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放大电路 为什么实验中测量的开环和闭环负反馈输入电阻之间并不满足

少占鱼-单片机资(61)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322764次
积分:9425
积分:9425
排名:第1602名
原创:657篇
(654)(2)(1)负反馈放大电路
负反馈放大电路
范文一:负反馈放大电路
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1. 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
) ,则说明引入的是负反馈。A. 输入电阻增大
B. 输出量增大C. 净输入量增大
D. 净输入量减小2. 需要一个阻抗变换电路,要求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应选用(
)负反馈。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3. 为了将输入电流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输出电压,应引入深度(
)负反馈。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4. 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是为了(
)。A. 提高放大倍数
B. 稳定输出电流C. 稳定输出电压
D. 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5. 构成反馈通路的元器件(
)。A. 只能是电阻元件B. 只能是三极管、集成运放等有源器件 C. 只能是无源器件D. 可以是无源器件,也可以是有源器件6. 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负反馈。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7. 理想集成运放具有以下特点:(
)。A. 开环差模增益Aud=∞,差模输入电阻Rid=∞,输出电阻Ro=∞ B. 开环差模增益Aud=∞,差模输入电阻Rid=∞,输出电阻Ro=0 C. 开环差模增益Aud=0,差模输入电阻Rid=∞,输出电阻Ro=∞1D. 开环差模增益Aud=0,差模输入电阻Rid=∞,输出电阻Ro=08. 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
)负反馈。A. 直流
B. 交流电流
C. 交流串联
D. 交流并联9. 要求输入电阻大,输出电压稳定,应选用(
)负反馈。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10. 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
)负反馈。A. 直流
B. 交流电流
C. 交流电压
D. 交流并联11. 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 (
)负反馈。A. 直流
D. 并联12. 欲将方波电压转换成三角波电压,应选用(
)运算电路。 A. 比例
D. 微分13. 为了展宽频带,应引入(
)负反馈。A. 直流
D. 并联14. (
)运算电路可实现函数Y=aX1+bX2+cX3,a、b和c均小于零。A. 同相比例
B. 反向比例 C. 同相求和
D. 反向求和15. 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 。A. 无信号源
B. 无反馈通路 C. 无电源
D. 无负载16. 为了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并增强带负载能力,应引入(
)负反馈。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17. 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反馈信号(
)。A. 仅取自输出信号
B. 取自输入信号或输出信号 C. 仅取自输入信号
D. 取自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218. 负反馈能抑制(
)。A. 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干扰和噪声 B. 反馈环内的干扰和噪声 C. 反馈环外的干扰和噪声 D. 输出信号中的干扰和噪声19. 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深度(
)负反馈。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20. 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
)负反馈。A. 直流
D. 并联21. 集成运放存在失调电压和失调电流,所以在小信号高精度直流放大电路中必须进行(
)。A. 虚地
D. 调零22. 深度负反馈的条件是指(
)。A. 1+AF>1
C. 1+AF>023. 交流负反馈是指(
)。A. 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B. 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C. 放大正弦波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D. 变压器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24. 为了抑制温漂,应引入(
)负反馈。A. 直流
D. 并联25. 深度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相当于一个(
)。A. 压控电压源
B. 压控电流源
C. 流控电压源
D. 流控电流源326. 欲将方波电压转换成尖脉冲电压,应选用(
)运算电路。 A. 比例
D. 微分27. 欲对正弦信号产生100倍的线性放大,应选用(
)运算电路。 A. 比例
D. 微分28. 欲将正弦波电压叠加上一个直流量,应选用(
)运算电路。 A. 比例
D. 微分29. 引入(
)反馈,可稳定电路的增益。A. 电压
D. 正二、判断题(每题1分)1. 若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则负载电阻变化时,输出电压基本不变。(
)2. 反馈放大电路基本关系式Af?3. 凡是集成运放构成的电路都可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加以分析。(
)A中的A、Af指电压放大倍数。
)1?AF4.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由于开环增益很大,因此在高频段因附加相移变成正反馈时容易产生高频自激。(
)5. 既然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那么必然稳定输出电流。(
)6. 在运算电路中,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均为虚地。(
)7. 某学生做放大电路实验时发现输出波形有非线性失真,后引入负反馈,发现失真被消除了,这是因为负反馈能消除非线性失真。(
)8.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增益可以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求出。(
)49. 引入负反馈可以消除输入信号中的失真。(
)10. 某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出始终只有半周波形,但器件是好的,这可能是运放的电源接法不正确引起的。(
)11. 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可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12. 可以利用运放构成积分电路将三角波变换为方波。(
)13. 集成运放调零时,应将运放应用电路输入端开路,调节调零电位器,使运放输出电压等于零。(
)14. 运算电路中一般应引入正反馈。(
)15. 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负,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 (
)16. 与反向输入运算电路相比,同相输入运算电路有较大的共模输入信号,且输入电阻较小。(
)三、填空题(每题1分)1. 理想集成运放的开环差模电压增益为,输出电阻为
,共模抑制比为
,失调电压、失调电流以及它们的温度系数均为
。2. 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出端的取样方式不同,可分为 和 ,根据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在输入端的比较方式不同,可分为
反馈 。53. 引入反馈可提高电路的增益,引入反馈可提高电路增益的稳定性。4. 图示电路中集成运放是理想的,其最大输出电压幅值为±14V。由图可知:电路引入了
(填入反馈组态)交流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电阻趋近于
,电压放大倍数Auf=uO/uI 。设 uI=1V,则uO V;若R1开路,则uO变为
V;若R1短路,则uO变为
V;若R2开路,则uO变为
V;若R2短路,则uO变为
V。5. 负反馈虽然使放大器的增益下降,但能线性失真,
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6. 电压负反馈能稳定输出,电流负反馈能稳定输出7.反馈主要用于振荡等电路中,反馈主要用于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68. 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基本放大电路的两输入端具有的特点。9. 某直流放大电路输入信号电压为1mV,输出电压为1V,加入负反馈后,为达到同样输出时需要的输入信号为10mV,则可知该电路的反馈深度为
,反馈系数为
。10. 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若反馈信号取样于输出电压,则引入的是信号取样于输出电流,则引入的是
反馈;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压方式进行比较,则引入的是
反馈,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流方式进行比较,则引入的是
反馈。11. 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净输入信号约为12. 反馈放大电路由电路 和网络组成。713. 与未加反馈时相比,如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信号变小,则为,如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信号变大,则为
。14. 直流负反馈的作用是。15. 为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交流 反馈
,为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交流
。16. 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取决于端的反馈类型,串联负反馈能够输入电阻,并联负反馈能够
输入电阻。17. 将18. 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取决于 端的反馈类型,电压负反馈能够出电阻,电流负反馈能够
输出电阻。819. 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增益为40dB,当基本放大器的增益变化10%时,反馈放大器的闭环增益相应变化1%,则电路原来的开环增益为
。20. 串联负反馈在信号源内阻时反馈效果显著;并联负反馈在信号源内阻反馈效果显著。21. 对于放大电路,若无反馈网络,称为放大电路;若存在反馈网络,则称为
放大电路。四、计算分析题(每题1分)1. 图示电路中运放为理想器件,试求输出电压UO的值,并估算平衡电阻RP的阻值。2V+UO-92. 图示电路中运放为理想器件,试求:(1) 电压放大倍数Auf; (2) 输入电阻Ri。R2R33. 设图中各运放均为理想器件,试写出各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f表达式。104. 电路如图所示,试:(1) 合理连线,接入信号源和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2) 欲将放大倍数设置为20,则RF应取多少千欧?uo5. 恒流源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稳压管工作在稳压状态,试求负载电阻RL中的电流。DzUz=6Vo6.图示电路中,运放为理想器件,其最大输出电压Uom=±14V,稳压管的稳压值UZ=±6V,t=0时刻电容C两端电压uC=0V,试求开关S闭合时电压uO1、uO2、uO3的表达式。U1=1V7. 判断图中电路引入了哪些反馈;指出反馈元件,说明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若为交流反馈请说明反馈类型。Ruo-8. 图示电路为一电压测量电路,电阻ri为表头内阻,已知表头流过100微安电流时满刻度偏转,现要求该电路输入电压ui=10V时满刻度偏转,则电阻R的取值应为多少?9. 反馈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试判断各图中反馈的极性、组态,并求出深度负反馈下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u-10. 判断图中各电路是否引入了反馈;指出反馈元件,说明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若为交流反馈请说明反馈类型。uoo-----------------------------------密-------------------封------------------线-----------------------------------11. 分别分析图中各放大电路的反馈: (1) 在图中找出反馈元件;(2) 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3) 对交流负反馈,判断其反馈组态。(b)ouo-----------------------------------密-------------------封------------------线-----------------------------------12. 图示电路为仪器放大器,试求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1、uI2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该电路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共模抑制能力和差模增益的特点。uI1OuI213. 反馈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试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级间反馈的极性和组态,并求出深度负反馈情况下的闭环增益Auf?uo。 ui-----------------------------------密-------------------封------------------线-----------------------------------ccEE(a)(b)14. 判断图中电路引入了哪些反馈;指出反馈元件,说明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若为交流反馈请说明反馈类型。-cc+uo15. 反馈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试判断各图中反馈的极性、组态,并计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uiuoo(b)F(a)16. 分别分析图中各放大电路的反馈: (1) 在图中找出反馈元件;(2) 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3) 对负反馈放大电路,判断其反馈组态。uiuiuO(a)(b)17. 电路如图所示,运放为理想器件,求各电路的输出电压UO。R7R1Rfs2100kΩ(a)10mV-20mVO10mV20mV(b)18. 分析图示电路中存在何种极性和组态的极间反馈;已知运放是理想的,试推导Auf?uo的表达式。uiuo19. 图示电路中运放具有理想特性,试指出该放大电路的反馈属于何种极性和组态,并计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u20. 分析图中各电路是否存在反馈;若存在,请指出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uO+O-(a)(b)21. 分析下面电路存在哪些直流负反馈和交流负反馈?对于交流负反馈,指出其反馈组态。o22.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如图所示,试:(1) 判断负反馈类型; (2) 指出电路稳定什么量; (3) 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uf = ?23. 图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可由开关S控制,设运放为理想器件,试求开关S闭合和断开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uf。uI24. 理想运放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5V,运放最大输出电压幅值为±12V,稳压管稳定电压为6V,求UO1、UO2、UO3。1VO30.5V(a)(b)25. 试说明负反馈对下图所示各电路中输入、输出电阻大小的影响。uiuiuo(a)(b)(b)ouuo26. 分析图中各电路是否存在反馈;若存在,请指出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b)oo-(a)27. 图示电路为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试:(1) 指出图中引入的两个负反馈的组态及反馈元件;(2) 求uou和o; uo1ui(3) 指出该电路级间负反馈所稳定的对象以及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R2o28. 图示电路中运放为理想器件,试:(1) 写出uO与uI1、uI2的运算关系式; (2) 若uI1=10mV,uI2=20mV,则uO=?uI1uI2O29. 下图所示电路中,所有运放为理想器件,试求各电路输出电压的大小。U1=0.5VU2=-0.1V(a)OOUIO(b)O-UI=-2V(c)30. 下图所示电路中,所有运放为理想器件。(1)试求UO1=? UO2=?
