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赤壁之战是谁的功劳怎么样的

三国赤壁之战是否真实存在_百度知道
三国赤壁之战是否真实存在
俄看过一个关于三国赤壁之战的探秘、揭秘说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一个战争、既然没有、那为什么学校的教科书历史书上还让人学那场战争喃、、?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但是战场,双方兵力,接站方式,水战为主还是陆战为主,诸葛亮的作用,双发大将(不是主将)等都有争论。但曹操败了是一定的,主要是战场战争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所以讲历史要说的。影响了历史的战争吗
赤壁之战是肯定存在的,只不过在“赤壁”的地理位置和战争的规模上存在争议。如果没有赤壁之战,那么就解释不了为什么曹操在得到荆州以后没有趁势夺下江东,统一天下。因为当时曹操势力对江东和刘备联军是有压倒性优势的,以曹操的战略眼光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同时也解释不了为什么曹操占据荆州以后又被刘备夺走,因为当时刘备兵力很少,就算和江东联合,但曹操不失误的话还是强攻不下荆州的。所以,如果有谁说历史上根本没有赤壁之战,那只能说他是在哗众取宠。
你多看看书就知道了 不包括演义啊 赤壁之战存在是存在的
但实际上不应该叫赤壁之战 而是荆州之战 三国志魏传记载曹操打到荆州 与刘备开战 失败了就撤退了 根本没打到长江 按照历史的时间来推断 当时战役的双方是刘备与曹操 吴传里说是战于赤壁 但是魏蜀传里都没提到吴 资治通鉴里也记载了赤壁之战 但是考虑到三国志是离三国时期最近的时期 先不说它 不过历史书上记载的 应该不准确 我国古代不是人口大国 尤其汉末 连年征战 天灾连连 人口更加稀薄 不可能爆发几十万人的战争 我估计以当时的情况 曹操也就三五万人马 刘备顶多不到两万 但是一攻一守 加上刘备战了地利 赢也正常
看《资治通鉴》《三国志》等正史就知道了,确实存在,只是地点和人物和战争规模有争议
历史上有这一战,具体可去百科看看,再说《三国演义》 《三国志》都有介绍
其他17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三国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易中天在胡说八道?真实的赤壁之战原来是这样的!
赤壁之战的真相
作者:宋毅(作品有《战争特典001:隋唐英雄》,《壬辰1592:决战朝鲜》主编有《战争特典》、《铁血文库》等系列)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给孙权来了这么一封气势磅礴的信,这封信的意思很明确,要么战要么降,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收到这封信的孙权阵营顿时如炸了锅一般,以元老重臣张昭为首的大多数文武官员纷纷主张投降。手下的这样表现让孙权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以孙权而言当然是不想投降的。江东孙氏一门均为一时的英豪,孙权本人更是被誉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其雄才大略。他早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就采纳周瑜的建议拒绝了向以曹操为代表的朝廷送人质,表达了他不甘雌伏的态度。可如今的形势对于孙权而言却太过于严峻,使得即便身为英豪的孙权也不得不“内怀犹豫”,在拚死一战与投降之间迟迟下不了决定。
