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总费用的主要评价指标有哪些

卫生总费用核算的方法有哪些_百度知道
卫生总费用核算的方法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建立卫生费用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动过程,企业职工医疗卫生费。中国现行的卫生总费用测算口径和方法体系卫生总费用核算,也称国民卫生账户:卫生总费用=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公费医疗经费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用于卫生事业的财政预算拨款。社会卫生支出是指政府预算外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反映了政府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水平和支持力度,可以分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公费医疗经费”。其中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包括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计划生育事业费、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费、预算内基本建设经费、医学科研经费、卫生行政与医疗保险管理费和政府其他部门卫生经费。卫生事业费包括医院经费、卫生院补助、防治防疫事业费、妇幼保健费、干部培训费、合作医疗补助费、托儿所经费、处理群众医疗欠费基金和其他卫生事业费,主要表现为社会医疗保险,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负担的职工公费医疗超支部分,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举办的卫生机构的设施和建设费,乡村集体经济单位用于乡村卫生机构建设、防疫保健补助和合作医疗经费补助,私人办医新增值,以及国际组织,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为核算对象
采纳率:9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医疗圈最火爆的自媒体平台。分享、取智,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
唐钧: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占比和绝对数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即使扣除了物价上涨因素,这5年或10年的卫生总费用和居民个人支出的增长比率都是惊人的。”
据新华社报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近日发布,《纲要》称: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015年是29.3%。然后到2020年,要降到28%左右;到2030年,更要降到25%左右。查阅卫计委发布的历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及以前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2005年,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中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的占比为52.2%,2010年是35.3%,2005年是29.3%。做一下比较,从2005年到2010年,5年中下降了16.9个百分点;再从2010年到2015年,5年中又下降了6个百分点。说句实话,对于这个指标的数值降得如此之快,还真缺乏思想准备。以上讲到的都是比重,但琢磨一下绝对数,又觉得有大问题了。因为卫生总费用的绝对值近10年来可以说一路飙升。2005年是8659.9亿元,到2010年增加到19980.4亿元,而到了2015年则是40587.7亿元。就像翻筋斗似的,每5年翻一番,10年翻两番。2010年,比2005年增长了130%;2015年,比2010年又增长了103%,比2005年则增长了368%。与此同时,个人卫生支出虽然比重在降低,但绝对数仍然在增长:2005年占比52.2%,绝对数是4520亿元;2010年占比是35.3%,绝对数是7051亿元;2015年占比是29.3%,但绝对数已经到了12164亿元。2010年比2005年增长了55%;2015年比2010年增长了72%,比2005年则增长了169%。考虑到各年份人口总数并不相同,若按人均数计算:2005年是345.56元,2010年是514.29元,2015年是884.65元。2010年比2005年增长了48%;2015年比2010年增长了72%,比2005年增长了156%。不管怎么算,即使扣除了物价上涨因素,这5年或10年的卫生总费用和居民个人支出的增长比率都是惊人的。如果与同期的平均工资增长率相比,2010年的平均工资是37147元,2015年是61240元,5年间的增长率为65%。明显低于医疗总费用的103%,低于人均个人卫生支出的72%。以往的10年中,卫生总费用翻了两番。今后的15年,卫生总费用还涨吗?涨多少?主要都涨在政府和社会这两家吗?假如2030年卫生总费用再翻一番,达到80000亿,那么个人卫生支出占比25%,绝对值就是20000亿元。政府和社会的负担是75%,则是60000亿元。假如翻两番,那就是160000亿,那么个人卫生支出就是40000亿。政府和社会是120000亿。到底会怎样,《纲要》中没有明确交代,所以受众心里还是没有底。(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原文标题:[个论]唐钧专栏: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占比和绝对数)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
