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经济学 为什么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总是输

《足球经济学》读书笔记:“为什么你们还没垮?”(下)
63回复/6亮 13326浏览
20093.252.28&
500200875005000
92-9306-07
1010001000BoboBobo&
199220089240&
8597%7585%4819239&
191210019954920079100
4019922002&
3012%19313450&
070830%16-1987
赞赏了 20 虎扑币 赞赏了 20 虎扑币已有JRs,赞赏了 61 虎扑币
这些回帖亮了
在那种地主家都没余粮的艰难时世,他厂居然拿得出钱来,可见会理财会过日子这点是有悠久传统的!
关于英国银行(Bank of England club),查了一下资料,源于30年代,我厂成为第一个门票收入超过10万镑的球队(按年算?),比赛日收入已经达到2500镑,还有6万镑的现金储备。不过二战的时候,海布里被空军征用,不但不能用来打比赛,还被轰炸了,轰炸了还要我厂自己修。所以说为了支援反法西斯战争,我厂把家底都赔光了。
阿森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商业俱乐部。
我记得具体的就有引进夜灯,开始广告宣传,球衣彻底模式化blabla感谢查普曼大帝,在革新技术同时革新足球的走向查普曼的那封遗书按照现在虎扑黑话翻译过来就是。
我的意思是,英格兰现在以及之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俱乐部,都是垃圾。
lz帖子写得十分好!十分好!十分好!哪怕看过原书的人,再看一遍也觉得很有趣味。
补充几点关于我厂的花边:温格还在日本腾出手来准备去伦敦时,阿森纳虽然是助理教练带的队,但成绩十分好,交到他老人家手里,如我记忆无误,是排联赛第一来着――噫,和每个赛季开始时一样哩。
他走马上任,让助理教练干助理教练的活,球迷也不太乐意,大打横幅,“阿塞内tmd的是谁?”此处风采,参考小布布。
另外,虽然阿森纳的穷已经变成一个梗,但自古以来(咳),是非常有钱的!我记得核对一篇翻译时,那个帖主犯了个错误,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休赛季“英国银行如何如何”,就犯了没看上下文的错,那时候的阿森纳因为很有钱,江湖诨名“英国银行”。
大多数球迷既然是这样,由于前面所说的行业特性,他们的好恶和压力非常有效地传导给球队,于是俱乐部就变成了那样。因为俱乐部都是那样,球迷习以为常,觉得足球本该是这么回事。整个生态就这么形成了。这是一个互相塑造、共同演化的过程:不理性的球迷和不理性的球队噢噢噢抱成一团,开始转圈发电。经济学家表示你们挺配的!好了一边玩去吧看着闹心。
到这里大家应该看明白了,那些藏在球队愚蠢拙劣的经营活动后的原因,往往也是保护它们几乎永远不会垮的原因。世界是公平的。传统和人情害了足球俱乐部,又一次次救了它们。如果整体业态和球迷的口味没有大的改变,想要球队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似乎是不可能的愿望。作者很明白这点,所以这一段末尾他建议足球俱乐部学习大英博物馆,“心系公众、在为公众服务的同时保持自身具备一定清偿能力”。意思是赚钱的事你们就不要考虑了,只求别亏得太难看。然而“即使这样的目标,也很少有俱乐部能够实现。”那足球俱乐部糟糕的经营水平要不要改进?还是要的,作者有气无力地回答,比如,总该防范洗黑钱呀。――当一个专家开始扯这种正确而空虚的大词,你得知道,基本上就是对贵圈放弃治疗了。
----------------------
哈哈哈哈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今年话题区最有营养的帖子!发自手机虎扑
花了三天不到的时间看完了中文版,从写球迷开始就比较无聊了,之前的内容都很有意思。
一个“人”字写五笔,横竖横竖横而已。
lz帖子写得十分好!十分好!十分好!哪怕看过原书的人,再看一遍也觉得很有趣味。
补充几点关于我厂的花边:温格还在日本腾出手来准备去伦敦时,阿森纳虽然是助理教练带的队,但成绩十分好,交到他老人家手里,如我记忆无误,是排联赛第一来着――噫,和每个赛季开始时一样哩。
他走马上任,让助理教练干助理教练的活,球迷也不太乐意,大打横幅,“阿塞内tmd的是谁?”此处风采,参考小布布。
另外,虽然阿森纳的穷已经变成一个梗,但自古以来(咳),是非常有钱的!我记得核对一篇翻译时,那个帖主犯了个错误,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休赛季“英国银行如何如何”,就犯了没看上下文的错,那时候的阿森纳因为很有钱,江湖诨名“英国银行”。
咄!恶灵退散,家宅平安!
