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现在有多少员工里的员工来源分几种?都是做出什么成绩才能进入亚投行现在有多少员工的

投行中国招人亲睐“二代们”:面试先问父母做啥的|摩根大通|潜规则|投行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投行中国招人亲睐“二代们”:面试先问父母做啥的
  【推荐阅读】
&&&&&&&&&&&&&&&
&&&&&&&&&&&&&&&
&&& 投行面试的第一句话,便是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郭兴艳
  “天合化工董事长的女儿,其10亿美元的上市业务就去哪儿。”这句近期传遍香港投行圈的玩笑话,一语道破了投行争夺中国业务的潜规则。
  这两天,瑞银高管因拉拢拟上市公司高管子女而被停职事件,正在香港市场持续发酵。
  争夺拟上市公司高管的子女,是投行公开的秘密武器,如今则越发进入公众视线。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预计,外资投行在华业务将趋谨慎,风控更弱的中资投行或将得益。
  “美国投行管得严,便去欧洲投行,然后再回归中资投行。”对于“高富帅”们的去向,一名中资投行家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人情关系的重要性有增无减。”一名日资投行家则如此描述行业现状。
  两家投行的类似遭遇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报道,(下称“瑞银”)全球资本市场部亚洲区总裁朱俊伟因聘用天合化工董事长女儿魏娇而遭停职调查。今年1月也因曾聘用魏娇主动退出了天合化工高达10亿美元的新股上市项目。
  朱俊伟可能是首个因聘用“有背景人士”而受严重影响的高级投行家。去年年底以来,摩根大通受到美国监管机构调查,国际投行为获得中国业务招聘关系户的行为由此受到关注。
  一名接近瑞银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天合化工只是一家民企,引起如此大的反应令人始料未及。该人士表示,瑞银另一名遭停职调查的投行家沙林?吴(Sharlyn Wu)来自内地,资历相对较浅。
  总部位于辽宁锦州的天合化工计划今年在港上市募资10亿美元,该项目是如今港股少见的大型IPO项目。天合化工主营润滑油添加剂、特种氟化物等化工产品,是和中石油的一级网络供应商。天合化工的董事长为魏奇,去年5月被人网上举报,公司今年1月发布官方声明,称其声誉遭恶意诋毁。
  上述人士称,魏娇仍在瑞银工作。香港证监会资料显示,魏娇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在摩根大通工作;2013年10月过档至瑞银香港至今。
  该人士还称,瑞银合规部门正在调查朱俊伟在雇用魏娇的过程中是否遵守了相关程序。有美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涉事人需要证明通过什么方法获得天合化工的项目,若因聘请魏娇而拿到该项目便是违规。但能将如此高级别的投行家拉下马来,“肯定不只因为这个项目”,接下来较有可能的情况是涉事人自动辞职。
  身高1.88米的马来西亚华人朱俊伟是香港投行界的明星级投行家,既有辉煌往绩,也有多姿人生。
  朱俊伟是国际投行内屈指可数的几位华人高层之一。他曾就职于华尔街著名投行所罗门兄弟,后到香港投身瑞银进行合并收购业务,再转至全球资本市场部,主导了自2005年以来瑞银在中国市场的所有交易,并创建了瑞银在华资本市场整体业务。在他带领下,瑞银的中国上市业务多年位列前茅,2010年朱俊伟成为瑞银全球资本市场部亚洲区总裁。
  朱俊伟是一名“超级销售员”,但凡瑞银安排上市的新股,他都会现身投资者推介会和记者会,“卖花赞花香”大谈上市公司优点。在马来西亚长大的朱俊伟深度融入了中国文化,他可以陪客户喝一斤白酒,也能陪客户打通宵麻将。
  摩根大通的“子女项目”
  陪客户喝酒打麻将,对于普通投行家来说是常事。但对于那些通过“子女项目”进入投行的投行家来说,可能则不需如此费力。
  ,详细记录了该行聘用的大约30名关系深厚者以及将雇佣行为转化为商业交易的“业绩记录”。
  去年5月,美国证监会开始调查摩根大通香港分部雇用中国国企高管子女是否涉嫌行贿。调查重点是相关招聘是否为获得特定业务而进行,若是则触犯了美国《反海外腐败法》。
