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牌摇号中签技巧没中签怎样续

在北京,车牌摇号难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为了增加摇号的概率,全家有驾照的齐上阵,甚至“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 如今,更是催生了“银发”学车族,许多老人不畏艰难考驾照,不是为了开车,而是为了帮子女摇号。

摇号规则发端于彩票,近年来,却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应对公共资源的分配难题。社会各界对此也一直存在争议。

回首这些年的摇号岁月,身在其中的摇号一族,可谓五味杂陈;审视这些年的摇号政策变迁,专家的评价毁誉参半。

或许,有一个问题值得思量,对于公共资源的配置,还有比摇号更好的办法吗?

苦等了4年多,从10 1等到了100 1,有的甚至还买好了车位,却还是摇不上号。

从2011年就加入京城小客车摇号一族的“摇友”们,回首这4年漫长的“摇号岁月”,可谓五味杂陈。

而最悲催的莫过于,摇上了号却不知道。

自从2010年7月7日北京正式宣布交通治堵新政――《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以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规定是:小客车配置指标将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

于是,从2011年1月开始,京城悄然生出了摇号一族,每个月的26日,都是他们既激动又紧张的日子,他们默默地陪着新政,忐忑,期待,而又无奈。

口述:孔小杰,北京CBD白领,4年资深“摇友”,自嘲“审核通过先生”

2010年8月,我终于学完车考到了驾驶证。当时本打算立即就买车的,后来因为弟弟在天津买房,就把钱都给了他。没想到,12月就突然来了政策,说2011年开始购车摇号。

这实在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2010年年底的时候,我也想过突击买车,但是手里的钱不够买好点的车,寻思着新闻上说10 1的几率,想总能摇到的吧。

于是,我就开始了坚定而漫长的等待,谁想到一等就是4年多。

其实这么锲而不舍地摇号,缘由很简单,就因为一次糟糕的出游经历。

2010年“十一”,我们全家出游选择了十渡。考虑的就是北京周边,路途不是很远,老人和孩子坐公交车可以适应。去程很顺利,回来时,在景区门口左等右等也没有回程的公交车。

午后的太阳很毒,孩子只能就坐在石头路上等。窄小的路两旁挤满了人,只能眼巴巴看着小车或载满了人的车绝尘而去。大概等了1个半小时,终于来车了。可是公交车上却没有足够的座位,我们只能商量再等下一辆,又是漫长的煎熬。

“有了自己的车,去哪里都方便”便成了我成为买车一族的坚定信念。

每个月的26日,我都像是高考考生查分数那样紧张,先深吸一口气,心里默念着“中中中”,然后小心翼翼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但是这么多次了,永远都是“审核通过”四个字,我干脆把自己的微博账号改成了“审核通过先生”。

2014年,摇号新政施行,虽然对于久摇不中者有了新政策(即24个月仍摇不中者中签率将增加一倍),但是购车摇号却改为逢双数月进行一次,全年摇号次数为6次。这无形中就少了一半的机会。

听说4月的中签率就不足百分之一,我对即将到来的6月26日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还有让我不理解的是,这项限购政策,在限制了一批急需用车的人按计划买车的同时,却又推动了另一批人计划外买车。

有些人本来没有计划在近期买车,只是为试试手气而参与摇号,没想到摇中了,只好提前购买。

仅我认识的人中就有三个这样的例子,两个是单位的同事,其中一位是刚参加工作不久实力不足的年轻人,他们最后都匆匆买了车。

另一个是常在我们小区门口等活儿的出租车司机,他有车开,本来也不急于买车,但摇号初期一家人竟同时摇中了两辆,最后只好赶在指标作废前买了一辆。

我周围还有很多朋友都是全家“占坑”摇号的。

有运气好的家庭,一家五口申请,首月便中仨签。而像我这样急于买车的却等了4年也没中签。

看着摇号的人数这么多,感觉好像购车热情挺高的,其实,参与摇号的申请者中,真正有购车需求的只是一部分。大多数都是没事“占坑”来的。

本文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作者:高原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车牌摇号中签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