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企业家一样善于思考的名人例子一书中的例子

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已经找不到了, 还有其他店铺销售此图书。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像企业家一样思考问题
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像企业家一样思考问题
  金学伟
  以重置成本作为价值衡量的主要指标率先在日本而非在欧美股市流行起来,是有诸多原因的。它是货币严重过剩后的产物。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后,日元被迫升值,升值幅度最大的一年超过40%。大量热钱涌入日本,日本央行只能大量发行日元来对冲。持续的贸易顺差以及欧美经济的不景气也加剧了资金流入,使日本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中货币过剩最严重的国家。以货币总量/GDP总量来比较,美欧等主要国家基本上都在0.50~0.65之间,而日本则高达1.22。严重过剩的货币使日本股市成为货币汪洋中的一条船。水涨船高,传统的估值体系已无法应付人们投资所需。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彻底退出股市,就像当年巴菲特面对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风起云涌的成长性投资浪潮,“既看不懂,也不理解”,于是解散他的合伙基金一样。还有一种是寻找新的估值方法,寻找一个能让自己的行为变得合理且心安理得的理论支点。重置成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当时日本股市的主流概念的。
  还有一个原因和文化有关。在欧美人眼里,不能带来利润的资产就是负债。而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东亚文化,对置业有着强烈偏好。拥有一份资产,即使这份资产并不能带来利润现金流,是许多人都可以接受的。这是重置成本率先在日本流行的另一个因素。
  有趣的是,尽管这一概念并不符合传统的价值评估体系,但实践证明,股票市场中有许多无法以传统的价值评估理念解释的现象,都可以用重置成本概念解释。
  为什么牛市中会“鸡犬升天”,哪怕业绩再烂的股票也照样可涨个几倍?因为所有大牛市都伴随社会资产价格的全面大幅上涨,一些烂公司的资产价格也会随着社会资产价格的暴涨而暴涨。尤其是,这样的公司在熊市中往往会被压到极低的价格上,一旦大牛市来临,价格回归加上资产价格重估,涨幅当然就大了。
  为什么每一轮大熊市过后,股票市场总能提前于经济和公司利润率先上涨?因为经过一轮大规模的抛售后,公司的股价已普遍地低于它们的重置成本价。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公司利润仍会下降,甚至它的利润何时才能恢复上升也不知道,但即便如此,以拥有一份资产的眼光来投资也是合算的。
  为什么每一轮大调整股票市场总是“玉石俱焚”?为什么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和市净率高低可以相差好几倍?这同样和重置成本价有关。因为在大牛市中,公司的股价除了反映利润外,还包含着因社会资产价格上升而导致的公司重置成本价的上升。而且我们知道,相同一块资产,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其重估价格的落差会很大。比如,七八年前,花两三百万元就可以买到一家期货公司,而现在,仅仅参股而非控股,就需要掏出数千万元!同样是七八年前,100万元人民币可以购买一座比较像样的煤矿了,因为当时采煤不赚钱。而当煤炭的景气到来后,几千万也买不到相同的矿。重置成本价是股票市场中一只真正的无形之手,与此相比,市盈率、市净率、利润增长率等都是浮在面上的指标。
  对重置成本,我看到一种说法,说是最接近于重置成本的是净资产。这是对重置成本的最大误解。举个极端的例子:上海和平饭店有两块窗户玻璃,是当年建造时从法国买来的,是法国最著名的玻璃大师亲手制作的。这样的玻璃在全世界就只剩这两块了。法国人说,哪怕和平饭店全部毁了,只要这两块玻璃还在,和平饭店可以照样重建起来。毫无疑问,这两块玻璃不会体现在饭店资产负债表上的。
  重置成本不仅包含有形的资产,更包含无形资产如品牌价值、核心技术和各种沉没成本。只有实物资产无法成为一家真正运营的公司,还需要有合适的员工、团队,需要经验积累,需要漫长的市场导入期,建立这些无形的东西所耗费的成本要远远地超过我们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到的实物净资产价值。
  以重置成本来衡量公司,要求我们摆脱传统的股票投资者的窠臼,而真正地从一个企业家、资本家的角度去衡量与评判一家公司。下面的两个例子是最能说明这两者间的差别的。
  一个来自2007年,当绝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一些业内人士被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率所鼓舞,普遍觉得与利润增长率相比,股价并不高时,一位正处在高增长中的上市公司高管在卖出了股票后跟笔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以这样的市值卖出全部股票,我可以用这些钱再办3家同类型公司。
  还有一个来自去年底。当绝大多数投资者深陷金融危机和上市公司利润大幅下降的恐惧之中时,一位从来没有做过股票的温州老板跟笔者说:我们家族投资了2个破铜矿,已花了近2个亿,还没产生利润,而却才值100亿不到,干脆买云南铜业算了。”
  不知我们一些专业人士看到这两个事例是不是会汗颜。
  (作者为上海智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顾问)
&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如何像企业家那样去思考?_多看阅读-爱微帮
&& &&& 如何像企业家那样去思考?
多看君说如何像企业家那样去思考问题?韦尔奇十年磨一剑写作《商业的本质》告诉你。作者在本书中的每一次落笔都严格遵循这样的要求:切合实际,不讲假大空的套话,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商业方面的想法,这部互联网时代的“赢”家指南,所讲的经营技巧,今天学了,明天就能用到实处。杰克·韦尔奇是一位全球商业偶像,他曾担任通用电气(GE)的首席执行官,在任期间通过不断地变革,引领这家庞大的公司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企业。这位“全球第一CEO”在2005年把自己的管理经验总结成书,出版了被誉为“管理圣经”的《赢》,启发和指导了无数企业家。此后,他开启了另一条更加开阔与精彩的商业之旅。今年,杰克·韦尔奇把自己对过去十几年商业变革的思考进行了总结,推出了封笔之作《商业的本质》。在本书中,韦尔奇通过三个角度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大框架,帮助读者理解现代商业的内涵以及如何做得更好。第一个是商业视角,探讨了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企业应该采取哪些组织和运作模式才能在市场上出奇制胜。比如,如何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围绕着同一个使命,采取具有高度协同力的行动;企业如何才能制定出永不褪色的战略,如何在竞争失利的处境下东山再起,如何在低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实现稳步增长,以及如何激发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创新灵感。韦尔奇还探讨了如何做好现代商业经营过程中一个极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危机公关。毕竟,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公众舆论的竞技场是谁也绕不过去的。第二个是团队视角。韦尔奇阐释了了如何打造一支卓越团队,谈到了如何招聘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以及留住人才。在当前这个技术、脑力和专长日益重要的世界里,劳动分工也越来越深入和细化。因此,韦尔奇专门探讨了如何管理“天才”以及如何与天才“共事”。& 最后一个视角是在探讨职业管理。韦尔奇通过自己80载的丰富阅历帮你回答“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问题。总体上来讲,《商业的本质》揭示了商界人士真正在想什么、说什么以及担忧什么,揭示究竟是什么事情使他们夜不能寐,以及什么事情使他们一大清早就投入了忙碌的生活。韦尔奇说:“从事商业经营,要聪明一些,要找对路子。只有回归本质,这个过程才充满乐趣,业务才能不断增长,生活才能越来越好。”阅读《商业的本质》,点击“阅读原文”。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小米旗下阅读软件,支持iOS/Android/Kindle 三大平台!海量好书!极致体验!上亿读者首选!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换位思考的例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