相关附件下载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扫描二维码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图文】如何进行卫生总费用分析与评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进行卫生总费用分析与评价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斯蒂格利茨与西方其他经济学家一样,认为政府干预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失灵。因此,对市场失灵的研究就成为政府干预理论的一部分。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在承认市场竞争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同时,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性、垄断、收入分配和公共品提供等问题,因此,政府干预的范围应限制在上述“老四条”范围之内。斯蒂格利茨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从各种表面现象论证市场失灵,而且还触及到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就使他的理论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福利经济学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部分,正是福利经济学最终完成了对市场机制会导致帕累托最优的论证。这一论证建立在福利经济学两个基本定理的基础上。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出,每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都能够带来帕累托效率;第二定理指出,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若这两个定理成立,则政府干预的范围将被局限在上述狭隘的范围之内,市场将把大部分事情做好。可见,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为限制政府干预提供了最有力的论据。而斯蒂格利茨则认为,这些定理都是建立在错误的假定之上,因此定理本身也是错误的。 首先,福利经济学假定,市场经济中的买者和卖者通过观察价格即可掌握所有有关商品交易的信息,即人们是具有完全信息的。而斯蒂格利茨认为,有关商品交易的事件空间远大于价格空间,市场中不仅存在影响厂商产出的一般事件,而且存在许多无法预料的偶发事件,如总经理生病、机器突然损坏等。这些成百上千的变量会影响厂商的利润率,但这并不能很快从价格上表现出来。此外,有关效用函数的假设也非常重要。盖尔和斯蒂格利茨(1985)证明,只有在一个极为严格的假定之下,即必须存在“恒定的绝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价格才可以传递所有信息。一旦偏离此假定,价格就不能充分传递信息。可见,完全信息的假设不能成立。 其次,福利经济学假定存在一套完备的市场。而事实上,构建市场是需要费用的。如果无数的商品、偶然事件和不确定性都存在市场的话,那么光是为了组织这些市场就要耗费大量资源。特别是那些不确定性较强的市场,如风险市场和期货市场,由于不确定性造成的巨大组织成本,使得建立这两种完全竞争市场是极不经济的。此外,信息不对称也限制了市场的完备性。因为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为规避风险,防止被欺诈,不愿同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进行交易,这就大大限制了市场的范围。所以,完备的市场这一假定也不成立。 最后,福利经济学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每个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实际上,市场竞争更类似于垄断竞争。由于信息不完全,当一个厂商提高价格时,该厂商的所有顾客并不马上寻找另一家产品同质而价格更低的厂商,因为搜寻信息是需要成本的。同理,一个厂商降价也不会把其他厂商的顾客都吸引过来。这就使厂商可以制订 价格而不是接受价格。此外,固定成本也会造成不完全竞争。斯蒂格利茨(1993)证明,即使只存在少量的固定成本,也会使市场供给者大量减少,从而使市场竞争变成不完全竞争。 在上述论证的基础上,格林沃德和斯蒂格利茨(1986)以较复杂的数学模型证明,当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完全、竞争不完全时,市场机制不会自己达到帕累托最优,这就是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定理。此定理的深刻含义在于,由它所定义的市场失灵是以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不完备市场为基础,因此市场失灵不再局限于外部性、公共产品等狭隘范围,而是无处不在的。这就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广阔的潜在空间。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应该遍布各个经济部门和领域,而不仅仅是制订法规、再分配和提供公共品。