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来吐槽一下九阴真经达摩派内功的内功么

达摩易筋经内功心法_视频在线观看_百度视频
达摩易筋经内功心法相关视频:
大家都在搜:
百度视频搜索结果源于互联网视频网站,系计算机系统根据搜索热度自动排列,不代表百度赞成被搜索网站的内容或立场。达摩易筋经内功心法
达摩易筋经内功心法
范文一:易筋经内功心法易筋经内功心法筋经内功心法以内功为本,外功为用内为兼修体用和一是上乘武功的基本特征之一。今将少林绝学《易筋经》的内功修炼法做一较为详细的整理和介绍。意在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工夫。一,日精月华后天的万事万物虽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的特性和表象。但先天的统一性使他们之间保持着互通互 化的关系。正因为这样古今中外的修行家莫不注重借助天地万物所呈现的信息和释放的能量对自 己的功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和本质的超越,就是古人所说的“以天炼人,以物炼人”的本义所在。太阳和月亮是地球外围的两大能量宝库,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向四面八方的宇宙空间辐射这不同 性质的能量(日经月华)这此“超级”能量一旦被修行者真正的采取运化和运用,那么它们是以修持者变成“超人”而顺利地就自己的需要一切甚深功德。但是具体的采取方法历来就是以个秘 密很少有人知道,而且即使知道,若无恒心与毅力,同样无法完成这段修行。现在将《易筋经》的关于日经月华的采取方法告诉大家。望朋友们不懈的努力以便顺利地达到自己美好愿望。一。时间,地点与行功姿势采取提议的精华(日精)时间要在农历每月初一的早上这个时候,日月初次交合精气久蓄,生机 无限,采取月亮的精华时间最好在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这个时候。月亮如金水满盈华气正旺。采 取如果初一,十五天气不适,可以在初二,初三和初十六,十七等日子。如果错过这三朝三募之期,日经月华即渐亏损,不宜再采取应待下月再取。地点应选取空气清新,行人稀少,噪音低,地势较高而又宽敞的地方。如山坡,屋顶,庭台,院庭等处。这些地方安静而又不阴冷,通达而又不荒凉。真合练功之用。练功时,以坐势为主,立势为辅,坐即盘腿而坐,单盘,双盘,任其自便。身体平正,目视东方周身放松。心平气和,精神集中双手互握轻轻放在腿根或腹前。采取方法:1日经月华采取的时间不同,但是采取的方法相类。因此在此一并介绍,首先,按上文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面向(日月)盘腿而坐,闭目养神,使杂念减少,注意力相对集中,待心平气和神轻意爽之后缓缓地作三次深呼吸,吸气可以不管,吐气时应意想体内的各种污浊之气,被尽数吐出,吸气用鼻。呼气用口。然后再次调匀呼吸,并用舌尖在上腭处写以个“煜”(音。玉),要缓缓地静心诚意地写。写完后若有许多唾液应将其吞入腹中。2缓缓挣开两目。凝视太阳和月亮一两分钟,一会日月光似乎合为一体全身四周都是日经月华,有些感觉后,缓缓吸气,意想吸入的全是太阳月亮的精华,吸足后将呼吸轻轻闭住(不用力)同 时凝神内视,将所吸之气细细咽下,用意念送入丹田如同在美美地吞咽,此为一吸一咽,咽下后就应呼气。呼气用口意想缓缓吐出的是体内的废气。吸入,咽下吐废气构成以个呼吸循环每日采取要作七个循环即《易筋经》所说的“七吸七咽”实际操作时可以多作二,三个循环但不能太多。采取在于质量而非数量。3每次练功,七吸七咽之后,纳气的丹田一般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满足感。而全身也会有足够的气感产生。这些气感随采取内容的不同而有差异,比如采日精时、全身温润感教强。采月华时清爽感较为突出。并伴有微微的胀麻感。采取完毕就要把注意力转到气感上来,请保持这种气感让全身细胞在“精华”的滋润中得到足够的滋养,这是一种享受,但不要贪着,几分钟后意想多余的“气”回归丹田并被丹田消化吸收而归于无形,这是归藏之法。同时也是本功的收功之法。
这只是,第一步,功法。原文地址:
范文二:达摩易筋经达摩易筋经 嵩山少林寺少林功夫工作室 释延统(俗名:郝建统) 释延光(俗名:王占敏) 摄影:瑜璠 前言 易筋经,是代代在嵩山少林寺僧人中传承的一种武功修炼方法。从易筋经三字来理解, 就知道它是一种通过锻炼,来变易筋骨,使之强健的方法。 筋:指联络在关节之间的一种坚韧的组织,即肌腱。《灵枢》经脉篇说:“筋为刚”。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请筋者皆属于节”。所以,筋性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等运动器 官有约束和保护的功能。古人指出: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 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 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然者也。由此而见,筋在人身运动功能中之重要性。由 于筋附着于骨,所以人们常常筋骨并称。因此,易筋经的主要作用,即在于强筋壮骨,攻变 练习者的基本身体素质。 这套练功法,相传是达摩祖师所传,唐初李靖在《易筋经序》中说及此事,后来《易筋 经》流入民间,出现了不同的几套。 在练《易筋经》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如换穿宽松的衣着,不穿皮鞋,换布鞋等。在练功 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呼吸要调匀;练功完毕或中间休息时,不可当风,并应作适当的活 动,但不应作激烈活动。 开始时,宜每式做持续 10 次呼吸,以后逐渐增加,达 40 次呼吸为止。每天至少锻炼一 次。体质特别虚弱者,不宜练习易筋经。 在这次整理过程中, 尊方丈释永信大和尚法旨, 为了少林寺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以原汁原味奉献社会为原则,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其中精华部分“口诀”有些地方现代人不 容易理解,原来版本如此,请恕笔者无再造之力,希望读者从悟中修炼为上上之策,并敬请 武林同道指正。我们更希望以此为平台,成为与广大少林爱好者交流的桥梁,为少林文化更 好的造福于社会添砖加瓦。 一.韦陀献杵第一式 练习歌诀: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练习方法: 1、两足开立,成八字形,两足之间相距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身体挺直, 二目平视,定心凝神;(图 1-1) 2、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上抬,在胸前双手环拱,手指相接,掌心朝里。定式后静立一分 钟。(图 1—2) 整理 动作演示:释延统(俗名:郝建统)二.韦陀献杵第二式 练习歌诀:足指挂地,两手开平。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练习方法: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臂由胸前向两侧平展(图 2—1),双臂成一直线时 变为掌心向上;同时两足跟提起,足尖支撑身体;两目圆睁不视,心平气和,定式后静立半 分钟。(图 2—2) 三.韦陀献杵第三式 练习歌诀: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至胸胁浑如植,咬紧牙关 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将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练习方法:接上式,逆呼吸(吸气时腹部凹下,呼气时腹部隆起),两臂上 抬,掌心朝上,尽力上托,两掌指相对,间距三至四寸;同时咬齿闭口,舌抵上腭,气贯胸 际,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 3 四.摘星换斗式 练习歌诀: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呼吸频调息,用力收回 左右转。 练习方法: 1、接上式,仍逆呼吸,两足跟缓缓落地,左臂由上向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 尽力下按,同时体稍左转,头向右扭,目视右掌。定式后要气贯胸际、深吸气、深呼气、静 立半分钟。(图 4—1) 2、稍调呼吸,然后松右臂,缓缓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臂由 背后缓缓上举,掌心朝上,掌指向右,头向左扭,目视左掌(图 4—2) 五.