不满啦,我是长子,为什么没份,所以要和袁尚一争高下。也不巧,曹操乘连胜之威,进攻黎阳。袁谭迎战大败,只好派人向袁尚求救。袁尚也不能真心相助啊,只拨5O00兵前去,就这点兵在半路上也被曹军全部截杀。这时,袁尚也下了决心,不能再帮了,再帮大哥,自己位置不稳,还是让曹操将大哥除掉。袁谭弄明白了,原来就不忿,这时更是大怒,所以就想投降曹操。消息传到冀州,袁尚也担心袁谭降曹之后并力来攻,那自己可就坏茶了,便亲自率领大军去黎阳救助袁谭。袁谭闻讯大喜,遂打消了投降的念头。不久,袁熙、高干也领救兵来到黎阳城下。四支兵马并在一处,仍然不是曹操的对手,黎阳很快就被曹军攻破。袁氏兄弟与高干只好弃城逃走。曹操引兵追赶,袁谭与袁尚退入冀州坚守;袁熙与高干则在城外下寨,以成犄角之势。曹军连日攻打,一时难以奏效。这时,谋士郭嘉向曹操献“隔岸观火”之策说:“袁绍废长立幼,而袁谭、袁尚二人势力相当,各树党羽,互相争斗。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团结一致对付我们;如果暂缓攻击,他们之间就会相互争斗火并。我们不如举兵南向,作出南征刘表的姿态,以便等待其内部发生变乱。当其内乱发生后,再进击他们,可以一举而平定河北之地。”曹操认为很有道理,便留下贾诩守黎阳,曹洪守官渡,自率大军向荆州进兵。事情果如郭嘉所料,曹操撤军不久,袁谭与袁尚即大动干戈。袁谭敌不过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第一次隔岸观火成功,现在乘机挥军北向,首先打败袁尚、袁熙,后又消灭掉袁谭和高干,从而一举平定了河北。
  袁熙、袁尚被逐出冀州后,引兵连夜奔往辽西投奔乌桓去了。曹操用郭嘉之言,以田畴为向导,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轻军千里往袭,在白狼山与袁氏兄弟及乌桓王冒顿的大军相遇。两军大战一场,冒顿大败被杀,袁熙、袁尚率数干人逃向辽东。曹操并不追赶,退军易州,按兵不动。手下大将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现在袁熙、袁尚又前往投靠,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火速往征。”曹操笑道:“用不着劳烦诸位虎威,几天之后,公孙康定会自动将二袁的脑袋送来。”众将都不相信。然而,不久之后,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袁尚的首级送到。曹操大笑道:“不出郭嘉之料!”原来,郭嘉在征乌桓途中染病在身,不得已只好留下治疗。临终之时,他写下一封信给曹操,授计说: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吞并,今袁熙、袁尚前去投奔,心中必然怀疑。如果我们派军攻打,他们势必并力迎击,急切中难以得手;如果暂缓出兵,公孙康与袁氏兄弟就会互相火并。事情正如郭嘉分析的那样,公孙康听说袁熙、袁尚将要来投,当即与手下人议定:若曹操前来征讨,便留下他们,合力抗曹;否则,就将他们赚入城中杀掉,献给曹操。这是因为,当年袁绍曾有吞并辽东之心,公孙康不仅一直耿耿于怀,而且也担心袁氏兄弟前来投靠是假,欲鸠占鹊巢是真。而袁氏兄弟也的确如公孙康所担心的那样,企图寻机杀掉公孙康等人,以辽东数万骑兵与曹操抗衡,收复河北。所以,当细作回报说曹操屯兵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时,公孙康立即设计将二袁杀掉,并且派人将首级送到易州。这样,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即除掉了袁熙、袁尚,并且使公孙康自动归服。
  隔岸观火的核心是充分利用敌方内部的一切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出计者必须非常熟悉敌方内部的情况,并对其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郭嘉两次隔岸观火之计,尤其是第二次,使曹操不费一兵一卒,除掉了袁氏兄弟,坐收了渔翁之利。
09-2:曹孟德野心显露& 刘玄德隔岸观火
  自从曹操当了丞相,就有废掉汉献帝的野心,不过朝廷里有不少忠臣,他也就一直未敢轻动。那怎么办呢,对了,找个机会试探一下。
  这一天,他计划与献帝外出打猎,见机试探群臣,汉献帝因为对曹操早有警觉,不想去打猎,但曹操以古训相邀,献帝只好听从了。刘备、关羽也各自随队出发。
