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合伙人大会邀请函的使命是什么?

邵阳市商务局_丽人剪报第10期
丽人剪报第10期
徐州商务经济发展良好 去年出口总额增长23%
去年以来,围绕构筑淮海经济区开放发展新高地、加快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目标任务,我市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开放平台建设、园区转型升级、流通现代化发展等重点工作,全市商务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来自市商务局的统计表明,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5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4%;其中出口428亿元,同比增长23%,进出口、出口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完成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2%,总量保持苏北第一位。全市境外投资项目2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97亿美元,其中有16个项目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3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完成营业额9177万美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8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四位。
抓招商建平台强载体
构建开放新格局
去年,我市招商引资战果丰硕。全市上下聚焦重点区域和主导产业,研究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组织各类招商活动300余次,促成了253个重点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2956亿元人民币,引进了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或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173个;招商局集团项目、中国电子集团信息产业基地等一批总投资百亿级项目签约落地。
我市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去年,我市首家离岸金融业务分中心获批,国家工信部同意我市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设,徐州综合保税区、徐州国际邮件互换局兼交换站成功获批,观音机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建设全面启动,新沂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海关同意。同时,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徐州“外贸港”、新会展中心工作有序推进。
园区发展再谱新篇。我市出台《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支持各开发区设立了总额达3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去年底,鼓楼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14家。其中,锡沂高新区又被确定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徐州工业园和邳州经开区被确定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新沂开发区通过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
稳增长加快走出去
增创开放新优势
为推动对外贸易稳增长,我市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出台外经贸发展奖励意见,鼓励重点进出口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全市百强外贸企业出口234亿元,增长66.2%;企业供货转自营出口额达100亿元;贸易类、平台类等外贸新业态企业出口89.6亿元,同比增长67%。着力提升使用外资质量和效益,加大外资招商力度,促成天虹智能纺织、宜家家居等一批外资项目先后落地。并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全市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加强财政扶持力度,完善走出去服务平台,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徐工巴西机械产业园申报境外省级经贸合作区工作。我市3个项目实现了对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制造企业的并购。徐矿集团、中煤五建、中石油管道二公司在孟加拉国、土耳其、印度等国家承接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加速推进。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去年我市圆满举办中国(徐州)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成功签约23个服务外包项目,投资额达77.9亿元人民币。目前,全市服务外包企业达700家以上、从业人员近5万人。
促改革惠民生
拓展商贸流通新局面
深入推进商贸流通改革。去年,市商务局高质量完成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任务,组织制订的《托盘循环共用作业及服务规范》被省质监局批准立项为江苏省流通领域地方标准,其创新做法被商务部在全国推广。云龙区获批省级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创新示范区;邳州欢乐买农产品批发市场、宿羊山大蒜批发市场获批省级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示范市场。
深度实施惠民工程。去年,我市获批省级农贸市场公益性改革试点城市,一批街坊中心民生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同时开展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商场超市等行业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市民打造放心菜篮子和良好消费环境。
厦门市确定2018年商务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从出口企稳回暖到进口持续发力,从流通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到消费结构升级,从发挥“后金砖”效应、扩大区域合作到密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去年,厦门市商务领域“成绩单”亮点纷呈,商务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主要指标均领先全省平均水平。
昨日下午,2018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的基础上,对新一年厦门主要商务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会议指出,今年商务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赶超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围绕新时代商务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动能转换,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商务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走在前列,为我市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作出积极贡献。
会上,市商务局确定了2018年商务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外贸出口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目标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5%。
今年商务工作将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双向投资水平,增强商务服务民生能力,具体做好推进消费扩大升级、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外贸动能转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深化区域交流合作、优化口岸发展环境、提升商务治理能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等方面工作。
创新流通 扩大消费新供给
厦门太古可口可乐饮料公司,一箱箱刚从生产线上走出的可口可乐被整齐地码放在标准托盘上。当货物需要出库时,叉车将托盘和货物一起挑起,放进相匹配的物流运输车内,免去人工卸货环节,这个租赁的托盘将随车奔赴下游企业形成循环使用。
小托盘撬动物流大变革。去年来,厦门市物流标准化试点稳步推进,厦门太古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等试点企业有效提升了装卸货效率,标准托盘使用率从39%提升到80%,货损率持续降低,物流降本增效。
内贸流通网络的通畅,不仅影响商品流通的效率,更影响着消费成本的高低。作为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厦门着力推动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4条“厦门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并实现2项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入选省标立项。
物流紧扣消费。去年以来,厦门购物嘉年华、中秋博饼消费节、国际车展、两岸斗茶、最闽台伴手礼等一系列促消费品牌活动接连上演,满足了市民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跨境电商、保税展示销售、进口商品直销、市内离境退税店等新型商业形态快速发展,酒类、乳制品、水海产品等高品质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信息、健康、文化等新型消费拉动作用明显。
在保障市场供应,牵头厦门会晤食品总仓建设运营及食材供应链建设,确保会晤期间食材供应充足、品种多样、质量安全,累计配出商品11.23万件,合格率100%。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新建成省内直控基地2660亩,省外自建基地3000亩、直控基地3000亩、“夏淡”供应基地5000亩。
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创新可回收物回收“以箱置桶”模式,已在全市290个社区投放381套回收箱,资源利用率提升50%以上。
优进优出 培育外贸新动能
在厦门,一块块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黑色太阳能电池面板,乘着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东风,批量走入国际市场。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厦门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增势抢眼,去年累计出口达两亿人民币。
作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以光电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高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等产业为主的高新产品成为厦门市出口领域的重要支撑,成为拉动出口回温转正的“黑马”之一。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厦门市强化政策引导,出台《厦门市加快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实施意见》,并针对出口运行特点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在财政、金融、信保、开拓市场以及退税、通关、结汇等便利化方面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成功遏制出口持续下滑态势,增幅实现由负转正。
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免除展会综合服务费,减免厦门自贸片区集装箱查验费,免除进出口申报环节报关报检费用,全年累计超过5000万元。防范出口风险,积极应对“双反”调查和美国337调查案件等贸易摩擦,出口信保投保企业成倍增长,投保出口额增长10倍。
培育新型业态方面,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融资租赁、保税进口展示、平行进口等新型贸易方式支持力度。全年跨境电商零售额36.6亿元,增长18.7%;飞机融资租赁进口78.4亿元,增长1.3倍;保税仓储转口贸易355.3亿元,增长33.2%。
发展服务贸易,建立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绩效考评体系,推动落实财政、税收及监管便利化政策,成立服务贸易与外包协会。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运输、旅行两大支柱产业保持稳健增长,维护维修等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使用等高附加值产业增长迅猛。服务外包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执行金额达32.9亿美元,增长48.6%。
