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不同版本差别很大的成语哪个版本更可靠

阴符经浅析_商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阴符经浅析收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观察天体的运行规律,掌握其规律并按其规律去做,则天地阴阳动静之道就全包括在内了)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天体有五行之气,五行相生顺时而行,则万物昌盛)五贼在心,施行于天(了解和掌握了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合天而行)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则宇宙就掌握在手中,万物就生乎身上)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性即是人性,人性即是天机,天人合一,天道定了,人道也就定了)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五行逆行则天发杀机,星体移位,黑白颠倒,灾难将至;地发杀机,则山崩水溢,龙蛇不安其位;人发杀机,则翻天覆地,山河动摇。若是人合天机同发,则万物和谐,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定下来)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人有时候是聪明智慧的,也有时会愚蠢笨拙,但都不要显示出来,要善于隐藏。人有九窍,能招惹邪恶是非,其中唯有耳、目、口这三者是最重要的。耳能听,目能视,口能说,它们可以动也可以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火生于木,火燃烧起来木就变成灰烬了。奸贼生于国内,若奸贼得逞则国家就要灭亡。懂得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那就可称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天下万物都因自然和谐而生,都为和谐自然而死,这就是宇宙铁定的规律和法则。天和地是万物的盗取者,万物是人的盗取者,人是万物的盗取者。只有把天地、万物与人这“三盗”之间互相获取的关系处置妥当,天地、万物与人这“三才“彼此才能和谐共处,各得其位)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所以说:人的一饮一食应有度有序,一举一动当合乎时宜,倘若人人如此,天下大顺。人们对非常显著的奇迹般的功绩总会留下深刻印象,但对于看似不起眼结果却成就大功的现象没有感觉)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日月运行有自己的法则定数,天下万物的大小也有规律可循,深悟其道,神明的智慧就产生了,伟大的功业就出现了)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三盗实现的契机都是在寂静中完成的,形迹未露,人们看不见、摸不着,求知者对它认识不一。君子得之能顺时而行,用以健壮身体、修身养性;小人得之则违时而行,损人害己,甚至枉送性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观。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瞎子擅长聆听,聋子擅长观察。杜绝干扰,集中全部战力攻击一个目标,相当于原来的力量增强十倍;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实几番反复,相当于原来的力量增强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人的思想来源于客观事物,并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灭亡而变化、发展、灭亡,要用仔细的观察来把握机会)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天地无所谓恩与不恩,遵循大道就得恩宠。顺天道而动,以有道伐无道,其势将如迅猛的雷霆、激烈的风暴,蠢蠢然发动,就可以扫平一切腐朽衰败的事物)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军队统帅应当内心沉静,内心沉静就可以控制欲望,从而思维紧密,廉洁奉公,就像自然规律将万物都包容于自己之内,看似最为自私,然而却可以让万物无偿使用,显得最为公道)禽之制在炁(飞鸟之所以能翱翔太空是因为能控制气流走向,军队之所以能战无不胜是因为能团结并激发气势)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部队整体的生存,往往需要局部的牺牲;局部的牺牲,为的是换来整体的胜利。利与害既统一又对立,相互纠缠又相互转化。兴兵动员须广布恩泽,但若物质奖赏过头,军队反而失去战斗力,恩赐反而转为祸害)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愚昧的人,盲目崇拜天地所出现的所谓“瑞兆”来确定自己能胜利;我则随时随地观察事物变化规律,掌握规律捕捉战机,这才是来自于天地万物的真正智慧)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有的人用愚蠢的办法揣测、预料天地的表面现象,以为自得,我却认为能体察万物变化规律的才是最高的智慧。人们以为能够推度出神奇事物的出现最为智慧,我却认为能成就这种神奇事物出现的规律才是最高的智慧)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所以说:追求“愚虞”、“奇期”的人如同于投于水火之中,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天地日月依其自然规律静静地运行着,故天地万物得以生存、生长。天地之道是浸润渐进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互转化,而四季成序,万物生长,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自然顺畅的运动)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所以说圣人知道天地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人应该与天地相合,顺其道而行。至静之道是无形的,而天文历法是有形的,却无法揭示和包括无形的“至静之道”)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于是圣人发明了一种神奇的东西,用以昭示天地万物之象,这就是阴阳八卦和六十甲子,神之申机,鬼之屈藏,无不包括在内。阴阳相生相克之术,与暗合天地之道的阴符,所以能昭示天地之间的万象)
阴符经,全称为《黄帝阴符经》或者《皇帝天机经》,全文共300余字,作为帝王权术的典型代表传世。但这寥寥三百多字里,却是包含了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道、儒、法等家先贤的思想精髓,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否定了所谓“君权神授”的天命论,但又区别于公孙龙的绝对主义和惠施的相对主义,对整个中国历史哲学思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大家同样需要注意,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古人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总结,基本还只是停留于朴素、局部和感性的经验性阶段,不可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体系,我们也不能全信,正如古人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此文虽然具有进步意义,算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但流传却不广,甚至被打压的很厉害。其实这里面有如下几点原因:第一,认为这是一部伪书,不可能是黄帝写的,也不可能是黄帝轩辕那个年代的东西,所以没有什么价值;第二,篇幅太短,文字晦涩难懂,大家看完基本上是一头雾水,毫无头绪;第三,历史上留下了太多关于《阴符经》牵强附会的解释,观点偏差之大,鱼龙混杂之杂,甚至比儒家思想经典都要混乱,大家看完反而更加迷惑;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被封建统治阶级无情打压,文字中明文说明了社会变革的合理合法性,认为符合天道的,这跟古代君权神授思想彻底背离,这点基本上是任何帝王都无法容忍的。综上四点,《阴符经》一直都在暗中被流传,古人很少会明面上研究这东西,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不过小子认为,《阴符经》是很有价值的一部优秀作品。伪作的可能性的确是比较大的,因为这部经书相传是唐时期的达观子李筌发现的,找到这部作品的过程也是李筌自己说的,所以张果乃至宋朝朱熹都对此有所怀疑,认为就是李筌自己写的,假借黄帝之名扩大影响力罢了。但对此有疑议的人却忘记了,英雄不问出处,好作品也不应追问年代和作者!不是说是伪作,我们就彻底否定它,朱熹也说过:非深于道者不能作。至于篇幅过小,晦涩难懂这点来看,是这部作品最大的问题,却也是最大的优势,既让人看不懂,又让人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衍生出更多的含义。但是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李筌、张果、朱熹的批注可以放心使用,但后世牵强附会的弄了一堆所谓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等注解,大家可以当做理解用的注解,但别信这些,毕竟伪作的可能性非常大。至于最后关于帝王之位的解释,完全无问题,学过辩证唯物主义的人都知道,君权神授这种话压根就是骗人的鬼把戏。最后小子强调一点,最初的版本里,到“我以时物文理哲”就已经结束了,之后的文字是后人加入的,但接的特别好,就如同那句“天地之道浸”中的“浸”字,用的极为传神,小子为古人的智慧彻底折服!
