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交易心理训练练?交易心理训练练的任务是什么

  当代竞技体育运动比赛竞争异常激烈。比赛不仅是运动水平、运动技术的对抗,更是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较量。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几点认识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当代竞技体育运动比赛竞争异常激烈。比赛不仅是运动水平、运动技术的对抗,更是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较量。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发挥技术的先决条件。因此,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 中国论文网 /9/view-4856283.htm  1.心理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心理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心理状态,使其达到最佳水平,以适应运动技术和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心理训练中,应训练什么,采取什么办法,都必须考虑个体现有的心理特点。有的需要采取自我控制训练,有的则要求采取自我动员和激发性训练,也有的需要两者结合。心理训练内容方法的选择,不仅要以个体心理特点为依据,而且要以个体在不同时间内的具体心理变化为依据。人的心理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是人所共知的,进行心理训练不能不考虑这些特点。心理训练能帮助运动员有效克服心理障碍并强化心理技能,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   任何一项体育比赛,除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较量外,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抗衡。心理素质在竞争激烈的体育比赛中所起的作用,应引起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运动员超常发挥,创造优异成绩。反之,往往导致比赛失常。从许多势均力敌的重大比赛中可以看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因素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   2.心理训练的原则   2.1自觉自愿原则   青少年心理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被训练运动员是否是自愿配合训练,对心理训练效果好坏起决定作用。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发展虽然离不开学校、家庭等外界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依靠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只有他们自觉地进行心理训练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如果勉强让其进行或参加心理训练,则会出现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等问题,很难产生好的效果,所以应注意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兴趣,为发展他们的心理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因人而异原则   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达到个人最佳水平,以适应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而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身体的结构技能不同,他们的心理状态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进行不同内容的心理训练。掌握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使每个参加心理训练的运动员都能发挥能动性,选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增强心理训练的时效性。   2.3时效性原则   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注重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发展,心理训练方法的选择应该简单易学,健康有效。根据运动的特点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掌握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自我控制力,适应力,以及应变能力。在长期的运动心理训练过程中,应加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健康。在训练时,必须关心运动员、爱护运动员,发展运动员体质、才智、心智的立场,尽量使训练方法简单有效。   3.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   3.1自我心理暗示法   运动员通过重复默念某些词句,如“我很勇敢”、“我要镇静”、“我是最好的”、“我能行”等,或回忆技术动作及最佳状态时的技术表现、比赛场上胜利时的身心感受,从而加深对技术、战术的理解,树立自信心,调整自己的情绪,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3.2放松训练法   模拟在比赛条件下进行放松,学会只要意识到自身紧张的信号,马上进行深呼吸、慢呼气,使之立即出现放松反应。