健全机制 推进招商引资
厦门火炬高新区正在建设一个世界级“碳化硅谷”。区内厦门芯光润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整合上下游资源,建设第三代半导体SiC功率模块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年设计产能1150万件大功率模块。该项目厂房总投资20亿元,一期5万平米的厂房已陆续投产,二期也预计将于2019年完工并投产,该项目也是2017年厦洽会期间厦门团的重点签约项目之一。
招商引资是增加投资、扩大开放、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是优化经济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助推器,更是衡量地方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尺。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后金砖效应,吸引着全球投资的目光。
去年,我市着力完善招商机制,深化招商引资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全市统筹协调,形成市区联动招商的工作体系,成立全市三大产业招商推进小组。
创新开展驻点招商,设立北京、上海、深圳经济联络处,制定《北上深产业招商目录》,强化对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招商力度。深化精准招商,联芯集成电路、银鹭食品、电气硝子、恒力盛泰石墨烯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相继落地,产业带动力显著增强。
紧抓厦门会晤工商论坛、2017厦洽会等契机,我市积极搭建投资促进平台,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展精准招商,共促成签约外资项目52个项目,总投资38.04亿美元,合同外资15.8亿美元。
落实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外商投资开放领域,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放宽准入条件、控股比例等投资限制。出台《厦门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厦门市鼓励市属国有企业招商引资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加大招商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有效投资。
突出重点 打造区域合作新格局
在中埔水果批发市场,来自东南亚的香蕉、菠萝、龙眼正被装上一辆辆货车,它们将从这里分拨前往全国各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这些国家的水果香甜可口,厦门则成为重要的水果集散地。
近年来,厦门打造“海丝”支点,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双向投资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去年,厦门与“海丝”沿线国家贸易额2290.3亿元、增长12.4%,投资额20.6亿美元,增长1.5倍。
“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两岸交流等区域间合作正在迈出坚实的步伐,机遇在蔓延。去年,我市大力支持与金砖国家经贸往来,与金砖国家贸易额增长31.3%,并新设俄罗斯海外投资贸易服务联络点。
此外,在深化厦台交流方面,新设台资企业(含转第三地)668家,合同利用台资13.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5亿美元,增长12.6%。对台贸易387.9亿元,增长8.4 %,其中台湾水果进口量再创新高,占大陆进口总量的90%,连续第10年位居大陆首位。厦门台海运快件5.3万件,增长34.9倍。厦金直航进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增长18.7%。厦金“小三通”运送旅客163.4万人,厦门游艇实现直航金门。
厦门建立起商务、发改、人行、外汇四部门对外投资事前会商和事后联合监管制度,稳健对外合作,加强对企业对外投资真实性审查,坚持对外投资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全市累计备案对外投资项目82个,协议投资额26.02亿美元,制造业、采矿业、可再生资源发电等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占主要比重。对外承包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营业额2.2亿美元、新签合同额7290万美元,增长超过10倍。
厦门市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支持力度。图为海沧港区。(记者王火炎摄)
综合保障 促营商环境新提升
近日,全国首个通关数据应用平台“关数e”(企业信用评估系统)在厦门正式启动,不再局限于为信用良好的进出口企业带来通关便利,还可成为企业申请贷款及其他用途的资信证明,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燃眉之急”。记者从商务局获悉,厦门市从事外贸业务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就是融资难,这一举措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打开便利之门。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对城市而言,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全市商务系统切实从服务企业着手,加快构筑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加快审批制度改革,压缩审批时限。去年以来,厦门市商务系统将所有审批服务事项的承诺办理时限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5%以内,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审一核”,网上终审比重达70%。
加强商务综合执法。聚焦互联网、注册商标、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等领域,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双打”考评位列全省第一。扎实推进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守信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直销、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报废汽车等行业监管有效到位。
在提升口岸服务效能方面,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报关和报检比例分别实现98%和100%,成为全国第2个加入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的成员口岸,入选第3批标准版试点城市;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监管互认被评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率先全国实现了邮轮物资“进口直供”、“保税供船”创新监管模式。
机关建设 凝聚发展新合力
去年12月26日,市商务局机关党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加商务系统“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会上,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推动商务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走在前列,为我市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作出积极贡献。
一直以来,市商务局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始终,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相继开展了“金砖我先行商务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大型商超“平安志愿服务活动”等系列,把创新理论学习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精神力量,投身到商务领域服务经济、惠及民生的生动实践中。
着力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三公”经费支出减少41.8%。持续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选任标准,严格选任程序,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加强对专项资金等“三重一大”的监督检查,严防廉政风险,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全力配合巡察监督,狠抓整改落实,推动作风建设实现长效化。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省政协提案5件、市人大代表建议2件、市政协提案42件,办复率为100%,连续6年获批市政协优秀提案承办单位。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及集体决策制度,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
2018商务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外贸出口增长3%
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目标增长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5%
2017成绩单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全年合同外资328.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07%;实际使用外资160.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7%,增长11.2%,居全省首位。境内招商引资注册资金3856亿元人民币,完成年度目标的223%。
对外贸易回稳向好
全年累计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5816亿元,增长14.2%;占全省比重达50.2%。其中:出口3253.6亿元,扭转了连续6个季度负增长态势,全年增长5.2%;进口2562.4亿元,增长28.3%。
国内贸易快速增长
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销售额已突破万亿,达11478.0亿元,增长1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6.2亿元,增长12.7%。
民生保障更具成效
圆满完成厦门会晤食品总仓建设及物资供应保障任务,共提供食材22.08万件,食材合格率100%。“菜篮子”供应量足价稳,全年蔬菜交易量166.3万吨,批发均价下降12.9%;生猪交易量145.8万头,统肉批发均价下降17.3%;水产品交易量8.2万吨,批发均价基本持平。
山西: 内贸流通,一“网”情深通四海
如今的山西,覆盖城乡的内贸流通网络更加健全,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更加提升,消费市场秩序和环境更加完善,流通成本更加减少,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消费信心得到空前提振、全省内贸流通一“网”情深通向四海。
——新消费巨大潜力爆涨惊人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6934亿元,最终消费率达到57.5%,比2011年的43.4%高14.1个百分点,消费已然成为山西经济坚实的“顶梁柱”。
——电子商务步上“高速”路
网络零售强劲增长,花式消费的纷至沓来,从七年前人均网购消费14元,到现在的人均网购消费163元,在山西商务人创新改革中,山西加入网购的人越来越多,山西网购的队伍越来越长,人均网购花费由2010年的14元猛增加到163元,10.6倍的增幅,2017年的前11个月,全省网络零售额达到了158.6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了40%,山西网购风潮涌动,全国排名跃居第六,中部六省窜升第二。就在山西网购蓬勃拓展的同时,山西商务人,一面勇于牵手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苏宁、京东,一面倍加“呵护”本土电商贡天下特产网、龙巅商场、乐村淘,底气十足的山西电子商务真可谓势不可挡,势如破竹。25个县(21个贫困县)进入了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行列,3亿件货物高频率频繁进出省内外、国内外,15亿元的网络零售成绩大单,9.5万人次培训成果,87.3%的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覆盖率、59.3%的村级服务站点覆盖,山西电子商务进农村受到商务部点赞。
——生活服务业活色生香国内外
推动餐饮业转型升级,五年来,山西商务人在全省11市、一百余个县区,兵分三路寻找记忆中的“晋人晋菜晋味道”,一百多道山西品牌美食大餐摆上“联合国”;20多个国外餐饮名牌汇聚世界面食大会,数十家国内餐饮“老大”倾情世界面食大会,5000年的山西面食与世界食客同场竞技,山西面食叫响全国,山西面食在世界有“面”;借船出海,海外海、顺溜刀削面等六家龙头餐饮企业坚定不移“走出去”,开出美国首家山西刀削面馆,香飘全美“红”遍洛杉矶;传承山西面食文化,山西“面”向全国“面”向杭州;晋心面生活馆、杏花堂、顺溜刀削面、岳师傅剪刀面馆跨区域连锁,一举做成全国示范企业面食“大咖”;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家政服务新模式,更让“天镇保姆”、“吕梁山护工”、“红马甲”、“贝亲月嫂”、“樱子家政”、“格瑞特”、“爱心家政”等山西品牌家政,全国有名。
——城乡流通一体化百姓坐享其“城”
