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610省道走向图股崩怎么走?

东台同仁医院听说看股骨头坏死挺厉害的,有人去过吗?_百度知道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台名人录
共 7066 浏览 14 回帖&&
发帖: 350 篇
在线时长: 62 小时
东台名人录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
在中国心学文化中,王阳明的影响非常大,弟子众多。在他死后,这些弟子在各地建书院达70余所,继续弘扬心学。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以师承地域为界,把阳明学派分为浙中王学、江右王学、南中王学、楚中王学、北方王学、粤闽王学、泰州学派等。本文要谈的就是以王艮为首的泰州学派。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生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卒于嘉靖十九年(1541年),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灶户(从事盐业生产)的家庭,7岁“受书乡塾”,至11岁因家贫辍学,随父兄参加劳动。王艮一生经历相当曲折,当过灶丁,经过商,也行过医,但这些均非其最终抱负。他25岁时经商至山东,曾谒孔庙而发感叹:“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自此,“奋然有任道之志”,日诵《孝经》、《论语》、《大学》等儒家典籍。王艮是一个初时读书不多,靠刻苦自学而领悟儒家学说的学者。38岁时,他从吉安籍塾师黄文刚处了解到王阳明的学说,赶赴江西向阳明求教。开始时两人谈话并不投机,所谓“相与究竟疑义”,特别是当二人谈及天下事时,王阳明说:“君子思不出其位”,意思是说,天下大事不是你这样的人该管的。王艮毫不示弱,回敬了一句:我虽草莽匹夫,但尧舜君民之心,未尝一天忘记。经过辨难,王艮为阳明的学问折服,拜他为师,而阳明则对王艮的独特性格颇为赏识,曾对其他学生说:“吾擒宸濠(宁王),一无所动,今却为其人动。”又说:“此真学圣人者,疑即疑,信即信,一毫不苟,诸君不及也。”
王艮的基本哲学观点还是从王学继承下来的,但又有自己的特点。且看他对天理、良知的解释,他说:“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良知者,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也。惟其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以为天然自有之理;惟其天然自有之理,所以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也。”这段话好像有点同义反复,却是王艮思想的核心内容,意思是说,天理也好,良知也好,都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人心之中,既无需通过即物穷理,也无需借助刻意修养去追求,只需顺从人心,听其自然。阳明后学虽都继承了王阳明的心学,都大谈良知,但细分还是不同的。比如以欧阳德、邹守盖、钱德洪为代表的一派,虽也认为良知为人心自然所有,但强调要通过修养,才能证见,所以这一派被称作“良知修证派”。而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则强调良知不学不虑,反对刻意修养,认为刻意修养,就会流于作伪。王艮说:“凡涉人为,皆是作伪。故伪字从人从为。”
应当指出,王艮的思想虽继承自王学,但王艮并没有完全照抄阳明的学说,从这里也可看出他的独立不羁的性格。关于对待“致良知”的态度就是一例。王阳明一方面强调良知人人都有,虽愚夫愚妇也无例外,另一方面又强调唯圣人能“致良知”,因为圣人懂得“省、察、克、治”等一套修养功夫,所以才能发挥良知的作用,这个“致”字十分重要,是千万不能丢掉的。欧阳德等人强调“良知修证”,实际上不过是重复了王阳明的观点。王艮则不然,他虽同意王阳明的“良知”说,却不同意王阳明的“致良知”说。他认为“良知一点,分分明明,停停当当,不用安排思索”,又何需去“致”?“致”就是“人为”,就是“着意”,同他所说的良知不虑不学的观点相悖,因而他不赞成。有一次他与欧阳德讨论“致良知”的问题,他开玩笑地说:“某近讲良知致。”后来他又同族弟王栋说,阳明先生开始时讲“致良知”,后来只讲“良知”,取消了“致”字。这不符合王阳明的观点,只是王艮自己的想法。正因为在“致良知”的问题上,王艮同王阳明和不少阳明后学有分歧,因此,学术界有人认为王艮虽系阳明弟子,但他的观点不属阳明学派。我认为王艮的思想与王学是同中有异,不是根本不同,不能因此把王艮排除在阳明学派之外。
其实,阳明学派也不是铁板一块,王畿、聂豹、罗洪先、欧阳德等人虽都是王阳明的学生,但观点也不尽相同,正好证明,衡量一个人是否属于某一学派,要看他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倾向,而不在于他的某些次要观点是否同该学派的创始人或其他有影响的人物存在着分歧。
