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品生产垄断程度的高低如何影响商品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

已解决问题
什么指标可以衡量行业的垄断程度
浏览次数:7797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该答案已经被保护
  理论上说,垄断企业应具备三大要素:(1)是市场中某种产品唯一的供应者,并且没有任何替代品;(2)由于其面对的需求曲线也即是该产品的总需求曲线,垄断企业具有对该产品价格的完全控制权;(3)该行业具有很高的进出壁垒,以致于任何一个企业(行业内和行业外)都无法进入或退出。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垄断对于市场效率的作用是消极的,这主要源于行业中由于在垄断条件下,厂商能够从自身收益最大化(MR=MC)出发,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P&MC)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使市场均衡销售量降低,从而偏离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使市场效率降低。在上世纪出现的产业组织理论(The Theory ofIndustrial Organization)中,对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系列分析,而垄断理论的研究也是产业组织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1890年问世的《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除劳动、资本、地租之外的第四要素--组织,其中就触及了产业组织中的垄断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的西方经济危机更加迫切地促使新经济理论的诞生,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几乎同时推出了研究垄断问题的专着,修正了古典经济学中自由竞争市场的条件,对垄断与竞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到1959年贝恩出版《产业组织》为止,哈佛学派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即S-C-P范式(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也是一个静态(基础)一动态(行为)一静态(结果)的过程。在SCP模式下,市场的垄断程度是决定市场结构的基础,从而影响着市场行为的走向和市场绩效的高低。
  [编辑]企业垄断程度的衡量标准
  在现实资本主义市场上,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几乎都是不存在的,更为普遍存在于各行业的是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竞争市场。因此在SCP框架下,对产业市场垄断程度的衡量就成为对该市场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中,逐步推出了一系列指标对垄断程度进行衡量,其中包括两大部分:衡量单个企业垄断势力的指标和衡量市场垄断程度的指标。
  (一)单个企业垄断程度指标
  1.勒纳指数(Lemer Index)的计算公式为:IL=(P-MC)/P其中P为价格,MC为边际成本。勒纳指数实际上反映了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程度,I 越大,说明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高于)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大。
  2.贝恩指数(Bain Index)的计算公式为:IB=(P-AC)/P
  贝恩指数与勒纳指数类似,只是将其中的边际成本MC改成了平均成本AC,作为衡量单个企业垄断程度的指标。贝恩指数还反映了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比勒纳指数更容易得出,也更能反映垄断所产生的绩效。
  (二)市场垄断程度指标
  衡量市场垄断程度的指标主要有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CRn)、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交叉弹性(Cross Elasticity)等。这些指数均以行业内最大的若干家厂商为计算对象,指数越大,市场垄断程度越大(交叉弹性除外)。集中度以市场中最大的4家或8家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来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垄断程度,但是由于它在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和其他因素考虑上的不足,其应用受到一定局限性。赫芬达尔指数等于各个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其采样范围涵盖了整个行业的所有企业,因此具有更大的广泛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集中度。与其他指数不同,交叉弹性指数反映的是两种相关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替代性越大,则竞争性越强。供给交叉价格弹性=(X厂商提供的X产品数量变动%)/(Y产品的价格变动%)
  [编辑]垄断企业的形成原因和实质
  垄断企业包括公用企业和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企业。公用企业是指涉及公用事业的经营者,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者。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企业是指按照专门法律设立或者从事经营,在市场上具有独占地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垄断企业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五种:
  (1)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经济效益较低,私人一般无力投资或者不愿投资的企业,其结果容易形成自然独占,如电力行业;
  (2)掌握稀有自然资源或社会资源的企业,如矿业、旅游业;
  (3)经营策略正确,经良性发展逐步兼并扩张而形成的大企业;
  (4)依法享有专利权和着作权而专有生产的企业;
  (5)基于某些商品的特殊性,为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公共利益,由国家指定经营的企业,如邮政、食盐、烟草、化学危险品专卖业。
  由于上述原因,使垄断企业在特定市场上缺乏有效竞争,垄断企业的产品(含服务,下同)处于稀缺状态,特定用户由于缺乏选择而对企业产生依赖,企业对用户居于支配地位。可见,垄断企业具有优势地位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用户对产品有需求。没有需求,用户不会与垄断企业产生交易关系;二是垄断企业的产品具有唯一性。没有唯一性,用户就可能不选择垄断企业的产品。因此,垄断企业优势地位的实质就是垄断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唯一性。如,2001年上半年,某省移动通信公司在组织模拟手机用户退出模拟移动通信网活动的过程中,强迫模拟手机用户转入该公司的数字移动通信网,否则不予补偿,就是凭借该公司唯一提供模拟移动通信服务的优势,达到排挤其他经营者,控制市场份额的目的。
  [编辑]垄断企业优势地位的相对性
  垄断企业的优势地位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消灭,所以又具有相对性。一般说来,垄断企业的优势地位的消灭分为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
  绝对消灭是指垄断企业完全丧失其优势地位。其他经营者参与同类产品的竞争,推出与垄断产品相同的产品,用户有了选择,垄断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 唯一性,从而使垄断企业丧失了优势。如某烟花公司是专营专卖企业,由于周围农村土制烟花爆竹的侵入,使该公司丧失了优势地位。
  相对消灭是指垄断企业没有完全丧失其优势地位,但其优势地位受到削弱。其他经营者推出与垄断企业的产品有替补性的产品,虽然没有使垄断产品丧失唯一性,但却削弱了垄断企业的优势地位,使垄断企业不能随意提高不合理条件,也即是说,垄断企业仍然能提出不合理条件,但是不合理条件的程度受到了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不合理条件存在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一方面由用户的购买力决定,另一方面是由替补产品到达垄断市场的费用决定。如果垄断企业的不合理条件超过这个临界,用户就会退出市场或转向替补产品。如手机和传呼机是具有相互替补性的产品,如果手机通信服务商过高地提出不合理条件,手机用户就可能放弃手机转而使用传呼机。
  [编辑]垄断企业与行政垄断的区别
  行政部门限制竞争,即行政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或者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或者限制本地商品输出的行为。行政权力是国家宪法,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因而具有单方意志性、控制性和极强的支配力。行政机关一旦超越职权行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或者限制商品流通则就形成了行政垄断。这种垄断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权力形成的,并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手段进行推动和动作的,有着非同寻常的背景和来头,能够使被指定的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可以排挤竞争对手,形成市场势力。
  行政部门限制竞争的危害,首先是形成障碍性垄断,排挤其他经营者的竞争,阻碍商品的自由流动。其次是被指定的经营者由于行政机关的指定而处于非法的&独占&状态,从而能够实施垄断企业滥用优势地位时所实施的各种手段,如剥肖U性垄断、强迫交易或搭售、歧视、绝拒交易。
  垄断企业限制竞争与行政部门限制竞争由于在实施的主体、限制竞争的后果等方面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二者容易区别。但是当行政部门指定的经营者是垄断企业时,由于垄断企业具有双重身份,二者则容易混淆。如某镇食品站是依法定点屠宰单位,由于周边乡镇的生猪屠宰费用低廉,该镇猪肉经营户纷纷从周边乡镇购进猪肉,致使该镇食品站经营状况下滑。为了改善状况,食品站牵头,联合公安、税务、检疫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强制该镇猪肉经营户从本镇食品站购进猪肉,对于从周边乡镇购进猪肉的经营户给予罚款。在这起案件中,食品站具有猪肉专营资格,又具有限制猪肉经营户从周边乡镇购进猪肉的行为,似乎应该构成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滥用优势地位限制竞争行为。
  但是,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周边乡镇的竞争,该食品站根本就没有独占优势,因而也就无法滥用优势地位。在本案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联合检查组中的行政部门,没有行政部门的参与,食品站无法阻止猪肉经营户从周边乡镇购进猪肉。