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大晋中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公益性农产品示范市场建设、农商互联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15分钟便民商圈”、太原“考拉之家”、西华苑社区商圈、太重社区商圈,试点“试”出真金白银,示范“示”出全国优秀,圈圈“圈”出新消费新模式;农产品加工生产、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味美品优的山西农产品,搭着信息服务快“车”,想去哪就去哪,消费者想要啥就有啥,幸福时时敲响百姓门。
——会展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省先后举办了久负盛名的能源博览会、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成功引进的“中国(五台山)国际佛事用品博览会”、“中国(山西)国际房车露营博览会”、第四届世界骨科大会、第五届世界健康大会、第十七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中国眼健康大会,一个又一个品牌展会在山西盛大开场,让山西会展经济,犹如插上腾飞的翅膀,展翅翱翔。141场会展活动,134场展示展览,让我省会展经济蓬勃发展。
——人美水美消费环境更美
10支市级执法队伍装备精良,73支县级执法队伍整整齐齐,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国率先;如今的山西,地区封锁在消除,行业垄断在打破,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在全国领跑;酒类市场、成品油市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专项整治持续,双打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如今的山西,人美水美消费环境更美。
山西经济日报
商务部:今年实体零售回暖趋势将持续增强
1月12日据商务部网站消息随着零售企业创新转型不断升级,实体零售回暖的趋势将持续增强。11日,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负责人表示,2018年,在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步伐加快等利好因素作用下,零售企业创新转型不断升级,实体店铺资源重新成为线上线下企业竞逐的焦点,实体零售回暖趋势将持续增强。
该负责人称,2017年,广大零售企业积极主动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创新步伐,创新贡献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零售业回稳向好态势基本形成。实体零售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一是销售规模增速加快。2017年,商务部重点监测的2700家典型零售企业(以下简称典型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其中通过电子商务实现销售额增长26.8%,增速加快3.2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增强。2017年,典型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8.0%和7.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5和11个百分点。三是主要业态经营回暖。典型企业分业态数据显示, 2017年,专卖店、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销售额增速分别为8.3%、6.2%、3.8%和2.4%,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6.6、3.3、1.9和2.7个百分点。
该负责人指出,2017年,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亮点纷呈:一是发展新业态。零售企业积极打通线上线下和上游下游,促进多业态、跨行业、聚合式、协同化深度融合。如宾果盒子、淘咖啡等探索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店,提高购买效率,永辉超级物种店发展“超市+餐饮”新模式。二是搭建全渠道。零售企业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拓展实体店、无人店、移动终端、PC端、电视购物平台等销售渠道。如阿里联手百联、银泰、大润发,加速线上线下融合;物美联合“多点”打造“自由购”平台,使消费者实现便捷高效的一体化购物。三是重构供应链。零售企业积极推进供应链向生产端延伸,压缩成本,以需定产,实现“千店千面”。如大商集团收购海外企业,打造自有品牌;百果园入驻生鲜市场,完善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四是推进渠道下沉。零售企业加快向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和农村市场推进渠道扩张。如京东推行“京东超市百城行”活动,苏宁计划在农村开设1000家苏宁易购直销店。
该负责人表示,2018年,在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步伐加快等利好因素作用下,零售企业创新转型不断升级,实体店铺资源重新成为线上线下企业竞逐的焦点,实体零售回暖趋势将持续增强。
下一步,商务部将围绕创新流通和促进消费两大任务,聚焦努力提前建成经贸强国的目标,加快实施消费升级专项行动,大力发展品质零售、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绿色零售,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东方财富网
仁寿商务 内贸流通转型升级
笔者从眉山市商务局获悉,2017年以来,仁寿县商务局以强化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着力推进内贸流通转型升级和对外开放提质增效,全县商务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据悉,预计2017年全年商务系统固定资产投入5.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亿元,电商交易额突破9亿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0.5%,外贸进出口实现1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30万美元。
据仁寿县商务局介绍,在仁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省市商务厅(局)的指导下,仁寿商务创新举措,推动内贸流通转型升级,对外开放提质增效。四川新闻网将对此做系列报道。
内贸流通转型升级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如下:
(一)以促进消费为中心,推进内贸流通升级发展
一是倾力打造“仁寿+产品”品牌。制定《仁寿县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展营销计划》,整合全县现有枇杷、梨、柑橘、芝麻糕、牛肉干等特色产品抱团发展,由田夫农业打造的“仁人优礼”仁寿区域品牌全面上市。同时,以打造品牌节会助推品牌发展:2017年5月15日-19日的“中国·仁寿第十七届枇杷节暨第三届京东网上枇杷节”获50余万人关注,枇杷销售额较去年增长46.4%,枇杷生态园采摘、游园、农家体验等参与人次达1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20万元,仁寿枇杷品牌享誉国内外;8月26日“2017年仁寿百年曹家梨采摘节暨敬梨仪式”受到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等80余家媒体关注报道,566.4万人网友在线观看,1033万实名网友点赞,吸引外来游客50万人次,带动销售收入1.2亿元;9月8日“2017年中国·仁寿百年曹家梨产品推介暨全国首款单品水果分销联盟大会”后,曹家金花梨通过电商渠道销售40万余斤,销售均价每斤由1元提升为2-3元,带动产业增收1000万元,仁寿曹家梨成为新“网红”。
二是全力实施“互联网+流通”计划。组织全县传统商贸企业参加电子商务培训,推进实体企业创新转型,在开展线下销售的同时,通过互联网和电商平台开展线上商品销售和消费服务。福仁缘公司与京东商城、天猫超市等知名电商合作,成为仁寿“互联网+”的领跑者,网销额实现8000万元,张三芝麻糕、温师傅花生酥线上销售额分别突破4000万元、1000万元,美家好超市微信商场“超市到家”10月上线,聚乐城等传统餐饮企业也开始触网销售。同时,各农协会、合作社也积极上网触电,通过开展网上“不知火节”“脆桃节”和“血橙节”等,销售不知火54万斤,脆桃21.6万斤,血橙32万斤,清见31万斤,纽荷尔橙15万斤,以及核桃、蜂蜜、土鸡蛋等农副产品,上行交易额共达到3.25亿元,较2016年增长16%。
三是着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在巩固老城区怡和春熙步行街、美好阳光商业街等特色街形成的核心商圈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北新城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铁仁禾广场、中央国际广场、TCC财富中心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全面完工;营业面积近10万平方米,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一站式”商业体验的中铁仁禾购物广场于9月27日开业,万达影城、永辉超市、屈臣氏、马克华菲、达衣岩、达芙妮等70余家知名品牌入驻;位于中央国际广场的海宁皮革城10月开业,城北商业逐步繁荣。积极推进美家好、国贸等大型超市开展连锁经营,实施“超市进社区”工程,美家好和国贸超市在城区分别建连锁店12家,加快了社区便民服务和“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
四是全面启动家政服务提质拓展工程。对全县家政服务企业、机构进行全面摸排调研,明确了家政服务工作目标,落实了300万元家政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筹建全县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家政服务平台,在仁寿县职教中心成立了专业化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基地,并于11月21日开启了第一批家政人员培训工作;打通家政服务输出通道,成功与北京管家帮家政公司、泰维峰家政服务公司、金月时代家政公司和上海富通劳务公司等知名企业达成劳务输出合作共识,首批48人已于11月16日输送到京,2017年—2019年三年期间,将输送2100名家政人员服务北京。
四川新闻网
电子商务 跨境电商
哈尔滨电子商务创百姓诚信品牌 服务温馨有保障
哈尔滨电子商务平台有限公司是按照《哈尔滨市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指导方针,以“政府已投代补,通过引导本土具有代表性企业参与,放大社会资本运作,引进专业运营团队”为操作原则,由哈尔滨市政府委托哈尔滨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领投人和发起人,与哈尔滨曼哈顿多元集团有限公司、乐商云集(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哈尔滨爱立方电商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国裕嘉安国际投资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哈尔滨卡斯摩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哈尔滨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中国知名企业联合,共同成立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6755万元。
公司主要经营方向为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产品品牌孵化及企业孵化、基础供应链服务、电子商务交易与结算、产业供应链金融等。公司坚持以“服务本心,守候健康”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实践以服务企业、共同做强的发展思路,在不断巩固和发挥现有优势同时,积极探索和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以精细化服务、精准化销售为核心,打造的开放性服务平台,面向市场全面开放,以产、供、销于一体的、解决电商与生产企业销售难题的“哈尔滨综合电商平台”,为我市电商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结合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我市具体情况,公司下设电商、大数据、全球战略、供应链、金融五大产业中心及16个职能部门,第一阶段规划员工编制237人,启动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的“冰城云仓SCM”、“马哈鲜生体验馆”、“老字号产品OMO体系”三个项目,预计2018年在哈尔滨市区内开设云仓单元结点24个、马哈鲜生体验馆66家,以及10个老字号产品上行项目,销售总额达到7亿元、利税近亿元,扶持中小电商及生产型企业360家,直接或间接提供1000个就业机会。
冰城云仓SCM:借助政府建设的城市基础供应链系统,结合公司实力强劲的技术研发团队,打造冰城云仓SCM系统,与全省物流配送企业联通数据端口,提供中小企业发单拼量、市内配送极速送达、国际贸易物流中转等服务。
马哈鲜生体验馆:将与全省优质的电商企业、农产品供应商、优质品牌商以及产业链伙伴,打造“线下电商体验馆+线上平台销售+前置仓储配送”的服务体系,让冰城市民进入“足不出户、新鲜到家”的电商4.0时代。
老字号产品OMO体系:哈尔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政府公信力”的核心优势,与本市老字号商家对接,为老字号产品提供展示、营销、推广、溯源、配送等全链条服务,促进本市老字号产品触网上行,扩大冰城优质产品在全国的认知度,打造冰城哈尔滨人文旅游的名片产品。