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理论 市场失灵的普遍性必然要求政府干预的普遍性。但西方经济学的流行观点是,政府本身也有失灵问题,政府干预经常是无效的。针对这一点,斯蒂格利茨提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理论。他认为,政府失灵并不比市场失灵更糟,而且这种失灵是可以被缓解乃至消除的;通过采取适当的政策,政府干预可带来帕累托改进。 (一)政府效率分析。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各种干预缺乏效率,即存在政府失灵问题。斯蒂格利茨承认政府失灵的存在,并从原因和表现形式等多方面论证了政府失灵。但是,斯蒂格利茨认为应换个角度看政府失灵。并非只有政府部门才会出现低效率现象,人们在私营部门中同样可以找到类似的低效率现象。任何人都不会不犯错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谁犯了什么错误,做了什么好事,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政府失灵比市场失灵更坏。斯蒂格利茨(1988)的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统计数据还是具体事例,都不能证明政府效率比私营部门更低。也就是说,政府效率并不比市场更差。从理论上讲也是如此。有人认为政府部门会由于缺乏所有者而导致缺少激励,从而效率低于私营部门。斯蒂格利茨认为,西方大型私营公司的雇员都不是所有者,从委托一代理理论的角度看,他们也同样缺乏利润最大化的激励。特别是目前大型公司股权高度分散,公司经理所占股权也是微乎其微,所有者已很难控制公司了。就这一点来说,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几乎没有区别。 尽管如此,斯蒂格利茨仍然承认政府部门因某些原因而严重缺乏效率。这些原因包括:缺乏竞争;没有破产威胁;承担社会目标;过分追求公平和限制职权范围等。但是,斯蒂格利茨又认为这些问题不是政府本身所固有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消除。如政府可以允许甚至鼓励政府企业与私营企业竞争或政府企业内部之间竞争;政府可以建立一套程序,使得与预算软约束有关的交易费用增大,迫使企业硬化预算约束;政府可以制定法律和规则,迫使自己遵守承诺,终结无效率的企业;最后,政府完全有能力自己控制收入差距和职权范围的强度。总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政府天生就比市场缺乏效率。 (二)政府的相对优势。斯蒂格利茨认为,政府不但不比市场效率差,而且由于政府的强制性职能,使它能做许多市场不能做的事件。这样,政府就会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这些优势可分为4种: 1.政府有征税权。政府同私营部门一样,也面临着不完全信息的约束,但是,政府可以通过纠正性税收来影响生产、引导消费,以增加福利收益,实现帕累托改进。例如,假设一家保险公司认识到,吸烟会引起火灾,所以增加了提供保险的风险。然而,它缺乏投保人吸烟的信息。投保人知道这一点,因此他就会产生道德风险,放松对吸烟引起火灾的警惕性。而政府虽然敢缺乏信息,但是它可以通过对香烟征税,抑制人们吸烟,从而因道德风险的减少而获得福利收益。 2.政府有禁止权。政府凭借其强制力可以禁止某项活动,而这类禁止可带来帕累托改进。例如,当某些商品的固定成本较高时,为了弥补固定成本,最优定价机制会使某些商品的价格非常高,特别在商品需求弹性较低或生产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市场本身并不能淘汰此类商品,而政府却可以行使禁止限制这些商品进入市场,根据斯蒂格利茨(1980)的分析,这样做可以增进福利。 3.政府有处罚权。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对市场中的违约行为进行处罚。尽管私人之间订立的合同也包含了对违约活动的处罚条款,但这些条款仅限于对违约者财产的处分规定,而政府则可以对那些无财产抵押的人实施处罚。此外,政府可通过处罚轻易地解决污染等外部性问题,而私人之间协商的解决方案仅在科斯定理的零交易成本假设下才能形成;在正交易成本的现实世界里,个人之间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致于难以成功。 4.节省交易费用。在没有政府的情况下,市场中的搭便车、信息不完全和逆向选择问题会提高交易费用,而政府则可通过公共品供给和建立社会福利制度节约这些费用。例如,保险公司为了弄清保险人的情况,需要一笔巨额运转费用,相比之下,政府社会福利 体系的运转费用要低得多。 (三)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措施。如何纠正市场失灵呢?斯蒂格利茨认为,尽管教科书中的完全竞争模型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市场经济中的有限竞争却可以起到传递信息、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所以,在政府直接参与的公共汽车和公共部门中,应积极抑制垄断,鼓励开展竞争。要做到这一点,政府的经济功能就要在保持集中化决策优点的同时,适当进行分散化。即把公共服务交给不同政府团体去经营,使人们可以在不同政府团体的竞争中比较它们之间的效率优劣。而对于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资源配置无效率现象,斯蒂格利茨提出,政府的公共政策应主要定位于资源配置职能,通过发挥政府的再分配职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体做法是对所有商品实施最优纠正性税率,最优税率应以估算的所有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包括所有的交叉弹性)为基础。