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斌:垂直电商最难3件事 为什么巴西比戈是不是骗局局

&& 好乐买李树斌:垂直电商为什么不是骗局
好乐买李树斌:垂直电商为什么不是骗局
[日期:12-09-03]
  《电商参考》是新浪科技推出的一档关注电商行业焦点事件、焦点企业、焦点人物的栏目,希望通过对目前电商企业发展策略、管理模式以及发展方向的深度解读,探讨电商行业现状以及突破之路。
新浪科技 崔西
2010年正是垂直电商火热发展的时刻,受亚马逊收购ZAPPOS影响,国内也刮起了一股垂直鞋类电商风潮,当时最具有知名度的两家是百度前高管创办的乐淘网,以及具有传统行业经验鲁明+互联网创业者李树斌创办的好乐买。
两家公司明争暗斗了1年后,资本寒冬突然降临。乐淘网毕胜在行业最低落的时候抛出了&垂直电商都是骗局&的言论,并在半年后高调转型成为一个原创互联网品牌,走上了和平台截然不同的一条道路。这期间好乐买也陷入沉默。
究竟垂直鞋类B2C这个生意能不能做?听听好乐买CEO李树斌如何说。
为什么毕胜说垂直电商是骗局?他给的一组成本是:单向物流10%+仓储10%+反向物流3%+客服1%+技术4%+管理人员10%+市场推广10%+代收手续费2%+包装1%=50%左右,而电商行业能超过50%的毛利品类非常少,价格战下毛利只有10%,40%的亏损如何能是一个生意?
虽然李树斌并不愿意直接评论过去的竞争对手,也无法给出好乐买的精确数字,但他还是以整个行业的&正常平均水平&来举例子。
1、单向物流(发货成本,包括客户拒收的成本):5%以内。现在同城快递只要几元钱,外地建了很多仓库就是为了就近发货,如果按照客单价300元来计算,这个单向物流成本不会超过15元(这已经是个很高的数字了),也就是不到5%。
2、仓储(租金、人员、水电各方面费用):3%。以北京举例,仓库基本是1万平米,如果一个仓库一天是0.8元一平米,一万平米是8000元,可以放50万双鞋,再差的效率也可以发4000单(这还是最低的效率),发4000个订单需要60人,每人按照高工资+绩效每月4000元计算,一天人员成本是8000元,再加上乱七八糟的额外成本8000元(如管理、水电等),仓储一天的费用就是24000元,按照4000单计算,每单的成本是6元钱,再加上点其他可能的费用算8元(这个数字已经偏高),按照客单价300元来计算,成本也不到3%。
3、反向物流:远低于3%。反向物流费物流公司是能打折的,会允许多少免费退给,有一小部分是免费,超过一定量就会再收一部分钱,但这部分费用比单向物流的5%还要便宜,并且不可能有那么多退货的,好乐买退货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所以反向物流费用远低于3%。
4、客服:1%
5、技术+管理人员:不超过5%。
6、市场推广:6%左右。确实电商最疯狂的时候,大家的市场费用都超过10%,大部分电商公司今年市场费用也没有10%,不能拿最疯狂的阶段的数字去比较。
7、代收手续费:不到1%。代收手续费包括两种,一种是COD(货到付款)代收,快递公司帮忙收钱,常规费用是1%。现在也有很多用户是在线支付,在线支付是手续费是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如果COD和在线支付各站一半,平均下来绝对是百分之零点几的费用。
8、包装:1%。好乐买一个箱子可能是2元钱,还有塑料袋、封箱贴,总共算3元钱,按照客单价300元来计算就是1%。
总成本:正常运营的电商公司成本是25%左右,这方面可以参看唯品会最新的财报(生意模式都差不多),21.8%的毛利只亏4.28%,想盈利并不难。
鞋类B2C毛利率:不同的鞋、男鞋女鞋运动鞋不一样,如果产品很标准化毛利会低一些,去年平均水平能够达到30%,但确实疯狂价格战下毛利率只有10%。但不能两边都走极端,说了一个极端的运营成本,又说一个极端的毛利水平,这样比较久没法做了。电商行业如果没有20%以上毛利很难做,如果毛利在20%一下大家都不太会做。
李树斌口述:垂直B2C最难的三件事
第一,如何估算销量、做出一个特别准确的订货模型。
由于好乐买是采买制,需要先买货存在库房,这些货物会有折旧,价值会减损,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订货模型。
但也不一定品牌商降价B2C就一定要降价,比如好乐买60%用户是在二三线城市,平时根本买不到,正是因为存在信息流差异,所以不一定跟着北京的节奏降价。
