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操作“分答”除非你能躺着赚钱钱月入过万

摘要:这几天教授的朋友圈被一个叫“分答”的产品刷屏了,有着首富之子、电竞公司董事、国民老公三重身份的王思聪在上面回答问题,短短一两天,就赚了十几万块软妹币,让人感叹“真是躺着也能把钱赚了”!
这几天教授的朋友圈被一个叫“分答”的产品刷屏了,有着首富之子、电竞公司董事、国民老公三重身份的王思聪在上面回答问题,短短一两天,就赚了十几万块软妹币,让人感叹“真是躺着也能把钱赚了”!
不过我们的主角既不是王思聪,也不是“分答”,而是它背后的另一款app——在行。
在行的意义
如果你对一个问题存有疑问,你会怎么做?大多数人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去百度啊!
若百度的答案良莠不齐,或是推广太多无法分辨呢?有人笑了:去知乎,看他们怎么说?
然而知乎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高端问答社区了,刷一天知乎下来,你看似什么都懂了,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学到。
你心里存着一个疑问,百思不得其解;你的职业生涯到了关键期,却始终无法突破瓶颈;你想和行业大咖交流,却没有机会见到?你懂得很多知识,有很多人生经验,却苦于无法变现。怎么破?
这时候,一个付费版的“知乎”——在行出现了,你可以见到行业大咖,可以约心中的偶像面谈;可以做一个行家,通过分享经验获得报酬。于是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btw:页面干净且兼具美感,加分。
在“在行”里,行家是主体,他们的影响力和行业经验是获取收入的关键。你可以点击全部分类,查找你感兴趣的分类,也可以直接在顶部的搜索框里搜索行家里手,或者行业类别。
有哪些新的行家加入?每一个行家的约见体验如何?是否划算?这里会有亲历者说,可以成为你最大的判断和参考。
如果你只有小小的疑问?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如此专业的需求,或者“在行”对我们而言太过高端,我们也没有大块的时间去约见大咖。这时候,在行的另一款app“分答”也许更适合你(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分答里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且简单粗暴。下载好之后,你可以看到很多人的提问和语音回答。你依然可以付费向某个人提出问题获得答案。当然如果你对某个答案感兴趣,也可以花一点小钱去“偷窥”,同样能有所收获。
说好的躺着赚钱呢?
有句话说的好,书非借不能读也。免费的资源大多数良莠不齐,光是分辨就花费了我们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试错,这就是在行出现的意义。解决专业需求,量身定制的服务,更多的可选项,又比线下约见价格亲民地多。
花钱买服务,用经验赚钱。当你的经验也可以变现了,一觉醒来你会发现余额里又多了不少钱,这就是“躺着赚钱”。
在这个免费资源质量没有保证、版权意识逐渐加强的时代,让你的知识变现,或者花钱买时间,获得更高质量的知识和经验,成了一种新的潮流与趋势。
在行和分答两个都有自己的app,同时也有对应的微信公众号,若你想了解它们分别是什么东西,也可以先去公众号体验一番,再决定要不要玩儿下去。
好了,接下来的留言区是你们的了,教授洗耳恭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躺着也能赚钱?付费问答市场遭抢滩
作者: 经济参考报来源: 经济参考报 07:44:32
