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嫌弃父亲吃饭多二十四了,整天迷恋网络游戏,饭也不吃,我该怎么办啊?

我的儿子4岁半,吃饭问题一直是全家最头疼的事情,现在108cm,却只有17kg,平时很少吃零食,就是吃饭慢,而且喜欢吃饭时喝水(或饮料),经常一边吃饭一边玩,喂饭是常有的事。在幼儿园好一点,自己吃也不会吃得太慢,他奶奶反映父母不在的时候他吃得挺快的,如果有别的小朋友一起吃
我的儿子4岁半,吃饭问题一直是全家最头疼的事情,现在108cm,却只有17kg,平时很少吃零食,就是吃饭慢,而且喜欢吃饭时喝水(或饮料),经常一边吃饭一边玩,喂饭是常有的事。在幼儿园好一点,自己吃也不会吃得太慢,他奶奶反映父母不在的时候他吃得挺快的,如果有别的小朋友一起吃,他也吃得快的,就是在家里不行,这该怎么办呢?请帮帮我!
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提起宝贝的吃饭问题就头疼:该讲的道理讲了、该说的话说了、软硬兼施,可就是不奏效。其实,对于两三岁的孩子,与其以强硬的态度,让他(她)被动地接受父母的观点,不如采取机智的策略,把吃饭的过程变成快乐的过程,让宝宝自觉自愿地把小肚子填饱。  
放手让宝宝自己吃  
2岁左右的宝宝,动手的愿望很强,勇气也是大大的。看着爸爸妈妈一筷子一筷子地往嘴里送,自己也不甘示弱,不满足“饭来张口”。性急的宝宝还会小手不停地动,急着抢家人手里的筷子和勺,在餐桌上一试身手。阻止宝宝还是鼓励宝宝,是决定宝宝未......
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提起宝贝的吃饭问题就头疼:该讲的道理讲了、该说的话说了、软硬兼施,可就是不奏效。其实,对于两三岁的孩子,与其以强硬的态度,让他(她)被动地接受父母的观点,不如采取机智的策略,把吃饭的过程变成快乐的过程,让宝宝自觉自愿地把小肚子填饱。  
放手让宝宝自己吃  
2岁左右的宝宝,动手的愿望很强,勇气也是大大的。看着爸爸妈妈一筷子一筷子地往嘴里送,自己也不甘示弱,不满足“饭来张口”。性急的宝宝还会小手不停地动,急着抢家人手里的筷子和勺,在餐桌上一试身手。阻止宝宝还是鼓励宝宝,是决定宝宝未来吃饭好与不好的关键。因为,这正是宝宝学习吃饭的最佳时机。父母不妨索性给她一把勺,一双筷子,任他在碗里、盘子里戳,一口口地往嘴里送。结果当然是掉到桌上、身上、地上的比吃到嘴里的多得多,然而不能否认的是,最初宝宝毕竟有一、两口送到了自己嘴里,很兴奋,如果父母及时地夸奖几句,宝宝自己吃饭的兴趣会更浓。渐渐地,成功率能更高。有过如此训练的宝宝,一般1岁半以后,就能独立吃饭了。而且,这也是让宝宝体验成功、培养其独立性的开始。  
操作要点:  
宝宝碗里、盘子里的饭菜不要过满;温度适中,防止宝宝烫伤,或太凉吃下去胃不舒服。一次给宝宝一种菜,最好不要把几种菜混到一起,使宝宝吃不出味道,倒了胃口。  
吃饭前,在宝宝座位周围的地上铺好报纸、给宝宝穿上罩衣、戴上围嘴,武装到位。等宝宝完全吃饱了,再清理“战场”,帮宝宝做个人卫生。还有,整个过程不能嫌麻烦——现在的麻烦是为了以后的不麻烦。  
专座与专用餐具  
宝宝虽小,专人专座是必须的,这是养成宝宝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基础。父母可为1岁左右的宝宝准备一套婴幼儿餐桌、餐椅,如此即便是爱活动的宝宝也不容易摔着。没有条件的,可在成人餐桌旁给宝宝一个固定的位置,椅子一定要稳当,上面垫上软垫子,让宝宝坐着舒服;2岁以上的宝宝,可在椅子上再放一只小凳子,便于宝宝够得着桌上的饭菜。宝宝的餐具除了不怕摔、小巧、安全、好用外,还要注意视觉效果,色彩鲜艳、图案吸引宝宝、造型别致,能激发宝宝的食欲。  
操作要点:  
从宝宝会走路后,就对他(她)明确一点:吃饭必须在指定的位置进行,如果四处乱跑,就没有饭吃;饭后也不能吃其他的东西,两餐之间的点心仍旧维持原有的量。父母要有令必行、持之以恒,这也是对父母毅力的考验。  
利用宝宝的逆反心理  
两三岁的孩子特喜欢与父母对着干。因此,在饭菜开始摆上桌时,父母和家人制造气氛,故意冷淡宝宝:“今天的菜真丰盛,味道好极了,快洗手”。等宝宝也来洗手,对他(她)说:“你先去玩吧,我们吃完了你再来吃。”或“这个鱼真香啊,你少吃点吧。”他一边喊着我要吃,一边把自己的碗装得满满的。此时,父母可适当地控制宝宝:各种菜都吃一点。你会发现,这种做法,比单纯的催促、劝说、追赶更有效果。  
操作要点:  
父母表面上要不露声色,一副对宝宝无所谓的样子,即便是他(她)跑来跑去,也绝不端着饭跟在后面,并设法让宝宝感到自己被忽视了,非要到餐桌上大吃一顿,为自己争口气。  
给宝宝适度的选择  
和成人一样,宝宝也表现出饮食上的个性,不爱吃某种食物,由此借题发挥,抻长吃饭的时间。妈妈可给宝宝一定的自主权,共同商量每天的食谱,让孩子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出选择。比如,今天咱们吃菠菜、冬瓜,还是吃芹菜或豆芽?是吃猪肉、鱼,还是吃牛肉或鸡肉。由宝宝决定在所喜欢的食物中摄取不喜欢食物的同样营养,只要宝宝能安安稳稳地坐在餐桌旁吃,得到均衡的营养,就达到了目的。  
操作要点:  
给宝宝的选择范围不要太宽,一般两、三种之中选一个,营养搭配的主动权还在父母手里。和宝宝约定,按他(她)要求做的饭菜,一定要好好吃,否则下次不再征求他(她)的意见,做什么吃什么。两三岁的宝宝可随着父母一起买东西、帮着择菜,比如掰豆角。参与了劳动的宝宝,在吃饭时更关心自己的成果,吃得也好。  
及时鼓励与适当奖励  
训练宝宝吃饭,应事先和宝宝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像不到处乱跑、不挑食、不剩饭、时间的限定等等。及时鼓励,即使是一点点的进步:“今天一口都没往外吐,比昨天好。”“还剩下几口,如果能在5分钟之内吃完,就比昨天快。”适当给些小奖励,激发宝宝好上加好。比如,宝宝喜欢小熊,哪顿饭吃得好,妈妈就给画一只小熊,由宝宝收好;如果一个星期能得到一定数量的小熊,周六、周日就带她到她最想去的地方玩,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操作要点:  
坚持原则。定好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绝不能延长到40分钟,否则你的努力将大打折扣。  
说话算数。一旦宝宝得到了足够的小熊,父母的许诺一定要兑现。  
给孩子营养的概念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爱吃的东西,这时最好给孩子讲一些营养知识,让他(她)明白这些东西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在做饭甚至去超市相关信息时,先向宝宝吹吹风:“你看芹菜嫩绿嫩绿的,吃点绿色蔬菜身体好……”餐桌上再对宝宝做“营养培训”:“吃点菜花,补充叶酸;胡萝卜里的胡萝卜素含量多,吃了能长高个;猪肝含铁、维生素A丰富,吃了嘴唇红,宝宝越来越漂亮;鱼能健脑,多吃鱼的宝宝聪明……”渐渐地,宝宝就知道了不挑食的好处,不再让爸爸妈妈为自己的吃饭问题发愁了。  操作要点:  
饭菜富于变化。即便是宝宝喜欢的,也要今天吃了,明天就换别的,保持体内营养平衡。  
色、香、味、形、营养缺一不可。让宝宝从直观上喜欢,比如把食物拼成卡通图案,以此刺激儿童的胃口。
其他答案(共6个回答)
有几方面需要注意:
1、吃饭时全家人要在一起,大家(尤其是父母)都要专心吃饭,不要做别的事情,比如看电视、谈事情什么的。
2、经常提醒或者暗示孩子要抓紧时间,帮孩子制定做事情的时间表。如果在一件事情上耽误了时间,别的事情就要别推迟或取消。
其实,我觉得父母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有的孩子吃饭的速度比一般孩子要慢,常常遭到呵斥。但许多家长却不找一找其中的原因。那么孩子吃饭太慢原因何在呢?大致有以下几种:能够用筷子和汤匙,可是却拿不稳,比较费时费力。另外他们的专注力也差,听家人说话就会忘了吃饭,总是需要在人在旁督促才行。肠胃有问题孩子有很饱的感觉,肚子很胀,吃下去胃有点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吃到最后就慢下来了。牙齿有问题比如牙齿上下颚咬合不紧密,牙齿缺乏钙质,咬纤维高的白菜、菠菜、韭菜或是红烧牛肉就比较费时,嘴里没有办法含太多的东西,必须分批咀嚼才行。不喜欢今天的菜妈妈今天做的菜不一下好吃,也可能大人的口味不合小孩的口味,孩子不爱吃。不觉得饿孩子今天的运动量太少,或上一餐吃得太多了,或饭前吃了点东西,就勉强让自己吃一点,当然没办法吃得那么起劲了。吃不完自己碗里的饭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总是给孩子盛得满满的一大碗。孩子一看见那么一大堆的食物就有压力,胃口自然就消失了。向父母提条件的资本有些孩子觉得是父母在求他吃,于是故意吃得很慢,以便在父母要求他快些吃时提出自己的要求,答应了要求就能吃得快。喜欢在餐桌上和家人聊天孩子认为吃饭时全家人聚在一块,气氛比较轻松,可以聊天,谈一些幼儿园里发生的事,也想听听家人谈论外面发生的事,吃饭就慢了。孩子的心情不太好孩子今天有心事,比如受了什么委屈,或者挨老师批语了、或者被小朋友恐吓了,心情不好会食不知味,吃饭的速度就会慢下来了。总之,孩子吃饭慢可能是以上其中一种原因或多种原因造成的。发现孩子吃饭慢,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呵斥孩子,一不定期要找一找原因,也许你不知道的其它问题。
我觉得孩子吃饭慢,一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有如下的原因:
1、孩子从小吃饭的时候,就是被大人喂大的。在孩子1.5岁左右的时候,是孩子养成自喂习惯的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好的训练自喂,那就是说你没有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学习,却要求孩子考试得高分,那是不可能的;
2、在孩子小的时候,是不是给孩子的食物都过于细软,其实在孩子1岁以后,就可以能孩子吃中等硬度的食物,这样孩子的咀嚼功能没有得到锻炼,当然以后吃饭会慢。
3、还有就是习惯的问题,孩子在做其它的事情时是不是也慢呢??
4、孩子性情如此,有的孩子,就是性格比较慢的那一种。那不是什么毛病。
或者还有可能是其它原因,细心的妈妈一定要好好的观察。
解决办法我认为就是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现在慢不要紧,慢是不慢的花苞,真的没关系的,只要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在一个宽松而正确的环境下,相信你的孩子会由慢到快的!
孩子吃饭慢,作为成人首先应该分析原因:因为孩子挑食?生病没有胃口?还是因为生气不高兴?或者就是速度慢?
如果孩子是第一种挑食,我们成人应该积极的向孩子讲解挑食的危害,并向孩子说明我们长这么大都是应为什么都吃;因为各种食物都含有营养元素,是我们身体中都必需的一部分,少任何的一种元素都不会健康的成长。并请孩子回答:你是想健康的成长,还是想每天生病吃药打针的成长呢?