UO3=?(d)(2)设电容器的初始电压为2V,极性如图所示,求使UO4=-6V所需的时间t=?-----------------------------------密-------------------封------------------线-----------------------------------原文地址:负反馈放大电路
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1. 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
) ,则说明引入的是负反馈。A. 输入电阻增大
B. 输出量增大C. 净输入量增大
D. 净输入量减小2. 需要一个阻抗变换电路,要求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应选用(
)负反馈。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3. 为了将输入电流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输出电压,应引入深度(
)负反馈。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4. 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是为了(
)。A. 提高放大倍数
B. 稳定输出电流C. 稳定输出电压
D. 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5. 构成反馈通路的元器件(
)。A. 只能是电阻元件B. 只能是三极管、集成运放等有源器件 C. 只能是无源器件D. 可以是无源器件,也可以是有源器件6. 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负反馈。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7. 理想集成运放具有以下特点:(
)。A. 开环差模增益Aud=∞,差模输入电阻Rid=∞,输出电阻Ro=∞ B. 开环差模增益Aud=∞,差模输入电阻Rid=∞,输出电阻Ro=0 C. 开环差模增益Aud=0,差模输入电阻Rid=∞,输出电阻Ro=∞1D. 开环差模增益Aud=0,差模输入电阻Rid=∞,输出电阻Ro=08. 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
)负反馈。A. 直流
B. 交流电流
C. 交流串联
D. 交流并联9. 要求输入电阻大,输出电压稳定,应选用(
)负反馈。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10. 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
)负反馈。A. 直流
B. 交流电流
C. 交流电压
D. 交流并联11. 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 (
)负反馈。A. 直流
D. 并联12. 欲将方波电压转换成三角波电压,应选用(
)运算电路。 A. 比例
D. 微分13. 为了展宽频带,应引入(
)负反馈。A. 直流
D. 并联14. (
)运算电路可实现函数Y=aX1+bX2+cX3,a、b和c均小于零。A. 同相比例
B. 反向比例 C. 同相求和
D. 反向求和15. 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 。A. 无信号源
B. 无反馈通路 C. 无电源
D. 无负载16. 为了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并增强带负载能力,应引入(
)负反馈。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17. 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反馈信号(
)。A. 仅取自输出信号
B. 取自输入信号或输出信号 C. 仅取自输入信号
D. 取自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218. 负反馈能抑制(
)。A. 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干扰和噪声 B. 反馈环内的干扰和噪声 C. 反馈环外的干扰和噪声 D. 输出信号中的干扰和噪声19. 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深度(
)负反馈。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20. 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
)负反馈。A. 直流
D. 并联21. 集成运放存在失调电压和失调电流,所以在小信号高精度直流放大电路中必须进行(
)。A. 虚地
D. 调零22. 深度负反馈的条件是指(
)。A. 1+AF>1
C. 1+AF>023. 交流负反馈是指(
)。A. 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B. 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C. 放大正弦波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D. 变压器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24. 为了抑制温漂,应引入(
)负反馈。A. 直流
D. 并联25. 深度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相当于一个(
)。A. 压控电压源
B. 压控电流源
C. 流控电压源
D. 流控电流源326. 欲将方波电压转换成尖脉冲电压,应选用(
)运算电路。 A. 比例
D. 微分27. 欲对正弦信号产生100倍的线性放大,应选用(
)运算电路。 A. 比例
D. 微分28. 欲将正弦波电压叠加上一个直流量,应选用(
)运算电路。 A. 比例
D. 微分29. 引入(
)反馈,可稳定电路的增益。A. 电压
D. 正二、判断题(每题1分)1. 若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则负载电阻变化时,输出电压基本不变。(
)2. 反馈放大电路基本关系式Af?3. 凡是集成运放构成的电路都可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加以分析。(
)A中的A、Af指电压放大倍数。
)1?AF4.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由于开环增益很大,因此在高频段因附加相移变成正反馈时容易产生高频自激。(
)5. 既然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那么必然稳定输出电流。(
)6. 在运算电路中,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均为虚地。(
)7. 某学生做放大电路实验时发现输出波形有非线性失真,后引入负反馈,发现失真被消除了,这是因为负反馈能消除非线性失真。(
)8.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增益可以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求出。(
)49. 引入负反馈可以消除输入信号中的失真。(
)10. 某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出始终只有半周波形,但器件是好的,这可能是运放的电源接法不正确引起的。(
)11. 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可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12. 可以利用运放构成积分电路将三角波变换为方波。(
)13. 集成运放调零时,应将运放应用电路输入端开路,调节调零电位器,使运放输出电压等于零。(
)14. 运算电路中一般应引入正反馈。(
)15. 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负,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 (
)16. 与反向输入运算电路相比,同相输入运算电路有较大的共模输入信号,且输入电阻较小。(
)三、填空题(每题1分)1. 理想集成运放的开环差模电压增益为,输出电阻为
,共模抑制比为
,失调电压、失调电流以及它们的温度系数均为
。2. 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出端的取样方式不同,可分为 和 ,根据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在输入端的比较方式不同,可分为
反馈 。53. 引入反馈可提高电路的增益,引入反馈可提高电路增益的稳定性。4. 图示电路中集成运放是理想的,其最大输出电压幅值为±14V。由图可知:电路引入了
(填入反馈组态)交流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电阻趋近于
,电压放大倍数Auf=uO/uI 。设 uI=1V,则uO V;若R1开路,则uO变为
V;若R1短路,则uO变为
V;若R2开路,则uO变为
V;若R2短路,则uO变为
V。5. 负反馈虽然使放大器的增益下降,但能线性失真,
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6. 电压负反馈能稳定输出,电流负反馈能稳定输出7.反馈主要用于振荡等电路中,反馈主要用于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68. 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基本放大电路的两输入端具有的特点。9. 某直流放大电路输入信号电压为1mV,输出电压为1V,加入负反馈后,为达到同样输出时需要的输入信号为10mV,则可知该电路的反馈深度为
,反馈系数为
。10. 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若反馈信号取样于输出电压,则引入的是信号取样于输出电流,则引入的是
反馈;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压方式进行比较,则引入的是
反馈,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流方式进行比较,则引入的是
反馈。11. 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净输入信号约为12. 反馈放大电路由电路 和网络组成。713. 与未加反馈时相比,如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信号变小,则为,如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信号变大,则为
。14. 直流负反馈的作用是。15. 为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交流 反馈
,为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交流
。16. 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取决于端的反馈类型,串联负反馈能够输入电阻,并联负反馈能够
输入电阻。17. 将18. 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取决于 端的反馈类型,电压负反馈能够出电阻,电流负反馈能够
输出电阻。819. 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增益为40dB,当基本放大器的增益变化10%时,反馈放大器的闭环增益相应变化1%,则电路原来的开环增益为
。20. 串联负反馈在信号源内阻时反馈效果显著;并联负反馈在信号源内阻反馈效果显著。21. 对于放大电路,若无反馈网络,称为放大电路;若存在反馈网络,则称为