5月28日,因为王思聪的站台,分答,这个果壳内部孵化的基于移动互联场景下的付费问答应用,一夜蹿红。而同打着“知识变现”旗号且早一天发布的Live,却因为还在内测被拍倒在沙滩上。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红透半边天,其可持续性依然遭到诸多质疑。易观智库分析师对《经济参考报》表示,分答作为“一次有关内容变现的实验”,在提问、回答、偷听等环节上的创新值得肯定,但其目前娱乐性太强,对隐私价值的变现完全盖过知识内容的变现,未来能否做大做强和产业化都还需要再观察。知识问答变现知乎果壳狭路相逢众所周知,成立于2010年的知乎向来以“文艺范”闻名。其最初采用内部邀请制,成功聚集一大波各行各业精英。多年来,因为问答质量高、专业性强、用户体验好,风评一直不错。2013年3月,在接受李开复(微博)和近千万美元的投资之后,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至2013年年底,用户数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而根据知乎官方5月14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5月,知乎已拥有5000万注册用户,平均日活跃用户量达1300万,人均日访问时长33分钟,月PV(页面访问量)超过50亿。全站目前累计产生了1000万个问题,3400万个回答及3500万赞同。和知乎相仿,果壳自诞生之日起,也是一家“气质公司”。因为高端、理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层层拨开科学外壳,被众多小资热捧。“如果没有果壳,也许我们对科学,一知半解。”这是曾经众多果壳粉的名言。而果壳在帮助大众正确理解科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亦聚拢了一大波认同科学的高级知识分子。时至今日,果壳依然是行业第一的泛科学知识社区,每月吸引2500万用户在社区中阅读、分享、社交互动。2013年开始,果壳先后接受挚信资本、、等机构领衔的3轮融资。而且,这两家“小圈子”公司的商业化之路正是始自资本介入。知乎方面,2013年5月,汇集当日精华答案与热门话题的“知乎日报”上线;日,“知乎专栏”上线;日,知乎将北极狐“刘看山”作为官方吉祥物;日,“人人都是主编”的读读日报上线;日,知乎首档视频节目《职人介绍所》开播;日,知乎日报尝试原生广告;2016年4月,知乎原生广告系统形式由从知乎日报“这里是广告”栏目,扩展到知乎社区Web端和移动端。果壳,2013年初开始自我拆解,围绕“用科学服务生活”的理念,从泛科学知识社区向各细分领域下沉分化。2013年7月,“MOOC学院”正式上线,为中文MOOC学习者提供选课评价、交流讨论、笔记分享等服务;2014年,果壳原有媒体频道升级为服务深度用户的专业科学传播栏目“科学人”;热门小组“果壳性情”独立孵化为“知性”App;果壳投资参与创建的“深圳智能硬件企业小蛋科技”推出首款智能产品——“小蛋智能空气净化器”,也获得广泛关注。今年4月1日,知乎率先尝试知识变现。其旗下付费问答产品“值乎”推出后,在朋友圈红极一时。然而打码部分内容、付费之后才能观看等一系列硬伤导致其出道不久便被打入冷宫,无人问津。5月14日,知乎发布“值乎”升级版“知乎Live”(知乎直播)。而正当知乎Live内测时,5月15日,果壳旗下“在行”微信公众号上线的一款微信应用——分答开始在朋友圈大抢风头。在该应用中,用户可以向任何人提问,也可以回答其他人的问题。用户可以将自己回答问题的价格设置在1至500元之间,并以60秒之内的语音回答提问者的问题;提问者付费才能收听该语音。除此之外,用户还能“偷听”其他人提出问题得到的回答,被“偷听”一次,提问者和回答者都收入5毛。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两家公司第一次正面交锋。躺着也赚钱?付费问答市场遭抢滩感受到“偷听”“提问回答都能赚钱”带起的热潮后,5月16日,“在行”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篇“分答”推广文章,喊出“你睡了,你的问题还在为你赚钱”的口号。接着的5月17日,果壳网CEO姬十三(微博)在个人官方微博账号给“分答”打起了广告,称其60秒语音回答的设置“好比‘全民奇葩说’,知识聚宝盆”。据了解,编鹦鹉史航的回答标价为38元,上线第一天,他通过回答问题赚了6000元。截至6月2日,共赚68716元。但是,真正引爆“分答”的是“国民老公”王思聪。5月28日,王思聪以“网红,投资人,哲学家”身份出现在“分答”,不到两分钟收益两万,不到一天收益超十万,迅速霸占“分答”新晋榜和才华榜榜首。