倒拽九牛尾式 练习歌诀: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练习方法: 接上式,逆呼吸,抬右脚向右侧跨一步,以两脚为轴,体向右转 90℃,右腿屈 左腿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背后转至胸前,左手下落与右手汇合,然后反腕变拳,右臂 向前伸,拳心朝上;左臂向后甩,拳心亦朝上,目视右拳。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 5—1); 而后左右腿势互换,成左弓步,同时左拳由背后缓缓伸向身前,右拳由身前缓缓移向背后, 目视左拳。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 5—2) 六.出爪亮翅式 练习歌诀: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练习方法: 1.接上式,逆呼吸,收左脚缓落于右脚后半步,两脚碾地,体向左转 45℃,使 两腿成排步,同时两拳收于腹侧。(图 6—1) 2.然后变掌一齐向胸前缓缓推出,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圆睁双目,全身放松。 (图 6—2)3.随之两掌变拳,收回腹际两侧。(图 6—3)拳心向上,然后再变掌向前推 出。依此法反复 7 次。收回时意守天门,推掌时意在丹田。(图 6—4) 七.九鬼拔马刀式 练习歌诀:正身拔肩节,抬臂抱头形。屈肘臂藏后,弯腰把项扭。 练习方法: 1.接上式,顺呼吸,右拳变掌从腰际外分上抬,至大臂于耳平行时,拔肩、屈 肘、弯腰,扭头,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回背于体后,尽力 上抬。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 7—1) 2.然后,左右手势互换,左臂伸直,左掌从体后向体侧下落,成左式,式定后 约静立半分钟。(图 7—2) 八.三盘落地式 练习歌诀: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手。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孥。两掌翻齐起, 千斤重有加。瞪眼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练习方法: 1.接上式,自然呼吸,左足外开,成马步,同时左掌下落,右掌从体后往体前 上抬,至两掌心朝上于胸前相遇时,双肘微屈,两两侧展开,掌心朝下按于双膝之前外侧。 舌定后舌抵上腭,瞪睛,意注牙齿,约静蹲半至一分钟。(图 8—1) 2.然后双腿起立,两掌翻为掌心朝上,向上托抬如有重物。(图 8—2) 至高与胸平时,再翻为掌心朝下,变马步。(图 8—3) 两掌下按,重复马步式。上述动作反复做三次。(图 8—4) 九.青龙探爪式 练习歌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 两目注平,息调必谧。 练习方法: 接上式,顺呼吸,左足回收于右足内侧,成并步立正姿势;身胸挺直,两目平 视,鼻呼气,左掌经胸前变拳,收抱于腰侧;拳心向上,右掌自胸前变爪,向左侧伸探。 (图 9—1) 然后左右手势互换, 鼻吸, 俯身, 腰前屈, 右爪从左至右经膝前围回。 (图 9—2) 鼻呼,直身,双握拳停于腰际。(图 9—3)同时左拳变爪,从腰际向体右伸探。右、左姿 势反复做三次。(图 9—4) 十.卧虎扑食式 练习歌诀: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 元匀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练习方法: 接上式, 逆呼吸, 两目平前视, 两掌缓汇于胸前变拳, 再收回腰际; (图 10—1) 抬右脚向右侧跨一大步,两脚碾地,体向右转 90℃;右腿屈,左腿直,左脚跟提起,脚尖着地成右弓步;同时俯身,拔脊、塌腰、昂头、两臂于体前垂直,两掌十指撑地,意在指尖。 定式后约静持半分钟。(图 10—2)然后缓缓起身,两脚碾地,体向左转 180℃;成左弓步, 右脚跟提起,同时俯身,拔脊、塌腰、昂头、两掌着地,以臂支撑。定式后仍静持半分钟。 (图 10—3) 十一.打躬式 练习歌诀: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啮牙关。掩耳聪教塞, 调元气自闭。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练习方法: 接上式,顺呼吸,起身收左脚,使两腿成排步,足距与肩同宽;向前俯身,躬 腰、垂脊、起膝,头部探于胯下,同时两臂随身向前屈肘环附于项后,两掌心掩塞两耳。 (图 11—1)然后两掌夹抱后脑,意注双肘尖。足式后静持片刻。(图 11—2) 十二.掉尾式 练习歌诀:膝直膀伸,推手至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 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眺。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练习方法: 接上式,顺呼吸,挺膝,十趾抓地,脚跟掀起;两臂下垂,两手指交叉手心向 下按地;同时仰头,两目圆睁,视鼻尖,凝神壹(指专一)志,意在丹田。定式后足跟落地。 (图 12—1)然后再提起足跟,重复 3 次。(图 12—2) 缓缓起身,伸膀挺肘 1 次。(图 12—3)。共脚跟顿地 21 次,伸膀 7 次。功毕起立,收式 归原。(图 12-4) 总歌诀: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 宋岳侯,更为鉴识。祛病延年,功无与类。 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要领 健身气功·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养生方法,在我国传统功法和民族传统体 育发展中有着较大的影响, 经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后的这一功法在社会 试行推广以来,深受群众欢迎。为更好地推广普及健身气功功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健身 气功·易筋经的习练要领。 一、精神放松,形意合一 精神放松, “头正气顺,气顺神旺”,“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等表明了形为神之舍,神为形之主的形 神关系。精神放松首先要形体放松,两者本为一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形体放松,特别是头部的动作要领对精神放松至关重要,精神属意识范畴,是神经系统 及脑的功能。在练习时要求头顶虚领,下颏回收,使颈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同时要求展 眉落腮,面带微笑,有利于大脑的血液供应,发挥大脑的功能,有利于练习过程中形神合一, 形意合一和形神放松。意为气之帅,气为血之帅,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虽然意念活 动是练功的组成部分,但在练习本功法过程中,不要有多余的意念或妄想。做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形断意不断,如韦驮献杵第一势,随着两掌相合而收敛心神;两掌相合稍停时, 心平气和,气定神敛,形意合一,独立守一。这种精神放松,形意合一的练习要领要贯穿到 十二势之中,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健身效果。 二、呼吸自然,贯穿始终 呼吸自然, 在练习的过程中,从起势至收势均运用自然呼吸法,要求呼吸自然、柔和、流畅、不闭 气、憋气、不刻意追求呼吸的深长绵绵,细柔缓缓,也不刻意追求呼吸与动作配合,不要让 呼吸成为心理负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运用自然呼吸,不要误认为是不讲究呼吸方法。随 着对动作的熟练掌握, 呼或吸会自然地配合动作开或合, 一般的规律是以伸展动作配合呼气, 以收缩为主的动作配合吸气,以脊柱旋转为主的动作配合呼气,脊柱旋转之后的伸展动作配 合吸气,下蹲时呼气,起身时吸气。由于呼气时胸腔、腹腔的内压减小,利于伸展和脊柱旋 转,便于吐故,吸气时气血内敛,有利于动作的收缩和纳新。如“倒拽九牛尾势”,在前拽后 拉时,其主要要领是以腰带动脊柱左右旋转错动,随着带动两臂旋转,此时呼气利于旋转, 以达到应有的健身效果,总之,要求呼吸自然,动作自然,两者自然配合。 三、刚柔相济,虚实相兼 刚柔相济,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运用园、方、刚、柔、形、势、劲、虚、实、松、紧等要领相互 转化,要求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园中有方,方中有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直中有曲, 曲中有直等阴阳变化的手法,以刺激机体,达到易血、易肉、易筋、易骨、易髓的健身目的。 