如果是第二种,我们不要勉强孩子,给孩子弄点可口的饭菜吃,并且带孩子去看医生。
如果是第三种,我们要找出他生气的原因并且向孩子保证解决问题。
如果上述情况都不属于,这个孩子就是吃饭慢,我们要慢慢培样孩子的吃饭速度。例如派一名老师专门看着孩子吃饭,适时的催促一下,使孩子有一点压力,向他讲解其他小朋友都吃完了,就单独为了等他而耽误了他们的休息,让他感到有一点压力。也可以偶尔一次的给他盛少量的饭菜,让他感受一下“第一”的快乐,他会向你炫耀。这个时候,你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多多表扬给予肯定,使他有一种 成就感,自然而然的他就会想下一次我一定还第一个吃完。
所以作为成人,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表扬语。孩子会在我们的微笑中成长。
我小时候也这样,而且非常挑食,消化也不好.长大了就好了.你还要问问孩子怎么回事,注意口气,是不是不喜欢吃,如果是,问他想吃什么,就做给他,还有你平时看他吃饭时是...
有几方面需要注意:
1、吃饭时全家人要在一起,大家(尤其是父母)都要专心吃饭,不要做别的事情,比如看电视、谈事情什么的。
2、经常提醒或者暗示孩子要抓紧时间,帮...
给宝宝补点锌试试吧 我家宝宝补锌以后 吃饭像样多了
孩子吃这么久不是什么毛病,只要不是在玩就可以
答: 微波爆米花是否可以放冰箱,因为小孩子吃剩了太多丢了又可惜,不知道是否可以放冰箱呢?
答: 你朋友是宫颈息肉.推荐一文,供你参考:
什么是子宫颈息肉
子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的一种,在已婚妇女中比较多见。
  子宫颈是子宫下端的部分,其内腔呈圆筒形或...
答: li660912同学:
您好!您有这样的想法非常好,说明您知道父母为了您成长的辛苦和劳累。呵呵,有这样的心理,我想您一定会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二十四禮》
我的图书馆
《二十四禮》
夫禮、德之範也。教人遵上訓下。履行人倫規矩也。說文。禮、履也。所以祀神致福也。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故禮字从示从豐。豐、行禮之器也。不知禮。無以立。禮之體。敬為主。禮之用。和為貴。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上則優賜有加。下則鞠躬盡瘁。禮行於君臣矣。定省溫凊。出告反面。禮行於父子矣。外內位正。和而有別。禮行於夫婦矣。長幼有序。伯友仲恭。禮行於兄弟矣。樂羣敬業。毋相聚以邪談。禮行於朋友矣。
一、【伯禽趨跪】周魯伯禽。觀於橋梓。入門而趨。登堂而跪。
【原文】周伯禽、隨康叔三見周公。三被笞。以問商子。曰。南山之陽有橋木。北山之陰有梓木。盍往觀。伯禽見橋高而仰。梓卑而俯。還告商子。曰。橋者父道。梓者子道。明日。伯禽入門而趨。登堂而跪。周公嘉其得君子之教。
周公制禮。實開禮教之源。且嘗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以禮天下之賢士。其子伯禽未諳禮節。宜其三見而三笞之也。商子以橋梓明父子之道。俾盡乎禮。誠不愧為君子矣。
【白話解釋】周朝初年閒時候。有箇周公的兒子。名叫伯禽。跟了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見周公三次。就被他的父親痛打了三次。伯禽就去問商子。這是為了什麽緣故。商子道。南山的陽面有一種樹。叫做橋木。北山的陰面有一種樹。叫做梓木。你何不去看一看呢。伯禽聽了商子的話。就去看了。只見橋木生得很高。樹是仰着的。梓木長得很低。可是俯着的。就回來告訴商子。商子就對伯禽說道。橋木仰起。就是做父親的道理。梓木俯着。就是做兒子的道理。到了第二天。伯禽去見周公。一進門就很快的走上前去。一登堂就跪下去。周公稱許他受了君子的教訓。
二、【宋桓罪己】宋桓未立。深明大體。遇水恤民。言懼名禮。
【原文】周宋大水。魯莊公使弔焉。公子御說。承父命對曰。孤實不敬。天降之災。又以為君憂。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興乎。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國有凶。稱孤。禮也。言懼而名禮。其庶乎。
罪歸諸己。則和氣致祥。人心歡洽。罪歸諸人。則戾氣相感。民怨沸騰。公子御說以天災引咎自責。臧孫達謂其是宜為君。有恤民之心。厥後果稱賢君。可見人君之宜履禮愛人也。
【白話解釋】周朝時候。宋國裏受了重大的水災。魯國裏的莊公就差了人去弔問。宋國莊公的公子名叫御說的。受了他父親的命。對魯國差來的人說道。因為了孤的不敬。所以上天降下了災禍。又使得貴國的君侯憂慮。這是我們覺得很抱歉的。就此拜受了貴國君侯的賜問了。魯國的大夫官臧文仲知道了這一番話。就說道。宋國將要興起了。從前夏朝禹王、商朝湯王、每每歸罪自己。所以他們的興起來。是很快的。亡國的君主。像夏朝的桀、殷朝的紂、件件歸罪別人。所以他們的亡國。也是很容易的。並且諸侯列國裏面。有了凶災的事情。就自己稱孤。這是最合於禮的。言語旣然恐懼。稱呼又很合禮。這樣說來。宋國的興起。是無疑的了。
三、【鉏麑觸槐】鉏麑刺盾。奉命而來。不賊恭敬。竟自觸槐。
【原文】周晉鉏麑、勇而知禮。靈公不君。趙宣子數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而歎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遂觸槐而死。
鉏麑、一力士耳。其於趙盾。無恩怨之可言。非若靈輒之翳桑受惠也。況將君命以往乎。乃見盾之不忘恭敬。遂不忍賊民之主。觸槐以死。其重禮為何如乎。而盾之獲免全在禮。人可斯須去禮乎。
【白話解釋】周朝時候。晉國裏有一箇人。名叫鉏麑。生平旣然勇敢。又是很懂得禮體。晉國的靈公卻是一箇無道的昏君。他的臣子姓趙名叫盾的、後來的諡法就叫趙宣子、勸諫了好幾次。晉靈公很討厭他。就差了鉏麑去行刺。可是鉏麑去行刺的時候很早。趙宣子的寢室門、卻是已經開了。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預備上朝去。因為時候還早。趙宣子正坐着小睡。鉏麑見了這樣情形。就退了出來。歎着一口氣說。一箇人平居時候。不忘了恭敬。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了。去刺死人民的主人翁。這就是不忠。抛棄了君上的命令。這就是不信。不忠不信。那裏能夠在世上做人呢。就自己向槐樹上撞死了。
四、【孔子盡禮】至聖孔子。老耼是師。事君盡禮。溫恭威儀。
【原文】周魯孔子、幼嬉戲。陳俎豆。設禮容。適周。問禮於老耼。仕魯。攝行相事。事君盡禮。入太廟。每事問。從而祭。膰肉不至。遂行。過宋。與弟子習禮樹下。燕居。申申夭夭。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
孔子為三代完人。所盡不僅禮也。惟禮教以周孔為尊。周公制禮。孔子定禮。而禮教得以大明。以天縱之聖。猶問禮於老蚦。且入太廟。每事必問。子貢欲去告朔餼羊。猶曰我愛其禮。故為萬世之師也。
【白話解釋】周朝時候。魯國裏有箇大聖人。就是人人最尊敬的孔夫子了。孔夫子在幼年游戲的時候。就陳設了禮器。裝了行禮的儀容。可見他生性是喜歡講禮的。到了周朝。就在老子那兒問禮。後來在魯國裏做司寇官。代理着相國的職務。他的服事君王。非常的盡了禮節。走進周公的廟裏。每一種事情。都要向人家問着。有一次、跟了魯國的君主行祭禮。可是燒熟的祭肉。沒有分給孔夫子。孔夫子因為他們無禮。沒等到脫下禮帽來。就離開了魯國。走到別地方去。路過宋國地方。和一班弟子們在樹底下習練禮節。孔夫子在平常沒有事的時候。他的容貌很舒暢。神色很愉快。外面雖然溫和。可是仍舊帶着嚴肅。外面雖然威嚴。可是不流於剛猛。外面雖然恭謹。可是心裏仍是很安泰的。他遇着放得不正當的坐位。就不肯坐下。割得不方正的肉。他就不肯喫。可見得聖人對於小小的事情。也是不肯苟且的。
五、【石奮恭謹】石奮父子。敬謹持躬。忠孝慈悌。萬石家風。
【原文】漢大中大夫石奮、無文字。極恭謹。四子皆以謹。官至二千石。因號萬石君。歸老於家。過宮門。必下車趨。見路馬。必式。子孫為吏來謁。必朝服見之。不名。子孫有過。為便坐。對案不食。諸子相責。肉袒謝罪。改之。乃許。
許止淨謂石家父子。以敬謹持躬。故事君則忠。事父則孝。教子則慈。治民則化。文王以小心翼翼而興周。武侯以一生謹慎而治蜀。至晉則競尚曠達。倮身相對。子呼父名。蔑視禮法。遂召五胡之亂矣。
【白話解釋】漢朝有箇大中大夫。名叫石奮。他雖然沒有什麽文學。可是做人很恭敬謹慎。他有四箇兒子。箇箇都因為謹慎。所以都做了喫俸祿二千石的官。因為了這箇緣故。所以人家把石奮稱做萬石君。萬石君在朝廷裏告了老。回到了家裏住着。但是偶然經過皇帝的宮門。必定跳下了車子快快的走着。看見了皇帝所用的馬。一定俯了頭、表示着敬禮。他的子孫有做了官來見他的。萬石君必定穿了朝服纔見他們。也不再去叫他們的名字。子孫偶然有了過失。萬石君就便坐着。對了桌子不肯喫飯。等到兒子們大家互相責備。脫去了上身的衣服謝着罪。改過了。纔答應他們。
六、【仇覽自整】仇覽宴居。以禮自整。不責妻孥。免冠內省。
【原文】漢仇覽、一名香。為蒲亭長。勸人生業農事畢。乃令子弟還就學。其剽輕游恣者。皆役以田桑。嚴設科罰。平日宴居。必以禮自整。妻子有過。輒免冠自責。妻子庭謝。候覽冠。乃敢升堂。三子皆有文史才。元最知名。
石奮子孫有過。不責子孫。而以對案不食化之。仇覽妻子有過。不責妻子。而以免冠自責化之。陳元母告元不孝。覽以教化未至。親到元家。為陳人倫孝行。元卒成孝子。其禮教之化人。誠足為後世法。
【白話解釋】漢朝時候有一箇人。姓仇。單名一箇覽字。又一箇名字就叫香。做了蒲縣地方的亭長。每每勸百姓們農業完了之後。就叫子弟們去讀書。子弟們裏面、或者有些輕佻遊蕩的。就叫他們服役。或是耕田。或是種桑。很嚴厲地設下了科罰的條例。平日閒在家裏安居的時候。必定用禮儀整飭自己。妻子們偶然有了過失。仇覽每每脫去了自已的冠帽。自己責備着自己的教化不好。他的妻子們覺悟了。在庭前謝着罪。等候到仇覽戴起冠帽。纔敢升上堂來。仇覽有三箇兒子。都有文史的才學。內中有箇叫仇元的。是最有名望。