微博上,#王思聪分答#话题亦有超过一千万阅读量。有趣的是,挡不住粉丝热情,王思聪进一步将回答问题门槛由3000元提高至4999元。当天,王思聪共回答32个问题,累计不到20分钟语音。记者注意到,同样截至6月2日,已经有41370个人收听他的回答,总收入22元。根据果壳方面的透露,因为王思聪,分答5月28日当天增长了10万量级的付费用户。这给了姬十三莫大的鼓励。为进一步支撑分答快速发展,5月30日,果壳还将“在行”和“分答”两个公众号互换,即原来“分答”的公众号改名为“在行”,“在行”的公众号改名为“分答”。“分答五月初才刚刚研发,在行已经上线1年有余,分答上线之后,只是在行公众号的子功能,而在行公众号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粉丝。换号无非两个原因:一、现在分答的产品形态日趋完整——譬如搜索、关注等功能的相继上线,需要一个独立的公众号去承载它的内核;二、外部竞争的压力。赶在市场大规模复制模仿前,快速占领市场,确保自己第一的位置。”业内人士分析。这种雄心还体现在分答产品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上。对比最初上线的版本,短短几天,分答首页已经看不到收入排行榜,取而代之的是才华榜。“显然,他们不希望大家只盯着头部的kol(意见领袖),而是想法引导用户更多通过兴趣、职业去发现有趣好玩的人。这是用户精细化运营的一小步。”上述人士指出。目前,分答“找人”栏目下拉菜单的职业分类包括名医科普快问快答、影视音乐娱乐圈儿、科研大咖有意思、名记名嘴60秒快评、心理解忧杂货铺、百万粉丝大V俱乐部、辩论圈儿的奇葩都来了、知名投资人、一本正经看电影、健康宝宝育儿学园、吃货研究所、让你变那些人、作家编剧与出版人、职场大牛的升职加薪法、博物科普达人、体坛风云、知识青年的文艺范儿、科技互联网意见领袖、科学松鼠会和TA的朋友们等20种。此外,分答安卓版app已经上线,IOS版本也显示“即将发布”。“知乎Live虽然此次落了下风,但放弃应该不可能,这也是果壳急于抢占市场的原因。”易观智库新媒体分析师马思聪对记者表示。有消息称,知乎版的“分答”正在加班加点研发中,不日将会上线,产品团队以前负责过知乎日报。知识变现还是贩卖隐私分答可持续性遭质疑但,业界关于这类产品商业可持续性已经有些担忧。以分答为例,第一是入口问题。值乎当初一夜刷爆朋友圈,然而效果只是昙花一现。有网友表示值乎将入口设置在微信朋友圈,其实令人厌恶,因为感觉社交关系被明码标价,伤害了感情。如今分答入口也是微信,果壳方面表示是为了“零售化、轻量化”。“这种体验方式难免让人感觉入口太深,想进去很麻烦,所以就降低了使用频次。果壳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前说不研发app,但现在安卓版已经上线。”马思聪说。第二是60秒尴尬。目前分答的回答时间设定为60秒,也许是因为微信的限制,但在业内看来,这不可能是一个能解决具体技能和知识类问题的答案长度。“60秒的时间太短,只适合抖点内幕八卦”,马思聪分析,“分答的火爆或许与其使用微信支付带来的良好支付体验和微信原本的流量有关,但60秒语音似乎离社交更近,它最终提供的还是不具备足够市场价值的碎片化信息”。这与其传播的内容也密不可分。目前,分答问题榜上最热门的话题仍然集中在“互联网创业”“两性关系”“娱乐八卦”“减肥健身”上。最火的王思聪,他被关注最多的问题是: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您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从正常可销售的东西的定义来说,我的身价应该没有什么买不起的。从哲学角度来说,很多东西,像自由啊、爱情啊、尊严,从定义上是买不到的,生长在中国的中国人,有些东西买之前会三思,比如一些奢华的东西,或者引起民愤的东西。”王思聪这个回答有14511人偷听,也是目前分答上被偷听最多的回答。显然,用户对八卦隐私的关注,大于对严肃知识性答案的关注。对此,姬十三的观点是:人们更愿意为有价值、有感情和私人订制的产品付费,这与当前各个领域中正在发生的消费升级浪潮一脉相承。此外,分答广罗明星网红也让其“知识变现”的初衷被不断质疑。