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化桥靠谱不:四方面剖析为什么中国股票表现极差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张化桥:四方面剖析为什么中国股票表现极差 _ 东方财富网()
张化桥:四方面剖析为什么中国股票表现极差
作者:张化桥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第一,太多的公司在IPO之前做了假账。第二,人事任命每四年一届,不利于企业战略的连续性。第三,喝红酒和大手大脚的花钱文化。花股东的钱不心疼。第四,他们太喜欢发行新股,摊薄很快,每股收益打折。
  中国股市经历了不长不短的20年历史。回头看,大家都知道谁得益了:基本上是大股东和PE投资者。谁亏钱了?捐款者们集体亏钱,但是依然爱心不死,拼命为股市辩护。他们只要听到负面的分析或者声音,便大为光火,甚至大开国骂。  H股指数出现以来,正好19年。这19年以来,中国的名义增长了十倍左右,但是,H股指数只是增长了46%左右。你苦心等待19年,只是赚取46%!  这里我提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太多的公司在IPO之前做了假账。他们的业绩包含两个部分:真实的部分,和虚假的部分。真实的部分虽然跟一起增长,但是虚假的部分没可能一直增长,而且经常下降。所以,他们的业绩总量在上市以后要么下降,要么只是缓慢增长,大大低于IPO时候的豪言壮语。那么股价自然可想而知。  很多公司(国企和民企)在IPO之前,得到了母公司的“照顾”,比如,用低价为提供产品,服务或者资金,用高价从购买产品。母公司还把原来的包袱(比如劳动力或者江河日下的业务)承接过去,美其名曰“无私的剥离”。  有些母公司还为承担IPO过程中的费用。更有甚者,直截了当做假账。然后,上市之后,他们就用每年的低增长,或者业绩下滑来冲销过去的夸张。名曰“洗澡”。  有的学者做过美欧股市的研究,发现几十年来,在IPO之后的两年普遍跑输大市。其中的原因很多,包括IPO时机的选择,以及股民的脆弱(遇到路演和推销,就心动。喜新厌旧,等等)。但是中国公司的情况特别严重。为什么?现在你知道个中原因了。  中国的很多地方政府也同样欺诈股民。他们为了培养更多的当地公司上市,在资金,税收,环保和其它方面网开一面,官商勾结,欺骗股民,种下了很多恶果。当然, 国有企业的“注资”同样祸害无穷,因为注资并不代表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而且注资的事情不可持续。它们推高投资者的期望,最终都是以悲哀结局。  在中国和香港市场上,这种恶行不仅不被大家谴责,和鄙视,反而被追捧!这简直是可笑。所以,中国和香港的股民活该受罪。另外,监管当局视而不见,也有责任。 很多公然在年报和路演过程中,把此类恶行当成“投资故事”和“亮点”来推销给市场。股民们呢?笑贫不笑娼。  当然,IPO圈到了钱,落袋为安。你的钱也就成了他们的钱。如果以后没有可能继续圈钱(比如),那么,他们的本来面目就开始显现了。  本人最近出版一本新书,专门分析中国的影子以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次次贷危机的发源地。书中,我专门用一章分析中港的股市为什么不会有表现。我引用了巴菲特对美国股市的分析。他把年那34年的美国股市分成两个17年。前面17年,美国经济腾飞,但是道琼斯指数在17年里面基本没有上升, 原因是通胀太严重。在第二个17年,虽然经济增长率明显放慢,但是,由于通胀得到控制,名义很快下降,结果道琼斯指数上升了十倍!没错,十倍!  巴菲特的结论是,股市在短期内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但是在长期内,只有一个决定因素:(名义)。而名义利率取决于通胀率。1977年,他在 Fortune 杂志发表了另外一篇很长的文章(“How Inflation Swindles the Equity Investor” 通胀如何伤害股民)。他指出,在持续通胀的情况下,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成本的上升。虽然他们的产品售价也在上升,但是,他们的成本上升似乎更快,而且他们真实的税收负担也在上升。而且,对资产估值的折现率(discount rate)也会因为名义利率的上升而上升。  这个分析,如果套用到过去二十年的中国,难道不是太恰当了吗?对于H股和红筹股来说,虽然由于联系汇率,香港的投资者因为折现率的上升而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中国股票的“稀缺性价值”越来越小了。  另外,其它很多因素也妨碍了中国股票的表现:  第二,人事任命每四年一届,不利于企业战略的连续性。  第三,喝红酒和大手大脚的花钱文化。花股东的钱不心疼。  第四,他们太喜欢发行新股,摊薄很快,每股收益打折。
(责任编辑:DF010)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张化桥:中国股民活该受罪
&&& 张化桥:中国股民活该受罪
四方面剖析为什么中国股票表现极差  第一,太多的公司在IPO之前做了假账。第二,人事任命每四年一届,不利于企业战略的连续性。第三,喝红酒和大手大脚的花钱文化。花股东的钱不心疼。第四,他们太喜欢发行新股,摊薄很快,每股收益打折。
  中国股市经历了不长不短的20年历史。回头看,大家都知道谁得益了:基本上是大股东和PE投资者。谁亏钱了?捐款者们集体亏钱,但是依然爱心不死,拼命为股市辩护。他们只要听到负面的分析或者声音,便大为光火,甚至大开国骂。
  H股指数出现以来,正好19年。这19年以来,中国的名义GDP增长了十倍左右,但是,H股指数只是增长了46%左右。你苦心等待19年,只是赚取46%!
