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产品图片拍摄产品用什么相机好好

为你解读十大相机真相-像素越高,拍出照片就越清楚吗?
查看: 24478|
&数码相机是一个门槛比较高的行业,尤其是在大部分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少数日本大企业的情况下。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体相机行业的规范度——大部分产品均质量上乘,很少出现假货、仿货的现象;但与此同时,也会造成有些相机参数不够透明,容易引起混淆等不便之处。3·15临近,笔者就搜集了十个平日里会引起歧义和争论的问题,为您逐一揭开买相机不得不知的行业真相。首先,是大家最关注的像素问题。
&&& ·像素越高,拍出照片就越清楚吗?
&&& 像素越高,真的拍出照片就越清楚吗?想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像素?直观的说,如果您将所拍摄的照片放大,就会发现数码相机所拍摄的照片是有一个一个单一颜色的小颗粒拼凑成的,这些颗粒就是构成整张图片的最小的单位——像素。
&&& 再看我们的相机,所谓的1200万像素、1400万像素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其实很容易理解,比如您拍摄的照片尺寸是像素,那么用这两个边长相乘,就得出12,000,000这个数值,也就是指这个相机具备1200万像素。
像素排布大致是这个样子的
  是不是有效像素越高,拍摄出来的照片越清楚呢?这个不是必然,在光线理想情况下,相机成像“清晰度”和有效像素、感光元件尺寸、影像处理器、以及镜头解析力都有直接联系,所以不能简单的下结论。不过,如果在传感器面积、处理器相同的情况下,并搭配一颗足够“锐”的镜头,那么当然像素越高、照出来的片子就越“清楚”。
佳能50D/60D分辨率对比
  上面对比就是采用佳能50D和60D拍摄,这两台机器在成像系统上只CMOS有传感器像素差别,都装载DIGIC 4影像处理器,并且在测试的时候均采用高素质EF 50mm/F1.4标准定焦镜头。高像素的60D在细节上胜过上一代50D。
  在这里笔者还是要提醒,左右照片清晰度的因素有很多,这就如同大家熟知的“木桶原理”,您相机所拍的照片到底能清晰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相机成像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这里可能是像素、镜头,或者是图像处理器等。一味的追求高像素并不能一定保证获得细节更多,但是,更多的像素是拍出高解析度照片的基础。
  ·仅在其他条件足够优秀的情况下,像素越高,拍出来的照片越清楚。
&·浏览+冲印,多大像素才够用?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知道,像素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照片拍摄尺寸和清晰度。不过除此之外,像素还直接和大家的“面子”挂钩,实在是重中之重。因此接下来的问题我们依旧围绕着这个话题和大家再多说几句——在日常应用中,浏览照片+冲印大幅,多大像素对于我们才够用?
  首先来看大家最常使用到的照片浏览方式——在电脑中回放!经过调查,现在显示器的主流分辨率一般为:台式机像素或以下,14寸笔记本电脑像素,这样算下来,即便是1080全高清分辨率,至多也不过200万像素级别。这就意味您的显示器,最多能显示200万像素的图像信息。因此如果不进行放大,基本上所有市面上的相机,甚至是手机都“够用”了!
打印小照片,通常200-300万像素足够啦
  如果您喜欢将拍摄的照片拿去店里冲印,那么按照一般数码冲印店才用的120-250dpi相纸的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照片冲印和像素对照表
  参考上面表格,即便是冲印20英寸的大照片,也才需要800万像素。除非在冲印之前,您对照片进行大规模裁减,否则过大的像素相机对冲照片也没太明显的作用。诚然,对于基本只冲洗8英寸以下照片家庭用户来说,高像素更加显得“意义不大”。
  ·如果有条件,当然像素越高越好;从够用角度看,目前所有相机基本都能满足家用需求。
&
[FS:PAGE]
·要拍好照片,一定得用单反吗?