王艮学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王艮的这一观点的出发点仍是王学的“良知”说,但却向前发展了。什么是“百姓日用即道”?我们且看王艮自己的一些表述:“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可以看出,所谓“百姓日用即道”,也就是“道”即存在于百姓日常生活之中,无需在百姓日常生活之外去刻意追求“道”。这种观点,至少比之只承认圣人或者在上位者懂得道,而愚夫愚妇即普通百姓不懂道的观点要进步。
关于王艮、关于“百姓日常生活即道”,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王艮的思想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要求,具有进步性,王艮的学说属于所谓“左派王学”,甚至可归于“异端”;也有人认为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有很大欺骗性,王艮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奴才。两种对立的观点各执一词,争论多年。究竟孰是孰非?我们且看一看与王艮几乎同时的李贽如何评价王艮和“泰州学派”的。
李贽认为,王艮是个有气骨的人,是真英雄,王艮的学生徐樾“以布政使请兵督战而死”,徐樾的学生颜钧“以布衣讲学,雄视一世而遭诬陷”,而颜钧的学生何心隐“以布衣出头倡道”而遭朝廷杀害,何心隐之后,还有钱怀苏、程学颜,“一代高似一代”。李贽感慨地说:“盖英雄之士,不可免于世,而可进于道。”李贽的评价值得重视。当然,泰州学派也不是铁板一块,其中也是良莠不齐的,但对泰州学派全面否定,把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斥为奴才哲学,恐怕不见得符合历史主义。
诗人吴嘉纪
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末清初曾出现一位著名的盐民诗人,他就是号称布衣诗人的吴嘉纪。
吴嘉纪,安丰场(今东台市安丰镇)人,字宾贤,号野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出身清贫,年轻时烧过盐,家无余粮,虽丰年常断炊,但不以为苦。喜读书做诗,好学不倦,曾应府试,但因亲见明王朝覆灭,清兵南下,居民惨遭屠杀,遂绝意仕途,隐居家乡,以布衣终身。由于长期生活在贫民中间,亲身体验了官吏、盐商对灶民的剥削和频仍的水灾、军输对灶民的侵害,对此,他终日把卷苦吟,从而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诗篇。他的诗以其真实而深刻的内容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苦不堪言的生活困境和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他在描写盐民生活的《绝句》诗中写道: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吴嘉纪的夫人王睿,是个甘守贫困、志趣高洁的女词人。她是明代著名的“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后裔。王睿自幼聪明好学,继承了王艮质朴的唯物论和平民思想,勤于作词。与吴嘉纪结为夫妇后,志趣相投,吴嘉纪将自己诗集题名为《陋轩诗》,王睿也将自己词集题名为《陋轩词》,一诗一词,珠联璧合,均为时人所推崇。
水利学家冯道立
冯道立,字务堂,号西园,江苏东台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卒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终年78岁。北堂巷2号。这是一幢清乾隆年间建造的民居。砖木结构,大门朝南,正厅为三开间,格扇门窗,古朴典雅,占地面积624平方米,建筑面积19.9平方米,为冯氏出生地和长期生活之处。1993年、1995年东台市人民政府两次拨专款修复。时埝这地方,地势特低。洪水骤至。田庐尽没,人民深受水患之害。因此,冯道立在青年时代,便绝意仕途,发愤专攻水利,立志为桑梓造福。他虚心学习前人的水利专著,同时又讲究实际,多次雇船至长江、淮河、废黄河、白马湖、高宝湖、洪泽湖以及范公堤东广大海滨地区进行实地勘察,访问当地的农夫、渔民,查阅有关水利、水文资料,描绘下数以百计的水利图。有一次,他去勘察水系三年未归。老百姓赞扬他有“大禹之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天气炎热,东台等地河道干涸了几个月,很多人都反对在这时疏浚盐河,冯道立坚持已见,请泰州盐运判朱沆限令6天峻工,一切赏赐从厚。他不辞辛劳,在骄阳下指挥施工。河挑好后,正逢大雨,上河坝一启,水从盐河排出,农田无一受淹,船只往来,都称方便,老百姓皆佩服冯道立有远见,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冯道立好学不倦,一生著作甚多。已刻著作6种,木刻著作36种。水利方面的专著有《淮扬水利图说》、《淮扬治水论》、《测海蠢言》、《勘海日记》、《束水刍言》、《七府水利全图》、《东洋人海图》、《东洋海口图》、《攻沙八法》等。