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央行净投放300亿什么意思

央行今日公开市场上净投放3100亿元 连续四天大额净投放 - 希财网
头条粉丝:20万+
希财金管家
粉丝:30万+
希财网订阅号
微信粉丝:15万+
微信粉丝:12万+
央行今日公开市场上净投放3100亿元 连续四天大额净投放
小诸葛&&&&&& 09:44:40&&&&&&来源:希财新金融
11月16日,中国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将展开三期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16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为1400亿元,63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为300亿元。同时今日有2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净投放3100亿元,为连续五天净投放,同时为连续四天大额净投放。
扫一扫“希财理财”,福利满满等你来!
专业的产品测评,贴心的理财攻略,及时的平台资讯,更有超高的红包活动,统统一手掌握。
微信公众号:希财理财(xicaiwang-p2p)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风险提示:广告信息均来自平台方,不代表平台安全性,不构成投资建议!红包、体验金、理财金、大礼包、加息券、满减券、优惠券等都不直接等同于现金。参考收益说明不是收益承诺,不代表最终真实收益。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欢迎关注我们的APP
央行结束连日大额净投放 未来流动性压力犹存
周三,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1600亿元逆回购操作,完全对冲当日到期量,终结了此前连续六日大手笔净投放资金的操作。
兴业研究分析师认为,考虑到当下逆回购余额已经达到了1万亿元的隐性上限、净投放的资金已基本可覆盖缴税因素所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叠加当下资金利率水平已经达到了利率“蛇洞”的运行下限,央行继续连续净投放不可期,不得对流动性放松警惕。
10月17日至24日,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了总共8400亿元的资金。值得注意的是,期间市场利率正处于下行阶段。
兴业研究分析师何津津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今年以来,央行连续大幅净投放仅出现过三次,分别在1月份、7月份和10月份。其中,1月份主要是为了平滑春节效应,7月中下旬的投放和缴税因素对资金面造成的压力有关。
而本次净投放时点明显提前,纳税申报截止日为10月23日,但央行从18日开始便在公告中提到税期因素。另外,两位分析师指出,以往央行大幅净投放时期,往往对应的是资金利率的上行,但这一次,是在资金利率已经出现下行,资金面尚未表现紧张之时。
“与前期央行操作更多配合资金面的情况进行削峰填谷有所不同,央行近期的操作似乎有所提前,前瞻性开始逐渐凸显。”他们认为,央行大量净投放与提前应对税期有关。
首先,考虑到节假日因素,10月份申报纳税截止期限为10月23日,较其它月份时间点靠后。根据测算,今年以来,缴税因素的扰动约为4个工作日,这与月末时间点有一定的重合,因此央行提前进行资金投放。再者,历年10月财政存款增加规模都不小,同时参考今年7月,同样作为季节性缴税月份,财政存款大幅增加了1万亿元,大超市场预期。为避免7月中下旬资金连续吃紧的情况再次出现,央行在10月未雨绸缪。
两位分析师认为,央行继续连续净投放空间不大,同时利率仍将在蛇洞模式下的区间内运行,不得对流动性放松警惕。
他们指出,自今年2月以来,1万亿元构成了央行逆回购余额的隐性上限。截至10月24日,该数值再次突破1万亿元关口,达到了10800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央行逆回购余额很难继续往上突破。而且,当下的投放资金已可大部分覆盖缴税因素形成的流动性缺口。
此外,短端利率锚--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DR007)--已回到利率“蛇洞”区间下限,央行继续通过逆回购大幅净投放的必要性也在减弱。
(来源:界面新闻)央行连续五日大额净投放 资金面压力料整体可控
  证券时报01月19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 刘禹成
1月19日,央行进行1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9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和100亿元63天期逆回购,当日有1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800亿元资金。值得注意的是,为对冲税期等因素带来的市场流动性紧张,本周央行连续五个交易日进行大额净投放,共计净投放8055亿元资金。
从市场表现看,尽管缴税扰动等因素影响已经基本结束,但货币市场仍未见明显转松,资金利率多数延续涨势。当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全线上涨,隔夜品种大涨7.05个基点报2.8360%,7天期品种涨1.3个基点报2.8910%。
1月中旬,正是税期扰动最大的时期,央行结束此前净回笼调转公开市场操作方向。市场人士称,从以往经验来看,到下周税期因素影响将基本消退,但临近月末与春节,备付需求影响可能继续加大。这使得机构间情绪仍偏谨慎,但后期资金面压力料整体可控。
