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加拿大实施宽松的学校内部控制实施方案要求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硕士毕业论文下载
很抱谦,您的浏览器并不支持 IFrame,请与管理员联系,也可。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全站论文库
硕士博士论文库
普通期刊论文库
分类1:→经济论文→→→分类2:→经济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论文目录&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1-12页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文章的框架结构第12-14页 第二章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理论分析第14-27页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要素──从实施CSA的视角分析第14-20页     一、国外流行的内部控制概念及要素分析第14-17页     二、中国的内部控制概念和要素分析第17-18页     三、从实施CSA的角度分析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要素第18-20页   第二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第20-27页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和特征第20-22页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相关概念区分第22-24页     三、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意义第24-27页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CSA的现状分析第27-44页   第一节 SOX法案之后国际资本市场反应第27-28页     一、英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第27页     二、加拿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第27-28页     三、日本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第28页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主要规范解析第28-39页     一、内部控制主要法律、法规第28-31页     二、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重点规范解析第31-39页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CSA的主要特点第39-44页     一、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第39-41页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特点第41-44页 第四章 上市公司实施CSA的整体框架第44-70页   第一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范围第44-49页     一、公司层次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内容第45-48页     二、业务层次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内容第48-49页   第二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施主体第49-54页     一、内部控制评价小组成员的组成第50-51页     二、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CSA过程中的作用第51-52页     三、评价委员的素质要求第52-54页   第三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时间和频率第54-55页   第四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第55-67页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简介第55-56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56-59页     三、引导会议法第59-64页     四、要素评分法第64-67页   第五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第67-70页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出台过程第67-68页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作用第68页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第68-70页 第五章 初步研究结论与不足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本篇论文共74页,
更多相关论文
栏 目 导 航
版权申明:WWW.Lw52.net整理制作目录,本站并未收录论文原文,如果你是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
||||||||||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人人文库美如初恋!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企业研究论文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思考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价情况,但对于如何实施、怎样实施并未提供指引一本文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概念作了界定,并探讨了如何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监督成本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建立和保持一个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系统对任何组织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内部控制的执行和遵循成本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相对而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倡的是以研讨会的方式让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建设。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而且符合人本管理的理念。因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章内部环境中要求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价情况,但对于如何实施、怎样实施并未有具体指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如何具体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问题是每个企业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及其特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系统最早是由加拿大的海湾资源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运用的,并大大推动了该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其理念受到了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等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赞许和推广。