但做采销模式必须为跌价准备做好心理预期。假设一年销售额只有15亿元,但你非要采购50亿元的货,肯定押着卖不掉,但采购12亿元肯定能卖掉。如果你乱订货,对未来销量估计的偏差特别大会很麻烦。所以我们宁可丢失掉一季度的销售机会,也不多产生一季度库存。
第二,如何降低交付成本。如果订货合适,毛利率有保证,交付成本降低,节省的钱都是纯利。
现在我们最大的成本依然是交付成本,就是包含仓储、物流、客服等跟订单相关的费用,这里面短期内不会特别明显降低,长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降低。虽然不能细化到什么程度,但我认为大部分公司基本上应该会占到10%-15%,客单价高的话占比就低,因为送一双300元的鞋和送一双600元的鞋交付成本几乎一样,交付成本在10%-15%比较合理,超过15%就太高了。
交付成本一旦降低,会节省大量的钱,因为交付成本跟订单相关,如果一个月发30万个订单,交付成本降低1元钱,就能节省30万。
交付成本降低跟销量没关系,交付成本只是客服、物流、配送的钱。为什么大家要建分仓,如果一双鞋从北京发往北京需要6、7块钱就可以,可从广州发往北京需要13、14块钱,成本就高了一倍,所以我们尽可能让当地仓发当地仓的货,尽可能就近发货。当然建仓也有成本,我们会根据当地的体量来考虑,从长远看还是能降低成本。
如何判断哪些货品发往哪些仓库?我们有专门的商业智能部门,他们考虑的因素有,一个仓库覆盖区的增长情况,覆盖区的温度情况。比如一双秋天的鞋鞋售卖周期在广州很长,但是在北京只有2、3个月。如果按照8月份的销量去分就会分错,如果调错很多成本都会跟着增加。这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很难。
如何能够让退货率降低?我们商业智能部门也在做一套尺码系统,把所有的鞋量了一遍,算脚长、脚宽、脚围,算出一个推荐算法,只要穿一双鞋合适,能推算其他鞋的尺码,解决不同品牌尺码偏大偏小的问题。我们推算出来的运动鞋准确率可以到95%。
比如我们最近会考虑上一套语音检货系统,会让效率提升70%。以前可能需要10个人检货,现在只需要5-6个人检货就可以了。我们还想上一套自动包装系统,现在我们包装都是先打单子再包装,全部都是人工,还计算不了重量,如果有了这套系统,全是自动的。
系统的好处是什么?比如促销时候,销量是之前的两倍,但是人员没有办法那么快,要加班加点付加班费,效率还不够高,但是系统去做很快,而且24小时不停歇。上这个系统的成本并不低,但从未来二三年看,节省远远大于支付人工的成本。
假设你有200个仓库人员,一个人一个月是3、4千块钱,一年可能是4万块钱,200个人一年是800万,三年是2400万,假设上这套系统,也就大概6、7百万元,三年摊销肯定是挣钱的,而系统可以用很长时间。
第三,如何提高无形的效率。这部分不光是交付成本方面,还有公司内部的效率,包括技术能力是否够强等。比如我们现在的调价系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人工操作,大量买手除了买货之外还得看价格,看是需要降价还是提价。这部分我们已经开始部分系统化,但我希望全部系统化。
最晚今年应该全部都实现自动化,我们现在已经有部分商品不需要再人工看,当然这会涉及到一些裁员,但不能因为提高了效率,还需要那么多人,难道说我上了设备也需要养着这些人吗?因为提高效率裁员,结果外界说好乐买不行了,这样搞得大家就没法干了。
为什么能赚钱?
第一,整个毛利率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差,之前同行业的公司说的毛利显然太低了,都卖鞋,有人能做到20%毛利,有人做到10%毛利,跟采购的水平有关系,跟体量有关系,不能说一个公司10%的毛利,它代表整个行业。
第二,你以后不会在网上买东西了吗?你觉得现在网上贵10块、20块钱差别很大吗?但是对我们来讲,差10块钱是3个点,差20块钱对我们来说是6个点,即使比其他网站贵一点,用户也能接受,因为确实东西太便宜了。电商都死了对用户是好事吗?肯定不是好事。长期来讲肯定电子商务绝对是用户必需品,而且现在用户对价格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敏感了。
第三,电商公司能提高的空间很大。虽然我们和亚马逊的自动化水平还差的很远,但可以逐步改进。比如包装鞋的盒子运到仓库是扁的,需要有人把盒子叠开放东西,我们每个仓库都有3、4个人拆盒子,现在有自动拆盒机器,这样就可以省下人力,每个仓库省3个人,4个仓库就省了12个人。
新浪科技:做垂直B2C有坚持的意义么?
