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当代西方经济管理学54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览
钻石会员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其他会员自营订单满5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362字 数:300000印刷时间:日开 本:纸 张:胶版纸印 次: 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2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商丘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第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商丘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当前位置:
商丘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第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通过对非经济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系统而严格的培养,使学生对经济学专业领域及广泛的经济问题具有系统的理解和把握,为将来从事与经济学有关的工作或职业奠定基础。
二、培养规格
1、爱祖国,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状况;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3年。实行弹性学制,可在2-4年内完成学业。
四、学分要求
最低毕业学分:61学分,其中学位课程48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实习7学分、学位论文6学分。
五、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证券投资学、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
六、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经济学课程实践,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撰写。
七、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时间和课程设置范围内修满48学分,实践能力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辨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八、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运行表(见附表)
拟开设学期、周学时
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一)
西方经济学(二)
公共关系学B
货币银行学
区域经济学
证券投资学
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专题
实践教学环节
九、专业课程简介
1.经济数学(6学分)
课程编号:34007
任课教师:石贤光、张保胜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该课程主要是围绕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数学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具体来说,《经济数学》包括与今后学习相关的函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微积分与最优化方法、动态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初步和数理统计等内容。在内容设计上,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定理、推论及其含义。用于讲解本章的数学原理如何进行经济应用,是经济原理数学化,突出讲解这一经济学原理同数学原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熟练应用数学工具打下基础。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基本知识及其在经济中的应用。了解经济理论中的数学内涵和理论模型。
教材:吴艳玲,经济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1]关格强,经济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周誓达,微积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张杰明,经济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政治经济学(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陈文强、刘辉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政治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科、经济管理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学习这门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分析和对待各种社会经济问题。
基本要求:通过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及大致的框架结构,认识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培养和提高分析各种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能力,了解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特点、新变化,了解资本主义经济中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有关知识,为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
教材:王元璋.政治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6]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邓海潮,杜跃平.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及新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吴易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0]白光.现代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经济法(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李维乐、党东升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经济法学》课程在法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越发显示它的重要性。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学习经济法学,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有个全面的了解,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经济法理论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的原理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1)经济法的基本属性-经济法的定义、本质、属性、价值、功能、任务基本原则;(2)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主体的范围、体系和特征,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3)经济法责任;(4)市场主体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5)市场行为法-竞争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律制度;(6)宏观经济调控法-金融法律制度、自然资源法律制度。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1)股份合作企业法律制度、企业集团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2)价格法律制度、广告法律制度、特别交易监管法律制度、会计和审计法律制度;(3)计划和统计法律制度、产业法律制度、固定资产投资法律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等。
教材:陈建.经济法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书目:
[1].李昌麒.经济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2].潘静成.经济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潘静成.经济法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4].肖江平.经济法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徐杰.经济法概论案例教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4.货币银行学(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黄安仲、朱兴勤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货币银行学》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理论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经济中各种货币现象以及货币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动态的基本含义。因此,本课程主要从理论的解读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货币理论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有关货币问题的理论分析。具体的要求包括:
(1)对基本概念要着重弄清其实际背景和思想,采用形象直观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懂弄通。
(2)对基本方法要着重弄清其应用条件和直观意义。
(3)对基本方法要着重弄清其操作程序及应用范围。
(4)要尽量多地让学生了解实例。
教材: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参考书目:
(1) 范从来.货币银行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宇飞.货币银行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3) 黄达.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西方经济学(一)(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张杨、李雪苑、刘艳丽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专业基础课。为经济类,管理类本科学生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方向,把握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规律,理解国家经济政策,掌握一些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有关经济管理类课程,以及在今后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基本要求: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有关原则、方法,懂得学习西方经济学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起到的重大作用。通过学习有关供需理论和弹性分析方法,掌握经济分析最基本的概念、原则和方法;通过学习消费者行为理论,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通过学习生产和成本理论,了解厂商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和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通过学习市场结构和要素及收入分配原理,掌握不同市场结构类型供需及均衡的特点,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经济理论水平和用经济理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书目:
[1]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范里安(美).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人民出版,2003.