闲话少说,开始谈一谈小子的一点个人见解。首先我们看的就是作品的名字,一个好的名字,非常重要。这部作品的名称被称为‘阴符’,而不是阳符,就已经代表了道家思想的精髓。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说法,即:循环往复的规律就是道的运行轨迹,道的作用是微妙的,柔弱的。天下的万物都是从有中来,而这个‘有’,却是从‘无’中来。这里大家需要注意,小子可一点“虚无主义”的想法都没有,也不敢有。阴符就是暗中符合的意思,绝对不可以往虚无主义上扯。我国古代最具辩证性和总结性的哲学理论道家思想,已经被太多的人牵强附会到虚无学、出世学甚至是阴谋论上来,虽然你可以在《老子》、《庄子》、《列子》里找到一些话语,但同样是晦涩难懂的东西,大家可以尽情自己为这些文字“打扮”一番,所以就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解释,最后被广泛的认定为是不值得看的,不值得学的。这里的‘阴符’二字,就是表明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有的一切都有规律可循,而这个规律的背后,暗中符合的那些形而上的无法用语言表述的玄妙的东西,就是道,就是最高级别的科学,就是最深的思想。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作品开篇就讲明了要观察天之道,要按照这个天之道的规律去做事,所有事情就都包含其中了,也就都能做成了。单纯看这几个字,或许大家无法理解,但大家需要明白,什么叫观天之道?其实就是要我们勤于观察、总结,然后才能获得成功。那么什么叫天之道呢?其实就是天道规律。我们都知道,天上的繁星运动有自己的规律,自然界的动植物也是如此,从生到死、从无到有有符合于本身的规律性,生长有规律,变化有规律,甚至动物界的动物,行动范围与轨迹也有一定规律。如果套用到我们人身上,规律性会显得更加明确,所以你要观察什么呢?仰首观天,俯首察地,目光扫射一圈后最后审视自己,把这些规律全部观于眼底,然后就是走心的环节,认真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总结起来,如果用儒家思想来看,就是《大学》中所谓的‘格物致知’。执天之行的意思就是要你把你自己看到的还有总结的,都应用起来,也就是说要学以致用,思以致用,只有这样做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只要做到这个了,那么事情也就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这其实就是告诉了我们一定要观察一个大的形势,根据这个形势来调整自己的计划与方式,否则逆天而行必然是失败。历史上逆势而行的人大有人在,最有名的就是三国蜀之诸葛亮,虽然才华横溢,能力非凡,却违背当时的社会大趋势,最后把自己累死在自己追逐理想的路上(事实上我并不否定诸葛亮,而是非常欣赏这个人,这里拿诸葛作为例子,就是要说明人的能力是没法逆天的,就算能力能逆天,你的身体也无法逆天,最后的逆势而行必然是失败)。再说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宋朝的岳飞了。宋高宗赵构本来就是想偏安一隅苟且偷安,自己却仍旧打的不亦乐乎,结果打来打去打出了一个“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以赵构的心理看来,杀一个大臣换来和平,太合算了!当然如果岳飞不积极战斗,估计就没有这么高的声望了,但做英雄也是需要代价的,免费做英雄的机会,你还要看看你的顶头上司是不是李世民那种类型的人物!这两个都是连天下大势都不遵行的,所以第一时间就被大势坑了。比他们强一些的人物,比如汉之张良,明之徐达,都要好很多。但这两位虽然符合了大势,却仍旧未能全身而退。张良要求被封“留侯”,可惜他始终没能如愿溜掉,最后被吕雉所坑害,不过没能牵扯到家人,留侯成了“留后”;徐达则是发现了朱元璋的杀心,为保全家人索性自杀。他们也可以算作典型的能发现大势所趋的人,可惜仍旧没能算准危机,因为他们对人性的估量的失误,最终葬送了自己。就像张良,跟刘邦客气了多年,却未发现潜在的危机是吕雉(事实上吕雉想要夺权,张良必须除掉,否则风险太大,所以张良死于自己的才华)。而能顺势而行,得以善终的,周之吕望、越之范蠡、唐之郭子仪则是典型代表。他们谋划就能成功,作战就能胜利,可谓是体察大势之人。太公最后振兴齐国,给子孙留了那么一大片好家业,范蠡则是要政治能政治,要外交能外交,最后经商还能成为天下首富,郭子仪征战四方,战必胜,攻必取,从无贰心,皇帝一个罢官令,立即单人匹马飞奔回家,闭门谢客,最终获得了“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的辉煌。此三子,都是能洞察大势,体察人心,最后才能获得如此美满的人生。众多例子,无一不告诉我们,观察大势的意义,既要符合于社会大趋势,要顺应民心背向,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准人心好坏!唯有如此,才能真的大事小事国事家事事事成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大势是可以体察的,人心也是可以度量的,但是人心更复杂,因为你要充分考虑到人心的阴暗面。《易传》云:一阴一阳是为道,就是要我们把明面上的和暗面上的相结合,全部了解,才能真的是合于道!只有合于道,你才能把这个用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才能真的让人生‘尽矣’。
但是人有贤愚之分,聪敏昏庸之别,所以对于天道的体察与总结,是不能混而为一去谈的,古人有“十年磨一剑”之说法,所以说我们在做这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来,万不可过于浮躁,毕竟浮躁的心,最后带来的是浮躁的结论,最终的偏差将给身心带来巨大危害!对于某些天赋异禀之人,这里小子更是想劝告诸位:万不可用之不当,万不可用之过度。《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想要达到‘君子不器’的地步,你要明白,任何的知识都是你做事的工具,千万别过度沉浸当中,否则你就是工具实施的工具罢了,而沦为工具的你,如何收发自如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如同守财奴的大富翁,他们的确是有钱,但本质就是个奴隶。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天有五行之气,五行之气顺行则万物昌盛。如果能把这种相生相克的顺应规律应用于心,运用得当,就能做到好似宇宙就在自己手中,所有变化声于自身一般。小子作为一个德才浅薄之辈,曾查过许多大师、专家的看法。很多人因为自身信仰,对道教的修真之学很是推崇,所以就有了引用“宇宙者,象数之运。双手者,左象右数。艮为手。艮者根也,止也,本也。本立而道生。象数万有之先也”这样的易学经典理论,最后就把这个归于修真之学(但是请记住,如果说这是修真之学很不恰当,单纯作为养生之术还是可以的)。但小子是不认可这些的,鄙人认为此文的意思就是要强调我们要体察运行的规律,总结经验,并且要让这个经验为自己所用,以期达到良好的结果。而做这个过程,能够让天道规律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中发挥作用,必然是做必成,行必果,言必信。做到这些,整个宇宙不就相当于在自己手中吗?其实宇宙是啥?这里暗指的就是宇宙间的事情,如果用于人身而言,就是人世间的诸多事情。这诸多的事情,会是什么结果是受到人为的主观做法影响的,而我们也必须明白,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所能做的也就是人世间的事情,其他我们不可过多强求。能够体察规律规则的高手高人们,自然是能做到将事物发展的变化了然于心。这才是“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的最合理解释。至于修真,仙佛类的解释,小子冒昧问一下:历史上有一些所谓的术士预测很准,你可以说他们很厉害,但他们谁成佛了?谁成仙了?成佛成仙的传说后,你见到他们再次以仙佛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了吗?没有!科学的确无法解释所有的问题,因为道家的“道”不能算严格意义的科学!毕竟这个道到底是啥东西,没人讲清楚。李耳没讲明白,庄周也没解释清楚。所以对于这点,大家不如迷迷糊糊,就当做是个形而上的东西就好了,不必苛求。