李树斌:做垂直B2C这个事还是挺难的,但有坚持的意义,如果B2C上来就赚钱,大家就不打了,之所以大家不赚钱,肯定有几个因素。第一,确实很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很强实力的人参与进来。第二,大家都知道未来B2C的行业,卖鞋的B2C也不会存在很多家,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
新浪科技:乐淘转型原创品牌你们会很开心吧?
李树斌:谈不上高不高兴,我们的竞争对手也换了很多家。他不做肯定还有别人做,这个行业始终会有人参与进来,始终会有竞争,肯定是有压力的。随着这个行业越来越成熟,就算后面有竞争大家也不会乱打价格战,就会平稳。
新浪科技:乐淘说愿意授权给你们卖鞋,你们愿意卖吗?
李树斌:我们还是以国际大品牌为主,同样的资源,哪个品牌的销量更高我们卖哪个,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卖乐淘的鞋。
新浪科技:为什么不参与价格战?
李树斌:一般品牌商都不会允许平台打特别激烈的价格战,另一方面价格战都在3C和图书领域,因为这两类产品太标准化了。但鞋属于半标准产品,两款电视差不多可能买谁都一样,但鞋的选择偏好会更大,而且还有尺码的限制,你会因为便宜一点买个不合适的尺码吗?不会,没有替代性。说实话我们以前也关注过价格战,但我发现我的鞋已经不够卖了,关注别人卖得便宜有意义吗?我后来想,关注别人价格意义并不是特别大,我自己够卖就行,我自己不够卖就提价。
新浪科技:是否会做自有品牌?
李树斌:自有品牌是件很长期的事情,品牌建设费用很高,做自有品牌最怕压货,比如做了很多夏天的鞋,你怎么知道夏天的鞋都能卖光,做多少合适?为什么耐克、阿迪都需要提前半年订货,就是因为生产周期很复杂,自有品牌不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事情。
上篇:下篇:  那些年,风投疯了,电商火了,从业者们满怀希望,电商与VC正如蜜月期的恋人共同畅想美好的未来。再之后,电商由热转冷,一夜之间,电商寒冬说成为主流,很多电商大佬都岌岌可危。如今,电子商务行业再次以风生水起之势掀起行业内一轮又一轮的讨论。   事实上,无论是平台类电商企业,还是垂直类电商企业,种种喧嚣背后,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未来,如何通过创新让网络零售更具吸引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需要有哪些营销创新?面对价格战,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垂直类电商企业的讨论,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话题一:  如何让网络零售更具吸引力?  齐家网CEO邓华金:  作为装修、建材、家居类的一个垂直电子商务网站,齐家网是跟生活服务息息相关的。对于标准化产品用户来说,通常比较关注的是价格和物流配送,所以模式会倾向于同质化。但对于非标准化产品,用户首先会想“我为什么要到你的平台购买”,其次是“如何在你的平台上购买?”以橱柜的购买为例,由于流程复杂,用户可齐家网CEO邓华金易到用车网创始人周航酷运动CEO朱启功爱乐活CEO蔡虎好乐买CEO李树斌今夜酒店特价创始人任鑫优购网CMO徐雷灵动快拍创始人兼CEO王鹏飞能并不知道如何购买,也不知道如何订装修公司,对这个产品的信赖度不像标准化产品,有那么深的品牌传统的积淀。所以,我们与标准化产品为主的电商相比,在设计业务流程,包括对核心用户需求的挖掘方面差异非常大。我们的用户模型有几个特点:1、用户购买的是低频高决策的产品,需要落地沟通;2、它是同城购物,因此,难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供应商的整合,必须在每个城市建立供应商的整合方式;3、对于用户来说,很多问题不一定可以在线上解决,需要线上和线下整合。也就是我们说的O2O(Online To Offline);4、公司内部不把自己当做零售公司,而更像是一个服务公司,所以整个公司最核心的业务流程是服务体系的建立。  过去几年,对一个电商企业的估值一直看销售规模。销售规模越大,公司越值钱,所以导致大家拼命做规模。销售规模固然重要,但是最核心的应该是它给这个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样才能在产业链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我觉得这个是所以创新的目的和出发点。  