之所以孙权如今进退两难,起因主要是荆州这片土地的归属。荆州是一块重要的地方,它是古九州之一,也是汉朝初期13个州之一,包括了现在湖北、湖南(湖南也被称为荆南)、河南南阳地区、贵州、广西、广东的部分地区,主要在汉水流域,及长江中游。有襄阳,南阳,江陵,桂阳,江夏等郡。看了汉末地图我们可以知道,荆州基本上处于全国的正中心,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北可威胁许都,南可进击吴、会,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曹操在彻底平定袁氏一族又扫平北方乌桓族,基本平定北方之后,便把主意打到了荆州的身上。此时北方大战之余人口凋敝,而荆州相对而言大规模的战乱少了许多,人民比较富庶,因此曹操迫切地期望拿下荆州来充实自己的实力进而统一全国。荆州是块好地方大家都知道,不但曹操想要,并为枭雄的刘备和孙权也都想要。孙权此时的地盘在江东,汉代的江东地区不同于后世的繁华,在当时而言是属于偏远地区,不但人口较少,境内难以管辖的少数民族也很多,因此也迫切地需要夺取荆州,这样不但能够充实本身的实力,更能将长江防线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甚至以荆州作为跳板北伐夺得中原。此时作为“天下英雄”之一的刘备更是栖身在荆州刘表的帐下,作为刘表抗曹的先锋。在建安十二年冬(公元207年)刘备终于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智囊——诸葛亮。在被后世传为经典的战略规划《隆中对》中,诸葛亮明确地提出了占据荆州,以此为基地与曹操一争高低的策略。
荆州这么一块肥肉,能占有它的当然也不是等闲之辈。身为荆州刺史的刘表论身份来说是西汉景帝之子鲁恭王的后裔,更是“党人之祸”中的“八顾”(党人其实是东汉末对抗宦官的清流们,当时最出名的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君”是宗师,“俊”是精英,“顾”是道德楷模,“及”是能为人表率,是人们可以效仿的对象,“厨”是乐善好施,能以钱财救人。)之一,是实实在在的海内名士。论能力他在荆州大小势力蜂起割据之时,单骑入荆州,利用鸿门宴一举削平宗社割据势力,平定了荆州,可谓是一时的俊杰。可是他这个俊杰比起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天下枭雄来说却又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他内不能发掘荆襄之地的大量人才,又受制于豪强大族,致使二子争位埋下了内斗的祸根,外不能审时度势,一昧偏安自保,导致部属离心,纷纷与曹操暗通款曲,最终导致了荆州的不战而降。因此荆州此地的归属最终决定了曹、孙、刘三家争霸天下的走势,而赤壁大战则是其中的转折点。
对于荆州,最先动手的当属孙权。在哥哥孙策被刺杀,孙权以未及弱冠的年纪成功地整合江东势力,接着便三征江夏,击杀江夏太守黄祖,成功地占据了荆州江夏郡的东部。对于孙权咄咄逼人的攻势,曹操自然不会坐任。因此在建安十三年正月征讨乌桓胜利之后便在邺城疏通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对荆州作战。在西边的威胁马腾胁迫入许都之后,曹操开始了对荆州的全面作战,作战计划采用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办法,明里攻击之前双方拉锯多次的南阳郡,暗地里秘密向荆州腹地突袭,期望打刘表一个措手不及。
刘表此时也知道荆州目前是四面楚歌,因此并没有中计,而是干脆放弃了南阳,收缩兵力,依托樊城和汉水,“重点防御以襄阳为中心的江汉平原,待相持中将曹军削弱到疲惫后展开反攻,以确保荆州。其部署是:令刘备从新野撤到樊城(今属湖北襄樊)驻防,保卫一水之隔的襄阳,以江陵为后方基地,储备大量军用物资,支援前线。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67 岁的刘表,还来不及指挥保卫荆州之战,就在八月病死了。刘表死后,二子争位,大臣分派,矛盾彻底爆发,荆州陷入了分裂之中。即位的刘琮无能,又被世家大族所左右,很快便向曹操竖起了白旗。此时刘备尚蒙在鼓里,发觉情况不对则为时已晚,曹军距樊城仅一天的路程,俗话说“铁打的襄阳泥作的樊城”,以樊城作基地对抗曹操的兵锋无疑是死路一条,刘备不得已只能仓惶撤往江陵,沿途十万军民追随刘备不肯降曹,但却被曹操亲率五千“虎豹骑”日夜急行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一举击溃。猛张飞拼死断后,以二十骑吓退曹军,赵云身负阿斗,乱军之中杀出一条血路,终于在关羽船队的接应下退至夏口(今湖北汉口)。