如韦驮献杵第三势,两掌托天,提踵抓地,上下用劲,两头用力,纵向牵拉,通过松中有紧, 紧中有松,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练习要求,牵引脊柱,伸展椎体之 间的关节,由外及内,达到牵引脏腑的目的。如果动作过刚、过紧、过实椎体之间的关节牵 引不开,活动幅度小,如果动作过柔、过松、过虚、牵引无力,因此,要求刚柔有度,松紧 得当,虚实适宜,在易筋经十二势中均应体现这一要领。 四、循序渐进,以人为本 循序渐进, 练习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健康状况各不相同,病因病机也不一样,因此,在练习时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各势动作的幅度或重心的高低,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 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如韦驮献杵第三势的提踵的幅度,三盘落地势下蹲的幅度;青龙探爪 势中探地幅度;卧虎扑食势扑地姿势的选择;打躬势前屈的幅度等,均要因人而宜,以人为 本,循序渐进地选择及练习,不要有争强好胜之心,不要与别人攀比,不要追求动作的标准 和统一,练习是为自己的身体,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随着练习的深入,身体素质的提高, 动作会自然达到标准和统一阅读详情:
范文三:达摩易筋经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浏览:194329? |? 更新: 13:09
??1?2?3?4?5?6?7
分步阅读“达摩易筋经”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 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 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尤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更是有利于纠正体形, 恢复关节受限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步骤/方法1. 1韦参献杵第一式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2. 2韦参献杵第二式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3. 韦参献杵第三式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4. 摘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5. 倒拽九牛尾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6. 击爪亮翅式接上式;逆呼吸,左腿蹬力,提左脚落于右脚内侧成立正姿式;同时双拳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继而鼻吸气,挺身,怒目,双拳变立掌,向 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然鼻呼气,双掌再变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变五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意在天门7. 九鬼拔马刀式右式:接上式;顺呼吸;右拳变掌从腰际外分上抬,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项,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回背于体后,尽力上抬。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左臂伸直,左掌从体后向体侧上抬,同时右臂伸直,右掌顺式从头后经体侧下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8. 三盘落地式接上式;自然呼吸;左足外开成马步,同时左掌下落,右掌从体后往体前上抬,至两掌心朝上于胸前相遇时,继外分,双肘微屈,掌心朝下按 力于双膝之前外侧。式定后舌抵上腭,瞪睛,注意牙齿,约静蹲半至一分钟。然后双腿起立,两掌翻为掌心朝上,向上托抬如有重物;至高与胸平时,再翻为掌心朝 下,变马步,再成8式。凡三起三落,共蹲桩静立约一分半至三分钟。9. 青龙探爪式右式:接上式;顺呼吸;两目平视,左足回收于右足内侧,成立正姿式;鼻呼,左掌自胸前变拳,顺式回收于腰际,右掌自胸前变爪,五指微屈,力周肩背,向体左伸探左式:左右手势互换,鼻吸,俯身,腰前屈,右爪从左至右经膝前围回;鼻呼,直身,变握拳停于腰际,同时左拳变爪,从腰际向体右伸探。右、式姿式反复作三遍10.打躬式接上式;顺呼吸;上右足平行于左足内侧,距离约与肩宽;然后变为弓腰,垂脊,挺膝。头部探于胯下,同时两肘用力,两掌心掩塞两耳两掌夹抱后脑,意在双肘尖。式定后随意停留片刻11.卧虎扑食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两目平前视,上式结式为双拳停于腰际。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脚跟掀起,脚尖着地,成右弓步;同时俯身、拔脊、塌腰、昂头,两臂于体前垂直,两掌十指撑地,意在指尖。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身体起立,左足向前跨一大步,成左弓步,作卧虎扑食左式,凡动作相反,为左右互换,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12.掉尾式接上式;顺呼吸,挺膝,十趾尖着地,两手下落,微屈,两掌相附,手心拒地;同时瞪目视鼻准,昂头,塌腰垂脊,凝神益志,意存丹田。式定后脚跟落地,再掀起,三次后即伸膀挺肘一次;共脚跟顿地二十一次,伸膀七次;然后起立,成立正姿式END阅读详情:
范文四:达摩易筋经内经十二式达摩易筋经内经十二式 11:58:11
评论:0 点击:73预备式1、练功前的准备:本功法在室内室外均可练习,尤以选择有树木花草、平坦幽静的地方为好。衣着要宽松舒适。鞋以平底为宜,不要穿高跟鞋。要摘掉眼镜、手表、项链,排除七情干扰,专心一致,始可练功2、姿势:身体端正直立,不偏不斜。脊柱竖直,不弓背弯腰。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轻贴大腿两侧。两腿自然直立,不屈膝弓腿。两脚平行分立,与肩同宽。脚跟与脚尖成直线,全身放松。尔后意守丹田。3、收听返视:周身放松,松而不懈,解除思想与肌体的紧张状态,排除杂念,心神安宁,运气自然,定息凝神,两眼平视,似看非看。然后,由远而近,将目光收回眼底三次。并将听觉收回耳内,意念百会穴和涌泉穴。意念百会尤如上接青天。意念涌泉入地三尺。达到天、地、人三者合一。4、呼吸:呼吸绵绵,任其自然,深长细勾,气定神敛。第一式:韦随献杵l、口诀:
立身期正直,两目前平视,臂直向胸屈,调气膻中聚,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2、动作:接预备式,两臂由正前方慢慢向胸前抬起,先伸后屈。掌心相对,缓缓向胸前收拢。距胸约一拳停止,两掌相合,指尖朝上,与膻中穴相对合十当胸。3、呼吸:双臂上抬,掌心相对时吸气,4、意念及其他:双臂上抬时,意念天地之气、四肢之气随两臂到掌心。两掌相合时,意念气由大到期小由远而近到两掌,如磁铁相吸合在一起,然后气沉优陀那。
这一式与第二、第三式有密切关系。这三式是易筋经内经动功的基础。第一式合十当胸意守膻中,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可以调节肺气,使气上下左右位置适中,经络气脉运行合理。按照中医理论,肺主一身之气,是控制周身气运的总枢纽。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气运通畅,升降开合,呼吸均匀调合,从而达到心平、气定。气机能定,则心意澄清神意内敛。气的运行路线是我多年体会和我的外祖父按武术练功法总结出来的,供学员参考。这一式把四肢的气收入气海(膻中),再下行丹田,意念把四肢内气都聚人丹田。第二式:横担降魔杵1、口诀: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心乎气静,目瞪口呆2、动作:两掌合十当胸时变为阳掌(掌心向下),缓缓下落,中指相接,循任脉路线下落至丹田处(图),然后分开手向左、右两则上抬至与肩平成—字形。在两臂上抬时,两脚跟相应慢慢抬起,用脚尖点地(图)。功夫深了只用大趾点地,支撑全身。在完成上述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身体正直,上下成一直线。不要前俯后仰,东倒西歪。两臂成一字形时,会自觉两肩沉重,如负重担。3、呼吸:两手下落至丹田的过程中呼,向左右两侧上抬与肩平的过程中吸。4、意念及其他:意念要始终寄于掌心和脚尖。这样,才能做到心平气静。面部表情为目瞪口呆,若目乱视,口动,必然气粗,站立不稳,东倒西歪,飘摇欲坠。