引用2楼 @ 发表的:
lz帖子写得十分好!十分好!十分好!哪怕看过原书的人,再看一遍也觉得很有趣味。
补充几点关于我厂的花边:温格还在日本腾出手来准备去伦敦时,阿森纳虽然是助理教练带的队,但成绩十分好,交到他老人家手里,如我记忆无误,是排联赛第一来着――噫,和每个赛季开始时一样哩。
他走马上任,让助理教练干助理教练的活,球迷也不太乐意,大打横幅,“阿塞内tmd的是谁?”此处风采,参考小布布。
另外,虽然阿森纳的穷已经变成一个梗,但自古以来(咳),是非常有钱的!我记得核对一篇翻译时,那个帖主犯了个错误,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休赛季“英国银行如何如何”,就犯了没看上下文的错,那时候的阿森纳因为很有钱,江湖诨名“英国银行”。
贵队哪里穷,明明有钱又会过,十分敬仰十分敬仰!
作者还是忍不住吐槽,哈哈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喜欢起哄,就喜欢看天价转会、富人败家、聚光灯下的恩怨情仇。这样我们才有话题,有兴奋点,有参与感,有追逐的乐子。足球让我们寄托幻想、宣泄感情,让我们心里暖和(书的后半部分对足球使人快乐、增强社会纽带、降低自杀率有详细论证)。而说到培养理性、提高智商什么的……讲真,看什么球啊,去做套题不好么?
大多数球迷既然是这样,由于前面所说的行业特性,他们的好恶和压力非常有效地传导给球队,于是俱乐部就变成了那样。因为俱乐部都是那样,球迷习以为常,觉得足球本该是这么回事。整个生态就这么形成了。这是一个互相塑造、共同演化的过程:不理性的球迷和不理性的球队噢噢噢抱成一团,开始转圈发电。经济学家表示你们挺配的!好了一边玩去吧看着闹心。
到这里大家应该看明白了,那些藏在球队愚蠢拙劣的经营活动后的原因,往往也是保护它们几乎永远不会垮的原因。世界是公平的。传统和人情害了足球俱乐部,又一次次救了它们。如果整体业态和球迷的口味没有大的改变,想要球队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似乎是不可能的愿望。作者很明白这点,所以这一段末尾他建议足球俱乐部学习大英博物馆,“心系公众、在为公众服务的同时保持自身具备一定清偿能力”。意思是赚钱的事你们就不要考虑了,只求别亏得太难看。然而“即使这样的目标,也很少有俱乐部能够实现。”那足球俱乐部糟糕的经营水平要不要改进?还是要的,作者有气无力地回答,比如,总该防范洗黑钱呀。――当一个专家开始扯这种正确而空虚的大词,你得知道,基本上就是对贵圈放弃治疗了。
----------------------
哈哈哈哈
说来说去重点没说,事实上只要博彩业不垮,足球俱乐部整体情况就会一直坚挺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白狗身上肿。
这下大家都明白为啥英足总敢不听欧足总的话了吧?人家得照顾自己人。
引用2楼 @ 发表的:
lz帖子写得十分好!十分好!十分好!哪怕看过原书的人,再看一遍也觉得很有趣味。
补充几点关于我厂的花边:温格还在日本腾出手来准备去伦敦时,阿森纳虽然是助理教练带的队,但成绩十分好,交到他老人家手里,如我记忆无误,是排联赛第一来着――噫,和每个赛季开始时一样哩。
他走马上任,让助理教练干助理教练的活,球迷也不太乐意,大打横幅,“阿塞内tmd的是谁?”此处风采,参考小布布。
另外,虽然阿森纳的穷已经变成一个梗,但自古以来(咳),是非常有钱的!我记得核对一篇翻译时,那个帖主犯了个错误,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休赛季“英国银行如何如何”,就犯了没看上下文的错,那时候的阿森纳因为很有钱,江湖诨名“英国银行”。
原来八十年代还这样叫啊。。我记得这个外号的由来是查普曼时期的转会大手笔。
还有下!!MARK 一下先看
你们知道__有多努力吗?