七、【盧植楷模】盧植侍師。左右美姬。未嘗一盼。數載如斯。
【原文】漢盧植、字子幹。剛毅有大節。師馬融。融左右多列美姬。植侍講數年。未嘗一盼。融以是敬之。董卓議廢立。衆唯唯。植獨抗論不回。曹操嘗曰。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幹。昭烈微時。嘗執經門下。
禮為男女大防。人之心志。最易為女子所移。故孔聖嘗以未見好德如好色勉人。馬融坐高堂。施絳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亦以試諸生之心耳。植侍講數年。未嘗一盼。卽此守禮一端。可以風世矣。
【白話解釋】漢朝末年閒的時候。有一箇姓盧的人。名叫植。表字叫子幹。他的為人剛毅。很有氣節。拜馬融做先生。馬融的左右。多排列着美貌的姬妾。盧植在先生的面前。侍立着講書。有好幾年。沒有一次把眼睛去看他們的。馬融因為這箇緣故。所以很敬重盧植。那時候有一箇大奸臣名叫董卓的。聚合了朝廷的臣子。會議廢立皇帝的事情。許多的人都畏懼董卓的威權。只有唯唯的答應。獨有盧植說着反對的論調。曹操曾經稱讚他說道。盧植的聲名。彰著於四海之內。他的學問。可以做儒家的宗師。是讀書人的模範。是國家的幹材。蜀漢昭烈帝貧賤的時候。曾經在盧植的門下受業。
八、【孫晷溫恭】孫晷獨處。未嘗傾斜。窮老告索。欣敬有加。
【原文】晉孫晷、恭孝清約。每獨處幽闇之中。容止瞻望。未嘗傾斜。雖侯家豐厚。而布衣蔬食。躬耕壟畝。誦詠不廢。欣然獨得。親故有窮老者數人。恆往來告索。人多厭慢之。而晷欣敬逾甚。寒則同寢。食則同器。朝野稱之。
人能於獨處幽闇之中。容止瞻望。常不傾斜。則其動容周旋。必中禮矣。人能於窮老告索之時。有求必應。不生厭慢。則其敬老憐貧之禮盡矣。況事父孝。事兄恭。喜人善。畏聞人惡。非深於禮者不至此。
【白話解釋】晉朝時候。有箇姓孫名晷的人。他的為人恭謹孝友。清靜儉約。就是獨自一箇人住在幽闇的地方。他的容貌舉止。和兩目觀望的時候。沒有傾斜一些兒的。雖然他的家裏。因為是封侯的。所以很富厚。可是他穿的是布衣。喫的是蔬菜。並且親自在郊野裏耕種田地。仍舊不廢棄讀書吟詩的功課。他很歡欣地、似乎有獨得的快樂。他有幾箇老年窮苦的親戚故交。常常到他家裏來借錢。人家多討厭他們。怠慢他們。但是孫晷是格外的歡迎。格外的敬重。天冷的時候。就同他們一處睡着。喫飯的時候。就同他們一桌喫着。朝廷裏的人和郊野裏的人。都稱讚他的。
九、【榮緒拜經】宋臧榮緒。篤愛五經。孔子生日。膜拜典型。
【原文】南宋臧榮緒、幼孤。灌園以供祭養。母歿。朔朢輒拜。甘珍必薦。隱居京口。教授生徒。學者稱為披褐先生。甄明至道。惇愛五經。以孔子庚子日生。其日、陳五經。衣冠拜之。又以飲酒亂德。言常為誡。其純篤如此。
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為萬世禮教之師。是五經所在。卽禮教所在。臧榮緒以尊敬孔子而篤愛五經。以孔子生於庚子日。乃於是日陳列五經。且具衣冠而拜之。而謂五經可廢也否耶。
【白話解釋】南北朝時候。南宋朝的臧榮緒。從小就沒有了父親。他親自在園地裏種了菜蔬。拿來做祭祀祖宗和供養母親的用度。後來他的母親死了。他在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每每很恭敬的拜着。有了甜美珍貴的食物。也一定要獻供的。臧榮緒隱居在京口地方。教授着一班學生。當時的讀書人。因為他雖然不做官。卻是很有學問。所以稱他叫做披褐先生。他的為人表明大道。篤愛那詩經呀、書經呀、易經呀、禮記呀、春秋呀、這五部經。因為孔夫子是在庚子那一天生的。所以他到了這一天。把這五部經陳列在書桌上。穿了禮服、戴了禮帽拜着。他又因為喝酒是要擾亂人的德性。所以常常說着警誡的話。他平生品行的純正和篤實。大槪都是這箇樣子的。
十、【原平恭耕】郭子原平。事死如生。恐人裸袒。束帶躬耕。
【原文】南宋郭原平、稟至行。傭力養親。親歿旣葬。墓前田數十畝。原平見耕者裸袒。褻其墓。乃貨家資。貴買其田宅。束帶垂泣。躬自耕墾。每出賣物。裁求半價。邑人共識。加價與之。彼此相讓。要使微賤。然後取直。
許止淨曰。詩云、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況父母邱墓乎。束帶躬耕。此禮之出乎至性者。非矯也。賣物求半價。而人加價與之。何俗之醇耶。然盛德所感。無有頑民。亦理之必然也。
【白話解釋】南北朝時候。長江以南的宋朝。有一箇守禮的孝子。姓郭。名字叫做原平。生來就有一種至性。他家裏非常窮苦。郭原平替人家做工。把得來的工錢、置辦物品、奉養他的父親母親。後來他的父親母親死了。安葬以後。墳面前有幾十畝的田。郭原平見那耕田的赤身露體。未免褻瀆了他父母的墳墓。就把家裏的産業都出賣了。用很重的價值。把那箇田地買了進來。束好了帶。流着眼淚。親自去耕種開墾。每每出去賣物。只討着一半的價值。城裏的人都曉得他是郭原平了。就把他的討價。加倍給他。彼此大家辭讓着。終要使得畧為賤一些兒。纔收了價錢。
十一、【索敞嚴肅】索敞講學。肅而有禮。己立立人。多士濟濟。
【原文】北魏索敞、為中書博士。時魏尚武功。貴近子弟。不以講學為意。敞勤於誘導。肅而有禮。貴遊皆嚴憚焉。多所成立。前後顯達。至尚書牧守者數十人。皆受業於敞。敞以喪服散於衆篇。遂選比為喪服要記。
許止淨謂世風日下。士氣囂張。為師者寧取其嚴。不取其寬。師不嚴、則道不尊。學者於自治之規矩準繩。尚瞀瞀不知。安望其克己復禮。為忠為孝乎。故治國必自端士風始。欲端士風。必自尊師道始。
【白話解釋】南北朝時候。北魏朝裏有一箇姓索單名一箇敞字的人。在朝裏做了中書博士的官。這時候的魏朝。一味的講究武力功勞。貴家的子弟們。都不留意去考究學問。索敞的教導人。是很勤謹的。循循善誘。旣然很嚴肅。又很有禮節。因此貴家的子弟跟他遊學的。都很懼怕他。所以能夠成名立功的人很多。前前後後都有顯達的人。官做到尚書太守的。竟有幾十箇。都是曾經在索敞那兒受業過的。索敞又因為禮記裏的喪服一部份。向來沒有專篇。都是散見在各篇的裏面。他就一槪選出來。再分了類。做成了一篇喪服要記。
十二、【薛聰矜莊】薛聰方正。闇室矜莊。友于諸弟。杖罰何妨。
【原文】北魏薛聰、方正有理識。雖在闇室。終日矜莊。見者莫不懍然。父憂廬墓。酸感行路。友于篤睦。而家教甚嚴。諸弟雖婚宦。恆不免杖罰。除徐州刺史。政存易簡。卒於州。吏人留其所坐榻。以存遺愛。諡簡懿侯。
許止淨曰。薛聰事魏高祖。帝每曰。朕見薛聰。不能不憚。何況他人。欲進以名位。輒不受。帝曰。卿天爵自高。非人爵所能崇也。故人必自勵於闇室。而後能化及於家國。
【白話解釋】南北朝時候。北魏朝有一箇姓薛名叫聰的人。他的品行很方正。辦出來的事務、都是很合理、很有見識。雖然住在暗房子裏面。也鎮日價很端正莊嚴的。別人家看見了他。沒有一箇不懼怕的。他丁了父親的憂。在墳旁邊築了一閒茅篷住着。他悲酸的哭聲。就是走路過的人聽得了。也要替他傷心。他對於兄弟們。很友愛和睦。可是家教很嚴。諸位弟弟。雖然已經娶了親。做了官。但是有了過失的時候。總免不了用杖責罰的。後來薛聰做了徐州地方的刺史官。他的行政很簡易。不繁重。他死在徐州任上。下屬和人民。把他的坐榻保存起來。表示留存薛聰的遺愛。朝廷裏又封贈他叫簡懿侯。
十三、【彥光易俗】彥光立學。招致大儒。焦通禮闕。令其觀圖。
【原文】隋梁彥光、為相州刺史。相州人情險詖。千變萬端。光招致大儒。每鄉立學。非聖哲之書不授。於是人皆刻勵。風俗大變。有焦通事親禮闕。為從弟所訟。光令觀孔廟中圖像。通悲愧若無容。因訓而遣之。卒為善士。
彥光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遷相州刺史。盡力提倡禮教。卒至大變其俗。焦通禮闕。令觀孔廟中韓伯俞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對母悲涕之像。通遂自愧無容。卒以改善。愈見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白話解釋】隋朝時候。有箇梁彥光。在相州地方做刺史官。相州地方人民的性情。向來是很陰險很偏陂的。所以變化多端。梁彥光就招致了品行端方的讀書人。在每一箇鄉村裏。設立一箇學校。不是聖賢人的書。是不講的。因為這箇緣故。人人都很刻苦勉勵。相州地方的風俗。也大大的改變了。有一箇人、姓焦名叫通的。侍奉雙親。沒有禮節。給他的從堂兄弟告發了。梁彥光就叫焦通去看孔夫子廟裏、韓伯俞因為母親打他不痛、悲傷母親的力衰、對着母親大哭的圖像。焦通就悲痛慚愧的了不得。好像沒有容身之地的樣子。於是梁彥光就教訓他一番。叫他回去。終於焦通改過了。成了一箇品行良善的人。
十四、【德言對經】德言開經。輒先祓濯。束帶振襟。危坐苦學。
【原文】唐蕭德言、字文行。明左氏春秋。太宗時。歷著作郎。弘文館學士。晚節學愈苦。每開經。輒祓濯。束帶危坐。妻子諫曰。老人何自苦。曰。對先聖之言。何復憚勞。詔以經授晉王。封武陽縣侯。卒年九十七。
歸有光曰。廣東陳元誠。平生未嘗讀書。一朝自感激。取四子書終日拜之。忽能識字。夫儒家經書。本是修淑身心。一言而為天下法。一行而為百世師。經書所在。古聖賢嘉言懿行所在也。可不敬歟。
【白話解釋】唐朝時候。有一箇姓蕭名叫德言的。表字就叫文行。他貫通了一部左氏春秋。在太宗皇帝的時候。先做了專掌國史的官。後來又陞做了弘文館學士。蕭德言到了晚年的時候。更加刻苦硏究學問了。每逢要攤開經書來。一定先要洗了手、洗了臉。並且束好了衣帶。端端正正的坐着。他的妻子勸他道。老年人為什麽還要自己這樣的尋苦喫呢。蕭德言回答他的妻子道。對了先聖人的言語。那裏再敢怕辛苦呢。皇帝下了詔書叫他去教授晉王讀經書。又封了他武陽縣的侯爵。蕭德言死的時候。年紀已經九十七歲了。
十五、【鎮周贈帛】鎮周宴客。贈帛淚流。官民禮隔。不得交遊。
【原文】唐張鎮周、舒州人。自壽春遷舒州都督。就故宅。多市酒殽。召親故酣飲十日。旣而分贈金帛。泣與之別。曰、今日猶得與故人歡飲。明日則舒州都督治百姓耳。官民禮隔。不復得為交遊。自是一無所縱。境內肅然。
