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乡镇商会成立方案经联社是哪年成立的

社口镇_百度百科
社口镇位于福安市西北部,北纬27°8′~27°13′40″,东经119°32′11″~119°38′之间,总面积96平方公里,面积19522亩,镇人民政府驻社口村。人(其中22269人)。有茶叶、油茶、莲子等,尤以盛产而著名,镇内坦洋村为坦洋工夫名茶的原产地。1990年产量达5111.75吨。福建省茶叶科学研究所驻社口村。社口镇位于白云山东麓,背倚梨兰山,面对水,处于西北部,至城区22公里。东和潭头、城阳相邻,西与晓阳交界,南和坂中、穆云接壤,北与寿宁武曲毗邻,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年1813.4毫米,年均日照时数小时,年均气温,可达天,镇政府所在地67米。境内常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社口镇地名由来
歌曰:“虾蟆把水口,双龙落湖头,谁人得此地,珍珠满嘴流”。
又因原后门山寺多,称“寺口”,近音称“社口”。[1]
社口镇历史沿革
1949年8月中旬成立第一个人民民主政权──第三区公所,下辖12个乡(社口、坦洋、岭路、晓谷、积兴、前山、山湖、填下、秀林、后洋、沙洋、吉坑)。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下辖27个大队(社口、四甫、溪坪、坦洋、坑里坑、岭路、谷口、晓洋、首洋、南门、南溪、半山、上山、山后、利岔、填下、秀龄、林柄、山里、后溪、潘洋、谢岭下、公岐、沙洋、吉洋、岩坑、岭坪)。
1961年7月恢复区建制,下辖8个小(社口、坦洋、岭路、晓谷、前山、竹岭、秀龄、沙洋),66个大队,485个小队。
1968年4月成立社口公社革命委员会,调整为29个大队,1969年体制合并,撤销小公社,调整为21个。
1980年11月成立社口管理委员会,下辖34个大队。
1984年成立社口乡人民政府,大队改称村。
1985年7月分为社口、晓阳两个乡,社口辖24个村,阳辖10个村。
日撤乡建镇。辖24个村委会,192个,113个自然村。其中畲族村9个,畲族自然村52个。总户数6066户,总人口26000人,其中,畲族户800多户;畲族人口5000多人。[1]
社口镇行政区划
社口镇下辖24个村民委员会,131个自然村。
社口村 辖社口、冬瓜坪、四甫、回龙冈自然村;
溪口村 辖溪口、上洋、下洋、宫下坂自然村;
岩下村 辖岩下自然村;
公岐村 辖公岐、麒麟山、公洋自然村;
荣岭头村 辖岭头、彭家洋、上村、蕉坑里、燕岩头、东桂洋、岐岭自然村;
坦洋村 辖坦洋、岩头面、岩头下、彭家门、山头自然村;
溪坪村 辖溪坪、山定、章冈自然村;
坑里坑村 辖坑里坑、高楼湾、东坑、上园湾、石门头、林后、白叶洋、茶平丘、清水湾、洋中坑、三十六坡、里溪头、岐壁头、外溪头、白虎岩、龙山冈、长坪自然村;
仙溪村 辖后溪、里岙、仙岭碓、长坪自然村;
大坪村 辖大坪、大芦湾、塔仔、桃洋自然村;
岭后村 辖岭后、大浿头、桐家山、田九洋、江洋、埔头;
岩坑村 辖岭兜、上茶坑、下茶坑、岩兜自然村;
上山村 辖上山、鲤鱼背、天堂、利溪、名山、上湖后、下湖后、徐墩坂自然村;
利岔村 辖南山、石壁坑、外湾、大冈、里湾、西洋、利岔、爬山坪、中湾、里洋头、三峰山自然村;
秀峰村 辖秀峰、上坂、下坂自然村;
吉洋村 辖吉洋、迎界洋自然村;
沙溪村 辖沙溪、三坑、洋中厝、吴厝下、西下、下洋自然村;
牛山湾村 辖牛山湾、北山、下坑仔、洋面、山后、后门山自然村;
林柄村 辖林柄自然村;
填头村 辖坑坪、填头、竹工坂、坑里、上潘洋、茶湾、半岭、填下自然村;
龟龄村 辖龟龄、溪南、福洋自然村;
山里村 辖山里、马度、黄厝岔、宅林冈、马尾兰、山腰、里后、山枣园、潘厝、后宅、丹罗自然村;
潘洋村 辖洋中、甘田、竹林下、外厝、池垄、下林、潘洋自然村;
谢岭下 辖谢岭下、山头垄、直村、林下、东岭、井中自然村。[1]
社口镇气候环境
年平均气温 17.9℃,最高气温41.80℃,最低气温一6.2℃。年平均日照1740小时,积温6963℃;年平均降水量毫,无霜期272.2天。[1]
社口镇自然资源
长溪(又称西溪),境内长14公里:龙溪。境内长15公里;小溪,境内长8公里。
赤岩山,海拔989.9米,位于上山村南部,海拔1448.7米的白云山东麓。仙洞顶,海拔844.7米,位于岭后村北侧。牛昂头,海拔894米,位于荣岭头村。天乾丘,海拔853米,位于坑里坑村。猴头山,海拔753米,位于坦洋村。天狮洞,海拔707.7米,位于利岔村。梨兰山,海拔706米,位于社口和大坪的交接处。土壤
红壤,容量1230公斤/立方米。养分含量(%);有机质2.93,全氮0.137、全钾1.8、全磷0.043、PH值4.5-5.5。[1]
社口镇经济发展
社口是一个以茶叶为支柱产业的乡镇,村民世代以茶为生,据史记载,社口从唐代中期即开始种
茶,距今已有上千年的种茶、制茶历史。是中国“坦洋工夫”红茶的发祥地。全镇共有茶园面积4.2万亩,户均6亩,涉茶人员2万多人;有大小加工厂家70家,其中精制厂8家,2015年全镇干茶产量3500多吨,产值2亿多元。
毛竹生产是社口的另一主导产业,全镇共有毛竹面积10968亩,人均0.42亩,每年毛竹采伐量可达40多万株,产竹笋(包括春笋、冬笋)250多吨,可实现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全镇现有规模竹木加工企业1家,小型竹木加工厂2家,毛竹丰产示范基地3个(分别是:坑里坑百亩丰产示范基地、利岔千亩丰产示范基地、牛山湾八百亩丰产示范基地)。[1]
企业信用信息社溪镇_百度百科
社溪镇位于城的东北部,是上犹的一个中心乡镇,有“鱼米之乡”之美称。东接南康市十八塘乡、麻双乡,南邻油石乡,西接安和乡,北靠南康市横市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县城19公里,离赣粤高速横市路口仅13公里;全年气候属湿热少雨区,光热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8℃以上;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867亩,林地82600亩。人口3.4万人,辖16个行政村, 274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其中农业人口29795人。土地类型为酸性结晶岩和紫色砂页岩类,麻沙泥田和紫色沙泥田。以优质稻、枇杷、果蔗、油茶、橙柚等为主导产业,畜牧业以仔猪、生猪、土鸡、土鸭为主,工业以矿产为主。境内有丰富的萤石矿、高岭土、钨、铀等矿藏资源。[1]
社溪镇区划人口
人口3.4万人,辖16个行政村,274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其中农业人口29795人。[1]
狮子村地处于镇中北部的狮子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离赣粤高速公路仅有14公里,距县城20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998亩,林地面积6835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村内已有大型铜冶炼厂落户在狮子,成为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
