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适不适合师傅带徒弟方案的模式

谈一下公司里带徒弟的做法 | 故事传奇
故事书写传奇人生
谈一下公司里带徒弟的做法
浏览: 3,020 views
导读:从古至今,一句老话就是带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话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想想只是师傅带了徒弟,有恩于徒弟,在师傅需要帮助的时候,徒弟爱理不理,这让师傅不气吗?所以说寒了心的师傅当然会想起这句经典的名言。但是绝大多数师傅是没有私心的,全心全意的教授徒弟,在徒弟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伸出温暖的手帮一把,那真的叫无微不至,徒弟呢?年青气盛,也许并不领情,而现在的一些稍大一点的公司也还是流行师傅带徒弟的做法!可是你要是问下有年纪的老人,大家伙基本上都把头摇头像拔浪鼓一样,一句话:“带什么徒弟!徒弟现在哪个认得师傅!”
我只是来帮助的!
老明在一家大公司里做内勤,各种事情要整理,当然那种数据整理的事情非常多了,一个人都有些挺不过来。公司呢也不愿意多配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创造的价值更多嘛,当然确实忙不来的时候,公司就给了个毕业实习生,也是依靠公司的关系户进来的。水平呢不好说,全靠老明传授,当然这个毕业实习生在其它部门也干了一段实习了,临时转到这里被领导说了一句:“把你调过去帮忙。”
这句话就是被这实习生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了,也成为指导思想,因为老明不是公司的领导也没有什么级别,只是一个老技术员而已,充其量别人叫你一声“师傅!”注意不是“师父!”那个毕业实习生叫小艳。小艳来到老师这里做学徒,结果小艳居然告诉老明她是来帮助的,老明听这句话,非常不舒服,为什么?你一个新人,说自己是帮忙的,公司做事情又不是私人做事情,怎么叫是过来帮忙的,你是外人吗?这也是上一个部门主管的狭隘的思想,就是不希望老明你有好日子过,累死你得了,这也是公司大了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因为每个部门有很深的门界,明明过来当学徒,在这女徒弟的思想里被说成了是“我只是过来帮助的!”
老明没有办法,公司的安排,只有服从,无私的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小艳还很认真,可是过不了两个月,工作量稍大的时候,需要有些担当的时候,小艳却突然喊这个活没有技术含量,是个傻瓜都能做的时候,做死的抗拒做事。早上上班迟到,下班早退。而且对老明的态度大大转变,开始开高调了,功夫学到手了,还不能做事,纯粹把老明当宝搞了,老明白白教了小艳这么多知识,可是小艳是个坚持不了多久的人,老明是她师傅,可是对师傅的恩德早就忘光,咱们只是同事,这有些让老明有些措手不及。
老明好几天都没有睡好,这叫啥徒弟啊,公司的领导是一声喊,分配了一个弯瓜过来,关系户,嫌这活没技术含量,工作量大,明明老明是师傅,可是这徒弟从来没有表示过对师傅的任何尊重出来,真的,轮到帮助师傅真正分担点事情的时候,完了!没门,不想干了?我只是来帮助的,这里活干不完,我又换部门,老明才明白这也是公司不愿意在这里留人,给别人实心的心里一个印象就是我只是过来帮你忙的,让你轻松了!我把你的事情做完了,你做什么去,按道理讲老师的事情那非常之多,也有很多的技术含量,你一个新来的能掌握多少,只是分配了些给你完成,解决人手过少的问题,可是教会了你,对师傅的口气这么恶劣,可见平时这个人的性格问题,对师傅你再怎么也不能吼叫不?让老明这师傅的脸往哪里搁,接下来的日子,老明也布置不了什么任务了,听之任之,你只是一个普通员工,管不了,别人是关系户。就拿迟到的事情来说,老明管了几次,别人调子比你高多了。
老明只是普通员工,公司配个人给你帮助,算够看得起了了,这人去留不定,徒弟不仅白教,别人还认为你把事情全推给别人做了,真是燥蛋啊。老明着实郁闷了一回。就算是帮助,徒弟这种关系还要下定决心自己来招,老明这次才明白老工人的心声,带徒弟干嘛,别人记得你好多?这徒弟一定要人品好的,名正言顺的,否则宁可不要。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尊师重道是非常重要的,徒弟对师傅一定要尊敬,过年过节要去师傅家里拜节,这都是美德了,可是现在呢,一些公司里领导安排人给你当徒弟,你愿意带吗?如果你运气好,这个徒弟人品好呢?师傅就会真的享受到这种舒服的感觉,享受到传业授道的回报,可是你要是带了个公司推荐过来的关系户,这关系户家里有钱,不愁吃喝,而且有地位,那你完了,劝你不要带这个徒弟,带了也是个摆看的花瓶子,稿不好不仅什么拖你的后腿,而且还会让你出丑,因为这种人品不好的徒弟刚开始会装模作样的跟着学,过不了多久就不能坚持了,原形毕露,就会咬人了,师傅有难徒弟不仅旁观,而且嘲笑,真是个祸害。