《淮扬水利图说》内有水利图7幅,系统地提出根治苏北里下河地区水患的具体方案,提出很多科学设想。特别是《测海蠡言》,全书共分五十二目,后附《攻沙八法》,集几十年治水经验之大成,很有实用价值。故居内陈列《冯道立生平业绩展》,介绍了冯道立毕生为民治水的事迹,还有冯道立当年的一些手稿以及当年读书用的方桌、书箧、著作刻板和诰命箱等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冯道立先生后使裔冯华和他的母亲邰昌玲女士历经艰辛保存下来的。此外,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冯道立倡建的“务本堂水龙会所”的三架水龙亦陈列在室内。故居内市甬尽头的砖屏上,刻有冯道立先生的画像,画像两侧,为清代大思想家魏源当年访问冯道立先生时题的一副对联。联曰:绘郏檀之图,一卷中已饥已溺;熏阳城之化,数千家毋讼毋嚣。故居的东南角有一块空地,这里曾建有一座砖砌的天文台,冯道立夜夜都在这里观察天象。冯道立使用过的长圆筒状的望远镜、大罗盘等仪器,60年代尚存世,这在闭关锁国的清王朝,称得上是凤毛麟角了。冯道立墓在时堰镇建筑公司西侧的一片空地上,四周都砌了砖墙,得到很好的保护。此墓在“文革”中也险遭厄运,由于当地农民的保护,才使这位为人民兴修水利的专家未曝尸田野,199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冯道立故居(包括务本堂水龙会所)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画家戈湘岚
戈湘岚()原名绍荃,又名荃,堂号忠恕堂,又署东亭居士。江苏东台人,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入商务印书馆从事装潢设计,曾与友人创立学友图书社,从事教育挂图编绘与出版 。抗日战争期间,始习国画,专攻画马 。胜利后在上海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并拜赵叔儒门下 。1950年后历任上海教育出版社自然科学编绘室主任、副总编辑、编审,上海画院画师,《辞海》编辑部插图组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除画马外、亦擅其它走兽翎毛 。其作品《春耕》藏于中国美术馆,《白马图》陈列于上海豫园小刀会历史馆,另有与郑午昌合作之《大西南进军图》等。
新闻学奠基人戈公振
戈公振,名绍发,宇春霆,东台市人,1890年11月出生在东台城里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自幼聪明,好学上进。1904年就读于东台高等小学堂,毕业时名列榜首。1912年在《东台日报》担任编辑工作。1913年南下上海,在有正书局当学徒,不久因编一本供学生用的习字帖风行一时,被提升为出版部主任》次年,戈被调到《时报》编辑部
工作,初任校对、助理编辑,后升任编辑直至总编。前后工作15年,在此期间,他为革新新闻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创办了各种副刊,并于1920年首创了《图画时报》,为中国画报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21年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成立,戈公振亲任会长。
戈公振在《时报》工作期间,还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新闻学理论和新闻史学的研究,编译了《新闻学撮要》一书,受到新闻界的欢迎。从1925年起,他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讲授新闻学,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新闻人才。他为了研究和编写《中国报学史》,曾花费大量时间在上海徐家汇藏书楼等处埋头苦读,废寝忘餐,查阅大量资料,终于写作完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该书初版后,曾多次重印,日本学者小林保将该书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
戈公振刻苦自学的精神在上海新闻界有口皆碑。l920年前后,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到青年宫补习英语,因为他的年龄已30岁,比老师还大,同学们嘲笑他是“八十岁学吹鼓手——不自量”。但他毫不气馁,终于顺利完成了英语学业。后来他到欧美日本各国考察访问时,又自学法语、德语和日语,甚至在40多岁访问苏联期间还学习俄语。几种外语都达到了能阅读和会话的程度。他曾说:“房于是一块砖头、一块砖头造成的,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成的。”戈公振在学业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和他刻苦学习分不开的。