这里的五贼,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形式化的东西,你可以说是五行,人的内部器官也有五行之说!古代中医理论就有‘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的说法,并且对应五行来了个‘神属火,魂属木,意属土,魄属金,志属水’的说法。而唐朝张果老则提到过所谓五贼,就是人身上的五德:味、利、反、怨、小大。但无论什么说法,都是在强调五贼的规律性。这里小子决定引入中国古代的五行理论来讲解这个规律性。很多人听到五行理论,总会说这是迷信!也有深信此者,会说五行理论是哲学体系!但小子认为,五行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五行生克的规律来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只看这个关系我们就该看出一定端倪来。很多人都说五行生克规律不是科学,但你要自信分析一下关系,立即就会发现,这就是科学,是古人总结的经验!如果说木生火可以简单理解的话,那火如何生出来了土?难道是火把能烧的都烧完了成了土灰?问题是那是灰,不是土!土为何能生金?有人说了,土壤里有金属,但问题是,五行理论最早的书面记载是《尚书o洪范》之中,这么早的年代下,人们知道什么金银的金属元素吗?很明显是不知道的。当时最重要的东西其实是铁,因为铁能做成器具。问题是要提炼金属,需要什么?火!也就是说火生金更容易理解,土生金很难理解。而金生水就更无法理解了,金属跟水有了啥关系?土壤下面就有水,那么土生水则显得更加合理!而水生木,乍看起来,草木生长离不开水,问题是草木长在大地上,明显是土生木嘛,为何是水生木呢?其实大家可以这么来理解:人们用木头来生火,生出的火既可以作为取暖的物品,还能把食物做成熟食,再加上很多猛兽都是怕火的,也能有防御的作用;人们用火来焚烧野草,将烧完的土地整理成农田,草灰同时成为了田地的养料,而自古我们祖先留下了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这个岂不是完美的契合了?土地里的矿产,可以冶炼成金属性质的工具,这些工具将会在生活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金生水则是人们利用手里的金属器械开挖沟渠,将水源引入缺水的田地,来保证庄稼的生长;最后则是水润田地,保证了庄稼的收成。庄稼长出的果实作为食物果腹,而其他的秸秆类的东西则以木的形式继续生火来持续这个循环!五行相克中,木克土说的是,当土地被大水侵蚀冲刷(实际上古代洪水是频发的),在不稳定的地方多种植树木,树木可以起到稳定水土,保证土地不被洪水冲刷的作用;而面对洪水,最好的做法,就是利用大地,砌起堤坝,阻挡洪水对自己的侵害;火虽然用途甚多,但是当火比较大,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的时候,水就可以将大火扑灭;而就像我上面提到的,火可以提炼金属,从而驯服金属,制成器具为人所用;金属质地的器物比木制的材质要坚硬的多,锋利的多,所以可以砍伐树木作为生活中使用的梁或者其他工具等等。也就是说五行生克规律压根不是什么哲学理论,不是迷信,而是古人运用智慧,总结经验后的科学理论!它的存在,见证了我们炎黄祖先不畏自然,改造自然,为自己赢得更好生活环境的经验总结!所以说五行学说本应该是科学,是总结,与伏羲所创之八卦恰巧遥相呼应。而我们只有体察到这个规律,掌握前人总结的知识与经验,做到熟捻于心,并按此规律用于人世诸事,才能做到无往不克,无往不利。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天道在人身上很好地体现了出来,而人心却是机变无定的,先把天道确定,人心的机变才能确定下来。我们来看看《道德经》中所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前面小子讲过了,五行生克的理论有一个很明显的引线贯穿其中,就是人依靠自己的主观思想来改造自然,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一个稳定而和谐的环境。所以说天道的性质都是要在人身上完美体现的。或许有人会说,难道在其他的动植物身上就没有体现吗?肯定是有的。但是人比较特殊,人在自然界中,是一个很有趣的存在,拥有自己的意识,拥有其他物种所没有的智慧,所以人所体现出来的天道是最为明显的。事实上我们作为一个人,如果观察老鼠的话,我们又听不懂它们的叫声,看不到它们如何打洞,如何觅食,如何能从它们身上总结呢?所以古人认为天之道,就是在人身上所体现的,而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是直接点明了人生活在大地之上,就要遵守大地的法则。这里不得不佩服老子,真就是智慧超群。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理解到了这个规律,可惜的是现在人心膨胀的利害,在欲望的支配下,随意破坏自然,认为自己才是自然界的主宰,殊不知,人不过是自然界中很渺小的一员(但很有存在感)。古人利用各种技术改良自然环境,以利于自己生存。但是古人也明白你身在其中,只能依存这个大的法则,否则就会自食其果。如果大家环视目前的环境,无论是臭氧层破洞,还是全球变暖,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雾霾频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的活动,有些出格了,出格了,大自然会惩戒。问题是,经受了这种惩戒的人们,还有没有后悔的机会呢?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确有骄傲自大的资本。最主要的就是人能利用头脑利用工具做很多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所以才有了“人心,机也”这种说法。
因为人心的机变,因为人心的不确定性,让人类创造出了太多的伟大的技术与发明,从而让我们人类可以更好地适应自然,活的更好。但是这种多变性却不是一直都是有利的。事实上,人心的多变导致了人心的无法揣度,虽然利大于弊,但还是一柄双刃剑,大家需要控制一下自己的心。如何控制呢?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就是要我们先要把天道规律给确定下来,能够按照这个规则来生活,来做事,才能确保自己的心没有问题,才能构建一个美好社会,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事实上,《阴符经》开头都是在讲人道与天道的关系。天道可以体现于人道上,但因为人道多变,所以人道需要天道作为一个基准。每个人的人生就像建房子,有的人是摩天大楼,有的人是豪华大厦,有的人是独居别墅,有的人,却是茅草房。但无论什么样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共同点:地基要稳。而且是房子越高大豪华,地基需要更加稳固。而作为人心的定立点,天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我们人类真的明白了天道规律的法则与约束,能够恪守自己的本分,那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不是问题。如果我们没有乱砍滥伐,植被不被破坏,沙尘暴就不会频发;如果我们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改良环境,黄河水土流失就不会这么严重;如果我们不盲目围湖造田,地区生态系统就不会遭到严重破坏;如果我们能做到减少尾气排放,雾霾也不会如此频发;如果我们能做到捕捞有度,近海海域就不至于鱼种濒临灭绝的尴尬……《吕览》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像《吕氏春秋》里的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天道规律。人心不可测,但“天之道,利而不害”,所以我们需要这个天道来确定自己的本性,保证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是瞎干、乱干。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这段话就是具体讲述了天地人三者有变化时候的体现,上天有变,体现出来的就是北斗翻转,星宿错位,大地有变,就会飞龙螣蛇飞空而起,人一旦有变,则会翻天覆地。因此如果能秉持天道的精髓,保证天道人道完美契合,则万事万物就都可以在一个基准上确定下来。中国古人的智慧,都是体现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和作用。无论天地多么伟大,人总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天地的。问题是,你的做法跟天道法则和地道法则相同,那么人就会过得更加舒服,你要跟天地法则背离了,那才是真的麻烦,事实证明,在大自然的报复下,我们人类,毫无抵抗的余地!因为人生长于一个空间中,自然就要被这个空间所限制,想要跳脱这个限制是不可能的。历史上多少强人,谁能逃离这个体系呢?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游戏,那么天地的法则,就是游戏规则。