运用默念套语的方式进行自我暗示,如:我的上肢肌肉放松了、我的小腿放松了等。此外,在赛前,当运动员过度紧张时,可播放轻松、节奏慢的音乐,使其身心逐渐得以放松。   3.3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用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战练习,以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模拟训练可预防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提高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主要是适应比赛的环境,包括适应裁判、对手、观众、场地、灯光、比赛时间等方面。   4.教练员应注重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刻苦训练,对高难度动作就能自如对待。教练员故意安排与实力强的队员对战,以此培养队员的敢拼敢斗、勇猛顽强并一定能战胜对手的良好心理品质。在平时的专项训练中,教练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运动员对待每一次练习,如在训练课的主要部分快结束时,运动员大多感到非常疲劳,这时应该注意每一秒钟的练习动作到位程度,以此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5.赛前的心理训练   赛前阶段心理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训练使运动员认清此时影响比赛的消极因素,并设法排除其他干扰,从而超越自我,以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   针对不同心理状态进行调解,大致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5.1使运动员明确比赛任务,确立良好的比赛动机,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战斗意志。   5.2针对赛前过分激动状态,可采取放松练习。运动员可以采取卧或坐的自以为舒适的姿势,闭目调整呼吸,使心理稍平静后,自我暗示:我非常放松,我非常安静,我的呼吸舒畅而有节奏,在放松中使全身肌肉逐渐发沉。这种感觉始于颌面而后慢慢地扩展到颈、肩直至全身,在此基础上让大脑回忆过去取得好成绩时的全过程,最后默念5、4、3、2、1,结束放松练习。   5.3表象重现法:运用技术和身体练习产生的感觉,有意识地在大脑中想象如何做动作或重现自己过去最佳竞技状态时的运动表象,以发挥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和提高参赛意识的作用。   5.4自我暗示法:借助由词组组成的一些套语,通过默念按一定模式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如赛前信心不足的运动员,可边想边默念:我的心情很好、我对参加竞赛很有信心、我的四肢很有力、我一定超过自己从前最好成绩……通过积极的暗示产生一股无形的力量,从而增强自信心,稳定情绪,振奋精神。   5.5注意力转移法:采用某种能吸引运动员注意力的活动填充赛前那一部分时间,避开赛前紧张气氛,如看画报、跳舞等,把运动员的注意力转移到与比赛无关但能使自己的心情舒畅的事情上,从而使运动员忘却那些令人烦恼的不良诱导的刺激。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一个合格的心理学科班出身的学者,通常都接受过哪些训练?应该至少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TanSam的回答(64票)】:
研究领域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接受的训练也会不同,没法一概而论。在更抽象的层面上,一个人对于究竟算是内行还是外行,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就一条:是否明白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
以前经常开玩笑说,世界上有两种心理学,一种是学校里的“学院派”心理学,一种是电视节目、畅销书里的“江湖派”心理学。这两派的目标相同,都希望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规律,比如都会关注男女关系、性格等问题,区别在于知识的产生途径不同。江湖派大多依赖于个人感悟和思辨,学院派则要靠数据说话,用科学方法检验理论假说。
许多领域已经证明,如果希望描述客观世界的规律,科学方法是最稳定、最可靠的途径。学院派心理学不过是将这种方法借用过来,研究人类的行为而已。当然不是说江湖派就一定错,学院派就一定对,凭借个人的思考和洞察,也有可能准确把握世道人心,但出错的可能性同样很高,因为人心难以捉摸,每个人又受到自己视角的局限。只有使用科学方法,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才能到得更加准确的认识。
一个人接受过学院派心理学的科班训练,自然会建立起这样的意识,知道许多与人相关的事情,是可以而且应该用实证证据来评估的。比如前一段时间微博上争论抑郁患者到底应不应该跑步,如果接受过科学训练,第一反应可能是搜一下文献,看看跑步作为一种干预手段的效应量究竟有多大。再比如,这几天微博的热点是“和颐酒店女客遇袭”事件,许多人抨击当今中国社会人情特别冷漠,路人不愿伸出援手;对此,一个文化心理学工作者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有没有数据证明确实存在这样的文化差异?
许多公众热议的话题,其实都是在讨论某种人类的行为规律。对于这类问题,非人士可能会从个人情绪、经验或是感悟出发,站队到争论的某一方,心理学专业人士则会说:“Show me the f**king data!”
【李二狗的回答(6票)】:
说实话,离“学者”还有很长一段路,且合格不合格还不清楚,所以只能在这里“不谦虚”的说点“一家之言”。
尽管放在一起,但是我认为这是两个问题,我还是分开来说更清楚一点。
- 受过哪些训练?