  这里我提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太多的公司在IPO之前做了假账。他们的业绩包含两个部分:真实的部分,和虚假的部分。真实的部分虽然跟中国经济一起增长,但是虚假的部分没可能一直增长,而且经常下降。所以,他们的业绩总量在上市以后要么下降,要么只是缓慢增长,大大低于IPO时候的豪言壮语。那么股价自然可想而知。
  很多公司(国企和民企)在IPO之前,得到了母公司的“照顾”,比如,用低价为上市公司提供产品,服务或者资金,用高价从上市公司购买产品。母公司还把原来的包袱(比如劳动力或者江河日下的业务)承接过去,美其名曰“无私的剥离”。
  有些母公司还为上市公司承担IPO过程中的费用。更有甚者,直截了当做假账。然后,上市之后,他们就用每年的低增长,或者业绩下滑来冲销过去的夸张。名曰“洗澡”。
  有的学者做过美欧股市的研究,发现几十年来,上市公司在IPO之后的两年普遍跑输大市。其中的原因很多,包括IPO时机的选择,以及股民的脆弱(遇到路演和推销,就心动。喜新厌旧,等等)。但是中国公司的情况特别严重。为什么?现在你知道个中原因了。
  中国的很多地方政府也同样欺诈股民。他们为了培养更多的当地公司上市,在资金,税收,环保和其它方面网开一面,官商勾结,欺骗股民,种下了很多恶果。当然,
国有企业的“注资”同样祸害无穷,因为注资并不代表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而且注资的事情不可持续。它们推高投资者的期望,最终都是以悲哀结局。
  在中国和香港市场上,这种恶行不仅不被大家谴责,和鄙视,反而被追捧!这简直是可笑。所以,中国和香港的股民活该受罪。另外,监管当局视而不见,也有责任。
很多上市公司公然在年报和路演过程中,把此类恶行当成“投资故事”和“亮点”来推销给市场。股民们呢?笑贫不笑娼。
  当然,IPO圈到了钱,落袋为安。你的钱也就成了他们的钱。如果以后没有可能继续圈钱(比如增发),那么,他们的本来面目就开始显现了。
  本人最近出版一本新书,专门分析中国的影子银行以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次次贷危机的发源地。书中,我专门用一章分析中港的股市为什么不会有表现。我引用了巴菲特对美国股市的分析。他把年那34年的美国股市分成两个17年。前面17年,美国经济腾飞,但是道琼斯指数在17年里面基本没有上升,
原因是通胀太严重。在第二个17年,虽然经济增长率明显放慢,但是,由于通胀得到控制,名义利率很快下降,结果道琼斯指数上升了十倍!没错,十倍!
  巴菲特的结论是,股市在短期内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但是在长期内,只有一个决定因素:(名义)利率。而名义利率取决于通胀率。1977年,他在
Fortune 杂志发表了另外一篇很长的文章(“How Inflation Swindles the Equity Investor”
通胀如何伤害股民)。他指出,在持续通胀的情况下,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成本的上升。虽然他们的产品售价也在上升,但是,他们的成本上升似乎更快,而且他们真实的税收负担也在上升。而且,对资产估值的折现率(discount
rate)也会因为名义利率的上升而上升。
  这个分析,如果套用到过去二十年的中国,难道不是太恰当了吗?对于H股和红筹股来说,虽然由于联系汇率,香港的投资者因为折现率的上升而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中国股票的“稀缺性价值”越来越小了。
  另外,其它很多因素也妨碍了中国股票的表现:
  第二,人事任命每四年一届,不利于企业战略的连续性。
  第三,喝红酒和大手大脚的花钱文化。花股东的钱不心疼。
  第四,他们太喜欢发行新股,摊薄很快,每股收益打折。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09-28 17:4009-28 17:5009-28 18:4209-28 19:1909-28 21:4309-28 21:5009-29 04:1609-29 04:2809-29 05:4809-29 07:06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6 开心网第 1 页- 张化桥:中国股民为什么特别多?