2018年1月5日,哈尔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携手产业伙伴第一次亮相哈尔滨市寒地博览会,将为农产品、食品等产品的品牌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全渠道O2O顾客购物体验、资源互补和应用协同,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线上下单线下服务、网订店取的新型网络零售模式做出系列展示。届时将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整合农产品资源、高效利用第三方物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法、促进我市电商扶贫落实,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共同创造电商平台创新的前沿势能。
山东日照:发展电子商务 培育发展新动能
经济新常态下,借助于互联网优势,电子商务日益成为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创业就业的重要平台。日照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位于日照高新区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二十余家不同领域的创客电商通过专业的辅导,快速孵化,实现着普通人的电商创业梦想。日照酷爱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儿童玩具为主要营销产品的创客企业,据了解,现在他们每天通过电商平台的交易量都很高,一天发件能发一百多票,公司效益不错。
日照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集众创空间、创业服务、云计算、品牌设计、包装物流等功能于一体,帮助电商企业快速运营发展。
日照电子商务产业园董事长苑光辉介绍,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有两个特点,创业成本比较低、创业门槛比较低,创业的空间比较大、成功率比较高。
针对当前零工市场求职与用工不对称的实际,入驻企业日照光辉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新研发“一秒招聘”移动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城市零工市场提供一站式应用方案,帮助零工群体、下岗失业人员轻松就业。公司产品经理王海青说,不管是有用工需求的人还是打工找工作的人,都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线上发布订单需求,然后他们进行线上撮合,这样节省了双方的时间。到目前,这家创业孵化基地已成功孵化各类企业500余家,年线上交易额4.56亿元,直接、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
苑光辉表示,他们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在2018年计划培育3000个左右新的电商实体,扩大影响力,带动周边区域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培育、孵化电商企业的同时,日照市还积极培育跨境电商,提升我市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
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日照美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通过阿里巴巴合作,借助于一达通网上平台,为我市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涉及通关、结汇、退税、物流、金融等全流程的外贸服务,降低了企业的人力和交易成本。公司总经理黄涛说,目前已有30多家中小外贸企业签约入驻,今年他们打算重点把日照跨境电商孵化基地运营好,打造专业的团队、平台,助力这些中小企业更好地去做跨境电商业务。
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实现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542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网络零售额40.2亿元,同比增长39%,电子商务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生动力。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商务服务等新业态,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日照电子商务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市商务局综合科科长费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紧紧抓住经营主体培育这一个关键,推动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发展这两个重点,强化基础配套、市场秩序、人才保障这三个支撑,努力推动全市电子商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青岛与深圳畅谈跨境电商行业新趋势
1月23日,青岛市商务局电商处处长栾坚率领代表团对深圳市有棵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有棵树”)进行考察访问。双方就有棵树的商业模式、经营状况、战略规划和青岛市的跨境电商发展环境展开了交流座谈。
据了解,此次代表团成员还有青岛市市南区商务局局长刘鹏飞、青岛市商务局电商处处长助理吴佩韦和市南区商务局科长仲君维。青岛市商务局电商处处长栾坚表示,青岛正在大力打造跨境电商完整的生态链,欢迎有棵树前往青岛开展业务,共同迎接跨境电商行业的新趋势。
有棵树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跨境电商行业新形势的到来,有棵树也正在进行多地布局、品牌升级和人才招聘的工作,希望和青岛的跨境电商行业有更密切的合作机会,携手当地优质供应商和优秀人才实现中国出口产品的品牌升级。
近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提出青岛市要开放再升级,实施开放动能转换工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推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建设,打造以物流贸易为主导、跨境合作为特色的国际产能合作平台。
自2016年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设立以来,青岛就着力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引领青岛市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在座谈会上,青岛市市南区商务局局长刘鹏飞表示,青岛作为山东的经济重地和跨境电商先行地,可以与优质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通过引进成熟的跨境电商企业进驻青岛,打造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可以有效促进青岛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
此次青岛市商务局一行来访有棵树,也是看到了有棵树在打造跨境新丝路方面的成绩。作为深圳跨境出口电商的龙头企业,有棵树目前已经完成了在华南、华东地区的布局,正在考察华北地区。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有棵树先后在泉州、长沙、苏州设立了分公司,将运营中心、客服中心、仓储中心等主体业务拓张至全新的分公司,充分整合了各地的资源优势,形成跨境业务多地高效联动的局面。得益于多地布局的经验,有棵树也有望将其复制推广到青岛,开拓其在华北地区的业务版图。
座谈会中,青岛市商务局电商处处长栾坚介绍道,品牌升级是跨境电商的新趋势之一,在助力中国制造品牌化,中国品牌全球化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青岛制造产业十分发达,适合对外出口具有高品质的产品,实现跨境出口电商的品牌升级。
在品牌方面,有棵树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除了大力推广自有品牌如OCDAY、ACEHE,还与国内一线品牌美的、联想、魅族等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品牌方优势产品资源,与有棵树强大供应链控制能力、海外渠道以及领先的服务能力的整合。
除了多地布局、品牌升级,人才开发也是跨境电商的新趋势。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开始大规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跨境电商企业也成为了高校应届生的热门选择。以有棵树为例,在2017年的校园招聘中就吸纳超过1000名应届生,并且向校招生提供了完备的培养规划,为企业实现战略愿景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撑。
2017年9月,青岛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赴深考察时,就曾经到访有棵树,希望和有棵树开展具体项目的合作。如今,青岛市商务局来访有棵树,显示了青岛引进跨境电商优质企业和团队的决心。
资料显示,青岛市毗邻日韩,连通全球,日韩地缘贸易优势得天独厚。青岛港作为世界第七大港、中国第三大港,也为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提供了绝佳的物流和交通条件。依托地理优势,青岛成为中国北方地区跨境电商的重要窗口,同时集聚了众多跨境电商产业园,可以有效降低跨境电商企业的仓储和物流成本。
未来,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有棵树将继续加大在各地的业务布局和人才招聘的力度,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强强联合,共同助力中国品牌强势出海。
重庆奉节为何成了电商脱贫样板
在1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树立的十大电商脱贫样板县里,奉节县成为重庆唯一入选区县。奉节为何独受青睐?
早在2014年,奉节县便与阿里巴巴对接,推进农村淘宝千县万村工程,截至目前,奉节全县网销农产品突破4.5亿元,带动贫困户家庭户均增收6000余元,位于中西部第一。
奉节脐橙成“网红”
1月16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奉节县白帝镇八阵村的重庆铭阳果业发展有限公司时,一箱箱包装精美的脐橙正整装待发,它们将通过农村淘宝供应链,卖到全国各地,价格高达10元一斤。
而就在不久前,同样品种的数万斤脐橙在天猫聚划算平台开卖,24小时内便被抢购一空,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
“这都得益于贴上了‘淘香甜’的品牌。”铭阳果业负责人孙开洲介绍,去年,公司开启与农村淘宝合作,通过精细化的供应链管理,把优质的脐橙贴上村淘品牌“淘香甜”,并在天猫上销售,效益明显。
按照“淘香甜”脐橙的价格,一株脐橙树最多能创造上千元的收益,而普通的果树结出的脐橙只能卖到300-500元。孙开洲算了下账,公司有2800亩果地,预计将生产6500吨脐橙,其中“淘香甜”脐橙200吨,总产值将达6000多万元,同比增长40%。
电商倒逼农业提质
农产品运作一下、贴上标签就能卖高价?没这么简单。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淘香甜”对产品的要求相当严苛,不仅对每颗橙子的大小、甜度、酸度有要求,对外观也有相应标准。
“这就要求在种植和加工环节加大技术投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农业生产大多只管数量不管质量,“淘香甜”要做的,是依托阿里的平台优势,将消费端的数据、评价反馈给供给端,倒逼农户和公司进行技术和供应链改造。
如农村淘宝数据显示,相比奉节本地大量种植的72-1脐橙,种植量较少的福本脐橙反而更受市场欢迎,卖价也更高。因此,在农村淘宝建议下,今年,奉节不少脐橙种植基地都加大了福本脐橙的种植,获得了更高的收益。
为满足“淘香甜”销售条件,不少农企也主动进行技术等改造。如奉节脐橙龙头企业重庆安益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更加精准、快速地检测脐橙的酸甜度,斥资百万元购买了激光检测仪。该公司负责人彭阳介绍,这套设备可以迅速检测橙子的甜度和酸度,并快速分拣,同时通过搜集数据分析出哪些农户、甚至哪株果树结出的果实更优质,从而倒逼农户提升种植技巧。
“企业的标准化改造以及农户种植技术的提升,都是为了让产品更加适销对路,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农村淘宝相关负责人说。
农村淘宝的“奉节速度”
脐橙,是奉节电商脱贫的样板;而奉节,则是重庆乃至全国电商脱贫的样板。
奉节县地处秦巴山连片贫困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差,物流成本高,信息闭塞,农产品销售困难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
从2014年起,奉节县抢抓国家部署农村电商机遇,与阿里巴巴集团对接,推进农村淘宝千县万村工程。在初次接洽后,奉节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县60个村淘点的选点、合伙人的招募培训、特色馆的装修布展等工作,该速度被阿里巴巴称为“奉节速度”。
“奉节村淘开业创造了全国多个第一,包括首批开业村淘点全国最多,一次性开业达60个;到村物流线路全国最长,达1386公里;开业单个村点实现交易额全国第一,达到了257万元。”奉节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奉节已打造出一系列电商样板,如引导村淘合伙人做创业的开路人、致富的带头人、诚实守信人、明理和谐人,打造村淘文化样板;培育村淘合伙人成为联系村民的桥梁和纽带,免费为老人和儿童服务,免费为村民提供网络设备等,打造村淘合伙人样板;通过成立电商夜校、定期组织电商活动、开办电商沙龙等,打造电商活动样板。
数据显示,目前奉节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105家,各类网店1800余个;淘宝店达到1600余家,微商突破1万家。电商,已成为该县精准脱贫的重要力量。
优质“生态圈”托起济南大电商
复盘2017年济南
的发展,亮点可谓不胜枚举。但有一项贯穿“四个中心”打造之始终、内外,不显而易见却又成绩卓著的,是济南正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站到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风口。此前北方城市艳羡的大电商招牌,正于“四个中心”建设“三年有突破”的当口,在济南越擦越亮。