酷运动CEO朱启功:  电子商务公司最怕的是心态浮躁,盲目贪图扩张,却没有想清楚自己在产业链上所处的位置。有些公司即使规模不大,却可以做到小而美,这是很多大公司做不到的。  现在电商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供应商具有非常强势的地位。我们从去年开始也在供应链上想一些办法。特别是当资本市场比较冷清的时候,如果我们还是采取采购的模式,现金流上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后来我们也和一些供应商探讨,下一步如何通过合作既降低资金和运营的风险,同时也保证商品分布面较广。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物流分析,促进成本的节约。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跟供应商有一些人员和商品的配合,但同时也在公司的经营中节约了库存的风险和资金的风险。因此我常说:我们是运用了杠杆效应。  好乐买CEO李树斌:  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一直以来都是被人们讨论较多的话题,去年第四季度,好乐买开始在主流城市发展自建物流。  自建物流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优质的服务提高口碑影响力,但建立口碑的同时也要思考用户群是不是集中的问题。如果在一个小城镇自建物流,成本高不说,由于用户群不集中,即使用户体验好,也难以实现口碑传播。这也是我们目前只能在全国十几个城市自建物流的原因。  此外,目前我们只能做上门退货的服务,但不能做到上门换货。上门退货是打电话给客服,快递员可以上门把货拿走;上门换货则是你订了一双41码的鞋不满意,要换一双42的,快递员需要先拿到仓库检测一下,再寄一双。普通的快递公司不可能做到这件事,因此,我们只能培训自己的快递员,检测鞋子是不是破损,同时把新鞋给用户,这样就可以一次性完成。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中间有很多标准挺复杂,我们只能通过培训自己的快递员来实现。而这也是好乐买自建物流的一个考虑。  优购网CMO徐雷:  做电商,很痛苦也很刺激。怎么讲?第一,电商行业对数据的观测和测量要求非常高,我们不可能都关注几百个甚至更多的数据,这就要求我们在变化的值里面找到规律性的东西。第二,从出发点来看,我们希望创新的东西是能够长久的,但现实的情况是,电子商务的创新是有生命周期的。因为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所以企业的创新也要基于自身战略和资源的创新,不能人云亦云。  另外一个维度的创新是这样的,以前,人们觉得花大钱可以有创新,但现在,我可以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花小钱创新。这就涉及到一个大营销的概念,包括优惠券的发放策略等,这些都是可以创新的。产品的创新、服务政策的创新、提升订单量或毛利率的创新、降低成本的创新,这些都是不同的维度。  话题二:  移动电商时代的创新应用  易到用车网创始人周航:  在很多人眼里,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就等于购物。我个人认为电商的内涵肯定不只是购物这么浮浅,特别是放到移动端以后,消费者很显然更希望获取生活服务而不是购物。传统的PC端电商,无论从页面大小还是购物体验来看,都不是移动端电商可以媲美的,因此,二者必然是前者主流、后者补充的关系。但对于生活服务类电商,情况就截然相反了,线上购买、线下服务和获取的形态,显然要更适合移动端电商。简而言之,移动端会是未来生活类电商的第一入口,而不是PC。  爱乐活CEO蔡虎:  购物类电商在移动端发展还为时尚早,但生活服务类电商从一开始就需要考虑移动端的定位。  这种定位无外乎三种:第一是把它当入口,典型的例子是大众点评网。试问,有几个人是把点评作为大众点评网客户端的核心功能的?之所以用大众点评的移动客户端,更多地是把它当成一个黄页,而这个功能已经偏搜索的功能了。第二个定位是把它作为一种应用。移动端有太多的应用场景,不同的应用场景有太多的应用,而这些可以迅速地传播。以爱乐活为例,我们可以把爱乐活网站上产生的几十万条用户生活消费分享,通过移动端散播出去,让更多人看到,从而激发他们随时随地产生消费的需求。这就是所谓的应用场景。第三个是改变方式的场景。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移动端改变支付场景,进而改变生活模式。以支付宝为例,有了它,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快捷、安全的支付。当然,这个需要比较大的公司才能做。