斯蒂格利茨也承认获取这些信息有困难,所以他又指出,政府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较大、较严重的市场失灵上,如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 三、评论与启示 (一)斯蒂格利茨的市场失灵理论,否定了市场机制会自动导致资源配置最优的传统教条,从而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原理提出了挑战。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即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机制可以将市场经济繁荣资源配置引导到最优状态。但我们从斯蒂格利茨的市场失灵理论可以看出,这个广为流传的原理不符合事实。现实中的市场经济,都是信息不完全、竞争不充分、市场不完全的。在这种情况下,教科书上的那些逻辑优美的理论难以成立,因此也就失去了指导实践的可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微观经济学一无是处。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确实可以起到激励和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只不过这种作用不能导致“帕累托最优”这个理想状态。在这里,斯蒂格利茨的观点实际上主张回到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经典描述。亚当?斯密在论证这只“看不见的手”时,只提到它会“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并未将它拔高到“帕累托最优”的水平。而市场机制会自动导致“帕累托最优”的论证,是新古典学派完成的。斯蒂格利茨则证明,新古典学派的对市场机制的理论发展,走上了错误的道路。经济学家真正应该关心的,不是市场机制能否导致某种理想状态,而是如何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和资源配置作用。 (二)斯蒂格利茨的政府职能理论,也让人耳目一新。传统观点认为,市场机制的效率要比政府高得多。由于市场可以在绝大多数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因此,它留给政府干预的活动空间并不大。斯蒂格利茨却证明,市场失灵无处不在,政府干预的可能领域是极为广泛的;政府的效率也并不比市场更低,不能用政府失灵为借口排斥政府干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通过适度改革,防范政府失灵。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众多的改革建议,这些建议的核心是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实现适当的公共职能分散化,使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开展竞争。这种方法实际上已经在美国一些州的政府部门采用了。实践证明,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奥斯本等,1992)这种提高政府效率的方法,也是值得我国政府部门借鉴的。 (三)斯蒂格利茨对公共政策定位的论述,即政府应发挥再分配职能去纠正市场的资源配置无效率,具有明显的空想性。对全社会成千上万种商品征纠正性税,即使仅限于“重要市场”的商品,也需要一笔庞大的信息与管理费用,过高的征税成本有可能使这类措施得不偿失。从这个问题来看,斯蒂格利茨本人也未能摆脱一味追求“帕累托最优”的思路。在他看来,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而政府却可以通过干预,实现“帕累托改进”。在这里,斯蒂格利茨明显地表现出对政府的“纠正性征税”抱有幻想。东西方的实践早已证明,尽管市场机制并不能理想地配置资源,但政府的“纠正”也同样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如果我们抛掉了“帕累托最优”这个“情结”,就应该承认,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时出现的某些无效率现象,是政府干预也不能避免的,因而也是可以容忍的。 (四)斯蒂格利茨正确地提出了市场失灵的普遍性和政府的相对优势,以及提高政府效率的途径,这对于我国正确地认识市场机制的缺陷、推进政府经济职能的转换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但是,他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定位于什么领域,却缺乏站得住脚的论证。本文认为,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应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作用;在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出现无效率现象时,政府的主要作用是运用各种经济政策,从宏观角度加以调控。从微观角度看,政府作用仅限于制定游戏规则和各种政策法规。因此,政府的公共政策应更多地定位于调整产业结构、熨平经济波动、调节收入分配,而不是过多地涉足于微观的资源配置领域。 5.3.1市场机制是如何发挥其调节资源配置作用的 实际上这句话是失之偏颇的,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调节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最终效果是实现帕累托最优,而市场机制同样会存在失灵问题,比如:垄断,外部性等问题。应该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是能够最为优化的调节资源配置。这一点是有严格的数理证明的。
