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职工生活区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有什么时候好的建议

西安老公园的现状
西安的老公园多则一百多年历史,少则也有三五十年的历史,经过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庆幸的是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这些公园是否也能跟上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它们的生存现状又是如何?我们父母一辈人的江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来自西安四面八方的老年合唱团
兴庆宫公园:人气大神
无论西安新建多少公园,兴庆宫公园大神一样的地位永远无人能及。
开放时间:1、2、11、12月:6:30—18:30;3、4、9、10月:6:00—19:30;5、6、7、8月:5:30—20:00
兴庆宫公园对于老西安人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公园里的top1了,地理位置绝佳,面对着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在唐兴庆宫遗址上修建而成,面积应该算是西安老公园最大的了。
公园内景观精致,保留了古代建筑的美感,带朋友来参观游览绝对是个好地方,周末陪家人孩子来公园吃喝玩乐一天也是没有问题的。
阵型庞大的广场舞团
不同于其他生活区配套的公园,兴庆宫公园不只服务于周边的居民,在这个公园里,有7个中老年艺术团,将近5600人参与其中,除此之外大大小小的广场舞小团体也非常多,即使是在周内,兴庆宫公园也是十分热闹的。
健身、娱乐、饮食、手工、大型游乐设施在兴庆宫公园一应俱全,应急设施很完善。
作为西安老公园的No.1,兴庆宫公园的环境、地理位置、设施指数都是很高的,即使是从对西安人的意义来说,这也是一个有情怀的地方。人流量大对公园内设施、器材使用率都极高,而使用率最高的健身器材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单杠螺丝脱落,有的器材甚至不完整,而使用这些的多为老人小孩,危险系数太高。
经常来兴庆公园运动器械上健身的老人
卫生间是除健身器材之外的另一大吐槽点,卫生间环境跟不上极高的人流量,可能是这个公园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方。
兴庆宫公园的交通可以说是非常方便了,很多趟公交车都能直达,但停车并不方便。
长乐公园一片宁静萧瑟
长乐公园:自带佛系气质
前身为西安动物园的长乐公园,在动物们被搬到秦岭之后,变成了一个非常佛系的城市森林公园。
开放时间:1、2、11、12月:6:30—20:00;3、4、9、10月:6:00—20:00;5、6、7、8月:6:30—22:00
作为东郊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长乐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绿植面积达到89.6%,仅次于兴庆公园和丰庆公园。公园内设置一条健步走通道,分段设置路程公里数提示。
长乐公园附近正好有西安工业大学和西安工程大学,除了周边居民,爱运动的学生群体也来这里跑步健走。
周边高校的学生在公园跑步
公园门口设停车场,公交也很方便。
长乐公园应该算是一个很佛系气质的公园,虽然和兴庆宫公园相隔不远,但并没有超高人气,更多是周边居民活动场所,公园内有循环广播提示,确实能让人有种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感。
卫生间相比兴庆公园来说要好很多,但少量的健身器材只能满足周内的市民使用,周末人多时可能还得排队。
破损的运动器材
长乐公园的儿童游乐区很简陋,没有大型游乐设施。
但和兴庆宫公园一样,长乐公园里使用率最高的就是健身器材,数量少、有破坏也是一个槽点,每个健身器材上虽然都标有报废年限,但并没有写明安装日期和报废日期。
周末革命公园火爆的相亲场面
革命公园:相亲成名
相比于其他公园,革命公园大概是最受关注的相亲公园了。
开放时间:5月1日—9月30日 6:00—21:30;10月1日—4月30日:6:30—20:30
革命公园的历史感很重,院内有免费展览馆,但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每周一次的相亲角了。
周边居民是革命公园主要人流量,公交车来这里很方便,公园自带停车场。