  这是一个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的一个问题,要拍好照片,一定用单反吗?(当然,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将例如徕卡M9这样的非主流数码旁轴相机刨除在外)至少从绝对意义上讲,拍好照片必须用单反,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主流通讯社、电视台和大部分商业摄影师、风光摄影师无一例外选择单反相机的原因。
&&& 为什么“靠拍照谋生的人”都用单反呢?可以肯定的是,单反相机存在非常多的优势。首先,单反相机有着更大的传感器尺寸,相比DC,单反传感器的尺寸几乎十倍甚至数十倍于普通DC,更大的感光元件能提供更多的像素、更优秀的控噪效果和更容易实现的景深控制;其次,从对焦速度、连拍速度和整体反应速度上来看,单反相机在对于瞬间镜头的捕捉能力上往往远胜于DC和旁轴相机。
 && 除了在自身素质上非常出色,单反相机在镜头、配件方面的可选择余地和升级潜力也是任何其他种类相机没法比拟的。从6mm的鱼眼镜头到超过1000mm的超远望镜头,从具备F1.4以上大光圈的人像镜头到放大倍率1:1的微距镜头;各种各样的闪光灯、手柄、脚架、增距镜……可以说单反相机的强大,更多是靠恐怖的周边配件支持所实现的。
&&& 不过话分两头,对于很多家庭用户来说,“好照片”的定义更多指的是一些记录下日常生活感动的照片。在这个层面上,画质、对焦等技术因素就退居二线了。或许你心中的“好照片”是初中时和好友的大头贴合影、一张略微有些不清楚的老照片,此时任何设备也都只是个记录工具罢了,还有谁会在乎是单反还是手机呢?
  ·单反拍出来的照片通常画质更好,但高画质的照片未必就是好照片,我们并不一定要拘泥于使用单反相机完成日常拍照,小DC、甚至手机也能记录下令人感动的瞬间。
·胶片和数码,到底谁的画质好?
  或许在10年前,用数码相机拍照会被认为是不专业或者不严谨的行为,那么到了2011年,似乎已经有极少的理由再来阻碍你使用数码相机了(一次成像相机,中、大画幅相机除外)。
徕卡相机都已经全面放弃胶片了,您说数码靠谱么?
  拿传统的135胶片来说。曾经有专家试验,在温度、湿度和光线极为苛刻的理想环境下,使用最顶级35mm胶片+最顶级相机+最顶级扫描仪能够记录下相当于万像素分辨率的图片(这个条件估计耗资不下百万吧),对于常规胶片单反相机日常使用来说,一般搭配高端镜头能实现万像素的解析力。参考现在各种各样的数码相机,胶片在解析能力上已经被CMOS、CCD迎头赶上。
胶片的最后领地:风靡了全球的富士一次成像相机
  不过,采用化学原理的胶片还是具备一些的宽容度方面的优势和色阶过渡上的优势,并且风靡全球的一次成像相机也是采用感光胶片实现的。这可能是目前为止胶片为数很少能留住用户的理由了。除此之外,在高ISO控噪、照片锐度、以及色温控制上(数码相机具备几乎覆盖所有常用色温的RAW格式),数码相机早已达到“秒杀”传统胶片相机的水平了。更重要的是,数码相机在照完之后,就可以即时观看效果,和其他人分享拍照乐趣,更能免去胶卷和冲洗照片的精力和费用……
最便宜的中画幅数码也要70000元,所以很多人选择胶片
  除非您真的对于中大画幅感兴趣,并缺少购买数码后背的资金,或者有“一次成像”的小资情节。否则对于常规拍摄而言,我们已经没有理由不推荐数码相机了。
  ·数码时代,您就别抱着胶片不放了……
&·DC大光圈镜头,能叫板单反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光圈在镜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控制一张照片[FS:PAGE]曝光的核心参数,它的大小决定着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一般来说,同焦距、同品牌下,光圈越大的镜头规格越高,售价越贵;DC亦是如此,大光圈镜头往往只出现在少数高端消费机上。
无论是对于DC还是单反相机,更大大光圈都能带来更快的快门速度,尤其在拍摄一些光线较暗的场景时,能够尽量减少使用闪光灯,并降低相机感光度以提升画质。
  除此之外,大光圈还能提升镜头的虚化效果,不过这一点上,DC和单反、单电并不具备可比性。简单的说,由于镜头实际焦距和传感器尺寸等原因,我们不能认为光圈F2.0或者以上的DC,它的虚化效果就比F4甚至F5.6的单反、单电相机好。或许有些人不同意这个观点,那么笔者就拿两台相机做个试验。
松下LX5:焦距:20mm 光圈:f/3.3 ISO感光度:160
曝光时间:10/125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松下G2套机:焦距:42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0/6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通过上面对比,我们很明显的看出,即便是时候虚化最好的大光圈DC——松下LX5,也难以在虚化上超越微4/3系统单电套机,更不要提传统APS-C单反相机或者全画幅相机了。所以说,当索尼F717/F828、R1等一系列怪兽级别DC“退出江湖”后,DC的大光圈更多的意义在于提升暗光下的快门速度,想在虚化上达到理想效果,您还是考虑单反/单电+大光圈镜头吧。
  ·找到喜欢、适合的相机就好好用吧,DC的镜头参数和单反不是一回事儿,DC用户别较真拿去对比了,否则会郁闷的……
·相机的防抖,为啥有时不靠谱?