在荆州的迅速获胜使得曹操的威望达到了顶点,此时曹军全面收编了刘表的军队,并占有了荆州的绝大部分地区,这时候远在益州的刘璋都开始接受曹操征调兵役、力役的命令,可以说已经处在了统一的前夕。当然关于这段易中天先生对曹操的做法很是不以为然,他觉得曹操应该再接再厉,追杀刘备,在刘备到达夏口之前把他干掉。这个观点不能不说易先生有些想当然,估计也是对古代战争并无研究导致。我们知道之前曹操亲率的追杀大军是日夜急行三百里来追杀刘备的,而刘备却是因为百姓拖累而走不快因此才被追上。可是战后却形势完全不同,刘备是落荒而逃,百姓全部丢弃,这个时候刘备就可以日夜兼程,速度不会比曹操日行三百里慢。而曹操这边却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汉代骑兵是没有马蹄铁的,如此急行军对马蹄的损害非常之大,汉武帝时期对外发动一次战争就会损耗几万甚至十几万匹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战马的马蹄受损而成为废马,何况一场大战下来曹军不论是人还是马体力也都达到了一个极限,想要追上之前一天只走十几里路的刘备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更不用说还被张飞用疑兵计拖了不少时间。再后来刘备上了关羽的船曹军就更无法可想,曹军均为北方精锐不善操舟,荆州投降的水军此时还未完全收编,想要追上关羽率领的荆州水军完全不可能。因此既然追不上,那么直取江陵便是最好的选择。当然易先生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想法,说曹操即便追不上也可以派步兵进攻夏口,把刘备逼到苍梧太守吴巨那里去,这样就不必面对两家联盟的压力。很可惜这又是不通地理的想当然,这夏口在今天的武汉,是当时汉水进长江的出口,周围环绕着两条大河汉水与长江,更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地形易守难攻,水路又是四通八达,。如果没有水军的帮助单单靠步兵就想把夏口打下来或者是封锁那几乎就是妄想,曹操后来编练水军顺流而下就是为了一举剿灭刘备,至于孙权方面其实是第二打击目标,因此不是曹操不想一举摆平刘备而是当时实在是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除此之外易先生还指责曹操为啥在江陵呆了两个多月才挥军顺流南下,易先生难道不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么?曹操当时并无水军,他的水军完全是由荆州水军而来,而其中的战船等器具也都是缴获得到,单单是准备粮草,整编队伍就得耗去大把的时间,古代不是现代,什么事情一通电话就能解决,古代战争的后勤装备输送,消息的传达极为耗时,曹操能在短短两个月就把新降的荆州水军整编完毕,做好了一切出征的准备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对于曹操的行动孙权这边当然不会听之任之,早在刘表去世之后鲁肃就被孙权派到了荆州,借吊丧之名行侦察之实。计划如果荆州能够团结一致对外的话,那么就与之结盟共抗曹操。如果他们离心离德那就坚决出兵将荆州吃下来。无奈计划赶不上变化,鲁肃刚刚到荆州地界,荆州就已被曹操轻松拿下。原本可以坐山观虎斗的孙权势力一下子被推到了风高浪尖,变成了曹操下一步要征讨的主要敌人。鲁肃实在是一个有大才干的人,他眼见计划已经不再可行,而曹军实力庞大,于是当机立断联络上刘备,商量两家结盟事宜,于是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全权特使前往江东。
诸葛亮去江东之时恰恰是孙权接到曹操战书的时候,当时刘备落魄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当时鲁肃就说:“始与豫州观於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可见刘备之窘迫。近来有很多言论质疑诸葛亮在三国中的地位,说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其实没起什么作用,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当时刘备被曹操打得如此凄惨,当时诸葛亮说好听的是去结盟,其实以刘备的实力根本就没资格跟孙权方面谈判,就连投靠孙权还得看别人肯不肯收留。而诸葛亮却成功地利用激将法游说孙权抗曹,并将原本属于投靠江东的刘备方变成了平等的军事结盟,诸葛亮便功莫大焉,可以说对于刘备势力有再造之功。而孙权在鲁肃,周瑜的支持下也坚定了抗曹的信心,开始兵发长江,孙刘联军五万与曹操抗衡。