以舒州人而為舒州都督。誠非易易。守法則傷情。徇情則違法。違法、非禮也。傷情、亦非禮也。鎮周先就故宅歡宴親朋十日。復分贈金帛。臨別又以禮隔泣告之。情深矣。法彰矣。禮盡矣。
【白話解釋】唐朝時候。有一箇姓張名叫鎮周的。他本來是舒州地方的人。後來打從壽春地方、遷調到舒州地方去做都督。他就到了自已家裏。買辦了許多的酒呀、菜呀。遍請了親戚朋友來。大家很高興地喫了十天的酒席。等到酒席喫完了以後。又把金銀綢緞分送給他們。流着眼淚和他們告別。並且對他們說道。今天還能夠同諸位老朋友、很高興地喝酒。明天那是舒州的都督治理百姓了。官吏和人民。在禮節上是有阻隔的。那末大家就不可以再來往了。從此以後。他治理一切的事情。一些兒沒有放縱的地方。所以舒州境內。是很嚴肅平靖的。
十六、【韓臯敬笏】韓臯敬慎。三世大臣。祖父遺笏。不授僕人。
【原文】唐韓臯、字仲聞。休之孫。滉之子也。貌類父。旣孤。不復視鑑。資質厚重。有大臣器。官至户部尚書。其家三世為大臣。傳執一笏。臯以笏經祖父所執。未嘗輕授僕人之手。歸則躬置於卧內榻上。明日出。復自取之。
韓休拜黃門侍郎同平章事。韓滉仕至將相。皆事君盡禮。一門三代為大臣。皆止於敬。而臯且敬及其笏。未嘗將祖父所存之手澤。輕授於僕人。其禮也。亦卽其忠也、孝也。於戲。不愧為韓休之孫矣。
【白話解釋】唐朝時候。有一箇姓韓名叫臯的。表字叫做仲聞。就是著名的宰相名叫韓休的孫子。出將入相名叫韓滉的兒子。韓臯的面貌。很像他的父親。所以韓臯打從父親死了以後。就不再去照鏡子了。他的資質很厚重。頗有大臣的器度。後來畢竟官做到户部尚書。他們的家裏。三代都做了這樣的大官。傳下來一塊朝見皇帝時候執着的手版。韓臯因為這塊朝皇的手版。是經過他的祖父和他的父親所執過的。所以沒有一次輕易地交給僕人手裏去拿。他每逢朝裏回家的時候。必定親自把這塊手版、放在卧室裏的榻上。第二天出去朝皇的時候。再親自拿取的。
十七、【公綽小齋】唐柳公綽。兄弟孔懷。教子禮法。不離小齋。
【原文】唐柳公綽、非朝謁之日。平旦卽至小齋。諸子仲郢。皆束帶晨省。與弟公權及羣從弟。皆會食。自旦至暮。不離小齋。燭至。召子弟入。躬讀經史訖。乃講居家治官之法。然後歸寢。諸子復昏定。凡二十餘年如一日。
公綽為京兆尹。杖殺無禮之神策軍將。穆宗怒詰之。執禮不屈。帝退謂左右曰。汝曹須作意此人。朕亦畏之。其妻韓夫人。和丸教子者也。故子仲郢、孫璞、珪、璧、玭、皆官於朝。世以孝弟禮法。為士大夫宗。
【白話解釋】唐朝時候。有一箇姓柳名叫公綽的人。他在不上朝去見皇帝的日子。天色初初亮起來的時候。就到自已讀書的小齋裏。他的兒子們柳仲郢等等。都束好了帶。去行早晨省問的禮節。柳公綽和他的弟弟柳公權。以及那一班從堂兄弟們。都一同會聚了喫飯。打從早晨一直到晚上。總不離開這箇小齋的。天晚了。家人們點了蠟燭送進來。柳公綽就把子弟們叫進小齋來。自已讀完了經史以後。就對他們演講居家和做官的大道理。這樣完了以後。纔回到寢室裏去。兒子們再來問了晚安。行了昏定的禮節。這般地行了有二十多年。一些兒也沒有改變的。
十八、【崔棁命僕】崔棁端莊。言不多說。役使僕僮。亦用禮節。
後梁崔棁、舉進士。仕至太子賓客。性至孝。接後生未嘗無誨焉。羣居公會。端坐寡言。嘗云非止致人愛憎。且或干人祖禰之諱。指命僕役。亦用禮節。盛暑祁寒。不使冒犯。嘗夢定命之限。故六十七請退。明年果終。
人每以為僕役之對於我。應有禮節也。我之對於僕役。無所用其禮節。不知禮為五常之一。常者、卽須臾不可離也。無論對於何人。處於何地。皆須合禮。惟在用之得當耳。觀崔棁之於僕役、可知矣。
【白話解釋】五代時候。後梁朝有一箇姓崔名叫棁的人。中了進士。官做到太子賓客。他的天性非常孝順。接見後生的時候。沒有一次是不去教誨他們的。每逢許多人聚在一塊兒。或是公共聚會的時候。他一定很端端正正的坐着。很少講話。他常常說。多講話不但引起人家的歡喜和厭惡。並且或者干犯人家祖上的名諱。所以還不如少講話。他就是差遣用人。也用禮節去差他們的。在大熱大冷的時候。總是很小心。不使受了暑熱。或者冒了風寒。有一次、他夢見有人引他走三十里路就住了。又有一箇人說。他是修善的。就加引了三十八里。所以他曉得自己壽命的限度。是六十八歲。於是到了六十七歲的時候。就告了老。第二年果然死了。
十九、【楊時立雪】宋有楊時。師事程頤。雪深一尺。侍立不移。
宋楊時、字中立。潛心經史。第進士。調官不赴。以師禮見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及歸。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顥卒。又從程頤於洛。年已四十。事頤愈恭。一日、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旣覺。門外雪深一尺。
二程為當代名儒。楊時捨官師事之。知所擇矣。其後歷知瀏陽餘杭蕭山三縣。皆有惠政。最可佩者。侍立師旁。雪深一尺而不去。蓋其得力於二程之禮教多矣。
【白話解釋】宋朝時候。有一箇姓楊單名叫時的人。表字就叫中立。他讀書對那經書和史書很用心。中了進士之後。朝廷裏調他去做官。楊時不肯就。他到潁昌的地方去。拜了大程夫子名叫顥的做先生。師生們都很歡心。等到他回去的時候。程顥雙眼送着他說道。從此我們的大道。傳到南方去了。程顥去世了以後。楊時又到洛陽地方去。在二程夫子名叫頤的那兒受業。這時候、楊時的年紀已經有四十歲了。可是侍奉先生愈加的恭敬。有一天、程頤偶然閉了雙眼坐着。楊時和一箇同學、姓游名叫酢的、在程頤旁邊侍立着不去。等到程頤醒了。門外面已經下了雪、有一尺多厚了。
二十、【朱熹閒居】晦翁莊重。敬慎威儀。自少至老。須臾未離。
【原文】宋朱熹、字仲晦。自號晦翁。莊重能言。閒居、未明而起。深衣幅巾方履。拜於家廟及先聖。退坐書室。几案必正。書籍器用必整。倦而休也。瞑目端坐。休而起也。整步徐行。其威儀容止之則。自少至老。未嘗須臾離也。晦翁幼穎悟。父松指天以示。問曰。天之上何物。父異。授以孝經。封之。題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嘗從羣兒戲沙上。獨端坐。以指畫沙。視之、八卦也。幼時已不凡。至觀其平日行止。無時無地。不合於禮也。
【白話解釋】宋朝有箇著名的大儒家朱夫子。單名是一箇熹字。表字就叫仲晦。自已取了一箇別號。叫做晦翁。他的為人。很端莊穩重。在朝廷裏又能夠很正直的說話。他在平日家居的時候。每每天色還沒有亮。他就起來了。穿好了衣裳相連的制服。戴了襆頭。着了方頭鞋子。到家廟裏和先聖神位前去跪拜。行了禮以後。退回到書房裏。几案必定擺得很正。一切書籍器用。必定很整整齊齊的。有時候倦了休息。就閉了眼睛端端正正的坐着。休息完了起來。就整齊了腳步慢慢的走。他的威儀和容貌舉止的法則。從少年時節一直到老。沒有一些兒時候放棄了的。
二十一、【希憲禮賢】元廉希憲。卓見超羣。不厚尊貴。獨禮斯文。
【原文】元廉希憲、禮賢下士。劉整以尊官往見。公不命坐。宋諸生襤褸。袖詩請見。公延入坐。盡歡。旣罷。人或問之。公曰。國家大臣。語默進退。繫天下輕重。劉整雖貴。曾有犯上之行。諸生斯文。我不加厚。則儒術由此衰矣。
尊富貴。輕貧賤。人之常情。而不知已失禮矣。然非謂尊貧賤而輕富貴也。亦惟視其賢不賢耳。亦非謂尊其賢而輕不賢也。蓋不賢者須化之為賢。故嘉善而矜不能。若以不賢致富貴者。則卑之可也。
【白話解釋】元朝時候。有一箇姓廉名字叫希憲的很敬禮賢士。並且很謙虛優待讀書人。有箇大官姓劉名叫整的去見他。廉希憲不叫他坐。有幾箇前宋朝的秀才。衣服穿得很破很醜。袖子裏帶了所做的詩句去見他。廉希憲就邀他們入坐。大家談得很歡喜。這班人去了以後。人家就問廉希憲。這是為了什麽緣故。廉希憲說。凡是做國家裏大臣的人。或說或不說。和他的一進一退。都關係着天下的輕重。劉整雖然貴顯。可是他曾經有了冒犯皇上的行為。秀才們都是些斯文的人。我若不去格外的厚待他們。那末讀書的風氣。都要從此衰下去了。
二十二、【公諒檢飭】宇文公諒。拒女夜奔。闇室端坐。手記思存。
【原文】元宇文公諒、弱冠館於富室。半夜有婦人叩門。公諒厲聲叱去。翌日。以他事辭歸。終不告以故。平居雖闇室。必正衣冠端坐。嘗自識手記之編首曰。晝有所為。暮則書之。其不可書。卽不敢為。天地鬼神。實聞斯言。
許止淨曰。按輟耕錄公諒入浙省院試。案上有宇文同知四字。不知何人所書。試官以文不中式。將黜之。座主龍鱗州過浙。力主此卷。卒置榜中。旋登進士第。官同知。雖曰爵祿前定。蓋亦陰德所致耳。
【白話解釋】元朝時代。有一箇人。雙姓宇文。名字叫做公諒的。當他年紀二十歲的時候。在一家富户人家坐館教書。有一天、半夜裏的時候。有一箇婦人、來敲他書房裏的門。宇文公諒就大聲地把他叱退了。到了第二天。宇文公諒就推托了別的事情。辭了館回去。終於不把這箇緣故講出來。他平常閒居的時候。雖然獨自一箇人住在暗室裏。也一定正了衣服帽子。端端正正地坐着。他曾經親自在他所記事的書面上寫着道。白天裏所做的事務。到了晚上就記起來。倘若有不可以記出來的事務。那就不敢做的。天地和鬼神。請聽了這些話。並且時時刻刻的監督着。
二十三、【道壽進杖】道壽盡禮。以事其親。受杖謝教。文質彬彬。
【原文】元蕭道壽、母年八十。事養盡禮。每旦、候母起。夫婦親侍盥櫛。日三飯。必侍母食然後食。至夕、必侍母寢然後寢。母或怒。欲罰之。道壽自進杖。伏地以受。杖足。母命起、乃起。起復再拜。謝違教。拱立左右。俟色喜乃退。
論語云。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人子事親。本當始終盡禮。須臾無違。乃道壽必自進杖。伏地以受。命起乃起。起復再拜。敬謝違教。拱立左右。色喜乃退。盡禮之至矣。故錄之以為好禮者法。
【白話解釋】元朝時候。有一箇姓蕭名叫道壽的人。他的母親。年紀已經八十歲了。他服事母親。奉養母親。都是非常的盡禮。每一天的早上。等候他的母親起來了。蕭道壽夫妻兩箇人親自侍奉洗臉梳頭。每天三餐飯。一定要等候他的母親吃了纔自己去吃。到了晚上。一定要等候他的母親睡了纔去睡。有時候、他的母親或者生了氣。要責罰他。蕭道壽就自己拿了杖來進給母親。自己跪在地下受打。打完了以後。他的母親叫他起來。纔敢起來。起來了以後又拜。謝着違背了教訓的罪。再拱了手在母親的旁邊立着。一直等到他的母親臉上有了喜色。於是纔敢退出去。
二十四、【居仁敬齋】居仁主敬。以敬名齋。居喪守禮。骨立如柴。
【原文】明胡居仁、字叔心。餘干人。從吳與弼遊。其學以求放心為要。心主乎敬。因以敬名齋。對妻子如嚴賓。居喪骨立。非杖不能起。三年不入寢門。與人語。終日不及利祿。主講白鹿書院。闇修自守。布衣終其身。