央行此前披露,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目前,有关金融统计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预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可于日全面实施。
交通银行分析师陈翼点评称,去年政策推出时,将普惠金融执行标准划分为两档,当时银行基本都满足第一档普惠金融贷款存量或增量占比1.5%的要求,而第二档普惠金融贷款存量或增量占比10%的要求相对高。不排除部分银行在2017年后3个月中更多地将新增或盘活的信贷资源配置到普惠金融领域,从而达到降准标准。当然各个商业银行调整的难度有大有小,也可能会存在银行调整代价大而暂时不能满足降准要求的可能。综合预计,此次定向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将接近一次全面降准的规模,但不能等同,合计约释放6000亿元以上的流动性,规模较政策刚出台时的估算有所增加。
据Wind数据显示,下周将有9270亿元资金到期,其中MLF(中期借贷便利)1070亿元、逆回购8200亿元。近期资金面受到缴税与春节备付需求等临时性因素冲击,但本周以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短期流动性投放以及MLF(中期借贷便利)长期流动性超额续作,可以预计,央行会相机而动灵活调控流动性水平,货币政策保持实质性中性。随着春节前临时流动性支持工具的建立推出,以及春节后普惠金融措施的落地,流动性环境也将逐渐恢复。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资金面利好是短期现象,年初资金面宽松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态度放松,临时准备金动用期限较短,在一季度经济有韧性,通胀上行背景下央行货币投放可能仍然有限,并且在海外美联储加息背景下,央行一季度上调逆回购利率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货币政策可能仍将回归到紧平衡。非银、大银行和小银行的流动性分层可能进一步加剧,往后资金面又会回归偏紧局面。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央行结束连续六天大额净投放,今日零投放零回笼
摘要:周三,中国央行进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6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将有1600亿元逆回购到期,总体“零投放、零回笼”。此前,央行连续六日进行大额净投放。
历经连续六日大额净投放之后,中国央行暂时关闭了释放流动性的闸门。
周三,中国央行进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6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将有1600亿元逆回购到期。今日公开市场操作为“零投放、零回笼”。
中国央行13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45%,12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60%,均与上次持平。
同时,中国央行就7、14和28天期逆回购操作需求询量。
银行间利率水平走低。中国银行间市场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下跌7.20个基点,报2.7125%。1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下跌1.81个基点,报2.6147%。
最近几日,市场资金面表现平稳,银行间利率水平较为稳定。媒体援引华北一券商交易员称,资金面依然偏松,但非银借钱价格周二小幅上升,“会议期间借钱太容易了,都感觉不真实。担心的是隔几天,资金还是会紧。”
截至周三,本月央行已投放资金17580亿元,超过了全月到期回笼量(17395亿元)。这意味着,即便本月剩余几日暂停操作,全月仍将实现净投放185亿元。
不一样的10月
自月初以来,央行通过MLF、逆回购等工具累计向市场投放资金逾1.7万亿元,投放量超过9月全月水平,并提前锁定本月资金净投放。
资金面的风格在10月展现出了今年与众不同的特色。除了首个交易日,10月这个非季月资金面一直偏松,整体较之前更为积极。这与整个上半年非季月资金面偏紧、季月不紧的状态截然不同。
至于原因,中国证券报援引分析人士称,10月的流动性调控形势较为复杂。首先,国庆长假后,回购交易等密集到期,叠加例行缴准等影响,致使短期市场资金供求存在一定缺口,央行在上旬并未像其他月份那样持续净回笼资金;其次,月中MLF密集到期,政府债券发行也较多,央行因此开展了一系列的资金投放操作;最后,10月份工作日减少,税期后移,财政收税对流动性的扰动主要体现在本月下旬,到本周,央行净投放力度仍未减轻。
谈及资金面的未来状况,华创证券近日表示,从历史季节性均值来看,目前的公开市场投放规模尚不足以填补缴税对基础货币的消耗。因此未来资金面仍存较大不确定性,一旦税期结束,央行公开市场投放缩量,资金面收紧的压力就会进一步加剧,不可对未来资金面过于乐观。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作者祁月。*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文中内容不作为投资建议,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考虑个人情况及相关产品的特定风险。若依此操作造成任何损失,责任自负。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投放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