这可能会是一个分水岭,因为从事心理咨询的心理学工作者和搞基础研究的肯定接受的训练方向大相径庭。我对心理咨询不了解,需要其他专业人士来回答,比如。
对于基础研究这一部分,虽说可能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或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很不一样,但是它们有其共同性,也不能完全割裂。具体来说,
1. 研究方法的训练。
这是毫无疑问的。无论研究内容是大五人格还是青少年自尊水平的变化,是酒店中女性受害无人敢救所反映出的责任分摊,还是在大脑中发现了可能与利他行为有关的脑区等等。这些内容基本没什么联系,也都是来源于不同分支的,但是研究方法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方法的训练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2. 数据分析方法的训练
由于目前更多的心理学研究依赖于定量数据,因此,对于数据分析方法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光有了研究方法还不行,你还得能处理了手上的数据才好,这样才能得到结果。
3. 论文写作的训练
研究作出来不发表某种程度上和没做一样。换句话再表达一个意思就是,当我们去投稿的时候,做的东西的质量高低是一方面,但是呈现出来的论文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论文就是因为不会写,写不好导致被毙,其实是内容都很不错的研究。因此,如何写篇好的论文,这种能力绝不容小觑。
所以你看,我总结的所谓的接受过的训练基本上就涵盖了研究的一个完整的流程,应该说,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接受训练。
这是我从University of Rochester 心理系官网上截下来的图。该系主要是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两个大的方向,这是社会心理学方向研究生的课程要求。这是我从University of Rochester 心理系官网上截下来的图。该系主要是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两个大的方向,这是社会心理学方向研究生的课程要求。
- 具备怎样的素养?
总的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更主观了。
1. 要有点“相关不等于因果”的素养。相关不等于因果,但凡学过心理统计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的。我在这里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应当能要有批判性思维。统计数字是最会骗人的,那些恶意的解释也是最会骗人的。因此,要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重视证据,重视推导过程,谨防被不恰当的结论误导。
2. 要有点“海纳百川”的素养。心理学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学科,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很多东西。我最近重新读Psychology and Life 19th 就看到,作者在第一章中就写到了心理学的多元性。她是社会科学,她是生物科学,她是认知科学,她还是健康科学。在不同的领域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这就是心理学。我想,这也是我们爱她的原因。最近 APA为了加强心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模型,我们一起来看看。
(资料来自:Gurung, R. A., Hackathorn, J., Enns, C., Frantz, S., Cacioppo, J. T., Loop, T., & Freeman, J. E. (2016). Strengthening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A new model for teaching the introductory course. (资料来自:Gurung, R. A., Hackathorn, J., Enns, C., Frantz, S., Cacioppo, J. T., Loop, T., & Freeman, J. E. (2016). Strengthening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A new model for teaching the introductory course. American Psychologist, 71(2), 112.)
在这个模型中,导论的教学被分割为5个模块,分别是生物部分,认知部分,发展部分,人格与社会部分和心理与躯体健康部分。当然还有4个要点是贯穿各个主题之中的。
因此,学习心理学必须有点海纳百川的素养,当然也可以用一个词叫情怀。做认知的,做社会的,做咨询的,搞生物的,都是一家人!
3. “心理学与生活”的素养。学了这么多年心理学,如果不去应用那岂不是太可惜了!讽刺的是,好像我们宁愿相信那些心灵鸡汤而不相信心理学的而研究成果。既然学习了这个专业,就让她在我们的生活中发光发热吧。可能指导我们的生活有点重了,至少可以帮助。说个私货,津巴多著名斯坦福监狱实验向人们揭示了路西法效应。说实话,我反思过自己,我认为我很可能就是路西法。因此,当我想要开始静心学习的时候,一定得找一个适合的情境。不仅仅是安静的环境,还有周围人的状态。我相信情境的力量!