  曹操从开始就打定主意,想试探群臣,所以有意与汉帝并马前行,按去的礼节臣下骑马是不能与皇帝并行的。曹操不但与皇帝并行,而且态度十分傲慢。到了猎场之后,有一只雄鹿出现了。汉献帝得先射呀,不知是技术不行,还是点背,连发三箭未中。也怪皇帝一时无措,将机会让给曹操了,曹操正想借皇帝的箭来试探呢,机会来了,怎肯错过,从皇帝手中拿过箭来,一箭便中(点好)。群臣一看射中了,而且箭是皇帝的(有记号),便高呼万岁,曹操上前迎接拜贺。这明明是犯上的行为,曹操就是要看群臣的反映,能看出谁反对自己,看篡位夺权的时机是否成熟。
  关羽见曹操目中无人,欺君犯上,便要杀曹操。刘备也知道曹操野心,但此时动手不会成功,一是自己兵少将乏,现在还投在曹操门下。另外还恐伤了皇帝,所以示意关羽不要动手。
  在这件事上,刘备看得比关羽透彻,他深知曹操并不是说杀就杀得了的,关羽虽勇,但曹操手下人都跟随在侧,皆忠勇之人,有可能还未等关羽杀掉曹操,恐怕献帝自己和关羽早已被杀。自古以来,君侧难除,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刘备不同意关羽杀掉曹操,最好的办法就是隔岸观火,等待时机到来。
09-3:司马懿挑拨离间& 蜀后主撤回孔明
  孔明在第四次出祁山的作战中,已经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魏军已经陷于非常不利之境地。此时如果还有明君主政,或者有重要的忠臣维持后方,此次诸葛亮就有可能取得进一步的胜利。可惜的是,这只是如果。司马懿在关键时刻用了一计,最后昏君刘禅硬是把孔明召了回来,司马懿隔岸观火,心里十分高兴。
  书中写道:孔明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至军中交割。苟安好酒,于路怠慢,违限十日。孔明大怒说:“吾军中专以粮为大事,误了三日,便该处斩!汝今误了十日,有何理说?”喝令推出斩之。长史杨仪说:“苟安乃李严用人,又兼钱粮多出于西川,若杀此人,后无人敢送粮也。”孔明乃叱武士去其缚,杖八十放之。苟安被责,心中怀恨,连夜引亲随五六骑,迳奔魏寨投降。懿唤入,苟安拜告前事。懿说:“虽然如此,孔明多谋,汝言难信。汝能为我干一件大功,吾那时奏准天子,保汝为上将。”安说:“但有甚事,即当效力。”懿说:“汝可回成都布散流言,说孔明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称为帝,使汝主召回孔明:即是汝之功矣。”苟安允诺,迳回成都,见了宦官,布散流言,说孔明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宦官闻知大惊,即入内奏帝,细言前事。后主惊讶说:“似此如之奈何?”宦官说:“可诏还成都,削其兵权,免生叛逆。”后主下诏,宣孔明班师回朝。蒋琬出班奏说:“丞相自出师以来,累建大功,何故宣回?”后主说:“朕有机密事,必须与丞相面议。”即遣使赍诏星夜宣孔明回。使命迳到祁山大寨,孔明接入,受诏已毕,仰天叹说:“主上年幼,必有佞臣在侧!吾正欲建功,何故取回?我如不回,是欺主矣。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
  孔明退兵到汉中;司马懿恐有埋伏,不敢追赶(不用追赶,只是隔岸观火赶跑孔明就行了),亦收兵回长安去了,因此蜀兵不曾折了一人。孔明大赏三军已毕,回到成都,入见后主,奏说:“老臣出了祁山,欲取长安,忽陛下降诏召回,不知有何大事?”后主无言可对:良久,乃说:“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一无他事。”孔明说:“此非陛下本心,必有奸臣谗谮,言臣有异志也。”后主闻言,默默无语。孔明说:“老臣受先帝厚恩,誓经死报。今若内有奸邪,臣安能讨贼乎?”后主说:“朕因过听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今日茅塞方开,悔之不及矣!”孔明遂唤众宦官究问,方知是苟安流言;急令人捕之,已投魏国去了。
  此计当中,司马懿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略施小计,令成都内变,而已方达到隔岸观火,让对方退兵之目的。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文:设法使敌方相信我方是善意友好的,从而对我方不加戒备。我方则暗中策划,积极准备,待机而动,不要让敌方有所察觉而采取应变的措施。这是一种杀机暗藏,外表柔和的计谋。
  现代话:温柔陷井
10-1:老将献出新计谋& 笑里藏刀降吴国