  今夜酒店特价创始人任鑫:  如今,用户的时间已经慢慢地向移动端迁移。移动终端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新的应用场景,这些新的应用场景都带来了更多商机。以前做电子商务,有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每天好像几百万人涌进来,但很可能50万人是从hao123来的,50万人是从百度来的。这个流量事实上是不属于电商企业的。移动端则不同,你只要做好一个东西,让消费者下载后可以直接打开使用,不是打开百度搜索再进来,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流量效果。因此,无论对整个行业还是新“弯道超车”的公司来说,移动电商的发展都是很好的机会。  灵动快拍创始人兼CEO王鹏飞:  移动电子商务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碎片化,基于这一特点的购买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发生;第二个是本地化,类似租车、找酒店这样的本地化服务一定是移动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重点;第三是冲动型,当你看到形象的介绍,就有了购买的冲动。  话题三:  价格战,打不打?  今夜酒店特价创始人任鑫:  这是一个囚徒困境。价格战是“七伤拳”,但如果对手要打,整个市场竞争已经变成了一个资本游戏的话,我们不打就“跟上不趟”。价格战是中国能够最快获取广泛人民群众喜爱和认同的方法,如果你想快点做起来,就难以避免。  爱乐活CEO蔡虎:  价格战是有些人可以打的。什么人呢?一定是具有规模效应的平台型电商企业。  价格战中如何取胜,这跟传统的零售业一样,需要有足够的规模和企业运行效率,有足够好的库存管理和周转率,有足够的资本运作能力。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在比别人价格低的情况下还可以正常运转。我不建议电商企业打价格战,如果跟风加入大战的话,就被大公司绕到它的圈里面去了。  易到用车网创始人周航:  价格战很大的问题在于,大家都干一样的事情的时候,你只能更便宜。这也是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不一样的地方:美国企业想的是“我要赶紧干一件新的事”,而中国企业想的则是“我最能吃苦、我扛打,你们都死了,就剩我一个人了”。这个事情实在不大可能,因为就算是平台,如果你的核心诉求就是价格的话,很显然再出一个价格更低的,你就完了。你说你不吃饭,还有人说我不仅不吃饭,我还愿意输血给别人呢,虽然输血之后他可能就死了。  (整理/《成功营销》杂志 记者刘晓云 来源/2012年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嘉宾发言)
欢迎转载:
推荐:    好乐买李树斌:垂直电商为什么不是骗局
我的图书馆
好乐买李树斌:垂直电商为什么不是骗局
2010年正是垂直电商火热发展的时刻,受亚马逊收购ZAPPOS影响,国内也刮起了一股垂直鞋类电商风潮,当时最具有知名度的两家是百度前高管创办的乐淘网,以及具有传统行业经验鲁明+互联网者李树斌创办的好乐买。
两家公司明争暗斗了1年后,资本寒冬突然降临。乐淘网毕胜在行业最低落的时候抛出了“垂直电商都是骗局”的言论,并在半年后高调转型成为一个原创互联网品牌,走上了和平台截然不同的一条道路。这期间好乐买也陷入沉默。
究竟垂直鞋类B2C这个生意能不能做?听听好乐买CEO李树斌如何说。
为什么毕胜说垂直电商是骗局?他给的一组成本是:单向物流10%+仓储10%+反向物流3%+客服1%+技术4%+管理人员10%+市场推广10%+代收手续费2%+包装1%=50%左右,而电商行业能超过50%的毛利品类非常少,价格战下毛利只有10%,40%的亏损如何能是一个生意?