过去的一年,我市商务部门以营造发展环境为主线,建载体,强服务,不仅构建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微生态体
系”,也为全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量身打造了最优“生态圈”。赋能发展
构建电商生态体系
效能就是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
为促进电商发展,我市从政策引导、环境优化、示范引领、创新模式、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着手,积极构建良好的电商发展生态体系。
在政策层面,我市编制了《济南市电子商务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找准了发展定位,确保我市的电商产业科学有序、快速稳健发展。另外,修改出台的《济南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济南市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基地、楼宇)认定管理办法》,为培育一批引领性强的电子商务企业和园区,带动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我市有国家级示范基地1家,省级示范基地5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3家。平阴县、章丘区两县(区)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世纪开元、韩都衣舍、九阳电器、开创集团被评为商务部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山大路电子商务产业园通过了商务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复评。
在各地大力发展电商产业的背景下,创新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由市商务局和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主导,韩都衣舍电商集团成立我国首个生态赋能型互联网品牌孵化器——智汇蓝海孵化基地,这一创新的GCP模式得到国内知名专家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中国电商协会和省商务厅、经信委等有关部门的关注、支持和认可,复旦大学、山东大学、阿里巴巴研究院等学术机构也给予高度评价,被十三个部委联合发文复制推广。
济南倍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互联网+便利店”和“闪电送货”为核心,打造出“互联网+便利店”流通新模式,设计开发了国内首个线下连锁与网络技术完美结合的移动电商平台,创新了服务社区最后100米的互联网新模式、新体系;九阳股份利用“互联网+”创新发展,创新了新型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山东佳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造“互联网+拍卖+金融”的拍卖行业新模式。
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市商务局针对我市电商人才短缺的情况,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系列培训。针对电子商务主管部门人员,组织参加了商务部培训中心开展的课程培训;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针对我市电商创业人员、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合作社人员等开展电商创业培训和专题培训。
另外,市商务局还制定了《2017年济南市电商精准扶贫培训方案》,在章丘、长清、平阴共开展了6期培训,共培训人员120人次;协调组织开展了省商务厅针对历城、济阳、商河三个省级电商扶贫重点县区的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培训,共开展11期培训,培训人员240人次。
创新服务 自建公共服务平台
春来花开总有时,优化服务无止境。
为更好地服务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我市还建设了市、县(区)两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由市商务局主办,山东舜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济南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于2017年9月正式上线运行。
运营方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整合了我市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各产业园区,以及各类企业服务机构的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有效地为我市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方面的公共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
这一创新建成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大数据统计分析、政策及行业资讯发布、园区与企业展示、电商服务与活动、项目申报等全方位的服务。
该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17年底,平台已录入资讯3000余条、服务机构100家、在线挖掘地方特产100余条、线下培训人数超过500人。商务部门还依托平台开展了多种活动,其中,举办的5期电商创业培训和7期农村电商专题培训,培养了一批电商人才。
当前,大数据的运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加强我市电子商务数据的监测与分析方面,市商务局还与专业机构开展了合作,进行了电子商务相关数据监测。
通过专业的监测,市商务局每月向县区发布一期大数据报告,每季度发布一期监测分析报告,将交易数据、行业动态、农村电商等内容及时通报到县区,指导县区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开展工作。
借船出海 拥抱电商大平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电商发展,大平台的引领作用非常重要。我市不断与电商大平台展开战略合作,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市商务部门积极推动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三大平台在我市建设电商物流运营中心。阿里巴巴菜鸟物流项目已注册落地;京东山东电商运营中心项目已选好项目土地位置;苏宁运营中心项目已正式签约。
此外,在商务部门推动下,各县(区)还积极对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建设县、镇、村三级服务站点。目前,章丘区和商河县均与阿里巴巴签署村淘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农村淘宝业务和服务站点建设,章丘区已建成农村服务站点97个;商河县建成电商服务站点688个,其中县级服务站点3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653个;济阳县建成县级服务站点1个,镇、村级服务站点476个;平阴县与京东合作,建设服务站点109个;长清区建成镇、村级服务站点150个。
借电商大平台之“船”出海,是特色农产品快速走出本地,接轨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的快车道。
在商务部门推动的下,我市特色农产品在三大平台网销量不断提升。平阴县的京东特产平阴馆,被授予“农村电商发展示范县”和“一村一品一店示范县”两项荣誉;商河县积极与阿里巴巴和赶街网合作,开创了全省第一家农村淘宝3.0模式;章丘区农村淘宝项目共完成订单25万单,营业额突破2700万元。
越来越优质的电商发展“生态圈”,托举起了济南大电商的发展。2018年我市进入“四个中心”建设“三年有突破”的决战决胜之年,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为现代泉城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作出更大的新贡献。
读2017济南大电商
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6495.89亿元,同比增长36.99%,增速高出全省同比增速4.97个百分点;实现网络零售额1018.94亿元,同比增长36.03%……
2017年,济南“大电商”交出了一份量质双增的数据成绩单——网络交易额、零售额快速增长的同时,整体网络零售结构中的绿色服务型经济活力也得以全面释放,电商与产业的融合达到新高。
6495.89亿元 全年交易额增速高出全省4.97%
网络交易额6495.89亿元
大宗及B2B 5476.95亿元网络零售额1018.94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36.99%
根据济南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披露的数据,2017年济南共实现网络交易额6495.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99%,高出全省同比增速4.97个百分点;全市网络零售额共计1018.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03%。
从全省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指数来看,济南居于第二位,电商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济南无论是在电商经济产出效益、单店交易规模还是网商聚集程度以及商户水平等方面均保持了较为明显的优势。
据介绍,济南网络零售的增长动力来自于实物型与服务型网络零售的共同增长,双轮驱动效应持续显现。其中,以3C数码为支柱行业的实物型网络零售全年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多行业实现均衡发展,使全市实物型网络零售在整个网络零售增长中的贡献率达79.86%。
此外,以在线餐饮为支柱的服务型网络零售增长亮眼,主导行业与后进行业协同发展,尤其是后进行业发展动力强劲,与实物型网络零售一同推动全市整体网络零售额的持续增长,继续扩大了同临沂等市的优势。
163.56亿元 服务型网络零售额同比增49.79%
在线餐饮65.50亿元占比40.05%
生活服务44.60亿元占比27.27%
在线旅游27.60亿元占比16.87%其他服务15.15亿元占比9.26%
游戏话费6.61亿元占比4.04%
休闲娱乐4.10亿元占比2.51%
济南电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零售结构也更趋合理。服务型网络零售蓬勃发展,为全市电商发展注入了增长新动能,推动绿色服务经济活力释放。
2017年济南共实现服务型网络零售额163.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79%,高出整个网络零售同比增速13.76个百分点。
据悉,济南市服务型网络零售高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支柱行业在线餐饮的快速增长以及生活服务、在线旅游、休闲娱乐等多行业的协同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线餐饮作为当地服务型网络零售的主导行业继续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态势。
213595家 人均网商拥有量居全省第二
应用型192837家
服务型20732家
平台型26家
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也让我市的网商数量飞速增长。
2017年,济南网商总数为213595家,仅去年一年,全市就新增网商1174家。我市的人均网商拥有量居于全省第二,并趋近于青岛。
网商数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全市大力拓展电商发展。近年来,全市各区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电商配套服务体系以及农村电商,不断传播电商精准扶贫的理念,企业网商数以及个人网商不断增加。以平阴县为代表的县域电商发展成效显著,成为全市扩大电商主体,增强网商密度的助力之一。
记者 朱文明
商务工作借鉴
温州商务的“内外兼修”
记者 柯哲人
国际双向投资量质齐升、对外贸易加快转型、时尚消费提档升级、电商产业集聚引领,过去一年,我市在商务工作领域,可谓全面开花,亮点频现。
去年以来,市商务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拓市场、促消费、强平台、优服务”工作思路,强力克难攻坚,狠抓工作落实,全力助推温州国际时尚智城建设。
国际双向投资量质齐升
招引外资,是市商务局紧紧咬定的生命线工程和一号工程。过去一年,市商务局先后赴宁波、上海、香港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推介,全面介绍温州投资环境、重点产业特色,累计签约8个,总投资68.9亿元。
同时,建立重大项目联合办公、对外联络、督查通报、例会协调、信息建档等“五大运行机制”,组织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程跟踪服务外资项目。
无论在引进项目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刷新了近年纪录:目前,已超额完成省市年度目标任务,实到外资创近三年新高;项目规模大幅提升,平均投资总额是去年同期的2.3倍;引进中建国际等世界500强项目4个,为历年最多。
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市企业“走出去”的脚步依然坚实。过去一年,我市对外投资结构质量明显改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2200多万美元,比上年提升近900万美元。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更是成为我市企业“走出去”的主阵地。2017年,“一带一路”中方投资额5.4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为78.3%;而近5年来,温州新设的境外投资项目中,有67个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占到总数的36%。