  由此可见,垄断企业限制竞争与行政部门限制竞争区别的关键在于二者的支配力不同。垄断企业的支配力来源于用户对垄断产品的特有需求,没有用户需求,垄断企业毫无支配力可言。因而,垄断企业的支配力是间接的、被动的。行政部门的支配力是国家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主动性、单方意志性。行政部门在滥用权力时可以勿需考虑行政相对方的需求,甚至在行政相对方没有需求的情况下,仍可强迫行政相对方购买,比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强迫驾驶员订阅杂志。可见,与垄断企业的支配力相比,行政部门的支配力要强的多。在行政部门指定经营者是垄断企业的情况下,行政相对方(用户)往往是基于行政部门的支配力才选择垄断企业的产品,而不一定是基于对垄断企业产品的需求,所以这种情况应定性为行政部门限制竞争。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既然说生产时间决定商品价值 那该如何看待垄断下的价格变高?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6被浏览105分享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价格是影响商品或要素供求数量的重要因素
时间: 11:43:29
&&&&&&&&西方经济学练习题&&&&第一章导论学习辅导1.两部门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所谓两部门是指只有家庭和厂商的封闭经济状态(不包括政府和涉外部门)。商品市场均衡:即厂商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数量与同一时期家庭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数量大体相等;要素市场均衡:即厂商在一定时期内购买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同一时期家庭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大体相等;同时还需要厂商和家庭收支大体平衡。在上述均衡的过程中,价格是影响商品或要素供求数量的重要因素。参见教材P2-3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商品市场;如何生产取决于要素市场;厂商面临的是用有限的生产要素生产什么商品能够获得利润最大化;家庭面临的是用有限的收入购买什么商品能够获得效用最大;分配是为谁生产的问题。参见教材P33.经济学的涵义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进行选择。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参见教材P3-4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对象: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特点:考察厂商或家庭的经济行为;用西方经济理论和观点分析研究客体;重点考察西方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微观经济;突出微观经济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较多的运用数学分析工具。参见教材P4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对象: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特点:考察对象是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用资产阶级理论和观点分析考察客体;从整体国民经济角度考察问题;重点考察西方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宏观经济;侧重实证分析。参见教材P4-56.如何借鉴西方经济理论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此应注意: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一般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即经济人假设;产权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而在我国这些假设更是存在的很大的不同。参见教材P5-67.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1&&&&&&&&&&&&第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和发达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规律性的认识。第三,分析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可借鉴之处,作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时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参见教材P69.重商主义产生、发展于15—17世纪的西欧大陆。代表人物:为英国的托马斯?曼。代表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主要观点:认为流通领域是财富的源泉,国民财富增长的唯一源泉是开展对外贸易,主张用货币平衡与贸易平衡来增加积累或扩大财富。由于其研究只限于流通领域,不能称其为西方经济学,仅构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史的前史。参见教材P710.古典经济学和重农学派产生、发展于16-18世纪的英国与法国。代表人物:威廉?配弟、亚当?斯密和布阿吉尔贝尔。代表著作:《赋税论》和《国富论》。《赋税论》1662年出版,作者:威廉?配弟。主要观点:在价值论方面,提出价值由劳动决定的思想;在分配理论方面,提出了工资理论为前提,以地租理论为中心,论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在货币理论方面,批判了重商主义禁止货币输出的做法,提出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国富论》1776年出版,作者:亚当?斯密。主要观点: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纠正了其偏见,提出了生产部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认为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提出国家具有保卫本国安全、免受外国侵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居民不受欺辱与压迫,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继承和发展了以前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驳斥了重商主义错误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作为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斯密的理论是及其丰富的,尤其是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它是一部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参见教材P7-811.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发展于18-19世纪。代表人物:李嘉图、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萨伊则。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政治经济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人口原理》、《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出版,作者:李嘉图。主要观点:关于价值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关于区分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论断,纠正了亚当?斯密的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也会有交换价值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指出不是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这一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的来源之一。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以价值理论为基石,以地租理论为核心,论证了地租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考察了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对斯密的国际分工论的发展与修正,对发展外贸有重大影响。《政治经济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1819年出版,作者:西斯蒙第。主要观点: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中只研究―财富‖,而忘记了―人‖,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应当是研究人如何依赖政府获得最大程度的物质福利。其贡献在于最早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提出了无产阶级贫困化、财富分配不公等观点,批判了马尔萨斯得人口论,指出了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积累所固有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过剩经济危机的必然性。&&&&2&&&&&&&&&&&&《人口原理》,1798年出版,作者:马尔萨斯。主要观点:提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加,是造成人口绝对过剩、引起失业、贫困和饥饿的根本原因,用所谓的人口理论来掩盖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群众贫困和失业的真正原因,这是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篡改。《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出版,作者:萨伊。主要观点:用效用论或生产费用论取代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提出商品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协调‖创造出来的,并提出―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理论,以否定古典经济学揭示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存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理论。参见教材P8-912.折衷主义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剑桥学派)发展于19世纪中叶。代表人物约翰?穆勒和阿非里德?马歇尔。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1848年出版,作者:约翰?穆勒。其主要观点:一方面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阶级矛盾和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美化、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保护资产阶级利益,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可以在资本主义制度小解决。在价值论上,抛弃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利润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接受了萨伊三要素论点和经济危机原因的观点。但穆勒仍认为资本主义存在剥削。是英国流传最广、最有权威的经济学教材,长时间被奉为经济学理论的―圣经‖。《经济学原理》,1890年出版,作者:阿非里德?马歇尔。除继承约翰?