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熊市破净个股数量中什么样的个股才会创历史新高

什么股能在熊市创新高 并在熊市结束维持正收益
来源:华尔街见闻
  (000002,)股价本周刷新历史新高,结合前期也出现了一系列股价创新高的事件,这让很多投资者纳闷:现在到底还是不是熊市?若是熊市,怎么会有这么多创新高呢?
  对此,(000776,)策略研究团队陈杰、郑恺、曹柳龙认为,这并不稀奇。纵观A股历史上的三轮熊市,其实经常会有创历史新高,每轮均有上百只,在数量上占当时A股总体的比重能达到两至三成。
  事实上,在熊市中股价创新高不难,难的是等熊市过完,还有股票能保留住正收益。广发策略研究团队研究发现:
  当熊市过去之后,曾经创下历史新高的股票大部分还是逃不过下跌。最终,仅有占A股总体不到3%的个股,既在熊市中创了股价新高,还在熊市结束时保持有正收益。
  再来看当前的A场,对于近期的市场反弹和万科A创新高,广发策略研究团队认为,这是市场在“资产荒”逻辑下进入了自我强化的反弹阶段,并出现了万科A等股票的价格创历史新高。因此,当前的股市具备“慢熊”的正常特征:
  受恒大和其他保险机构在近期密集举牌的影响,“资产荒”的逻辑再次流行起来,这和去年四季度的情景非常相似。而目前的利率水平比去年四季度还低,因此“资产荒”的逻辑看起来更加通顺了。
  那么,当市场经历这样一个状态,反弹何时会结束呢?广发策略称:
  当市场进入这样一个自我强化的阶段时,如果没有外力影响,将很难打破这一格局,因此短期的反弹也许确实没有结束;但动态的来看,“资产荒+流动性陷阱”的现状和“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充满了矛盾,如果未来政策面生变,则这个自我强化的阶段就会面临结束。
  具体而言,广发策略表示:
  我们认为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政策面变化是:在政策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大幅增发的形式加杠杆,并将债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这一方面意味着过剩的流动性会开始被大量供给所吸收掉;另一方面政府加杠杆搞基建也意味着“走老路”,可能会降低市场对改革转型的预期。因此,以上政策面的变化一旦发生,就可能终结目前“资产荒”自我强化所带来的反弹。
  假设这一轮熊市结束,究竟什么样的股票既能在熊市中创新高,又能将正收益维持到熊市结束呢?同样来自广发策略:
  这类股票最重要的特质是:顺应了大时代背景。
  在01-05年慢熊中,仅有23只股票既创新高又将正收益保持到最后,而其中有4只是交运股,有3只是;在07-08年快熊中,仅有15只股票既创新高又将正收益保持到最后,而其中有3只是农业股;在11-12年慢熊中,有43只股票既创新高又将正收益保持到最后,而其中有8只是医药股,有6只是食品饮料股。
  可以看出,每一轮熊市中表现最好的个股,行业属性并不一致,但他们共同的特征是都被打上了极强的时代烙印。
  我们预计,未来市场上还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那些既顺应新时代背景、又能得到业绩支撑的“新白马”有望笑到最后,而那些纯粹靠主题概念支撑而创新高的股票,则很难将正收益保持下去。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王立广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74.187.21%50765.4910.579.99%39198.3412.473.74%34402.9121.298.13%27433.92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6.478.41买入18.85--买入46.29--买入31.03--熊市中的牛市--在熊市中买入创历史新高的股票