而人,是没有确定游戏规则的权利的。我们从历史上看,上天发出的杀机,第一时间体现出来的就是星宿的移位。其实天上繁星的变动是很正常的,毕竟宇宙间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本身。但是星宿的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古人根据这些变动,二十四节气也就应运而生。能够仔细观察到这个规律,对我们生产、生活拥有极大帮助,让我们生活更加便利。但是大家需要明白,上天突然发出某些预警,其实是很可怕的,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重视,极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一次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可能毁了全人类!我们要发现并利用这个预警,但用得好或者用的坏,全看自己。大地发出的杀机往往是动植物的反常。大家都知道,在地震前夕,很多动物都有预警能力,其实这从科学角度上来讲,大地发生地震的前夕,是有震动和声音发出的。但是振幅过小,人们感觉不到,声音频段也不是人能听得到的,但是很多动物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所以才有了预警。当大地发出杀机,人们在观察到这些并且可以利用这些,足以让自己逃离灾厄,避开危险。人发杀机就比较可怕了,前面小子提到了,人心是机变的,根本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所以说人心的多变导致了结果的多样性。而人心一旦发出杀机,带来的连锁反应必然是翻天覆地,天地俱不得安宁。这句话是很可怕的!它既强调了我们人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又给了我们一定的警醒。天地反覆,其实代表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动。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是大自然的常理。
甚至可以说,天地可以代指人间之事!《易传》中明确讲明了天尊地卑,那么社会上什么人是尊呢?古代自然是皇帝最为尊贵。什么人卑微呢?老百姓!但是历史发展告诉了我们,刘秀一个放牛娃作为卑贱者逆袭上位成为皇帝,朱元璋也从一个乞丐成功登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忽视了天地的变化,人类可能会灭亡。但如果忽视了人心的背向,一个政府就会垮台,自然统治阶级将会成为被统治阶级,成为一个巨大的反转。《道德经》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以向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说实话,这句天地反覆,小子一直都在考虑往哪方面去解释。后来想到了中国近代那段不堪屈辱的历史,突然觉得,天与地的反覆变化规律其实就跟近代史一样的,民心所向,必然成功;民心所背,必然失败。这也是《孟子》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所讲的原理。虽然人心变化不可控,但我们还是应该要做到天人合发,也就是人要服从于天道规律,服从于大地法则,也只有这么做才能让人平稳生活。按照“上帝欲使其灭亡,先使其疯狂”的模式看,做事一定不能过度。天人合发下,凡事才能有个比较好的结果,才能让自己不至于遭受灾祸。过度的事情,就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了。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上看,凡事都是遵从于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拿大家最爱的三国这段历史作为一个很好地参考:袁绍四世三公,门生遍布天下,却在最最强盛的时期,被曹操打了个打败而归;相反的,曹操当时实力比较弱小,却于低谷得许攸计策彻底逆转战局;曹操平定北方,南下取荆州,却在最鼎盛的时期被孙刘联军打了个打败;相反的刘备当时如同丧家之犬,本已无立锥之地,却以小克大取得胜利从此走向人生巅峰;刘备取四川,攻取汉中,再保有荆襄,在最鼎盛时期在猇亭被陆逊烧了个七零八落;而孙吴在被打的不像样子的时期,却抓住的连营七百里的低洼地形,一把火扭转局势。如果从用人方面看,曹操灭了袁绍,统一北方,自大妄为,在司马懿不愿意出山做官时用武力强逼人家出来为自己效力,却不知不觉中给自己的魏国埋下了灭国的伏笔;刘备最落魄时虚心请诸葛亮出山,才有了保有荆襄,西占蜀地的战略从此建立自己的王国!所有的事情都不宜太过,太过,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而我们人,面对天地规律、法则,最应该做到的就是谨慎从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天人合发,让自己所遇到的事情都可以慢慢稳定下来。
至于这个机应如何把握,我们可以参考张良的一句话:其机善,虽不令天下而行之,天下所不能知,天下所不能违。不愧是谋圣,这句话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如何做才能让天下之人都无法违背!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这句话说得是人的性格有聪明的一面,也有笨拙的一面,他们可以表现出来,也可以隐藏起来。人有九窍,它们是招惹是非与过失的途经,但是九窍里最重要的三点,就是口、耳、鼻,它们可以选择是动还是静。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人才,又都是笨蛋。一个人聪敏还是蠢笨,看的是他这个人的天赋,所处的环境。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通的通才,正如老子所言“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自然得有所选择。正所谓有舍才有得,只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且看古代,太平盛世下一定要找寻品德优良之人作为一个地方的官员,这种人或许能力不够,但因为他们品性好,不贪不腐,做事讲究公平合理,能够给社会带来安稳与和谐,就是治世的能臣了。相反的,乱世之下,想要有所作为,常常需要非常规手段,也就是需要各种权谋决断,需要不停的算计,否则只是空谈君子之道是没啥用的,这也是孔子、孟子这种圣贤无法融入春秋战国这么一个战乱环境的原因,道理懂了,可问题是乱世讲仁义道德礼义廉耻没啥用,因为大家都在疯狂的打击其他人,换取自身利益。放在现实社会中,有些孩子从小就有数学天赋,逻辑性强的学科轻松一学就能学会,而有的人却是怎么学也学不好,这就是天赋的原因了。人的自身天赋,是导致你做事显得聪明还是笨拙的最主要原因。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笨蛋,有的是走错了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相比而言,这种愚笨和聪明,其实都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隐藏这些属性,也可以显露。比如说你有自己的特点,能力非凡,如果有人赏识就应该努力表现出来,只有这样,上级才能认清你的能力,你才能获得重用,才能拥有实现自己人生理想抱负的舞台;但有可能上级忌惮你的能力,那你就得装傻了,表现的太聪明,文种、张良、韩信、徐达……如此多的历史人物的结局告诉我们,聪明到让上级觉得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那就难免悲剧收场!一个人比较笨,如果善于隐藏,也能让别人看不到自己蠢笨的一面,因为显露出自己的愚蠢,可能别人就要对你下手,自然应该保持一定的神秘性更好!但这个又是相反的,比如当年的英国伦敦造船公司,六个股东争吵不休,想要招个总经理,当时最热门的人物被媒体扒拉出来以前“犯傻”的事情。结果六个股东都为了自身利益,觉得一个傻蛋便于控制,索性要了这个人!本来被称为愚笨是不好的,他却反而得到了一个心仪的位置,而事实证明,此人就是干高管的料,上台五年,公司规模扩大了十倍!这种辩证的思想,就告诉了我们,我们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都应该重视起来,并且要视情况而定是否要隐藏这种特性还是显露这种能力,凡事都没有固定的模式,都要以特殊情况特殊分析来处理。