穆勒的折衷主义经济理论外,还吸收了边际效用论,把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均衡价格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和生产费用理论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庸俗经济学体系。其中价值理论与分配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有支配地位。其价值理论就是均衡价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商品需求和供给状况决定的,主张用均衡价格来衡量商品价值,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其分配理论实际上是把萨伊的―三位一体‖的公式扩大为―四位一体‖的公式,即认为劳动得到工资、土地得到地租、资本得到利息和组织得到利润,把国民收入看成是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产物,反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其在方法论上有四个特点:第一运用连续性原理分析社会现象;第二是运用均衡概念分析经济状态;第三是运用边际增量范畴分析价值理论;第四是运用主观心理动机来说明人的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9-1013.新古典综合派发展于20世纪初、中叶。主要代表人物:凯恩斯、萨缪尔森和斯蒂格利茨。主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经济学》。《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作者:凯恩斯。产生的背景: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全世界的工业生产和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降,失业人数激增,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对此,传统古典经济学鼓吹的资本主义可自动调节、实现成分就业的神话破灭了,所倡导的自由竟争、自由放任的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了。主要观点: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上向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挑战,提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继斯密和瓦尔拉斯后的第三次革命。是世界经济萧条所引起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危机的产物。&&&&&&&&3&&&&&&&&&&&&《经济学》,1948年出版,作者:萨缪尔森。该书实现了凯恩斯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结合,是对凯恩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该书首次使用新古典综合的范畴,在50年代,一直占据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正统地位,其政策主张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政策,付出实施。《经济学》,1993年出版。作者:斯蒂格利茨。主要观点:特点:冲击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实现了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经济学最新发展相结合;作到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完美结合。参见教材P10-1314.20世纪初中叶西方经济学的特点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分为两门。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都是大一统经济学,没有微观与宏观之分,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诞生,标志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学科的正式建立。第二,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了,由此凯恩斯提出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政策付出实施,成为正统经济学。第三,垄断竞争理论的产生。传统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1933年张伯伦等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修改与发展,引起了经济学的震动。第四,效用理论的发展。由于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存在两个难题,为解决这两个难题,希克斯提出了序数效用论,用以代替基数效用理论,发展了效用理论。参见教材P10-1215.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发展于20世纪初中叶以后。主要代表人物:佛里德曼、卢卡斯、斯蒂格利茨、曼昆和泰勒。主要著作:《经济学》、《经济学》。主要观点:佛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理论: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短期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长期货币供给量主要影响价格和货币工资等用货币表示的指标,而不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稳定性,政府的干预会破坏经济稳定。卢卡斯,理性预期理论: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等四个假设条件基础上,提出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批判了凯恩斯的适应性预期理论,提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尤其在财政政策方面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批判。斯蒂格利茨、曼昆和泰勒,新凯恩斯主义:他们坚持和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如消费和投资制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工资和价格的刚性理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等;新凯恩斯主义还吸收了新古典学派的理论。一是理性预期,二是微观基础。参见教材P13-1416.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参见教材P1517.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理论与政策、财政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外加经济周期的增长。参见教材P15-1618.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所谓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其特点为: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观念;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4&&&&&&&&&&&&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参见教材P1619.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均衡概念是瓦尔拉斯在1874年提出来的,称为瓦尔拉斯均衡。均衡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商品价格的变化,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一般均衡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微观经济学中的前六章都是局部均衡。非均衡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这是一种短期的不稳定的均衡。比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揭示的均衡收入就是一种非均衡状态,因为一般来说这种均衡收入小于潜在收入,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实际上是非均衡。一般来说,非均衡分析是从经济系统中各种经济力量不均衡状态出发,联系历史、社会和制度等因素,对经济现象及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的方法,它不是对均衡分析的完全否定,而是对均衡分析的深化、发展和扬弃。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分析方法,必须加以综合运用。但从长期看非均衡分析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运用非均衡分析方法揭示宏观经济中非均衡的状况和原因,并促使经济从非均衡达到均衡,是极为重要的。参见教材P1720.流量和存量分析流量和存量都是变量。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经济变量的数值,如一年内国内生产总值、一年内银行吸收存款的数量、一年内的钢产量、一年内的工资收入等。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的经济变量,如年末的国民财富总量、年末银行存款余额、年末钢材库存、某一天的库存量和现金额等。流量和存量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来说,流量来自存量,流量又归入存量之中,如一年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年初(或上年末)各种资源存量充分利用的结果,而到年末未消耗的国民生产总值又归入存量之中。流量和存量是互相影响的,流量增加能使存量增加,存量增加又促使流量增加。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特别重要的是对流量总量指标的辩护规律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其中,收入流量分析更为重要,因为收入流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等,反映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实力和国内生活水平状况等,研究收入流量的影响因素并使其不断增长是极为重要的。存量分析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存量分析极为重要,因为许多存量指标非常重要,如国民财富、货币数量和存款余额,特别是许多存量使用和分解是重要的政策问题。存量和流量分析常用在财富和收入关系分析上,财富和收入的关系极为密切。参见教材P18-1921.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所谓总量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等的分析。所谓结构分析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如国民收入总值中三种产业结构等的分析。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总量分析侧重于总量指标速度的考察,侧重分析经济运行的动态过程,结构分析侧重于对一定时期经济整体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分析,侧重分析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态过程。