[3]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保罗.萨缪而森(美).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刘东.微观经济学新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西方经济学(二)(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张杨、李雪苑、刘艳丽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高校课堂,并于1989年由当时的国家教委确定为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在财经类和管理类学科占有重要地位。
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同学们掌握西方经济宏观部分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意义。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以后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
(2)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和模型分析简单的宏观经济政策现象。
(3)课后作业要求熟练掌握。
(4)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和逻辑分析能力。
(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能够对基本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
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1]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霍尔、泰勒.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萨谬尔森.经济学[M]第十七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曼昆.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M]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7.公共关系(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李玲、李静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经济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公共关系基本原理的学习和实务操作的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学会初步的公共关系实务操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公关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关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结构以公共关系基本理论为主,兼顾公共关系实务。其基本内容包括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公共关系的构成,职能、作用以及基本原则和规范;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公关调查与策划,公关传播及传播媒介,公关实务,CIS战略,危机公关等。本课程以课堂教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下作业等方式,要求学生除了课堂听讲以外,应当按照要求阅读一定的课外资料,并准备讨论大纲、编写或分析案例,完成各种作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既能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又能够培养运用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曾琳智.公共关系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书目:
[1]李健荣.现代公关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彭向刚.公共关系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3]熊源伟.公共关系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4]姜广强,李玲.公共关系新论[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0.
[5]弗兰克o杰弗金斯(英).公共关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曾琳智.新编公共关系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8.管理学(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赵国栋、张斯扬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管理学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概括、抽象、提炼和综合,是各门具体管理学的共同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数学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只有在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教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下作业等方式,要求学生除了课堂听讲以外,应当按照要求阅读一定的课外资料,并准备讨论大纲、编写或分析案例,完成各种作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既能了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又能够培养运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其它管理类课程打下基础。
教材:王凯.管理学基础(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1]赵景华.《现代管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2]哈罗德·孔茨(美)等.《管理学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徐仁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MBA案例·管理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周三多.《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会计学(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朱成、韩东京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会计学》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高校课堂,并于1989年由当时的国家教委确定为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在财经类和管理类学科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同学们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会计信息。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以后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
(2)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简单的会计现象。
(3)课后作业要求熟练掌握。
(4)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和逻辑分析能力。
(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能够对基本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
教材:阎达五.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
[1]戴德明.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徐经长.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统计学(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张保胜、石贤光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统计学》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解释等统计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将统计方法、SPSS软件操作和案例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课程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管理会计,证券分析技术、保险精算,特别是统计专业高年级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具体包括:
(1)对基本概念要着重弄清其实际背景和统计思想,采用形象直观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懂弄通。
(2)对基本方法要着重弄清其应用条件和直观意义。
(3)对基本方法要着重弄清其操作程序及应用范围。
(4)要尽量多地让学生了解实例。
(5)要让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教师要坚持批改每一次作业。
教材:贾俊平.统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
[1]游士兵主编.统计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心愉.应用经济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黄良文主编.统计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张晓庆等.统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刘春英.应用统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7]李金林等.管理统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刘金兰.管理统计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11.财政学(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史继红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系统地介绍了有关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政府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并在介绍财政学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有所介绍和使用,可以认为是经济学基本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对经济学专业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对经济学理论学习的扩展,能够让学生在财政学的学习中把理论经济学具体地运用到现实的经济活动当中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科学。研究主体是政府,对象是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由此引出的各种有关政府的经济活动及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市场与政府的职能划分,以便由此确定市场与政府各自在经济活动中的边界,从而确定市场与政府各自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关政府财政收入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政府是如何筹集财政收入的,以及由此引出的财政收入的划分与财政收入的规模及存在 的问题,从而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财力保障,并进而分析了财政收入的不同形式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的影响;有关财政支出的内容,在于让学生了解政府财政支出的分类、原则、规模及政府相关职能的体现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关预算及预算管理制度的内容,在于让学生了解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确定,国家预算的编制情况及与此相关的政府预算制度及预算制度,以便确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关国债与国债管理制度的内容,在于让学生了解国债产生的原因及在政府财政收支中的作用,国债的市场运行情况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政府为筹集财政收入而发行国债所产生的问题及国债负担的情况和国债在财政与货币政策中的作用;在财政政策的有关内容中,介绍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财政政策的运用,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问题中,介绍了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有关国际税收的问题,以便为我国在对外经济中发挥税收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践的操作可能性,等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政府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对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问题的分析能力,并在掌握有关财政学的知识后,能够深入地对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
