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税对治理郑州雾霾全国污染第二有用吗,能否增加企业污染成本

治理环境污染 环保税或成 “一剂良药”
本报记者 梁文艳报道  环境的治理绝非单一的,而专项的行为应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中,利用“环保税”这种经济杠杆来进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或许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对于环境治理要铁腕治理,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同时,李克强还明确要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  不难看出,高层对于环境治理早有顶层设计,而环保税立法也已箭在弦上。  完善环保税是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一直困扰着我国,但截至目前,我国尚未设立相应的环保税种。近期,“千呼万唤”的环保税终于迎来喜讯。国家局长近日披露,环保税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意味着环保税立法将进入实质性的阶段。  王军在国家总局召开纳税人座谈会上,与纳税人面对面畅谈“税事”时表示,针对环境污染问题,为了税制改革要向绿色税制发展,环保行业是绿色行业,要加大税收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王军还坦言,环保税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综合治理,各部门协调推进。  中商产业研究院行业分析师陈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环保税作为一项利用市场机制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开征环保税可加大排污企业与行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迫使企业与行业重视环境保护,从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目标;其次,环保税补充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用于环境治理,补贴企业开发环保技术、发展新能源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等。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环保税如何更合理地开征仍需全面细致的研究,配套制度的建设完善以及环保税税收体制的整体建立等,都是环保税能否真正发挥环保功效的重要保障。  “在中国,虽然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以及排污费等环境类收费也具有环保功能,但却一直没有专门针对环境保护的税收制度,为了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学者们一直在不断呼吁征收环境保护税。”施正文说。  有业内观察者表示,环保税是以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为目的的专门税种,环保税立法先行,是利用市场机制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新环保法确立的“污染者当责”原则的具体制度安排。不仅如此,环保税旨在纠正市场失效,征收环保税,对提高污染者违法成本、减轻社会治理污染负担、筹集环境保护资金起到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环保税早在2007年就已酝酿,同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首次明确进行环境税立法。2008年,由税政司、地方税司和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三部门联合进行的环境税研究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多重问题需厘清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发达国家如、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便开始研究并征收环境税。  相关资料显示,、、、、芬兰等国家都曾使用税收手段,改善环境污染。主要税种涵盖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和垃圾税等。  如果只从时间的角度进行比较,我国在环保税的立法方面显得“姗姗来迟”。  对此陈杰认为,我国环保税立法工作进展缓慢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是,环保税的定性问题,此前对征收环保税的主要目的究竟是为了国家财政收入,还是保护环境一直存在争议。  其次是,排污费等环境保护费改税的问题,在税费调整过程中,是否需要增加税负来更好地发挥环保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增加一些内容,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是否单独作为一个税种,还是放入整体的环保税框架之内?这些都需要综合考虑与审慎测算。最后是征收环保税可能会对原来引起环境污染的产业、企业带来额外的税负,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上升,进而传导到下游的消费者。  “部门间的利益博弈也是环保税多年难以推进的原因之一。” 陈杰进一步指出,环保税改革是要把排污等收费改成税,但排污费目前由门负责征管,费改税后,税务部门将参与其中,这就涉及各机构间的权职分工及利益问题。  博隆咨询分析师朱翔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排污费协议收费的现象在全国都存在。虽然《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出台之后,排污费的征收较从前已经严格许多,但是仍与环保部门的自身利益紧密相连。  陈杰指出,我国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环保税的开征,取代现有针对排污的行政性收费,将其与部门利益脱钩,提制力,更加规范地使用税收收入。  排污企业是重点  目前有关环保税的具体方案尚未正式对外公布,预计此次环保税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纳税对象及税率等。  “这项政策旨在通过对排污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以督促企业进行环保设备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清洁生产,并加强对企业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责任。”陈杰进一步表示,在开征环保税后,预计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化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都要受到较大影响。  环保税即将出台,而对于今后一些排污企业或许成为收税的重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环保税立法、开征环保税后,其征收并不是对所有企业一刀切,而是针对企业的污染程度区别对待,这样有助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  有资料显示,从世界范围看,每个国家都有顶层设计框架,比如将环保税税负所占生产产值的比例控制在一个限值以内;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设计的税率不同;对一些涉及到公共服务的行业和领域给予减免等。  有关专家指出,现行的排污收费政策,征收标准偏低、范围过窄,且征收不力,单纯依靠行政干预不足以解决现阶段的污染问题。  “环保税的征收能够以更稳定、权威的方式,通过提高污染物排放成本,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推动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通过科学化的手段评估企业行为,引导企业行为。”朱翔表示。  事实上,不论哪个行业,每一项改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中,环保税也需要时间来不断地完善。  朱翔指出,征收环保税,将有助于转变环境保护行政机制为主的理念,解决制约中国环保行业发展投资资金不足、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  另外,朱翔还强调,在环保税可能为环境改善带来一系列好处的同时,仍需注意的是,我国环保税立法改革仍处于探索期。因此,环保税的出台不宜急于求成,最好先行试点。不过环保税立法时至今日,还是呼吁加速立法、尽快征收的声音更为迫切。  另据记者了解,近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煤控财税政策路线图中设想:2016年开始征收环境保护税,2019年左右开始征收低税率水平的碳税。结合多位专家做出的2016年完成环境保护税立法的设想,已经可以期待环保税立法改革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责任编辑:HN666)
04/17 10:2604/21 00:1904/20 00:1304/19 08:5704/17 09:5604/17 07:1904/15 08:3704/08 17:30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在“2013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暨第四届地坛论坛”上透露,环境税方案已上报至国务院,正在按程序审核中。“提高税率是环境税制定重点之一,和目前的费相比,税应该收的更多,以实现对企业的制约”,他说,环境税的征收应以税务部门为主,环保部门进行配合。环境税应作为共享税来征收,建议地方政府为主体,享有80%-90%。环境税以费改税为主,征收范围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音等在内的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  事实上,靠大幅度提高环境税征收标准来提高环保效率的作法,起源于战后欧洲经济高速发展期。此后为一些国家所仿效。尽管我国目前虽然尚未开征环境税,但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已经征收各种收费项目。可这些经济措施对防治环境污染作用不大,污染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甚至在今年初出现了恶性发作。这表明不管是向企业收取防污费,还是开征环境税,能否解决污染问题仍充满疑问。   环境税是一种惩罚性质的税种,目的是让产生污染的企业为此付出更多代价。假若通过调整环境税收政策,排污企业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环保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无疑是政策制定者所希望看到的效果。但如果有的企业这样想,既然缴了环境税,就买了“排污权”,就不能做到减少排污或实现零排放。这就需要将排污量的多少体现在环境税的具体征收标准上,防止企业缴了税反而多排污。也就是说,假如污染大户中的“富人”可以用更多的钱换取对环境污染的“超容”,如此,必然背离靠调整环境税收政策遏制环境污染的初衷。  在调整环境税收政策的同时,更要防止排污企业将所缴纳的环境税在生产成本中列支而计入产品成本,导致排污收费实际上成为商品价格的一部分从而转嫁给消费者,从而步入“企业污染社会负担”的怪圈。  如果因为开征环境税,环保部门就认为对排污企业又多了一道“保险”,可以松一口气,懈怠日常监管,那么,排污企业依然会萌生侥幸心理,非法排污,危害环境。  事实上,今天所出现的严重雾霾灾害,固然有一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原因,但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在经济发展的模式上,长期以来存在严重的偏误。为了追求GDP的快速发展,大量容易产生严重污染的项目被仓促上马。面对污染的后果,在治理上必须投入高额费用,又是这些企业力所不能及的。  在此背景下,开征环境税极有可能与制度设计者的初衷相悖。一方面,开征环境税无疑将加重企业负担,并在客观上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它不仅无助于解决污染问题,反而给排污企业转嫁负担提供强劲理由;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所逼,国内企业面临严峻的困难,政府想方设法减轻企业负担,帮助它们渡过难关。在这种状况下,对污染企业收取排污费,反而成了它们继续污染的“保护伞”,对污染企业开征环境税,也难以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频道精选: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雾霾重度污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