曹操这边志得意满,想要一鼓作气将江东拿下,完全忽略了自身的不利因素。当时周瑜分析的时候就指出曹操必败的四大因素:一是曹操还有关西马超韩遂的威胁,有后顾之忧。二是以短击长,在水面上交锋不是北方士兵的长处。三是天气奇冷,曹军战马没有草料。四是水土不服,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气候,必然疾病丛生。曹操是公认的大政治家军事家,这些不利因素会没看出来么?当然不是。当时曹操阵营就有程昱准确预料到了孙刘会联盟,贾诩更是提出了先稳定荆州,稳扎稳打的正确的应对策略,最终这些建议未能采纳其实是曹操感觉到时不我待。曹操在北征乌桓之后已经54岁,他当时的名篇《龟虽寿》里面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句诗明显地可以看出曹操感觉到了自己的衰老。因此贾诩的策略虽然完美,但是曹操等不起。此外即便继续南征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其实在实力对比上来说依然是曹操占优,曹操相信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成功统一,因此最终作出了令他遗憾终生的决定。
曹操在占领江陵之后获得了刘表的大量军资,其中包括了荆州的大部分战船,因此于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继续南下乌林,准备渡江消灭刘备,此时曹军的兵力基本上是十几万本部兵马加上投降的七八万荆州军,总计二十万左右,当然在赤壁的一线战场上面并没有这么多的军队,曹操布置了相当数量的军队稳定后方荆州局面:
1 、以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部署于汝颖和淮水之间,负责保卫许都,安定翼侧合肥局势。以章陵太守(治今湖北枣阳南)赵俨,调任都督护军,监护上述七军。
2 、以曹洪、乐进镇守襄阳,徐晃镇守樊城,乐进、徐晃并负责歼灭和招降襄樊附近各县不服从的地方割据势力。
3 、以荆州降将文聘为江夏太守,率所典北方兵,驻在沔水入江处的石阳(今湖北应城东南40公里)安定并保卫郡境,防御敌军可能沿沔水北上骚扰后方襄阳。
因此与孙刘联军正面交锋的只有十余万人。而孙刘联盟的总兵力则是周瑜程普率领的三万水军加上刘备与刘琦的两万水陆军。
也许是天意使然,一般在春夏比较多发的疫病却在冬季就开始出现,今人考证非常有可能是血吸虫病,因此士气大受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赤壁的江面上与周瑜逆流而上的三万江东水军爆发了第一次接触战。赤壁一说在今“黄冈赤鼻矶”,一说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大多数观点认为是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杜佑《通典》说:“今鄂州之蒲圻县有赤壁,即曹公败处”。此场接触战到底如何打得并无史书对此有详细的描述,只能对此进行一些猜想。在长江水面之上大型的楼船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因为江面不比大海,水面狭窄,而楼船船体过大,楼层也高,又不容易转向,还容易翻覆,因此数量不会很多,作战主力应该是以艨艟、斗舰之类的中小型船只为主。因此重型的投石机便不能装备在船上,作战方式以冲撞,跳帮肉搏,或是弓弩对射为主。而江东水军惯于操舟弄船,无论是操纵船只冲撞还是在摇晃的船体上射击、肉搏,均有极大的优势。此时正值隆冬,江水寒冷,给北方的曹军更增加了适应的困难性,于是接触之下便被击败。此战完全暴露了北方军不惯于水战的弱点,这使得曹操只能将战船用铁索连接以保证稳定性,退军乌林以水陆大寨与孙刘联军相持。