第 2 页- 截止2012年 中国股民人数超过一亿
  张化桥:中国股民为什么特别多?   中国股民的队伍之庞大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外观察家们对这件事的解释无非是,“中国人生性爱赌”。笔者斗胆提出一种新的假说,以供众贤批判。     我认为,国人对股市如痴如醉的真实原因是我国的“管卡压”经济体制。因为在千万条致富之路上都有毒蛇和关卡,而且营商的门槛越来越高。所以无数人在亏钱以及心力交瘁之余选择了一个懒惰的办法,把钱押在股市上。虽然在股市上亏钱也很容易,但是股市毕竟有四大好处。  (一) 交易成本低。股市交易的印花费和佣金显然大大低于办一家小企业的执照费、求情费、车马费,各种罚款等等。  (二) 炒股似乎不需要做太多努力。虽然基本面投资是需要艰苦努力的,但大多数股民不是基本面投资。炒消息和跟风的人偶尔也可以大有斩获。   (三) 炒股不需要求爷爷告奶奶,不需要王局长和刘书记的恩准,不需要走漫长的程序。虽然中国人求情拉关系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无可否认,这是一种痛苦的事。我在深圳有个商界朋友,他说他巴结官员和求人办事已经很老道,但是晚上回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有时不免想抽自己几个嘴巴,他自己看不起自己。这种想法其实不少见。如果能不求人,我们还是不想求人的。我们难道生得那么贱吗?而股市在某种程度上为不少人提供了一种疗养的环境:在“管卡压”经济中心灵受到创伤和委屈之后,可以在股市找到一种安慰,和一个“我说了算”的空间。  大家想一想,要在中国做成每一件生意,需要盖多少个公章,喝多少斤好酒,找多少个关系,做多少委屈自己的事。虽然我们很多人对这种痛苦已经习惯了,但不等于这不是一种痛苦。而炒股就是不求人也能办成事的一种仙境。  深圳是个经济特区,但我感受不到“特”字。在这里,也许“管卡压”比内地有过之而无不及。最近,我听到有人把某监管部门称作“程序办”,窃以为很准确,当然心里也很悲哀。我记得八十年代中国小商贩和集贸市场活跃的时候,各方面监管很少。那是中国经济最自由和繁荣的年代。现在,我们打着“规范化”的旗号,实施了千千万万的管制,新设立了无数的机关,养活了大量的官员。当然有些新的规章是好的,必要的,但大多数管制是扼杀经济活力的,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也为寻租创造了肥沃的土壤。还有少量的坏分子以卡人为业,为乐趣,凭借手中的权力到处增设关卡,不体恤民情,不考虑对就业的影响。政府部门之间争权夺利,也拿企业和老百姓作牺牲品。  (四) 股市的最后一个好处就是门槛低。炒不一定需要太多资金,可是在中国做生意需要的最低资金量就越来越多了。动不动要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才敢开张做生意,这样的门槛对于一个穷国来说,难道不是太高了吗?大多数中小企业家和创业者已经绝望了。我以前写文章也讲过,戴尔在大学生宿舍创业,由几千元涨到今天的大型跨国公司,可是中国的营商环境允许戴尔在中国出现吗?政府的统计本应像空气一样随处随时可以免费获得,可我们有时要付高价才能获得。营商环境的恶化使众多企业成本,无利可图。可是他们又不忍心放弃,他们常说,“不做这个事做什么呢?”这是一个难以持续的状态。当人们因为无事可做才去开出租车,开小商店或者炒股票,那这还有什么利润空间呢?  当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真正的事业而潜心炒股,大家会慢慢发现我们已经无股可炒:因为股市只是经济的派生物或衍生产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我们官员和民众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毒的仇富心理。如果某家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出现了麻烦或破产,幸灾乐祸的人会很多。殊不知,民营企业为我们创造大量就业,贡献税收,提供竞争,从而改善整个经济的效率。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经济的今天,更没有中国经济的未来。  中国很穷,而且资源枯竭,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应该鼓励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每天都不断涌现,而不是继续容忍今天的“管卡压”经济。我们庞大的股民队伍是对“管卡压”经济体制的无声抗议!  此文于日刊登于《财经网》。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炒股必备&同花顺财经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最近7日年化
最近7日年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化桥新浪博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