  照片拍抖了!真的是很郁闷的一件事儿,相信很多没什么基础的初级用户都十分头疼这个问题。为什么我的相机有了防抖还会拍虚,并且有时暗的环境拍出来不抖,亮的反而抖呢?
  这里笔者先说明,照片为什么抖?其实照片抖是因为在进行曝光的时候晃动造成的,这个晃动有可能是拍摄者在晃动,也有可能是拍摄主体在动。因此,如何避免“动”就是避免拍虚的核心。
  首先,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提升快门速度,环境光线明暗、相机感光度、光圈都是影响快门速度的因素,需要权衡设定才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将快门速度提升到“安全快门”以上,也就是“1s/相机焦距”比如广角端35mm就是1/35s快门。再配合上相机的光学防抖技术,基本上我们拍摄者的抖动就可以避免了。
  接下来就要让被拍摄者尽量保持不动,也就是让被拍摄者站着不动或者尽量少动。如果您非要拍摄某个跳跃或者转身的瞬间,或者拍摄物就是个好动的宠物,那么就只有再想办法提升快门了。总之,相机有了防抖并不是就不抖了,而光线明暗也不是决定照片清晰度的唯一参考。
  ·相机的防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抖动造成的影响。
& ·照片多了,放哪儿最好、最安全?
  随着数码影像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中的照片越来越多,日积月累,这动辄数十GB的照片放在哪儿才安全呢?作为摄影爱好者的笔者,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无非,我们的照片有三个地方可以存储:存储卡、硬盘、光盘,下面笔者就为大家分析一下三种存储方式的优劣!
雷克沙128GB存储卡,价格惊人!
  存储卡:
&&& 优点:最方便,不用拿出相机;体积小;开机就能随时翻看;
  缺点:容量小,成本高;容易被误删;损坏后数据全无
  成本:16GB 140-200元 约10元/GB
&&& 寿命:不稳定
  硬盘:
&&& 优点:成本非常低;硬件损坏后可修复数据;备份方便
  缺点:容易被误删;传统硬盘无便携性可言
  成本:2000GB 600元 约0.3元/GB
&&& 寿命:5-10年
[FS:PAGE]
  光盘:
&&& 优点:成本非常低;分享方便;备份方便;数据绝对安全,不会被误删
  缺点:不能修改数据;损坏后数据全无;存储、管理起来麻烦,耗费时间长
  成本:4.7GB 1.5元 约0.3元/GB
&&& 寿命:20-100年
  相信大家看了之后都有自己的打算了吧,在这里笔者提醒大家,最安全的备份方式就是多重备份。参考笔者自己,就是将硬盘中的重要资料再用光盘或者第二块硬盘进行一次备份。
  ·数据放在哪儿都不是绝对安全,因此对于重要照片,请您多多备份;无数血淋淋的事实给我们的经验是:千万别心存侥幸。
·存储卡该怎么避免“突然死亡”?
  笔者曾经历过一次非常严重的教训——近一天拍摄即将完成时,存储卡“突然死亡”……后果不说,大家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在外出拍摄时笔者尽量采用双卡相机以保证存储卡挂掉一个照片也不会全丢。不过相信大家基本都在用单卡槽相机,如何最大程度避免CF/SD卡突然死亡的悲剧呢?首先,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 ·存储卡是用完了删除好,还是格式化好?