“微博大V和意见领袖借着名人效应和从其他社交平台导入的粉丝拉动路人关注,在短时间内可以积累大量用户。但分答到底是想提供轻娱乐轻社交还是轻知识轻服务需要他们明确。按逻辑讲,轻娱乐制造网红,产品和运营的核心应该是服务好回答者,让他们被八卦被关注。如果是传播知识,则应该关注的是提问者,让提问者能够获得价值感,答案的质量很重要,提问的问题也很重要。”马思聪表示。另一方面,分答对魅力人格体的依靠可以多久也是个问题。“那些具有光环的人回答的内容有些并不重要,是他带给提问者及公众的交互感和神秘感才换来的现金,但这种情况可以被透支,围猎名人获得有质感的回答统统可以整理成文字版稍微延迟扩散,这就对分答大V的后续语音付费带来巨大不确定性。而明星开始纷纷隐退后,普通人想通过这种方式致富并不容易。”分析人士认为,“知识分享型应用的模式定位,最重要的还是要站在绝大多数用户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路径或方式。”事实上,从分答红人的热度来看,这个应用似乎陷入了一个惯象:最初关注度爆棚,然后逐渐走低,甚至遇冷。在马思聪看来,分答想要避免成为“瞬间爆发、后继无力”的朋友圈爆款,还得从“偷听”多下手,丰富产品形态,激活用户需求。“至于能否做大做强和推动产业化,现在来讲都还太早,需要观察果壳的后续动作。”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移动电商频道
电商服务推荐爱范儿采访了在行、知乎和大弓,告诉你如何玩“全民奇葩说”还躺着赚钱
昨天,果壳旗下“在行”新推出了一款付费问答产品“分答”,奇葩说辩手鹦鹉史航,通过“分答”一天之内赚了 6000 块。
怎么玩知识共享经济?短暂的刷屏之后能否长期运营下去?关于付费回答产品,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爱范儿采访了果壳 CEO 姬十三、知乎团队和大弓开发者 Aether。
姬十三所说的“全民奇葩说”怎么玩
问题回答形式为 60s 之内的语音;
回答每个问题的价格相同,都是由回答者定价;
分答上描述擅长领域和个人介绍就可以开通回答问题功能;
问题付费后有一元的“偷听模式”,其中一半分给回答者,一半分给提问者;
目前回答者还包括文化娱乐圈人士,例如高晓松,鹦鹉史航等。
关于“分答”,我们采访了果壳 CEO 姬十三
爱范儿:在行是怎么想到去做一个付费问答的产品呢?
姬十三: 在行的逻辑是知识付费变现和以人为核心的价值交易。轻量级的知识变现功能一直在考虑,正在内测的另一个功能和分答都是这个思路的产物。
爱范儿:分答日后会融合到在行的 App 上吗?
姬十三:先不剧透哈。
爱范儿:分答只有 60s 的语音时间,这个限制会不会影响回答者进行更好回答?
姬十三:我们测试过几种路径。60s 很有趣,可以理解为微博对长文的颠覆。在 60s 前压力会放松。目前回答/提问率是 50% 激发了用户的创造力
分答是在行的零售和快消版,独立做有病毒性但会比较单薄,我们是全局的生态考量。 针对第 3 个问题,我自己录了几段,付费提问,60s 是对表演欲望的极大刺激,我自己录制时候感觉是在面对一个全民版的奇葩说,轻量级的超级演说家,知识版的直播秀。
爱范儿:在行一直没有做线上分享,分答会不会日后也会像知乎 live 一样,进行系统化的付费知识分享?
姬十三:不会做。人们看到果壳是有经验的内容社区、知识分享公司,但可能没意识到这家公司有多年的教育行业背景。在行是对知识分享和教育学习的洞察产物。系统地、互动式的大课分享,对讲者的技巧有很高要求,这是大部分专业人士不具备的。在行和分答通过一种门槛更低的方式让大量专业人士入场,使得他们可以成为互动式、个性化知识传授的主角。
爱范儿:从未来长期看,你们会打算如何运营这个产品?你觉得它的商业潜力如何?
姬十三:保密…我们在 6 月还会有大动作。
比“值乎”更早的“大弓付费消息”
怎么玩知识分享经济,关于知识付费问答,也许你更熟悉知乎推出的“值乎”,但在值乎愚人节刷屏朋友圈之前,大弓在 2 月已经开始做基于微信付费内容产品。
大弓开发者 Aether 说:
大弓是反向的付费消息,先有问题,再有答案,是为了解除付费消息的坑。而为了解决问题和答案这个问题,使用了“人”的信任来作为突破口。
作为轻量级的付费回答,分答、大弓、值乎全部使用微信服务号作为基础,直接点击就可以进入分享入口。
“大弓”怎么玩?