基本要求: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应在充分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高等数学和外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该课程。因为财政学涉及到有关的经济学基本理论与高等数学的使用,在现代经济中,随着国际化的进程的加快,经济理论的借鉴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对外语的知识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该课程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方法,所以要求学生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实证性的资料应有所了解和掌握,以便提高分析问题的科学性,有效地解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财政学是一个部门经济学,但其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并掌握该课程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余对一些经济理论特别是财政学的基本理论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相应要求学生在课本知识的范围以外,应对财政学理论的发展有所接触,以便增加对财政学知识学习的时效性,为此,会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增加作业与论文写作的练习。以达到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教材: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1]哈维oSo罗林[美]著,平新桥,董勤发,杨月芳等译.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曾力群.WTO规则与中国经贸法制的新发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邓子基.财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2.区域经济学(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王凡恩、李雪苑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通过学习区域经济学这门新兴应用经济学科,使学生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生产布局、产业组织与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分工协作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等相关知识,学会区域经济研究现实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际解决区域经济问题的思想和能力。通过区域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区域观,掌握简单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区域经济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需要专门的理论加以指导,区域经济学就是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的学科。通过区域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及大致的框架结构,认识区域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了解在国内外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区域经济的新特点、新变化,为今后在能胜任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培养和提高分析各种区域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能力。
教材: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
[1]李京文.中国区域经济教程[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2]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毕世杰.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姚开建,陈勇勤.改变中国--中国的十个“五年计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5]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6]倪健中.“国是论衡”之“东西论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7]张敦富.区域经济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8]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俞国琴.中国地区产业转移[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10]蔡眆,白南生.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1]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2]杜肯堂.区域经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4]金元欢,王建宇.区域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15]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6]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7]奥古斯特·勒施著,王守礼译.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空间的关系[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5.
[18]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9]于洪平.发展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0]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1]刘再兴主编.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武汉: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22]杨吾扬,梁兴社.高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3.证券投资学(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王新建、方宏杰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金融时代,金融分为银行金融和非银行金融,“证券投资”属于非银行金融,但是却是银行金融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在中国的日趋成熟,企业融资管理和投资管理的需求日渐迫切,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就更加突出,公司理财以及个人投资理财都离不开证券投资的相关知识因此,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证券投资法律制度、熟悉证券投资的技术操作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本要求:由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为当代最前沿的经济管理知识,因此,课程需要结合证券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典型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学习该门专业选修课程,以达到提高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教材:吴晓求: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二版.
参考书目:
[1]昊晓求:世纪证券系列教程——证券投资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并购原理、投资行业业务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2]中国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委员会: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统编教材——证券投资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分析、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经纪业务和证券投资基金等[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杨大楷:证券投资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l2月;
[4]相关网站:中国证券行业协会、中国证监会和国研网;
[5]周宗安:证券投资学[M],2004年9月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14.国际贸易(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张楠、蒋丽君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将理论部分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在实务部分中加以具体运用,以便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以及当代国际贸易前沿问题,使学生能运用国际贸易理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研究中国和世界经济贸易问题,同时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为所学专业的其它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为今后很好地从事财、经、贸、管工作和科学研究活动提供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教材:李左东.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1]彭福永.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国际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5.
[5]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彼得·林德特,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国际经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7]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8]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15.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专题(3学分)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岁有生、郭洪涛等。
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专题主要是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关于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基本规律,了解中国的基本经济现状。
基本要求:
(1)掌握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阶段性定位;
(2)掌握世界经济分工现状和基本格局;
(3)掌握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4)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
教材:教师自编讲稿。
参考书目:
[1]斯宾寒.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转型[M].中信出版社,2011年7月;
[2]齐鑫.解读中国经济的80个指数[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3]何新华.世界经济解读:2011——复苏、问题与前景[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
CopyRight(c)
商丘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河南省商丘市平原中路55号 邮编:476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