其中总量分析最重要,但需要结构分析来补充和深化,而结构分析要服从于总量分析的目标。参见教材P19&&&&5&&&&&&&&&&&&第一章导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参见教材P3)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4)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参见教材P4)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参见教材P8)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P11)(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参见教材P16)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参见教材P16)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参见教材P17)9.非均衡分析: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参见教材P17)10.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参见教材P18)11.存量分析: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参见教材P18)12.总量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参见教材P19)13.结构分析: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参见教材P19)二、单项选择题1.D9.C17.A2.C10.C18.B3.A11.C19.C4.A12.B20.D&&&&6&&&&&&&&5.B13.A21.A&&&&&&&&6.D14.A22.B&&&&&&&&7.D15.B&&&&&&&&8.B16.C&&&&&&&&&&&&三、多项选择题1.ABE6.ABCDE11.ABCD四、判断分析题1.√2.√3.√4.×5.×6.×7.√8.×9.×2.CDE7.ABCDE3.ABD8.BC4.ABCDE9.ABC5.ABCDE10.AC&&&&&&&&12.ABCDE13.ABCDE14.ABCDE&&&&&&&&10.×11.√12.×13.√14.×五、问答题1.何谓经济学?其经济含义是什么?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进行选择。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参见教材P4)2.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和发达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规律性的认识。第三,分析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可借鉴之处,作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时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此应注意: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一般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即经济人假设;产权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而在我国这些假设更是存在的很大的不同。(参见教材P5-6)3.试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与政策、货币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外加经济周期的增长。(参见教材P15-16)&&&&7&&&&&&&&&&&&4.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它考察的是单个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动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单个生产者的成本、价格、产量是如何决定的,收入任何在各资源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概括地说,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如何消费获得效用最大化;研究厂商如何生产才能获得利润最大化;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金融之间关系等问题。第二,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可以同时对某一经济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而这些考察是相互联系和互补的。二者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第二,二者假定的制度前提是一样的,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在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都假定制度前提是既定的。二者都研究资源的有效配制问题。第三,二者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大都相同。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分析总是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前提的。5.为什么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亚当?斯密撰写的《国富论》于1776年出版了。该著作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纠正了其偏见,提出了生产部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认为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提出国家具有保卫本国安全、免受外国侵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居民不受欺辱与压迫,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继承和发展了以前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驳斥了重商主义错误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所以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参见教材P8的述评)6.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特点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分为两门。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都是大一统经济学,没有微观与宏观之分,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诞生,标志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学科的正式建立。第二,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了,由此凯恩斯提出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政策付出实施,成为正统经济学。第三,垄断竞争理论的产生。传统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1933年张伯伦等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修改与发展,引起了经济学的震动。第四,效用理论的发展。由于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存在两个难题,为解决这两个难题,希克斯提出了序数效用论,用以代替基数效用理论,发展了效用理论。(参见教材P10-12)7.为什么说《通论》的出版是经济学说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凯恩斯撰写《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正式出版。作者在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情形下,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质疑。作者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8&&&&&&&&&&&&总量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上向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挑战,提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继斯密和瓦尔拉斯后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P11-12的述评)8.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特点。第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所谓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其特点为: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观念;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参见教材P16-17)第二章供求理论学习辅导1.需求与需求函数所谓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掌握两个条件:一是购买欲望;二是购买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注意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关系。需求函数是指需求量和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公式为:Qd=(P,Pr,M,F,t?)。参见教材P232.需求定理(需求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参见教材P233.需求曲线的特点把需求量和价格变化情况用坐标表示,就可得出需求曲线。其特点为:第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明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第二,需求曲线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第三,需求与需求量意义不同。在经济分析中,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家庭计划购买的数量;在现实生活中,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如收入、消费者偏好等也影响需求量。但需求量主要是由价格决定的。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即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每一条需求曲线代表一种需求,离原点越远,则需求越高;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曲线上的移动,即需求增加,需求曲线上的点向右下方移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上的点向左上方移动。第四,需求曲线不只一条,可以有无数条,离原点的越远,需求越高;反之,需求越低。参见教材P24,图2-14.