几乎每一句都是“警句”,笑死了。发自手机虎扑
很有道理啊,本来足球俱乐部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企业,不是单纯为了盈利为目的。说白了,足球是一种情怀。
板鸭这十几年的起起落落,就像人生中那些失意与辉煌的瞬间,巅峰过后往往伴随着低谷,咬紧牙关,从山脚开始,重新向着顶峰进发
从楼主的笔记看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不过确实感觉作者对于英超了解更多些,多数样本都是来自于英格兰俱乐部。
看到不断出现的大曼联和厂子感觉好好笑是怎么回事
阿森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商业俱乐部。
我记得具体的就有引进夜灯,开始广告宣传,球衣彻底模式化blabla感谢查普曼大帝,在革新技术同时革新足球的走向查普曼的那封遗书按照现在虎扑黑话翻译过来就是。
我的意思是,英格兰现在以及之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俱乐部,都是垃圾。
对教授的敬意有如滔滔洪水连绵不绝……
帕尔马还是不买了吧?
敢问楼主,能把你写的上下两篇转载到自己的LOFT上吗?太有趣了:)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今年话题区最有营养的帖子!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5楼 @ 发表的:
敢问楼主,能把你写的上下两篇转载到自己的LOFT上吗?太有趣了:)
悟空空!!
mark后再学习一下发自手机虎扑
我当年看此书这一节内容时,第一反应是该怎么评价温格的N年无冠。很显然,一支球队的第一要义是赢球、拿冠军、为球迷带来快乐。但温格和他的团队的第一要义是赚钱,是赚钱,是赚钱,是为董事会股东带来快乐。他不是站在球迷这边的,他是站在股东那边的。很多人一直说,你看他多不容易,为修球场省吃俭用艰难度日。我是个球迷,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球迷的角度,你们既然要修球场,那就应该提前做好预算规划,不管你借钱也好,股东追加投资也好(科伦克这个王八蛋到现在为止一分钱没投来买人吧,顺便他们还强势拒绝了乌斯马诺夫的投入,乌胖子说,我的钱你拿来买人就好,其他的事咱们不谈,丫还是拒绝了,然后自己的钱包仍然捂得紧紧的),你必须保证球队的实力不受大影响,必须保证能持续竞争冠军,必须保证不被曼联、切尔西血洗,否则就是对球迷的背叛。非洲有球迷因为惨败而自杀的事,你们没聋的话应该听说过吧?结果呢,你们就是为了赚钱,卖队长、卖主力、涨票价,然后还他妈的一直欺骗球迷,我们银行有7千万。即使有他妈的说的2个亿,也不愿去买个顶级前锋。你赚了钱,却不花,把球队当赚钱工具的意图是不是太明显了点?格雷泽家族这些也没少投入吧?相比之下,我觉得皇马巴萨体制是更合理的,运营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把钱往球场上投。拜仁主动降低球票价格,因为“那几百万可以在谈判桌上5分钟就赚回来”。这本书的作者的结论很清楚,“足球不是一桩生意”。但阿森纳的这帮管理层,你们一直想把球队当成赚钱的工具,你们就是为了他妈的赚钱,赚钱,赚钱。[ 此帖被zidanegg在 12:57修改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13人参加识货团购298.00元72人参加识货团购169.00元80人参加识货团购149.00元42人参加识货团购338.00元32人参加识货团购289.00元40人参加识货团购368.00元22人参加识货团购368.00元30人参加识货团购378.00元50人参加识货团购479.00元136人参加识货团购449.00元55人参加识货团购399.00元102人参加识货团购159.00元《足球经济学》(【英】西蒙.库珀
史蒂芬.西曼斯基著)_文明国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162贴子:
《足球经济学》(【英】西蒙.库珀
史蒂芬.西曼斯基著)
一本号称“用经济学观点看足球”的书
整天足协假大空的吹着,...