龙口村龙口地处于镇东南部的龙田村,毗邻南康经济重镇横市镇,距赣粤高速仅有6公里。距县城30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1270亩,林地面积9600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高岭土、萤石矿、钨为主,以油茶、灰鹅养殖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乌溪村地处于镇东南部的乌溪村,东接南康市横市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县城27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1149.46亩,林地面积1.1万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高岭土为主,有大量的钨矿分布,形成了以油茶、灰鹅养殖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社陈村地处于镇东南部的社陈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县城25公里,离赣粤高速公路仅有12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330亩,林地面积6000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高岭土为主,以油茶、灰鹅养殖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龙田村地处于镇东部的龙田村,东靠南康市。距县城29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518.4亩,林地面积1300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高岭土为主,以油茶、灰鹅养殖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蓝田村地处于镇东部的蓝田村,东靠南康市。距县城26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724亩,林地面积1.2万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高岭土、钨砂矿、萤石矿为主,以油茶、灰鹅养殖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江头村地处于镇东部的江头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离赣粤高速公路仅有11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1317亩,林地面积4200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蔬菜为主,村内已形成了有规模的油茶、脐橙等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矿藏资源丰富,以萤石矿为主,村内有大型果园场、沙场、萤石精选厂等多家企业。
社溪村社溪村—社溪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镇最大的村,位于社溪镇圩中心,是镇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交通便利;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2600余亩,林地面积9000余亩,属湿热少雨区。村内已初步形成了以大棚蔬菜、养殖、红芽芋、黄瓜、果蔗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有多家加工厂落户社溪村;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高岭土为主。  六村村地处于镇东南部的六村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县城27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870余亩,林地面积1万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高岭土、钨矿为主,以油茶、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严湖村地处于镇东部的严湖村,东靠南康市。距县城30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1636亩,林地面积2.1万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高岭土、钨砂矿为主,以油茶种植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大安村地处于镇东部的大安村,距县城23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1610余亩,林地面积1.2万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稀土矿为主,以水稻、油茶、大棚蔬菜、家禽养殖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沙段村地处于镇西南部的沙段村,西接油石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县城15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860余亩,林地面积1.3万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水量充沛。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高岭土、铀矿为主,以脐橙、苗圃、果蔗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麻田村地处于镇西部的麻田村,距县城仅1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1800余亩,林地面积5000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水量充沛。