放大电路。四、计算分析题(每题1分)1. 图示电路中运放为理想器件,试求输出电压UO的值,并估算平衡电阻RP的阻值。2V+UO-92. 图示电路中运放为理想器件,试求:(1) 电压放大倍数Auf; (2) 输入电阻Ri。R2R33. 设图中各运放均为理想器件,试写出各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f表达式。104. 电路如图所示,试:(1) 合理连线,接入信号源和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2) 欲将放大倍数设置为20,则RF应取多少千欧?uo5. 恒流源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稳压管工作在稳压状态,试求负载电阻RL中的电流。DzUz=6Vo6.图示电路中,运放为理想器件,其最大输出电压Uom=±14V,稳压管的稳压值UZ=±6V,t=0时刻电容C两端电压uC=0V,试求开关S闭合时电压uO1、uO2、uO3的表达式。U1=1V7. 判断图中电路引入了哪些反馈;指出反馈元件,说明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若为交流反馈请说明反馈类型。Ruo-8. 图示电路为一电压测量电路,电阻ri为表头内阻,已知表头流过100微安电流时满刻度偏转,现要求该电路输入电压ui=10V时满刻度偏转,则电阻R的取值应为多少?9. 反馈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试判断各图中反馈的极性、组态,并求出深度负反馈下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u-10. 判断图中各电路是否引入了反馈;指出反馈元件,说明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若为交流反馈请说明反馈类型。uoo-----------------------------------密-------------------封------------------线-----------------------------------11. 分别分析图中各放大电路的反馈: (1) 在图中找出反馈元件;(2) 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3) 对交流负反馈,判断其反馈组态。(b)ouo-----------------------------------密-------------------封------------------线-----------------------------------12. 图示电路为仪器放大器,试求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1、uI2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该电路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共模抑制能力和差模增益的特点。uI1OuI213. 反馈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试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级间反馈的极性和组态,并求出深度负反馈情况下的闭环增益Auf?uo。 ui-----------------------------------密-------------------封------------------线-----------------------------------ccEE(a)(b)14. 判断图中电路引入了哪些反馈;指出反馈元件,说明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若为交流反馈请说明反馈类型。-cc+uo15. 反馈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试判断各图中反馈的极性、组态,并计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uiuoo(b)F(a)16. 分别分析图中各放大电路的反馈: (1) 在图中找出反馈元件;(2) 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3) 对负反馈放大电路,判断其反馈组态。uiuiuO(a)(b)17. 电路如图所示,运放为理想器件,求各电路的输出电压UO。R7R1Rfs2100kΩ(a)10mV-20mVO10mV20mV(b)18. 分析图示电路中存在何种极性和组态的极间反馈;已知运放是理想的,试推导Auf?uo的表达式。uiuo19. 图示电路中运放具有理想特性,试指出该放大电路的反馈属于何种极性和组态,并计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u20. 分析图中各电路是否存在反馈;若存在,请指出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uO+O-(a)(b)21. 分析下面电路存在哪些直流负反馈和交流负反馈?对于交流负反馈,指出其反馈组态。o22.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如图所示,试:(1) 判断负反馈类型; (2) 指出电路稳定什么量; (3) 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uf = ?23. 图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可由开关S控制,设运放为理想器件,试求开关S闭合和断开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uf。uI24. 理想运放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5V,运放最大输出电压幅值为±12V,稳压管稳定电压为6V,求UO1、UO2、UO3。1VO30.5V(a)(b)25. 试说明负反馈对下图所示各电路中输入、输出电阻大小的影响。uiuiuo(a)(b)(b)ouuo26. 分析图中各电路是否存在反馈;若存在,请指出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b)oo-(a)27. 图示电路为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试:(1) 指出图中引入的两个负反馈的组态及反馈元件;(2) 求uou和o; uo1ui(3) 指出该电路级间负反馈所稳定的对象以及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R2o28. 图示电路中运放为理想器件,试:(1) 写出uO与uI1、uI2的运算关系式; (2) 若uI1=10mV,uI2=20mV,则uO=?uI1uI2O29. 下图所示电路中,所有运放为理想器件,试求各电路输出电压的大小。U1=0.5VU2=-0.1V(a)OOUIO(b)O-UI=-2V(c)30. 下图所示电路中,所有运放为理想器件。(1)试求UO1=? UO2=?
UO3=?(d)(2)设电容器的初始电压为2V,极性如图所示,求使UO4=-6V所需的时间t=?-----------------------------------密-------------------封------------------线-----------------------------------
范文二:第四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回送到输入端叫做反馈。无反馈的放大电路叫开环系统;有反馈的放大电路叫闭环系统。一个放大器标有+的输入端是正相输入端,标有-的输入端是反相输入端。 反馈信号一般用带?下标的符号表示。反相输入端信号增强使输出端信号降低;正相输入端信号增强使输出端信号增加。净输入信号表示正反相输入端的信号,可能是电压或电流信号。判断正反馈与负反馈的方法先判断输入信号的输入端是正相输入端还是反相输入端;然后判断出输出信号是增强还是减小;再根据反馈电路的输出信号与反馈电路的连接方式判断净输入信号是增加还是减小了;净输入信号增加了就是正反馈,减小了就是负反馈,一般都是负反馈。反馈信号又分为交流反馈,直流反馈和交直流反馈。直流反馈的作用为稳定静态工作点,交流反馈改善放大电路性能。按反馈信号的取样方式分为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判断方法:将输出端短路,若反馈电路上仍有电流即为电流反馈,否则是电压反馈。按反馈信号在输入端的接入方式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判断方法:若反馈信号以电压的形式反馈给输入端即为串联反馈,因为串联电路中电压相加减,并联电路中电流相加减。根据输入输出端接入方式与取样方式的不同负反馈放大电路有4种基本组态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开环放大倍数A=输出量/净输入量反馈系数F=反馈量/输出量方框图的引入是为了简化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主要用来求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闭环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如果理解了这种方法可以让计算过程更简便。方框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放大电路,一部分是反馈电路。放大电路的参数只有一个就是开环放大倍数即A,反馈电路也只有一个参数即反馈系数F,不同的反馈组态反馈系数F有不同的量纲,就如上面表格的下标。闭环放大倍数A? =A/(1+AF)
具体推导过程在P101(4.3.1)|1+AF|
称为反馈深度AF=X?/Xd
为环路放大倍数由上式可得到结论当|1+AF|>1时,引入负反馈使放大倍数下降;当|1+AF|>>1时成为深度负反馈,此时A?≈1/F,即深度负反馈时,闭环放大倍数等于反馈系数的倒数。当|1+AF|A放大倍数增加,电路转变为正反馈;当|1+AF|=0时,会产生自激震荡,是正弦波发生器的产生原理。方框图分析法的步骤首先应把放大电路单向化,所谓单向化就是把反馈通路断开,反馈通路对输出端的影响一般都很小可以忽略,因此在输出端只需把反馈通路对地的等效电阻求出来放在输出端;反馈通路对输入端的影响可以用一个受控电压源或一个受控电流源来代替,同样需求出输入端的对地电阻,再根据输入信号的接入方式选择是电压源还是电流源,受控源的值为反馈系数F与输出信号的乘积。当我们面对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他给出的运放或三极管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去求整个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与开环放大倍数、闭环放大倍数。方框图只是让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更清晰了而已。下面的公式来自课本P104、105s深度负反馈的计算比以前的计算都很简单,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它有以下特点(一)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不论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电压和净输入电流均近似为零。其中净输入电压为零叫做虚短,因为被短路的元件两端电压为零;净输入电流为零叫做虚断,因为断路的支路上电流为零。(详细推导过程在P108)本概念来计算,只有选择输入输出电阻需要正确判断反馈的形式。(在书上的P109~112是这方面的计算实例,建议大家有时间还是看一下,虚地的概念也在这儿)前面曾经说过负反馈放大电路可以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根据书上P112~115的分析计算)负反馈除了将放大倍数降低了(1+AF)倍外,其他你能想到的性能都提高了(1+AF)倍。比如稳定性、通频带宽、减小非线性失真、抑制了干扰噪声等。负反馈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均有影响,其效果取决于反馈组态:串联负反馈增大输入电阻,并联负反馈减小输入电阻;电压负反馈减小输出电阻,电流负反馈增大输出电阻。前面也说到过反馈深度(1+AF)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跟前几章的基本放大电路一样,输入信号的频率改变将影响输出信号的放大倍数和相位,输入信号分为低频信号、中频信号和高频信号,放大电路对这三种信号产生的相移是不同的,因此对中频信号是负反馈的时候,对低频和高频信号可能就是正反馈了,即产生了自激震荡。判断是否自激可用波特图分析(P117),上学期我们学过的阻容网络可以改变信号的相位,这个可以在这里用来进行相位补偿。第五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叫做传输特性。当运放接成负反馈时构成深度负反馈,运放工作在线性放大区,然后虚短和虚断成立,然后就可以用前面的那些虚短和虚断的概念来计算它了,不过这里要清楚Rp、Rn的含义,Rp是正相输入端对地的电阻,Rn是反相输入端对地的电阻。 书上P130~135页都还是只用那几个虚短虚断输入输出电阻的概念来计算的例题,很简单,理解了那几个概念后一般人都能看懂。所谓比例运算电路就是输入电压=N*输出电压,当比例N为1时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这个叫电压跟随器。后面讲的加减运算电路就是在这个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端又加了几个输入,计算方法跟这个一样。至于积分和微分电路就是把反馈电阻换成了电容,利用电容的记忆效应来实现积分微分。再后面还没看到。
范文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王苏西北大学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各项性能参数的影响。 2.掌握反馈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数字多用表 4.直流稳压源实验原理和测试电路图5-7-1