人身上是有九窍的,至于九窍是什么,目前有两种版本:第一就是窍就是孔洞,人身上的九个孔洞,分别是双眼,双耳,两个鼻孔,嘴巴,尿道,和肛门;第二个版本就是道教所提的九个穴位:明堂、洞房、泥丸、气府、鹊桥、重楼、鸠尾、绛宫、黄庭。至于九窍到底指的是什么,小子认为是第一种,毕竟九大穴位一般人根本无法得知,就算是秉持道家思想或者是信奉道教教义的人,都没有理由是天天学习中医理论的,何以能知如此多的中医理论?中国古人,文化的普及没有现代这么宽泛,当然,中医系统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可以说,一个天才,终其一生也不见得能穷尽,所以在古代对中医有相当造诣的人,放到现代,应该是两院院士之类的高学历精尖端人才。九窍中最重要的三点,就是眼、耳、嘴,也就是这段话中所提到的的“三要”,当然,也有人说了这个三要属于“精气神”,不过道家炼丹理论里的“精气神”实在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个就跟老子所提“道”的意义一般,是一种形而上,无法用言语来讲明的。虽然说“可以动静”指这两种可能中的任何一种都是毫无问题的,不过小子仍旧会坚持在三个器官的解释中。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嘴巴可以尝,这三者,是人最重要的感官器官。这个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而人就是靠这些来感受外部环境,观察外部环境,并且通关同类之间的交流来了解外部环境。所以说交互中的器官,最可信,又最不可信。因为能跟外部进行交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接触到的,未必就是好的,邪妄几乎都是通过九窍进入人体,而最重要的嘴巴,耳朵和眼睛则是重中之重。
老子《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里老子已经很明确表明了,五色、五音、五味可以通过人的目、耳、口三个器官与人进行交互,如果人过分追求于这种有形的东西,人的心,就真的累了。累及身心的做法,最后必然是消耗了自己的生命,而毫无作为。所以这句话的关键就是“动静”,要掌握好时机,到底要不要用,要如何用,是简单的用还是认真的用,都是不同的。比如三人成虎这个成语,你听到的多了,谬论也成了“真理”。至于这个“真理”是否正确,听别人说的,未必准确;自己看到的,未必真实;甚至自己说的,都未必正确。至于如何去辨别这些,需要的是大量的经验,需要的是细心与谨慎,能够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去研究,去思考,这样得到的结论未必正确,但一般来讲,相对于所处的时代,如此的结论肯定是比较先进的,至少比武断的听风是雨科学。所以说道教修真之人要求要少用口目耳,减少损耗,而道家思想则是要提醒大家谨慎使用,因为用得好,就能明辨是非,用的不好,可能铸成大错!至于大家如何去理解,其实各有各的道理(虽然我对道教教义并不认同,但有些原理性的东西,不得不说是没有问题的)。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木头上生出火来,火烧的太旺,木头也就烧成灰了;国家出现了奸佞之人,当他们真正掌权施行政令时,国家也就要灭亡了;能够谨慎对待这些问题,防微杜渐,就可以算作是圣人了。五行生克中是木生火,这是没有问题的。古人用木生出火来,用以取暖、做饭、防御等。可以说火只要在木属性的事物上燃烧起来,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灭掉的,直到燃尽,火虽然会消失,但木也将不复存在。这里就告诉我们做事要控制好一个度,做得太过,必然伤及自身,做的太欠,又没有效果,中间所需要的,其实就是我们对事物的把握是否精准。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因为人有贤愚之分,所以面对同样的事情,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可能一样。但无论怎么变化,木生火,火大木毁是常理。
一件事情,如果觉得困难,我们最应该找到的,就是这件事情的“钥匙”。如果找好了这个钥匙,找准了点,那么再做起来就好似在木头上点燃一把火,事情自然就得以解决(但控制不好火候自己有可能也被烧了进去)。奸佞在国家重要位置,那么国家之命运将会很危险。自古以来,奸佞误国的事情层出不穷,小人也是比比皆是。之所以出现这种原因,完全是因为小人和君子能力基本相同,但是小人更加懂得揣测人心,自然更讨喜。所以说即便是有道明君,也是身边不断有小人的。比如说乾隆,毫不夸张的说,乾隆在自己人生前期,也算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只是到了后来有点飘飘然,说的直白点就是嘚瑟了,并且还玩的过火了罢了。乾隆最宠爱的臣子就是大贪官和珅,很多人对此都提过重用和珅是他的错误。可是大家却没有想过,乾隆也是人啊,人都是有感情的,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下:乾隆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死了,乾隆伤心欲绝,不肯进食,就坐在床上伤心流泪(皇帝也有很脆弱的一面)。当时满朝文武大臣都去苦口婆心劝导皇帝要爱惜身子,不能为了一个女人就把自己身体拖垮了(这里的满朝文武不包括人精和珅),乾隆当然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对的,但他就是难过,无法释怀!而和珅的表现就简单多了,直接去拜见乾隆,一句话不说,乾隆坐在床上难过,他就跪在门口,君臣这样维持了三天三夜,最后乾隆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表示自己会吃饭,但此时和珅已经跪的无法走路,被人抬回家的。你可以说他是投其所好,但乾隆的心是肉长的,自然会心软,会心疼!有这么个愿意跟自己共同伤心的下属,平时贪婪一点有啥问题吗?的确有问题,但他肯定觉得这不是问题!
你要非要学君子之道,是没有办法跟这种上级走的太近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古训是很对的,唯一的问题是,虽说君子如水,小人如油,但谁家炒菜不放油呢?油量掌握得好也是很香的啊!或许有人就要骂我了,你不是说自己是道家吗?怎么还追求物质享受呢?说实话,人的欲望,应该控制,但不能过分控制。彻底断绝了人欲,那你只能做个死人!即使是老子,也提到了要“少私寡欲”而不是“无私无欲”,因为人性中最为基础的“贪嗔痴”是无法断绝的,即便是孔子,也是外貌协会的嘛!当年他看到澹台灭明长得丑,不也是没待见人家?直到后来发现这个学生,学识好,品德优,才真正认可和称赞了他!小子这里只是想说,奸佞小人不可怕,因为小人也有小人的用法。你让孔子给你监视其他人,背后打小报告,你觉得他会干吗?不会!但这种事情有些时候是可以做的,因为别人在明面上未必肯告诉你一些真相!如果让孔子去做个间谍,他肯定完不成任务(总不能跟人家说,大家好,我是詹姆斯o邦德o仲尼吧)。所以最大的问题在于‘时’,即是说,小人你要驾驭他,不要把他们放在无法控制的位置上。草原民族都知道,那种烈马其实才是真正的千里马,但要看你能否驾驭。像诸葛亮那般,在《出师表》中告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可惜诸葛死后刘禅还是任用宦官黄皓,纵情声色。难道刘禅差劲吗?事实上诸葛死后,无论是蒋琬、费祎、董允这种文臣,还是姜维、魏延这种武将,都被刘禅用帝王厚黑学玩的服服帖帖,一点好处都捞不到,但人都是有欲望的,为了欲望而疯狂,总不能肯定说是错误的吧!所以说小人没问题,别让他有兴风作浪的机会,而用好了,也会成就一番功业!如果一个人正好处于高位,则要注意自己的欲望,欲望的不可控带来了小人的机遇,小人有了机遇就可以兴风作浪,那么国家就要灭亡了。能够很好的掌握这种微妙关系的人,可以称为圣人!
这里小子给大家罗列一些自己看到的关于防微杜渐的名人名言:老子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二)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服役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易传?文言传之坤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圣贤的修行之路,从来都是不容易的。做人,智商与情商要统筹兼顾方能就成成功人生,比如说海瑞,是个真正的清官,但是张居正这样的人物都不肯用他,为何?因为是个刺头!一个敢对皇帝喊出“嘉靖嘉靖,家家穷的干净“这种话来刺激人家,还敢抬着棺材示意要死谏的人,往往被百姓捧得很高!但如果一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倔驴在你身边,你能舒服的了?所以张居正这种人物上台后都懒得理海瑞,海瑞那疯癫行为能把自己女儿活活饿死!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海瑞某些行为,真个叫禽兽不如!