大弓目前只提供一对一的付费问答;
问题回答形式为文字与语音;
回答者可以自己设置基础费率,而提问者根据对问题的考量也可选择支付溢价;
目前回答者大多为互联网科技圈人士,大弓回答问题为邀请制形式。
关于“大弓”,我们采访了其开发者 Aether 吴骋孜
爱范儿:大弓是怎么想到去做一个付费问答的产品呢?
Aether:“大弓有答”是大弓启动后的第五个迭代产品。
第一个是大弓付费消息。当时听说微信要推出付费阅读,我想了下,应该可以很快做出一个非常简单的版本,供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经过一个春节的开发,上线小规模测试。大家觉得很好玩儿,是因为觉得新奇,但作为产品,结果很不好。
核心的问题在于,同样的内容,有些读者觉得有价值,有些读者却早就知道,所付费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无价值的。对这部分消费者而言,这是极不公平的。对于消费者、个人品牌,以及商业品牌而言,都是负面的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反向的思维很容易就想到,如果先有内容不行,那么能否先有需求?—什么是内容的需求呢?当然就是“问题”。
由此诞生的一个想法:如果先找到愿意回答问题的人,事情可能会简单很多。而与之最为匹配的产品形态,我很自然想到,广受欢迎的 AMA(Ask me anything)。在网上随手搜索了一下,发现 AMA 在国内似乎并没有成熟的独立产品形态,自然也没有和付费关联的形态。于是决定做这个试试,这就是“大弓有答”。
爱范儿:你是如何看待“值乎”和“分答”的?
Aether:我认为致力于尊重和分享人们的知识,是时代的进步趋势,值得大家一起探索。
爱范儿:目前“大弓”的问题以及回答都是处于一对一的模式,有没有考虑过开放问题,让回答者受益?
Aether:这是一个很复杂问题。对我来说,第一个要考虑的要素是用户体验。不论是单独的对话模式,还是整体产品感受,还有分享过程中所产生的产品认知。任何细节的变化都会带来复杂的演变。我现在还难以回答。
爱范儿:从未来长期看,你们会打算如何运营这个产品?你觉得它的商业潜力如何?
Aether:大弓唯一的探索方向,就是在好的用户体验基础上,为它的用户创造价值。
“值乎”还能刷屏朋友圈吗?
经过改版后的值乎也不仅仅是你最初见到的刮开卡片看消息的形式,值乎后期也引入了付费问答形式。
消息栏可以看到最新、最值两个界面,点击下方按钮写消息;
独家消息定价为 1、 2、5、10 元;
问答栏可以选择向他人提问;
个人栏可以选择,待回答、我写的、我买的。
知乎五周年上发布了新的产品“” 。作为“值乎”进阶版的“知乎 live”,是通过微信购票获取参与资格,听众以 AMA 的文字提问形式与嘉宾进行互动,而回答者则通过语音形式,进行实时的问答直播。
关于“值乎”,我们采访了知乎团队
爱范儿:知乎是怎么想到去做这样一个产品?
知乎团队:很简单,值乎是“知乎实验室”的一个试验型产品,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由两个产品经理和两个工程师(一个前端,一个后端)来做开发和维护的,基本占他们 20% 时间,利用业余时间开发。
爱范儿:值乎会像知乎 live 一样,融合到知乎本身 App 里吗?还是继续利用垂直社交登录?
知乎团队:值乎的核心是以问答为手段激励公共有价值内容更好的咨询和生产( 4 月 1 日推出的第一版,4 月 16 号产品经理在内部讨论时就已提出了下一步值乎 2.0 的想法和产品改进的核心思路)。
对值乎来说,主要是在做轻内容沉淀变现,而非一对一私密咨询,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两者目前的尝试都远远谈不上成功。
爱范儿: 知乎团队是如何看待 “大弓”和“分答”的?