  很多人认为SD卡或者CF卡这种闪存介质存储器对于擦写形式并没有太苛刻的要求,无论是格式化还是直接删除都是对于MLC闪存芯片的简单擦写。不过根据笔者了解,很多相机厂商提供了低级格式化的选项,对于这种真正对存储芯片进行归零的删除方式,大家除非为了保护自己**,尽量不要选择。原因是进行这个操作时,闪存本身和控制芯片都处在高强度运转状态,有可能造成对于闪存寿命的影响。
 除此之外,当然购买一款质量过硬的SD卡或者CF卡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对于经常使用相机连拍功能和视频拍摄功能的用户来说,更高质量的卡意味着多一分放心,少一分风险。与此同时,虽然存储卡看似身轻如燕,但是依照笔者经验,多数损毁都是被主人摔坏的。
  ·双卡备份是王道,没条件就买个质量好点儿的卡;另外,请善待你的存储卡
&& &·终身质保真是“一辈子承诺”吗?
  除了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挑选一款品质精良的卡也是非常关键的。当我们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存储卡时,很多人都会看到类似于“终身质保”“终身保固”等承诺。这看似脆弱的SD卡竟然能夸此海口,当真让人怀疑,这“一辈子承诺”到底考不靠谱呢?
  想想看,如果您20年后拿着某终身质保的4GB的存储卡去维修时,这种“古董级”东西怎么有可能还“能修”?所谓的终身质保,一般是指在厂商相应产品停产前,或者停产后一段时间均享受保修服务,是指的这个产周期的“终身”,并非您的“终身”。是不是看了之后,您也就不再迷信所谓的“一旦选择,终身负责”这样的话了。 考虑到存储卡的发展速度,可想而知,这终身质保的时间也应该不会太久。在此笔者奉劝大家,您还是别指着把存储卡用坏了保修吧。认准个名牌,并且避免买到假货,至少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三年内一般很少有卡会坏,并且到时候即便坏了,替代产品的价格和性能也足矣让您“喜新厌旧”了。
  ·终身质保,真保不了多久……
&& ·第一次充电,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很多人在问笔者这样一个问题,买了相机以后第一次充电要多长时间?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提到不止一次。现在的主流数码相机,除了某些入门机型采用传统AA干电池供电外,几乎99%的相机都是采用智慧型锂电池作为电源。一般来说,这类电池都会内置芯片来感应目前电量,因此在充满电之后,即便您再将电池放置在充电器上,也不会再向里冲一点儿电。所以说,现在的相机电池,第一次充电基本上充满即可。
不过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锂电池也有所谓“激活”一说,也就是在您前几次使用的时候,尽量将电池内部电量耗尽再进行充电。通常来说,锂电池的充放电寿命在300次左右,之后开始出现电量衰减,也请大家注意相应问题。
  ·其实,关于不同电池怎么充电,说明书里都有写的很清楚了……
  ·写在最后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帮大家了解一些相机行业的真相和“潜规则”。3·15临近,相信在这时候也基本没有奸商敢拿假货、次品来忽悠您。至于本文目的,我更多是想为大家解释一些以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东西。这样,日后无论是大家玩摄影还是买相机的时候都能在这些问题上,有可参考的东西。希望本文能对您有些帮助,也祝大家在日常拍摄中体验到更多乐趣与感动。
Powered by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10个摄影诀窍告诉你如何拍好静物照片
10个摄影诀窍告诉你如何拍好静物照片
作者:译言
&&& 追溯照相技术的种类,静物摄影应该是发展时间最长的。照相技术发展初期,由于技术限制,曝光时间会持续比较长时间,所以拍摄静物是最佳的选择。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静物摄影的魅力依旧,仍然是最重要的摄影技术之一。
&&& 从更高的角度来看,静物摄影是非常有商业价值的,例如杂志、产品目录和网站都需要产品展示。有些静物经常被人忽略,但是给他们拍照还是蛮有好处的,接下来你可以学习到如何有创造性的进行拍摄,并且自己也可以动手拍摄你自己的照片。
&&& 和常规不同,你不需要为静物摄影专门找一间工作室或者专门为此找一处非常理想的地方。你可以在家里找一个简便的空间开始你的摄影工作,例如床边的一张桌子,旁边有一个简单的背景,还要利用到一些灯具。
摄影:apwizard
&&& 静物摄影与风景摄影和人物摄影有很大程度上不同,风景和人物一般都会设定一个主题,或者是一座高山,或者是一个,它们自身可以有很大的变化,创作的空间是现成在你面前的。然而,静物摄影不同,它们变化极少,所有的情况都有控制,包括主题,你需要绞尽脑汁的去想有趣而且新奇的方法去创造性的捕捉它们的特点。
2. 选择主题