胡子安貧樂道。鶉衣簞食。築室山中。四方求學者甚衆。人謂薛瑄之後。粹然一出於正。居仁一人而已。觀其以敬名齋。對妻子如嚴賓。居喪則三年不入寢門。杖而後能起。其守禮之嚴。殊不多觏。
【白話解釋】明朝時候。有一箇講學家。姓胡。名叫居仁。表字就叫叔心。是餘干地方的人。跟着吳與弼讀書。他的學問。是要搜求放失的本心為主。因為正心、是在乎把一箇敬字做主腦。所以他就把這箇敬字。做了他書齋的名字。他平常對着妻子們、像見了嚴肅的賓客一樣。他的父親母親亡故了。他居喪時候悲泣得很。瘦得身子上的骨頭都露了出來。不用拄杖。就不能夠立起身來行走。足足的有三年不走進內室的門。他和人家說話。鎮天不講到利祿上去。後來在白鹿書院裏做講道的主教。暗地裏修持。很謹慎的自守。終身做一箇平民。不肯出去做官的。
一、【太任齋莊】文母太任。惟德之行。能以胎教。篤生聖明。
【原文】殷周王季妃太任。文王之母。摯任氏中女也。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故文王生而明聖。君子謂太任能以胎教。
太任胎教。今古昭垂。厥後太姒行之。篤生武王周公。邑姜效之。篤生成王。卽孔孟之母。亦復如是。近世歐風東漸。對於禮教。輒多攻擊。獨胎教一事。視為重要。願女同胞審思之。
【白話解釋】殷朝時候。周朝祖先的王季。有箇王妃叫做太任。就是周文王的母親。也就是摯任氏的第二箇女兒。他的品行、端莊誠實。一切事情。只要合乎德的纔做。當他懷着文王娠的時候。他的眼睛不去看那不好的顔色。他的耳朶不去聽那不正當的聲音。他的口裏。不肯講傲慢的說話。他睡的時候。便不側了去睡。他坐的時候。也不偏向着坐。他立的時候。兩着腳就平平正正地不偏不歪。他也不喫奇怪的食物。他也不噄割得不方正的肉。他也不坐在不擺正的席子裏。所以後來生了文王。産下來就很聰明神聖的。君子說、這是太任能夠應用胎教的效果。
二、【申女拒婚】召南申女。寄慨穿墉。夫禮未備。雖訟不從。
【原文】殷申人女。許嫁於酆。夫家禮不備。欲强娶之。女以夫婦為人倫之始。不可不正。今夫家輕禮違制。拒不往。夫家訟之於官。致之於獄。女終以非禮相配。死不聽命。作行露之詩曰。雖速我獄。室家不足。又曰。雖速我訟。亦不汝從。
申女當殷之末世。以禮自守。夫家禮不備。誓死不從。劉向稱其得婦道之宜。傳而法之。以絕無禮之求。防淫慾之行。夫輕合者必輕離。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世之侈談自由。苟合成婚者。盍鑒諸。
【白話解釋】殷朝申國人的女兒。是許給酆地方的人做妻子。但是夫家沒有備了禮。就硬要來娶他去。申國人的女兒。以為夫婦是人倫的開端。所以當那舉行結婚的時候。不可不正正當當的做。現在夫家這樣的草率做事。是看輕了禮節。違背了法制。因此就拒絕夫家。不肯嫁去。夫家就去告到當官。把他關在牢獄裏。可是申國人的女兒、終究因為不合了禮法去結婚。就是死也不從的。就做了一章行露的詩。詩裏說。你雖然召我到了牢獄裏。但是和那宜室宜家的禮法不足。我終究不從你呵。詩裏又說。你雖然召我來和我訴訟。我也終究不肯抛棄了禮法。從你這箇强暴的男子呵。
三、【姜后脫簪】周室姜后。秩秩德音。宣王晏起。待罪脫簪。
【原文】周宣王后姜氏。齊侯女也。生有賢德。非禮不言。非禮不動。王嘗晏起。后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傅母通言於王曰。妾不才。致王失禮而晏朝。敢請罪。王曰。寡人不德。非后之罪也。復姜后而勤於政事。早朝晏退。修文武遺業。卒成中興之名。
姜后恐宣王好色。循至窮欲招亂。故引過婉諫。致君於禮。劉向稱其善於威儀而有德行。且引威儀抑抑。德音秩秩。及隰桑等詩以美之。賢哉姜后。弗可及已。
【白話解釋】周朝裏宣王的皇后姜氏。是齊侯的女兒。他的生性是很賢德的。平常的時候。不合那禮體的說話不講。不合那禮體的事務不做。有一次、周宣王早晨起來得很遲了。姜后就脫去了頭上的簪子、和耳上的環子。在長巷裏立着、等周宣王辦他的罪。差了保母去對周宣王說。因為我的不好。以致使得皇帝失了禮、到朝堂裏去是這樣的遲了。還請皇帝辦我的罪名。周宣王道。這是我的失德。並不是皇后的罪。就回復了姜后的原位。從此以後。周宣王對於政事。就非常勤力去做。上朝上得很早。退朝退得很遲。重修文王武王遺下的大基業。竟成了一位中興的君主。
四、【齊女匪石】齊女嫁衛。未及國郊。公薨不返。拒絕同庖。
【原文】周衛桓公之夫人姜氏。自齊適衛。未及國門。桓公被弑。保母曰。可以還矣。女不聽。遂入。持三年之喪畢。弟請同庖。女曰。禮惟夫婦同庖。終不聽。衛人愬於齊。其兄弟皆欲與後君。使人告女。女終不聽。乃作匪石之詩以自誓。故君子善其專壹。
呂坤曰。王侯之女不再聘。守之。禮也。未及國。乃不歸守於齊。而入守於衛。持三年之喪。循禮之至也。不允同庖。異爨終身。其以禮防閑。方能不失令譽。尤可欽敬。
【白話解釋】周朝時候。衛國桓公的夫人姜氏。是齊國的女子。剛從齊國嫁到衛國去。還沒有到衛國的地方。衛桓公已經被人殺死了。他的保母對他說。我們可以回到齊國去了。那箇女子不聽。就到了衛國裏。守着三年的喪。等到守完喪以後。衛恒公的弟弟要他同一箇廚房炊飯。那箇女子道。古禮上說。只有夫妻可以同廚房的。終究不肯答應。衛國裏的人。就去告愬了齊國。他的哥哥弟弟們、都想把他嫁給後來的衛君。差了人去告知那箇女子。那箇女子始終不肯答應。就做了一首匪石的詩。來表明自己的志願。詩裏的大意說。我的心不是和那石頭一樣。可以轉動的。所以君子很佩服他從一而終的決心。
五、【孟姬安車】齊華孟姬。從公瑯琊。安車墮碎。不乘立車。
【原文】周齊孝公夫人華孟姬。好禮貞一。乘安車從公遊瑯琊。車奔而墮。車碎。公使駟馬立車迎以歸。孟姬舒帷自障。使傅母應使者曰。立車無輧。野處無衛。失禮多矣。夫無禮而生。不若有禮而死。遂自經。傅母救之。不絕。安車至。始乘而歸。
呂坤曰。先聖立天下之防。惟禮為峻。而禮於男女為尤峻。懼禍之所從來也。孟姬露面欲死。守禮嚴矣哉。近世婦女出門。步行旣不蔽面。乘車又自搴帷。盛容飾以悅狡童之目。幾不知其為非矣。
【白話解釋】周朝时代。齊國裏孝公的夫人。名字叫華孟姬。他很講究禮法。並且他的性質很貞潔專一的。有一次、華孟姬坐了外面有屏幛的車子。跟着齊孝公到瑯琊地方去遊玩。半路上這駕車的馬跑得不好。車子就跌下去。那輛車子竟跌碎了。齊孝公就差了人、駕着四匹馬的一部立車、去迎接他回宮。華孟姬就把車簾自己遮好了。叫他的傅母對差來的人說。立車是沒有可以遮蔽的車簾。在郊野裏又沒有侍衛的人。這樣說來。失禮的地方正多着呢。要曉得一箇人失着禮的活着。還不如弗失禮的死去好。就拿了衣帶在車子裏尋死。他的傅母趕緊去救他。幸而還不至於絕命。等到外面有屏幛的車子到來了。華孟姬才坐了回來。
六、【缺妻敬饁】晉郤缺妻。饁夫冀野。相敬如賓。德之聚也。
【原文】周晉郤缺、夫婦相敬如賓。一日、缺耨於冀野。其妻饁之。持食奉夫甚謹。缺亦斂容受之。大夫臼季過而見之。言於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請用之。文公舉缺為下軍大夫。及箕之戰。缺獲白狄子。襄公命為卿。復與之冀。
呂坤謂夫婦非疎遠之人。田野非几席之地。饁餉非獻酢之時。郤缺夫婦。敬以相將。觀者欣慕焉。則事事有容。在在不苟可知矣。古人有言。閨門之內。離不得一禮字。夫妻反目。皆不以禮節之之故也。
【白話解釋】周朝時候。晉國有箇郤缺。他夫妻兩箇人互相敬重。好像賓客一樣。有一天、郤缺在冀邑的郊野裏耕田。他的妻子送田頭飯來給他喫。雙手捧了飯菜遞給丈夫。非常的恭謹。郤缺也是面色很正的接受了。剛巧這箇時候。晉國裏的大夫、名字叫臼季的、路過這箇地方。看見了這樣情形。回去就對晉文公說。恭敬就是德性凝聚的表現。一箇人能夠恭敬。就必定有道德。有了道德、就一定能夠治理百姓的。所以請君侯任用他。晉文公就叫郤缺做了三軍裏的下軍大夫。等到在箕的地方戰爭。郤缺捉住了白狄國裏的國君。晉襄公就叫郤缺做了公卿。把冀邑的原地方、仍舊賜給他。
七、【殖妻卻弔】齊杞梁妻。云有敝廬。不與郊弔。莊公還車。
【原文】周齊將杞梁、名殖。戰死於莒。其妻迎尸。哭之哀。而變國俗。莊公歸。遇之於塗。使人弔焉。對曰。如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無罪。則殖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弔。莊公乃還車。詣其室。成禮然後去。君子謂杞梁妻之知禮。
郊弔有辭。重節義之禮也。國俗為變。極哀痛之禮也。己不失禮。而猶能使君不失禮。卒致齊侯還車。親詣其室。成禮而去。其維持禮教多矣。宜其移風易俗也。
【白話解釋】周朝時候。齊國的將軍杞梁。名字就叫殖的。在莒的地方打仗死了。他的妻子把杞梁的尸首迎接回去。哭得非常的悲哀。竟把齊國的風俗、也變得喜歡哭了。那時候齊莊公回來。在路上遇見了。就差了人去弔喪。杞梁的妻子說。假使杞殖是有了罪的。那末君王何必屈辱了尊命來弔他呢。假使杞殖是沒有罪的。那末杞殖還有了一所先人遺下來的破舊房子。那我不能夠在郊野外受人家來弔的。齊莊公就回轉了自己的車子。親自到了杞梁的家裏去。完成了弔喪的禮節。然後回去。因此君子都說杞梁的妻子、是很曉得禮法的。
八、【伯姬俟傅】宋有伯姬。宮中夜火。保傅未俱。下堂不可。
【原文】周宋共公夫人伯姬。魯宣公之女也。公卒。弟元宗立。至平公時。值宮中夜失火。左右請少避。姬曰。婦人之義。保傅不俱。夜不下堂。保母至。左右又請。姬曰。傅母未至也。豈可以亂而失禮。遂逮於火而焚死。年已六十矣。
呂坤曰、伯姬守禮。重於其身矣。夫禮以守身。若犯禮、安用身為。夜火延室。雖有他女同行。亦足以明心迹。姬待保母而行。已為過慎。乃保至傅未至。竟死於火而不行焉。守禮之嚴。千古一人耳。 
【白話解釋】周朝時候。宋國裏共公的夫人。叫做伯姬。就是魯國裏宣公的女兒。宋共公死了。共公的弟弟元宗、立做宋國的國君。一直到了宋平公的時候。忽然宮裏在晚上失了火。伯姬的用人。就請他逃避到沒有火的地方去。伯姬說。做婦人的道理。假使沒有保母和傅母跟着。在晚上時候、是不能夠走到堂下去的。後來他的保母到來了。他的用人又叫他逃避。伯姬又說。可是傅母還沒有到來呵。那裏可以因為亂糟糟的當兒。就失了禮法呢。於是仍舊不肯起身。那火一陣陣的燒了過來。竟把他燒死了。這時候伯姬的年紀。已經有六十歲了。