随着经济全球化、决策低层化以及企业外部竞争多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和加深,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与此同时,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对复杂多变的业务不尽熟悉,受人力资本、工作时间和工作地域的限制,完全依赣个别审计人员实施完整有效的审计监督已不具可能性。在公司治理活动的推动下。企业内部管理的强化,使内部控制系统评价也由传统的审计人员检查单据、实施复核性测试程序为导向,转为在审计人员指引下、由管理部门和员工共同研讨、提出最佳改进措施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是指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己及所属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和效果以期能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其一般的方法是内部审计人员与被评价单位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小组,管理人员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帮助下,对本部门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和集体讨论来改进建议,出具报告,由管理者实施张谏忠、吴轶伦,2005。J.StephenMcnally2007认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种管理技术,其运用可以向内部和外部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确保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可靠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管理层可凭借这种方法检验证实其内部控制的效果。也就是一个组织里的每个过程中的组长或个人都对其效果进行检验,核实关键的控制功能是否适当地发挥,从而察觉或消除重要的误报。综上所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在公司内部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进行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的自我评价方法。有效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个对内部控制效果的监督和测试的持续过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现了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崭新观念。发展至今,已由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转变为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有三个基本特征关注业务过程和控制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自我评估。企业不仅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主体,而且负责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机制使内部控制的监督由被动变为主动,是公司治理协调性和有效性的体现。二、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益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活动一般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通过每个过程的人员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主动采取改进行动,从而提高全员的内部控制意识。第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增加了业务流程执行者的责任,总体上也增加了经营管理阶层的经营管理责任。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首要步骤,需要确保内部控制的过程和程序已经建立并清晰地解释。每个业务流程的组长必须理解由他或她的部门所拥有的整个计划,包括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以及如何由小组相互联系实行控制活动。然后要求每个业务流程的组长检测他们的控制效果,履行制定的检验手册,核实证据并且证实控制是否按所设计运行。该流程的组长亲自负责监督和证实该部门整个年度内部控制的效果。一个有效的自我评价把内部控制的责任感带到了每个业务流程小组的每个成员。事实上,由那些直接对交易加工处理的人、或者是对某个过程履行关键控制的人证实经营活动的效果是最好的安排。通过调动这些不同的个人的积极性,使他们对作为控制的主人、他们的责任、以及控制意识等获得了更好的理解。第二,有效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会促进对法律法规的持续遵循。它是通过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镶嵌于每日的活动或例行的程序中提供了保证。最重要的是实施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使得管理阶层更有可能发现对现有的控制活动加以改善或合理化的机会,取消多余的、无效的控制,减轻内部控制系统可能存在的缺陷,使某个过程的组长和个人对他们在过程中的特有的作用加深了理解。因而,自我评价的结果很可能使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得以加强并且合理化,自然使得管理当局遵循法律法规演化为一个持续的过程。第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培训工具。实施自我评价的过程并在整个年度内对其进行检验,有助于那些对交易进行加工处理的人理解他们在整个计划里的作用,结果使他们在履行其工作时变得更有效。自我评价也使得经营管理阶层,特别是每个过程的组长更好地理解关键的控制和由小组中每个成员所发挥的作用之间的联系。自我评价的文件可以被另一个小组中的新的成员进行复核,这样对于他们总体上的作用和对内部控制的义务就能迅速地达成。一个有效的自我评价确保内部控制培训变成了常规的一部分。第四,降低内部控制的遵循成本。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遵循,常常要增加内部审计人员或雇佣新的人员,从而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成本。实施一个有效的自我评价,管理当局就能减少或消除对第三方的依赖。从而使内部审计的功能更加关注那些有压力的和战略上的需要,从而减少了纯粹出于遵循而增加的成本。由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个在广泛的范围内员工参与的过程,因而不会对其中的某一个人造成过度的负担。第五,强化内部控制的环境。有效的自我评价不只提高了内部控制的遵循效率,而且提高了公司总体上的控制意识。由于在管理当局和全体员工较宽的范围内执行,组织将更好地培训和激励员工,特别是当自我评价的责任经由业绩的复核可以被计量或奖励的话,更易于对雇员的激励。另外,自我评价使管理当局能够识别内部控制的不足,对控制的失败具有很大的预防性的作用。员工对内部控制具有了一致的认识并能在控制缺陷发生时加以识别和更正,而不是在发现故障之后才补救。