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和西方国家为何仇视中国保险有什么不同

中国保险业与国外保险业的区别
&在西方发达国家一家保险企业要用上百年的时间健康发展才能成为世界500强,(在美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保险公司一家叫普天寿保险公司,它花了一百二十多年的时间才能进入世界500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世界500强(资产从一千亿到六千亿)才用了6年。
国外的保险业要求的是专业为人民服务,而国内的保险业要求的是实力说话,把专业放到了角落,百姓的利益何在?我是一个97年作到现在的一个从业人员,历经12年的风风雨雨,在保险公司也发现了多多少少的问题,就是&
是不是个人就可以成为保险代理人,保险代理人的专业素质是个问题,是否专业,有多少为客户的利益考虑的代理人?答案就是很少很少.我个人提议如果购买人寿保险,请找一些从业时间长的
,资格老的业务员咨询,多选几家保险公司,以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1-2个,有的保险公司年金保险不错,有的保险公司健康险不错,多比较比较,看看哪个险种是自己需要的,不要听保险业务员的一面之词.因为保险代理人是以保险公司的利益为主,客户利益为次.在不久的将来唐山将出现保险经纪人公司,到那时保户可放心购买人寿保险,以为经纪人是以客户利益为主,是负法律责任的.&&
购买人寿保险要理性购买
,不要盲目购买.(我个人建议)
多找些老业务员咨询!也可找律师咨询!避免被骗!买到不适合自己的保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从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保险意识说起
两百万的寓言
同样是两百万的财富,在中国人和美国人那里会有什么不同呢?
如果是一个中国人,会将两百万全部留给两个孩子,一人一百万&&是的,中国父母确实会这样做,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父母的伟大。
如果是一个美国人,则会用80万买800万的保险,20万买重疾险。剩下的90万花掉,受益人写成两个孩子,留给孩子的就是一人400万,且和孩子度过了美好时光,孩子增加了见识。
例子虽然简单,却让我们看到了中美两国人迥然不同的保险意识。
其实何止在美国,在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保险意识都深入人心,一个自立的成年人如果不买保险,尤其是重疾险,会被视为对生活没有规划,得过且过,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家人没有责任心。
重疾险&&现代社会的基本诉求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生活中总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天灾人祸,生老病死,常有不测之虑,许多是个人难以承受的突发灾害,利用社会力量来分担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是社会成员的一种自愿的互助抗风险行为,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西方有&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上帝只救自救之人&的警世格言。我国历来也流传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古训。在结构稳固的农业社会,尚可以养儿防老、存钱防老,到了现代,社会剧烈变动,流动、分散成为常态,传统的风险防范模式濒临崩溃。尤其在我国,年轻人要承担就业、住房、婚姻、子女、父母养老的多重压力,一次重大的疾患就能轻易摧毁这个脆弱不堪的倒金字塔结构。
凡此种种,你还能对重疾险沉默以对、视若无睹吗?
面对重疾险,我们该如何选择?
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投资,而重疾险却是所有投资的保险锁。毕竟在不测的疾患面前,你的一切都可能化为泡影,从这一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选择一份最贴心、最良心的重疾险是最划算的投资。
平安保险重疾险就是这样一把最适合中国人的人生保险锁。
平安保险重疾险涵盖癌症、瘫痪、脑中风等三十种重大疾病,一年保费最低只需195元,同时还可针对男/女性的高发癌症进行叠加投保,获得双份赔付。更有住院、手术津贴可以减轻病患及家属的经济负担。此外,还有特色的免费医疗服务,包括涵盖24小时电话医疗咨询、远程书面会诊和特需门诊预约等多项内容,在危急时刻给客户带来更多关怀。
作为当代的中国人,你的保险人生请从一份最基本的平安保险重疾险开始。
&&&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切勿轻信投资承诺,任何网上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财经中国网 : 责任编辑:qr
新闻评论排行
标题点击数
财经中国网版权所有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第一部分:亚洲和中国保险市场
  1.亚洲市场
  2008年,世界保险市场出现自1980年以来的首次实质性下滑,毫无疑问,其主要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影响。虽然全球非寿险的承保业务保持稳定,但寿险及非寿险的投资收益和股本回报率却急剧下降。非寿险业的资本盈余减少了30%-40%,寿险业的资本盈余减少了15%-20%。亚洲保险市场无法避免地受到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但是危机对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保险公司的影响不尽相同。对消费者和监管者来说,了解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由《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和委托,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保险研究中心开展了有关亚洲保险公司竞争力(AIC)的重要研究。
  1.1中国市场占有率上升5%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2008年全世界保费规模(寿险和非寿险)为42,700亿,其中欧洲占41%,北美洲占32%,亚洲比去年上升一个百分点,占比22%,排名第三。
  用保费收入衡量市场份额,日本仍在亚洲前十名国家或地区中稳居状元,拥有53%的市场占有率,相比2007年增长了2%。中国首次超过韩国成为榜眼,由2007年11%的市场占有率增长至16%。韩国位列第三,拥有11%的市场占有率,相对于2007年萎缩了3%。这次中韩排名的转换,主要有两个原因:中国市场快速增长和人民币走强。印度在亚洲市场占有率约为6%。亚洲四小龙(韩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一共占有22%的市场份额,与中印的市场占有率相当。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共占有3%的市场份额。