5.3.21,种粮直接补贴政。分为夏粮补贴和秋粮补贴,以补贴麦子、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每亩补贴根据不同地区不一样。 2,良种补贴政策。农民购买国家指定地点出售的优质良种,可以获得补贴,每斤或每亩补贴也是根据不同地区不一样。 3,农民专业合作社补贴政策。根据合作社提交的申请,经过政府部门的可行性分析,给与一定的补贴。 4,可繁母猪补贴政策。每只能繁母猪补贴N元。 5,优良种猪补贴政策。每只优良种猪补贴N元。 6,农机补贴政策。农民购买农机可申请农机价值的X%的补贴,具体补贴根据不同情况不同。 7,小额贷款贴息。对农民的小额贷款进行贴息。 第六章 卫生筹资和卫生总费用
6.1.1卫生筹资
卫生筹资是指研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社 会环境下卫生领域的资金筹集、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是指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所使用和消耗各种生产要素总称 6.1.2卫生总费用
略 6.2.1简述卫生筹资的渠道
筹资渠道解决的是资金来源问题,筹资方式则解决通过何种方式取得资金的问题,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一定的筹资方式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筹资渠道,但是同一渠道的资金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得,同一筹资方式又往往适用于不同的筹资渠道。 企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筹资方式:①吸收直接投资;②发行股票;③利用留存收益;④向银行借款;⑤利用商业信用;⑥发行公司债券;⑦融资租赁;⑧杠杆收购。 其中前三种方式筹措的资金为权益资金,后几种方式筹措的资金是负债资金。 筹资渠道有:1、开展好商品经营,加速资金周转,向市场要资金2、国家财政投入筹资3、银行贷款筹资4、吸收股份,发行股票筹资5、发行企业债券筹资6、企业利用外资筹资如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7、租赁筹资8、盘活企业内存量资产筹资如合理压缩原材料与中间半成品库存,处理产成品积压,收回被拖欠的应收贷款,提高劳动生产率与资金周转次数,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出租出售闲置资产,盘活级差地租,开展出售专利技术、有偿输出管理、出售独立销售权等无形资产经营9、商业信用筹资如商品赊销、预收货款、预收服务费、汇票贴现、拖后纳税及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等方式。 6.2.2卫生总费用有哪些主要因素
1、人数因素,如人员结构原因,当人口步入老龄区,当然会有很多人要看病啥的; 2、物价因素,比如药品涨价引起的或药物品种更新引起的; 3、再就是报销控制不严格,制度不健全引起的,当然会有人钻空子; 4、卫生费用开支范围是否有变化; 5、有没有政策性变化,如提高比例啥的。
6.3.1中国卫生筹资的变动趋势特点
国际上通常通过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从宏观上评价医疗费用增长趋势。主要评价指标是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特别是卫生总费用增长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弹性系数。简称卫生费用收入弹性系数。
第七章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7.1.1卫生资源 广义的卫生资源是指人类一切卫生保健活动所使用的社会资源.狭义的卫生资源是指卫生部门所使用的社会资源包括卫生人力资经济评价指标有哪些_百度知道
经济评价指标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经济评价指标:国民经济评价方面: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净现值率(ENPVR),经济换汇成本,经济节汇成本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面:产出效率指标,运营效率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社会贡献指标通用指标:时间性指标,价值性指标,比率性指标经济评价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后,评定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目的是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经济评价资金是有限的,为了节省并有效地使用投资,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要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分析。当可供选择的方案多于一个时,还要对各个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和选优。这种分析论证过程称为项目经济评价。
资本金净利润率等。动态的有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净现值率静态评价指标,净年值,动态评价指标。静态的比如,总投资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经济评价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