九、【敬姜慎別】敬姜年老。守禮勿諼。康子往見。 門與言。
【原文】周敬姜者。魯大夫穆伯之妻。文伯之母。季康子之從叔祖母也。博達知禮。相夫教子。無不盡善。行年七十。如季氏。康子在朝。與之言。不應。從之。及寢門。不應而入。其後康子往見。敬姜門而與之言。不踰閾。孔子稱其別於男女之禮。
以叔祖母與姪孫之親。且年已七十。而在朝中不與言。在寢門內言不踰閾。其別於男女之禮嚴矣。至夜績所論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恶心生各語。尤足為婦人持身之法。
【白話解釋】周朝時候。有箇叫做敬姜的女子。是魯國大夫名字叫穆伯的夫人。就是名字叫文伯的母親。也就是季康子的從堂叔祖母。他的學問很通達。很能夠懂得禮法。幫助丈夫。教訓兒子。沒有一樣不是盡善盡美的。當他年紀七十歲的時候。有一天、到季康子那兒去。這時候季康子剛剛在公堂上。看見敬姜來了。就連忙同他講話。敬姜也不答應。季康子就跟了他走。一直到了內室門了。敬姜終究不理季康子。自己走了進去。後來季康子去拜見他。敬姜就把門開了。自己立在門裏。對季康子講話。不走到門限外面來。所以孔夫子稱美敬姜很懂得男女分別界限的禮節。
十、【孟仉留婦】孟母仉氏。教子以禮。為母為姑。深明大體。
【原文】周孟軻妻由氏。方暑而袒。孟子慍。不入。婦辭其姑仉氏曰。婦人在私室。見夫不行客禮。今夫子以客禮責妾。是客妾也。婦道不客宿。請歸父母。孟母謂軻曰。禮、將上堂。聲必揚。所以戒人也。將入戶。視必下。恐見人過也。今子不察於禮、而責人。不亦遠乎。軻謝。遂留婦。
孟子不悅。以禮也。其妻求去。亦以禮也。孟母以禮明之。是孟子以禮。而猶未盡合禮也。其妻似失禮。而實未為失禮也。孟母訓子。禮教多端。此第舉其一隅耳。
【白話解釋】周朝魯國有箇孟夫子名叫孟軻。有一天、走到自己的房裏去。他的婦人由氏。因為天氣太熱。剛把兩隻手臂露着、孟夫子就不高興起來。不走進房裏去了。他的婦人看了這箇樣子。就去辭別婆婆姓仉氏的。說、婦人家在自己的房閒裏。見丈夫是不行賓客的禮節。現在丈夫用賓客的禮節來責備我。那是把我當着客人看了。婦人家的道理。做客人是不能夠過夜的。現在我只好回到爺娘家裏去了。孟夫子的母親、就對兒子孟軻道。禮記裏說着、將要走上堂的時候。聲音一定要高些。可以叫人家聽見的。將要走進門限的時候。眼睛一定向下看。是恐怕看見了人家的過失。現在你自己對那禮節上還不明白。反而要去責備人家。那不是離着禮法太遠了嗎。孟軻夫子就謝謝母親指點他的過失。於是留住了他的婦人。
十一、【宿瘤採桑】齊宿瘤女。東郭採桑。不視車馬。見重惽王。
【原文】周齊東郭採桑女。項有大瘤。故號曰宿瘤。湣王出遊。車騎甚盛。百姓盡趨觀。女採桑如故。目不一視。王召問之。應對有禮。悅其賢。命後車載之。女曰。不受父母之教而隨大王。是奔女也。王大慙。稱為聖女。以金百鎰聘為后。用其言。而朞月之閒。威震鄰國。諸侯朝之。
呂坤謂女子豈在色哉。一宿瘤也。恪遵父命。採桑不睨。且其識見高遠。應對有禮。湣王用其言。齊國因以大治。彼尤物者。徒傾人城國耳。何以為哉。何以為哉。
【白話解釋】周朝齊國的東城。有箇採桑的女子。他的項頸裏有箇大瘤。所以人家都叫他宿瘤女。有一天、齊國湣王出外遊玩。跟從的人非常多。哄動了百姓們、就都去看齊湣王了。祇有宿瘤女仍然自己採着桑。一眼也不看。齊湣王覺得很奇怪。就把他叫了來問他。宿瘤女的應對很有禮節。齊湣王看了他很賢德。心裏非常喜歡。就叫後頭的車子載他到宮裏去。宿瘤女說。沒有受着爺娘的命令、就跟了大王去。那不是成了私下逃走的女子嗎。齊湣王聽了。非常慙愧。稱他是箇聖女。就用了二千四百兩黃金做聘禮。聘了宿瘤女來做皇后。用了他的話來辦理國事。果然不到一年工夫。齊國的威名震動了鄰國。各國諸侯都來朝見齊王了。
十二、【衛宗二順】衛宗二順。同氣相求。夫人慙讓。傅妾泣留。
【原文】周衛君卒、夫人無子。而傅妾子立。供養夫人甚謹。傅妾事夫人亦愈謹。夫人以無子。禮應斥絀。而反辱主君之母。深自內慙。願出居外。傅妾以三不祥泣對。夫人終願居外。傅妾欲自殺。其子泣而守之。夫人懼。遂許留焉。人稱為衛宗二順。
呂坤曰。古婦人無子。五十出為女師。未聞此禮通於天子諸侯。而衛夫人不敢以嫡自安。必有見哉。若傅妾不敢以小貴變節。守分終身。禮意周至。尤堪欽佩。
【白話解釋】周朝時候。衛國的國君死了。夫人是沒有兒子的。所以就立了傅妾的兒子做國君。新國君奉養夫人非常恭謹。傅妾服侍夫人也愈加恭謹了。夫人因為自己沒有兒子。照古禮上、是應當被黜到外邊去的。現在反而要國君的母親來服侍他。覺得很慙愧。心裏很不安。就情願自己住到外邊去。傅妾就哭着對夫人說了三種不吉祥的理由。夫人一定要住到外邊去。傅妾勸他不理。就要自殺了。傅妾的兒子恐怕自己的母親真有箇不測。所以流着眼淚、看守着自己的母親。夫人也恐怕傅妾真箇自殺。也就答應留住在宮裏了。當時的人。稱讚他們是衛宗二順。
十三、【班姬辭輦】漢班婕妤。媲美樊姬。帝欲同輦。執禮以辭。
【原文】漢成帝婕妤班氏。校尉況之女。彪之姑也。帝遊後庭。欲與同輦。班姬辭曰。妾觀古聖帝明王。皆有賢人正士侍其左右。惟衰世之君。乃有女嬖在側。妾不敢恃愛以累聖明。帝善其言而止。太后聞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每進見上疏。依則古禮。帝常稱善焉。
呂坤謂同輦之寵。皆后妃嬪御所禱而求之也。班姬旣辭而後諫。可謂受寵若驚矣。至其後為趙飛燕姊妹妒寵。爭進所譖。從容辨謗。義正詞嚴。自求供事太后於長信宮以避妒。不賢而能之乎。
【白話解釋】漢朝成帝的妃子。做着婕妤官的班氏。就叫班姬。是做校尉官名叫班況的女兒。就是班彪的姑母。有一天、漢成帝到後宮去遊玩。要叫班姬同坐了車子去耍。班姬不肯。就辭謝着說。我曉得古來聖明的皇帝。都有賢良方正的人跟着他的左右。只有衰亂時候的君主。纔有寵愛的女子在旁邊跟着。我不敢因為皇上愛我、來妨害皇上的聖明呵。漢成帝覺得這箇話。講得很不錯。就不叫班姬同去玩了。後來太后曉得了這件事。很高興的說。古時候有箇樊姬。現在有箇班婕妤了。班姬每逢去見皇帝、或者上疏子到皇帝那兒。必定依了古禮的法則。漢成帝常常稱讚他的。
十四、【楊劉責子】劉氏達禮。其子醉歸。不見十日。痛責其非。
【原文】漢楊元琮母劉氏。字泰瑛。益都人。貞順達禮。早寡。有四子。元琮其長也。常出飲酒。自御而歸。劉氏不見十日。元琮因諸弟謝過。劉氏乃數之曰。夫飲食有節。不至沈湎者。禮也。汝乃荒慢無禮。自為敗首。何以帥諸弟乎。
禹惡旨酒而好善言。蓋酒以成禮。亦易以敗禮。冠昬喪祭。以酒成禮也。惟酒無量。不及亂。常出飲酒。已失禮矣。自御而歸。失禮之甚。劉氏貞順達禮。宜其十日不予見也。
【白話解釋】漢朝時候。有箇楊元琮的母親劉氏。表字叫做泰瑛。是益都地方的人。他的做人貞節和順。並且通達禮儀。他的丈夫早早去世了。生有四箇兒子。楊元琮就是他的長子。時常到外面去喝酒。並且自己趕着車子回來。劉氏就有十天不許兒子見他的面。楊元琮就領了三箇弟弟。到母親面前去謝罪。劉氏就責備着楊元琮道。你要曉得喝酒是要有節制。不至於沈溺在酒裏。那纔是合着禮法的。現在你喝酒喝得這樣的醉。真正是荒唐已極。沒有禮體。你自己先第一箇破壞了禮法。將來怎麽可以領導這許多弟弟呢。
十五、【規妻禮宗】皇甫規妻。罵卓不從。速盡為惠。無媿禮宗。
【原文】漢皇甫規繼妻。善屬文。工草書。規卒。董卓慕其名。强聘焉。乃縗服跪卓門。以禮哀求。卓不聽。遂起罵卓曰。羌胡之種。敢行非禮於爾君夫人耶。卓怒。以其頭懸車軛。鞭扑交下。規妻謂杖者曰。何不重乎。速盡為惠。罵不絕口而死。後人圖其像。號曰禮宗。
呂坤曰。哀哉皇甫妻也。有色有文有禮。而早喪其夫。義哉皇甫妻也。强之以聘。威之以刑。而志不可奪。其跪卓乞免。以禮哀求。可謂從容不迫矣。不愛死。不求死。不畏死。不得已而後死。其善用死者哉。
【白話解釋】漢朝有箇皇甫規的後妻。學問很好。並且能夠做文章。又寫得一手好草書。皇甫規死了以後。那時候有箇大奸臣叫董卓的。聽到了皇甫夫人的名氣。心裏很羡慕他。就用强硬手段。下了聘去娶他。皇甫夫人就穿了喪服。跪在董卓的門前。用了禮節苦苦的哀求。可是董卓不肯聽他。皇甫夫人就立起來罵着董卓說。你這箇蠻夷的壞坯種子。敢向你的君夫人行着非禮嗎。董卓聽了大怒。就把他的頭、吊在車子裏扼馬頸的木頭上。把鞭子像雨點一樣的打下去。皇甫夫人就對那打他的人說。你們為什麽不打得再加重一點的。快些打死我就好了。他死的時候。把董卓不絕口的罵。後來人家就把皇甫夫人的形像畫了起來。稱呼他叫做禮宗。
十六、【韋宋宣文】韋母宋氏。耄耋辛勤。隔紗講禮。號宣文君。
【原文】前秦苻堅時。禮樂遺缺。周官禮注。不得其師。聞太常韋逞母宋氏。傳其父業。雖遭喪亂。不忘所授。年八十餘。視聽無缺。乃就宋氏家。立講堂。置生員百二十人。隔絳紗受業。號宋氏為宣文君。賜侍婢十人。由是周禮之學。盛行於世。
攷宋氏家世以儒學傳。幼喪母。其父無子。躬自養之。及長。授以周官音義。勿令絕世。乃以八十之年。尚隔絳紗以授生徒。而周官音義。賴以大行。賜號宣文。不亦宜乎。聖經賢傳。固婦人所不廢也。
【白話解釋】五胡前秦苻堅的時候。因為時世多亂。所以禮樂散缺。周官禮注、找不到能夠講解的先生。後來打聽着做太常官韋逞的母親宋老夫人。他傳了他父親的學問。雖然逢着了亂世。但是他父親所傳授他的。宋老夫人一些也沒有忘記。年紀八十多歲了。眼睛還沒有花。耳朶也沒有聾。於是就在宋老夫人的家裏。立了一箇講堂。叫一百二十箇生員。隔了一層紅色的紗幃去聽講。稱呼宋老夫人叫做宣文君。秦王並且送了他十箇丫鬟去服侍他。自從宣文君講解了周禮以後。因此周禮的學問。天下就很盛行了。
十七、【兒女拒辱】涇州兒女。許嫁未婚。雖係夫婦。拒絕淫奔。
【原文】後魏涇州兒氏女。許嫁彭老生。家貧。常自舂汲以養親。老生往犯之。不從。老生曰。汝終為吾婦。女曰。女道正終。婦道正始。禮未成。何相辱。老生苦相逼。女變色堅拒。老生怒而刺之。女曰。我所以執節。正為君守身。不敢苟從耳。言訖而絕。官罪老生。詔旌其墓曰貞女。
按兒女或作兕先氏女。以老生不稟父母。擅相陵辱。欲苟行無禮。故寧身死耳。呂坤曰。兒女賢乎哉。固吾夫也。而合巹未行。寜死不為苟合之事。況非其夫者乎。彼窺穴踰牆者。其夫耶非耶。