有效的自我评价将提高经营管理阶层和高管之间的交流,并且对高管和外部审计师就组织的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提供较大的保证。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常用的有三种即研讨会法、问卷调查法和管理结果分析法。其中,研讨会法是指把管理当局和员工召集起来就特定的问题或过程进行面谈和讨论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法是利用问卷工具使得受访者只要做出简单的是/否或有/无的反应,控制流程的执行者则利用调查结果对内部控制系统做出评价。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或结合使用几种方法。都需要了解实施的步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包括定义其性质和范围开始实施对实施进行测试和复核总结具体的经验和教训开始下一轮实施过程。一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一研究采用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模式研究采用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取得管理层的支持,由内部审计人员参与设计,必要时聘请外部审计人员或相关的专家帮助设计。其结构一般包括管理者的支持及工作小组的创建。并恰当安排小组成员。有助于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开展合作和增加相互理解。参与的人员要有对各自控制环境的风险发表意见的
编号:201836 && 大小:14.01KB && 格式:DOC && 上传时间:
关&键&词: 生活休闲 科普知识 精品文档 企业研究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资源信息
官方联系方式
客服手机:&&& 1:&&&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 && && &&
copyright@
人人文库网网站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5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美国加拿大企业内部控制调研报告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美国加拿大企业内部控制调研报告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3:37:5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美国加拿大企业内部控制调研报告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国际司:美国、加拿大企业内部控制
  一、美国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情况
  (一)美国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发展历程
  COSO是全国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的英文缩写。 1985年,注册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协会(FEI)、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管理会计师协会(IMA)联合创建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旨在探讨财务报告中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之道。1987年,根据该委员会的建议,其创办机构成立COSO委员会,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反舞弊问题。
  1992年,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受到国际内部控制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被世界上许多企业所采用,也被各国内控标准制定机构所借鉴或采用。2001年安然事件爆发后,美国于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SOX)法案。根据萨班斯法案第404节条款以及(SEC)的实施标准,要求公众公司的管理层评估和报告公司最近年度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2004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了第2号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SEC与PCAOB均明确提出COSO内部控制框架可以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参考性标准,表明COSO框架已正式成为上市公司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的标准。2008年,中国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是在借鉴COSO内控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内控实践制定而成的。
  然而,自COSO内控框架发布二十多年以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经历了巨大变化,新技术和复杂组织结构的不断涌现,以及愈加严格的监管要求,促使企业在满足COSO内控框架运营、合规、财务报告内控目标的基础上,越来越关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此外,近年来由于内部控制失效而发生的一系列的舞弊事件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影响,也进一步要求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标准。顺应形势要求,2010年9月,COSO启动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审核与更新项目,并聘请普华永道师事务所(PWC)作为项目的支持方,着手新框架的制订工作。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COSO对700多家使用COSO内控框架的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反馈意见支持对COSO内控框架进行修订和更新,但不建议推倒重来。2011年12月,COSO发布了新框架的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球公开征求意见。2013年5月,COSO正式发布新的内部控制框架。
  (二)新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变化
  新的COSO内控框架共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内容摘要,对新框架进行高度总结,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等,使用对象为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级管理层、董事会成员和监管者。二是框架内容和附录,包括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及相关的原则和关注点,并为各级管理层在设计、实施内部控制和评估其有效性方面提供了指导。附录包括词汇表、对于小型企业的特殊考虑、与1992版的变化总结和框架的非重要性附加参考。三是评估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解释性工具,为管理层在应用框架特别是评估有效性方面提供了模板和行动方案。四是外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案和示例摘要,为在准备外部财务报告过程中应用框架中的要素和原则提供了实际的方案和示例。