负反馈放大电路图5-7-1所示实验电路,是由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构成的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1.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f?A1?AFA为基本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开环)。 F为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Af为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闭环)。2.引入负反馈可以扩增放大器的通频带放大器的管子确定后,其增益与带宽之积为一常数。因此引入负反馈之后,带宽扩展了1?AF倍。3.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即dAf1dA? Af1?AFA4.负反馈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变化与反馈网络在输入端(输出端)的连接方式有关。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提高了(1?AF)倍,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1?AF)倍;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1?AF)倍,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提高(1?AF)倍。 5.引入负反馈可以减小非线性失真,抑制干扰和噪声等。实验内容及报告1.负反馈放大器开环和闭环放大倍数的测试(1)开环电路测试①按图5-7-1电路接线,反馈电阻RF和负载电阻先不接入。②在放大电路输入端A端接入US?10mV、f?1KHz的正弦波,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的输出波形,使输出不失真且无震荡。③测量电路的输入US、Ui和输出电压UO值,记录在表5-7-1中。 ④接入负载电阻RL,重复③实验步骤。⑤根据实测值计算开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2)闭环电路测试①接通RF,调整输入信号幅值,使电路输出不失真且无震荡。②测量空载(RL??)和有载(RL?3K?)时,电路的输入US、Ui,输出UO、UOL的值,并记录在表5-7-1中。③根据实测值计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值。并验证Auf?Au1?1?AuFFF可按下式计算: F?R4RF?R4负反馈放大电路实测数据证:F4???34 FR4100Uof0.17VAuf???34Ui5mV1即证得 Auf?F注:实际电路中,由于缺少3K电阻,故用了三个10K电阻并联替代,并测得实际电阻为3.3K。即RF?3.3K?。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数据Ui?3.237mVUO?2.708VUOL?1.915VUi?4.448mVUof?143.5mVUOL?141.2mV故UO2.708V??836 Ui3.237mVUi3.237ri?RS?5.1K?5.97K?US?Ui6?3.237Au?ro?(UOOL?1)RL??1)3K?1.24K?Uof0.144V??32 Ui4.45mVUi4.45mVrif?RS?5.1K?14.64K?US?Ui6mV?4.45mVAuf?rof?(UofOL?1)RL?0.141?1)3K?63?证:F4???34 FR4100Uof0.144V??32
Auf?Ui4.45mV1即证得
Auf?F2.负反馈对失真的改善作用①将图5-7-1电路中的RF断开,形成开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使之逐渐加大ui,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波形,使出现适当失真(注意不要过分失真)并记录失真波形幅度及此时的输入信号值。②将电路中RF接上,形成闭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情况,并适当地增加输入信号幅度ui,使放大器输出幅度接近开环时的输出信号失真波形幅度,记录此时输入信号值。并和实验步骤①进行比较,是否负反馈改善电路的失真。 ③若RF?3.3K?不变,但RF接入T1的基极(正反馈),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验验证之。 ④记录上述各步实验的波形图。 实际实验数据若将RF接入T1的基极(正反馈),则会出现如下图所示波形图。正反馈输出波形UO正反馈输入波形Ui仿真实验数据当US?6mV时,略微出现失真,此时输出幅度UOL?2.5V当US?58mV时,略微出现失真,此时输出幅度UOL?1.9V。 比较结果知,负反馈电路的接入改善了电路的失真。 若将RF接入T1的基极(正反馈),则会出现如下图所示波形图。正反馈输出波形UO正反馈输入波形Ui3.测放大器的频率特性①将图5-7-1电路的RF断开,形成开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使US?5mV,频率f?1KHz,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的输出波形,并调整示波器使波形充满屏幕的标度(注意不要出现失真,否则需改变输入信号的大小)。②逐步减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用毫伏表监测输入端信号的幅度,使之保持上述的输入幅度不变,用示波器观测放大器的输出波形,直到其波形幅度减小为原来的70.7%,此时信号频率即为放大器的下限频率fL。③条件同②,但逐步增大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可测得上限频率fH,计算频带宽度BW。 ④将电路的RF接上,形成闭环,重复①~③步骤,即可测量计算出闭环电路的BWf,并比较BW与BWf。故
=291K-185=291KHzBWf=1.57M-149=1.57MHz即接入了负反馈的电路的通频带明显拓宽。 仿真实验数据
开环时此时输出幅度为1.6V,故应减小到为1.13V为止。即下图所示。fL?410HzfH?270KHz闭环时此时输出幅度为200mV,故应减小到为141mV为止。即下图所示。fL?200HzfH?2.4MHz故
BW=270K-410=270KHzBWf=2.4M-200=2.4MHz即接入了负反馈的电路的通频带明显拓宽。
范文四:一、选择题(04 分)1.选择正确答案填空。1.所谓放大电路的开环是指________________.。A.无负载 ,
B.无信号源,
C.无反馈通路,
D.无电源。 2.所谓放大电路的闭环是指________________。A.有负载
B.有反馈通路
D.考虑信号源内阻 3.直流负反馈是指________________。 A.只存在于直接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4.交流负反馈是指________________。A.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
B.放大正弦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只存在于阻容耦合及变压器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5.构成放大电路反馈通路的________________。A.只能是电阻、电容或电感等无源元件,B.只能是晶体管、集成运放等有源 器件,C.可以是无源元件,也可以是有源器件。(04 分)2.负反馈可以展宽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图示画出了三种负反馈放大电路开环与闭环的对数幅频特性,请你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05 分)3.根据图示的反馈放大电路,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1.若将电容C4开路。则将_________________。A.影响静态工作点,且影响电压放大倍数,B.影响静态工作点,但不影响电压放大倍数,C.不影响静态工作点,但影响电压放大倍数,D.不影响静态工作点,也不影响电压放大倍数。2.若将电容C2开路。则将_________________。A.对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性能均有影响,B.对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性能均无影响,C.影响静态工作点,但不影响电路的动态性能,D.不影响静态工作点,但使该支路的负反馈效果消失。3.若将电容C2短路,但仍能正常放大,则将_________________。A.有利于静态工作点的稳定,B.使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变差,C.对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性能均无影响,D.不影响静态工作点,只影响电路的动态性能。(06 分)4.一个反馈放大电路在反馈系数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填空。=0.1时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试就下列1.其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2是____,接入反馈后闭环放大倍数3456是____。( A.10 ,
F.10) 2.已知在低频时为正数,当电路按负反馈连接时,若不加校正环节,则____。A.不会自激 ,
B.可能自激,
C.一定自激。二、是非题(08 分)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者在括号里画“√”否则画“×”。 1.二级负反馈放大电路,一般是不会产生自激振荡的。(
)2.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引入负反馈后,只可能出现低频自激振荡,不可能出现高频自激振荡。(
)3.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在引入负反馈后,只可能出现高频自激振荡,不可能出现低频自激振荡。(
)4.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条件是而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自激振荡条件是,虽然它们的自激振荡条件的形式不一样,但它们的反馈极性都是正反馈。(
)5.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抗性元件产生的附加相移所引起的。(
) 三、解答题(10 分)1.反馈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设图中的A1、A2均为理想集成运放,VT1、VT2的足够大,已知电阻试确定R3的阻值。,,现要求。(08 分)2.由理想集成运放A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如左下图所示,已知电阻,,现要求电路的闭环放大倍数,试确定电阻R1的阻值。(08 分)3.反馈放大电路如右上图所示,设A为理想集成运放,欲使其闭环放大倍数。试问哪条电阻支路处于何种状态(短路或开路)?(08 分)4.反馈放大电路如左下图所示,设A为理想集成运放,欲使其闭环放大倍数。试问哪条电阻支路应处于何种状态(短路或开路)?(08 分)5.反馈放大电路如右上图所示,设A为理想集成运放,欲使其闭环放大倍数。试问电路中哪条电阻支路应处于何种状态(短路或开路)?(15 分)6.现要求用一个集成运放和一个晶体管组成一个输入电阻高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其组成部分如图所示。 1.试完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连线; 2.判断反馈极性和组态;3.设A为理想运放,要求转换电路的,试选择电路参数。(10 分)7.由集成运放和复合管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如左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电阻引入的反馈为负反馈,请用箭头标出晶体管VT1、VT2的发射极;2.判断所引入的交流负反馈属何种组态。(10 分)8.由集成运放A和复合管VT1、VT2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如右上图所示。试回答下列各问题:1.为使A工作在负反馈状态,请在图中分别用“+”、“-”号标出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2.设A为理想运放,已知电阻试确定电阻R1的阻值。,要求该电路的,(10 分)9.由集成运放A和复合管VT1、VT2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如左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各问题:1.为使A工作在负反馈状态,请在图中分别用“+”、“-”号标出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2.设A为理想运放,已知电阻试确定电阻R2的阻值。,要求该电路的,(10 分)10.由集成运放A和复合管VT1、VT2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如右上图所示。试回答下列各问题:1.为使A工作在负反馈状态,请在图中分别用“+”、“-”号标出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2.设A为理想运放,已知电阻试确定电阻R3的阻值。,要求该电路的,(10 分)11.由集成运放A和复合管VT1、VT2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如左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各问题:1.为使A工作在负反馈状态,请在图中分别用“+”、“-”号标出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2.设A为理想运放,已知电阻,要求该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试确定电阻R4的阻值。(10 分)12.由集成运放和复合管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如右上图所示,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1.要使电阻R2引入的反馈为负反馈,请用箭头标出晶体管VT1、VT2的发射极; 2.判断R2所引入的交流负反馈的反馈组态。(10 分)13.由集成运放和复合管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1.要使R2引入的反馈为负反馈,请用“+”“-”号分别标出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2.判断R2所引入的交流负反馈的反馈组态。(15 分)14.已知某多级放大电路电压增益的波特图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的表达式;的电压串联负反馈,试判断闭环后电路能否稳定工作?若能值。2.若引入反馈系数稳定,求其相位裕度;若产生自激,则求其在45?相位裕度时的答案部分:
一、选择题(04 分)1.答案1. C
(04 分)2.答案
A(05 分)3.答案1.