当然也不少见这种坏的例子,有个做包子的师傅带了徒弟,结果这个徒弟独立后,自立门户,在师傅档口不远的地方开了一个包子铺,结果这个铺子把师傅的生意给抢了,这就是典型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现代企业里,一些师傅还是不愿意把自己的独门绝活随意教授,怕的就是这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下场,别人学会了你的技术,结果反过来邀功领赏。师傅年老体衰,是靠经验吃饭了,徒弟年轻力壮,没有经验,学技术的时候西皮笑脸,学会了转身就不认识师傅了,这好像已经成为现在的流行。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好多的经验知识师傅还是很保守的,因为这也是一种调教徒弟的方法,毕竟一些企业的师傅带徒弟就一种简单的同事关系,没有教学费,也没有正式的礼仪,无疑让这些师傅无所依靠,感觉不踏实,公司也没有任何规定,徒弟要对师傅的尊重有多少,就是你给压好多事情,压得你做不完,这个时候给你送一个徒弟过来,因为你都已经快受不了了,所以徒弟是一个帮助干活的好办法,又是一个解决辛苦的问题,可是你想过没有,这种是一些企业的玩的一种手段,通过加大工作量让你忍受不了白带徒弟,师徒关系从此进入一种公司操作的恶性循环,师傅教徒弟是应该的,因为企业里你不干活或者干不完活都是不行的,你不教会徒弟,这些工作量如何转换。所以这是一种被迫的教徒弟,徒弟入学前公司也没有对其作任何的尊师重道的培训,认为师傅教徒弟是一种应该的公司培训,师傅认真教了,问心无愧,徒弟了,认为那是应该,理所当然,得了便宜还卖乖!教授的恩情早就忘到九宵云外!经验和师徒情谊像纸一样薄,像天上的云彩一样清淡,随风就逝!
忘恩负义的人多吗?
从传统的师徒关系谈到现代的师徒关系,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围绕着尊重来谈,师傅对徒弟要尊重,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知识技能全部相授;徒弟对师傅那真的要是相当的尊重,至少过年过节要去拜望,说话要客客气气的,不要顶撞师傅。这样和谐的师徒关系真是人人称道的,可是现在老明遇到的这个事情也反映了以金钱为关系的企业运转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赤裸裸的现实写照。
还是说来,忘恩负义的人真的多吗?应该不多。
其实老明这里遇到的就是特例,公司招人上没有走流程,完全是关系户,走后门的搞法,这样招的人素质能好到哪里去,什么事情都有捷径可走,这样的人学习从来没有努力过,公司以为遇到任何的难题,这样的人会跑得最快。
还有老明自己定位不行,既然是老明带徒弟,还是要明确规则,徒弟该做的不该做的,明确。还有这徒弟人品这么差,直接送回管理部,可是老明这里事情多,把人送走,最基本的事情都没有人做了。老明知道要配个人有多难,没有个把月招不到人。老明估计都累死客。
所以老明只能忍着这种忘恩负义的小人当徒弟继续干活吧。没有办法了。
如果是老明招人,老明没有格,所以老明说话算个屁用,这也真话。老明算是长了见识了。好吧,就打算老明招人,师徒关系一定要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运作,如果用公司培训的办法,公司和劳动者是以金钱的关系来维系的。所以这里的师徒关系比水还不如。你当师傅如果不出费用,不按含金量来算,一口拒绝。
当然公司里的师徒也有关系非常好的,非常和谐的,人生的旅途中总不可能老是和谐,遇到点棘手的事情也要面对着解决。
标签: , , , ,
版权所有: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本站许可严禁转载!:
订阅更新: 您可以通过
相关文章推荐
欢迎光临【故事传奇博客】!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大家好!这些弹弓、美食、摩托车、汽车、艺术、文化、百科等这些相关文章经验都是各版块博主认真并用心血写成,得到相当多朋友认可,真的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本站,各版块博主小编也会写出更好的经验回报各位朋友。数控车床生产组织模式分析与选用
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升,技术工人对工作环境和劳动的舒适性性要求更加迫切,设备自动化和工艺能力的提升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如何从数控加工不同的生产组织方式中,选择适合企业的组织方式,是企业提高生产组织效率的保障基础。
一、熟练工与操作工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不同作业层次的技能和责任范畴
加工过程步骤
作业要求说明
程序可标准化、电脑直接传输,提前的准备
需求确定及提供的便捷性,提前的准备
可找到/准备
1、产品装夹及校正;2、装刀换刀;3、编程理解与对刀;4、首件加工;5、程序校正(必要时)
1、产品装夹与校正;2、零件加工;3、过程产品自检;4、过程质量纠偏(补刀、程序修正等);5、其他特殊要求(如防变形、防材料硬度变异等)
2、对本公司数控车工的访谈记录
本次面谈由数控车工五人、技能和工作年限涉及多个层次,同时与现场工艺人员进行了确认,应具有比较代表性。