  由于1992年版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关于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在现有环境下仍然有效,所以新的COSO内控框架在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评估内控体系有效性的标准等方面与旧框架保持了一致。与旧框架相比,新框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细化了内控框架的结构内容。新框架最显著的变化是在旧框架的基础上,提炼出内部控制五要素的17项总体原则。五项基本要素和17项总体原则组合起来就构成了内部控制的标准,适用于所有的组织。每一项总体原则又由代表其重要特征的多个关注点所支持。这些关注点旨在为管理层提供具体的指引,协助其设计、实施和执行内部控制,以及评估相关原则是否存在和发挥效用。每个关注点都与17个原则中的某个原则相对应,而每一项原则也都与五要素中的某个要素相对应。
  2.扩大了报告目标的范畴。旧框架中的内控三个目标之一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的是为了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确保编制可靠的公开发表的财务报告。这里的财务报告是指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如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季报,而新的内控框架在报告对象和报告内容两个维度上对这个目标进行了扩展。在报告对象上,既要面向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部门,确保报告符合有关监管要求;又要面向董事会和经理层,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需要。在报告内容上,除了包括传统的财务报告,还涵盖了市场调查报告、资产使用报告、人力资源分析报告、内控评价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非财务报告。归纳起来,新的COSO内控框架共有四类报告目标:内部财务报告、内部非财务报告、外部财务报告以及外部非财务报告。新框架对报告目标的扩展与我国内控规范体系中对报告范畴的有关规定基本相同。
  3.强调管理层判断的使用。新的COSO框架对五要素的分解不是按照子要素来进行的,而是作为“原则”来呈现的,即强调“基于原则”的内控实施和管理层判断的使用。新框架并未要求对17项原则及其关注点进行单独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存在或有效。管理层可以自由判断新框架所提供关注点的合适度或者相关度,然后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考虑与某一特定原则密切相关的关注点。可以说,在这一点上COSO新框架吸取了自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通过以后,旧框架实施成本高的教训,使内控实施更加灵活,同时节省了实施成本。
  4.强化公司治理的理念。新框架包括了更多的公司治理中有关董事会及其下属专门委员会(包括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与治理委员会等)的内容,强调董事会的监督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作用。这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组织架构》应用指引中有关公司治理的规定相一致。
  5.增加了反舞弊与反腐败的内容。与旧框架相比,新框架包含了更多的关于舞弊与欺诈的内容,并且把管理层评估舞弊风险作为内部控制的17项总体原则之一,重点加以阐述。这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反腐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谋而合。
  6.充分考虑了不同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内部控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才竞争的加剧,近年来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更多地使用第三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管理层更加关注包括供应商和客户在内的价值链管理。为此,新框架专门分析了不同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问题。
  总之,新框架并没有改变旧框架关于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而是对旧框架的某些概念和指引进行更新和改进,以期反映近年来企业经营环境的演变、监管机构的要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期望。COSO前任主席David L. Landsittel表示:“新框架无意改变内部控制原有的定义、评估方法或管理模式,而是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准确的内部控制概念、指引和案例。”
  (三)新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与COSO发布的其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文件之间的关系
  除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1992年版和2013年版外,近年来,COSO还发布了一系列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相关的文件,较为重要的有:《企业风险管理框架》(2004)、《较小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南》(2006)、《内部控制体系监督指南》(2009)等。COSO专门对新框架与这些文件的关联关系做出如下解释: COSO将于日用《外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案和示例摘要》替代《较小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南》;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企业风险管理在范围上更加广泛,新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互为补充;2009年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体系监督指南》对管理层仍旧是相关和有用的资料。
  (四)新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实施时间及应用前景
  COSO将于日用新的内控框架替代1992年版的内控框架。COSO认为,旧框架中的重要概念和原则是基本合理的,并且被市场广泛接受,因此,在过渡期(日至日)内应该允许旧框架正常使用。但是,在过渡期间,企业在为外部报告目标而运用COSO内部控制框架时,需要明确披露他们使用的是1992年版本还是2013年版本。 COSO鼓励企业在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将内部控制程序及相关文件转换成2013年版的新框架。为此,COSO还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个新旧框架转换实施方案,供使用者参考。