大家有没有看过传统京剧曲目《打龙袍》呢?这虽然是杜撰的,但也看得出另一个清官包拯的性格。如果他当时真的敢打皇帝,而不是打一个象征意义的龙袍,那他的小命可能就没了!还有三国时期的大奸雄曹操,立法军队践踏田地要处死,结果自己的马受惊践踏了青苗,你看他做样子要自杀,身边的人说作为统帅,不能死,用头发代替就行!你看回答的多巧妙,你要敢来一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曹操死不死先不说,你死定了!所以这句话的意思,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还有太多隐藏的含义。大家应该要慎思笃行,方能逃避灾厄,取得成功。至此,《阴符经》的上篇就已经结束。李筌曾称呼此段为《神仙抱-演道篇》,主要讲述了天道与人道的联系,即是告诉大家要体察天道的规律,然后将之应用于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去,并且要认真思考,任何事情的对立面与统一面都要思考清楚。为政者为之,辖区内和谐昌盛;经商者为之,生意兴隆,日进斗金;耕田者为之,仓廪丰盈,家道殷实。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这句话是说天然的生杀,是天道的规律。单纯看着一句,就是在告诉我们天道的含义。大自然是一个复杂而有条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天道一方面支持着万物生长,就好比自然界中植物的春生夏长,另一方面又灭杀万物,如同自然界植物的秋敛冬藏。这么一个规律之下,自然界的四时也就有序列的循环进行,往返不止。而这个循环过程,都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有了开始就必然要有结束。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每日也有黑夜白昼的循环。这么一个系统下,动物可以在白昼出来为生计奔波,到了夜晚就可以养足精力,休养生息(很多昼伏夜出的动物恰恰相反),植物则可以在白昼开启光合作用生长,夜晚则只剩下了呼吸作用。但无论是什么物种,只要是有生的,就一定有死!对于人亦然。四季交替让我们可以拥有不同的环境。这里有人说,赤道附近常年炎热,但请记住,赤道附近庄稼生长并不好,还有就是过热的环境下,人们的寿命往往会缩短,当然过冷的天气下人们也活不长。事实上,养生对气温的要求还是挺高的,能够有分明的四时,人们的身体随着自然的变化而调节,才是最好的结果。以前有医学家做过实验,即试验一个人的工作周期。即利用灯光代替太阳光,保证一天24小时的充分照明,很多人一次工作的周期甚至能达到30小时以上!但无论多长,都还是需要休息的,没有休眠的动物是不存在的。这就是自然界的规律,持续的东西,是没有生命的,它们没有所谓的生与死。有生命的东西,虽然有生,但也必然要面临死亡。可笑的是,古代的很多‘英明’的帝王在享受完世间荣华之后,却渴望羽化登仙,追求长生不老,吃了那些所谓的“炼丹之士”练就的所谓“金丹”,却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老子可以提“长生久视之道”,却没有告诉你会不死。同样的道理,老子在古代算是高寿之人,只能说他的理论用于养生是可以的,千万不要想什么飞升的修仙之路。要知道无论是佛教教义,还是道教教义,所谓的仙佛,都是要摒弃人欲的。但作为一个人,天天想着从人升级成神仙,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欲望!而这么大的欲望,教义却告诉你不要有欲望,这不就自相矛盾了吗?这也是我对这些宗教并不看重的原因(但我很敬重他们的思想,很了不起!)。既然天道规律如此,我们最应该考虑的不是可不可以不死,不是可不可以晚点死,而是应该珍惜这有限的生命,为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信仰而努力奋斗!就如岳鹏举词里所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当然了,长生不死有很高的诱惑力,这里小子举一个发生于齐景公身上的小例子说明下对于长生不死的看法:齐景公去牛山游玩,当向北登高看着齐国都城的时候,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看到这个,直接哈哈大笑!齐景公生气了,要求晏子讲清楚发笑的理由,否则就要惩处他。 晏子说:“如果从古至今人都不死,那么太公、丁公将永远是齐国国君,桓公、襄公、文公、武公等都将成为辅佐的大臣,您将戴着斗笠穿着粗衣,手持大锄小耙弯腰屈膝地行走在田地间,哪儿还会有闲工夫忧虑死亡的事情!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不符合仁义道德。我看到了一个不仁道的君王,还看到了两个谄媚奉上的奸臣,所以忍不住就笑了!”晏婴接着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你此时只能在田里耕种,哪还会有时触景伤情呢?正因一人离开了君位,另一人才会被立为君,您也才有了机会当上了国君,可笑你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而哭泣,这是很不仁义的啊!我对不仁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罚一杯酒,又罚艾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一杯酒。
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死,世界早已人满为患,为了能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早就打的头破血流不可开交,到时候你哪有闲工夫做着长生不死的美梦!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这句话其实没有太多的含义,天地在盗取万物的精华,而万物也在盗取天地的精华,作为大自然中特殊的物种-人类,也在盗取万物的精华。这里的盗取,就可以理解为反夺。没有了万物,整个以天地为框架所构成的自然界就要彻底荒芜,没有了这么一个优良的体系,那么天地也就不存在了(因为这种状况下,只怕一个星球上将毫无生机,没有生命,何来天地),而自然界中的万物则是要盗取人的精华来生长繁衍,保证自己物种的生生不息;而我们人类就更直接了,直接将万物为己所用,保证自己日常生活的需求。这也是一个大环境下的循环体系。天地生养了万物,同时灭杀万物,只有这样,万物才能真正的成长,而天地只有反夺了万物的精华,才有可能将这个循环持续下去。同理,万物在人的活动下,从而有了环境的变化,来保证自己的新陈代谢(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道家推崇的是尧舜时代那种朴素而顺乎自然的生活习惯,那种生活下,人是合于天道规律的,绝不是我们现在这种杀鸡取卵似的急功近利的生活,乱砍滥伐带来的是沙尘暴,非典,禽流感等恐怖的灾患)。而人作为一个主观性很强的物种,是需要万物的精华来生活的。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古人从来没有把人归于万物之中,人类因为思考意识的存在,所以独立出来算一个体系,这也才有了天地人三者的主观循环,万物是联系其中的辅助者,而不是主角。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这句话就是说,上面天地、万物、人之间的盗取要有一个度,只有大家都符合时宜,这样天地人三者才能安稳无事。天地生养万物,万物才能和谐稳定的生长。与此同时,天地要盗取万物的精华,这样才有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环境系统!很多人都会觉得盗取的到底是啥,其实天地之间的环境,之所以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最主要的就是万物的生长,这种生长的状态,让人看起来,最直观的的体现就是充满生命力!所以天地要盗取的,正是万物的这种充满生气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不能一直都有,即是说万物虽然可以生机勃勃的生长,却也要枯萎、死亡。因为有限的环境下,不能支持物种都一直生长,否则大自然就没有了和谐与条理。万物盗取了人们活动的成果。在人类的活动中,很多动植物都是获益匪浅,从而拥有了更加优秀的生长生存环境。但是环境资源还是有限的,有些物种,越来越好,自然有些物种因为人类的主观意识的活动,从而有了灭顶之灾!其实这也怪不得人,即使是当年地球上的霸主恐龙,在大自然的改变下还是无情的被灭族了。人类的活动,对大自然的变化有辅助效果,却不是主导。人利用了万物的精华来生活,相比而言,人可以动用自己的智慧,从而有了一定的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在这种能力驱使下,人类可以改变自然环境,让万物为己所用,让自己过得更加舒适。无论是人为优化某些物种的生长环境(比如说农田作物),还是人为的将某些地域里的猛兽驱逐(如豺狼虎豹),都是以对自己有利的前提下,给其他物种或好或坏的施加影响。不过这也有个问题,就是人们能否恪守本分,不至于过于过分,因为《阴符经》中提到的是‘人,万物之盗’,而没有说‘人,天地之盗’,就是说明了我们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要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因为我们无法彻底拥有自然界的主导权,我们最多只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而不是绝对的效果,所以肆意妄为之下,只会招来自然界的报复,而这种报复,往往是人无法承受的!自然界中的灾害,像海啸、地震、泥石流这种猛烈的,人无法抵挡,只能避开!最可怕的不是这些,而是像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污染气体排放增多导致的雾霾天气,乱砍森林导致的沙尘迭起,往往都是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的,当我们发现问题时,再去治理已经力不从心,甚至可以说要付出相当高的代价才能解决!