2.1 目前实际状态
车间工艺员由电脑直接输入加工编程,并做好刀具工装准备。对技能不同人员实施不同的生产准备验证方式:熟练工,提供图纸和程序即可,多做精度要求高的产品;操作工,如果员工需要(比较复杂,没做过的产品),另行提供首件准备和验证,精度要求一般在2丝以上,对防变形要求不高的产品。
叶荣深,2012年5月入厂,在公司有尽半年时间,初中毕业,入厂前做过近一个月的学徒(师傅带徒弟方式),面谈时似乎不像平时给人的那种自闭感觉,有一定的想法。目前月完成工时600~750H/月,绩效表现不尽人意。技能方面,自认为主要是外径千分尺测量不准,一般难度的过程问题需工艺员帮忙处理。
李敏,2012年10月入厂,在公司不到一个月。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毕业,入厂前有过近一年的数控加工实习。该员工思维比较清晰,通过提问引导,对操作工与熟练工技能要求和绩效影响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目前每天完成工时预期实现30H左右。
颜希丰,2012年9月入厂,在公司近两个月时间。初中毕业,入厂前于2010年3月学徒,一直从事数控加工,目前工时绩效与叶荣深类似,车间认为不像做过两年的数控车工。
归类面谈所反应的各类问题,熟练工与操作工有以下区别:
首件装夹与校验时间慢,认为如果工艺员在程序提供时能对加工过程步骤(装夹步骤和要求、走刀路线)加以说明,对程序理解和对刀有很好的帮助。认为熟练工与操作工首件装夹与校验时间一般相差0.5~1小时。
认为熟练工与操作工的主要区别如下表
清楚把握到位
装夹校正快
可自己做首件确认
对刀慢(检验技能有一定影响)
对高精度及形变
要求严的难以把握
装夹校正慢
精度高时,需专职人员做首件确认
检验技能及质控能力的影响。
熟练工由于熟练表现出的自信和质控能力是操作工难以拥有的。对同一个零件和尺寸,熟练工了解关键尺寸并在加工时就实施测量和控制,且测量准确效率高;做多个零件才下机全尺寸检验,多不用看图。而操作工由于技能缺乏自信,在机床上测量反复且不准,下机测量不知重点而全部测量,测量速度慢,又怕如果零件在机床上继续加工为不合格品,往往停机测量。同时提出,本公司测量设备多不能满足产品精度要求。
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情:同样是生产100件马达主轴,设备能力和精度相差不大(李祖兴确认),吴双全以1.5天时间完成,颜希丰耗时近3天。车间管理和工艺人员评审认为主要是检测效率的问题。
过程异常处理能力影响
过程异常主要为毛坯变化引起的装夹不良、刀具磨损、系统误差(设备锥度等)、材质及硬度变化等导致的质量问题,有些可以通过刀补实现,有些需对程序实施修正,有些可以采取手动方式予以调整等等,熟练工能很快解决这些问题,而操作工在有一定的难度时,只能依靠工艺员。一个简单的问题,熟练工可能不到1分钟解决,操作工可能需要半小时以上。
精度高、变形要求严的产品把控能力的影响
对于精度高、形变要求严的产品,由于操作工缺乏材料、机械工艺知识和经验,加之测量技能的欠缺,过程异常处置能力欠缺,往往难以胜任。
二、数控加工不同的生产组织模式
&1、全部熟练工模式
全部熟练工模式是指企业所有数控车床在招聘选用数控车工时,全部选用有多年经历的熟练工人,他们不需要详实的指导,自己编程和首件作业,最终独立完成生产作业任务。新进人员的上岗引导由车间主任完成。这种模式,适应于产品加工要求高,且多品种小批量单件生产作业方式,缺陷是如果没有很好的收入保障,很难招到和留住这些人员。另外,由于个体职业发展的需要,稳定性依然是一个问题。
2、全部操作工模式
&这种生产组织方式是指由工艺员做好程序、工装和刀具准备、首件加工调试完成后,由操作人员进行后续产品的加工。作业人员需懂得检测和一般性过程调整(如补刀)。这种模式,比较适应于批量性或产品精度要求不高的加工作业,在铜质水暖制造企业比较多的采用。
3、师傅带徒弟工作模式
&这种生产组织方式是在在第一种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熟练工人带一个新工人,实现产能的补充。熟练工人可能要开两台,甚至更多台数控车床,徒弟的产量基本归师傅所有。这种模式,适应于生产任务负荷比较饱满和稳定性企业,企业培养学徒工主要是帮助熟练工提高产量,不一定期望他们能够留下。
4、多组合工作模式
& 有些企业,产品种类繁杂,精度要求较高,对作业人员的熟练程度有较高的依赖,应采取多组合的工作模式。对于粗加工工序、加工要求不高的零件(如尺寸精度大于2.5丝以上,无工装情况下,对同轴度和垂直度(3丝以上)要求不高)可以按操作工模式;对于尺寸精度、同轴度和垂直度及形变要求较高的产品和零件,应以熟练工模式。
三、公司数控车生产组织模式建设步骤
1、完成设备精度等级分类;
2、确定设备精度与人员技能要求的适配性;
3、建立设备产品适应性清单(主要指精度和形变要求高的标准产品);
4、采用多组合生产作业模式;
5、落实公司派工作业规范;
6、在选人、用人方面保证多组合作业模式的要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师傅带徒弟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