  其中,调查涉及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之子唐晓宁,以及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之女张西希。本报在香港金管局网站上查询到,唐晓宁于2010年8月~2012年3月就职于摩根大通,张西希则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供职于摩根大通。
  去年8月,美国政府针对摩根大通在华招聘行为的调查升级,将调查扩大至整个亚洲,同时美国司法部介入调查,和美国证监会共同审视摩根大通在华招聘情况。
  摩根大通则称全力配合调查。去年年底,该行退出了光大银行约20亿美元的新股上市项目。光大银行曾公开回应称,根本不存在利益输送问题。有接近该行人士告诉本报,目前摩根大通内部也在调查雇用天合化工董事长女儿的事。
  海外媒体称,美国政府已将雇佣行为调查扩大至其他在华做生意的至少五家华尔街银行,包括花旗银行、瑞信、德意志银行、和,而针对摩根大通的调查可能会成为一个样本。
  “高富帅”去哪儿
  一名接近摩根大通的人士曾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与其他国际投行相比,摩根大通在雇用富二代上并非突出,“其实大家都这么做”。
  该人士说,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和美国监管机构关系不佳,才是摩根大通成为箭靶的真正原因。
  实际上,国际投行聘请有背景的“二代们”扩展在华业务,已有20年之久。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告诉本报,他从1993年加入投行,随着H股产生,大型国企、民企赴港上市,便形成了行业潜规则。
  “面试的第一句话,便是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温天纳说。
  还有投行家说,不论是外资还是中资,都在聘请官员后代和富二代。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做得低调,而中资更为谨慎但力度更大。“美国投行管得严,便去欧洲投行,然后再回归中资投行。”他说。
  不过,也有多名投行人士称,投行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已有不少“高富帅”离开投行,进入私募股权基金或自立对冲基金。(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投行对于普通人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压力大但高薪,坊间传闻只有top4的学生或者有特殊“背景”的人才能进入投行。但我觉得投行员工肯定不只有应届生这一条路吧?比如跳槽之类的肯定会有吧。一般投行里的员工来源分几种?都是之前做出什么成绩才能进入投行的?应届生来源又是怎样?真的跟传闻一样?
最近发现了个好玩的网址,刚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以下全是公开信息,这一批公开到日,围观学习的同学抓紧了....)有会计师跳槽的...律所跳槽的。。。学工科学历史的。。。高能预警:不要点开网址往下拉。。。友情提示:有志于进券商的同学们,考证券从业照相的时候一定不要太随便。。。。
1、外资投行。是指工作地点在香港、纽约等地的投行,或者虽然工作地点在内地,但编制在外资投行、也按照境外职位拿薪水的那种,例如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br&要北大、清华的,本科最好。&br&要北大、清华中最好的院系的,以高考录取平均分从上往下排,前五个院系都有机会。&br&要北大、清华中最好院系的最好的学生,成绩Top10%以内有机会,实习经历、商业感觉、个人热情等等,大致上也要在10%以内吧。&br&&br&每年符合这个标准的学生应该在500人以内(数字也可能不准确,大致就是几百人吧)。GS、MS每年大陆招人的数量少则1-2人,多也不太可能超过10人。&br&所以你需要在全中国排名前500,就有大概五十选一的机会进入。&br&&br&2、最好的本土投行,以及本土的合资投行。具体是指中金、中信、UBS(实际上UBS也可以列入外资投行)、东方花旗、一创摩根。。。。&br&要北清人复的,硕士比较好。&br&院系不限,但通常理工科+经济金融的复合背景更好。&br&成绩前50%即可。&br&实习经历、商业历练有一些最好,没有的话就用成绩弥补吧。&br&&br&每年符合这个标准的学生估计会在几千到1万人吧。&br&这些公司每年招聘的学生数量应该是在500人以内,少的话可能100来人。