周内公园里活动的主要为老年人,周末相亲角占了最大市场。
革命公园的广场舞队伍
革命公园的卫生间比较难找,虽然有指示牌,但要走很长一段路,卫生间设施环境也并不能让人满意。
每一个老公园被吐槽的健身设施陈旧,在革命公园也并不能避免,市民表示健身器材不够用,天气好的时候人多要排队使用,有老年人挂在树上锻炼。加固过的器材螺丝脱落,虽然贴有监管二维码,但扫码并没有反应。
未央湖公园的20元一张的门票
 未央湖公园:槽点爆表
在8个公园里,未央湖是唯一一个收门票的公园,也是槽点爆表的一个公园。
开放时间:
20元门票进入大门,你可能并不会把它和“游乐园”联系起来,荒凉、废弃、破旧,和曾经的三秦人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相去甚远。
堆满废弃材料的广场舞台
大门口巨大的广场舞台后面堆满废弃材料,可能是举办过美食节一类的活动,周边的摊点厨具乱摆,水龙头拧开依然有水。
占地面积很大的一块菜圃已经被挖开变成一片废弃工地,而公园入口处也并没有指示牌。
裸露的工地
人工湖算是公园里最大的风景了,周内的未央湖公园基本没有人,即使有人想沿湖走走,面对20元的门票,也选择转头了。
沿未央湖一周,娱乐设施基本无人问津,除了风靡一时的蹦极还有些人气,很多娱乐设施基本都已废弃。
荒废的石桌
作为北郊最有名的大型游乐园,未央湖公园似乎已经被遗忘,曾经一到周末就人气爆棚,如今满眼荒凉。
如果要说未央湖公园还有什么是值得提出来的,那应该就是它巨大的200个车位的停车场了。
公园大门口独自嗨舞的老人
莲湖公园:百岁老园“不显老”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我们经常路过莲湖路时瞥见的莲湖公园,已有百年历史。它最早是朱元璋的次子朱樉依这里低洼地势引水成池广种莲花,修成的“莲花池”, 1916被开辟为公园,有了今天的名字。
如今,已经101岁的莲湖公园作为西安最古老的三所公园之一,除了传统风格的北门看起来极为古朴之外,其实它一点也”不显老”。
莲湖公园不大,但对于莲湖路区域的市民来说极为重要。公园每天早6:00至晚10:00对市民免费开放,这么多年迎来送往的大都是周边退休的大爷大妈,还有一些因病需要康复锻炼的病人和家属。
除了慢舞,公园里也会有这种比较劲爆的舞步
每天早晚跳广场舞、吹萨克斯、唱歌的老年人在这里络绎不绝,甚至到中午的吃饭时间还是热闹非凡。因为都是周边居民,来公园步行就能搞定,乘坐公交也极为方便。所以,莲湖公园门口并没有设置停车场,倒是用门口的位置设置了微型消防站,刚好保障公园及周边的消防安全。
设施陈旧老化是西安老公园的通病,但莲湖公园2014年更换的一大批健身器材却一点不破。这里的运动器械集中安置在园区东北角,利用率极高,器械上标明了8年的使用寿命及2022年的使用截止日期。公园内也随处可见监控设施,市民在这里休闲十分安逸。
健身器材利用率很高
公园入口处右手边就是儿童游乐场,这里的设施的确过于陈旧,但10月底,公园已将此处封闭提升改造。
当然,老公园的毛病它也有,厕所条件简陋是一大BUG,部分厕所门关不上,水箱破裂,挂钩断裂。公园羽毛球场数量紧张,也没有放置衣物的地方,市民运动时大都在地上堆积,这些地方还有待改进。
破损的卫生间设施
劳动公园南门
劳动公园:劳动人民的公园
一个老西郊人时隔十几年再逛劳动公园是什么感觉?当然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劳动公园修建于1964年,由“任家庄苗圃”改造而成,在当时的特殊年代,这座西郊第一个公园,由劳动人民所建,并且主要服务于西郊周边的西电、仪表厂、庆安、延光厂等工厂所建,所以起名“劳动”二字,虽然现在看这名字太过时、太硬朗,不柔软,不幽雅,然而老西郊人会觉得只有这个名字才更贴切、更温馨、更散发着朴实无华的劳动者气息。
2017年,劳动公园已经建成53年,这个公园如今可以算得上西安最早一批的公园了,也是我们这次走访公园之一。现在就说一说我们走访的情况。
劳动公园门球场
 西安唯一有门球场地的公园 将继续为劳动人民服务
开园时间:免费开放,6:00——22:00(春夏)21:00(秋冬)
公园特色:劳动公园位于西郊工厂家属区中间,曾经这里一到周末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玩耍的,如今当年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而当年的家长已经退休在家,于是这里就成了每天老工人们聊天,晒太阳,避暑的必去之地。
并且如果没有记错,劳动公园内的门球场地是全西安所有公园内都没有的,这也是这么多年一直印象深刻的地方。
人群统计:劳动公园周内基本上都是周边工厂退休的老年人,早上锻炼的人比较多,下午也有,人流量比较稳定,周末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玩耍。