&&& 拍摄什么样的照片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在屋子里好好找找,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但是简单的东西作为起步对象。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一定要像其他人一样拍摄水果或者鲜花,可以开放性的选择拍摄对象,但是也不要选择过难的。
摄影:whereisyourmind
&&& 当你出门四处逛的时候,如果有东西吸引了你的眼球,把它带回家(但是不能是去偷),或者做个标记以后有时间再去拍。尽量避免选择草和金属这类带有反射性表面的对象,因为拍摄它们的光线十分难控制。一旦你掌握了单个实物的拍摄技术,尝试着几个实物一起拍,最好几个实物形状、颜色、纹理都不同,看看你是否能拍出好的效果。3. 光线     不一定要使用非常昂贵的光线器材,我非常清楚我的预算不能够承受一整套完整的工作室灯光,所以我会尽量使用我手头能够利用的光线器材来拍摄静物。请记住摄影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在你的控制之下,假如你也是这么想的,你需要找一间房间使用遮挡板或者窗帘来挡住所有的自然光线,这样你就可以完全控制照射在你的拍摄对象上的光线了。 摄影:brtsergio     如果能够有效的使用一般的灯光,也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请务必除了放置在实物前面以外多尝试几个放置的位置,侧面和后面投射过来的灯光能够增加镜头的趣味性、光影性以及纵深感。否则,你可以选择一间光线只来自于一个窗户的房间,把这个作为有利条件。日然光从一个角度照射物体,你可以使用其它灯光或者反射器来调节所需的灯光。 4. 和角度     取决于你的光线条件,有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三脚架和快门线。我建议使用这些设备,因为有了这些设备,你可以更好的观察和拍摄你的对象。这些设备也可以使光圈速度略微变长,使图像的聚焦点前移、背景虚化,假如你需要的话。 摄影:yjhsu     但是,不要让固定位置的相机限制了你的创造性,一旦用了三角架,比较容易忘记由于位置固定,所有的照片都是由一个角度拍摄的。需要确保你拍摄时能够调整角度和高度。否则,在你知道并且做出调整前,你的整个系列摄影作品都是一个角度拍摄的,变化非常小,极其有限。角度和高度可以同时调整。可以尝试鸟瞰图的方式来拍摄对象,从上往下的拍摄,但是要小心一点,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要将阴影投射在物体上。5. 正确使用背景    选择一个好的背景对你创作一件成功的作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的背景最好能够简单但是漂亮,这样不会对你所拍摄的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一面素色的墙或者一张大的白色或者素色的纸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摄影:darktechsystem     需要仔细考虑一下如果选择背景来承托实物,你是想要中性的背景呢,还是需要和实物相匹配色调的背景。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实物,有可能用不上使用背景,可以使用一个衬底来代替,例如黑色的天鹅绒会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能够吸收光线,使衬底看起来是纯黑色的。 6. 拍摄元素间的组合     各种创作元素间的组合,对于拍一幅独一无二的,精美的静物摄影作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结合三分法则,应该考虑如何使你的作品做到各种元素的最佳组合。确保在画面中没有能够分散注意力的元素,只有主体和背景。 摄影:lindenbaum     尝试着使用一些创造性思维来改变各种元素的组合来进行拍摄。你希望观众的焦点在哪里?你会充分利用物体周围的空白空间吗,有没有可能尝试着填满画面?你所拍摄的主题,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它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还是作为单独的一个主体存在?7. 长时间反复拍摄     我时常能够感觉到拍摄的目的决定了作品中的情绪。所以如果我只为了放松自己来摄影(反对有人向你指派工作),我的压迫感会很少,这样就能够确保很好的还原摄影所要表达的东西。做事情漫无目的肯定是不好的习惯,但是对于静物摄影来说,这可能反而是好的。因为你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来完成你的杰作。 摄影:vamedia     和景物摄影不同,光线不会很快的变化;和人物拍摄也不同,你的拍摄对象不会越来越无聊,它一直是这个样子的不会有任何变化。这些都是静物摄影的优势,你可以将你的拍摄对象、光线、背景和相机都固定好,拍一些照片,然后改变它们,继续进行拍摄。假如你自我感觉不是很好,你可以走开一会,喝杯咖啡再回来继续拍摄。     