&br&大概是二十选一的比例(不准确!)的可以进入。&br&&br&3、中等的本土投行。例如海通、民生、国信、国泰君安……&br&要较好的一本院校的硕士,例如上财、中财、外经贸……&br&院系不限,如果有经济金融的背景更好。&br&成绩也不严格限制,但不要弄到经常挂科。&br&这个等级的其实已经谈不上明确的标准了,招聘条件比较灵活。简历上有一些突出的亮点,就能够争取机会。突出的亮点是指在上财管理学院成绩前5%、CFA三级、CPA全过、有律师资格、做过比较牛逼的实习工作等等。&br&招聘人数每年估计会在1000人左右吧,符合标准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这个层级的工作已经不那么炙手可热,很多牛逼的人会选择其他行业更好的工作例如互联网等等,所以竞争激烈程度也还好。&br&&br&4、较差的本土投行。是一些你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券商。&br&这样的工作只是普通工作而已,我想你不会太感兴趣。&br&&br&以上所有标准都有两点备注:&br&1)不是绝对的,但是相对程度不会放宽&br&例如你不是北大清华最好院系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GS、MS。但相对条件不会放宽,你必须在其他方面是中国最好的500个应届毕业生之一,才有大概2%的可能性进入。&br&其他层级类似。&br&2)以上提到的所有筛选比例打个对折,是真实的招聘比例&br&因为VIP和海归还没算进去,这些竞争加入以后,职位机会砍掉至少一半,以上。&br&最好的投行其实已经不太招聘非VIP的应届毕业生了。VIP的小孩进来就能拿单,帮公司几百万几千万的挣钱。别说北大清华了,哈佛学生刚毕业能值100万吗?&br&&br&应届毕业生就是这样一个情况。&br&&br&非应届招聘的情况稍好一点。&br&非应届的通常都是早些年进入投行的,那时候投行还不怎么抢手,人员背景差很多,简历看上去也不光鲜。&br&但是这对现在希望进入投行的人毫无帮助。现在投行已经很抢手了,整个行业布满了人精,等到你有资格作为非应届毕业生跳槽的时候,你还是会发现你周围依然是最好学校最好的学生,带着牛逼的工作经历和你抢职位。你依然像现在毕业的时候一样,毫无竞争力。&br&&br&投资银行是一个已经过度竞争的行业,人才相当饱和。&br&我不但建议普通学生不要考虑这个领域,也建议那些优秀的学生不要考虑这个领域的工作,再好的行业都经不住人才下饺子一样的往里面倒。
1、外资投行。是指工作地点在香港、纽约等地的投行,或者虽然工作地点在内地,但编制在外资投行、也按照境外职位拿薪水的那种,例如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 要北大、清华的,本科最好。 要北大、清华中最好的院系的,以高考录取平均分从上往下排,…
凑个热闹,知道一点说一点……&br&&br&首先,“投行”这个称呼一般是国外用的,Investment Bank,对应于中国和日本(?)所说的证券公司。&br&证券公司下面有做自营的(拿证券公司自己的钱炒股),固定收益的(买卖债券的),投行的(包装公司推上市的),研究的(个股,宏观……)。&br&&br&如果不是专指国外投行的话,国内的投行一般就是指证券公司下的投行部。说好听点儿是帮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说不好听就是一伙吃苦耐劳的人帮公司化妆,根据融资额确定某一比例分钱的。&br&&br&投行干的是什么事儿呢?本人穷丑挫没做过,找工作接到过小投行打来的电话,后来聊了聊人家还是看不上俺,说些东西大概能推测:&br&1.投行偏爱CPA(能接到小投行的电话基本上也是因为我专业阶段还差一科);&br&2.投行偏爱通过司法考试的人。&br&你要把一家财务,公司治理,股权关系不怎么规范的公司,弄到上市公司要求的标准为止,所干的活儿基本上是围绕钱和法来的。&br&&br&所以,坊间传闻的TOP4进投行,一般是国外投行(对应于GS这种,是就证券公司而言)。国内的投行,106家证券公司中,下设投行部的还是很有一些的。当然国内的投行也分梯队,类似中金中信这种第一梯队的,除了TOP4,五道口(现在被并了)啊,人大上财应该也有些能进;类似国信、平安(嗯,这些都是造假大户)这种,要求并没有高不可攀。&br&&br&前面说了,投行拿钱一般是根据上市公司成功上市后融资额,确定一个比例。所以投行拿不拿得到钱基本上取决于公司IPO闯关成功不成功。上课的时候老师曾经请过海通的一位投行人士给科普,据说他们提的比例是4~8%(只能说范围,国外的标准是国内的double),当然证券公司每月也会发些工资(一年6~8万),行情好的那段时间投行人基本是把那些当零花钱的。