【FelixHuang的回答(31票)】:
科班出身,身上得有两种东西,一是知识,二是技能。
知识,就是你背的书,看的文献,基础的基础是普心,算上认知生理社会发展管理人格几个大方向的ABC内容,这是你和同行谈笑风生的基本条件,默认你都知道的,露了怯基本上会被怀疑是野路子,往上走一步是你所在方向的东西,细化的理论,研究的历史兼带名人八卦,最新的方向,热门的领域啥的,搞应用的也得知道现在哪一路工具好使,市面上认哪一套,顺便能精准吐槽各路神头鬼脸的世俗玩意,这算是看得出你熬夜复过习,实验室里看过paper了。
技能上复杂些,最基本的是研究方法,这又分两个路子,一个是实心的实验室方法,一个是测量的问卷一类方法,当然还有一路小众些的个案观察田野之类的非量化方法,每一路方法都有相应的统计侧重手法,这也都算是基本功。余下的技能要看是偏研究还是应用,弄科研的套瓷混圈子写文章讲故事,搞应用就是做项目组人头写文演讲忽悠钱,当然两路之间有交叉,也就是至少都得会点,此外还单有一路做临床,又有别一套功夫咨询团体督导自我体验啥的,
老师说的挺清楚,感兴趣自己瞧去。
当然,如果实在都不济事,还可以忆青春说情怀攀关系认同门,顺便讲讲最近谁谁谁又怎么怎么怎么了,其实效果蛮好,而且据我观察,心理学的同学对八卦是特别热爱的,想装内行,这算是不拘于某一行当的通行之法,也有用,至于最后到底能得着什么,不好说,我是觉得意思不大,不过话说回来,问“科班出身”之类的问题,要仔细说起来,恐怕也不过是这样吧。
【白景泉的回答(9票)】:
关于广泛的心理学已经有一些答案了,那么我说一下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家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上至21岁的孩子,主要目标是通过与孩子以及孩子所在的系统(如家庭、学校、社区、医院等等)的工作,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成长、发展。
一 接受的训练
因为我们项目主要遵循的是科学家-实践者(Scientist-Practitioner)的模型,所以我们的训练相应的会分为两个部分:科研训练与临床训练。
科研训练既指如果读研究,也指如何做研究。读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自己做研究的时候需要了解这个领域里已经有了哪些成果,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继续推进,另一方面在临床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疗法是经过研究检验发现确实有效的、每一种疗法对哪个群体有效等等问题。可以说,读研究是全部训练的基础。做研究主要在于研究设计和统计检验这两点,需要了解在给定研究问题/假设的前提下,应当如何设计研究才能真正的检验我们想检验的变量,应当选取何种统计方法才能合理的组织利用数据。
临床训练方面,学校心理学家的职能主要有三个:心理测量(assessment),心理咨询(counseling),与顾问咨询(consulting)。相应的也是在这三个方面接受训练。
心理测量是所有职能的基础,心理咨询与顾问咨询都需要建立在心理测量所收集到的数据基础之上,受到的训练也最多。常做的心理测量包括IQ测试、学业测试、人格测试、功能性行为测试(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等等。举例来说,一个孩子因为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被老师要求进行测试(refer),那么学校心理学家就需要首先访谈老师,初步了解问题行为是什么、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在行为发生之后老师通常如何反应、孩子有什么优缺点等等。其他还需要做的访谈包括与家长的访谈,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与学生的访谈,了解学生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接下来就需要查看孩子的档案记录,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是否经常有违纪的情况、是否有健康方面的问题需要考虑等等。最重要的一步是要进入问题行为发生的环境当中直接观察、收集数据,用数据来描述发生了什么,从而来分析孩子的问题行为产生和保持的原因。最后整合所有的数据,给出相应的干预建议。
心理咨询方面的训练多少和种类主要取决于学校心理学家是否想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咨询上、希望做什么样的咨询。在心理咨询中,学校心理学家通常直接与孩子工作。常见的心理咨询方式包括一对一的咨询、家庭咨询、团体咨询等等。心理咨询还有不同的流派,如认知行为流派、心理动力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系统观点等等。
在顾问咨询方面受到的训练较少。顾问咨询与心理咨询的差别主要在于顾问咨询不直接与孩子工作,而是向那些通常接触孩子的人提供干预建议并帮助他们执行这些干预措施,在一些情况下还需要定期对孩子进行后续的测量(progress monitoring),以了解孩子的进度,从而对干预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上文的例子中,测量之后向老师报告结果并给出相应建议的过程,就是顾问咨询的一个体现。
二 基本素养
这里有一个链接介绍了学校心理学家的胜任力:。一共10条,包括:
Data-Based Decision Making and Accountability
Consultation and CollaborationInterventions and Instructional Support to Develop Academic Skills
Interventions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o Develop Social and Life Skills
School-Wide Practices to Promote Learning
Preventive and Responsive Services
Family–School Collaboration Services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ogram Evaluation
Legal, Ethical,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如果是个人素养的话,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素质/能力包括细致、践行伦理道德准则的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等。学习能力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所有专业当中都是需要的,不再赘述。细致与践行伦理道德准则的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学校心理学家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还是之前的例子,在评估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并保持问题行为的时候,假如真实的原因是科目对孩子而言太难,但是因为工作的不细致或者其他因素,导致被评估出的原因是孩子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那么给出的干预建议就有可能是让教师及时的给孩子反馈(例如当孩子产生一个好的行为的时候,及时的表扬孩子),而不是给孩子额外的辅导、给孩子布置适合其水平的作业,就有可能导致孩子没有办法得到合适的干预以及资源的浪费,问题无法解决,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学校心理学家是与人工作的,如何在测量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如何沟通测量的结果、如何向他人解释干预建议、如何干预,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的能力。
【Asatsu的回答(6票)】:
我还算是个心理学的小学生,心理学本科毕业,只做过2份工作,所以想法可能比较浅显,和大家分享哈~
第一个从事的工作就是围绕心理学研究做的(工作中涉及到了测评、访谈的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技能),后来公司调整战略到教育方向,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和教育结合做服务。虽然走了,不过个人觉得前景应该不错,可能从企业运作的视角看,精益的服务中融入心理学是个嘴上说着神奇,手上干的细腻的行当吧~
现在换了第2份工作,是做互联网产品,心理学的具体方法可能用到的地方不多,但很需要有一些宏观思维的培养和建树。
上面这些就是工作上感受到的,下面是自己觉得心理学能收益的更多的地方吧——
首先谈谈性格上的收获吧~
第一点,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宽容~
因为学的是心理学,所以许多事情背后的原因,可能更容易看透,可以任自己的性子去想着计较一下还是放任一下,不用再care为什么。心态上更轻松。
当然,不爽了,还是可以骂几句;难过了,痛痛快快的哭一顿~
其次,和心理学的同事们一起工作,你会感觉大家都很真诚、很简单,很轻松就能成为朋友。就算走了,还是能和大家像家人一样一起玩得很好。我想,这可能和企业文化有关系,很多互联网公司可能也是类似的~
第三点,一定要善于自省。
不管是做心理学的老师,还是有能力的boss,或者有作为的有抱负的朋友,给我的感觉:一是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对人很感兴趣;二是非常善于和人交往、聊天;最重要的是,善于总结经验,有颗发现的心和反省的脑~
看到的一个普通的现象,会去想问题、根源,有时候甚至脑洞大开~所以每个人都超级有意思,有时候你会佩服他们,更会觉得他们好像小神经~~但却内心总有用不完的大能量~
最后一点,爱读书,爱看书!这就不多说了~
除了性格上的获益,还有就是技能上到底要具备啥?
我想什么样的技能,都有后天再习得的可能,所以工作中可能还会不断的储备,但学过心理学的人可能会早先具备一些技能的基础。
1、思考问题,更具有逻辑性——源于你要学实验设计、心理测量学的好哦~毕竟心理学有理科思维的知识范畴,所以这种东西学的好,对于做事情的条理性、思考的全面性,都很有帮助
2、沟通能力——即使做不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但绝对不会泯灭自己和人交流的本性。所以有一点点的沟通技巧、咨询技巧,就能结实好多不一样的伙伴~
3、细腻——纠结细节,是做研究的通病。但我倒是觉得能从用户感受、人的本性出发去思考问题,把握细节的东西,其实也不见得是坏事。所以做事更用心,想的更细节,是非常厉害的!