除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外,我市企业对外投资的形式渐趋多样。境外并购研发型、资源型项目取得新进展,如青山控股并购法国埃赫曼集团在印尼的Strand,实现不锈钢全产业链布局;佩蒂股份以布局跨越丝绸之路的产业链,冲破国外市场销售的“玻璃天花板”;正泰集团斥资并购全球知名的西班牙石墨烯公司,抢占新能源产业高地等。
对外贸易加快转型
在对外贸易方面,几组数据显示出我市外贸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1-11月,我市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达46%,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跨境电商出口3.5亿元,居全省第2位;外综服出口45亿元,居全省第3。
过去一年,除保留传统有效的国际展会补助,鼓励企业抢抓订单的做法外,市商务局突出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培育,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出台了重点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稳步推进鹿城、瑞安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和乐清创新驱动拓市场试点;推进鹿城、瓯海、瑞安、永嘉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建成启用国家级跨境电商监管平台,跨境电商实现快速通关;获批对外进一步开放多项试点;积极培育新型外贸主体。
在这一系列促进外贸新举措的推动下,2017年,洞头区三盘台湾渔轮停泊点获批国家级对台小额贸易点,入选省境外外经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正等待商务部评审;新增1家省级、2家市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动内贸转外贸企业151家,新增外贸回归企业52家。并在全省率先推行外贸企业多证联办,全省商务系统最多跑一次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时尚消费提档升级
近两年,随着商圈的不断扩展,市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而丰富。作为城市商圈提升三年目标任务的第二年,在2016年度商圈提升项目基础上,2017年,市商务局实施了17个商圈47个建设项目,项目涉及商业综合体、商业广场、购物中心、商业街区等,牵头开展了市区旧市场整治提升搬迁,关闭锦绣路菜篮子农贸市场等36家,新建温州冷链物流市场等15家。大象城、港龙商业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浙江人本、一鸣食品等企业新开设连锁便利店152家。
定期举办的各大展会不仅是市民节假日的好去处,更是成为我市商贸交流的优良平台。2017年,我市成功举办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等时尚展会12个,发布温州时尚消费指数报告,温州时尚竞争力指数较2014年提高11%多,排名上升1位。深入挖掘消费潜力,组织2500多家商家举办消费促进月、时尚购温州全民消费节、世界瓯菜万人宴等促消费活动101场次。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还被列为浙江省省级实体商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并开展省级市场体系公益性试点和现代特色商贸镇试点。目前,浙江人本超市冷链配送仓库建设总投资已投入营运,苍南灵溪现代商贸特色镇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积极申报省级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试点。
为努力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过去一年,市商务局牵头协调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整治力度,全年查办各类侵权假冒案件3484件。
电商产业集聚引领
电商已成为撬动一个城市商业发展的支点。2017年,我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565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27.7%。这一成绩已超过我市去年全年的网络零售总额1225.14亿元。
高增长的数据背后,释放出三个喜人的信号:
一是我市电商应用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市已连续3年获“全国电商百佳城市20强”称号,电商服务、电商应用和电商发展指数分别居全国第14、19和15位;苍南、乐清获“中国农产品电商50强县”称号,瑞安、永嘉、平阳荣获“中国网商数据应用50强县”称号。温州国际鞋城、温州国际眼镜市场等17个专业市场,以集约化的O2O电商模式,自建专业电商平台,成为温州电商应用的排头兵。
二是电商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多业态一体化产业基地发展迅猛,32家园区列入省电商产业基地名录,总数全省第3。15个镇获“淘宝镇”称号,163个村荣获“淘宝村”称号,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均居全国第3位。“一馆五带”累计入驻企业4.9万家,瓯海、苍南产业带获“省十大优秀产业带”称号。
三是大型电商企业引领风骚。卓诗尼、大东等10家鞋企网络零售超亿元,奥康国际、绿森信息获评省5A级电商企业,奥康国际、国技互联等4家企业获商务部电商示范企业称号。今年“双11”,森马电商业绩突破8亿元,超过去年全网销售额6.5亿元的成绩,再次刷新纪录。
温州商务局
四川渠县商务局如何抓好县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王小松 熊雪山
渠县第十三届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辐射带动城乡商贸大流通。着力打造特色商圈,提升万兴广场、财富中心、东城牛津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品质。推进建筑建材产业园建设,建成华聪三材建材园交易展示区。规划建设渠县汽车城,引导汽车行业整体入驻,实现“展销维保”一体化。升级打造电商集聚区,推进“四大电商工程",确保电商交易额突破5亿元。规划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城乡农贸市场,信息化改造乡村农家店,带动城乡消费提档升级。组织企业参加“万企出国门”活动,确保外贸进出口增长10%以上”的商务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
2018年,县商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三届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四个坚持”为切入点,繁荣商贸流通,履行消费拉动、外贸出口、市场保供、商务执法等工作任务,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确保“构建大市场,聚繁荣之气”相关举措落到实处,为建成幸福美丽新渠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坚持以载体建设为抓手,促进商贸流通提档升级。一是抓项目载体建设。依托财富中心等特色商圈载体,加快完善商业配套设施,打造核心商圈,示范引领中高端消费创新发展,着力夯实大市场体系,提升我县的商业活力。依托电商进农村项目载体,继续加强电商孵化,搭建电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行政村电商服务点全覆盖。二是抓园区载体建设。加大渠县汽车城建设力度,引导推动新能源汽车、汽车销售、美容、维修等相关行业入园,彻底改观汽车产业布局零乱局面;加大华聪三材、中农联项目建设力度,促使钢材、石材、木材、农副产品等专业市场的集聚发展。三是抓市场载体建设。做好仁和春天、红星美凯龙和苏宁国美等项目跟踪协调,启动东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工作,合理布局商场超市等商业业态,指导城乡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推进商贸镇和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乡村农家店信息化改造,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坚持以融合拓展为引擎,促进商贸流通脉络优化。一是抓电商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全民触网”、“全企入网”、“电商示范”、“电商扶贫”四大工程,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相融互动,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依托实体网点拓展线上消费市场,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的互动融合,力争实现电子商务年交易额5亿元以上。二是抓物流网络布局。努力建设“155+N”的物流市场格局,依托铁、公、水路物流通道、集配中心、物流项目和园区,加强城市配送设施建设,优化城市配送设施布局,融合现有邮政、交通、三方物流等资源,逐步整合利用,推动电商物流集配中心、农村快递物流配送站点建设,初步建成城镇乡村覆盖、线上线下融合的双向流通体系。三是抓市场拓展活动。加强外贸主体队伍培育,扩大本土生产企业的出口规模,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量,力争外贸进出口实现5000万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万企出国门”三大市场拓展活动,大力提升渠县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让“渠县造”产品抢占市场,进入千家万户,陆续解决消费外流问题。
坚持以孵化培育为重点,推动商贸流通提质增量。一是抓规上培育。按照“要有数,先入库”的要求,针对商贸流通领域“漏项、短项、缺项”问题,强力督促部门履职尽责,扶持企业上规,完成培育入库,确保新增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5家、商贸流通限上企业7家。二是抓品牌培育。重点培育发展势头好、市场前景广的商贸流通品牌,大力实施品牌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构建促进品牌消费的长效机制,推动名品、名店、名街的打造,开展好市知名商标、省驰名商标、“老字号”等省、市品牌的创建工作。三是抓热点培育。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引导企业根据消费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信息消费、服务消费等热点消费,积极搭建展销会、购物节、打折让利等促销平台,打造以万兴广场和滨江沿岸为核心的夜间经济区。
坚持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增强商贸流通发展后劲。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商贸流通重点项目县级领导牵头挂包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全年目标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状,挂图作战,促进重点商贸流通项目及早竣工营运。二是落实扶持政策。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安排落实好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三是优化统计制度。摸清商贸流通家底,开展统一收银信息化改造,加快完善统计调查方法,积极抓好商贸流通统计专项经费的落实,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及时、全面、准确反馈。
四川新闻网
甘肃:构建商务发展新环境 打造双向发展新格局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省内多重矛盾叠加的复杂局面,甘肃省着力提升商务工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构建开放型经济、农产品流通、生活性服务业三大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今年,该省将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商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据介绍,过去的一年,甘肃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进全省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其中,扩大资源深加工产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出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12个境外商务代表处,与55个境外商协会建立了合作机制,首次组团参加阿斯塔纳世博会并举办甘肃活动日,组织300多家企业参加或举办30多个境内外专业展会,全力扭转外贸下滑局面。
创新内外贸融合发展新模式