1927年初,他自费出国访问,先后到了西欧的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后又到美国、日本,考察各国的新闻事业。期间还曾应国际联盟的邀请,出席参加了1927年8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新闻专家会议和其他会议。
1928年底,戈公振出任《申报》总管理处设计部副主任。1930年又创办了《申报星期画刊》,并亲任主编。
1931年“九&—八”事变后,戈公振的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开始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研究苏联的社会状况,参加了一系列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投身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发表了许多呼吁人民大众抗日救亡的文章。1932年“一、二八”凇沪战争爆发后,戈公振参加了上海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与巴金、丁玲等129人联合签名发表了《中国著作者为日本进攻上海屠杀民众的宣言》。1932年初,国际联盟派李顿调查团到上海和东北调查日本侵略真相。戈公振以记者的身份,作为由顾维钧率领的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这次调查的全过程。他参加在上海调查日机轰炸上海情况后又随团去东北调查日本侵略情况。他知道去日本占领下的东北有危险,在途经北京时在堂弟戈绍龙处留下一封遗书后,毅然前往东北。代表团一到沈阳,就受到日伪军的恫吓,威胁说:“所有中国方面的随员,均不准踏入‘满洲国’一步,否则予以拘捕,处以极刑。”但戈公振不顾个人危险,先后三次悄然进入沈阳城,甚至冒死到“九&一八”事变发生地点北大营调查日军侵华真相。在他第三次夜进沈阳城内采访时,被日伪军警发现后遭拘捕,经交涉后才得以释放。他回到上悔后,特地为邹韬奋主编的《生恬周刊》撰写了《到东北调查后》一文,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热情赞扬东北义勇军的抗日爱国行动,深得国人的好评。
第二年3月,戈公振又随中国驻苏联大使颜惠庆去莫斯科访问。他被苏联的新局面所吸引,遂决定留在那里,研究苏联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苏3年中,对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乌克兰、高加索、乌拉尔一带进行了考察,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写了不少有关苏联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通讯报道,寄回国内报刊发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35年,邹韬奋电邀戈公振回国,准备重新筹办《生恬日报》。10月,戈公振从苏联回到上海。不久,他因身体不适住院,初诊为盲肠炎,于当月22日下午2时病情恶化,不幸去世,享年45岁。
戈公振临终前,曾断断续续地对邹韬奋说:“在俄国有许多朋友劝我不要回国。……国势乖危如此,我是中国人,当然要回来参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邹韬奋特地写了一篇悼文,追悼他的一片赤子之心。当时爱国老人沈钧儒读了这篇悼文之后,大为感动,挥笔写下了四首慷慨激昂的五言诗,其中第三首是:“哀哉韬奋作,壮哉戈先生。死犹断续说,我是中国人”。在第三首诗写完后还准备写第四首诗时,竟悲痛得写不下去了,于是连续写了四句“我是中国人”。充分体现了沈老对戈公振爱国精神的敬佩之情。
为了纪念这位爱国主义新闻教育家,座落在东台城内兰香巷9号的戈公振故居,东台市政府于1987年将其修葺开放,基本上恢复了当年的历史风貌。由江苏省专业雕纽家吴志超和南京大学吴为山教授雕塑的两米多高的戈公振半身汉白玉塑像,立于故居之中。由东台籍著名音乐家周巍峙题匾的“戈公振纪念馆”亦悬挂在故居内。戈公振的侄儿、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和戈公振之子美国著名核能博士戈宝树向故居捐献了许多珍贵文物。戈公振故居于1990年7月经盐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盐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常年对外开放,是青少年瞻仰、学习的好地方。
翻译家戈宝权
笔 名: 葆荃、北辰、苏牧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
民 族: 汉族