4、访谈、测量,你该会一点吧~只要会一点点,就足够了~~可以用来用户调研、需求收集、数据挖掘……很多很多,虽然只是皮毛,但绝对会收益~~
其他的技能,我还在学习和摸索吧,暂时没啥说的了~~
【茫yeah的回答(12票)】:
【谢邀】&多图预警&&含少量生涩术语预警&
不太清楚楼主对于心理学的学科现状的了解有多少,但我想,既然已经加入圆桌了,那么肯定会有蛮多对心理学领域还不太熟悉的朋友可能会看到,那么我就从现状开始简单介绍一下。
如果在我知道的所有领域中,说出一个大众既熟悉,但又跟大众认知差异最大的学科,那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回答三个字:“心理学”。
对于心理学不大了解的朋友,可能会以为心理学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要么或者是这样的:
甚至是这样的:甚至是这样的:
如果你这时候心里在想:“妈蛋,难道不是这样吗?”如果你这时候心里在想:“妈蛋,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只能回答:“(微笑)(微笑)(微笑)”
然后这时候也许有朋友就想了,那起码是这样的吧:
“催眠,你们学心理学的肯定要学的吧?”“催眠,你们学心理学的肯定要学的吧?”
或者,“犯罪心理学你们肯定要学的吧?”
如果你这么问我,我也会回答:“(微笑)(微笑)(微笑)”
废话说了这么多,我总结一下以上的所有内容:
我们不学催眠;
我们不学你心理在想什么;
而且,我们也不学犯罪心理学。(起码应该必修课不会有吧~)
好了,给大家昨晚总结的意思就是,大家可以骂我了。
如果你对骂人不太擅长,我可以指导你:
你可以这么骂:“你傻逼吗?啥都不学,那你学什么?!”
也可以这么骂:“楼主,你肯定是同学都上课的时候你去把妹、泡吧、打游戏了!”
或者,你可以有理性的这么骂:“楼主,你们学校没有这些课,不代表其他学校没有。”
其实,我确实在其他同学都去上课的时候,我去把妹、泡吧、打游戏了。
但是,我想说,他们好好听课的孩子,也没学这些内容。
好了,那心理学究竟学些什么呢?
再给大家几张图吧。
其实,现在主流的心理学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如果你觉得不够直观,那我就再po几张图:
实验室有可能是这样的:
也有可能是这样的:也有可能是这样的:
或者可能,是这样的:
甚至,是这样的:
我记得有一次,给某朋友看完实验室照片的时候,她惊讶的问我:“你们,心理学,还,有实验室啊~?!”
我们属于理科,拿理学硕士,属于自然科学学科。
如果你这个时候问我,我怎么感觉,你发的这些图,很像是生物学跟医学啊?
那我就要说:“恭喜你,你已经对心理学有个初步的了解了。”
目前来说,跟主流心理学最接近的学科,就是生物学和医学。
(为什么要强调主流心理学呢?