静物拍摄没有理由不排除清晰干净的照片来,因为你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光线和焦距。如果你手头有个微距镜头,那再好不过,如果没有,试试选择你的相机的微距模式,这样能够让你更好的捕捉你的对象的细节。 8. 通过名作激发灵感 摄影:layos    如果你纠结于光线,组合及构图的时候,可能你需要一些灵感了。找灵感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去看那些很多年前的大师的静物作品。上网查找文艺复兴时期的静物艺术作品,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的各个元素。     研究这些作品将会帮助你更好的思考构图、阴影和颜色的综合运用。希望这些能够给你灵感,让你能够拍摄出更精彩的作品来。9. 是一试身手的时候了     现在是你一试身手的时候了。从你的日程表里找一个空闲的时间来练习。尝试找设置好你的相机,布置好你的背景,靠着窗户获得合适的光点,然后开始拍摄。 :apwizard     一旦你掌握了基础的尝试,可以通过改变相机的角度和光线,或者使用一些可变光源,例如蜡烛和台灯来做一些实验。光圈也是创造性的一个环节,使用f/1.8的定焦镜头可以获得特殊的定焦背景的艺术效果。假如你使用某样实物作为实验对象,那就拍摄它吧,静物摄影不是只有水果和花的。所以,找一个独特的迷人的物体作为开始,开始摄影吧。 10. 赚钱? 摄影:gfpeck    对静物摄影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特别是现在能够很简单的上传到网上的摄影素材库中,这些素材库的使用对象一般是杂志,商业出版物或者是在线内容。一旦你拍摄了作品,不要害怕将它分享在网络上,你甚至肯一尝试使用Envato’s PhotoDune的素材库服务。所以,每次你拍摄的时候,都要拿出工作的激情来,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作品何时能够给你带来多少收入。
超多摄影技巧、实用器材推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蜂鸟网(fengniaoweixin)
此文是否有帮助:
译言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论坛帖子11521次21075次3897次4671次5607次6595次7548次8540次9520次10498次
焦圈,为摄影而生1丶相机像素
& &&&&一般情况下200-300万的像素就够了,当然你有钱又另当别论了。的照片一般都是的,甚至更小。太大的图只会拖累你,处理起来对硬件要求也高。摄像头不要用,画面太灰。摄像机的静照可以用。各位网络店主们一定要把自己定格为专业的师,如果有心想拍好照片,利用普通数码相机也能拍出单反的效果。
2丶相机的手动模式一定比自动模式的效果好
& &&&&如果你只是一个新手,那还是自动算了,网店拍摄新手一般都不太多用手动模式的。手动和自动的区别在于,在手动模式下能够灵活设置光圈丶设置ISO感光值丶设置快门丶设置对焦点丶手动对焦丶光圈快门优先等。在自动模式下能设置的选项很有限,各种参数都是傻瓜式的自动设置。
拍摄器材:1.数码相机:必须具有良好的微距功能,并应优先选择具有全手动功能的相机:如自定义白平衡等功能。
2.三脚架:不要告诉我你的摄影技术有多好,及时是摄影专家也会用它来防止抖动。特别在微距拍摄和长时间拍摄过程中,借助三脚架拍摄绝对让你倍加轻松。
3.灯光:专业影楼和个人家里最大的区别就是灯光的差异,光照对于成像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你可以选择专业的摄灯,或者用普通的节能灯甚至日光灯都可以,当然必须是发白光的灯具(特殊效果除外)。
4.摄影支撑体:对于小件物品,购买一个柔光摄影棚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动手能力强的话,自制一个也可以差强人意;如果是大件物品,只要有光线充足的平台就好了,如桌子丶写字台和床就都可以作为拍摄平面使用;服装类商品还是要借助模特或者真人才能更好的实现效果。
5.背景选择:小件物品的背景选择范围非常广泛,如不同颜色的背景布,卡纸(美工店里都有)都可以作为背景,首饰或者工艺品可以借助棉丶麻丶丝丶缎丶甚至植物叶片等物体突出质感。如果是大件物品室内拍摄的话,那么白墙就是很好的背景了!样片:·····························································································摄影资深摄影师打造视觉摄影,数以千计的卖家成就了我们,我们也正以百倍的努力回报卖家!如果您想由此改变,请联系我们!我们跟您一样,有一颗做品牌的的心!
联系电话:(郭先生)
@你关注的人或派友
亲,先登录哦!
【线下加油站】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对方邮件地址:
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机拍摄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