气由总枢纽发动下送丹田,调气运行,发挥气机功能,气由丹田向上运行,经中院、膻中、分线到两臂内三阴经到内劳宫穴,掌心有发热感、麻胀感。第三式;掌托天门1、口诀:掌托天门目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肋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松;舌下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掌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2、动作:接上式一字形架式,两臂分别向上划弧竖直,上臂微微偎傍耳门;两臂上移时;将阳。掌变为阴掌(掌心朝天)两指中指微微相接,两目光收至眼底,向上透过天门穴(前额发际内二寸)内视两掌(图)。切忌仰头用眼看,误用观法,必然头晕脑胀,站立不稳。两脚仍用脚尖点地,后跟尽量上提,直到不能升时为止。尔后,两脚后跟向外分开,成后八字形,封阴开阳,同时将牙齿咬紧,舌舐上腭,承接律液。完成上述动作后,两手分别捏成拳头,按照上举路线下落,象挟腋下的东西,两臂成一字形(图),两脚在臂下落时,落平着地。3、呼吸:鼻呼鼻吸,呼吸要勾、慢、细、长,双臂上抬时吸,把气引入掌心,双掌直对天门穴时自然呼吸,多次内视上下气的运行。然后,把气调匀,双臂下落时呼,内视气归丹田。4、意念及其他:透过天穴内视两掌时,气在掌心,意在脚步趾,使地气上升于掌心接天气返回涌泉,使气在上下左右的正经和奇经八脉运行,上至内劳宫穴,下至涌泉穴,以调整十二条正经和奇经八脉的运行功能。第四式:摘星换斗1、口诀:
只手擎天掌复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吸口呼频调息,两手轮回左右侔。2、动作:接上式一宇形架势,拳变阳掌,掌心向下,把右手缓缓向右上方举起,掌由前方转到右面头顶,掌心向下,身体与头同时转向右侧,眼注视右掌心,同时身体下沉;身体重心落于左脚,右脚前脚掌点地;在右手举的同时,左手下落,边落边向背后转移,手背贴着腰眼(十四推的两旁)。呼吸三至五次(图),然后,换左手上举,右手贴腰眼,做法,呼吸同上(图)。左右交替各做三至五次。3、呼吸:鼻吸口呼,手上举时吸,反掌时呼,身体下沉后连做五次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腰部发热,呼气时到掌心发热。4、意念及其他:眼注视上举的手心,意念在腰,随着呼吸腰眼会产生凹凸作用;手背随着凹凸动作做微运动,做好此动作,能达到:气在掌心意在背,一呼一吸补心肾:吸气入肺行三阴,呼气下行补元真,气行三阴包心肺,水火相见阴阳平。第五式:倒拽九牛尾1、口诀:两腿前弓后又箭,小腹运气气要松,用意在于两膀内,擒拿内视双目瞳。2、动作:接摘星被斗架势,以右手领先;顺势向右前方伸,与肩相平时屈臂成九十度,掌变擒拿手,腕部与手掌成直角,五指捏拢,形如鸡头(图);在右手运动时,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成弓部形,左脚顺势向后伸直成箭步,左手同时由原势下落,边落边做擒拿手,向身体左侧伸出,与左腿的箭步成平行线,然后,倒拽牛尾三至五次(图),做完后,按照上面做法,换成左弓右箭式,再做三至五次,如次反复每侧各做三次,身体要随倒拽和顺牵姿式并微微有颤动感(图)。3、呼吸:鼻吸口呼,腹式呼吸,直身倒拽时吸气,向前顺牵时呼气。4、意念及其他:意念在两掌心,倒换时内视前掌,顺牵时内视后掌。内视内景,气在前后左右运行的规律,气运行的顺序,因人而异,不尽相同,总之,要内视奇经八脉气的运行规律,达到气在全身经络运行一周。做这个动作是增强全身气流量,促使血液循环。要求做到用力成三条绒,即:头与脚成一条线,头与手成一条线,双手成一条线。第六式:出爪亮翅1、口诀:
挺身兼怒目,推窗望月来,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2、动作:由第五式的箭步;(右脚顺势向前一步,与左脚看齐站立,足距与肩同宽。两手顺势收拢置于两肋旁,变成排山掌(手指直立,掌心向外),指尖与肩平(图),开始前推,要轻如推窗,推到极点,则重如排山(图);然后,把排山掌慢慢向两肋收回,犹如海水还潮。如此前推后收七次。3、呼吸:收右腿时吸,前推时呼,内收排山掌时吸。4、意念及其他:推掌时要求身体直立,两眼睁开,不可眨眼,两眼平视,推到极点时暂不回收双掌,掌形、姿势不变,观看两掌中间如观明月。l一3分钟自然调息后,再回收双掌归双肋。功夫深了自然觉明月在前,但不可追求。这一节以调理心肺两脏为主。呼气前推开阳合阴;吸气收臂开阴合阳。收臂后两肩胛骨几乎合拢,中间只隔一指宽。这样反复做,对心肺功能调理有很大改善。’例如,患肺气肿与心率不齐的病者,练此功的治疗有效率为80%。第七式:九鬼拔马刀1、口诀:
侧首屈舱,抱头拔耳;右腋开阳,左阴闭门;扭腰转腹,自视昆仑;左右轮回,阴阳调平。2、动作:接排山掌架势(望月一至三分钟后),将排山掌变为阳掌(掌心向下),两臂左右分开成一字形(图),右手向上举,作园周运动,把掌变成半阴半阳掌,一直向脑后运动,至掌心抱着玉枕关,食指与中指夹着左耳的天城穴(耳垂尖端),并将耳垂拆卷;同时左臂下降,由阳掌变成半阴半阳掌,反向背后作园周运动,用手背贴在两肩(约在五、六、七胸椎),指尖朝上。完成上述动作后,掉头扭颈,向左旋转,身体微微下蹲,顺势向左转体,右手食指与中指夹着耳垂,微微拔拉,目视右脚昆仑穴,稍停片刻(图),然后,向右转回,归还原势。如此旋转三至五次。尔后,朝相反方向做。左右两边各做三至五次(图)。3、呼吸:鼻吸口呼,从第一个动作开始就要气沉丹田,不可升降,气机略带闭气和轻呼吸。4、意念及其他:意念集中在耳部天成穴及昆仑穴两处,吸气时气上天成穴,呼气时气下昆仑穴,做到昆仑穴发热为止,然后再回转。此功左右旋转,是调理肾与膀腕的妙法。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腰为肾之腑,肾与膀胱相表里。左右转动,调理阴阳。第八式:三盘落地l、口诀:
舌尖舐上腭,张目又咬牙,开挡骑马式,双手按兼拿,两掌翻阳起,千斤仿佛压,口呼鼻吸气,蹲足稍莫斜。’2、动作:接第七式,两臂分别从胸后背和背心顺势向左右平伸,成一字形,掌心向下,同时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骑马式(脚距二尺五寸)(图)。在两腿下蹲成骑马式的同时,两掌配合腿下蹲的速度,缓缓下按。下按高度与膝关节平为准(图)。然后,翻手成阴掌(掌心向上),与腿臂一起慢上升行,归还原势(图)。连做三次。8、呼吸:鼻吸口呼.下蹲为呼,上升为吸。4、意念及其他:此功是对全身性调理,引气上下运行,做到手心,两脚心发热,头顶如有物压之感。做完这一节自觉体内有起浮之感。下按时掌心如提两个坛轻轻下放,放到与膝平为淮,反掌上托时意在掌心如有千斤重
物压在掌心,掌心发热。第九式:青龙探瓜1、口诀:
青龙探爪,左封右潮,乘风破狼,寻食气高,扭腰转腹,云门左露,调息微嘘,卷傍肋部。2、动作:接上式一宇形架势,把两手变成爪状(图59,五指半伸半屈分散开,掌心空而园,指距二、四分,可容一个鸡蛋)。顺势向肋收回(图),收时不要快,不要紧张。然后,右手向正前方、左前方、向左伸臂如乘风破浪一样,探爪抓去(图),随探势扭腰转腹。腰腹必须放松。注意,一定要把左边的期门、云门二穴闭死。右边的两个穴张开。向左探三次。做完之后,反缩右掌,按上述动作伸左掌向右探三次.(图)。两侧各作三次。还原一字形式.3、呼吸:鼻吸口呼,收臂时吸。探爪时,摄唇发出嘘字声。4、意念及其他:意念集中在探爪的掌心,当探爪四周探物收气时。气随掌沿臂到胸,下腰直到足太冲,以达清肝热、除烦燥之目的。第十式:打躬击鼓l、口诀:两掌持后脑,躬腰膝后瞧,头垂探胯下,口紧牙关咬;舌尖微舐腭,神水慢慢消掩耳呜鸣天鼓,气足上脑后。2;动作:接上式,收左腿,与右腿平齐,两手缓缓向上后方,掌心向前抱脑后玉枕关,攀心把两耳孔闭住,两手指微微相接,大臂与肩平,然后,全身放松直立(图65),双手用食、中、无名三指,轻轻敲击玉枕关。同时左右转体,(国66,67)做完后,双掌放松抱后脑缓缓弯腰,双腿挺直,尽量下弯,到极点为止。但不要勉强。弯腰时牙咬紧(图68)再慢慢起来归还原势,连做三次。3、呼吸:鼻吸鼻呼,在弯腰动作中,呼吸可大半闭着或者只用微细的鼻吸鼻呼,功夫深了可以完全闭气。身体直立后可以正常呼吸。4、意念及其他:弯腰时意念在腰,直立时意念在玉枕关。这一节的主旨在壮腰健肾,培补真气。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髓充于脑。第十一式:卧虎扑食l、口诀:两足分蹲身下倾,左弓右箭腰松更,昂头胸作探前势,翘腿朝天掉换行,呼吸调勾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2、动作:接第十式,两掌从脑后收下,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右弓步,左箭档,胸、腰、顺势前倾。在双腿变化时,两手变阴掌,掌心向上置于右膝关节两旁,两手上抬变阳掌,象老虎扑食一样向前扑去,眼随手动,掌心着地,双目前视,昂头、塌腰,两脚掌亦着地(图)然后,把两掌心凹起,用手指柱地,并将两脚跟提起,配合双手支撑全身(图)完成以上动作后,作俯卧掌运动三至四次(图)。尔后,左、右寻食(图),接着抖动一下身子,再做左小腿上翘的翘虎尾动作。上翘的尺寸:脚心朝天,与大腿成直角(图)。放下左脚,站起,然后转体一百八十度,做左弓右箭卧虎扑食式,左右交替作四次。3、吸呼:鼻吸口呼。随身体起落,起为吸,落为呼。4、意念及其他:意念在手、脚尖。这一节的目的在于调节四肢气脉,加强末稍神经循环,吐故纳新,增强新陈代谢。第十二式:摇头摆尾1、口诀;