因为有少部分心理学方向比较偏向哲学)
好了,扯了这么多废话,终于可以聊题主的问题了。
题主的问题中,题眼很多,关键词包括:“合格”、“心理学科班”、“学者”、“训练”、“素质”。
这里面有些我回答不了,比如:什么算是“合格”,这牵扯到 测量学和统计学。还有“学者”,这个概念,我不太清楚具体的含义。但是其他的几个我觉得我可以适当地、捡着我知道的、跟大家聊一聊。
所有国内的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都会上一门叫做《普通心理学》的书,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学彭聃龄老先生的那本。那本书会告诉大家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都有哪些领域等等等。
如果你让我回答心理学到底是什么,我可以这么概括:如果你让我回答心理学到底是什么,我可以这么概括:
主流心理学,基本不承认,世界上存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
因为,主流心理学的“心理”概念跟我们的“心”,完全没有关系。
主流心理学认为:“心理”在脑中(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等等等)。所以,换句话说,心理学跟脑科学基本是同一个概念,起码重合度极高。
(上述说的主流心理学基本包括国内的所有院校的所有心理学专业,但不排除有个别老师持有不同意见)
所以,目前各大院校的年轻有为的心理学老师、专家、教授中,很多从来都没有学过心理学,他们从本科就是读生物学或者医学,硕士、博士都是学习脑科学、神经科学、生理学等等这些学科的。
海外学成归来之后,在各大高校的心理学专业任教。
所以,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生理学基本是必备知识储备。如果读研读博,那么就要学习更复杂更专业的神经学、细胞学、脑科学等等的知识。
还有,测量学和统计学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因为,几乎所有的本科学生都需要做心理学实验或者心理学调查,但是,设计完全不需要统计学帮助的行为心理学实验的人非常少,所以大家基本都是要熟练掌握测量学和统计学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就不需要统计学,但这种实验目前基本没人设计)
刚刚聊的是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两个部分。除此之外,如果你像我一样,是学“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学史的”方向的,而且是学“精神分析”流派的。那么,硕士、博士阶段确实有可能完全不需要做实验(但要声明,这个就基本已经脱离主流心理学了,好在主流还没完全抛弃我们),那么就需要对于近现代哲学理论有一些了解(且,你要坐的住,天天翻译文献,天天码字,真的不是好玩的)。
最后,我想,肯定会有人问道:“那心理咨询,你们总是要学的对吧。你们肯定受过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培训。”
“你们肯定能帮助我解决我的感情问题吧?”
“我和我女朋友分手了,怎么才能挽回?”
“有哪些迹象表明,我男朋友已经不爱我了?”
“我怎么能准确地洞察周围人的心理活动?”
这些问题,如果大家有需求,咱们也不是不可以聊。
如果你要是问我这些东西是不是心理学,我也没法回答。
但有两点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
第一,这些东西,我稍微懂那么一点点;
第二,这些东西,绝对不属于题主问的问题中的一部分:“合格的心理学学者应具有哪些知识储备或者受过哪些专业训练。”绝大多数心理学的学生是不学这些东西的。(我本身属于不太主流的心理学研究方向)
刚刚提到了我的专业方向:“精神分析”。有的朋友可能比较陌生,精神分析是最初由弗洛伊德先生创造的流派,主要讲“潜意识”、“意识”、“前意识”跟“自我”、“超我”、“伊底”这些东西。
先聊这么多吧,时间有限,能力鄙陋,说的比较粗糙,大家原谅,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关注一下,我一定会再更的。
1905岸芷汀
【DDDDDDHY的回答(9票)】:
一个合格的心理学科班出身的学者,接受的训练总结起来就是两方面:理论和方法。
第一个方面是心理学的理论:
在理论基础上有清晰的架构,能够大致地描绘整个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体系。整体上它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过程和行为,从人的感知觉、认知、语言、情绪、人格、动机、智力到社会行为,及其所有这些背后的脑机制。简单测查,可以通过问其一个普通大众可能并不认为是心理学领域,但确实是心理学领域的理论,例如关于托马斯杨的三色说和黑林的四色说是说明什么现象的,它们分别能说明什么问题而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其次,在所感兴趣和研究的细分领域,有深入的理论思考。