供给与供给函数所谓供给是指个别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掌握两个条件:一是厂商愿意出售;二是厂商有商品出售,二者缺一不可。&&&&&&&&9&&&&&&&&&&&&供给函数是指供给量和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公式为:Q=(P,Pr,C,N,t?)。参见教材P255.供给定理(供给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参见教材P256.供给曲线的特点第一,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表明供给量与商品价格成同方变化;第二,供给曲线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第三,供给与供给量意义不同。在经济分析中,供给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或计划供给的数量在现实中,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如如成本、生产技术等也影响供给量;但供给量是主要由价格决定的。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表现为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即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每一条供给曲线代表一种供给;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曲线上的移动,即供给增加,需求曲线上的点向右上方移动,供给减少,供给曲线上的点向左下方移动。第四,供给曲线不只一条,可以有无数条,离原点的越远,供给越高;反之,供给越低。参见教材P26,图2-27.均衡价格及其影响因素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参见教材P27,图2-3需求变化对均衡电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上方移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下方移动;参见教材P28,图2-4供给变化对均衡电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下方移动,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参见教材P29,图2-58.供求规律(供求定理)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参见教材P289.弹性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需求的含义与公式弹性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比例的对比,即自变量变动率与因变量变动率的对比。公式:&&&&&&&&弹性系数是指反映自变量变动引起因变量变动的程度,或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用E表示。弹性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所谓点弹性是指在自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小时,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的变动率的对比,是指函数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公式为:&&&&&&&&所谓弧弹性是指在自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时,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的变动率的对比,是指函数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公式为:&&&&&&&&10&&&&&&&&&&&&参见教材P30-3210.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计算公式:&&&&&&&&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1)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参见教材P32-34,图2-71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1)购买欲望。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2)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3)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4)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上述是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时,还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作用。参见教材P3412.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计算公式:&&&&&&&&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1)EM>1。这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称为收入富有弹性。&&&&11&&&&&&&&&&&&(2)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收入的变动率相等,即需求和收入以相同幅度变动,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称为收入单一弹性。(3)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慢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收入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收入缺乏弹性。(4)EM=0。表明需求量为常量,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收入需求曲线平行于纵轴,其斜率为无限大。(5)EM<0。表明需求量变动和收入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收和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称为收入负弹性。参见教材P36-37,图2-91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计算公式:&&&&&&&&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1)EAB>0。这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有两种情况:A商品价格下降,A商品需求量增加,B商品需求量减少;A商品价格上升,A商品需求量减少,B商品需求量增加;这类商品被称为互相代替商品,简称互代品。如米与面等。(2)EAB0。这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有两种情况:A商品价格下降,A商品需求量增加,B商品需求量增加;A商品价格上升,A商品需求量减少,B商品需求量减少;这类商品被称为互为补充商品,简称互补品。如汽车与汽油等。(3)EAB=0。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A商品需求量是一常量,即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无关,或A商品价格变化对B商品需求量无影响;这类商品被称为无关商品,简称无关品或独立品。参见教材P38-39,图2-1014.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1)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称为供给富有弹性。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管商品。(2)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和价格以相同的幅度变动,称为供给单一弹性。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3)ES<1。表明供给的变动率慢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和。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缺乏弹性。(4)ES=0。表明供给量是一个常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供给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称为完全无弹性。(5)ES=∞。表明同一价格条件下,供给量无穷大,供给曲线和横轴平行,其斜率为零,称为无穷大弹性。参见教材P40-41,图2-1115.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12&&&&&&&&&&&&(1)生产的难易程度。容易生产且生产周期短的商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不易生产且生产周期长的商品供给弹性小。(2)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大的商品,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大。反之,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小,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小。(3)生产采用的技术类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较难,商品的供给商品较小,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相对容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4)商品保管难易程度。容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容易,其供给弹性较大,不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困难,其供给弹性较小。参见教材P41-4216.蛛网理论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假定条件:(1)假定是一种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Ed=∞,任何厂商和消费者都不能影响产量和价格。(2)本期产量不影响本期商品价格,本期产量Qst决定于前期价格Pt-1,即前期商品价格决定本期供给量。(3)商品本期的需求量Qdt决定于本期价格Pt,即本期需求量Qdt取决于本期价格Pt。(4)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存在时滞。(5)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不存在时滞,价格变动立即引起需求变动。(6)商品本身不易保管,必须尽快出售。其中第二、三条是最基本的。参见教材P4317.蛛网理论的类型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参见教材P43-44,图2-13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参见教材P45-46,图2-15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参见教材P46-47,图2-1718.蛛网理论的应用企业可以运用蛛网理论,对市场供给和需求均衡作动态分析,以便作出正确的产量决策。