膝直膀伸,推手及地;瞪目摇头,凝神—志。2、动作:接上式,站起后,上右脚,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手十指交叉,轻轻扣着,由下向上至胸前(图)然后向正前方推出去,两掌心向外,使肘与肩相平(困),两手十指交叉不变,退回胸前,离胸两拳处停止,再向前、向上推,向上推至两臂伸直(图81)。然后,再慢慢下推及地。腰放松,随双掌下推之势向下弯屈(图82)。双掌不能及地者,不要勉强。双腿不能弯屈。双掌及地后,向两侧摇头摆尾反复做—、—次(图)。尔后缓缓直腰,两手上提,恢复原势,连做二次。3、呼吸:自然呼吸。4、意念及其它:身体直立意念鼻尖,推掌及地意念掌心。此功法为舒肝、健脾、理三焦,补肾,强心的作用。头、颈、腰、臂、腿部都能活动到,以促使内气在存诸经运行。认真锻炼百日可查看内景。收
势l、口诀:
直起顿足,伸肱直臂;左右七次,功课完毕。2、动作:接十二式,直腰两手上提离胸两拳处,松开双手,变阴掌,换阳掌(图85)从两肋旁向前伸,两臂左右划动,收至两肋尤如蛙泳拔水动作,随手臂划动节奏,提脚跟顿地。反复做七次(图8仇S7)。3、呼吸:自然呼吸。4、意念及其它:全身放松,与四周天地而分。收势时,脚跟站稳,合寸当胸气沉丹田,归还原式。做完这—式,再做剑指站桩的收功式,把天地之气收归忧陀那,再做活动关节、周身拍打等收功动作,即功毕。阅读详情:
范文五:易筋经内功心法1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证书申请表内河船员体格检查表2、表中()适用者√,打不适用者打x,不得留空。3、“医师签名册”栏内必须经相应的医师签名,体检医院必须盖公章,否则无效内河船员体检要求(以下有一项不合格者,视为不符合要求)一、四肢无残缺者为合格。 二、五官系统1、 视力(括号内为国际标准视力表显示数值):驾驶部船员:双眼裸视力均在4.8(0.6)或以上;或者一眼达4.6(0.4)、另一眼达5.0(1.0);或者双眼均达4.8(0.6),但经矫正后(即戴眼镜)双眼视力均能达5.0(1.0)者为合格。轮机部船员:双眼裸视力均在4.6(0.4)或以上,或者一眼达4.5(0.3)、另一眼达4.7(0.5);或者双眼均达4.5(0.3),但经矫正后(既戴眼镜)双眼视力均能达4.9(0.8)者为合格。2、色觉:驾驶部船员辨色完全正常者为合格;轮机部船员无红绿色盲者为合格。 3、语言能力:口齿清楚,无口吃者为合格。 4、暗适应:无夜盲症者为合格。5、听力:以纯音听力计测定,两耳听力在0.5、1.0、2.0KH频段上损均小于等于25 dB,在3.0、4.0、6.0KH频段上损失均小于等于30 dB者为合格。三、心血管系统1、血压:收缩压95mmHg--160mmHg(12.60—21.3Kpa);舒张压60mmHg-90 mmHg(8.00-12.00 Kpa)者为合格。2、心血管系统职业禁忌: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克山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不合格。先天性心脏病不需手术者或经手术治愈者为合格。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排除心脏病理性改变者为合格: .1心脏听诊有生理性杂音;.2每分钟少于6次的偶发期前收缩; .3心率每50-60分钟次或100-110次; .4心电图有异常的其他情况。四、呼吸系统职业禁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反复咯血,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严重不全者,不合格。五、神经、精神系统职业禁忌:各种引起智力或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各种类型精神病,夜游症,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经常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明显下降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者为不合格。六、肿瘤职业禁忌:恶性肿瘤者为不合格。 七、传染病职业禁忌: 1、甲板部、轮机部船员 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乙肝病原携带者,经检查排除肝炎的,合格),伤寒、付伤寒霍乱、付霍乱肺结核活动期者,不合格。2、非甲板部、轮机部船员除7.1所指的传染病外,HBSAG阳性且单项谷丙转氨酶升高,伤寒、霍乱的健康带菌者,不合格。八、未纳入体检要求,影响正常履行职责的其他严重疾病者,不合格。阅读详情:
范文六:易筋经内功心法“前言”前言大家好!相信大家都看过易筋经的内功心法第一章,其实内功心法总共五章,很多年前我在网上发布了内功心法的第一章,希望大家可以认识和了解易筋经内功心法的真实面目,对于刚刚接触气功或者已经练过几年气功的人来说,易筋经内功心法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是不是像小说影视作品中那样厉害。对没有接触过气功的人来说,易筋经太神秘了!我在网上也看到许多爱好易筋经的朋友们,特别喜欢这个功法。这次我就把易筋经内功心法的全部共5章发出来,供大家学习,研究!在这里我真心的奉劝,初学气功或者已经练过几年气功的爱好者们,最好别自己练。如果想练的话,找个资历高的气功大师,或者是佛家气功的大师,从旁指点。(注:本文章取自大师之处,不是本人独创,再次尊重原创者,敬礼!)祝福你们早日成功阅读详情:
范文七:少林达摩易筋经2009.3文/三武组目前武林中贯名“达摩”的易筋经功法很多,一般都是十二式,其指导歌诀也基本相同,但练法各异、五花八门。追溯源流,大多功法传人都认为自己所练是达摩祖师所传,乃少林派真功,但是否住了三个多月,在那段时间里,看完了少林寺中的内功和枪棒的图谱,然后我就回乡服务官府了。)“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未,传少林寺,有宋岳侯,更为鉴识。祛病延年,功无与类。”(我仔细研究了易筋经整套功法,把它总结为十二式,并把每式都作了图解。易筋经整个功法究竟从哪里来的7在五代的时候,达摩把易筋经传到了嵩山少林寺。后来,南宋武穆岳飞对易筋经青睐有加,特别赏识,因此使易筋经名声大振。这个功法用以强身健体、驱除疾病,功效实在是无与伦比。)一、韦驮一献杵“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1.先做好开始式:身体站直,两足开立,脚尖自然外分,成八字形,两足之间相距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向里,五指适开:二目平视,定心凝神,排除杂念,闭属实无从查考。本功参照清代王祖源《内功图谶刻本中的十二式易筋经画像和歌诀重新制作,供有兴趣者练习和探讨。篇中带引号者选自古本,其中多为古人俗语,晦涩难懂,学者多悟。练习达摩易筋经一要精神贯注,二要呼吸自然,三要松紧适宜,四要快慢适度。以下略加注释:“余生而幼弱,药不去口,先父常患之。道光甲午,年十三,随侍在山西督粮道任,其时有卫守备莱阳周嘉福者,善拳勇,习易筋经。先父使教余,未几一年,颇健饭力,能举十钩物。咸丰甲寅,从先兄滞迹关中,认识渔人周斌。周乃关中力士,最有名,余习与之游。又偕往河南,诣嵩山少林寺,往三越月,尽得其内功图及枪棒谱以归嗣服官。”(我从小就体弱多病,简直是药不离口,父亲常常为我担忧。道光甲午年,我十三岁,父亲在山西督粮道任职,我就追随左右。当时任卫守备一职的是莱阳人周嘉福,他勇武有力,擅长拳脚,还修习易筋经。我父亲就让他教我易筋经。我学习了还不到一年,就饭量大增,还能举起三百斤的东西了。成丰甲寅年,我和我哥哥一起,逗留在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认识了临渔人周斌。周斌是关中一带的大力士,闻名遐迩,我就跟他一起四处游历。后来又一起到河南,拜访了嵩山少林寺。我们在少林寺口合唇,舌舔上腭,鼻施呼吸,气沉丹田(图1)。注:本功所有行功呼吸皆用鼻子,口要闭,牙要合,舌要舔住上腭,吸气时蓄力,呼气时用力(用力时牙关与口嘴肌筋必然更加紧张),学者不可疏忽。下面提及呼吸都要做到这些要求,不再一一细述,自请参照。2练习开始式一会,感觉心意静定精神提起.周身来劲,即可练习下面动作。两腿开步不变,然后双臂缓缓向前、向里上抬,肘节适屈,肘头向上翘起、向外顶开,后臂横平,与肩同高,双掌置于胸前,腕节内勾,掌,u朝里刊乳,手指相对稍有下沉五指必须用力撑开,拔背挺胸.领首收颏,贯注劲力,同日j吸气(图2)。要想易筋,颈使筋动有所刺激如此万能上功。此为真传,不目做错练习时把这两个连式往返练习,调配呼吸,坚持下去,次数自定。以F皆同,自请参照。注本功舟式可脱按顺序式紧接一式练习,也可直接选择式练习。直接练习的预备或衔接动作不磐过拘,但定式~定要准确,否则影响功效。二.韦驮二献杵腭。两腿开步不变,同时两脚脚跟随着托掌极度提起,脚趾支地。要保持稳定.不得前俯后仰(图4)。四。摘星换斗“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舜端呼吸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体’。1承接上式。2两腿开步不变,脚跟F落同时左掌由上向下缓缓落于背后右侧,肘节不得弯曲,掌心朝外,手背向内,不要贴身,腕节仍然拗起.