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日(农历正月初十)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台城的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家庭。曾在家乡读过多级小学、高等小学和师范。1932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在大学时,学习英、法、日语,自学世界语,后又学习俄语,为他日后从事外国文学及中外文学关系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戈宝权从三十年代初期即开始翻译和研究外国文学,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他翻译过俄国、前苏联、东欧和亚、非、拉各国的文学作品五十余种,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写过中外文学关系史、翻译史的论文若干篇,主要有《普希金在中国》、《冈察洛夫和中国》、《屠格涅夫和中国文学》、《托尔斯泰和中国》、《契柯夫和中国》、《高尔基和中国革命斗争》、《罗曼.罗兰与中国》、《泰戈尔和中国》等论文。许多被译成俄、英、法、德、葡、日、西班牙和世界语及东欧各种文学,引起国外学术界的重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戈宝权看到了阳光明媚的春天。他着重研究了中国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著有《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和《&阿Q正传& 在国外》等书,论文有《鲁迅和史沫特莱的友谊》、《鲁迅和内山完造的友谊》、《鲁迅和增田涉》、《鲁迅和普实克》、《鲁迅和爱先珂》等。还对郭沫若和茅盾进行了研究,写有《郭沫若与外国文学》和《茅盾对世界文学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等文。
戈宝权于1932年进上海《时事新报》当编辑。1935年去莫斯科,担任天津《大公报》驻苏记者。抗战期间,任《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的编辑和编委。解放后,按照周总理的任命,负责接收国民党驻苏大使馆,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和文化参赞。1954年7月回国,先后担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学部委员,一直到现在。
戈宝权以“外交官”、学者的身份,曾多次参加国际性的会议和应邀访问与讲学。他访问过前苏联、前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死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出席参加在苏联塔什干举行的第二次亚非作家会议;应邀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鲁迅及其遗产&学术讨论会;应邀到法国巴黎第八大学讲学。该校授予他名誉博士的称号,这是巴黎第八大学授予第一个外国学者的名誉博士学位。可以这样说: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的讲坛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操着东台方言的声音。
1988年戈宝权专程回到家乡东台,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并将他珍藏多年的译著及杂志近两千册赠送给东台市图书馆,其中有一册是他的叔父、我国新闻史学拓荒者戈公振早期写的新闻专著《中国报学史》,此书曾饮誉世界。他在赠送的《鲁迅全集》上,亲笔写了这样一段话:作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所的顾问,我从七十年代末即参加鲁迅全集的编审和注释工作。这套新版的全集于1981年鲁迅诞辰百年纪念时出版,其中第十卷的《译文序跋集》就是经我的审编和建议收入全集的。全集中有不少注释,都出自我的手,参加编审的同志都认为是突破性的。当到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时,我特把这套全集增给我的家乡--东台市图书馆收藏。
当一九三七年二月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时,我正好在莫斯科。……我事先赶到列宁格勒,游览了皇村,参观了普希金读过书的皇村学校和有关地点;到了在冬宫附近莫伊卡河边的普希金故居,这是他后期生活过和决斗后与世长辞的地方。接着我到了普斯科夫省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这原是普希金在一八二四年到一八二六年被沙皇当局禁居的地方。我恰好住在圣山镇的旅店里,因此我常登上旅店后面的圣山修道院,瞻仰了普希金长眠的墓地。我还曾有好几次乘着雪橇,去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和邻近的三山村。沿途的雪景是那样的美丽迷人,于是我就想起普希金写的“严寒和太阳;这是多么美好的日子 ”和“冬天来临啦 ……农民兴高采烈地坐上雪橇去探寻路径”等诗句。我参观了普希金的故居纪念馆和他的奶娘住过的小屋,怀着激动而又崇敬的心情在留言簿上题了字;我还又参加了二月十八日在库昌湖的冰上举行的纪念活动。尽管这都是五十年前的事啦,但当年参加普希金逝世百年祭活动的情景,一直到今天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最珍贵而又最难忘的纪念,同时这也成为我后来走上翻译和研究普希金诗歌作品道路的一个起点。