设施情况:因为是老公园,所以公园设施都比较老旧,有4个乒乓球案和几个羽毛球场地,一个门球场地,还有比较陈旧的健身器材和幼儿设施,虽然陈旧但还在使用中,可能是因为现在来的小孩比较少了,所以这些陈旧的设施并没有更换,有些甚至是十几年前的。
公园交通:首先是为西郊区域服务,所以公园没有设计停车场,只有在门外可以找地方停车,并且到跟前的公交车也不是很多。
劳动公园老式儿童设施
总结:劳动公园对于小孩来说玩耍的内容依然是那么单一,一座能想出一百种办法爬上去的假山和90年代的儿童设施,但是也有它的好处,比方可以让孩子不那么危险的自己爬山(假山),还能只花几块钱就能坐儿童设施(如果更新可能坐一次得十几块到几十块),而以前的游泳池如今也变成了钓鱼场和幼儿园,也算的上最大化利用。
还好门球场一直在,又新添了羽毛球场地和兵乓球台,公厕也进行了维修如今特别干净整洁,门口还是有那条比公园还有名的美食街,旁边就是菜市场,这里真的是退休职工的小天堂。
儿童公园大门
儿童公园:只是名字叫儿童
没有哪一个西安人是没去过儿童公园的,西安儿童公园是西安最古老的三座公园之一,始建于1928年,很多人应该都被这里的哈哈镜印象深刻,除此之外,儿童公园里的假山、石马和旱冰场和一进门那个“科技馆”都是人们儿时的回忆。
然而随时时间的推移,儿童公园也经过了几次改造,最近一次是2011年的大改造,号称建园83年以来最大一次改造,于当年六一儿童节当天开园,而这次改造总投入1600万,门口的“科技馆”将改造为“魔方大厦”(没错,童年阴影动画同名),并且建造几个“波浪屋”,同时好将打造七大主题区,营造一个集科普教育、游玩娱乐、益智健身于一体的儿童乐园。
2011年改造完毕到目前也已经6年了,如今儿童公园情况如何?我们带你们走一走。
儿童公园“波浪屋”大门紧锁
号称陕西省唯一的儿童公园 如今毫无特色和诚意
开园时间:免费开放
春夏: 6:30—21:30
秋冬: 7:30—21:30
公园特色:儿童公园本身不大,很难想象之前新闻报道说的要打造七大主题区能够真正实现,公园里唯一不变的那个如今叫“魔方大厦”的大楼,号称要打造成一楼是科普展示区、二楼是色彩与视觉展区并配有图书室、三层设置个人兴趣教室和互动游乐区,四楼设置青少年主题区,然而我们去的时候,只看到了一层一半的游乐场(类似于任何商场内的儿童游乐场)和一个放书的架子还有那几个童年记忆哈哈镜,而楼梯则上不去。
除了大楼外,剩下的基本上也是毫无“儿童”特色,原本以为能找到一些供儿童玩耍的设施,但是只看到大概五六个游乐设施,价格15元起步最贵30元。大周末也没有几个孩子坐,还有斥资100万元打造的“波浪屋”,根据介绍里面主要是热带观赏植物展示区,但是却大门紧闭。门口有几个孩子在放炮(哪里来的炮?)大概问了下,波浪屋应该是好久没开门了。
人群统计:原本为儿童设计的公园,真正来玩耍的儿童不多,倒是在“梦想广场”能看到一些附近的老大爷老大妈们在晒太阳聊天。
设施情况:儿童游乐设施较少,特别是免费的儿童设施几乎没有。
公园交通:公交坐到西门里,下车后走三百多米即到。公园没有专门为车辆设计特别大的停车场。
总结:如果没有提前看新闻,真感受不到童公园在2011年时还斥资改造过,并且在如今都重视儿童消费的年代,都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开发一些儿童游乐、教育设施,而儿童公园目前的状况要说玩乐,就那三五样游乐设施,要说教育,感受不到氛围,对于儿童并没有吸引力。
环城公园内破损的道路
环城公园:不停升级中的公园
众所周知,西安现在的城墙形成于明朝,历史悠久保存完整,而城墙跟前的这条护城河也伴随着城墙一起发展至今,也一直在变化着,西安人应该都知道护城河曾经很让人头疼,曾经干涸过,曾经臭气熏天过,直到80年代,才有了建设环城公园的概念,虽然建成后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护城河的水质一直被吐槽过,清淤工作也都做了好几次,改造工程也没停过,终于,现在的环城公园以目前来看最完美的形象呈现于我们眼前。
环城公园不仅是面子公园 更是西安人身边的公园
开放时间:
春夏 6:00——22:00
秋冬:6:00——21:00
公园特色:环城公园因为特殊性,不仅承担着公园在城市本身的功能,更有着西安古城对外地游客展示绿色生态的作用,所以在建设方面南段建设的最完美,南段的护城河内如今可以划船,岸上更是风景优美,而西面的健身设施也是不断更新,但是东面和北面的建设无论景观和设施上建设都相对落后。
人群统计:四面相比,南段和西段和东段还比较多,但是北段人是最少的,除了南门附近会有外地游客,一般都是周边的市民,以五六十岁居多,一般都是早上来这边锻炼的,中午过后人流量明显下降。
破损的椅子
设施情况:
南面和西面的器材都更新过,也有大面积的乒乓球案供市民使用,同时在西段和南段,一部分护城河外也有公园绿化范围,供市民游客游玩休息,而相对比北段和东段的运动器材就比较少了,健身器材都有年限标识。北段有健身器材破损状况。
同时北段部分路面也有破损不平整情况,晚上运动有危险,木质座椅也破损严重。
公园交通:四面均无停车场,园区门口停车位为内部管理人员车位。有自行车免费临时停车点。
总结:虽然现在的环城公园还是不够完美,但是在一个老西安人眼里,现在的环城公园,锻炼设施齐全,如厕方便,护城河水清澈见底,水里鱼鸭同游,真的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改变,希望能够继续努力改造,把东面和北面的环城公园打造的跟西面南面一样完美。
无论时光怎样流转,西安的这些老公园都默默守在古城内,它见证着西安的飞速发展,见证着我们的生活的更新迭代。所以,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些老家伙,以前它是我们的儿时乐园,现在是父母的交际江湖,它有理由和我们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问问自己,多久没逛过公园了?
(来源:华商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一、小区环境卫生问题  我想谈一下小区的环境卫生。去年中期,为了美化小区的需要,公司统一拆除了楼前屋后的单车遮雨棚,硬化了路面,改建扩建了一些花园凉亭,小区亮丽了许多。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乱象丛生的问题。由于没了遮雨棚,许多住户的废旧杂物到处乱堆放,停放车辆也非常随意,楼前屋后、走廊通道、树根低下……,到处是无序乱停放的电单车和其它杂物,显得杂乱无章。一些破旧沙发、锈迹斑斑的烂单车,暴光在露天下,任其日晒雨淋,显得既刺眼又影响环境。为了给电单车等有些价值的物品遮雨防晒,住户们纷纷找一些五花八门的破布、破朔料等,给这些“宝贝”披大衣,乱搭乱盖。小区到处充斥着大小不一的“蒙古包”,显得既滑稽又不雅观。一些收废旧的住户,不顾公德,在楼前屋后的空地,窗台走廊,到处堆放收来的废旧物品,既影响别人,也容易蚀生“四害”。  这些乱象丛生的问题,对小区的环境卫生不仅影响大,也很容易发生火灾,更与文明小区格格不入的。为了小区的环境卫生,为了车辆的有序停放,我认为,小区有必要重建自行车车棚。理由有四:第一、有了车棚,可以避免车辆遭受日晒雨淋,不仅能让住户放心,还能杜绝车辆的乱停乱放;第二、有了车棚,住户也就没有了乱搭乱盖的理由,可以防止“蒙古包”在小区的泛滥成灾;第三、有了挡雨车棚,对改善小区环境卫生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露天堆放陈旧杂物,特别是容易腐蚀的物品(主要是电车电池),既不美观,也容易污染环境、发生火灾、蚀生“四害”;第四、电单车是大家最重要的出行工具,住户们最关心车辆的日晒雨淋,特别是电单车,对于取消车棚,是有很大怨言和抵触情绪的,也不利于安定团结。此时如能重建车棚,将是大家的福音,也能显示领导的人文关怀,对于和谐社会,文明社区是利好的。  关于车棚问题,一些细节我想说一下。建设车棚,应该以简洁、实用、牢固为主,环保明亮为辅。也就是说车棚建设应是敞开式的,四周是通风的,用结实、环保的绝缘材质做成的圆形柱子作支撑(禁止使用金属材料),柱子尽量少而精,顶棚可使用透明环保的材质,建成斜塔式,平整无梭角。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整洁亮丽,美观大方,安全耐用,利于排污,顶棚避免堆积垃圾杂物,视线宽阔,以不妨碍监控为佳。另外,为了美化着想,必须立个规矩,除了车辆之外,不允许放其它杂物,保持车棚的干净、整洁、统一。  车棚不是累赘,它是每个小区的必备设施之一,是人文关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和谐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不能轻视它的作用。或许,它也可以成为小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此外,为了保证小区的整体美观,对乱搭乱盖、乱停放车辆、污染环境行为必须坚决制止。要多加强小区的环境卫生监督工作,禁止在大院设点收废旧,不允许摆在外面,收废旧必须进房收购,而且要及时处理废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人性化的前提下,适度进行严管重罚,只有这样,小区的面貌才有大的改观。  二、防电防火安全问题  电单车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交通工具,是大家工作和生活的好帮手,它的充电安全问题自然也是大家非常关心,又很头疼的问题。