体向左转,腥向左拧,头向左扭。右掌掌形不变,缓缓向左上平移,掌指向左,虎口|苗_前.目视右掌;鼻中呼气(图5)。图6为右式,与左式相反。连接或多练时加蹦调息,定式时呼气不变(图7)。麟骥獯湖鬻蒸”足趾挂地,两手开平,心平气静,目瞪口呆”。1示接上式。2两掌由胸前向下翻转,使掌心向上,掌形不变,缓缓向左右两侧平展伸开,双掌与肩部成一直线时停止,双臂与掌指必须极度伸开。两腿开步不变,同时两脚脚趾随着伸掌极度里勾,如耙挂地z状以助劲增力:闭口合齿,鼻中呼气,气静心平两耳瞪起,全神贯往(图3)。三.韦驮三献杵舟蔗吩曩舌抵上“掌托天门目I-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胸胁浑如植,唆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将心安。。1承接上式。2两掌缓缓向上托起,肘不得弯曲,掌指缓缓向后、里掉转,渐渐使两掌指向里对,掌心朝上不变,至头部上时停止,虎口在前,腕节拗,呈尽力极度上托之状:节也缓缓抬起,宜光上视,ⅡJ鼻中吸气,咬牙六、出爪亮翅“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顼七次全”。1两腿成并步,脚跟并起.脚尖适分,膝节伸开,挺身沉宿.双手成爪,五指勾屈,指节适分,收于左右胸侧,腕节皆豆起,爪,D皆向前,虎口皆句里鼻中吸气,眼看前方(翻12)。爪成合力对势鼻中吸气(图15)。图16为侧面。图17、18为右式,与左式相反。八.三盘落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jt手。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眼兼闭口,起立足无制”。1两腿开步,距约肩宽(不宜于窄肩),膝节伸开双掌向正上极度伸举,两掌心向里正对,掌尖向r眼向上看,鼻r_吸气闭嘴、合2然后双爪一齐向正前缓缓推出,爪心向前不变,虎口向里不变力黄爪指,爪根宽高对肩目,同时呼气(图13)。推出后两爪再缓缓收回胸际两侧,收时爪力可以适度减弱,但不宜全部放松。动作不能贪快而浮;票。如此反复练习不宜少于7次。七.九鬼拨马刀”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肘节伸直,圜睁双1两腿开步,距约肩宽(不宜窄于肩),膝节伸开双手自然下垂(不必过拘,其他位置也可,学者自悟)(图14)。2呼气后,右掌缓缓向上,从头后经头左环抱下巴(手臂如藤自然缠头),掌心触颏,五指自然贴俯,头向左转,眼看左侧前方,拧腰转髋左臂向后背折屈,左手沿脊柱向正上用力扭提,掌心向后,掌指向上,五指自然,前臂贴附背部,与右力探伸而出,爪心向外,腕节立起,虎口向后,转身,收膝,拧腰,_|罢头,右爪不动跟看左爪,鼻中呼气(图24)。左右互换,缓缓收左爪回前始式,再探右爪(图25、26)。反复练习。不可过快过猛,防止伤筋。十.卧虎扑食“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匀出八,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1两目下视,两爪按地,爪心向下,虎口向里,右腿在前,全脚掌着地左腿在后,抬起脚跟,膝节适屈鼻中吸气(图27】。2然后缓缓昂头、挺颈、拨脊、俯身、塌腰,两爪用力撑地,后脚用力罡}}地(直膝大幅伸开,或膝节落地跪撑用力皆可),鼻中呼气,眼看前方(图28)。蠡叠k黛图29、30为右式.与左式相本式如卧虎扑食z状,故名。坚持练习,伸筋拔骨,贯劲增力,自有奇效。十一、打躬“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啮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1两腿开步,足距与扁同宽,膝节伸开两掌五指变义,同时夹抱后脑鼻中吸气.眼看前方(囝3¨。圈32为侧面。到自然成。少林达摩易筋经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三武组少林与太极SHAOLIN WITH TAIJI2009(3)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 鄢行辉 易筋经运动对呼吸系统的保健康复作用探讨[期刊论文]-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 朱国庆.ZHU Guo-qing 易筋经运动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6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实用中医内科杂志)3. 高兴佑.向长福 从一道国际奥数题的误证谈反驳法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6)4. 陈璇 从头脑奥林匹克承重比赛,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张翔 岳飞健身易筋经[期刊论文]-少林与太极2009(4)6. 林军.王奎生 习练传统体育易筋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型腰痛18例[期刊论文]-中国民间疗法)7. 赵新景 少林二郎门易筋经[期刊论文]-少林与太极2009(3)8. 李海芸.彭勇.林建棣.LI Hai-yun.PENG Yong.LIN Jian-di 特种兵军事训练体能消耗的营养现状及其需求研究[期刊论文]-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9. 王林衡.王王.唐志光.WANG Lin-heng.Wang Wang.TANG Zhi-guang 外军特种部队野战生存训练对我军的启示[期刊论文]-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10. 严石卿 解读传承经典《易筋经》[期刊论文]-中华养生保健2011(5)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slytj.aspx阅读详情:
范文八:达摩易筋经残卷词曰:达摩传自西域。昌明光大少林。遗留易筋经一卷,声闻震烁古今。摘星换斗势(图1)摘星换斗势乃系韦驮献杵第三势变化递嬗而来,有字道:双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倒拽九尾势(图2)经云: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出爪亮翅势(图3)经云: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九鬼拔马刀势(图4)经云:侧骨弯肱,抱顶及颈,白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抡,身直气静。三盘落地势(图5)经云:上颚坚抵舌,张眸竟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弩,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睛并闭口,起立足无斜。青龙探爪势(图6)经云: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卧虎扑食势(图7)经云:两足分蹲身似坐,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做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打躬势(图8)经云: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前。头惟探胯下,口更啮牙关。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掩耳听聪塞,调元气自闲。掉虎势(图9)经云:膝直膀伸,推手至地。瞪目昂头,凝视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皆。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惟备。总诀歌云: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胎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兵候,更为鉴识(数语抵得一卷少林技击源流考)。总诀歌中直八刚十二柔中直,为棍路之主,中平正直之谓,无论大门小门,身与器(不仅棍也)皆须成一直线,即所谓子午也,总诀中重要语,故劈头提出,八刚十二柔者,乃经中所示棍法之精义。上剃下滚分左右从里上削者为剃,反是者为滚,故日分左右,即上来用剃,下来用滚之意也。打杀高低左右接打字疑揭字之误,盖打与杀,皆从高至低,亦不能左右接,揭则由下而上,由左而右;杀则由上而下,由右而左,接字不做承受解,一捣即进,一杀即进,从吐棍化出之接棍也。手动足进参互就动手即须进足,本为武术中定例,不仅棍法为然也,惟经中所示棍路,如揭剃剪诸法,有脚进手不进,及手脚俱进之别,故曰参互就也。解曰:刚在他力前无论为拳为器械,与人较时,第一要义,在扼人劲路,经中条列,频频言之,所谓力前云者,即经中所指新力未发之意,吾师王志群曰:“彼未动时我不动,彼欲动时我先动,亦是刚在他力前之旨,”此语释八刚之连动,隽妙不可言。