关于马丁内斯,第一眼吸...
书中指出,当市场处于均...
娱乐性质,不吹不黑,大...
1L放预览图
各大报截图,附上转会市...
昨天,梅西进行了抵达曼...
以本书两位作者看来,市面上这些大球队,如雷贯耳牛气轰轰的,其实基本都是在胡搞!总结一下大概有这么几条:一、人事制度一塌糊涂“世界上没有一个足球俱乐部设有人力资源部门”伴随着这一标志性事实,足球界用人方面的各种混乱滚滚而来:1.买球员瞎买本书分析了英格兰几十支球队历史数据,得出两个结论:球队在转会上花多少钱,对成绩影响不大;球队在球员工资上花多少钱,对成绩影响很大,工资水平越高,球队成绩越好。
市场的水本来就深,加上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比如新教练上任三把火,喜欢买进“自己”的球员,甩卖前任留下的球员,也不管这些人买来花了多少钱(例子太多);比如高估重大国际赛事上冒出来的新星(例子太多);比如追捧某种国籍的球员:最时髦的国籍是巴西、荷兰。某美国门将跟记者抱怨,说范布隆克霍斯特在阿森纳踢得不好,跟脚就去了巴萨!只有荷兰人可以这样。要是个美国人,只能送回华盛顿特区联队!有些经纪人专门往法罗群岛或者冰岛这种地方贩资质平庸的巴西球员,没办法,人家就认巴西这块牌子。这些现象单拎出来说很傻,但整个行业风气就是这样,大伙儿都这么想。作者说这叫“系统失灵”,不是个人错误,是整体偏离理性。书里反复嘲笑了纽卡斯尔和热刺在转会上的的冤大头表现。
但华彩段落属于意甲:我们熟悉的大Bobo维耶里1998年那次创记录的500亿里拉(1700万英镑)身价的转会。据埃里克森本人爆料,涉及这么多钱的大买卖,决策过程大概是这样:埃里克森:我要大Bobo克拉尼奥蒂:他太贵!埃里克森:我知道克拉尼奥蒂:拿人跟马竞换行不?埃里克森:不行,那些球员我也要克拉尼奥蒂:那咋办?埃里克森:我要大Bobo克拉尼奥蒂:好吧。——然后价都没还,直接过去付了500亿里拉。过没多久,国际米兰跑来找拉齐奥要买维耶里。克拉尼奥蒂:咱们跟他们要多少钱?埃里克森:两倍吧,1000亿!克拉尼奥蒂:这事我做不出来……埃里克森:厚道点,900亿!于是国米欢天喜地把钱一放,抬着大Bobo就跑了。本书评论:“没有最傻,只有更傻。”
2.选教练乱选本书认为足球俱乐部招聘主教练的方法也是既缺乏理性又毫无逻辑。在其他“正常”行业,招个CEO,得过几轮面试吧?候选人至少要写个商业计划书,准备一个演讲吧?但是在足球界,俱乐部给经纪人打个电话就算好了!人选是老板拍脑袋定,和其他行业相比,审查期短得过分,媒体和球迷还急得在旁边上蹿下跳,生怕速度太慢。不少人上岗原因是因为“看起来像教练”,或者正好闲着,能马上接手。直到2003年欧足联才要求当教练必须有资格证。在这个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从来没有哪个足球俱乐部找教练咨询过猎头公司的!管理层的聘用和教练也差不多。书中提到,很多年以来,只有曼联会从“正常”的行业里雇佣有经验的经理人员。