不过如果一个项目做了两年最后上会的时候被否了,嗯,说什么都安慰不了的。&br&&br&中国的证券市场靠天吃饭,所以前几年投行过得不要太滋润(参考07年A股市场融资额,高峰的时候我记得一个月从市场套走接近9000亿),后来行情下来了,应该也还过得去。去年IPO停发,到现在都还没恢复,投行人士估计不是太好过。&br&&br&嗯,闲扯一通,没说到点子上。有心的话可以到证监会网站上看看招股说明书里的保荐人名字,再去证券业协会的网站上查这个人的从业经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其他,都是有的。
凑个热闹,知道一点说一点…… 首先,“投行”这个称呼一般是国外用的,Investment Bank,对应于中国和日本(?)所说的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下面有做自营的(拿证券公司自己的钱炒股),固定收益的(买卖债券的),投行的(包装公司推上市的),研究的(个股…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投行对于普通人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压力大但高薪,坊间传闻只有top4的学生或者有特殊“背景”的人才能进入投行。但我觉得投行员工肯定不只有应届生这一条路吧?比如跳槽之类的肯定会有吧。一般投行里的员工来源分几种?都是之前做出什么成绩才能进入投行的?应届生来源又是怎样?真的跟传闻一样?
北外国商院的大一新生学习了问:北外国商院的学生英语不是问题,但是专业素养还是不够,是个短板,尤其是数理方面。怎么补呢?求大神指教。
1、外资投行。是指工作地点在香港、纽约等地的投行,或者虽然工作地点在内地,但编制在外资投行、也按照境外职位拿薪水的那种,例如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br&要北大、清华的,本科最好。&br&要北大、清华中最好的院系的,以高考录取平均分从上往下排,前五个院系都有机会。&br&要北大、清华中最好院系的最好的学生,成绩Top10%以内有机会,实习经历、商业感觉、个人热情等等,大致上也要在10%以内吧。&br&&br&每年符合这个标准的学生应该在500人以内(数字也可能不准确,大致就是几百人吧)。GS、MS每年大陆招人的数量少则1-2人,多也不太可能超过10人。&br&所以你需要在全中国排名前500,就有大概五十选一的机会进入。&br&&br&2、最好的本土投行,以及本土的合资投行。具体是指中金、中信、UBS(实际上UBS也可以列入外资投行)、东方花旗、一创摩根。。。。&br&要北清人复的,硕士比较好。&br&院系不限,但通常理工科+经济金融的复合背景更好。&br&成绩前50%即可。&br&实习经历、商业历练有一些最好,没有的话就用成绩弥补吧。&br&&br&每年符合这个标准的学生估计会在几千到1万人吧。&br&这些公司每年招聘的学生数量应该是在500人以内,少的话可能100来人。&br&大概是二十选一的比例(不准确!)的可以进入。&br&&br&3、中等的本土投行。例如海通、民生、国信、国泰君安……&br&要较好的一本院校的硕士,例如上财、中财、外经贸……&br&院系不限,如果有经济金融的背景更好。&br&成绩也不严格限制,但不要弄到经常挂科。&br&这个等级的其实已经谈不上明确的标准了,招聘条件比较灵活。简历上有一些突出的亮点,就能够争取机会。突出的亮点是指在上财管理学院成绩前5%、CFA三级、CPA全过、有律师资格、做过比较牛逼的实习工作等等。&br&招聘人数每年估计会在1000人左右吧,符合标准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这个层级的工作已经不那么炙手可热,很多牛逼的人会选择其他行业更好的工作例如互联网等等,所以竞争激烈程度也还好。&br&&br&4、较差的本土投行。是一些你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券商。&br&这样的工作只是普通工作而已,我想你不会太感兴趣。&br&&br&以上所有标准都有两点备注:&br&1)不是绝对的,但是相对程度不会放宽&br&例如你不是北大清华最好院系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GS、MS。但相对条件不会放宽,你必须在其他方面是中国最好的500个应届毕业生之一,才有大概2%的可能性进入。&br&其他层级类似。