目前小区里电单车数量众多,充电方法也多种多样。除了搬电池进屋充电之外,一些住户,为了方便充电,直接将电线拉出户外,将电线插座绑在树上、楼梯口给车充电,很不安全。许多高层住户,充电更加惊险,直接从户内拉一条长长的电线,从高空飘下来,给车辆远距离充电,这些电线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还用很细很软的陈旧电线,分多段相连接,接触性差,万一电线从空中断开,或者挂在什么地方,电线漏电了,危险性就大了。有些住户为了图省事,也不挪近一下电单车,直接就从房屋里拉线出来,横过通道,直接给对面的电车充电,电线横在空中,人们在下面走,总有一些心慌慌的感觉。有些住户充完电,电线也不收,长期挂在外面的树上、竹杆上、废旧车辆上,任其日晒雨淋,这很容易发生触电或火灾事故,如果是雷雨季节,其安全隐患可想而知了,领导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为了小区的安全着想,最好能在小区里开辟一个充电专区,由物业统一安装一些质量可靠的公用插座,方便辖区居民给车充电,适当收取一些管理费即可。如果有条件的话,物业也可以在每栋楼,每个楼梯口安装一些充电插座(从住家的电表里接入电源,费用自负)。插座可以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直接安装在每个单元楼下。有车棚的话,则直接安装在车棚里,充电盒由用户管理。如此一来,住户无须从户内拉线出来,就可以直接在楼下或车棚里充电了,又方便又安全,也避免了乱拉电线,还很有人性化,居民们也很乐意接受,领导不妨考虑一下这个建议。  三、外来居民管理问题  房改以来,房屋基本都私有化了,买房租房成了普遍现象,非本单位职工的外来住户和租客日益增多,外来车辆和流动人口大幅增加。人员的多样性,使得物业管理复杂化,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一些外来业主,特别是一些租户很不自觉,不是将生活垃圾装在垃圾袋里,拎出去扔到各楼栋设置的垃栋圾桶里,而是下楼后就随手乱抛,甚至从高空直接抛出,既影响环境,又危及他人生命。有些租客,根本不管他人是否休息,三更半夜仍然在猜码吃酒、打麻将,高声喧哗,缺乏公德心。甚至有些租客还是盗贼出生,他们整天无所事事,东游西逛,还带来形形色色的人进出居所,甚至有聚众吸毒的行为。由于租客们流动性大,出入自如,给一些不法之徒钻了空子,住户车辆被盗,财产受损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给小区的治安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和麻烦。因此,加强这些外来居民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由于这些住户,不是本单位职工,所掌握的信息有限,不受约束,人员鱼龙混杂,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起来相当吃力。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非本职工的外来居民,我认为有必要加强一下对他们的监管和约束工作。怎样做才好呢?我认为,首先来一个彻底的清查摸底,搞清楚辖区内到底有多少职工产权住户、非职工产权住户,以及有多少用于出租的房屋,做好对他们的信息登记工作,有必要时可以和房屋产权人签订一份责任状,明确他们的义务和职责,产权改变或换新租客时,必须要及时通报单位物业,做好备案。  必要时,可由后勤牵头,成立一个外来居民管理委员会(外管会),成员由这些外来居民组成(最好由有一定职务和水平的人员担任,可报上级批准,有名有实),直接受后勤监管。他们的任务就是:配合后勤,对这些外来居民进行督促和管理,促使他们遵守小区的各项规章制度,防止一些非法行为的发生,协调业主与租客之间的矛盾,促进他们的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并且不定时组织一些文体联欢活动,丰富外来居民的生活,增进他们之间的团结、沟通和认识,加强他们的友谊和了解。只有大家知己知彼了,融为一体了,才能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假若住户违反了小区的规章制度,外管会有权进行处罚,如不服从管理又不履行处理义务的,可停止一切物业服务。如是租户,可请业主配合,解除租赁合同,并驱逐出小区。违法者可报警处理,而且房屋产权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只有外管会和后勤部门的协同合作和努力,外来人员的的脏、乱、差的面貌才有大的改观,小区的治安状况才能得到根本好转。  