【白話解釋】後魏涇州地方。有箇姓兒的女子。是許給彭老生做妻子。女子的家裏很窮苦。所以自己常常舂着米、汲着水。得了錢來供養爺娘。有一天、兒姓女子又到那邊去汲水。彭老生就去强奸他。兒姓女子不肯。彭老生說。你將來終是我的妻子呵。兒姓女子道。做女子的道理。要正大光明般完結。做婦人的道理。要正大光明般開始。現在還沒有行過結婚的禮。那裏可以呢。彭老生苦苦的强逼他。兒姓女子變了臉一定不肯。彭老生恨起來了。就拿出刀來把他刺了幾刀。兒姓女子忍着痛說。我的所以固執貞節。正是為你守着身體。因此不敢苟且從你的呵。說完了話。就絕命了。後來官廳裏曉得了。就把彭老生判了罪。皇帝下了詔書。在兒姓女子的墳上面。表着貞女兩箇字。
十八、【露筋死蚊】唐淮安女。廟號露筋。別嫌宿草。不避多蚊。
【原文】唐淮安女。年十八。兵亂。母被掠。女與嫂往求之。過高郵。其地蚊盛。夜若轟雷。非帳中不能避。有男子招入帳。嫂從之。女曰。禮、男女別嫌。阿家為誰而可入耶。獨露宿草莽中。竟為蚊嘬而死。筋有露者。土人立祠祀之。世傳為露筋廟。
呂坤謂姑嫂同行。旦夕不離。卽投民舍。稍避須臾。誰得議之。貞女守禮。重於生死如此。古時侍從無人。雖母子父女不同室。所謂男女有別也。無別而不苟合者有矣。未有苟合而不始於無別者也。
【白話解釋】唐朝淮安地方有箇女子。年紀十八歲的時候。遇着了兵亂。把他的母親捉去了。淮安女子就同了嫂嫂去尋他的母親。路過高郵的地方。那箇地方的蚊蟲多極了。到了夜閒。蚊蟲的響聲、隆隆地像天上打雷一樣。簡直除了帳子裏。就沒有逃避的地方了。他們姑嫂兩箇人。到了那裏。沒有辦法了。有一箇男子、叫他們到帳子裏去躲避。嫂嫂就跟了去。淮安女子說。講起禮法來。男人和女人應當分別嫌疑的。那一家是什麽人家、也不曉得。怎麽可以同了他進去呢。就獨自一箇人、在草裏露宿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早晨。纔見他果然給蚊蟲咬死了。肉裏面的筋。也有露出來的。高郵地方的人、就造了一所廟來紀念他。後世就把這箇廟、叫做露筋廟。
十九、【岐陽損抑】岐陽公主。敬事舅姑。深自損抑。不用官奴。
【原文】唐杜悰、尚岐陽公主。歸家。主拜起用家人禮。事舅姑以孝聞。所賜奴婢。皆奏還。另市用之。時國壻豪橫。主愈加損抑。悰為澧州刺史。主與偕。從婢乘驢。不肉食。州縣供具。悉拒不受。姑寢疾。主不解衣者數月。藥糜不嘗不進。開成中。請偕悰入朝。卒於道。諡曰荘淑。
婦道之衰也久矣。貴嫁賤。富嫁貧。則慢視舅姑。輕侮夫壻。見夫黨尊長。則倨傲輕浮。此皆無知婦女。識者笑之。而彼方志驕意得。毫不知愧。今觀岐陽公主。天子之女。克謹婦道如此。可謂賢矣。
【白話解釋】唐朝時候。杜悰娶了岐陽公主做妻子。回到杜家來。岐陽公主並不因為自己是皇帝的女兒有身分。一切起拜、都用普通人在家裏的禮節。服侍公婆、很有孝順的聲聞。所有皇帝給他的男女用人。仍舊都還了皇帝。另外自己去買來使用。那箇時候的駙馬。都非常奢侈。非常橫暴。岐陽公主越加謙恭自抑了。杜悰到澧州地方去做刺史官。岐陽公主跟了同去。他的丫鬟祇坐驢子。不喫肉。州裏和縣裏的官。有送東西來的。他都拒絕了一槪弗受。後來他的婆婆有病、睡在牀上。岐陽公主去服侍婆婆。衣服也不脫的、有好幾箇月。每逢給婆婆喫的藥、喫的粥。自己不嚐過。是不給婆婆喫的。到了文宗皇帝開成年閒。岐陽公主請求和杜悰一同進京去、朝見皇帝。在半路上死了。皇帝就給他一箇諡法。是荘淑兩箇字。
二十、【程侯盛德】程妻侯氏。稟命而行。治家整肅。教子成名。
【原文】宋程晌妻侯氏。事舅姑孝謹。遇親戚愛敬。與晌相待如賓。雖小事未嘗專。必稟而後行。撫愛諸庶。不異己出。存視孤叔。常均己子。治家有法。不嚴而整。未嘗鞭扑奴婢。惟諸子有過不掩。嘗曰。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過而父不知耳。二子灝頤均貴。封上谷郡君。
呂坤曰。庶子從叔、婦人所厭惡者也。夫人視如己子。幼子、婦人所溺愛者也。夫人儼若嚴師。小臧獲、婦人所責備者也。夫人不輕笞扑。慈而正。嚴而恩。二子皆為大儒。有自哉。
【白話解釋】宋朝時候。有箇程晌的妻子侯夫人。服侍他的公婆很孝順、又很小心。待遇親戚很愛憐、又很恭敬。和他的丈夫程晌。兩箇人相待、像客人一樣的恭敬。就是小小的事情。也不曾自己專主。一定要稟過了纔敢去做。撫養愛惜庶出的兒子。同自己生的沒有兩樣。看待那死了父親的叔叔。喫的、穿的、都和自己的兒子一樣平均。侯夫人治理家務、很有法度。雖然並不嚴厲。但是很整齊的。他弗曾打過用人。不過幾箇兒子有了錯處。就不肯給他們遮蓋。他說。人家兒子的所以不上進。就是為了做母親的常常替他遮蓋錯處、不給父親知道的緣故。侯夫人的兩箇兒子。就是大程夫子程灝、和二程夫子程頤。後來都做了官。所以封了侯夫人做上谷郡君。
二十一、【申國家規】申國夫人。嚴於教子。事事循規。必恭敬止。
【原文】宋呂榮公希哲母申國夫人。教子事事循規蹈矩。甫十歲。祁寒暑雨。侍立終日。不命之坐不敢坐。日必冠帶見長者。平居酷暑。在長者側。不得去巾襪。衣服惟謹。不入茶坊酒肆。鄭衛之音。未嘗一經於耳。不正之書。未嘗一接於目。故公德器成就。大異於人。
呂坤曰。善教子者。一嚴之外無他術。善用嚴者。一慎之外無他道。今人教子。每事疎忽寬縱。不耐留心。及德性已壞。而笞扑日加。徒令傷恩。無救於晚。視申國夫人。可以悟矣。
【白話解釋】宋朝有箇姓呂封榮國公的人。名字就叫呂希哲。他的母親申國夫人。教訓兒子。樣樣事情都要有規有矩。呂希哲年紀只有十歲的時候。就無論大冷大熱。鎮日立在他的母親身旁。母親不叫他坐。他是不敢坐的。天天一定要整齊了衣帽見長輩。平常在家裏。不管天氣怎樣的熱。在長輩身邊。不准脫去頭上的巾、和腳上的襪的。衣服必定要整齊。也不准到茶坊酒肆裏去。所以市井上不正當的說話。不正當的聲音。呂希哲的耳朶裏。並沒有聽得過。不正經的書本。呂希哲的眼睛裏。沒有看見過。所以後來呂希哲成就了有德行的大器。和別人家是大不相同的。
二十二、【意辛禮法】遼蕭意辛。禮法是遵。不言魘魅。修己安人。
【原文】遼耶律奴妻蕭意辛。附馬陶蘇幹女也。會娣姒爭言厭魅以取夫寵。蕭曰。厭魅不如禮法。眾問若何。蕭曰。修己以謹。奉長以敬。事夫以柔。撫下以寬。此之謂禮法。有此四者。夫自不敢輕易。眾皆慙服。後其夫被誣當流。蕭奏准俱行。在貶所親執役事。事夫禮敬有加。
富貴家婦女。不知事夫之道。輒以心計手段。固寵取憐。風氣日壞。至用厭魅。尤不堪言矣。蕭氏禮法。誠屬救時良箴。且皆從體驗中來。觀其顛沛隨貶。服勞致敬。未嘗忘禮。卒見召還。非行禮之效乎。
【白話解釋】遼國耶律奴的妻子。名叫蕭意辛。是附馬陶蘇幹的女兒。有一天、他們妯娌閒。大家談着、用那邪法來、取得丈夫的寵愛。蕭意辛說。用邪法、比不來用禮法的好。大家就問蕭意辛怎麽樣叫做用禮法。蕭意辛說。自己的行為要謹慎。奉侍長輩們要恭敬。待丈夫要溫柔和順。對小輩要寬洪量大。這箇樣子就叫做禮法。上面所說的四種、樣樣做到了。那末丈夫自然不敢看輕了。大家聽了蕭意辛的話。都覺得又慚愧、又佩服。後來他的丈夫被人家誣告。照法律應當充軍。蕭意辛就奏明皇上。准他跟丈夫同去。到了充軍的地點。在那邊、自己做着一切的勞苦事務。服侍丈夫更加有禮、更加敬重了。
二十三、【獨吉整肅】金獨吉氏。不辱夫君。殉城遺囑。覆尸火焚。
【原文】金撒合輦妻獨吉氏。自幼端謹。動遵禮法。元兵圍城。輦發背疽。不能軍。氏曰。君恩深厚。當力戰而死。輦力疾巡城。氏悉以資貨給家人。曰、我死則舁之榻上。覆以衾。舉火焚之。遂入室自經。輦歸。慟哭曰。夫人不辱我。我可辱朝廷乎。乃焚尸。城陷。輦力戰不支。投濠死。
呂坤謂獨吉氏、胡婦女也。恐辱於兵。乃能從容就死。死猶覆面焚尸。不使暴露。其重禮如此。忠臣節婦。各蹈水火以成仁。則生於華夏禮義之邦者。當知所止矣。
【白話解釋】金國裏有箇撒合輦的妻子叫做獨吉氏。他從小時候。行為就很端正謹慎。一切行動。都依照禮法做。後來元朝的兵、把城池圍困了起來。撒合輦背上生了一顆瘡。很是利害。不能夠同元朝的兵打仗了。獨吉氏說。你受了皇上的恩典。非常深厚。應當盡力和人家戰死纔好。撒合輦就帶了病到城頭上去巡守。獨吉氏就盡數把家裏的錢財貨物。都交付了家裏的人。並且說。我死了以後。就把我的尸首放在榻上。遮着了被。放把火燒了。說完話、就走進房裏吊死了。等到撒合輦回得家裏。看見妻子已經吊死了。就哭得很悲哀的說。夫人不負我。難道我可以負朝廷嗎。於是用了火把獨吉氏的尸首燒化了。後來元朝的兵打破了城。撒合輦就竭力的戰爭。可是支持不住了。就投在城河裏死了。
二十四、【顔游端恪】顔母游氏。教子成名。全家守禮。肅靜無聲。
【原文】明顔從仕母游氏。懷寧人也。端莊誠恪。克勤克儉。督諸子學。無閒昕夕。諸婦晨起。必整容問安否。稍懈。卽以禮導之。諸子遇游氏垂詢。必正襟以對。無敢或慢。同室數百指。平居不聞人聲。里黨則焉。後年八十餘卒。
易曰。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母何以亦稱嚴。蓋母不嚴。則婦子嘻嘻。遑言禮節。必父母俱嚴。內外齊肅。然後父子兄弟夫婦之間。各盡其道。而家道以正。游氏治家以禮。殆深明易理歟。
【白話解釋】明朝時候。有箇顔從仕的母親游氏。是懷寧地方的人。他的性情很端莊。幷且很誠實恭敬。做人又能夠勤謹、能夠節儉。親自監督着幾箇兒子讀書。朝朝夜夜沒有閒斷。許多媳婦早上起來。必定要整了粧。到游氏面前來問安。假使稍稍偷懶了一點。游氏就用禮法教導他們。兒子們逢着母親問的時候。必定要正了衣襟回答母親。不敢稍稍存着怠慢的心思。游氏家裏共總有幾百箇人。可是平常時候。並沒有一些聲音聽到的。鄉里人家。都把游家當作榜樣。後來遊氏的年紀。一直活到八十幾歲。
一、【蘧瑗敬上】衛蘧伯玉。敬上知非。夜車止闕。見信宮闈。
【原文】周衛蘧瑗、字伯玉。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靈公與夫人南子夜坐。聞車聲轔轔。至闕而止。南子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南子曰。禮、下公門。式路馬。所以廣敬也。君子不以冥冥墮行。伯玉、賢大夫也。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廢禮。公使問之。果伯玉也。
夫忠臣孝子。不以昭昭伸節。不以冥冥墮行。蓋其禮、根於心。形諸外。悉出於至性至情。而非矯揉造作為之也。伯玉之不以闇昧廢禮。且能見信於深宮。而南子之智。實能及之。則加衛靈公一等矣。