&br&2)以上提到的所有筛选比例打个对折,是真实的招聘比例&br&因为VIP和海归还没算进去,这些竞争加入以后,职位机会砍掉至少一半,以上。&br&最好的投行其实已经不太招聘非VIP的应届毕业生了。VIP的小孩进来就能拿单,帮公司几百万几千万的挣钱。别说北大清华了,哈佛学生刚毕业能值100万吗?&br&&br&应届毕业生就是这样一个情况。&br&&br&非应届招聘的情况稍好一点。&br&非应届的通常都是早些年进入投行的,那时候投行还不怎么抢手,人员背景差很多,简历看上去也不光鲜。&br&但是这对现在希望进入投行的人毫无帮助。现在投行已经很抢手了,整个行业布满了人精,等到你有资格作为非应届毕业生跳槽的时候,你还是会发现你周围依然是最好学校最好的学生,带着牛逼的工作经历和你抢职位。你依然像现在毕业的时候一样,毫无竞争力。&br&&br&投资银行是一个已经过度竞争的行业,人才相当饱和。&br&我不但建议普通学生不要考虑这个领域,也建议那些优秀的学生不要考虑这个领域的工作,再好的行业都经不住人才下饺子一样的往里面倒。
1、外资投行。是指工作地点在香港、纽约等地的投行,或者虽然工作地点在内地,但编制在外资投行、也按照境外职位拿薪水的那种,例如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 要北大、清华的,本科最好。 要北大、清华中最好的院系的,以高考录取平均分从上往下排,…
凑个热闹,知道一点说一点……&br&&br&首先,“投行”这个称呼一般是国外用的,Investment Bank,对应于中国和日本(?)所说的证券公司。&br&证券公司下面有做自营的(拿证券公司自己的钱炒股),固定收益的(买卖债券的),投行的(包装公司推上市的),研究的(个股,宏观……)。&br&&br&如果不是专指国外投行的话,国内的投行一般就是指证券公司下的投行部。说好听点儿是帮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说不好听就是一伙吃苦耐劳的人帮公司化妆,根据融资额确定某一比例分钱的。&br&&br&投行干的是什么事儿呢?本人穷丑挫没做过,找工作接到过小投行打来的电话,后来聊了聊人家还是看不上俺,说些东西大概能推测:&br&1.投行偏爱CPA(能接到小投行的电话基本上也是因为我专业阶段还差一科);&br&2.投行偏爱通过司法考试的人。&br&你要把一家财务,公司治理,股权关系不怎么规范的公司,弄到上市公司要求的标准为止,所干的活儿基本上是围绕钱和法来的。&br&&br&所以,坊间传闻的TOP4进投行,一般是国外投行(对应于GS这种,是就证券公司而言)。国内的投行,106家证券公司中,下设投行部的还是很有一些的。当然国内的投行也分梯队,类似中金中信这种第一梯队的,除了TOP4,五道口(现在被并了)啊,人大上财应该也有些能进;类似国信、平安(嗯,这些都是造假大户)这种,要求并没有高不可攀。&br&&br&前面说了,投行拿钱一般是根据上市公司成功上市后融资额,确定一个比例。所以投行拿不拿得到钱基本上取决于公司IPO闯关成功不成功。上课的时候老师曾经请过海通的一位投行人士给科普,据说他们提的比例是4~8%(只能说范围,国外的标准是国内的double),当然证券公司每月也会发些工资(一年6~8万),行情好的那段时间投行人基本是把那些当零花钱的。不过如果一个项目做了两年最后上会的时候被否了,嗯,说什么都安慰不了的。&br&&br&中国的证券市场靠天吃饭,所以前几年投行过得不要太滋润(参考07年A股市场融资额,高峰的时候我记得一个月从市场套走接近9000亿),后来行情下来了,应该也还过得去。去年IPO停发,到现在都还没恢复,投行人士估计不是太好过。&br&&br&嗯,闲扯一通,没说到点子上。有心的话可以到证监会网站上看看招股说明书里的保荐人名字,再去证券业协会的网站上查这个人的从业经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其他,都是有的。
凑个热闹,知道一点说一点…… 首先,“投行”这个称呼一般是国外用的,Investment Bank,对应于中国和日本(?)所说的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下面有做自营的(拿证券公司自己的钱炒股),固定收益的(买卖债券的),投行的(包装公司推上市的),研究的(个股…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学生,学东西的学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投行现在有多少员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