更何况有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所以《阴符经》中提到了,一定要保证一个度,不能太过分,只有这样才能让天地、万物、人之间的关系处于一个平和的状态,而这么一个状态所带来的,自然就是整体的和谐和稳定。而这么一个稳定的大环境,对成长于这个大环境下的所有动植物而言,都是有利的。这里小子顺便提一下我对某些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看法。其实很多的物种,保护的唯一价值只存在于科研这一方面了,比如我们中国的猫熊。猫熊,俗称大熊猫,是熊类的一种。原本是食肉型动物,后来通过进化,90%的情况下都是以竹子为生。目前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800多万年!只是听这些数据,大家可能觉得,很有价值,但大家却都忘记了一点,大熊猫这个物种从昔日的繁荣到今日的濒临灭绝,不是人类活动给它们带来的。人类的活动跟它们能否在这个自然环境中生存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说得直白点,它们会灭绝,是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法则主导的,我们觉得这个物种值得保护,其实保护来保护去,它们只能在人类的帮助下才能生存,这等于是被自然所淘汰的物种!保护这种物种,你不能说完全没有价值,但价值,也谈不上特别高。我们现在保护大熊猫,其实已经在逆势而行了,当然为了一个物种,保护一定数量的大熊猫是值得的,但不值得付出太多,毕竟有太多的物种,今时今刻都要面临灭顶之灾!我们,应该为自己所作所为买单,即:人类活动导致的某些物种的灭绝,我们应该反思如何把大自然归还;非人类活动的物种灭绝,特别是自然界的淘汰选择,我们没必要过多的去保护,顺应自然规律,人类才能长久的在这个大自然生态系统下长久的生存下去。故曰:“食其时,百骸埋。动其机,万化安。”所以古语说:饮食规律合乎时宜,人体就能得到调理修养;行动符合天机规律,万物所有变化都会归于安顺。这里引用这么一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事的道理,顺应天道,洞察天机,就是寻找所谓的“道”,要懂得适可而止。古人的智慧里,有太多的地方都在劝导我们人要知止,像《大学》中所言知止而后有定,虽然朱熹注释‘止’为明确的目标,但如果不懂得取舍,不懂得选择,那就根本找不到一个明晰的目标。时机的把握,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时机的把握如果往简单里说,就是一个人说话、办事时候的切入点。任何事情都有许多的点,每个点都有不同的切入方式,和切入选择。这种仁者见仁的问题其实无法说太多,只能说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就是身心同治,家国同治,从小到大都是如此,遵从一个统一的模式,即符合于天道规律,当然放到实际事情上,做事的方式是可以灵活的。
就像我们中央政府提出了“三严三实”,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但你跟坏人也说老实话,坑了自己还是小的,搞不好会坑一群人!时机的把握,其实就是如何创造出适合做事的机会。给大家讲讲长孙皇后朝服进谏的例子:一次唐太宗非常气愤地对妻子说:“我以后找机会一定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道:“是谁惹怒了陛下?”,唐太宗说:“魏征经常在朝堂上羞辱我。”面对盛怒的丈夫,她没有顺水推舟出言煽动,也没有默不敢言。她做了一个奇特的举动,暂时不理会丈夫,退到里间,换上了正式的朝服。然后走到丈夫面前表示祝贺。唐太宗十分惊奇,询问妻子的用意。长孙皇后则笑着答道:“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之后更加重视魏征。看吧,如果在唐太宗盛怒之下,她直接说魏征说的是对的,那等于说唐太宗说的是错的!夫妻大吵一架倒在其次,搞不好为了泄愤直接先把魏征杀了,而利用这么个时机吹捧唐太宗一番,这样他一高兴一嘚瑟,立即就觉得挺好了。这不是阴谋,这不是诡计,而是一种灵活的应变。时机需要把握,但拥有大智慧的人直接就可以创造时机!当然,如果有人想要看洞悉人性的书籍,小子这里推荐你看《鬼谷子》,但请记住,里面讲的东西别乱用,因为王栩这个人很阴险的,他流传下来的著作里,《本经阴符七术》才是基础,只知道看《鬼谷子》,天赋低的看的云里雾里,没啥用处,天赋高的若是只知用谋略,必然被此书所害!这就是那句经典的“专用聪明则事不成,专用晦昧则事皆悖。一明一晦,是谓阴阳。一阴一阳,道之理也”的含义。
所以说这个时机的把握,是很玄妙的,至少小子到现在为止也没能真正掌握这种玄妙。当然,我这方面天赋是比较低的,不擅长的东西就算认真学了估计也没法熟练掌握、应用,索性就不学了(我很会给自己的懒找借口)。找到天地人的平衡点,这个点,就是机。这里小子没办法再提这个问题了,毕竟这个东西不仅晦涩,还虚无缥缈!如果未来有机会,或许小子真的会考虑下写三国的分析!不过这个看机缘了,不出意外我是不愿意写的,中华大地能人辈出,像我这种水平的多如牛毛,我还真不太敢出来现眼。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这句话单看起来有点拗口的,人们往往都知道神奇的现象很神,却不知道导致这种神奇出现的规律才是真的神。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所言“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说明了问题,当科技水平低下的古人(别想多了,人家精神文明可比现在高多了)看到比如海市蜃楼啦、钱塘江潮信啦、彩虹啦什么的,都会觉得很神奇,一定是有神仙显灵,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才会有了敬畏神明之心。这些现象的确很神奇,发生的几率很低不说,对气候、空气温湿度等条件要求也是很高的,如果你说这种现象很神奇,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大家需要明白一点,能够产生这种神奇的本质才是真的神奇,才是最值得大家去掌握的。无论什么样的神奇现象,出现的条件都是最重要的,这种东西才值得大家去推崇。而李筌则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注释:伊尹酒保,太公屠牛,管仲作革,百里奚卖粥,当衰乱之时,人皆谓之不神。及乎逢成汤,遭文王,遇齐桓,值秦穆,道济生灵,功格宇宙,人皆谓之至神。