【白話解釋】周朝衛國裏有箇賢人。姓蘧名瑗。表字伯玉。當他五十歲的時候。就感覺到以前四十九年的過失。有一天的晚上。衛靈公和他夫人南子一同坐着宮裏。忽然聽見有一輛車子過來的聲音。轔轔地響。到了公門口。就不響了。南子說。這輛車子上坐着的人。一定是蘧伯玉。衛靈公說。你怎麽知道是他呢。南子說。從禮節上講。做臣子的人。走過君上的公門口。一定要下車。看見了君上駕路車的馬。一定要行敬禮。這些都是表示着敬重君主的行為。凡是君子。不肯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就放棄了他的品行。蘧伯玉是箇賢人君子。他平日服事君上很盡敬禮。這箇人一定不肯在暗昧的地方失了禮的。衛靈公差了箇人去問。原來果然是蘧伯玉。
二、【敬叔施散】南宮敬叔。惟禮是循。家財施散。非欲速貧。
【原文】周魯南宮敬叔。嘗隨孔子適周。問禮於老耼。訪樂於萇弘。初、敬叔以富得罪。奔衛。及反。載其寶以朝。孔子聞之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子游問何謂。孔子曰。富而不好禮。殃也。敬叔以富喪矣。而又弗改。吾懼其有後患也。敬叔聞之。遂循禮施散焉。
左傳載孟僖子將卒。命其大夫曰。禮、人之幹也。無禮無以立。因屬說與何忌、事孔子而學禮焉。以定其位。定位、正所以自立也。是敬叔與兄懿子。幸承父命。師事孔子。而能自立者也。
【白話解釋】周朝時候。魯國的南宮敬叔。有一次、跟了孔夫子到周朝去。在老子那兒問禮。在萇弘那兒訪求古樂。當初。南宮敬叔為了家裏太有錢了。在國內得了罪。逃到衛國去。等到回來的時候。在朝廷裏用了許多寶貝。做賄賂。要求恢復了原官。孔夫子得知了這回事。就說。像他這樣的買了官做。那末失了祿位的人。還不如早點窮了的。比較得好的多了。子游聽了就問道。這箇是什麽意思呢。孔夫子說。有了錢的人。不講究禮法。這是一種禍殃呵。南宮敬叔為了有錢的緣故。失了他的官位。可是他仍然不肯改過。我恐怕他將來還有後患呢。後來南宮敬叔得知了孔夫子的這番話。就依了禮。把財産施散了。
三、【顔回辯志】顔回辯志。願輔明王。敷其五教。禮為大防。
【原文】周魯顔回、隨孔子北遊農山。與子路子貢辯志。曰、回願得明王而輔相之。敷其五教。導之以禮樂。使民城郭不修。溝池不越。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鬬爭之患。則由無所用其勇。而賜無所用其辯。孔子凜然曰。美哉德乎。不傷財。不害民。不繁詞。則顔氏之子有矣。
孔子為周公後盡禮之第一人。顔子為孔門中盡禮之第一人。孔子嘗告以克己復禮為仁之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顔子事斯語。孔子所以許為用行舍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白話解釋】周朝魯國的顔回。跟了孔夫子到北方去遊玩農山。同了子路子貢辯論着各人的志願。顔回說。我願意遇見了一箇賢明的君王。幫着他助理一切政事。傳布着做父親的教訓要有義方、做母親的要慈愛、做哥哥的要友愛、做弟弟的要恭謹、做兒子的要孝順、這樣的五種教化。用禮樂去化導人民。叫百姓們不用修理城郭。也不必掘深溝池。家裏的人沒有離散的愁恨。過了千百年也沒有戰爭的患難。這樣說來。那末子路的勇敢。沒有地方可用了。子貢的口才。也沒有地方可施了。孔夫子聽了他的一番話。很佩服他。就正色的說。顔回的道德是何等的美滿呵。不費錢財。不害百姓。不勞口舌。顔家的兒子就能具備了這幾件的。
四、【子華言志】子華好禮。章甫端莊。會同宗廟。擯相君王。
【原文】周魯公西赤字子華。嘗侍孔子言志。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孔子曰。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子貢曰。齊莊而能肅。志道而好禮。擯相兩君之事焉。篤雅有節。公西赤之行也。孔子曰。二三子之欲學賓客之禮者。其於赤也乎。
孔子嘗言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公西華禮樂會同。足靖諸侯之紛爭。洵為救時之才。而以願學為言。其讓也。卽其禮也。子路亦救時之才。第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故哂之耳。
【白話解釋】周朝時候。魯國公西赤。表字子華。有一回、侍立在孔夫子的身邊。大家談說各人的志願。公西子華說。不是說我就能夠做的了。不過我願意學習的就是。宗廟裏的事務。像諸侯大夫聚會的時候。我就穿了玄色的禮服。戴了章甫的禮帽。替他們做一箇小小的贊禮的人。孔夫子聽得他很謙虛。就說。公西赤還說做了小的。那末那一箇人能做了大的呢。子貢說。整齊端莊又能嚴肅。立志好道又有禮法。在兩箇諸侯會面的時候贊着禮。又很篤實文雅。這就是公西赤的行為。孔夫子對學生們說。你們要學習應接賓客的禮節。只是把公西赤當着榜樣就是了。
五、【高柴端履】高柴端履。守禮如愚。避難出走。不竇不踰。
【原文】周衛高柴、字子羔。端履操。生平足不履影。啟蟄不殺。方長不折。執親之喪。泣血三年。未嘗見齒。仕衛為士師。治獄仁恕。蒯瞶之難。子羔出走。刖者守門。謂之曰。於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踰。又曰。於彼有隧。子羔曰。君子不竇。又曰。於此有室。子羔乃入避焉。
考子羔為魯成宰。成人有其兄死而不為衰者。聞子羔將至。遂為衰。成人曰。蠶則績而蟹有筐。范則冠而蟬有緌。兄則死而子羔為之衰。其禮教之化人如此。蓋君子之德。以身先民。而民不遺其親焉。
【白話解釋】周朝衛國的高柴。表字子羔。他的品行和操守。都非常端正。生平走路的時候。腳不踐踏了人的影。正從地上出來的蟲豸。他也不肯弄殺的。正在生長的草木。他也不肯去攀折的。守了爹娘的喪。沒有聲音地哭泣了三年。並沒有微笑的時候。在衛國做了獄官。治理獄訟。很和平又很有仁心。後來衛國發生了蒯瞶的事故。國內擾亂了。高子羔就要離開衛國。走到城門口的時候。這時候、一箇割去了腳的人守着城門。對高子羔說。那邊有一箇缺口。你可從那兒逃了的。高子羔說。君子不肯跳牆頭的。那箇守門的人又說。那邊有一條地道。你可從那兒逃了的。高子羔說。君子不肯鑽地洞的。那箇人又說。這裏有閒房子。於是高子羔就走進了那閒房子裏躲避着。
六、【釁夏執禮】周有釁夏。為魯宗司。立妾獻禮。對曰無之。
【原文】周魯釁夏。官宗人。哀公嬖公子荊之母。將以為夫人。使釁夏獻其禮。對曰。無之。公怒曰。汝為宗司。立夫人。國之大禮焉。何謂無。對曰。周公及武公娶於薛。孝惠娶於商。自桓以下娶於齊。此禮有之。以妾為夫人。則固無其禮也。公卒立之。而以荊為世子。國人始惡之。
昭公娶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已不知禮矣。哀公不聽釁夏之言。以嬖妾為夫人。則更不知禮。禮屬於火。此司鐸火之所以踰公宮乎。幸子服景伯命宰人出禮書。不然。周官一書。將蕩然無存矣。
【白話解釋】周朝魯國的釁夏。做了宗人官。這時候、魯哀公很寵愛公子荊的母親。想要立他做了夫人。就叫釁夏把冊立夫人的禮節、拿了上來。釁夏說。這是沒有的。魯哀公生了氣說。你做的管禮官。要曉得冊立夫人。是國家的一種大禮。怎麽可以說是沒有的呢。他又回對道。魯國的上代、周公和武公的夫人。都是正式迎娶薛國的。孝公惠公的夫人。都是正式迎娶商國的。自從桓公以下。都是正式迎娶齊國的。這種正正當當的禮節是有的。現在你把妾來立做了夫人。那末我們魯國裏。向來沒有這種禮節的。魯哀公不肯聽。終於把公子荊的母親。立做了夫人。把公子荊做了世子。從此以後。魯國的人。就很厭惡他了。
七、【韓順謝聘】韓順修道。同縣相招。禮須來學。以謝隗囂。
【原文】漢韓順、字子良。冀人。以素行清白。辟州宰。不詣。王莽末。隱於南山修道。同縣隗囂等起兵。以順道術深遠。遣人卑辭厚禮聘順。欲以為師。順因使謝曰。禮有來學。義無往教。卽欲相師。但入深山來。囂聞之矍然。不能强屈。其後囂等皆滅。惟順山棲安然。以貧潔自終。
修道以四勿為箴。重道以尊師為本。此禮之當然耳。隗囂自稱上將軍。西州且大震矣。而韓順山居修道。執操不回。因其使以拒其聘。夫固非自尊自大也。亦以禮繩之耳。隗囂安能屈之哉。
【白話解釋】漢朝時候、有箇姓韓名順的。表字子良。是冀地方的人。因為他的品行。一向很清白。所以朝廷裏徵召他去做縣官。韓順不肯去。當王莽末年的時候。在南山地方隱下了修道。他同縣的隗囂一班人起了兵。因為羡慕韓順的道術是很深遠的。所以差了人送去很厚重的禮物。說着很客氣的話。去聘請他來做了隗囂一班人的老師。韓順就對差來的人辭謝着說。照禮法上說。學生只有到老師那兒來學的。沒有老師到了學生那兒去教的。就是要拜我做老師。那末到深山裏來就好了。隗囂聽了很驚異。終沒有方法去屈服他。後來隗囂等一班人。都滅亡了。只有韓順仍舊很安然地隱棲在深山裏。他很貧苦很清白的盡了天年。
八、【張湛修整】張湛好禮。幽室必恭。輒諫光武。不敢惰容。
【原文】漢張湛矜嚴好禮。動止有則。雖居幽室。必自修整。遇妻子以禮法。在鄉黨。詳言正色。三輔以為儀表。人或謂湛為詐。湛聞而笑曰。我誠詐也。人皆詐惡。我獨詐善。不亦可乎。光武臨朝。或有惰容。湛輒諫。嘗乘白馬。帝見湛。輒言白馬生且復諫矣。後為太子太傅。
人惟持躬以禮。則凡不合禮之事。每不敢為其所知。甚且為君者亦畏其見知也。唐太宗死鷂於懷。畏魏徵知之也。玄宗引鑑不樂。畏韓休知之也。而光武每見湛。輒言白馬生將復諫。非以其好禮乎。
【白話解釋】漢朝張湛的為人。謹嚴有禮。舉動有法。雖然在幽暗的地方。也一定很整齊的。對待妻子也很恭謹。在鄉黨裏的時候。言語很端詳。臉色很方正。三輔地方的人。都把他做模範。有人說張湛這種行為。都是詐僞的行為。張湛聽到了。就笑着說。我就算是詐僞的。不過別人家詐僞的都是惡。我獨詐僞的是善。豈不是也可以的麽。光武皇帝在朝堂的時候。閒或有點怠惰的神氣。張湛一定勸諫的。張湛常常騎着白馬。所以皇帝看見了張湛。每每說。白馬生又要來勸諫我了。後來叫他做了太子太傅。
九、【曹襃儒宗】曹襃繼業。儒者所宗。詔定禮制。成竹在胸。
【原文】漢曹襃、字叔通。父充。傳慶氏禮。為博士。襃傳父業。博文識古。為儒者宗。章帝朝。為博士。帝召其定禮制。班固以為宜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妈妈做饭儿子舔妈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