柔在他力后彼旧力略过,不必更扼其劲路,当以柔乘也,胜败全系前后几微之界,故刚曰在,而柔曰乘,此二字确切之至,学者细心领悟,自能得其妙用。彼忙我静时喜哉此解,一忙一静,不必交手,胜败已分矣。彼不忙,我当以计诱其忙,彼知静,我当以计乱之,使不能静,我则常在静中,不受诱,不受乱,沈机观变,伺隙而动,靡不济矣,无数妙诀,皆以静字生出,惟静然后能待,待字亦极妙,不知道静含义,不能与人较技,盖较时间无所不用其待也,刚在柔乘,胥寓待义。知拍任君斗乐之节奏日拍,高下疾徐不易之度,皆于拍上示之,此拍字,即作是解。盖能知与人较时,高下疾徐不易之度,即任君来斗,不虑不胜也,此语总结上文,拍字亦确切不能移易。总诀歌阴阳要转阴阳示二手持棍之式,掌心向下者为阴,向上者为阳,转者,阴阳互换之谓。何以要转,理实平庸,参透颇不易,盖拳棍皆尚弹力,不尚直力,手之阴阳转,棍之阴阳亦随之而转,惟阴阳转,乃能使棍有浪,敌械触浪自披靡,此语极紧要,不能漫然看过,又出手为阳,入手为阴,出入须转动,亦即使成弹力之意。两手要直综观经中所示条例,于两手要直四字,无所取义,果两手俱直,将立穷于运用,若以直字作子午解,则不应限以两手,且专就两手言,亦无在非子午也。愚意两字,疑是前字之误。盖经中棍法,前手未有不直者,此棍法之妙,全在直前手当敌,而以后手运用之,说详后注。若于两手要直句后,加后手加拔四字,则字义自通矣,姑存两说,以俟后贤。前脚要曲曲前脚,则身之重量,于前脚有十分之七,即弓箭步也,取其部不稳。后脚要直任全身重量,分之三,斜直据地,用力在后,用意在前,步法中最老,而最易收获稳实之效者,然进退灵巧,实远逊丁八步,经中棍法,有丁字步而无丁八步,盖当时为训练步卒之用,期其速效。而弓箭步,或亦为当时最流行之步也。一打一揭,遍身着力由上而下,由右而左,谓之打;由下而上,由左而右,谓身起则压重,揭者,以己棍拨人棍而进,身沉,则棍自起而有力,所谓一打一揭,遍身着力者,着遍身之力,于一打一揭之棍也,着字当作附字解。步步前进,天下无敌克敌只在前进,进固是进,退亦是进,非退无以进,则退而后进,是为进而退也,真退则败矣,学者能了然棍法,较时又能步步而不忘前进之旨,自无敌于天下矣。总歌诀视不能如能青年习技,鲜不轻敌,轻敌则无不致败,故一语道破,视不能如能。生疏莫临敌然视人过高,己或不免生悯怯之念,悯怯亦致之由也,故继之以生疏莫临敌,生疏二字下得切当之至,生则自疏,疏则虚隙多,何能临敌也。后手须用功经中棍法,运用全在后手,直前手当敌,上下左右,只须后手略动,棍颠即如法上下左右矣,故云后手须用功也。遍身俱着力遍身着力四字,乃习技要诀,不特拳棍为然,武技莫不然也,棍中不特一打一揭为然,棍棍皆然也,所谓遍身着力,学者不可误解为着力于遍身,乃着遍身之于棍颠也,此点最宜看清,细心领悟。动时把得固此语眉目清楚,把得固三字上,必须冠以动时二字,可知固把,必在动时,而未动时,则不用固把也,此理即是有松有紧,有未动时之不固把,然后动时之把乃得固,若一味固把,其把转不得固矣。一发未深入此一发,指对敌时第一发而言,起手决不宜深入,深入必转为敌人所乘,两人对敌时,彼此都存有伺隙之心,不动无隙,动则隙生,然我不动,敌亦不动,岂不相持终日哉。故只以一发即止,不即深入,敌见我已动,必疾起乘隙,则我固未深入,正好其乘隙,而乘其隙也,虚实变幻之变,于此可得运用之端,此语宜与彼此我静待语,参互领解。总诀歌打剪急进凿习技者,往往有先手,无后手,敌有隙不能疾乘,为习技不老到者之普遍毛病,故诀日打剪急进鉴,打剪非招架之棍,乃攻击之棍,非打击于棍,未动前之棍,乃攻击于敌棍已经近身之棍,则是打与剪,皆在敌人棍上,不在敌身上,若不急进凿,敌且抽棍回击,己则只有招架之功,永无攻击之日矣,不特打剪为然,兹第举一例耳,响棍即已进杀,至当不易之理。发胜先实明乎一发未深入之理,即能了解此诀,一发未深入之理,解此诀一发未深入是发者为虚,为奇,为诱忙,为乱静,非实先发也,先实发,即使授敌以可乘之机,故日后发胜先实也。步步俱要进,时时俱取直取直即是子午相对,无一棍可以不对子午,子午不对,遍身之力,决不能传达棍之颠,人还是人,棍还是棍,两不相属,以攻不入,以守不固,人与棍时时能打成一直线,受攻之的即少,而人在棍后,敌人不能破我棍即无由及我之身,若人与棍不成直线,则周身上下,皆受攻之的,有棍与无棍等耳,攻人攻其不直,受攻亦在不直,动则子午先破,子午破,即授人以进攻之隙,所谓后人发,先人至,便是俟其自破子午,而疾起直攻击之也,时时俱取直极妙。更有阴阳诀,请君要热识按以上歌诀,无语不中肯要,真可质之鬼神而无,百世以后圣人而不惑,学者诚能细心领会,力行不惑,于此求之,有余师矣。习步法起中平诸势可变名中平,非谓此即为中平棍也。推牵此手最好,非揭杀洗剪所能破也,牵非杀,非压,而其意义又实向下,盖顺势下牵其手,以复于推出前之形式耳,手不移位,则阴阳亦自转,子午亦自对。扁身杀就牵棍向左杀下,则身自扁矣。丁字回身此棍妙处,在两手举棍向天,击身便退,而两脚一定,即回身杀下,敌人见退,十九赶进,故用扁身杀以当之,何以不用吊,不用剪,不用磕压,即此可见古人立法之妥善,不肯放松丝毫,以行险撤悻,而又深合乎物理之情也。旋手右手直前不动,左手向自身一旋转,棍颠自起碗口大旋花,敌棍粘之即靡矣。进五步杀凡进皆用拗步,必须灵活稳实。跳退三步原位跳字不关远近,一利其迅速,二其棍颠有沉起之势,故退时无不用跳者。直打直挑进五步杀此手大打大挑,并大门直入,故日直打直挑。挑打进五步,以杀收倾进之姿,即得力,复稳实,斯为妙棍矣。腰刀挑打其名腰刀挑打者,固非改用腰刀挑打,亦非挑打敌人之腰刀,因后手力,在悬腰刀处也。滴水献花步杀敌人已人吾下部时,抽棍剪洗,皆来不急,遂用此棍,用法就前手腰刀挑打步,后脚横开一步,前脚随之横开后脚之后,以膝盖纳腿弯下,身往下顿,同时前手不屈,后手举棍兜于顶,棍斜立如滴水,滴水必继之以杀,且其杀必急也。跳退三步,原位进打。此种势最利于临阵,进退灵活,变幻尤妙。穿后手,马前鸡啄,进三步杀。此式连续数棍为一气,穿后手为一棍,马前为一棍,鸡啄为一棍,杀为一棍,穿后手即下穿棍,仿佛挑棍,向敌人前手,后手上,直穿入挑起之棍也。跳退原位此退不言数,至多当以五步,退至原位。打沉,让他先起穿后手。己棍被打沉,己身跳退后,不宜急进,他必追来,尽管让他先起,我过一步穿其后手,即无不克。抽回就上下穿手,将棍抽回。吊前抽回就上手抽回之式,向前挨身沉下,两手沉直,即是吊棍,其作用能将敌人之棍吊落。三脚并进五步即以抽回之式,以三脚并进五步,手中棍无动作,故不妨并进。杀进即变抽回式为杀进棍。大门趁棍走所谓趁棍走者,偷出敌棍下,趁棍破其大门也。小门趁棍走,进直符杀。用时以敌人之大门为虚,小门为实,两手连环,于小门加以直符,直符即中平枪也。洗形势略似滴水献花式,而精神作用各别,以之承直符式后,实属妙不可言,极起沉吞吐之能事矣。倒头此亦因势利导之棍法也,后脚向前进一步,后手变前手,以棍兜顺势压下,两手俱握棍腰,兜颠所余相等,后手贴近腰跟,压下始有势。直打退回上手所进之步,顺转倒头之棍,劈中打下,右手仍作前手。直起磕演练时两脚立平步,身当随之一沉一起,棍颠始易上力,棍上下成一直线,有丝毫偏倚,临敌即不准矣。沉棍带牵为磕,磕时左脚随退半步,即如法。打杀摆腰此破人大小门连进之棍也。进三步剪杀追进三步,先剪后杀,剪与拦相类,用力在棍下尺许,亦略类揭,然后精神与拦揭俱异。拦之力在横,揭之力向上,剪之力向上,剪在不横不上之间,只略飘敌棍,使惊开一线之路,即放手杀进,此处不用揭,不用拦,盖承上手之势,敌已经败退,有剪即足,且较快也。跳退原位全势在此收煞,凡演拳棍,在何处起手,即在何处收煞,收煞之手,各不同式,可随学者随意翻新,无关紧要,以精神完满为归,惟棍不宜倒竖,普通多用钉子步收,此式以中批平起,则以中平结为最好。总步目此从式中提出,与学者拆练之棍路也,可单练,可对练,并非连一贯演习之棍式,亦非江湖上卖艺者所演之对子,对习时,引者按路入引,习者依法架格,久之出手自有分寸,两眼看路,亦自明晰。阅读详情:
范文九:少林达摩易筋经目前武林中贯名“达摩”的易筋经功法很多,一般都是十二式,其指导歌诀也基本相同,但练法各异、五花八门。追溯源流,大多功法传人都认为自己所练是达摩祖师所传,乃少林派真功,但是否属实无从查考。本功参照清代王祖源《内功图说》刻本中的十二式易筋经画像和歌诀重新制作,供有兴趣者练习和探讨。篇中带引号者选自古本,其中多为古人俗语,晦涩难懂,学者多悟。练习达摩易筋经一要精神贯注,二要呼吸自然,三要松紧适宜,四要快慢适度。以下略加注释:“余生而幼弱,药不去口,先父常患之。道光甲午,年十三,随侍在山西督粮道任,其时有卫守备莱阳周嘉福者,善拳勇,习易筋经。先父使教余,未几一年,颇健饭力,能举十钧物。咸丰甲寅,从先兄滞迹关中,认识渔人周斌。周乃关中力士,最有名,余习与之游。又偕往河南,诣嵩山少林寺,往三越月,尽得其内功图及枪棒谱以归嗣服官。”(我从小就体弱多病,简直是药不离口,父亲常常为我担忧。道光甲午年,我十三岁,父亲在山西督粮道任职,我就追随左右。当时任卫守备一职的是莱阳人周嘉福,他勇武有力,擅长拳脚,还修习易筋经。我父亲就让他教我易筋经。我学习了还不到一年,就饭量大增,还能举起三百斤的东西了。成丰甲寅年,我和我哥哥一起,逗留在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认识了临渔人周斌。周斌是关中一带的大力士,闻名遐迩,我就跟他一起四处游历。后来又一起到河南,拜访了嵩山少林寺。我们在少林寺住了三个多月,在那段时间里,看完了少林寺中的内功和枪棒的图谱,然后我就回乡服务官府了。)“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侯,更为鉴识。祛病延年,功无与类。”(我仔细研究了易筋经整套功法,把它总结为十二式,并把每式都作了图解。易筋经整个功法究竟从哪里来的7在五代的时候,达摩把易筋经传到了嵩山少林寺。