A(06 分)4.答案1.
A二、是非题(08 分)1.答案1. √
三、解答题(10 分)1.答案代入给定参数,可求得(08 分)2.答案代入给定参数,即可求得(08 分)3.答案电阻(08 分)4.答案电阻 (08 分)5.答案电阻支路处于开路状态。 支路应处于开路状态。 支路应处于短路状态。(15 分)6.答案1.接线图如图所示:2.电流串联负反馈;3.(10 分)7.答案1.VT1、VT2的下面电极为发射极,且箭头朝外; 2.电流串联负反馈。(10 分)8.答案1.上“+”,下“-”;2.代入已知数值,可确定。(10 分)9.答案1.上“+”,下“-”;2.代入已知数值,即可确定。(10 分)10.答案1.上“+”,下“-”;2.代入已知数值,即可确定。(10 分)11.答案1.上“+”,下“-”;2.代入已知数值,即可确定(10 分)12.答案1.VT1
上边电极为发射极e且箭头向里,为PNP型管;
下边电极为发射极e且箭头向外,为NPN型管。 2.电流串联负反馈。(10 分)13.答案1.上“-”,下“+”; 2.电流串联负反馈。(15 分)14.答案1.2. 不能稳定工作。当欲使,
由作图可求出即(f单位为kHz)时,,
范文五:负反馈放大电路o 实验目的 – 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 掌握测量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量方法。 o 实验仪器 o 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 o 预习内容 – 开环放大器和闭环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 开环放大器和闭环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的计算方 法。 – 负反馈闭环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o 相关概念– 凡是通过一定方式把放大电路的输出回路中某一个电量(电压或 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送回到输入回路中,这种电压或电流的反 送过程叫做反馈。 – 如果反馈到输入回路中的电量,具有加强输入信号的作用,是正 反馈,反之是负反馈。 – 负反馈在电子线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器的放 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o 稳定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o 改变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 o 减小非线性失真 o 扩展频带– 因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引入负反馈IB1IR4ri图2.1一、测量开环放大器的静态参数o 将图中的CF和RF支路开路。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的静 态参数,填写表2.1。第一级 第二级VB1 (V)开环 闭环VC1 (V)VE1 (V)VB2 (V)VC 2 (V)VE 2 (V)o 计算基极电流并估算静态工作点o 注意:对于本实验电路,由于 值较小, 较大, 在R3上的电压降不能忽略,所以,在估算电路静态参数时必须计 及 ,否则将出错。二、开环放大器动态性能测量(以下测量,若不作特别要求,则输出端不接负载)(1)开环交流电压放大倍数测量 调整信号源,使 Vi? 1mVf ? 10KHz。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计 、算电路的交流电压放大倍数,填写表2.2。输入/输出电压( mV)Vo (mV )电压放大倍数 第一级 第二级 全电路Vi (mV)开环 闭环Vc1 (mV)A V1AV2AV(2)取Vi ? 1mV ,改变频率,测量绘制整个开环放大器的 幅频特性。方法和要求同实验1。找出整个放大器的下限 频率和上限频率,填写幅频特性表及表2.3。下限频率 开环 闭环f L(Hz)上限频率 fH(Hz)(3)按实验1中给出的定义和表2.4的要求,测量整个放大 电路的非线性谐波失真,填写表2.4。Vi (mV)1 开环 10 1 闭环 10d o2di2d2do3d i3d3(4)按实验1中给出的定义和表2.5的要求,测量开环放大 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填写表2.4。测输入电阻 r i R S ? 5k1 测量值(mV) 测量 估算值 计算值 Vs Vi 测输出电阻 ro Vo(V) 测量 理论 测量值 计算值 估算值 无负载 负载 o o 1k5ririrr开环 闭环(5)闭环放大器动态性能测量 a. 将CF和RF支路如图2.1联接。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的静 态参数,填写表2.1。 b.调整信号源,使Vi ? 10mV 、 f ? 10KHz 。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计算电路的交流电压放大倍数,填写表2.2。验证闭环放 大倍数为开环放大倍数 闭环放大倍数A VF ?AV 1 ? A V FV电压反馈系数,且FV ? R 12 R F ? R 12当开环放大倍数与反馈系数的积大于大于1时,闭环放大倍数才 能近似等于反馈系数的倒数。dA VF dA V 1 ? A VF 1 ? A V FV A V表明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电压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是未加负 反馈前的电压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的 的稳定性提高了(1+AVFV)倍。1 1 ? A V FV倍,即闭环增益c. Vi ? 10mV ,改变频率,测量绘制闭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方法和要求同实验1。找出整个放大器的下限频率和上限 频率,填写表2.3。验证负反馈扩展了放大器的通频带。 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的上限频率fHF和下限频率fLF分别 为: f HF ? (1 ? A V FV )f H1 1 ? A V FVf LF? f L /(1 ? A V FV )即: fHF 向高端扩展了(1+AVFV)倍, fLF 向低端扩展了 倍,使通频带加宽。d. 按实验1中给出的定义和表2.4的要求,测量闭环放大电 路的非线性谐波失真,填写表2.4。 e. 按实验1中给出的定义和表2.5的要求,测量闭环放大电 路的输入、输出电阻,填写表2.4。验证闭环后,放大器 的输出阻抗的估算公式为rof ? ro 1 ? A V0 F
范文六:负反馈放大电路原理电路知识
17:40:44 阅读40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放大电路负反馈的原理特点一、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引入负反馈以后,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稳定性的提高通常用相对变化量来衡量。因为:所以求导得:即:二、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噪声由于电路中存在非线性器件,会导致输出波形产生一定的非线性失真。如果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后,其非线性失真就可以减小。需要指出的是:负反馈只能减小放大电路自身产生的非线性失真,而对输入信号的非线性失真,负反馈是无能为力的。放大电路的噪声是由放大电路中各元器件内部载流子不规则的热运动引起的。而干扰来自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如高压电网、 雷电等的影响。负反馈的引入可以减小噪声和干扰,但输出端的信号也将按同样规律减小,结果输出端的信号与噪声的比值(称为信噪比)并没有提高。三、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由于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所以引入负反馈后,在低频区和高频区放大倍数的下降程度将减小,从而使通频带展宽。引入负反馈后,可使通频带展宽约(1+AF)倍。 四、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a)串联反馈
(b)并联反馈 图1 求输入电阻1、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提高引入串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可以提高(1+AF)倍。即:式中:ri为开环输入电阻
rif为闭环输入电阻2、并连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引入并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减小为开环输入电阻的1/(1+AF )倍。即:五、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1、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引入电压负反馈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提高了,即电路具有恒压特性。
引入电压负反馈后,输出电阻rof减小到原来的1/(1+AF)倍。
2、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大放大电路引入电流负反馈后,输出电流的稳定性提高了,即电路具有恒流特性。
引入电流负反馈后,使输出电阻rof增大到原来的(1+AF)倍。
3、负反馈选取的原则(1)要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
(2)要改善交流性能,应引入交流负反馈。
(3)要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要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4)要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
要减小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 六、 深度负反馈的特点 1、串联负反馈的估算条件反馈深度(1+AF)>>1的负反馈,称为深度负反馈。通常,只要是多级负反馈放大电路,都可以认为是深度负反馈.此时有:因为:所以: xi≈xf 估算条件:,(1)对于深度串联负反馈有:ui≈uf
(称之为“虚短” )(2)由于串联负反馈的闭环输入电阻增大,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ii≈0(称之为“虚断” ) 2、并联负反馈的估算条件
因为深度负反馈有:xi≈xf(1)对于深度并联负反馈有:ii≈if(或称之为“虚断”)(2)并联负反馈的闭环输入电阻减小,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 ui ≈0 (称之为“虚短” ) 七、深度负反馈放大倍数的估算例1 估算图2所示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f。(a)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和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解:(1)在图2(a)所示放大电路中,可以判断Rf构成越级电压串联负反馈,因而可认为是深度负反馈,即有ui≈uf。。因而其反馈系数为:所以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另外,从电路结构上可以认为,反馈电压是输出电压经电阻Rf和Re1串联分压后得到的,所以:仍可得:(2)在图2(b)所示放大电路中,可以判断构成电流串联负反馈。所以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有ui≈uf。因为uf= ie×,uo=-io×Rc≈ie×Rc,所以其反馈系数为:所以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例2
估算图3所示反馈放大电路的源电压放大倍数Ausf。(a)