如应该按上述蛛网类型做出相应对策: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收敛型蛛网时,企业应把产量确定在均衡点上,以防价格和产量波动;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发散型蛛网时,企业应准确地把握价格、产量变动趋势的转折时机,采取灵活对策,产量应随价格上升或下降,而扩大或减少,以便增加收入、减少损失;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封闭型蛛网时,企业应根据产量价格相同幅度变动的规律,确定与之相应的产量政策。蛛网理论确实对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产量和价格波动的情况,有一定作用。但这个理论也有缺陷。主要是上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这个理论不很准确,因为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不相吻合。参见教材P47第二章供求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2.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13&&&&&&&&&&&&3.供给: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4.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6.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7.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8.弹性: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比例的对比,即自变量变动率与因变量变动的对比。9.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10.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11.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12.蛛网理论: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13.收敛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时的蛛网。14.发散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的蛛网。15.封闭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的蛛网。二、单项选择题1.A9.D17.B2.C10.A18.C3.B11.C19.B4.B12.A20.A5.C13.A6.B14.C7.B15.C8.C16.C&&&&&&&&三、多项选择题1.BD7.BC2.ACDE8.CE3.ACE9.ABD15.BE4.BD5.ACDE6.BDE&&&&&&&&10.ABCE11.ABDE12.ABDE16.ACDE&&&&&&&&13.ABCE14.BC四、判断分析题1.×8.√15.×2.×9.×16.×&&&&&&&&3.√10.×&&&&&&&&4.×11.×&&&&&&&&5.×12.×&&&&&&&&6.√13.√&&&&&&&&7.×14.×&&&&&&&&五、计算题1.令需求曲线的方程式为P=30-4Q,供给曲线的方程式为P=20+2Q,试求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14&&&&&&&&&&&&解:已知:P=30-4Q,P=20+2Q价格相等得:30-4Q=20+2Q6Q=10Q=1.7代入P=30-4Q,P=30-4×1.7=232.某公司对其产品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估计如下:Q=M,Q为需求数量,M为平均家庭收入,请分别求出M=5000元,15000元,30000元的收入弹性。解:已知:Q=M,M分别为5000元,15000元,30000元根据公式:分别代入:&&&&&&&&3.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3Q=10,求P=1时的需求弹性。若厂家要扩大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解:已知:P+3Q=10,P=1将P=1代入P+3Q=10求得Q=3&&&&&&&&当P=1时的需求弹性为1/3,属缺乏弹性,应提价。六、问答题1.简述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参见教材P23、25)2.简述供求定理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参见教材P28)3.简述均衡价格及其影响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一定和条件下,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唯一的。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原因会引起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即均衡点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相关商品价格、收入、个人偏好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需求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相关商品价格、成本、自然条件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供给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参见教材P27-29)4.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15&&&&&&&&&&&&类型:(1)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参见教材P33图2-7影响因素: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1)购买欲望。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2)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3)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4)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上述是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时,还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作用。参见教材P345.简述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1)EM>1。这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称为收入富有弹性。(2)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收入的变动率相等,即需求和收入以相同幅度变动,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称为收入单一弹性。(3)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慢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收入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收入缺乏弹性。(4)EM=0。表明需求量为常量,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收入需求曲线平行于纵轴,其斜率为无限大。(5)EM<0。表明需求量变动和收入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收和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称为收入负弹性。参见教材P36-37图2-96.简述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类型:(1)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称为供给富有弹性。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管商品。(2)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和价格以相同的幅度变动,称为供给单一弹性。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3)ES<1。表明供给的变动率慢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和。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缺乏弹性。&&&&16&&&&&&&&&&&&(4)ES=0。表明供给量是一个常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供给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称为完全无弹性。(5)ES=∞。表明同一价格条件下,供给量无穷大,供给曲线和横轴平行,其斜率为零,称为无穷大弹性。参见教材P40-41图2-11影响因素:(1)生产的难易程度。容易生产且生产周期短的商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不易生产且生产周期长的商品供给弹性小。(2)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大的商品,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大。反之,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小,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小。(3)生产采用的技术类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较难,商品的供给商品较小,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相对容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4)商品保管难易程度。容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容易,其供给弹性较大,不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困难,其供给弹性较小。参见教材P41-427.蛛网理论及应用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企业可以运用蛛网理论,对市场供给和需求均衡作动态分析,以便作出正确的产量决策。如应该按上述蛛网类型做出相应对策: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收敛型蛛网时,企业应把产量确定在均衡点上,以防价格和产量波动;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发散型蛛网时,企业应准确地把握价格、产量变动趋势的转折时机,采取灵活对策,产量应随价格上升或下降,而扩大或减少,以便增加收入、减少损失;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封闭型蛛网时,企业应根据产量价格相同幅度变动的规律,确定与之相应的产量政策。蛛网理论确实对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产量和价格波动的情况,有一定作用。但这个理论也有缺陷。主要是上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这个理论不很准确,因为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不相吻合。参见教材P43-47教材55页:1.