东台市把戈宝权的增书视为珍贵文献,建立了“戈宝权图书馆”。
书法家高二适(),
江苏东台人。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
18岁任立达国民学校教员,21岁时为校长。25岁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27岁考入北平研究院为国学研究生,29岁因病回乡为通讯研究生,并任小学校长。33岁应陈树人之邀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科员、立法院秘书,1937年随立法院入川。1946年回南京后,曾兼任朝阳文学院和建国法商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工专上海分校、 华东专科交通学校教员、华东水利学院图书馆职员,1958年因病退职。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65年参与“兰亭”论辩,《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和《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等文影响极大。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刘梦得集& 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
雕塑家吴为山
吴为山教授, 1962年1月生于江苏东台。现为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美术学方向及宗教学方向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欧洲陶艺中心理事。台湾中央大学访问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杰出驻校艺术家”。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任雕塑教研室主任。1990年至1991年,在北京大学研修心理学硕士学位课程。曾访学于欧、美等国著名学术机构、高校 。1998年4月始在南京大学工作。
吴为山教授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家。数年来创作了百余件雕塑作品,内容涉及肖像雕塑、城市雕塑、宗教雕塑,先后被国内外有关机构、场馆收藏、陈列。尤其在肖像雕塑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曾于日应荷兰政府之邀赴荷为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塑像,产生很大影响;月21日荷兰女王首席代表胡本先生访问中国,专程将女王铜像场景照片赠送给吴教授。1999年4月女王访问中国,主动提出与吴为山教授见面。由中国外交部安排于4月16日在苏州接见了吴教授并参观其作品。
吴教授曾于1996年作为中国艺术家代表参加“中荷红白蓝艺术项目”在欧洲陶艺中心作访问艺术家。并于1996年11月在荷兰举办两次作品展,1998年1月在美国举办个人雕塑展。1998年5月其作品再次在荷兰参加《中荷红白蓝艺术项目展》。月间吴教授在香港、澳门两地成功举办了个人展览,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大陆最具影响的《美术》、《中国艺术》、《江苏画刊》、《艺术学研究》、台湾《艺术潮流》等艺术杂志,以及《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都有专题评述;美国《(此处被屏蔽)》、《世界日报》、《星岛日报》,荷兰、日本、法国等国的杂志均给予高度评价。美国、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等电视媒体也多次专题报道。吴为山教授被誉为“为时代造像者”。中国南京博物院设专馆永久陈列吴为山雕塑。
吴教授先后出版的雕塑集及专著有:《吴为山雕塑》(人民美术出版社)、《吴为山雕塑绘画》(香港王朝图书出版公司)、《视觉艺术心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儿童与艺术》(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社)、《中荷红白蓝艺术》(荷兰国家艺术基金会)、《为山画黄山》(南京大学)。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市场上。
' + newItem.onLineCount+ '' + newItem.name + '';
NTES.ajax.importJs(url, function() {
var len = hotLive.