据介绍,甘肃商务系统认真落实甘肃省政府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实施意见和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进内贸流通创新发展,加快农商互联步伐。加强与结算、统计、纳税本地化的“苏宁云商”等国内知名电商大平台合作,建成2家(兰州、平凉)市县网上特色馆和40个苏宁直营县级服务站。其中,甘南州“藏宝网”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代表性的民族电子商务平台。举办第四届中国·兰州大众美食文化节暨第三届中国·兰州国际牛肉面文化博览会。甘肃新乐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列入商务部第三批物流标准化重点推进企业。组建农产品流通企业联盟,组织企业赴广州、深圳、广西、重庆等地加强对接合作,延伸龙头企业内外贸产业链条,拓展国内外市场。在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建成7个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营销中心。推进内贸流通企业和兰州高原夏菜、定西马铃薯、张掖玉米种子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与兰州新区综保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联动发展,为内外贸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产业链招商为核心,多渠道多形式走出去、请进来,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招商活动。成功举办第23届兰洽会、首届药博会、文博会丝绸之路文化经贸展、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世界500强走进甘肃(北京)对接交流会、甘肃(香港)中医药产业招商会、以色列企业走进甘肃对接会、甘肃-哈萨克斯坦投资合作项目推介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在广东、江苏等加工贸易集聚区开展专项招商对接活动,组织广药集团、首创集团等100多家国内领军企业,赴相关市州实地考察洽谈。
支持省内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开发境外资源,带动设备物资出口。加强境外投资合作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切实防范风险。酒钢集团牙买加氧化铝厂投料生产,金川集团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开工建设,华天科技收购美国企业获得欧洲客户渠道,带动加工贸易大幅增长。2017年甘肃实际对外投资4.04亿美元,累计实际投资44.8亿美元;在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项目18项、投资额7060万美元。
打通中新南向通道
据介绍,甘肃商务系统认真落实甘肃省政府与渝桂黔三省市(区)签订的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框架协议,加强与三省市(区)及省内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在敦煌举办工作会议,积极推进通道物流、贸易通关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多次组织企业赴广西、重庆对接调研,召开南向通道首发班列及常态化运行推进会,协调市州商务部门和企业组织货源,2017年9月29日成功首发兰渝、陇桂铁海联运货运班列,2017年11月20日,组织开行农产品冷链测试班列。至去年12月31日,经中国铁路兰州局发往南宁局、成都局、昆明局的煤炭、石油、焦炭、钢铁、粮食、化肥农药、化工品等货物累计74027车、424.2万吨。
张掖市开行甘肃首列原产地农产品南向通道国际货运专列,通过广西凭祥口岸抵达越南。在促进南向通道常态化运营的同时,加大“兰州号”、“天马号”中欧、中亚、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开行密度并实现常态化,白银市也开行了至阿拉木图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国际货运出口、进口包机。2017年,甘肃省中欧、中亚、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共发运305列、1.34万车,累计货运34.5万吨,货值10.4亿美元。物流大通道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优势逐渐显现。
新的一年,甘肃将持续推进南向通道发挥更大作用。一是落实渝桂黔陇四省市区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完善协作机制,推动信息互通、经贸互动和关检互助,提升区域协作水平。
二是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推进。配合省发改委做好中新南向通道建设方案,配合省工信委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配合省国资委组建省级物流运营平台,协调铁路、交通等相关部门改进多式联运方式,不断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时效。完善南向通道货运班列补贴办法。
三是加强物流优化和货源组织。发挥骨干外贸企业、农产品龙头企业联盟和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作用,继续组织甘肃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商品,以及周边省份商品,形成稳定的货源渠道。支持我省更多生产、流通企业在重庆、广西等地设立销售窗口,探索渝桂黔和甘肃企业协作联动,实现南向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与中亚、南亚、中欧班列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南向通道的潜力和优势,推动甘肃出口东南亚的企业与渝桂黔企业开展物流合作,推动渝桂黔向西出口的企业与我省进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
四是推进南向通道货运班列常态化。认真总结农产品冷链物流测试班列和张掖市开行原产地农产品国际货运专列经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市州及企业的积极性,2018年在组织开行市州南向通道国际货运班列上要有新突破。市州既可以单独开行专列,也可以联合开行专列。加大与重庆、广西方面协调力度,力争开行南向通道回程国际货运班列。通过不懈努力,把南向通道建成联接“一带”与“一路”、中西亚与东南亚、西北与西南的物流大通道。
深化商务领域改革
据介绍,2018年,甘肃商务系统将在全省进一步推广“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不涉及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变更,实行备案管理。进一步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切实履行好牵头单位职责,协调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落实经验推广具体任务,重点做好商务系统负责落实的事项。
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功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让企业“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腿”。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下放和衔接工作,做到“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落实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的成功做法,形成企业主体“少跑路”、“不跑路”的工作流程。
进一步探索建立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形成“政府入股、企业运营、稳价保供”的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运营机制。规划建设省级商贸物流(商务)大数据中心,打造功能齐全、智慧互联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探索建立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线下产业园区平台相结合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为申报兰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打好基础。
创新发展内贸流通扩大消费,发挥好内贸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性作用,以及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活市场,强弱项,补短板。
加快完善市场体系。指导协调在建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加快建设进度,对完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开展招商营销活动。继续开展公益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在符合条件的地区继续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调整便民市场项目,在深度贫困县区和重点乡镇开展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提升。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积极争取国家冷链物流试点项目,支持商贸物流企业在肉类、水产品、果蔬、速冻食品、乳制品、医药等主产区和销地市场,建设预冷、运输、储存、加工、配送、冷链车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冷链流通率和行业监管水平,力争2018年增加冷库库容100万吨。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继续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促进甘肃特色产品线上销售。深化与电商大平台合作,大力培育本土电商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级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三级电商公共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县乡两级全覆盖。
新时代,新商务,新发展。
甘肃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应华表示,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省商务工作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明确新任务,做出新成效,努力构建适应国际化的商务发展新环境,打造内外联动的双向发展新格局。
四川分三步建设现代化商务经济强省
1月19日,四川省商务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新闻网记者从现场获悉,根据四川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决定》和建设经济强省战略目标,结合商务实际,四川研究提出了新时代商务改革发展的新目标:努力建设现代化商务经济强省。具体将分三个步骤实现。
据悉,这次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四川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全国商务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17年及过去五年的工作,明确新时代商务发展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研究部署201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商务工作。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是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新的逻辑起点,是商务改革发展新的时代坐标。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主要经济体先行指标稳中趋好,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效应释放,贸易投资和消费信心改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发展新动能加快集聚;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深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特别是自贸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天府新区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产生的综合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商务发展面临的大环境总体较为有利。做好新时代的商务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新要求、明确新目标、谋划新举措,努力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欣介绍,根据四川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决定》和建设经济强省战略目标,结合商务实际,四川研究提出了新时代商务改革发展的新目标:努力建设现代化商务经济强省。具体分三个步骤实现:
到2020年,初步建成内陆开放高地,中西部贸易大省、服务业大省。开放型经济、市场消费、服务业发展等保持中西部领先水平。商务经济加快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领者、贡献者。
到2035年,建成我国西向南向开放的战略中心、全国贸易大省、中西部现代服务业强省。开放型经济、市场消费、服务业发展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商务经济基本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50年,建成开放型经济强省、贸易强省、全国服务业创新发展高地。经济社会开放度全面提升,中高端消费需求全面释放,服务经济全面形成。商务经济成为经济强省的核心支撑。