解:已知: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Ed=1.2(1)Ed=1.5(2)价格下降△P/P=10%根据价格弹性公式:Ed=-△Q/Q÷△P/P△Q/Q=-Ed×△P/P=-1.2×-0.1=0.12(1)△Q/Q=-Ed×△P/P=-1.5×-0.1=0.15(2)答: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为12%----15%。2.解:已知:需求收入函数Q=M;△Q/DM=0.2M1=10000元;M2=15000元将M1=10000元;M2=15000元代入需求收入函数Q=M,求得:Q1=×+Q2=×+根据公式:EM=△Q/Q÷△M/M=△Q/△M×M/QEM1=0.2×=0.2×2.5=0.5&&&&17&&&&&&&&&&&&EM2=0.2×=0.2×3=0.6答:当M为10000元和15000元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分别为;当M为10000元和15000元时需求弹性分别为0.5和0.6。3.解:已知:市场上有1000人,对X商品的需求方程为Qd=8-P;有100个厂商,对X商品的供给方程为Qs=-40+20P将市场上有1000人,代入X商品的需求方程为Qd=8-P;100个厂商,代入X商品的供给方程为Qs=-40+20P分别求得:TD=1000(8-P)=PTS=100(-40+20P)=-P均衡价格:TD=TSP=-00P=12000P=4将均衡价格P=4代入TD=1000(8-P)=P或TS=100(-40+20P)=-P求得均衡产量:Q=100(-40+20P)=-P==-×4=4000答:X商品的均衡价格是4;均衡产量是4000。第三章效用理论学习辅导1.效用及效用理论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与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因而同一物品给人带来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2.总效用、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TU=f(Q)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边际‖是西方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边际分析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理解―边际‖时要注意:第一,―边际‖表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变量就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第二,―边际‖表示增量变动,即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dTUMU=————dQ&&&&&&&&18&&&&&&&&&&&&图3-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该物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却越来越下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越低;反之,购买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是一种主观感受。&&&&&&&&图3-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两个问题:第一,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①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②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③市场上购买各种商品价格是已知的。P1X1+P2X2+··+PnXn=M····限制条件第二,消费者均衡的原则: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即等于一个常数。MU1/P1=MU2/P2··=MUn/Pn····均衡条件如果消费者只购买两种商品A和B,则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限制条件可以简化为:MUA/PA=MUB/PB=λ均衡条件PAXA+PBXB=M限制条件&&&&19&&&&&&&&&&&&消费者在收入既定、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购买的两种商品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这时,消费者就不再调整购买A物品与B物品的数量,从而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以上分析就是基数效用论的边际分析方法。5.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无差异曲线的效用函数公式是:U=f(X,Y)式中X,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U为效用函数,代表一定的效用水平,或满足消费者程度的水平。&&&&&&&&图3-3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坐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第二,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低,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高。6.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图3-5商品边际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斜率为负的无差异曲线存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它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得到单位X商品的增加,放弃Y商品数量是递减的。7.消费者预算线(消费者可能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预算线公式是:M=PXX+PYY&&&&20&&&&&&&&&&&&图3-6&&&&&&&&预算线&&&&&&&&8.消费者均衡按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点就是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E,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在这个相切点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即MRSXY=PX/PY,这就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图3-7消费者均衡这种均衡条件与边际效用分析法所表述的均衡条件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样的问题。9.收入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我们把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收入——消费曲线。(书中3-8图)&&&&&&&&在图形中,收入增加,预算线A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为A1B1,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收入减少,预算线AB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为A2B2,与无差异曲线U3相切,这些切点的连线就是收入消费曲线。10.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我们把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价格——消费曲线。这又分两种情况:1)收入不变,X商品的价格不变,Y商品的价格上升或下降,预算线围绕着B点不变,向下(A2)或向上(A1)移动。与不同的无差异曲线相切,这些切点的连线就是价格消费线。&&&&21&&&&&&&&&&&&2)收入不变,Y商品的价格不变,X商品的价格上升或下降,预算线围绕着A点不变,向左(B2)或向右(B1)移动。与不同位置的无差异曲线相切,这些切点的连线就是价格消费线。&&&&&&&&11.物品的分类:按收入与商品需求量的关系,我们把商品分为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在正常商品当中又分为必需品(收入增加需求量也增加,但增加的比率越来越小)和奢侈品(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也增加,但增加的比率越来越大);低档商品(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反而减少);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12.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如X)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X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13.正常物品的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1)根据已知条件做图:已知X、Y两种商品,消费可能线是N1,无差异曲线是U1,消费者均衡时所购买的X商品的数量是X1。现在收入不变,Y的价格不变,X商品的价格下降,则消费可能线向右移动为N2,与更高位置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此时在消费者均衡点上所购买的X商品的数量是X2。1)做图,&&&&&&&&22&&&&&&&&&&&&图3-10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2)作图分析:商品X的价格下降后,消费可能性线由N1移动至N2,此时做一条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U1相切,而与新的消费可能性线N2平行的虚线N3(这条无差异曲线事实上并不存在,故以虚线表示),表明在这条消费可能性线上,满足程度与原来相同。3)进一步作图分析:X商品的下降致使X商品消费增加(从原来的X1增加到X2)。X1X2就是商品X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总效应。在这个总效应里,有一部分是替代效应带来的(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就是X商品数量从X1增加到X3部分(X1X3),有一部分是收入效应带来的(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其数量从X3增加到X(X3X2)。2因为是正常物品,所以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是正的。4)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X1X3是正的,收入效应X3X2是正的,所以总效应X1X2也是正的。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X1X2=X1X3+X3X214.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图形分析与正常物品的分析思路1)、2)两步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就是3),在做图时一定要注意图形的画法(见教材)。&&&&&&&&抵挡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23&&&&&&&&&&&&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是正的X1X3,收入效应是负的-X3X2,但总效应是正的X1X2。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是正的X1X3,收入效应是负的-X3X2,总效应是负的-X1X2。此题的关键是作图时要掌握X1X2X3三点的的相互位置关系。15.