(b)图3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和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解:(1)在图3(a)所示放大电路中,Rb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由式(4—16)可知ii≈if(或——虚断),而且还有ui≈0(虚短)。由图3(a)的输入回路可得:所以,闭环源电压放大倍数为:(2)在图3(b)所示放大电路中,Rf构成越级电压并联负反馈。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ii≈if(虚断),并且有ui≈0(虚短),所以有:又从图3(b)的输出端可知:所以闭环源电压放大倍数为:从以上分析过程可以看到,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仅由一些电阻来决定,几乎与放大电路无关。若不是深度负反馈,则用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误差较大,此时应采用其他方法分析。放大电路负反馈的判断 一.反馈回路的判断电路的放大部分就是晶体管或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电路。而反馈是把放大电路输出端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引回到输入端的电路,则反馈回路就应该是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引回到输入端的一条回路。这条回路通常是由电阻和电容构成。寻找这条回路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直接经过电源端和接地端,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问题。例如图5如果只考虑极间反馈则放大通路是由T1的基极到T1的集电极再经过T2的基极到T2的集电极;而反馈回路是由T2的集电极经Rf至T1的发射极。反馈信号uf=ve1影响净输入电压信号ube1。图4
电压串联负反馈 二.交直流的判断根据电容“隔直通交”的特点,我们可以判断出反馈的交直流特性。如果反馈回路中有电容接地,则为直流反馈,其作用为稳定静态工作点;如果回路中串连电容,则为交流反馈,改善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如果反馈回路中只有电阻或只有导线,则反馈为交直流共存。图1种的反馈即为交直流共存。 三.正负反馈的判断正负反馈的判断使用瞬时极性法。瞬时极性是一种假设的状态,它假设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引入一瞬时增加的信号。这个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和反馈回路回到输入端。反馈回来的信号如果使引入的信号增加则为正反馈,否则为负反馈。在这一步要搞清楚放大电路的组态,什发射极、共集电极还什基极放大。每一种组态放大电路的信号输入点和输出点都不一样,其瞬时极性也不一样。如图5所示。相位差180°则瞬时极性相反,相位差0°则瞬时极性相同。运算放大器电路也同样存在反馈问题。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同相输入端的瞬时极性相同,和反相输入端的瞬时极性相反。表2
不同组态放大电路的相位差依据以上瞬时极性判别方法,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开始用瞬时极性标识,沿放大电路、反馈回路再回到输入端。这时再依据负反馈总是减弱净输入信号,正反馈总是增强净输入信号的原则判断出反馈的正负。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若反馈信号回到输入极的瞬时极性与原处的瞬时极性相同则为正反馈,相反则为负反馈。其中注意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反馈有时回到公共极——发射极,此时反馈回到发射极的瞬时极性与基极的瞬时极性相同则为负反馈,相反则为正反馈。图4中的瞬时极性判断顺序如下:T1基极(+)→T1集电极(-)→T2基极(-)→T2集电极(+)→经Rf至T1发射极(+),此时反馈回到发射极的瞬时极性与基极的瞬时极性相同所以电路为负反馈。在运算放大器反馈电路中,若反馈回来的瞬时极性与同一端的原瞬时极性相同则为正反馈,相反则为负反馈;若反馈回来的瞬时极性与另一端的原瞬时极性相同则为负反馈,相反则为正反馈。四.反馈类型的判断反馈类型是特指电路中交流负反馈的类型,所以只有判断电路中存在交流负反馈才判断反馈的类型。反馈是取出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全部或一部分送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形式(电压或电流)影响输入信号。所以反馈依据取自输出信号的形式的不同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依据它影响输入信号的形式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图5 电流并联负反馈 (1)串联并联的判断反馈的串并联类型是指反馈信号影响输入信号的方式即在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反馈是指净输入电压和反馈电压在输入回路中的连接形式为串联,如图1中的净输入电压信号ube1和反馈信号uf=ue1;而并联反馈是指的净输入电流和反馈电流在输入回路中并联,如图4中的净输入电流ib1和if的连接形式。综合一下就是反馈信号如果引回到输入回路的发射极即为串联反馈,引回到基极即为并联反馈。而在运算放大器负反馈电路中,反馈引回到输入另一端则为串联反馈如图6,图中uD与uF串联连接;如果引回到输入另一端则为串联反馈如图7,图中iD与iF并联连接。图6
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2)电压电流的判断电压电流反馈是指反馈信号取自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形式。电压反馈以图6为例,反馈电压uF是经R1、R2组成的分压器由输出电压uO取样得来。反馈电压是输出电压的一部分,故是电压反馈。在判断电压反馈时,可以采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即根据电压反馈的定义——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比例,设想将放大电路的负载RL两端短路,短路后如使uF=0(或IF=0),就是电压反馈。电流反馈以图7为例, 图中反馈电流iF为电阻R1和R2对输出电流iO的分流,所以是电流反馈。另一种简便方法就是将负载RL开路(RL=∞),致使iO=0,从而使iF=0,即由输出引起的反馈信号消失了,从而确定为电流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的电路如图8所示。因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一点相加,为并联反馈。根据瞬时极性法判断,为负反馈,且为电压负反馈。因为并联反馈,在输入端采用电流相加减。即。图8 电压并联负反馈具有电阻的量纲具有电阻的量纲具有电导的量纲称为互阻增益,称为互导反馈系数,相乘无量纲。对于深度负反馈,互阻增益为而电压增益为:
电压串联负反馈(a)分立元件放大电路
(b)集成运放放大电路
图9 电压串联负反馈 (1) 判断方法对图9(a)所示电路,根据瞬时极性法判断,经Rf加在发射极E1上的反馈电压为,,+",与输入电压极性相同,且加在输入回路的两点,故为串联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比例,是电压反馈。后级对前级的这一反馈是交流反馈,同时Re1上还有第一级本身的负反馈,这将在下面分析。对图(b),因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加在运放的两个输入端,故为串联反馈,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负反馈,且为电压负反馈。结论是交直流串联电压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如图7-7所示。图10 (a)是基本放大电路将Ce去掉而构成, 图10 (b)是由集成运放构成。对图10 (a),反馈电压从Re上取出,根据瞬时极性和反馈电压接入方式,可判断为串联负反馈。因输出电压短路,反馈电压仍然存在,故为串联电流负反馈。(a)
(b)图10 电流串联负反馈对图10(b)的电路,求其互导增益于是1/R ,这里忽略了Rf的分流作用。电压增益为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的电路如图11(a)、(b)所示。对于图(a)电路,反馈节点与输入点相同,所以是电流并联负反馈。对于图(b)电路,也为电流并联负反馈。(a)
(b)图11 并联电流负反馈 电流反馈系数是,以图11(b)为例电流放大倍数显然,电流放大倍数基本上只与外电路的参数有关,与运放内部参数无关。电压放大倍数为评论这张转发至微博0人
分享到:阅读(401)| 评论(0)| 引用 (0) |举报相移电路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历史上的今天相关文章最近读者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负反馈放大电路原理电路知识
17:40:44 阅读40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放大电路负反馈的原理特点一、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引入负反馈以后,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稳定性的提高通常用相对变化量来衡量。因为:所以求导得:即:二、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噪声由于电路中存在非线性器件,会导致输出波形产生一定的非线性失真。如果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后,其非线性失真就可以减小。需要指出的是:负反馈只能减小放大电路自身产生的非线性失真,而对输入信号的非线性失真,负反馈是无能为力的。放大电路的噪声是由放大电路中各元器件内部载流子不规则的热运动引起的。而干扰来自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如高压电网、 雷电等的影响。负反馈的引入可以减小噪声和干扰,但输出端的信号也将按同样规律减小,结果输出端的信号与噪声的比值(称为信噪比)并没有提高。三、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由于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所以引入负反馈后,在低频区和高频区放大倍数的下降程度将减小,从而使通频带展宽。引入负反馈后,可使通频带展宽约(1+AF)倍。 四、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a)串联反馈
(b)并联反馈 图1 求输入电阻1、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提高引入串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可以提高(1+AF)倍。即:式中:ri为开环输入电阻
rif为闭环输入电阻2、并连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引入并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减小为开环输入电阻的1/(1+AF )倍。即:五、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1、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引入电压负反馈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提高了,即电路具有恒压特性。
引入电压负反馈后,输出电阻rof减小到原来的1/(1+AF)倍。
2、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大放大电路引入电流负反馈后,输出电流的稳定性提高了,即电路具有恒流特性。
引入电流负反馈后,使输出电阻rof增大到原来的(1+AF)倍。
3、负反馈选取的原则(1)要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
(2)要改善交流性能,应引入交流负反馈。
(3)要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要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4)要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
要减小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 六、 深度负反馈的特点 1、串联负反馈的估算条件反馈深度(1+AF)>>1的负反馈,称为深度负反馈。通常,只要是多级负反馈放大电路,都可以认为是深度负反馈.此时有:因为:所以: xi≈xf 估算条件:,(1)对于深度串联负反馈有:ui≈uf