  COSO内控新框架的发布,将会引起内控评价和内控审计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内控评价和审计程序的设计、标准的制定、报告和监督的执行等方面的改变。到目前为止,美国证监会(SEC)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还没有就是否采用、何时采用、如何采用COSO内控新框架表态。但是,由于旧框架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已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且未做本质性改变,对于那些已经历了多年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合规工作的在美上市公司来讲,可以花费较低的转换成本,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从旧框架下转换到新框架下。对于众多参考COSO旧的内控框架制定的世界各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来讲,新框架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可以说,新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加拿大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情况
  (一)加拿大COCO内部控制框架的出台背景
  由于美国职业会计团体在国际上的权威地位,西方其他国家职业会计师团体一直紧跟其后。因此,1992年美国COSO框架诞生后,迅速被奉为经典。借鉴美国模式,1992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成立了控制基准委员会(The Canadian Criteria of Control Board,以下简称COCO),该委员会的使命是制定发布加拿大内部控制系统设计、评估和报告的标准。
  1995年10月,COCO借鉴美国COSO内控框架(1992),正式发布了关于内部控制的框架性文件――《控制指南》(Guidance on Control )。随后,COCO又陆续发布了《评估控制指南》(Guidance on assessing Control)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COCO内部控制框架的应用提供了具体详尽的操作规范,这些文件共同构成了包含内部控制系统设计、评估和报告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整系统的加拿大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二)极具特色的COCO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COCO内部控制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COSO内部控制框架,同时也提出了有别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先进观点,主要表现在:
  1.扩展了内部控制的概念。从内控控制的定义来看,COCO将“内部控制”的概念扩展到“控制”,定义为“是一个企业中的要素集合体,包括资源、系统、过程、文化、结构和任务等,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支持达成该企业的目标”,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与控制有关的企业外部环境,淡化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界限。
  2.基于公司治理和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观。随着内部控制概念的拓展和内部控制实务的复杂化,内部控制与管理活动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内部控制逐渐往管理方向靠拢。COCO框架采用基于公司治理和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观,有别于美国COSO框架采用的基于独立审计的内部控制观,在内容和措辞方面更加简洁、更多地使用管理术语,易于企业管理人员理解和使用。
  3.要素加具体标准的内部控制架构。COCO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在任何一个企业中,控制均包括目标(Purpose)、承诺(Commitment)、能力(Capability)、监控和学习(Monitoring and Learning)四个最基本的要素。在内部控制四要素下,COCO还设计了20条具体的内部控制标准来充实框架。内部控制标准是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桥梁,既丰富了COCO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也为内部控制实务使用COCO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具体指导。
  4.全面评估、兼顾未来的内部控制评估方法。COCO的《评估控制指南》描述了形成一份评估报告的10个步骤,其评估的重点是关于目标的信息和相关风险的管理。COCO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评价,更着眼于企业的未来。例如评估未来持续成功的机会和风险;审查与未来业绩表现、机遇和风险相关的信息;评价需要特殊关注和监督的控制要素信息;以及战略审查、项目批准和准备如何应付突发事件等。
  5.重视发挥人的作用。COCO框架重视内部控制参与者,即人的作用。COCO框架中的四个要素目标、承诺、能力、监控和学习均与人紧密相关:企业员工在执行企业所指派的任务时,以对企业目标的理解为指南,并以其能力(包括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技能、工具等)作为支撑;员工的承诺是充分发挥能力和保持最优努力水平的保证;员工必须对其工作业绩和外部环境进行监控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后续行动,并在调整过程中学会更好地完成工作。
  (三)较为宽松的内部控制实施要求
  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出台后,加拿大证监会(Canadian Securities Administrators,以下简称CSA)也着手研究制定加拿大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有关政策措施。2005年至2008年,CSA先后发布了公司治理指引(2005)、公司治理实践的披露(2005)、年度报告的声明(2008)等与内部控制有关的上市公司规则。其中“年度报告的声明”类似于美国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要求加拿大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每季度评价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和披露控制与程序的设计有效性,及每年度评价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和披露控制与程序的运行有效性。相对于美国萨班斯法案的严厉实施要求,加拿大采取较为宽松的内部控制实施政策,即加拿大上市公司只需在年报中披露其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而不要求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和披露控制与程序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四)近年来COCO内控框架逐渐走向衰退
  加拿大证监会认可的、可供加拿大上市公司使用的内部控制框架共有三个:美国COSO内控框架、英国公司治理准则和加拿大COCO内控框架。尽管COCO内控框架具有简洁易懂、实施成本低等优点,但是近年来其应用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大多数加拿大上市公司采用美国COSO内控框架;少数上市公司采用英国公司治理准则;仅有十家左右的上市公司采用加拿大COCO内控框架。
  正如加拿大COCO委员会前任主席Michael Gunns先生所言,由于美国COSO内控框架在全球内部控制领域的领先地位,加上COCO内控框架实践指导性不强,且没有强制内控审计的制度安排,加拿大COCO内控框架正逐渐走向衰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