知乎团队:我们很赞赏所有参与探索专业知识变现的朋友和产品,做探索的人越多,越容易试错出清晰地方向。
而截至目前为止,内容小额变现/付费的模式并没有规模化成立,知乎这边的工程师希望尽自己的努力来做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实验和探索。
爱范儿:从未来长期来看,你们会打算如何运营这个产品?你觉得它的商业潜力如何?
知乎团队:最后,即使私下说也要打个广告……欢迎关注知乎投入更多精力,目前正在测试的新产品“知乎 Live”。
你会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吗?
国外的《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国内的《智族 GQ》,都有付费阅读的内容。
习惯了免费,也会有人愿意为更加优质的内容付费,购买 Taylor Swift 的歌曲,为了追剧购买会员。
Google Answers 最早推出付费问答,需要花费 2 &# 美元,Google 为该服务选择了 500 名研究人员来完成给用户寻找答案的工作。Google Answers 在 2002 年推出,由于成本过高,四年后关闭。
对于内容制造者来说,这种创作传播的新形式,能否让大众心甘情愿地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无论结果如何,分答、值乎和大弓都在做一件具有探索性的事情。
看完这篇文章你对付费问答有了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题图来源:
有好的产品或者项目希望我们报道,猛戳这里
93文章总数
全新爱范儿 App 现已适配
Android 及 iPhone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爱范儿微信公众号
关注爱范儿微信号,连接热爱,关注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
想让你的手机好用到哭?关注这个号就够了。
关注玩物志微信号,就是让你乱花钱。分答满月:从知识分享到八卦偷窥 答主躺着赚钱?
[摘要]&分答上线快一个月了,这可能是姬十三离他的知识经济梦想最近的一次,也是主打知识分享的果壳网离八卦最近的一次。
时代周报记者 高扬 发自广州
分答上线快一个月了,这可能是姬十三离他的知识经济梦想最近的一次,也是主打知识分享的果壳网离八卦最近的一次。
5月15日,分答上线后,被放到在行的微信服务号中运行。在分答,所有人可以相互提问。凭借微信朋友圈的病毒传播效应,分答在几乎没怎么推广的情况下迅速成为爆款。据分答产品运营团队的介绍,5月15日下午,&分答&上线之后的20小时内,参与者达到了10万人,并在之后的两周内,持续保持着每天10多万的增长量。
著名剧作家、网络红人史航是分答上的热门答主。截至5月25日,史航是该平台上赚得最多的人,共赚了39908元,有756个回答。他感叹说:&睡了一宿觉,醒来发现收入持续暗自增长,人生就这样躺着赚钱了,好突然。我的问题被成千上万人偷听,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只是默默给我打钱。&
如果说网络名人在分答上赚得盆满钵盈,和微博上的网红效应没有本质区别的话,提问者也能赚钱&躺着都能赚钱&则是分答和以前众多的知识变现类产品相比,最为创新的地方。
分答设立的机制是:回答者设定自己的价格,提问者向回答者提出问题并付费,会得到一段60秒语音的回答。此外,当语音回答被其他人&偷听&时,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的&分红&。
王思聪在分答上被&偷听&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请问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您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的?&为了得到这个答案,提问者花了3000元,可谓价格不菲。随后,这个问题累计被22973个人偷听了,每个人花了1块钱,其中一半分给了提问者。最后,提问者还赚了8486.5元&一个问题从来没有这么值钱过。
通过分答,提问者、回答者、偷听者各取所需。
一位互联网观察者对此分析道:偷听者是整个分答用户生态中的核心,在好奇心、围观心理、追星等各种心态的驱动下,大量地付费围观,顺带实现了一部分&我偷窥到了某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的小小满足感;对提问者来说,则是在想赚钱的驱动下,同时搭个便车刷下存在感;至于回答者,大都不是为了赚钱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和粉丝换个方式互动,以获得持续的关注度和曝光率。
从离钱特别远到1亿美元
6月8日,分答团队表示,公司(分答+在行)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美元。果壳CEO姬十三在接受《上海观察》采访时说,一个东西能爆发出来,肯定不是突然的灵光一现,而是长期积淀的过程。此前,在行一直在做知识的变现,&关于这方面,我们有大量的研究、大量的内部讨论和实验&。尽管如此,分答的火爆还是超出了姬十三和团队的预期。