四、物业管理次序问题  目前小区是敞开式的,外来陌生人员,可以随便出入小区,随便到小区收破烂、乱张贴广告、甚至乱敲住户门,乱推销产品,不受一点约束,也很少受到保安盘查和阻拦的。特别是一些回收旧家电的,进出小区很自由,电单车经常长驱直入,随便在小区乱窜,楼前屋后到处乱吆喝,既影响住户休息,也给小区治安带来不少隐患。对此类问题,物业应该多加强管理了。  做为小区居民,我有责任对小区的物业次序提出些一些意见和看法:  第一、对于到小区收破烂、乱张贴广告,特别是回收旧家电的,保安必须要制止,不能让其随便进出小区。遇到有人询问辖区内住户的有关情况时,特别是住户的姓名和门号,保安不能随意提供,一定要弄清其动机,明确其目的,做好身份登记之后,才能联系户主,否则不予放行。另外,要注意楼道、墙壁上、扶手上,那些疏通管道、上门开锁的非法小广告,要定时清理, 防止住户受骗上当,必要时可报警处理。  第二、有些外来人员或本区居民,未经批准,随便在辖区内摆摊设点、随便拉线施工、随便做商品宣传,小区成了自由市场;有的住户很不自觉,在自家房前搞废品回收,废品堆得乱七八糟。这不仅影响了物业次序,也影响了环境卫生,也损害了小区居民的利益。对此,物管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坚决制止,勒令其改正,必要时可进行处罚。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  第三、一些小区居民,因为工作需要,长期出差,或者旅游,或者出国等等原因,房屋长期空置,这给物业管理带来了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屋主交纳水电费的情况,如果出现长期拖欠水电费的情况,必须查明原因,了解屋主动态,必要时可断水断电,防止意外发生。为了防患于未然,必须做好宣传工作,提醒各住户:外出时,必须要和物业取得联系,及时做好登记工作,注意关闭门窗,关闭水、电、电器等家用设施。另外,保安及物管还要做好空置房的巡查工作,必要时可向住户收取适当的管理费。   第四、目前小区里,不仅汽车多,电单车也多,车辆无序乱停放很严重。虽然小区有了停车场,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停车需求。一些住户,贪图方便,把汽车随意停在楼梯口,小区走廊,甚至与电单车争位,不仅影响其他住户的出入,还影响了消防通道,危及了公共利益。而一些电单车,仗着轻巧便捷,横七竖八地到处乱停放:住宅楼前后、通道走廊、大树下、人行道、绿化带,都是电单车的天下,一片乱像丛生。我认为,与其让车辆这样乱停放,不如在细节上下功夫:为了车辆有序停放,为了人性化的需要,尽量恢复车棚的重建工作,或者在原有的单车棚的位子上,画一些醒目的停车位,专供电单车停放,既美观又大方,除此之外,其它地方严禁停放车辆;为了限制车辆速度,每个住宅楼的通道两端,最好各设置一条减速带, 确保居民出入平安 。  第五、电单车是群众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正因如此,南宁市政府为了加强对电单车的统一管理,近期出台了电单车的上牌制度。制度规定,给电单车上牌,必须提供发票、合格证等证明。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许多车主早已经找不到发票了,迟迟无法给车上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部门做出了一个人性化规定:没有发票,凭单位或者居委会证明也行,也可集体预约上门办牌。  据我了解,一些没有双证的车主,不知如何到单位或者居委会开证明,跑上跑下的,有关人员也不予明说,拿证过程非常曲折。虽然车主开出了证明材料,但是不够规范,一些办牌点仍然找出各种理由不予上牌,上牌过程十分不顺利。尽管侥幸上了牌,也让车主们彼于奔命,折腾得够呛,既费时又费力,还耽误了工作,惹了一肚子的气。随着政府限禁日期的日益临近,一些没能上牌的车主,特别是靠电单车上下班的职工,感到非常着急。  为了方便辖区居民和单位职工,从人性化考虑,送变电小区是否考虑跟车管所联系预约,在小区设点集中开证明、打印、办牌,实行一条龙服务?虽然工作繁锁了点,但是方便了居民和职工,避免了大家来回奔波之苦,也能更好地管理辖区内的电单车,我认为还是值得的。  http://user.qzone.qq.com//blog/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真情abc123 想法很不错,有建设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