举个例子:在我研究的创伤领域,在重大灾害性事件之后,个体可能出现的一个积极心理变化——由特德斯奇和卡尔霍恩最初提出的概念叫创伤后成长(PTG),关于这个概念,理论上有两大争论:
其一是对于PTG究竟是真实的积极变化,还是一种积极幻觉,研究者有不同意见,理论建构者(特德斯奇等)认为它是真实的变化,体现在对待自我、他人和这个世界上一个真实的变化,而泰勒认为这种用量表测出的积极变化其实是一种认知上的积极幻觉,它在创伤后早期有保护性的作用和价值,而长期持续是不利的。
其二是PTG是一种心理过程,还是一种心理结果。特德斯奇等人认为是个人应对之后的一种积极结果,而帕克等人认为它不是一个最终的结果,而是一个不断在创伤后寻求意义的心理过程。关于这两大争论,有其他的一些研究者尝试整合它们,例如Zoellner等人提出了PTG的双面模型(Janus-facemodel)又叫雅努斯脸模型,雅努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的门神,它有两个相对立的脸,顾名思义,Z等人认为PTG既是一种真实的积极变化,它具有建设性,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但同时也存在幻觉和假性的一面,是人在重大创伤压力下可能出现的否认、回避所带来的积极幻觉。
那么深入的理论思考就可以从这些争论中入手,找到一些对创伤后个体心理变化到底是如何产生、发展,及其本质究竟如何的假设,以及验证这些假设的研究设计。
第二个方面是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不同细分领域,研究方法也是千差万别。有些注重实验,在实验材料、被试的选择上,实验程序的设计上是花费巨大的功夫,而最终的统计检验运用的是最简单明了的方法。而有些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采用大样本的测量数据,更多采用统计控制的方法,运用复杂的统计模型来计算出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对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及其该方法的缺陷和优势有清晰的认识,在解释结果的时候能够有充分的理解。
关于基本素养:
大概就是从过去开口闭口都是弗洛伊德、荣格、罗杰斯,到绝口不提这些人,转而是阿隆贝克、米纽钦和鲍尔比了吧。
【夏语泽的回答(2票)】:
首先什么叫合格的心理学科班出身的学者。
我现在大三,在医科大读应用心理学,接触病人要方便些所以案例见得多一些。不知道算不算你说的科班出身。我从高一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因为那时候我母亲刚好成为心理咨询师,所以大学报专业就是心理学。我上大学的几年基本上是她读什么书我读什么书,因为我妈算是我们小镇搞心理算有感觉到,所以这几年进步很快。期间她带过小组,个案,还有社区讲座,她也是医务工作者。我今天寒假回去家里已经开始做沙盘治疗了,方向也开始转向家庭和青少年治疗。也去过去内地参加过李子勋老师李伦老师的讲座,还有各种国内心理大神的网课。(差点成为李伦的徒弟……李伦好像只有三个徒弟,两个我认识,一个我的二师傅,一个我妈的干妹妹。)反正各种讲座啊团体啊能去就去,毕竟远。
说回来,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的督导,都会不定期整合自己,因为本身就是高危职业,对自己内省要和多。你问接受过哪些训练。这么给你说,基本上你大学里的专业课非专业课先都能过掉,可以考一个心理咨询师证,然后想想你要以什么理论进行咨询,比如团体治疗还是人本存在?各式各样的量表测验都整明白了。专门的训练……怎么给你说,我个人感觉你在活着就是修行,可以无时无刻训练自己,和人交往这那的,你稍微懂了吧?培训班只要你感兴趣就可以报,多体验体验,多做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因为搞心理的一定要有多体验才能和来访者共情。
在你考心理咨询师的那本技能你都能做到就牛了。我认为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所有优秀的素养,而且可以根据来访者需要给予。
读书!谁的都读!一定要多读!
去说话,交流。
不要生气……真的,你要有个好脾气……别问我为什么……
培养什么兴趣最好啦~爱打羽毛球爱健身~真的很有用。
心态调整。
最后,我想说我们那还是地方小,去次内地两天……什么东西都来的慢,真的我很佩服我妈快五十了搞心理。我想下一代的任务就在我们身上,觉得今年考研,回家建设。
对了,我新疆人,在昆明上学的新疆人。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易心理训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