if (hotLive != '' && len != 0){
for (var i = 0; i < len-1; i++) {
var boboItem = hotLive[i],
isLive = boboItem.live,
liveHref = isLive ? boboItem.liveUrl + boboStatTag : "/" + boboStatTag,
boboLiveStat = isLive ? '' : '',
boboHtml = '';
html += boboH
if(i === 0){
html += new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 "utf-8");
发帖: 351 篇
在线时长: 62 小时
我们东台好地方!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市场上。
发帖: 4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人杰地灵啊
发帖: 357 篇
在线时长: 63 小时
东台获得很多国家级美誉:
中国游戏旅游城市
中国西瓜之乡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中国丝毯之都
中国发绣之乡
中国风电之都……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市场上。
发帖: 338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我们四灶是苗乳猪之乡...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积分: 1214
发帖: 455 篇
在线时长: 64 小时
周丕烈 简历:
字小堂,江苏东台人。工人物,师朱浣岳(沅)。
清末民初人,画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市场上。
积分: 1217
发帖: 456 篇
在线时长: 64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市场上。
积分: 1220
发帖: 457 篇
在线时长: 65 小时
周巍峙,前中国文联主席,出版的文集有《年方九十》等。以九秩高龄而透出一股子青年人的俏皮劲儿和人老心不老的生命气息。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市场上。
积分: 1223
发帖: 458 篇
在线时长: 65 小时
1916年生,江苏东台人。音乐家。原名周良骥、何立山。1934年参加上海左翼歌咏运动,任中国歌曲工作者协会执行干事,《读书生话》出版社出版部主任。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全民通讯社》编辑、前线记者,中国歌曲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秘书。1938年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晋察冀边区音协主席、边区参议员,延安鲁艺助理员、文工团副团长,中共张家口市委文委书记,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团长、戏剧音乐系主任,华北人民政府文委委员,华北文联常委,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处长。
建国后,历任中央歌舞团团长,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代部长、第一副部长,中国音协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副主席,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第一、三、四届委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田汉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会长,文化部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全委会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全委会主席。
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谱写的歌曲主要有:《上起刺刀来》、《前线进行曲》、《起来、铁的兄弟》、《子弟兵进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十里长街送总理》等。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市场上。
积分: 1226
发帖: 459 篇
在线时长: 65 小时
1916年生,江苏东台人。音乐家。原名周良骥、何立山。1934年参加上海左翼歌咏运动,任中国歌曲工作者协会执行干事,《读书生话》出版社出版部主任。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全民通讯社》编辑、前线记者,中国歌曲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秘书。1938年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晋察冀边区音协主席、边区参议员,延安鲁艺助理员、文工团副团长,中共张家口市委文委书记,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团长、戏剧音乐系主任,华北人民政府文委委员,华北文联常委,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处长。
建国后,历任中央歌舞团团长,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代部长、第一副部长,中国音协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副主席,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第一、三、四届委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田汉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会长,文化部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全委会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全委会主席。
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谱写的歌曲主要有:《上起刺刀来》、《前线进行曲》、《起来、铁的兄弟》、《子弟兵进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十里长街送总理》等。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市场上。
积分: 1229
发帖: 460 篇
在线时长: 65 小时
1916年生,江苏东台人。音乐家。原名周良骥、何立山。
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谱写的歌曲主要有:《上起刺刀来》、《前线进行曲》、《起来、铁的兄弟》、《子弟兵进行曲》,《志愿军战歌》、《十里长街送总理》等。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市场上。
积分: 1283
发帖: 479 篇
在线时长: 65 小时
东台市是个名人辈出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市场上。
积分: 1286
发帖: 480 篇
在线时长: 65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市场上。
积分: 1289
发帖: 481 篇
在线时长: 65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市场上。
积分: 1292
发帖: 482 篇
在线时长: 65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市场上。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我眼中的似水流年作品征集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台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