3.招工作人员招傻冒作者讲亲身经历:联系某俱乐部的媒体官员,明明可以发电邮,非要他发传真。发了好几次,对方老说没收到。一个月之后好歹联系上了,一见面,果然发现对方是个漂亮的傻妞。——果然的意思是,足球俱乐部通常招女的办公室人员就看长相,找男工作人员就看是不是踢过球,或者是某人的队友之类,不太考虑其他行业看重的日常工作能力。——这样搞能有好?书里说每年有大拨念过MBA的青年才俊,响应爱的召唤,宁肯拿低薪进球队工作,全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学生仔们苦求:实习期里免费打工,行吗?球队:不行。——因为这一行的规矩是能力不重要,忠诚才重要。可能出于“工人阶级占多数的足球行业对教育的不信任”,业内人士觉得念书太多的小白脸没良心,靠不住。有趣的是,球员可以转会,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很少去敌对的球队工作,因为会被视为“不忠”。
二、管理水平一塌糊涂首先一个问题是换帅带来的财政黑洞。教练这个职位的特点决定他不在乎浪费钱:考核他是用球队成绩不是用财务报表,俱乐部赚了钱又不跟他分红。就像有人问埃里克森,你们拉齐奥这么乱花钱是不是有毛病啊?埃里克森说是不正常……但我们赢得了一切。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老板砸钱败家教练才开心呢!作者觉得这管理体制必须得改啊!他们推崇法甲里昂俱乐部的做法:转会由包括教练在内的管理层集体讨论,由技术总监最后拍板。技术总监常任,正是为了抵消教练岗位不稳定带来的短期行为的风险。
作者难以理解:如今许多大公司针对跨国、跨地区的员工流动,都有一整套接待安置的成熟做法,为什么足球俱乐部花那么多钱买来一个外国球员,之后就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举了两个负面例子特别搞笑。一个是皇马和阿内尔卡。1999年大皇马花2200万英镑买了阿内尔卡,当时他才20岁。格小朋友性格内向、孤僻,社交能力、语言能力都不好,但是他皇把人弄过来就不管了!阿内尔卡去球队报道第一天,连个带他参观介绍的人都没有,更衣室也没有给他分一个柜子。好几次他以为某个柜子没人用,把自己的东西放里面,很快过来一个地头蛇说这是大爷我的!可怜的娃只好把东西搬来搬去,搬了一个上午。对这场失败的转会,本书十分唏嘘:如果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他适应和融入,也许后来的恶性循环不会发生。为什么俱乐部要对年轻球员这样放手不管?买台机器都需要调试呢!就算看在钱的份上你们也不能这样啊!另一个例子是切尔西和德罗巴。2004年德罗巴以2400万英镑从马赛转会切尔西。去了之后遇到的主要是生活上的困难,他车也是不管。想给孩子找学校,不管;想找房子住,俱乐部给他一个房产中介的电话就算完事。房产中介一看羊牯来了,很高兴,拿个房子想卖他1000万。德罗巴只好靠自己,每天训练完,用仅有的几句英语到处找房,跑了几个星期。队里同期的外国球员都是这个待遇,互相开玩笑,“你还住在酒店里吗?”