虽然李树斌并不愿意直接评论过去的竞争对手,也无法给出好乐买的精确数字,但他还是以整个行业的“正常平均水平”来举例子。
1、单向物流(发货成本,包括客户拒收的成本):5%以内。现在同城快递只要几元钱,外地建了很多仓库就是为了就近发货,如果按照客单价300元来计算,这个单向物流成本不会超过15元(这已经是个很高的数字了),也就是不到5%。
2、仓储(租金、人员、水电各方面费用):3%。以北京举例,仓库基本是1万平米,如果一个仓库一天是0.8元一平米,一万平米是8000元,可以放50万双鞋,再差的效率也可以发4000单(这还是最低的效率),发4000个订单需要60人,每人按照高工资+绩效每月4000元计算,一天人员成本是8000元,再加上乱七八糟的额外成本8000元(如管理、水电等),仓储一天的费用就是24000元,按照4000单计算,每单的成本是6元钱,再加上点其他可能的费用算8元(这个数字已经偏高),按照客单价300元来计算,成本也不到3%。
3、反向物流:远低于3%。反向物流费物流公司是能打折的,会允许多少免费退给,有一小部分是免费,超过一定量就会再收一部分钱,但这部分费用比单向物流的5%还要便宜,并且不可能有那么多退货的,好乐买退货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所以反向物流费用远低于3%。
4、客服:1%
5、技术+管理人员:不超过5%。
6、市场推广:6%左右。确实电商最疯狂的时候,大家的市场费用都超过10%,大部分电商公司今年市场费用也没有10%,不能拿最疯狂的阶段的数字去比较。
7、代收手续费:不到1%。代收手续费包括两种,一种是COD(货到付款)代收,快递公司帮忙收钱,常规费用是1%。现在也有很多用户是在线支付,在线支付是手续费是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如果COD和在线支付各站一半,平均下来绝对是百分之零点几的费用。
8、包装:1%。好乐买一个箱子可能是2元钱,还有塑料袋、封箱贴,总共算3元钱,按照客单价300元来计算就是1%。
总成本:正常运营的电商公司成本是25%左右,这方面可以参看唯品会最新的财报(生意模式都差不多),21.8%的毛利只亏4.28%,想盈利并不难。
鞋类B2C毛利率:不同的鞋、男鞋女鞋运动鞋不一样,如果产品很标准化毛利会低一些,去年平均水平能够达到30%,但确实疯狂价格战下毛利率只有10%。但不能两边都走极端,说了一个极端的运营成本,又说一个极端的毛利水平,这样比较久没法做了。电商行业如果没有20%以上毛利很难做,如果毛利在20%一下大家都不太会做。
李树斌口述:垂直B2C最难的三件事
第一,如何估算销量、做出一个特别准确的订货模型。
由于好乐买是采买制,需要先买货存在库房,这些货物会有折旧,价值会减损,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订货模型。
但也不一定品牌商降价B2C就一定要降价,比如好乐买60%用户是在二三线城市,平时根本买不到,正是因为存在信息流差异,所以不一定跟着北京的节奏降价。
但做采销模式必须为跌价准备做好心理预期。假设一年销售额只有15亿元,但你非要采购50亿元的货,肯定押着卖不掉,但采购12亿元肯定能卖掉。如果你乱订货,对未来销量估计的偏差特别大会很麻烦。所以我们宁可丢失掉一季度的销售机会,也不多产生一季度库存。
第二,如何降低交付成本。如果订货合适,毛利率有保证,交付成本降低,节省的钱都是纯利。
现在我们最大的成本依然是交付成本,就是包含仓储、物流、客服等跟订单相关的费用,这里面短期内不会特别明显降低,长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降低。虽然不能细化到什么程度,但我认为大部分公司基本上应该会占到10%-15%,客单价高的话占比就低,因为送一双300元的鞋和送一双600元的鞋交付成本几乎一样,交付成本在10%-15%比较合理,超过15%就太高了。
交付成本一旦降低,会节省大量的钱,因为交付成本跟订单相关,如果一个月发30万个订单,交付成本降低1元钱,就能节省30万。
交付成本降低跟销量没关系,交付成本只是客服、物流、配送的钱。为什么大家要建分仓,如果一双鞋从北京发往北京需要6、7块钱就可以,可从广州发往北京需要13、14块钱,成本就高了一倍,所以我们尽可能让当地仓发当地仓的货,尽可能就近发货。当然建仓也有成本,我们会根据当地的体量来考虑,从长远看还是能降低成本。
如何判断哪些货品发往哪些仓库?我们有专门的商业智能部门,他们考虑的因素有,一个仓库覆盖区的增长情况,覆盖区的温度情况。比如一双秋天的鞋鞋售卖周期在广州很长,但是在北京只有2、3个月。如果按照8月份的销量去分就会分错,如果调错很多成本都会跟着增加。这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很难。