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总效应表类别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收入效应增加减少减少替代效应增加增加增加总效应增加增加减少&&&&&&&&16.风险的测度概率:是指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即一种后果将来发生的可能程度。有两种途径:一是客观分析;二是主观判断。期望值:与不确定性有关,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在全部影响作用下,所以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权数就是每种结果的概率。方差:也称离差,即实际值与期望值的差额。17.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风险回避者亦称为厌恶风险者,多为消费者可能获得的确定性收入效用大于有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收入效用,或者两者相等时,消费者偏爱确定性收入所得效用,这时消费者成为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亦称喜欢风险者,多为消费者可能获得的确定性收入效用小于有风险条件下期望收入的效用,或者两者相等时,消费者偏爱风险收入所得效用。这时消费者成为风险爱好者。风险爱好者效用曲线形状和风险回避者效用曲线相反。风险中立者亦称风险中性者,一般是消费者在无风险确定收入的效用水平和有风险条件下期望收入效用水平相等时,这时消费者为风险中立者。18.风险的防范风险分散化,亦称风险多样化,是指在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为避免风险可采取多样化行动,以减少损失、增加收入、提高效用水平。保险是避免风险的最好办法。消费者放弃一部分现在收入作为保险金,进行财产或其他保险,一旦遭遇意外,能得到补偿,减少损失,不至于使消费者效用水平降低过多。&&&&&&&&24&&&&&&&&&&&&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也是减少风险的重要措施,因为消费者决策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信息作出的,如信息准确及时,就能作出科学决策,增加收入,不断提高效用水平;反之,必然带来极大的损失。19.消费者对收入与闲暇的选择所说收入和闲暇的选择,实际上是工作(带来收入)和闲暇的选择。消费者对收入和闲暇的选择,也有效用相同的无差异曲线和受时间制约的预算线。这两条线如图3-15和图3-16所示:&&&&&&&&图3-15收入和闲暇的无差异曲线图3-16收入和闲暇的预算线收入和闲暇的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是一条具有负斜率的凸形曲线,对消费者来说,收入和闲暇可以互相代替。在工资率为常数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工资率等于AB线的斜率。把消费者收入和闲暇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画在一个坐标图上,就可以研究消费者对收入和闲暇的最佳选择,如图:&&&&&&&&无差异曲线U2和预算线AB相切,切点为E,即消费者收入和闲暇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选择。20.消费者对消费和储蓄的选择消费者对消费和储蓄的选择实际是对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的选择。假定消费者选择分两个时期,两个时期收入和消费分别为M1和M2,和C1和C2。假定消费者在第二时期结束时用完全部收入,并且在第一期和第二期之间可进行借贷消费与储蓄,借贷利率为R。(1+R)C1+C2=(1+R)M1+M2这是用未来值表示的消费者预算约束,或预算线,可整理如下:C2=M2+(1+R)M1-(1+R)C1消费者预算线也可以移动,如果M1-C1>0,即第一期收入大于消费,增加储蓄,到二期时消费者收入增加,增加额为(M1-C1)(1+R),这时一期预算线在横轴上左移;反之,如果M1-C1<0时,表示消费者在一期收入小于消费,即借入消费,消费者在第二期要偿还借款,偿还额为(M1-C1)(1+R)。这时一期预算线在纵轴下移,如图3-18所示:&&&&&&&&25&&&&&&&&&&&&图3-18消费与储蓄的选择图中AB为消费者预算线,无差异曲线U1和预算线AB切点为E,则E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假定一期收入为X1,二期收入为Y1。在E点表明一期消费为OX2,二期消费为OY2。很明显,消费者在一期消费为OX2,收入OX1,因OX1>OX2,一期有储蓄为OX1-OX2。二期收入为OY1,消费为OY2,因为OY2>OY1,二期有借入OY2-OY1。如果把一期收入按货币时间价值方法变成二期收入,即C2=C1(1+R)代入(3-19)式,得到:&&&&&&&&上式表明,一期消费C1与一期收入M1、二期收入M2成同方向变化,与利率R成反方向变化。或者说一期收入M1和二期收入M2提高,都能使一期消费C1增加,而利率的提高,使消费者减少一期消费C1增加储蓄,以便将来增加二期消费。第三章效用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3.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4.家庭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5.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6.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7.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二、单项选择题1.C9.A2.B10.B3.D11.C4.B12.D5.C13.A6.B14.B7.B8.C&&&&&&&&三、多项选择题1.ACE7.ABD四、判断分析题&&&&26&&&&&&&&2.CE&&&&&&&&3.BDE&&&&&&&&4.BCDE&&&&&&&&5.AD&&&&&&&&6.AC&&&&&&&&&&&&1.√8.×&&&&&&&&2.×9.√&&&&&&&&3.√&&&&&&&&4.×&&&&&&&&5.×&&&&&&&&6.×&&&&&&&&7.√&&&&&&&&五、计算题1.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效用最大额是多少。解:总效用为TU=14Q-Q2所以边际效用MU=14-2Q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即MU=14-2Q=0Q=7,总效用TU=14·-72=497即消费7个商品时,效用最大。最大效用额为492.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单位X和14单位Y,试求:(1)消费者的总效用(2)如果因某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费4个单位X产品,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产品?解:(1)因为X=16,Y=14,TU=4X+Y,所以TU=4*16+14=78(2)总效用不变,即78不变4*4+Y=78Y=623.假设消费者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X2Y2,张某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求: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最佳组合。解:MUX=2XY2MUY=2YX2又因为MUX/PX=MUY/PYPX=2元,PY=5元所以:2XY2/2=2YX2/5得X=2.5Y又因为:M=PXX+PYYM=500所以:X=50Y=1254.某消费者收入为120元,用于购买X和Y两种商品,X商品的价格为20元,Y商品的价格为10元,求:(1)计算出该消费者所购买的X和Y有多少种数量组合,各种组合的X商品和Y商品各是多少?(2)作出一条预算线。(3)所购买的X商品为4,Y商品为6时,应该是哪一点?在不在预算线上?为什么?(4)所购买的X商品为3,Y商品为3时,应该是哪一点?在不在预算线上?为什么?解:(1)因为:M=PXX+PYYM=120PX=20,PY=10所以:120=20X+10YX=0Y=12,X=1Y=10X=2Y=8X=3Y=6X=4Y=4X=5Y=2X=6Y=0共有7种组合(2)&&&&&&&&27&&&&&&&&&&&&(3)X=4,Y=6,图中的A点,不在预算线上,因为当X=4,Y=6时,需要的收入总额应该是20·4+10·6=140,而题中给的收入总额只有120,两种商品的组合虽然是最大的,但收入达不到。(4)X=3,Y=3,图中的B点,不在预算线上,因为当X=3,Y=3时,需要的收入总额应该是20·3+10·3=90,而题中给的收入总额只有120,两种商品的组合收入虽然能够达到,但不是效率最大。六、问答题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如何?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2.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如图所示:&&&&&&&&图3-2消费者剩余图3-2中,横坐标为商品数量Q,纵坐标为商品价格P,AB为需求曲线,如消费者购买Q1商品,则商品价格为P1,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1CQ1。如果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为Q2,则商品支付价格为P2,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2DQ2。同样购买Q2商品,按第二种购买比第一种多支付价格P1P2DE。同理可证,如果对OQ1商品从少到多,一个一个购买,则会比一次购买多支付价格为三角形面积AP1C。这就是消费者剩余。3.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研究消费者均衡要注意两个问题:&&&&&&&&28&&&&&&&&&&&&第一,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包括①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②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③市场上购买各种商品价格是已知的;P1X1+P2X2+·+PnXn=M··限制条件第二,消费者均衡的均衡条件: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即等于一个常数。MU1/P1=MU2/P2=·=MUn/Pn=λ··均衡条件如果消费者只购买两种商品A和B,则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限制条件可以简化为:MUA/PA=MUB/PB=λ均衡条件PAXA+PBXB=M限制条件消费者在收入既定、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购买的两种商品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这时,消费者就不再调整购买A物品与B物品的数量,从而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4.序数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按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最佳购买行为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之点。&&&&&&&&从上图看出,在U1效用水平下,尽管效用水平高,但由于收入有限,达不到;在U3效用水平下,尽管收入能够实现购买力。但效用水平低;只有在U2效用水平下,既可以实现购买力,又可以实现较高的效用水平,所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之点是消费者均衡点,在这一点实现了消费者均衡。5.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坐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第二,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即无差异曲线的&&&&&&&&29&&&&&&&&&&&&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