后来,南宋武穆岳飞对易筋经青睐有加,特别赏识,因此使易筋经名声大振。这个功法用以强身健体、驱除疾病,功效实在是无与伦比。)一、韦驮一献杵“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1,先做好开始式:身体站直,两足开立,脚尖自然外分,成八字形,两足之间相距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向里,五指适开:二目平视,定心凝神,排除杂念,闭口合唇,舌舔上腭,鼻施呼吸,气沉丹田。注:本功所有行功呼吸皆用鼻子,口要闭,牙要合,舌要舔住上腭,吸气时蓄力,呼气时用力(用力时牙关与口嘴肌筋必然更加紧张),学者不可疏忽。下面提及呼吸都要做到这些要求,不再一一细述,自请参照。2,练习开始式一会,感觉心意静定,精神提起,周身来劲,即可练习下面动作。两腿开步不变,然后双臂缓缓向前、向里上抬,肘节适屈,肘头向上翘起、向外顶开,后臂横平,与肩同高:双掌置于胸前,腕节内勾,掌心朝里对乳,手指相对稍有下沉,五指必须用力撑开;拔背挺胸,领首收颏,贯注劲力,同时吸气。要想易筋,须使筋动有所刺激,如此方能上功。此为真传,不可做错。练习时把这两个连式往返练习,调配呼吸,坚持下去,次数自定。以下皆同,自请参照。注:本功各式可以按顺序一式紧接一式练习,也可直接选择一式练习。直接练习的预备或衔接动作不必过拘,但定式一定要准确,否则影响功效。二、韦驮二献杵“足趾挂地,两手开平,心平气静,目瞪口呆”。1,承接上式。2,两掌由胸前向下翻转,使掌心向上,掌形不变,缓缓向左右两侧平展伸开,双掌与肩部成一直线时停止,双臂与掌指必须极度伸开。两腿开步不变,同时两脚脚趾随着伸掌极度里勾,如耙挂地之状以助劲增力:闭口合齿,鼻中呼气,气静心平;两目瞪起,全神贯注。三、韦驮三献杵“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胸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将心安”。1,承接上式。2,两掌缓缓向上托起,肘节不得弯曲,掌指缓缓向后、向里缠转,渐渐使两掌指向里相对,掌心朝上不变,至头部正上时停止,虎口在前,腕节下拗,呈尽力极度上托之状:头节也缓缓抬起,目光上视;同时鼻中吸气,咬牙,舌抵上腭。两腿开步不变,同时两脚脚跟随着托掌极度提起,脚趾支地。要保持稳定,不得前俯后仰。四、摘星换斗“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呼吸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1,承接上式。2,两腿开步不变,脚跟下落:同时左掌由上向下缓缓落于背后右侧,肘节不得弯曲,掌心朝外,手背向内,不要贴身,腕节仍然拗起;体向左转,腰向左拧,头向左扭:右掌掌形不变,缓缓向左上平移,掌指向左,虎口向前;目视右掌;鼻中呼气。右式,与左式相反。连接或多练时加以调息,定式时呼气不变。五、倒拽九牛尾“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1,右脚跨步,右腿弓,左腿蹬,成右弓步;双拳缓缓向身正前方直直极度伸出,拳位对肩,拳心皆向下,拳面皆向前;鼻中吸气,气沉丹田:眼看双拳。2,然后双拳用力缓缓向身后摆动,肘节不得弯曲,两膀贯力,摆至腰后时停止,此时拳心向上,拳面向后,鼻中呼气配合,丹田合劲,目光炯起,咬牙紧口。右式,与左式相反。六、出爪亮翅“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1,两腿成并步,脚跟并起,脚尖适分,膝节伸开,挺身沉肩;双手成爪,五指勾屈,指节适分,收于左右胸侧,腕节皆立起,爪心皆向前,虎口皆向里;鼻中吸气,眼看前方。2,然后双爪一齐向正前缓缓推出,爪心向前不变,虎口向里不变,力贯爪指,爪根宽高对肩,肘节伸直;圆睁双目,同时呼气。推出后两爪再缓缓收回胸际两侧,收时爪力可以适度减弱,但不宜全部放松。动作不能贪快而浮漂。如此反复练习,不宜少于7次。七、九鬼拔马刀“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1,两腿开步,距约肩宽(不宜窄于肩),膝节伸开;双手自然下垂(不必过拘,其他位置也可,学者自悟)。2,呼气后,右掌缓缓向上,从头后经头左环抱下巴(手臂如藤自然缠头),掌心触颏,五指自然贴俯,头向左转,眼看左侧前方,拧腰转髋:左臂向后背折屈,左手沿脊柱向正上用力扭提,掌心向后,掌指向上,五指自然,前臂贴附背部,与右爪成合力对势;鼻中吸气。为右式,与左式相反。八、三盘落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手。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眼兼闭口,起立足无斜”。1,两腿开步,距约肩宽(不宜于窄肩),膝节伸开i双掌向正上极度伸举,两掌心向里正对,掌尖向上;眼向上看,鼻中吸气,闭嘴、合牙、舌舔腭。2,然后双掌缓缓向外下用力按落(两臂动作走大弧形,两掌稍有翻转),肘节不屈,按至掌心朝里、虎口向前、掌尖触地为止(不必过拘,若腿不全屈则不必触地):同时双腿向下蹲屈,不要摇晃,膝节蹲屈度自定,初练时不必过低;鼻中呼气,瞪眼向前看,紧口,咬齿,贯劲。若膝节全屈,也可以顺势提起脚后跟,这样可以避免大幅下蹲导致桩势不稳或劲势拘滞,练者自行体会。再挺膝起立,回前始式,反复练习。如此一举伸一按落,一吸气一呼气,坚持为功。九、青龙探爪“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必谧”。1,两腿成并步,脚跟并起,脚尖适分,膝节伸开,挺身沉肩:双手成爪,五指勾屈,指节适分,收于左右胸侧,腕节皆平直,爪心皆向上,虎口皆向外:鼻中吸气,眼看前方。2,然后左爪向右肩前、外缓缓用力探伸而出,爪心向外,腕节立起,虎口向后;转身,收膝,拧腰,摆头,右爪不动;眼看左爪,鼻中呼气。左右互换,缓缓收左爪,回前始式,再探右爪。反复练习。不可过快过猛,防止伤筋。十、卧虎扑食“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匀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1,两目下视,两爪按地,爪心向下,虎口向里:右腿在前,全脚掌着地;左腿在后,拾起脚跟,膝节适屈:鼻中吸气。2,然后缓缓昂头、挺颈、拔脊、俯身、塌腰,两爪用力撑地,后脚用力蹬地(直膝大幅伸开,或膝节落地跪撑用力皆可);鼻中呼气,眼看前方。右式,与左式相反。本式如卧虎扑食之状,故名。坚持练习,伸筋拔骨,贯劲增力,自有奇效。十一、打躬“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啮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1,两腿开步,足距与肩同宽,膝节伸开:两掌五指交叉,同时夹抱后脑;鼻中吸气,眼看前方。2,然后向前俯身躬腰,头颈渐渐向裆部下里探伸,伸时呼气,眼看裆后。掌要抱紧,臂肘夹紧,用力压拉下坠,配合屈颈、躬身、弯腰。感觉差不多时,即‘可回式上提挺起,不必折屈过极。提起幅度可以灵活一点,不必再回到开始时,自行控制掌握。一伸一提,如礼节之打躬,反复练习能够提高腰节灵活度及增强颈项力量。但动作不可过快过猛,要缓缓加幅加力。十二、掉尾“膝直膀伸,推手至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1,两腿开步,足距与肩同宽,膝节伸开:两掌五指交叉(不交叉也可,挚指相对,呈自然掌形),掌心向下,置于胸前,肘节适屈;鼻中吸气,眼看前方。2,两掌缓缓向身前地下按去,肘节伸开;同时仰头、挺颈,腰节下塌,肩背上顶,膝节不得弯曲:两目前瞪。初习时双掌难以触地,久练即可,所以不要过急,其实触地并不是衡量功夫深浅的绝对标准,关键是通过掉尾式练习达到易筋洗髓、强身增劲效果。本式练后,本功结束。但收功时不宜骤停,可以甩甩手、踢踢脚、散散步,舒筋活血,祛除劳累,恢复常态,方为功全。长期坚持,积健为雄,功到自然成。阅读详情:
范文十:达摩论易筋经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平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入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禀。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易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为剐、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先后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躯,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着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虔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圣域矣!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阴达摩派内功满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