刘欣表示,建设现代化商务经济强省,必须紧扣“美丽繁荣和谐四川”这个总体愿景,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打造“低碳活力法治商务”。
“低碳商务”,就是要围绕建设“美丽四川”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为本,大力发展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绿色服务,积极推进招商选资、外贸转型,使低碳商务成为引领全省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典型示范。
“活力商务”,就是要围绕建设“繁荣四川”百业竞发之兴、万商云集之盛要求,坚持改革牵引、创新驱动,提升流通力、服务力、开放力,稳住“三驾马车”、稳住三次产业,不断厚植商务创新创造优势,使商务成为“双创”最具活力动力的主战场。
“法治商务”,就是要围绕建设“和谐四川”安居乐业之幸、政通人和之福要求,弘扬“商务为民、商务惠民”情怀,牢牢抓住放管服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使商务部门成为全省法治良序和效能奋进机关的标杆模范。
四川新闻网
商务部:网络零售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品质化趋势显现
2017年,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为37.9%,比上年提升7.6个百分点
商务部25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了去年我国网络零售、农村电商、购物中心的发展情况和特点。
网络零售品质化趋势显现
高峰说,2017年我国网络零售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零售额达到7.18万亿元人民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2%,增速较去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达到5.48万亿元,增长2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比上一年提升2.4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37.9%,比上年提升7.6个百分点。网络零售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是区域结构逐步优化。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仍然保持着东强西弱的基本格局,中西部地区发展势头迅猛。根据商务部监测2017年网络零售交易额排名,前五的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5个省市占全国比重为74.8%,较上一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区域集中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的交易额增速达到45.2%,比东部地区高出12个百分点。青海、西藏、甘肃等西部省份,2017年网店数量增速居全国前列。
三是业态多元化、消费品质化趋势显现。2017年,电子商务新主体、新业态快速发展,跨境经营、无人零售、社交电商、优品电商、二手电商等营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需求,品质、智能、绿色商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选择。根据商务部监测,2017年智能穿戴、高端家电、生鲜食品、医药保健等商品品类网络销售增速均超过70%。
四是示范体系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2017年,商务部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建设,有关地方因地制宜,完善政策体系,打造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此外,遴选238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引导规范经营、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了示范带头效应。比如,部分示范企业在个别地区农产品销售困难时,积极发挥行业的带头作用,有效缓解了销售困难问题。
五是农村电商促进精准扶贫取得了新成效。商务部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主要电商平台通过产业培育、物流建设、用工帮扶、金融支持等多种形式,助力脱贫攻坚。
六是“丝路电商”助推企业“走出去”。2017年,积极推动“丝路电商”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7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推动成立金砖国家电子商务工作组,达成《金砖国家电子商务合作倡议》,有力推动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不断提高国际化的经营水平。
去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近四成
近年来,随着电商下乡,农村网络零售发展也越来越好。
据初步统计,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4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截至2017年底,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较2016年增加169.3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
农村实物类产品网络零售额78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1%,占农村网络零售总额的62.9%。其中,服装鞋包、家装家饰、食品保健位居前三位,分别达到1600.3亿元、1129.5亿元、1031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30.5%、6.4%和61%。
农村服务类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4622.2亿元,同比增长46.6%,占农村网络零售总额的37.1%。其中,在线旅游、在线餐饮、生活服务居前三位,分别达到1831.9亿元、1625.8亿元、180.7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66.8%、58.6%、45.3%。在线旅游、在线餐饮表现尤为突出,对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了21%和17.2%,在农村网络零售全部19个品类中居于前两位。
从区域分布看,2017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农村分别实现网络零售额7904.5亿元、2562.1亿元、1700.5亿元、28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4%、46.2%、55.4%、60.9%。其中,东部农村网络零售额占比达到63.5%,优势依然明显。中西部及东北农村网络零售额合计为454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4%,高出东部农村增速17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看,食品保健是对中部、西部和东北农村网络零售增长贡献最大的实物类产品,贡献率分别为11.5%、30.3%、29%。在线旅游是对中部、西部农村网络零售增长贡献最大的服务类产品,贡献率分别为30.8%、24.3%。在线餐饮是对东北、东部农村网络零售增长贡献最大的服务类产品,贡献率分别为14.2%、17.9%。服装鞋包是对东部农村网络零售增长贡献最大的实物类产品,贡献率为16.8%。
2017年,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20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1%,高出农村增速13个百分点。
购物中心市场保持积极向上态势
线上零售发展良好,线下的购物中心发展也保持向上态势。
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为67.2,环比第三季度上升0.3,高出荣枯线17.2,显示整体购物中心市场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其中,现状指数为64.7,环比第三季度提升1.2,特别是租赁活跃度和运营表现指标明显向好;预期指数为70.9,高出现状指数6.2,市场对未来6个月的销售和租赁预期表现出乐观态势。
除成本控制指数外,2017年第四季度购物中心宏观市场指数、租赁活跃度指数、运营表现指数均高于荣枯线,表明业主对市场仍然有较强的信心;二线城市指数为69.8,环比第三季度上升5.0,一线城市指数环比小幅下滑,但租赁活跃度指数较高,反映出一线城市的项目仍受市场青睐;都市型和社区型物业指数分别为66.9、65.7,环比第三季度分别上升1.8和1.4,奥特莱斯型物业的租赁问询度和运营表现仍然优于其他类型。
高峰说,总体来看,2017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实体商业复苏的态势进一步夯实,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也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招商新政 新思路
“德企扎堆太仓”对招商引资的启迪
据前不久的《环球时报》报道:“太仓高新区于1993年成立,那时被称为太仓经济开发区。同年,来自德国西南部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克恩-里伯斯落户这里。发展到现在,开发区内的德国企业已有280多家,是全国德企最密集的地方。”像这样一个县级城市聚集这么多德企,全国找不出第二个了。280多家德企中,46家属于“隐形冠军”。在开发区范围内,形成了德国人喜欢居住的区域,面包房、香肠店等一应俱全,每到举办啤酒节,在苏州和上海的德国人都会过来。
太仓是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作为四线城市,国内很多人对其或许还比较陌生,然而它却聚集了至少280家德国企业,其中46家是“隐形冠军”。“德企扎堆太仓”的现象,自是给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生动的启迪和借鉴。
作为招商引资颇为成功的一个案例,太仓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必须注重放大“同城效应”。“同城效应”是指对在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发生重要的作用和联动的一种效应,其意与“同城化”相近,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局势下城市间互相交流合作发展的必然产物。“同城效应”,对招商引资的意义和作用自不可低估。说到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谁都要讲成本讲效益。太仓引进德企,自得益于不断放大了的“同城效应”。太仓德国中心董事总经理马悌思说得好:“德国中心在太仓的用地规模和装修标准放到上海的话,成本可能是目前的六七倍,而费用环境恰恰是对德国中小企业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另外,太仓距离上海很近,一点儿都不影响国内外客户实地考察和访问的效率。”更何况,太仓还非常干净,那里没有密集的高楼,没有堵车。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路边的厂房外观很多是统一的颜色。德国《世界报》甚至将太仓称为德国企业眼中的“模范城市”,报道说这里有德国餐馆、啤酒节、双层别墅区,以及让人联想到德国的木质结构建筑……正是因为太仓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对完善而优越的软硬环境构筑而成的“同城效应”,便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众多德企争先恐后去太仓扎堆发展。
实行产业链招商,有利于加速形成“扎堆效应”。利用产业链招商,在有利于为知名大品牌企业引进所需产业链企业,帮助提供配套产品、降低物流运输等生产成本的同时,背靠这些知名大品牌的企业,一些提供配套产品的产业链企业也得以借地缘人缘机缘商缘的优势而在创新与研发上领先一步、高人一筹。须知道,280家德国企业,供应的是配件或原件,且客户往往是知名大品牌,看似分散独立,各管各生产,其实相互之间也都有联系,都有配套服务的情况。再说,在德国中小型家族企业的血液和灵魂深处,都有维护家族荣誉的使命感,因此而能为了创新不遗余力,总是在研发领域“不惜成本”,这也道出了其中何以有46家“隐形冠军”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行产业链招商,带来的另一大好处是,其还会吸引当地企业加盟配套。是的,德国企业的发展理念对本地的民营企业影响很大,在太仓大概有300家民营企业给德企提供零配件。在潜移默化中,德企的先进技术、流程标准、经营理念、对产品质量的严苛要求,都影响着当地的民营企业而成为这些企业成长的财富——他们愿意跟着德企的步伐进行技术创新,一些民企开始向“隐形冠军”学习,走国际化道路。他们知道,尤其是“冠军”企业不仅要能解决问题,还要引领行业,企业只有紧跟前沿才能保证领先,才能与那些知名大品牌企业一荣俱荣、长盛发展。
招商引资,务须在提供精准服务上下功夫。成功的招商引资,必然伴随着当地政府的精准服务。为什么?因为对被引进企业来说,合适其落户发展的并非只有一个答案,而是有着多种选择,其之所以最后落户到某地,一定是反复比较以后的产物。换言之,在“同城效应”基本接近的前提下,谁提供的服务精准、谁提供的服务优质,谁就有可能胜出。自然,评价招商引资的成功与否,不仅要看是否“引得进”更要看能否让引进的企业“留得住,长得好,结得果”。否则,一切都是白搭。为了确保引进的德企能在太仓很好发展,太仓实施了精准服务、满意服务。不是吗?从意向考察到落地,当地政府都会派一名固定员工与外资企业对接,甚至是外籍员工子女入学就医这样的问题,开发区工作人员都会尽力提供帮助。而且德企负责人还“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伙人大会决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