如何能够让退货率降低?我们商业智能部门也在做一套尺码系统,把所有的鞋量了一遍,算脚长、脚宽、脚围,算出一个推荐算法,只要穿一双鞋合适,能推算其他鞋的尺码,解决不同品牌尺码偏大偏小的问题。我们推算出来的运动鞋准确率可以到95%。
比如我们最近会考虑上一套语音检货系统,会让效率提升70%。以前可能需要10个人检货,现在只需要5-6个人检货就可以了。我们还想上一套自动包装系统,现在我们包装都是先打单子再包装,全部都是人工,还计算不了重量,如果有了这套系统,全是自动的。
系统的好处是什么?比如促销时候,销量是之前的两倍,但是人员没有办法那么快,要加班加点付加班费,效率还不够高,但是系统去做很快,而且24小时不停歇。上这个系统的成本并不低,但从未来二三年看,节省远远大于支付人工的成本。
假设你有200个仓库人员,一个人一个月是3、4千块钱,一年可能是4万块钱,200个人一年是800万,三年是2400万,假设上这套系统,也就大概6、7百万元,三年摊销肯定是挣钱的,而系统可以用很长时间。
第三,如何提高无形的效率。这部分不光是交付成本方面,还有公司内部的效率,包括技术能力是否够强等。比如我们现在的调价系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人工操作,大量买手除了买货之外还得看价格,看是需要降价还是提价。这部分我们已经开始部分系统化,但我希望全部系统化。
最晚今年应该全部都实现自动化,我们现在已经有部分商品不需要再人工看,当然这会涉及到一些裁员,但不能因为提高了效率,还需要那么多人,难道说我上了设备也需要养着这些人吗?因为提高效率裁员,结果外界说好乐买不行了,这样搞得大家就没法干了。
为什么能赚钱?
第一,整个毛利率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差,之前同行业的公司说的毛利显然太低了,都卖鞋,有人能做到20%毛利,有人做到10%毛利,跟采购的水平有关系,跟体量有关系,不能说一个公司10%的毛利,它代表整个行业。
第二,你以后不会在网上买东西了吗?你觉得现在网上贵10块、20块钱差别很大吗?但是对我们来讲,差10块钱是3个点,差20块钱对我们来说是6个点,即使比其他网站贵一点,用户也能接受,因为确实东西太便宜了。电商都死了对用户是好事吗?肯定不是好事。长期来讲肯定电子商务绝对是用户必需品,而且现在用户对价格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敏感了。
第三,电商公司能提高的空间很大。虽然我们和亚马逊的自动化水平还差的很远,但可以逐步改进。比如包装鞋的盒子运到仓库是扁的,需要有人把盒子叠开放东西,我们每个仓库都有3、4个人拆盒子,现在有自动拆盒机器,这样就可以省下人力,每个仓库省3个人,4个仓库就省了12个人。
新浪科技:做垂直B2C有坚持的意义么?
李树斌:做垂直B2C这个事还是挺难的,但有坚持的意义,如果B2C上来就赚钱,大家就不打了,之所以大家不赚钱,肯定有几个因素。第一,确实很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很强实力的人参与进来。第二,大家都知道未来B2C的行业,卖鞋的B2C也不会存在很多家,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
新浪科技:乐淘转型原创品牌你们会很开心吧?
李树斌:谈不上高不高兴,我们的竞争对手也换了很多家。他不做肯定还有别人做,这个行业始终会有人参与进来,始终会有竞争,肯定是有压力的。随着这个行业越来越成熟,就算后面有竞争大家也不会乱打价格战,就会平稳。
新浪科技:乐淘说愿意授权给你们卖鞋,你们愿意卖吗?
李树斌:我们还是以国际大品牌为主,同样的资源,哪个品牌的销量更高我们卖哪个,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卖乐淘的鞋。
新浪科技:为什么不参与价格战?
李树斌:一般品牌商都不会允许平台打特别激烈的价格战,另一方面价格战都在3C和图书领域,因为这两类产品太标准化了。但鞋属于半标准产品,两款电视差不多可能买谁都一样,但鞋的选择偏好会更大,而且还有尺码的限制,你会因为便宜一点买个不合适的尺码吗?不会,没有替代性。说实话我们以前也关注过价格战,但我发现我的鞋已经不够卖了,关注别人卖得便宜有意义吗?我后来想,关注别人价格意义并不是特别大,我自己够卖就行,我自己不够卖就提价。
新浪科技:是否会做自有品牌?
李树斌:自有品牌是件很长期的事情,品牌建设费用很高,做自有品牌最怕压货,比如做了很多夏天的鞋,你怎么知道夏天的鞋都能卖光,做多少合适?为什么耐克、阿迪都需要提前半年订货,就是因为生产周期很复杂,自有品牌不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事情。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wifi是不是骗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