(称之为“虚短” )(2)由于串联负反馈的闭环输入电阻增大,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ii≈0(称之为“虚断” ) 2、并联负反馈的估算条件
因为深度负反馈有:xi≈xf(1)对于深度并联负反馈有:ii≈if(或称之为“虚断”)(2)并联负反馈的闭环输入电阻减小,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 ui ≈0 (称之为“虚短” ) 七、深度负反馈放大倍数的估算例1 估算图2所示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f。(a)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和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解:(1)在图2(a)所示放大电路中,可以判断Rf构成越级电压串联负反馈,因而可认为是深度负反馈,即有ui≈uf。。因而其反馈系数为:所以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另外,从电路结构上可以认为,反馈电压是输出电压经电阻Rf和Re1串联分压后得到的,所以:仍可得:(2)在图2(b)所示放大电路中,可以判断构成电流串联负反馈。所以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有ui≈uf。因为uf= ie×,uo=-io×Rc≈ie×Rc,所以其反馈系数为:所以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例2
估算图3所示反馈放大电路的源电压放大倍数Ausf。(a)
(b)图3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和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解:(1)在图3(a)所示放大电路中,Rb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由式(4—16)可知ii≈if(或——虚断),而且还有ui≈0(虚短)。由图3(a)的输入回路可得:所以,闭环源电压放大倍数为:(2)在图3(b)所示放大电路中,Rf构成越级电压并联负反馈。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ii≈if(虚断),并且有ui≈0(虚短),所以有:又从图3(b)的输出端可知:所以闭环源电压放大倍数为:从以上分析过程可以看到,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仅由一些电阻来决定,几乎与放大电路无关。若不是深度负反馈,则用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误差较大,此时应采用其他方法分析。放大电路负反馈的判断 一.反馈回路的判断电路的放大部分就是晶体管或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电路。而反馈是把放大电路输出端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引回到输入端的电路,则反馈回路就应该是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引回到输入端的一条回路。这条回路通常是由电阻和电容构成。寻找这条回路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直接经过电源端和接地端,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问题。例如图5如果只考虑极间反馈则放大通路是由T1的基极到T1的集电极再经过T2的基极到T2的集电极;而反馈回路是由T2的集电极经Rf至T1的发射极。反馈信号uf=ve1影响净输入电压信号ube1。图4
电压串联负反馈 二.交直流的判断根据电容“隔直通交”的特点,我们可以判断出反馈的交直流特性。如果反馈回路中有电容接地,则为直流反馈,其作用为稳定静态工作点;如果回路中串连电容,则为交流反馈,改善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如果反馈回路中只有电阻或只有导线,则反馈为交直流共存。图1种的反馈即为交直流共存。 三.正负反馈的判断正负反馈的判断使用瞬时极性法。瞬时极性是一种假设的状态,它假设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引入一瞬时增加的信号。这个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和反馈回路回到输入端。反馈回来的信号如果使引入的信号增加则为正反馈,否则为负反馈。在这一步要搞清楚放大电路的组态,什发射极、共集电极还什基极放大。每一种组态放大电路的信号输入点和输出点都不一样,其瞬时极性也不一样。如图5所示。相位差180°则瞬时极性相反,相位差0°则瞬时极性相同。运算放大器电路也同样存在反馈问题。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同相输入端的瞬时极性相同,和反相输入端的瞬时极性相反。表2
不同组态放大电路的相位差依据以上瞬时极性判别方法,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开始用瞬时极性标识,沿放大电路、反馈回路再回到输入端。这时再依据负反馈总是减弱净输入信号,正反馈总是增强净输入信号的原则判断出反馈的正负。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若反馈信号回到输入极的瞬时极性与原处的瞬时极性相同则为正反馈,相反则为负反馈。其中注意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反馈有时回到公共极——发射极,此时反馈回到发射极的瞬时极性与基极的瞬时极性相同则为负反馈,相反则为正反馈。图4中的瞬时极性判断顺序如下:T1基极(+)→T1集电极(-)→T2基极(-)→T2集电极(+)→经Rf至T1发射极(+),此时反馈回到发射极的瞬时极性与基极的瞬时极性相同所以电路为负反馈。在运算放大器反馈电路中,若反馈回来的瞬时极性与同一端的原瞬时极性相同则为正反馈,相反则为负反馈;若反馈回来的瞬时极性与另一端的原瞬时极性相同则为负反馈,相反则为正反馈。四.反馈类型的判断反馈类型是特指电路中交流负反馈的类型,所以只有判断电路中存在交流负反馈才判断反馈的类型。反馈是取出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全部或一部分送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形式(电压或电流)影响输入信号。所以反馈依据取自输出信号的形式的不同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依据它影响输入信号的形式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图5 电流并联负反馈 (1)串联并联的判断反馈的串并联类型是指反馈信号影响输入信号的方式即在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反馈是指净输入电压和反馈电压在输入回路中的连接形式为串联,如图1中的净输入电压信号ube1和反馈信号uf=ue1;而并联反馈是指的净输入电流和反馈电流在输入回路中并联,如图4中的净输入电流ib1和if的连接形式。综合一下就是反馈信号如果引回到输入回路的发射极即为串联反馈,引回到基极即为并联反馈。而在运算放大器负反馈电路中,反馈引回到输入另一端则为串联反馈如图6,图中uD与uF串联连接;如果引回到输入另一端则为串联反馈如图7,图中iD与iF并联连接。图6
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2)电压电流的判断电压电流反馈是指反馈信号取自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形式。电压反馈以图6为例,反馈电压uF是经R1、R2组成的分压器由输出电压uO取样得来。反馈电压是输出电压的一部分,故是电压反馈。在判断电压反馈时,可以采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即根据电压反馈的定义——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比例,设想将放大电路的负载RL两端短路,短路后如使uF=0(或IF=0),就是电压反馈。电流反馈以图7为例, 图中反馈电流iF为电阻R1和R2对输出电流iO的分流,所以是电流反馈。另一种简便方法就是将负载RL开路(RL=∞),致使iO=0,从而使iF=0,即由输出引起的反馈信号消失了,从而确定为电流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的电路如图8所示。因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一点相加,为并联反馈。根据瞬时极性法判断,为负反馈,且为电压负反馈。因为并联反馈,在输入端采用电流相加减。即。图8 电压并联负反馈具有电阻的量纲具有电阻的量纲具有电导的量纲称为互阻增益,称为互导反馈系数,相乘无量纲。对于深度负反馈,互阻增益为而电压增益为:
电压串联负反馈(a)分立元件放大电路
(b)集成运放放大电路
图9 电压串联负反馈 (1) 判断方法对图9(a)所示电路,根据瞬时极性法判断,经Rf加在发射极E1上的反馈电压为,,+",与输入电压极性相同,且加在输入回路的两点,故为串联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比例,是电压反馈。后级对前级的这一反馈是交流反馈,同时Re1上还有第一级本身的负反馈,这将在下面分析。对图(b),因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加在运放的两个输入端,故为串联反馈,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负反馈,且为电压负反馈。结论是交直流串联电压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如图7-7所示。图10 (a)是基本放大电路将Ce去掉而构成, 图10 (b)是由集成运放构成。对图10 (a),反馈电压从Re上取出,根据瞬时极性和反馈电压接入方式,可判断为串联负反馈。因输出电压短路,反馈电压仍然存在,故为串联电流负反馈。(a)
(b)图10 电流串联负反馈对图10(b)的电路,求其互导增益于是1/R ,这里忽略了Rf的分流作用。电压增益为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的电路如图11(a)、(b)所示。对于图(a)电路,反馈节点与输入点相同,所以是电流并联负反馈。对于图(b)电路,也为电流并联负反馈。(a)
(b)图11 并联电流负反馈 电流反馈系数是,以图11(b)为例电流放大倍数显然,电流放大倍数基本上只与外电路的参数有关,与运放内部参数无关。电压放大倍数为评论这张转发至微博0人
分享到:阅读(401)| 评论(0)| 引用 (0) |举报相移电路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历史上的今天相关文章最近读者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范文七:实验三
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测试方法。 (3)学习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由于晶体管的参数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不仅放大器的工作点、放大倍数不稳定,还存在失真和干扰等问题。为了改善放大器的这些性能,常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环节。 根据输出端取样方式和输入端比较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负反馈放大器分为四种基本组态: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和电流并联负反馈。实验电路如图2-6-1所示,这是一个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当电阻Rf的左端接地时,为基本放大电路;当电阻Rf的左端与T1的发射极相连时,为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对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改善作用是:提高了放大电路的稳定性,降低了电压放大倍数,提高了输入电阻,降低了输出电阻,拓展了频带和改善了非线性失真等。三、预习要求(1)复习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对基本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复习基本放大电路及负反馈电路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3)认真阅读本书第一章第四节中有关放大电路性能参数的测量技术。 (4)写出预习报告,准备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直流稳压电源