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高岭土为主,以果蔗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塘坑村地处于镇西部的塘坑村,西接安和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县城28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1234.26亩,林地面积8100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高岭土为主,以生猪养殖、鱼苗培育、果蔗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石崇村地处于镇西北部的石崇村,有社溪“次中心”之称,西邻安和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县城24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1016亩,林地面积3000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高岭土为主,以大棚蔬菜、果蔗种植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黄塘村地处于镇西北部的黄塘村,西接安和乡。距县城22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耕地面积824.9亩,林地面积6400余亩,属湿热少雨区。这里资源丰富,风景美丽,气候适宜,水量充沛。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矿藏资源以高岭土为主,以油茶种植、淡水养殖、果蔗种植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1]
社溪镇自然地理
社溪镇全年气候属湿热少雨去,光热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8℃以上,年降雨量在毫米,无霜
期280天;土地面积128,其中22867亩,林地82600亩。人口3.4万人,社溪镇共有16个自然村,2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095人,其中农业人口29795人。土地类型为酸性和紫色砂页岩类,麻沙泥田和紫色沙泥田。以、、橙柚等为主导产业,境内有丰富的、、、等矿藏资源。社溪镇各项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状况良好,是传统的农业和商贸大镇。
社溪镇乡镇发展
社溪镇2007年将纵深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力以赴抓好13个省扶重点村和5
个自主建设点建设。重点推进工业强镇战略,搞好招商,引进更多的外商落户社溪。通过全面整治发展环境,使龙江电站、社溪铜冶炼基地,蓝田莹石浮选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发挥效益,实现税收500万元以上。搭建平台,全面推进太平岗工业小区建设,完成扩展面积100亩。推进现化农业示范建设。完成低改油茶5000亩,新植1000亩;果蔗新增面积1000亩以上;开发脐橙果业面积500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溪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实施龙田、大安、蓝田至严湖路基改造等村通路工程建设。
农业以、油茶、、果蔗、为主。畜牧业以仔、生猪、土、土为主,工业以矿产为主。已有多家外商企业落户社溪。二00六年度,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38亿元,收入127万元。
社溪镇经济发展
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40元。财政支出和储蓄存款两大指标翻了一番,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不折不扣执行惠农政策,积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年种粮面积保持在1.5万亩以上,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粮食年
产量保持在4000吨以上。结合镇情和传统种植习惯,在发展特色农业上,我们兴建了社陈、严湖、龙埠、大安等油茶基地,开通环山公路68公里,支道81公里,引进客商兴建了沙塅桂花苗木基地,相继种植桂花苗木80余万株,其他花卉苗木30余万株,油茶和桂花逐步成为我镇的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了“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在麻田、黄塘等9个村开展了秸秆腐熟剂试点工作。在抓好特色产业的同时,我镇还积极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在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着力培育生猪养殖大户,全镇已建成生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6个,养猪示范户10户。同时大力扶持组建各类产业协会,以协会为载体,解决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方面问题。坚持抓好农民培训,做到实效性与实践性并举,有效拓宽农民知识面,提高农民种养技能。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四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720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善了中小学校教育设施,新建了3个村级教学点;注重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先后新建了塘坑村、蓝田村等7个村部;完成了龙埠大桥、江头桥等桥梁建设;完成了圩镇排水排污、绿化、硬化、亮化等设施建设;完成了龙埠、塘坑等农村综合社区建设;实施了蓝田至龙口、蓝田至新江等共计36.6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完成了营里陂、石古潭、白石坑水库等一些病险水库水陂的除险改造和39.5公里的农村灌渠“三面不见土”的维修工作;新建移动信号基站10个;完成土地开发及增减挂项目3个,新增土地面积858亩;新建了社溪中心敬老院;完成涉及2520户群众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5个,修建公共排水沟6400米,改厕2498座。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统筹城乡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初显。一个规模不断扩大、功能