  到了三国的后期,三国之名还有,实际已无三国之实了。蜀国已亡,司马炎也以晋代魏,只剩东吴与晋对立了。晋国君臣总想着要取得东吴而统一。因此,吴主令当时最厉害的将领陆抗率兵屯江口,以防晋国。晋国也派羊祜率兵拒之。
  羊祜守襄阳,很得民心,他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屯田上,削减边防士卒,轻车简从。一次,部将禀告羊祜:“吴兵无备,可乘机偷袭,必能大胜。”羊祜说:“你等小看了陆抗,此人足智多谋,我等只可自守。”
  一天,羊将军打猎,下令手下不许过界,众将士遵守,深得吴兵佩服。晚上清点所获,凡吴兵先射者皆送归吴兵所有。陆抗也以佳酿奉给羊将军为酬谢。羊祜也用自己配的药治好了陆抗的病。这样两人有了来往。
  不久,吴主孙皓令陆抗进兵,陆抗上奏陈述不能进兵的理由,并劝吴主施德政,这样的想法与吴主是不相容的,所以被吴主免去了职务。
  实际上,晋国的羊祜用的就是笑里藏刀之计,因为吴国陆抗是很能用兵的人,如果专门对抗,晋国也捞不到什么好处。现在是晋国先施以德政,受人民欢迎,而吴主专施暴政,这样,陆抗的德政也不会长久,最后就能达到灭吴的目的。
  羊祜病故后,杜预接任,吴国已经就分崩离析了。没有了陆抗的带兵,吴国也就没有了反抗能力。最后在杜预的率领下,一举灭吴。灭吴的基础,就是羊祜对敌施德的笑里藏刀所打下的。
10-2:陆伯言笑里藏刀& 吕子明奇袭荆州
  吕蒙是东吴继鲁肃之后很有谋略的将军,见刘备借荆州而赖着不还,便劝孙权以武力夺回荆州,孙权答应,并委任吕蒙为大都督。
  吕蒙到陆口,一看实际情况就麻烦了,原来是关羽早有准备,沿江上下,隔二十里都有烽火台,另外荆州军马也训练有素,取荆州是太难了。但吕蒙原来在吴主孙权处夸下了海口,现在不能实现,这可咋整。没办法,只好装病。
  消息传到孙权那里,孙权十分着急,并不是拿不下荆州着急,大将病了,着实对吴国不利。这时陆逊说话了,他说吕蒙不是真病,是装的。孙权说:“你知其中有诈,你就替我去看一看吧。”陆逊领命去看吕蒙。
  陆逊对吕蒙说,你现在的病,我有一方可治,你不就是觉得荆州兵严整,另外沿江有烽火台吗?我可以让你成功。这家伙吕蒙一听,病当时就好(原来是心病)。陆逊说:“关羽自恃英勇,所虑者惟将军一人罢了。将军乘此机会,真的装病辞职,把陆口让给没能力的人,并派人极力溜须关羽,关羽肯定放松防守,乘此荆州不备之时,那时再派精兵奇袭荆州,则荆州可取也。”吕蒙大喜。
  这样吕蒙真的装病辞职,并推荐有谋略而当时还不出名的陆逊防守陆口,也就得此人来呀,因为此方就是陆逊出的。陆逊一到陆口,对关羽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把个关羽拍得云山雾罩,关羽自来骄傲,人家这一溜须关羽觉得舒服。现在放心了,吕蒙不在此地,来了这么一个无能的将领,这不是闹笑话吗,哈哈。由此真的放松了警惕。
  陆逊将情况向吴主汇报,说时机成熟,可以夺荆州了。此时吕蒙率精兵,船面上干活的都穿白衣扮成客商,精兵伏于船内,又给看守烽火台的人送礼,荆州兵是一点忧患的意思还没有呢,就在半夜里被东吴精兵给端了窝。并一举拿下荆州,最后关羽也败走麦城。
  实际上,关羽不是败在吕蒙手里,而是败在陆逊手里。是陆逊的笑里藏刀之计麻痹了关羽。更可气的是,刘备来报仇,还瞧不起陆逊,又让陆逊成了大功。
10-3:袁本初笑里藏刀& 冀州城韩馥失地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后,都回到了自己的地盘里,袁绍也回到了渤海,可军中缺粮也是大事,偏赶上有人想讨好这个盟主,冀州的韩馥粮食多呀,他派人给袁绍送粮。袁绍的谋士逢纪,人不咋的,可这时给袁绍献了一个有用的计策。告诉袁绍:“暗地里先与公孙瓒相约来夹攻冀州,事后平分其地。这边又同时派人密报冀州的韩馥,说公孙瓒要来进攻你呀,韩馥自己怕抵不住公孙瓒,必然请袁绍共同御敌,然后袁绍可从中取利。”袁绍一听此计可行,按此计办理,果然无能而有粮的韩馥请袁绍营救冀州,等袁绍一进冀州,重新安排了各个官员,韩馥一看,傻眼了,这不是夺取了吗,保命要紧,他跑了,把一个大好的基业让给了袁绍。等到袁绍夺了冀州,有了根基,马上与公孙瓒撕破面皮,公孙瓒也是白忙,别说平分其地,一点好处也没捞到。袁绍自己独占了冀州,为日后统一北方四州打下基础。
  此计纯属笑里藏刀,刀就是让公孙瓒来攻韩馥,笑脸就是出面帮韩馥,得逞之后,笑脸没了。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文:当局势发展到一定要有损失的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燕人张翼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