书里举了一个“朽木可雕”的例子,阿贾克斯。阿贾克斯,啊,大家知道,著名的童工队。有年他们从南非扒拉来两个小孩,都不到20岁,从没独立生活过,忽然背井离乡,来到地球另一边寒冷的大荷兰,住在小公寓里,可想而知会怎么样。小朋友根本不会照顾自己,和邻居的关系也很糟。阿贾克斯派了个女性工作人员过去看究竟咋回事,原来他们把音响直接放在地板上,噪音很大,难怪邻居不满。工作人员建议他们把音响放在桌子上,问题解决了。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小朋友你不教他们就是不懂啊!从那以后阿贾克斯就雇佣了一名全职员工,专门负责新球员的安置。
再说到足球俱乐部对日常事务的组织能力,作者觉得也不行。大皇马此处勇中第二枪:有个美国娱乐公司的头头,费老大劲约到了皇马主席,要面谈商务合作。到了开会那天,忽然轰的一声,皇马(又)换帅了。整个俱乐部顿时陷入球迷很熟悉的一片人仰马翻、四处放炮的混乱中,美国公司的头头被忘在了脑后,没人去开会……一次正式的商业会议就这样儿戏地化为泡影。“那就是足球界的现实。”
贴吧夺宝,1元成就梦想
三、经营决策一塌糊涂本书提出一个观点:迄今为止,各种在足球上赚钱的点子,基本都是足球行业以外的人想出来的。各足球俱乐部永远后知后觉。先说球队收入里举足轻重的一块:电视转播权。90年代初默多克刚搞了天空体育,想把英格兰联赛送上卫星电视。这种天大的好事,送钱上门,居然还要他老亲自跑去各大俱乐部游说。更早一点,直到1982年,英格兰的球队还拒绝电视直播任何比赛:他们担心球迷在电视上能看,就不来现场看球了。这想法当然是错的。真实的市场规律恰好相反:什么东西曝光率越高,在人们心里就越金贵。本书第二部分讨论足总杯的衰落,也指出足总杯比赛电视转播太少是最大原因。因为曝光率低,所以不红,因为不红,在球迷心目中就沦为“劣等商品”,反而导致现场观众减少,人们宁肯多花钱看票价更贵的联赛。然而搞足球的这伙人开窍慢啊!非要等拿了很久的巨额转播费之后,他们才醒悟过来:啊,原来是这样。
书里写到上个世纪70年代,阿迪达斯这种公司实在太爽了。他们所谓的赞助,就是为知名球员免费提供几双球鞋。这些球员一点没意识到是在给人做广告,乐滋滋穿着就走了。各家俱乐部更傻,每年向体育用品公司买球衣、买鞋子、买各种行头——也就是说帮人免费做广告,还倒给钱!只有一种情况要付广告费。那时候电视台不放联赛,重大的国家队比赛还是直播的。比赛开场前,阿迪达斯的公关人员跑到球员房间里,往鞋子上现贴三叶草标志,因为这些鞋子待会儿会出现在电视镜头里。给多少钱?每个球员几十英镑,即使在当时也不算什么大钱。球衣之类的周边生意也是一样。“只有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格兰足球俱乐部才发现,竟有人愿意花钱购买他们的复制队服。那时他们才知道,他们的行头就算对他们本身也是有价值的。”所以当足球界的人遇到其他行业的人时,“一般来说,足球界人士都会遭到剥削,因为其他行业的人更懂得如何做生意。”
对各支球队来说球票是一项重要收入,但他们似乎从没想到要学百货公司那样翻修店面吸引球迷。直到上世纪80年代英国发生两起看台惨案,催生了著名的《泰勒报告》,出于安全考虑要求改造球场,取消站席。各家俱乐部迫于无奈,才把球场整修了一番,结果惊讶地发现了一个良好效果:来看球的观众增加了。也是在数了很久的钱之后,足球界才想明白这一层:修一个漂亮的体育场和吸引更多观众之间有密切联系。“在互联网诞生了好几年之后,像利物浦这样在全球拥有好几百万球迷的俱乐部还没有一个自己的网站。”
经济学                                  --欢迎理性球迷来【文明国足吧】。
之前我还想买这本书看呢
什么时候成推销的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足球经济学 为什么英格兰总是输_百度知道
足球经济学 为什么英格兰总是输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世界大赛上为什么英格兰总是输球?为什么苏格兰总是令人讨厌?为什么德国总是在用一种很机械但很有效率的方式踢球?为什么美国不能支配世界足球?——如何才能做到?世界上最强的足球国家是哪一个?哪个国家拥有最热情的球迷?足球对自杀率有什么影响?哪一项体育运动将会占据主导地位?为什么操控足球俱乐部的人表现如此愚蠢?这些都是每一个足球迷可能会问的问题,《足球经济学》一书给出了答案。这本书以经济学家的智慧和体育作家的技巧,高度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足球话题,重新审视了资料,揭示了这项最受世人喜爱的运动中与直观思维截然相反的事实,概括成一种具有突破性看待足球的方法,这将对世界足球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西蒙·库珀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足球评论写手。他的著作《反对敌人的足球》一书赢...
为您推荐:
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格兰足球总是被爆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