日趋完善、人气越来越旺、环境越来越美的社溪圩镇正逐步呈现。我们以“上太线”公路改造为契机,拉开了新区建设序幕,加大了街道整治力度,新建和维修了圩镇排水排污管道,种植以樟树桂花为主的绿化树木,安装了节能型路灯,进一步完善了新老城区主要路道的绿化亮化工程,逐步完善了圩镇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模式,拍卖盘活了社溪粮管所闲置土地,规划建设潼川花园精品小区。不断强化圩镇管理,加强了卫生保洁队伍建设,建立了圩镇保洁长效机制,圩镇管理更趋社会化、科学化。深入推进农村综合社区建设,不断完善社区配套功能,打造了塘坑、龙埠等一批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农村综合社区。强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新建了镇垃圾中转站和填埋场,在35个农村社区开展了卫生保洁试点,聘请了46名保洁员,新建垃圾池165个,全镇的农村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大规模开展自然村庄建设规划,完成20户以上村庄规划127个。
---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始终把招商引资、安商服务摆在重要位置,创新招商思路和方法,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四年来,我镇共引进招商项目14个,累计引进镇外资金5000多万元。据统计,2010年我镇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伊美佳鞋业等一批重点企业发展迅速,规模迅速扩大,呈现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可喜局面。[2]
社溪镇基础建设
社溪镇认真贯彻落实全县三级干部大会精神。整合各类资源优势,加大强镇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改造整治老街与建设新区进程,精心打造社溪中心城镇。紧紧围绕增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力、执行力、保障力这一主线,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工业小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稳定和党的建设四个重点,实现社溪又好又快发展。
社溪镇特产
社溪镇黄瓜
的含水量为96%一98%,它不但脆嫩清香,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A、B2、E及多种游离、细、等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5倍。不仅可以生吃,还可凉拌、炒食、做汤。或单烹,或作配料,均可做出多种多样的菜肴。也能腌渍和酱制。
社溪镇果蔗
果蔗顾名思义是食用的水果,是一种供鲜食的甘蔗。其特点是汁多清甜,脆嫩爽口。中国果蔗按皮色主要分黄皮果蔗和黑皮果蔗两种。
社溪镇果蔗
社溪镇政务公开
彭红卫 男 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钟冬梅 女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赖 荣 男 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
赖作航 男 镇党委委员、镇纪检书记
罗垂洪 男 镇党委委员
李东云 男 镇党委副书记、社溪派出所长
刘显锋 男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尹中玖 男 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
刘圣辉 男 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
黄 骥 男 镇党委组织委员
蔡东华 男 镇人大副主席
黄志明 男 副镇长
尹林新 男 副镇长
朱 勇 男 镇长助理
.上犹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上犹县政府信息公开[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农金观察#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应缺什么就补什么_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爱微帮
&& &&& 【农金观察】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应缺什么就补…
  在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背景之下,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应运而生。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组建工作还有待各方站在政治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切实解决问题,积极推动村镇银行组建工作顺利开展。  村镇银行组建现状  自2007 年 3 月 1
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仪陇落户至2015年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377家。已实现全国31个省份村镇银行的全覆盖,全国1880个县市的覆盖面超过50%,中西部地区组建620家,占比62%,村镇银行县域覆盖面和服务充分性明显提升。其中,2010年和2011年是村镇银行设立较多的年份,分别为201家和286家。村镇银行的规模化、批量化组建有效丰富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结构,初步探索出了在金融资源供给上的“东补西”、在金融服务改善上的“城带乡”科学发展模式,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体系、整体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积累了有益经验。村镇银行的诞生,已然成为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又一金融生力军。  组建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村镇银行虽已遍地开花,但在实际组建工作中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缺乏有力主导。村镇银行组建工作政策性、敏感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全国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在国务院领导下进行。在确定需要设立机构的地域名单时由监管部门牵头与地方政府协商,征得地方政府同意后才能确定需要设立机构的地域初步名单,上报国务院同意后确定。具体组建工作中,《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中只明确主要发起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银监局发布的依据省内县域金融服务充分性状况,确定需要设立机构的地域名单、选择组建地点,进行考察论证,并与拟设地银监局沟通后开展筹建准备工作。