(2)信号发生器
1台 (3)交直流毫伏毫安表
1台 (4)负反馈放大电路模块
1块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1)实验电路如图2-6-1所示,熟悉电路中各元件的位置。将稳压电源输出的12V电压接到实验板上,并用毫伏毫安表的直流挡测量12V。(2)调节电位器Rp,使电路第一级的集电极电压UC1=9V,用毫伏毫安表测量T1和T2的各极电压,将结果记入表2-6-1中。表2-6-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数据2.基本放大电路各项性能的测量(1)将电阻Rf左端接地,使电路构成基本放大电路。 (2)测量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从电路uS输入端送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幅度调节”旋钮,用毫伏毫安表的交流挡测量uI端的输入电压。当Ui=5mV时,开始测量:1)Us的值。2)当RL=∞时输出电压的值,将此电压记为Uo′。 3)当RL=4.7 kΩ时输出电压的值,将此电压记为Uo。利用下面的公式计算Au、Ri和Ro,将计算结果记入表2-6-2中。(3)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中通过对电压放大倍数Au或输出电压Uo、下限频率fL和上限频率fH三个参数的测量,测试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2-6-2所示。1)RL=∞。从uS端输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用毫伏毫安表的交流挡测量输出电压Uo。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幅度调节”旋钮,使Uo=1V。2)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选择开关”向低频段切换,调节其“频率调节”旋钮,观察输出电压Uo的变化。当Uo=0.707V时,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下限频率fL;将“频率选择开关”向高频段切换,当Uo=0.707V时,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上限频率fH。将测量结果记入表2-6-2中。
范文八:实验六 负反馈放大电路2010级
电子信息工程 胡俊 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各项性能参数的影响。 2.掌握反馈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数字多用表 4.直流稳压电源实验原理和测试电路图所示实验电路,是由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构成的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反馈放大器是由多级放大器(或单级放大器)加上负反馈网络组成。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虽然放大能力降低了,但其它性能指标得到改善,而且放大电路的工作更加稳定。具体表现在:1.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为基本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开环)。F为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AF为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闭环)。 2.引入负反馈可以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放大器的管子确定后,其增益与带宽之积为一常数。因此引入负反馈后,带宽扩展了1+AF倍。3.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即?4.负反馈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变化与反馈网络在输入端(输出端)的连接方式有关。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提高(1+AF)倍,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1+AF倍;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1+AF倍,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提高1+AF倍。 5.引入负反馈可以减小非线性失真,抑制干扰和噪声等。实验内容1. 负反馈放大器开环和闭环放大倍数的测试 (1) 调整静态工作点第一级三级管静态工作点理论值Uce1=7.13=6.06028V 第二级三级管静态工作点理论值Uce2=9.13-0.931=8.199VUce2>Uce1说明静态工作点设置得还合理。 数据填入下表中:(2)开环电路测试①按图电路接线,反馈电阻RF和负载电阻先不接入。②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A接入US=100mV、f=1kHz的正弦波,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的输出波形,使输出不失真且无振荡。③测量电路的输入US、Ui和输出电压UO值,记录在表中。 ④接入负载电阻RL,重复③实验步骤。⑤根据实测值计算开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值。 (3)闭环电路测试①接通RF,调整输入信号幅值,使电路输出不失真且无振荡。②测量空载(RL=∞)和有载(RL=3kΩ)时,电路的输入US、Ui,输出UO、UOL的值,2.负反馈对失真的改善作用①将图电路中的RF断开,形成开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使之逐步加大ui ,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波形,使出现适当失真(注意不要过份失真)并记录失真波形幅度及此时的输入信号值。②将电路中RF接上,形成闭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情况,并适当地增加输入信号幅度ui,使放大器输出幅度接近开环时的输出信号失真波形幅度,记录此时输入信号值。并和实验步骤①进行比较,是否负反馈改善电路的失真。
比较可知:负反馈改善了电路的失真。③若RF=3kΩ不变,但RF接入T1的基极(正反馈),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验验证之。
电路接入正反馈会出现自激震荡:④记录上述各步实验的波形图。 3.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断开电阻1R2,同时加入正弦信号,输出空载,按下表测量开环和闭环时的Us和Ui,计算Ri的值。4.测放大器的频率特性①将图电路的RF断开,形成开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幅度,使Ui=10mV,频率f=1kHz,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波形,并调整示波器使波形充满显示屏的标度(注意不要失真,否则需改变输入信号的大小)。 开环BW理论值:由图知:BW1=621.3kHz-296.7Hz=621kHz②逐步减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用毫伏表监测输入端信号的幅度,使之保持上述的输入幅度不变,用示波器观测放大器的输出波形,直到其波形幅度减小为原来的70.7%,此时信号频率即为放大器下限频率fL。③条件同②,但逐渐增大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可测得上限频率fH,计算频带宽度BW。 ④将电路的RF接上,形成闭环,重复①~③步骤,即可测量计算出闭环电路的BWf,并比较BW与BWf。闭环BW理论值:由图知:BW2=1.07MHz-229.9Hz=1.0MHz可知接入负反馈后还改善了电路的带宽,是电路更加实用,性能也比较好。
范文九:实验五:晶体管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设计简单负反馈电路方法;学习应用Multisim高级分析功能。 二、实验原理1.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2.四种组态的特点电压负反馈的重要特点是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电流负反馈的重要作用是维持输出电流基本稳定。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图一 负反馈放大电路四、实验内容(1)分别测量开环及闭环电路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幅频特性,失真度,然后进行比较分析。 在开环电路中 放大倍数:N=380.750/(280.296*10^-3)= 输入电阻: I;U:Ri=U/I=200/1.829=109.349Ω 输出电阻: Uo:UL:Ro=R10*UL/(Uo-UL)=*10^-3/((274.408-126.826)*10^-3)=1.3KΩ 幅频特性:失真度:在闭环电路中: 放大倍数:N’=8.507/(280.824*10^-3)=30.293 输入电阻: I:U:Ri’=U/I=200/3.655=54.720Ω 输出电阻:Uo:UL:Ro’=R10*UL/(Uo-UL)=60.760KΩ 幅频特性:失真度:(2)直流工作点分析 计算各节点电压(3)交流分析 采用每10倍频程扫描10个点的方式,分析1Hz~10Hz电路的频率特性。(4)瞬态分析 分析0~0.3ms内电路的瞬态特性(5)参数扫描分析 R1:27~87kΩ,R11:2,3,5,10KΩ。R1:R11:(6)温度扫描分析 工作温度分别为-25℃,25℃,50℃,100℃时分析电路的瞬态响应. 25℃:50℃:100℃:(7)容差分析 若晶体管参数模型Rb,Cje和Cjc的容差为8%,分析该容差对电路频率特性的影响。五、其它说明注意上课携带模拟电路教材。 六、实验结果: 开环电路放大倍数:N= 输入电阻:Ri=109.349Ω 输出电阻:Ro=1.3KΩ 失真度:1.084% 幅频特性:闭环电路放大倍数:N’=30.293 输入电阻:Ri’=54.720Ω 输出电阻:Ro’=60.760KΩ 失真度:0.004% 幅频特性:七、实验分析:开环电路与闭环电路相比,开环电路的放大倍数远大于闭环电路。闭环后,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远增大,失真度减小。从幅频特性看出,闭环电路的通频带大于开环电路。
范文十:实验题目: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 验 报 告 内 容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设备与器件四、实验内容 (1)测量静态工作点(参见表 4.1)(2)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表格先不画,上课时按板书画表格)(3)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表格先不画,上课时按板书画表格)阅读详情:实 验 报 告 内 容(4)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五、思考题 1. 按实验电路图 4.1 估算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取 B1=B2=100)2. 怎样把负反馈放大器改接成基本放大器?为什么要把 Rf 并接在输入和输出 端?3. 估算基本放大器的 Av,Ri 和 Ro;估算负反馈放大器的 Avf,Rif 和 Rof,并计 算它们之间的关系。4. 如按深负反馈估算, 则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Avf 和测量值是否一致?为什么?5. 如输入信号存在失真,能否用负反馈来改善?6. 怎样判断放大器是否存在自激振荡?如何进行消振?阅读详情:六、 实验总结 1. 将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动态参数的实测值和理论估算值列表进行比 较。2.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3. 分析讨论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 验 成 绩批 改 时 间批 改 教 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负反馈放大器输入电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