上线近一个月以来,分答疯狂地进化着。在行CEO助理吴云飞对媒体说,在行的技术团队在5月1日前搬进了一座四合院,闭关做出了分答。上线以来,员工们已经好几周持续加班,每天将分答&迭代2-3个版本&。
姬十三一直希望找到一条打通知识和商业的路线,这次,可能是他和果壳网距离知识变现最近的一次。&过去怎么变现?软文、交易。现在,大家可以堂堂正正地用头脑里的知识来变现。这是个巨大的吸引力。&
1977年出生的姬十三,原名嵇晓华,果壳网创始人,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在复旦大学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姬十三自2004年起开始科学写作,先后曾在10多家媒体开设科学专栏;2008年4月,姬十三发起公益项目科学松鼠会;2009年,姬十三开始接触投资人;2010年成立&果壳传媒&,作为公司独立运作;日,姬十三当选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
果壳网成立后,很快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科学爱好者社区,在突发事件出现时,是解释科学现象和粉碎谣言的先锋。但从变现的角度来说,果壳网一直没有成功,而姬十三也并不着急赚钱,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果壳一直在做离钱特别远的事情&。
2013年,在线教育平台 MOOC 学院给果壳带来了 IDG 和好未来2000 万美元的投资。姬十三当时说过:&果壳至少离钱近了一些。&
像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那样,果壳有内部孵化池,员工有想法就可以在里面做项目。MOOC之后,果壳又上线了一批项目,如备孕 APP&研究生&、两性交流 APP&知性&&十五言&等,另外还做了一款空气净化器&小蛋&。
2015年4月,果壳线下约见了应用&在行&。为了这个产品,果壳另外成立了&北京果壳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姬十三招募了全新的团队成员,包括工程师、市场和运营等。在行诞生时曾被称为现象级产品,许多人称它是知识共享经济的代表。事实是,在行并没有大规模流行起来,更无法与它的&零售版本&分答相比。说到知识变现,分答利用社交网络和微信支付的方式显然更便捷,也更受欢迎。分答的&偷听&模式也大大刺激了提问者的积极性。
王思聪,从知识到八卦的分水岭
分答诞生后,姬十三曾对媒体说,果壳的团队和高管还是聚焦在两个事情上:一个是科学传播,一个是知识共享。经过一个多月的剧烈演化后,分答到底是知识分享多一点还是八卦娱乐多一点,成了新的议题。
较早加入分答的一批人如天文物理学家李淼、鹦鹉史航、协和医院张羽等,往往是一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知识型精英,他们收到的题目多数都是与专业密切相关。
但如今,分答的走向正在逐渐发生转变,罗振宇、佟大为、汪峰、章子怡等一批名人网红纷纷加入,转变的分水岭则是王思聪掀起的八卦娱乐最高潮。&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您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你如何分辨女票爱你的人还是爱你的钱?&&我替几千万适龄女性问吧:请问你择偶条件是什么?&在王思聪的回答中,这是被偷听得最多的几个问题。
而从产品机制上看,分答的偷听功能、名人在60秒内真人回答等特点,也确实更加符合八卦娱乐性的内容定位。
对此,分答的用户东东枪曾向姬十三提问:&如果分答变得越来越不知识,而越来越社交,当知识的音量被八卦、娱乐、段子掩盖,你会怎么看?&
姬十三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理解的知识平台必须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知识的象牙塔,我觉得在互联网开放的边界下是不可能存在的;很多人觉得知识人拥有很多粉丝是见不得光的事情,这太狭隘,当一位知识人拥有更多的粉丝,他说出的话有可能会被更好地理解。我更愿意将在行、分答都叫做&时间电商&,有效的时间电商占据交易主体的是大信息量,对认知和质地的要求,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这就是广义上的知识。&
有互联网观察者质疑说,如果分答一直不能清晰回答他们到底想要面对什么人,通过何种方式稳定持续地提供何种价值的话,分答的发展持续性应该被打上一个问号。
您可能也感兴趣:
苹果在2018年的春季发布会预计会于3月底召开,届时将会有很多设备发布。其实从2016年开始,...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76号
TechWeb公众号
机情秀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简单躺着都能赚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