连环战船使得士兵在船上的稳定性大大增强,如此曹军兵力上的优势将完全发挥出来,这给了江东军非常大的威胁。但是有利必有弊,这种将船只搞成水上平台的方式增强了稳定性但却成了一个很好的靶子,给了江东军大规模火攻的机会,因此为后世所称道的黄盖诈降于焉上演。曹操自信稳操胜券,也知道江东绝大多数大臣均主张投降,因此戒备松懈。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船10艘,满载薪草,灌注膏油,外用帷幕伪装,上竖军旗,乘东南风扬帆疾驶曹军水寨,余船跟进。船上水军齐呼投降,曹军将士争相观望,黄盖待船队逼近曹军,下令同时点燃薪草,水军换乘小船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并延及岸上营寨。黄盖此计虽然抓住了曹操的心理,但是危险性依然极大,可谓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曹操军虽然大部为北方战士不习水战,但是曹操手下还有新降的大批荆州水军。荆州水军虽然战斗力不如吴军,但是毕竟与吴军争斗了那么多年,就凭黄盖这区区十艘小船根本不够看。黄盖这个火一放曹军自然知道他是诈降,因此全力反击,黄盖本人就在曹军的反击中中箭落水,被自己人救起之后却没能认出黄盖,此时黄盖在冰冷的江水中冻得已经奄奄一息,要不是用最后一口气叫住了韩当而被认出,也就死在赤壁之战中了。此时周瑜见火起,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在黄盖船队后面,擂鼓大进,刘备军也从北岸向乌林前进。孙、刘联军在乌林与曹军展开主力对决。此时曹军军中病疫已然暴发,战斗力大为降低,加上孙刘联军突袭成功,军中混乱,而新降的荆州兵兵无斗志,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在水陆夹攻之下溃败。此时曹操只得率军撤退,陆军主力随他从华容道向江陵撤退,从乌林到江陵,起点60里的乌林路段和终点160里的江陵路段,地势高爽易行。中段80里,为经华容县东境的云梦泽沼泽区,通行条件恶劣。云梦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湖,全盛时的水面总面积达26000平方公里,如今的洞庭湖便是其遗迹。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泽在江北的部分成为沼泽地带,而曹操要通行的便是这里。曹军在此路段上,有时遇到沼泽区水汽形成的大雾,迷失道路;有时则道路泥泞不通;天又刮着大风。曹操令所有瘦弱兵士背草填路,填路兵士往往被潮涌般冲过来的撤退人马践踏,陷进污泥。从这里我们知道,华容道不是易中天先生所认为的一条小道,路上的泥泞更不是因为下雨,而是本来此地就是一片沼泽。大军在作出很大牺牲情况下,通过了这一困难路段。曹军没有被烧的船只为另一路,沿江逆流而上,到达巴丘(今湖南岳阳南附近)时,病疫更加严重,被迫在湖中小洲(后称曹公洲)把这些劫余船只自行烧毁。曹军撤退中发生粮荒,兵士挨饿,加上流行病,曹军精锐死亡大半。就赤壁大战的过程而言,被后世所津津乐道的火攻其实所起得并非主要作用,真正失败的原因应该是大规模的疫病。这一点从孙刘两军与后方留守的未感染疫病的曹军交手当中可以看出,赤壁获胜之后江东军的攻势并未摧枯拉朽,攻打江陵就足足打了一年有余,进攻合肥更成就了张辽“威震逍遥津”的美名。之后曹操更是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此战孙刘两军能够获胜实在可谓是天意。
赤壁大战大获全胜之后孙权经过鲁肃的力谏,终于同意将荆州借给刘备,史载:“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此时曹操知道,被他誉为“当世英雄”的刘备得到荆州后如龙游大海,天下三分的局势终于无法避免。正所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出处】:
订阅微信公众号“宋毅战争史”可以阅读更多好文!
请多多支持本公号制作的《铁血文库》和《战争特典》系列图文书!独立专业 有种有料!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全彩图文系列历史图书,有细节、有智慧、有深度、有趣味!
独立专业有种有料,全彩图文系列历史军事图书!
今日搜狐热点《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壁之战真实人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