  在保费构成上,全球保费中寿险和非寿险分别占58.3%(24,900亿美元)和41.7%(17,790亿美元)。亚洲市场的保费构成则有些不同,其中寿险保费在保费构成中占较大比重,达到75%。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市场的影响。日本保险市场的规模占整个亚洲市场的一半以上,而日本保险市场主要以寿险为主,寿险保费占到其总保费的80%。
  1.2亚洲逆市而上
  亚洲保险市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种模式。(1)成熟的发达市场,如日本,其特点是市场规模巨大,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有较高的保险深度以及高效的监管体制;(2)新兴的发达市场,如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其特点是市场规模适中,增长速度合理,较高的保险深度以及合理的监管体制;(3)新兴的发展中市场,以中国大陆和印度为代表,特点是增长率高,政府监管严格,市场潜力巨大但保险深度较低;(4)潜在的新兴市场,如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特点是市场规模小,增长率为正但波动较大,极低的保险深度以及不发达的监管体系。
  亚洲这些不同的保险市场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各不相同。2008年日本保费收入增长6.7%,不过,此次增长是2007年保费异常下降16%后的反弹。2007年10月日本邮政保险私有化导致其销售异常疲软。在韩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新兴发达市场,保费收入停滞不前或是略有下降,维持在6%的负增长到2%的正增长之间。在一些潜在新兴市场,如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出现了类似状况。新兴发展中市场中,中国保费维持39%的高速增长,此增长主要由于资本收益免税政策导致投资产品的需求旺盛。印度保险市场则经历了缓慢增长,平均增长率为1.3%。
  在过去的六年中,世界保险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形态。一方面,非寿险保费增长速度由2003年的6.5%急剧下降到2005年的零增长,这主要是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保险承保周期疲软造成的。2006年增长速度回升为1.5%,而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又回落到-0.8%;另一方面,寿险保费增长速度在开始4年里较为平稳,由2003年的-0.7%上升到2006年的7.7%,但是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该增长率骤降到-3.5%。
  与世界市场相比,亚洲市场的发展相对来说更有朝气。非寿险保费增长率在2007年上升到4.5%,之后2008年下降为2.3%。寿险保费增长率则由2003年的1.9%上升到2005年的5.1%,然后由于日本市场的下滑,保费增长率在2007年下降为-2.7%,2008年又上升为8.2%。从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次贷危机”对亚洲市场造成影响不像对其它大洲那么严重。
  1.3保险深度和密度参差不齐
  保险深度指的是保费规模占GDP的比率。我们列出了2008年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保险深度状况。整个亚洲平均保险深度为6.0%(与2007年的6.2%相比有所下降),其中“亚洲四小龙”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台湾保险深度最高,达16.2%,接下来依次是韩国(11.8%),香港(11.2%)以及新加坡(7.8%)。日本作为规模最大的市场,保险深度仅为9.8%。基于这些数据,就很容易理解瑞士再保险的Sigma杂志在2006年将新加坡、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列为发达保险市场的原因。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大陆和印度,保险深度却分别只有3.3%(2007年为2.9%)和4.6%(2007年为4.7%),也说明了这两个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保险深度最低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只有1.3%。(图一)
  从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来看,2008年亚洲国家和地区人均保费支出约为234美元(2007年为210美元)。其中,寿险保费和非寿险保费支出分别为174美元和60美元。由于经济差异以及财富分配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各国家和地区保险密度存在较大差异。根据2008瑞士再保险Sigma杂志的数据,亚洲国家和地区中,日本拥有最高的保险密度,为3,699美元,香港紧随其后,为3,310美元,其次是新加坡(3,179美元),中国台湾(2,788美元),以及韩国(1,968美元)。保险竞争力研究所涵盖的其它国家中,印度尼西亚保险密度最低,为30美元,其次是印度(59美元),中国内地(105美元),泰国(142美元)和马来西亚(345美元)。
  1.4金融危机下的保险监管措施
  除了中国大陆和印度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保险监管机构都附属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IRC)以及印度保险监管与发展署(IRDA)则是独立的金融监管部门。而在日本、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保险业的监管机构都是附属于中央银行、财政部或其他金融监管部门。此外,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有相应的法律及制度来保证对保险业的监管。其中还有些国家和地区有专门的法律,如中国大陆、印度、中国台湾、泰国、新加坡和日本都立有专门的保险法。下面阐述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完善保险市场和加强保险监管领域的一些变化。
  中国大陆:总体来讲,中国保险业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像西方国家以及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那么严重。尽管如此,中国保险业还是受到了自身海外投资、海外投资者自身财务危机以及市场对全球金融风险蔓延的恐慌等因素的负面影响。例如,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保险公司,截止到2008年底,其于富通公司(Fortis)的投资遭受大约157亿人民币(23亿美元)的损失。同样,由于AIG持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约9.9%的股份,市场担心AIG所面临的困难会对中国人保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危机,出于对资产价格大幅变化和退保率上升影响流动资金的考虑,中国保险业监管机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IRC)加强了对保险公司流动性的监控。中国保监会引入了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措施:
  *加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监管
  *密切监控保险公司的海外投资
  *鼓励保险公司投资更多的避险产品
  *密切关注顾客对产品适宜性的评价和保险公司投资型产品的销售渠道
  中国香港:2008年8月,香港宣布建立独立保险监管署以完善保险监管框架的计划。另外,保险监督官办公室(OCI)会同保险联合会探讨建立保险保障的可行性及措施,以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时保护保单持有人利益。
  日本:日,由于日本证券市场的巨大损失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大和人寿保险公司(theYamatoLifeInsuranceCompany)倒闭。这一事件导致日本金融服务部(FSA)要求各保险公司加强风险管理,例如进行压力测试,信息监测和影响分析等。根据2009年的年度保险公司监管政策,FSA鼓励保险公司在经济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整合风险管理系统,而经济价值评估是偿付能力评估的先决条件。
  韩国:2008年4月,为了完善韩国资本市场,以及促进金融投资机构的革新和竞争,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宣布了修改证券法增强条例的提案。根据这项提案,政府将降低投资服务机构的最低资本要求,从30亿韩元降低到10亿韩元,这样,小规模投资者更容易进入市场。
  印度:2008年5月,印度保险监管与发展署(IRDA)发布了保险公司公司治理条例,以确保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结构、职责和功能能够完全达到相关利益方以及监管机构的期望。由于印度没有任何保险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市,保险行业的公司治理问题亟待解决。而通过发布公司治理条例,监管机构将确保保险公司为了相关各方的利益采纳最佳的举措。
  1.5计量趋同:国际会计准则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促使全球范围使用更为一致的财务报告标准。在这个背景下,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出台了统一的全球财务报告标准,即国际会计准则(IFRS)。理解国际会计准则实施的时间表非常重要,因为报告标准的变化不仅会影响保险公司的财务结果,而且会影响基于财务表现的相对保险公司竞争力。
  根据德勤会计事务所2009年12月提供的国际会计标准附加报告,包括所有欧洲国家在内的113个国家已经要求或允许使用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其中约有85个国家要求所有国内保险公司使用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报告。亚洲十个国家(地区)中,香港已经采纳同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会计方法,包括所有的认证和计量方法。其它国家和地区都表明其会计标准将在年间实现向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实际上,中国在2006年制定的中国会计准则(2007年1月实施)已经在许多方面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1.6兼并与收购扎堆亚洲
  根据资诚会计师事务所的亚太并购简报,保险业的并购浪潮已经席卷到亚太地区。2009年上半年,该地区保险并购交易(31项)占全球总交易的75%。金融危机被引为迫使企业进行整合的主要原因。随着2009年上半年股票市场的下滑,以前遥不可及的并购对象现在变得以有吸引力的价格成交。在亚洲,所有并购交易都是由整体上受金融危机影响有限而仍然保持实力的中国和日本保险公司推动的。超过5000万金额的并购交易中有七分之四有中国和日本的买家参与。这种状况在2009年下半年得以延续并有增加的趋势。
  保险公司涉足并购活动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寻求市场扩张、巩固市场竞争优势、合并造强、成为市场领导者、安抚股东、获取特殊产品和技术等等。日本是成熟保险市场海外扩张的典型。2008年,日本保险公司东京海上收购费城联合,获得了在美国非寿险市场的立足点。另外,东京海上还是进入巴西和俄罗斯保险市场的亚洲保险公司之一。由于亚洲保险市场的监管相对于欧洲和北美等其他保险市场更为严格,外国保险公司参与并购过程较为复杂,因而数量稀少。例如,中国只允许外国保险公司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在中国从事寿险业务(友邦保险被视为一个特例)。
  2.中国保险市场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的商业保险市场逐渐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从1995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来,中国保险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
  1979年,中国国内保险业务在停办30年后开始恢复。彼时,中国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人民币。2008年,中国的保费收入达到9,784亿元人民币,是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的2,127倍多。保险公司数目也自1980年的一家激增至2008年的112家。中国保险业总资本迅速增长。1980年,保险公司总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27年间这个数字增长4,000倍,达到2,000亿。
  保险总资本和总资产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保险行业的偿付能力。因此,总资本增长速度相较其它指标越快,越说明中国保险业的总体发展健康而稳定。
  1980年,中国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是0.1%,而到了2008年,中国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为3.26%,增长了33倍。这一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然而,保险深度的增长速度在2005年左右出现了回落。(图二)
  2008年,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大多数保险公司的投资收入都急剧下降。2007年的投资收益率为12.17%,2008的投资收益率急降到1.91%。根据最新数据,由于中国股票市场有所恢复,2009年前六月的投资回报率为3.44%。然而,保险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仍不容忽视。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被西方称发达国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