李筌这句话算是非常精准的举了很实际的例子,古代的先哲们,在没有建立大功业之前,的确是没有什么人认为这人就有多大作为,有多少出息。但实际上呢,却并不是如此,生活的历练对一个人智慧的积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是天才也是需要实践去验证自己的结论),有了平凡的一段,才能有不凡的成就!当看到别人的成就的时候,就该知道他们在品尝胜利果实之前肯定拥有很长时间的低谷期!就好比很多人羡慕富二代,官二代,殊不知富二代的父母为了事业打拼,最艰辛的时期都吃不上饭!因为他们的拼搏与努力,他们的后代就不需要吃这份苦;官二代的父母往往也是从小科员干起来的,他们可能要忍他人所不能忍,天天装孙子,最后有了一个高位,所以他们的孩子自然就不需要再装孙子!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最艰辛的阶段坚持不住,那你将一事无成!实际上所有人的人生,都有巅峰,有低潮,但无论低潮何时出现,都能用自己的毅力度过的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这种人的人生才算是神奇!所以当看到别人的光辉时,应该考虑下人家在另一面的付出与努力!同样的,这也说明了对比的意义,没有了神奇,就没有平凡,两者对立统一,不存在说一生都是神奇的人生,因为一个人永远都是处于高位,也就没有什么低谷了。但事实上《易经o乾卦》上九曰:亢龙有悔。长久的高潮,带来的必然是悔恨,因为人生就是一个抛物线,你想平着飞,请克服地球的引力,做不到,就必然要往下走,这是自然规律,这是天道法则,谁也逃离不了!所以事情神不神不是重点,重点是产生神的原因!知晓了原因,当你处于高位时你会很谦卑,因为你不过是将这个原因用的比较好罢了,搞不好有人比你更好!当你处于低位时也没啥好沮丧的,因为懂得这个原因的人,一定能腾空而起。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这里的意思就是说日月的运行都是有一个常数规律,日月的大小也有一个定数规律。能够掌握这个规律,那么神明的智慧就产生了,伟大的功业也就相应出现了。
如果我们从纯字面上去理解这句话,那么就可以理顺这个道理。众所周知,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也只有一个月亮,日月都是有具体数字的。但是太阳比较大,月亮呢,比较小,这就说明了日月也是有大小的,同样的,日代表阳,月代表阴,都是一个定数的道理。而事实上,不仅仅是数量和大小的问题,日月整体的运行轨迹和周期,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么一个整体的规律,如果完整的总结掌握,基本上可以说把节气之类的东西都能考虑进去,然后再将之应用于农业生产(古代基本上都是以农业为主的),那么往往可以获得好的收成,百姓也就有了生活保障!这种知识,其实就是大智慧!而这种知识带来的效果,就是伟大的功业(安民保家,可以说功劳堪比古人所推崇的尧舜)!这里还是在不断强调规律的作用。《孟子o齐桓晋文之事》篇中有这么一段话: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对于帝王之路的总结是很简单的,你要用礼仪教化百姓(实际上对于儒家所推崇的周礼,小子是持反对意见的,但孔孟对于百姓教化方面的总结,是非常合理的,所以小子对他们被称为‘圣人’是没有疑议的),你要懂得利用手里的资源,让百姓安居乐业,百姓都安居乐业,则国富民强,国家富强,天下归服,而最后天下归服的最后,自然是王天下!所以这么一个系统的称王的理论,是神圣的,建立起来的功业,也是伟大的!当然,越是伟大的,就越是简单的,就好比隆中对中诸葛亮的策略一般,简洁明了,看似简单,实际上又非常复杂!能够明白其中变化的根本,则可触类旁通,做事自然也就能有所成就。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前面所提天地人互为盗取的这个“时机”是在寂静中完成的,不露任何行迹,让人看不见、摸不着,即使在认真求知者看来,也是认识不一的。君子得到它能顺时而行,从而强健身体,修身养性;小人得到它反而会违背规律,侍才而为,甚至害了自己性命。这句话说的很玄,很多人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理解。但大家需要明白一点,这个‘盗之机’,说得直白点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间互为倚靠的时机点。当然最让人无奈的是有人提到了能量守恒。你要说这里面有能量守恒的意思吧,也不能说是错的,但中国古人绝不会弄出一套能量守恒交换定律来忽悠大家。说白了,这个“机”,道家思想里的“道”,佛家教义中的“业”,都是一样的东西,都是属于形而上的东西。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就表明了你是讲不清楚的。当然这个玄妙的东西到底有多玄多妙也就无法说得出来了!不过《阴符经》还算是很地道的,至少直接跟你说清楚了是‘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人可以聪明,人可以机敏,但无论人有多厉害,也是属于‘天下’的范畴。任何人都看不到这个时机何时出现,何时消失,就算是做事过程中对此有了一定了解(古人肯定经过了大量的思考与总结),也只能就事论事般的讲明一件事的‘机’,而不能把这一个规律套用到世事万物上来。这也就导致了这个虚无缥缈的‘机’成了道家思想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其实我们就可以将这个‘盗之机’理解为‘天之道’,但盗机是要比天道更加广阔的定义。理解到这个之后,我们就可以释然了,因为老子在自己著作中,也只是说了圣人如何以身御道以身行道,却对‘道’这个字也讲不出个一二三来,所以可以说这个盗机,就不能更加深入的下定义。因为当你能用语言给它下一个定义时,它反而被禁锢局限了,也就不是那个最高妙的事物了!
正是因为人们都看不到,摸不着,所以说正人君子得到这个机,就会明白相对于大千世间,自己实在太过渺小,所以之后做事就会更加的谦卑认真,能够真正的弯下腰躬下身子低下头去做事,最后一般都会有不错的功绩(实际上做事所讲究的重点就是如此)。小人却不一样,小人跟君子,基本上一样聪明,却没有啥操守可言。所以他们明白了这个事情之后,不仅不会为自己的渺小而感到慨叹,之后做事不仅不会谨慎,反而会变本加厉,疯狂攫取自己想要的‘宝贝’。当一个人如此做事时,他们轻视了自己的小命不说,别人的小命自然也是不在乎的,当你出现在他们人生道路上成为他们的绊脚石时,他一定会直接往死里整!当一个人丧心病狂的追逐自己的欲望时,基本也就没救了。轻视别人的性命,别人又如何重视你的性命!一个不在乎他人感受的人,最后结局如何呢?参考一下杜牧《阿房宫赋》: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这句话就给了我们很多的警示,毕竟在封建社会里,天下就是皇帝一个人的私人财产,一个人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天下乾坤颠倒。但是秦始皇建了阿房宫,最后却也不免‘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雄才大略如始皇帝,仍然做不到的事情,那些没啥雄才大志没有操守的小人而言,更是不可能的。鬼谷子曰:贤者守时而尽其智,不肖者守命而竭其力,就是这个道理。至此,《阴符经》第二章《富国安人之法》就此结束。单从这一章节来看,这段文字讲的,就是天道的法则。本作品在讨论完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后,直接讲明了天道法则的具体体现,比如‘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其实这里的‘食’和‘动’都是泛指,不过是借着某种现象来引申天道的体现,而个人如果能够理解并运用天道,那肯定是工作、生活都很顺利,有个不错的事业和家庭;如果放眼到一个地区,如果能遵守天道,则人民富强,社会稳定;如果一个国家统治能够以天道法则为国家行政法则,那么整个国家必然和谐安定,强大不可犯。
登录百度帐号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示差别很大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