在实际组建工作中,基本做法多是在职能单一的银监部门主导下操作,存在联动不力、效率不高的现象。  (二)缺乏宣传造势。因为是新生事物,政府、银行、企业和公众缺乏对村镇银行的准确认知,有的对其市场定位、股权结构全然不知,很多认为村镇银行是可以个人独资或控股的私人银行。一方面造成诸多企业和有钱人想自己办村镇银行,有的即便已经准备参与组建村镇银行还为控股权或是股权占比多少进行讨价还价,容易形成市场参与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局面,缺乏真正合格的组建参与主体,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造成广大客户“惧存”心理,担心自己的血汗钱存在村镇银行没有保障,没有安全感。  (三)缺乏实战经验。组建村镇银行是一项新工作,对基层监管部门、主发起行上级管理部门、基层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都是一个考验,因为行政许可事项多、工作头绪繁杂、具体信息来源少,不免组织、指导和协调乏力使工作盲目而走弯路,容易出现组建工作低质低效。  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细化职责,明确主导。组建村镇银行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支持“三农”及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地方政府应作为主导,主动承担起组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推动责任。一是组织各职能部门及当地农村金融机构召开村镇银行组建工作专题会议,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各职能部门在组建工作中的分工,形成全局联动机制,增强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二是协调人行、财政、税务等部门对村镇银行组建工作优惠政策的落地。及时审批支付结算及征信等系统申报材料,为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提供支付结算及征信系统有力保障;及时解决省级财政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开户机构信息,为村镇银行后续提供信贷资金积蓄资金力量;及时引导宣传优惠政策,为组建村镇银行的费用补贴政策及税收减免政策争取落实。三是创造和谐的竞争环境。组建村镇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了“汤水”效应。当地政府应协调当地农村金融机构,共同站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团结一心,共享已趋成熟的押运、寄库、网络等资源,减轻村镇银行组建压力及成本,和谐竞争。  (二)加强宣传,营造声势。一是由政府主导监管部门参与,运用各种新闻载体宣传组建村镇银行的政策导向,正确引导舆论,动员和帮助企业、公众准确掌握有关政策和知识,培育足够真正合格的组建参与主体,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广大农民对其认识还有个过程,农民由于不看好其发展前景和担心风险而对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冷眼旁观。村镇银行在组建过程中要切实做好政策宣传,让百姓知晓村镇银行的机构性质及市场定位、产品与服务等,提升社会公众认知度和村镇银行的品牌形象,让大众积极参与村镇银行的投资和建设。  (三)强化培训,提高效率。目前,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在部分地区还是“盲点”,在实际工作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弯道崎岖,效率低下,加强培训尤为必要。  一是强化监管及工商等职能部门条线培训。监管及职能部门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各自条线基层部门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持续指导和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切实提高组建质量。  二是强化组建机构培训。由当地政府协调人行、银监、工商等所有涉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部门组织辖区内村镇银行组建机构进行培训及现场指导,实行清单制模式,切实提高申报效率。  三是强化系统信息技术培训。信息平台技术人员在村镇银行组建期间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如确需调整岗位的,应提前做好接替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系统配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是强化村镇银行管理机构培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镇银行虽然规模小,机构小,但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产权明晰,风险防控必须放在首位。2014年,银监会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主发起行成立专门的村镇银行管理部门。主发起行应将信贷、财务、人事、网络等方面的优秀人才选调到村镇银行管理部门,加强培训,及时指导和解决村镇银行组建工作中的种种问题。  五是强化村镇银行管理人员培训。当前,村镇银行的高管配备原则上是坚持本土化,实行主发起行推荐董事长人选+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推荐行长人选组合,地域差异大,融合度低,且单一职能部门的行长人选统揽全局的领导能力还有待加强。为此,要加强对其管理人员岗前培训,减少地域文化差异,形成合力,共同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湖北三峡农商行村镇银行管理办公室副总经理黄雪芹)责编:王玺,责审:王汉,美编:王玺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第一时间披露和解读农村金融领域最新政策,采访传播监管和高管权威声音,全力聚焦行业即时要闻,及时提示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风控,迅速报道全国农村金融机构各地动态,全面交流各地先进经验。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立乡镇选举委员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