怎么在熊市里面选对股了能赚钱?选那些朝阳行业中前景光明、业绩逐年增长的成长性企业,或者更进一步,在熊市买入近期首创历史新高的股票,就会赚钱。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法则不是100%的准确。之所以加了个熊市两个字,因为这可以保证你的准确率在90%。大牛市里面的股票创新高了,那多半都是在创造泡沫,所以类似2007年的那种牛市的情况下不适用于本文探讨的范围。而熊市里面能创新高的股票,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基本面发生了改变,正在往好的方面加速发展,比如经营拐点、业绩改善或者净利润大幅提升,当然也有极少数概念炒作或重组炒作的情况。如果你能通过结合基本面来按此操作,并严格执行基本面万一变坏之后的8-15%以内止损操作,你的准确率就会在90%的基础上再提升,达到95-100%。试问,这样赚钱还难吗?你再也不用管什么行业什么股票了,仅仅就需要判断当前是熊市吗?当前你关注的个股创新高没有。
空说无凭,我们得来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实。
&巴菲特在2012年股东会上说,高盛和通用电气这样的交易不是伯克希尔的立足之本(即寻找便宜货),伯克希尔的成功是建立在像购买可口可乐和IBM这样的公司之上的(即寻找估值合理的伟大公司)。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巴菲特买入这两家公司的时点和价位。可口可乐1962年到1987年股价盘整了25年,巴菲特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正好在其股价三年翻倍创历史新高的时候;IBM在1999年到2010年股价盘整了11年。而巴菲特2011年3月买入IBM,正好也是其股价两年多翻倍创历史新高的时候。换句话说,伯克希尔的立足之本是购买估值合理、股价正在创历史新高的伟大公司。
杰克·德瑞福斯则是位图表专家,他买股票完全基于该股票的市场表现,只在该股票突破阻力位,创下新高的时候买入。瑞福斯基金(Dreyfus
Fund)在1957年-1959年表现卓越。当时,德瑞福斯基金是一个相当小型的基金,其所管理的资金大约只有1500万美元,然而在杰克·德瑞福斯的经营下,该基金的投资报酬率却是其他竞争对手的两倍。于是有人根据该基金的季报,研究其投资方法。仔细分析了几年来德瑞福斯基金新买的100多个股票,惊奇地发现每个新增股票的买入价是上年该股票的最高卖出价。而且该股票在创下新高之前,形态比较好。
欧奈尔也有一项重大理论,即是要购买上涨潜力雄厚的股票,尽量不要选择价格已经跌到接近谷底的股票。更多的时候,创新高价的股票前景可能更是海阔天空。欧奈尔认为,在新一轮牛市开始之前的熊市里,成长性好的公司往往最早发动,并成为大盘的领涨股,在此期间,这些股票通常屡创新高。一旦大盘结束调整,最先向上反弹回升创出新高的股票,几乎可以肯定就是领先股。后来无数事实也证明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可是,无论在70年代,还是80年代,或者90年代,欧奈尔问过许多个人投资者,98%的人认为他们不会买入创下新高的股票,他们认为价格太高了。在A股市场,我们今天面对的是同样的所谓的"理性""不追高"的投资者。这也就决定了大多数人亏钱的必然结局。
A股市场完全一样,2004年4月的1783点--2005年6月的998点,期间的14个月,是最近10年来市场对中国a股最为悲观、绝望、暗无天日、死灰沉寂的一个阶段。但是在如此阶段中,从2004年开始,苏宁电器、海油工程、云南白药、贵州茅台、张裕A、盐湖钾肥、烟台万华、天威保变等一批标的,完成了个股显着正收益,其中有些品种的涨幅达到2倍、3倍。后续的,这些品种在2005年后的后续发展中,很多都继续演绎了数十倍涨幅的案例。
双鹭药业曾经在2008年底的大熊市里在大盘下跌4000多点后逆市创了历史新高,成为了当年最大的明星抗跌股,而如今双鹭药业又涨了多少大家可以自己欣赏。
远的不说,笔者刚好找到了一张12年8月10日当时统计8月上旬创历史新高股票的一个汇总图片如下。我们惊奇的发现,如果你在当天"追高"买入这些股,24支股票一支买4%的仓位,9个月后的今天,你的收益达到了70%多。你会发现,像大华股份、歌尔声学、上海家化、乐视网,蓝色光标,康得新、天士力这些大牛股不仅是新高不断,而且再次翻倍有余或接近翻倍了。
因此就有关于成长股的几点思考
1、成长股就是要不断创新高,不能不断创新高还能叫成长股吗?如果一个成长型公司的股票价格不能创出新高,那么这个公司的成长期一定已经或接近终结,比如现在的钢铁、煤炭、银行、白酒等。而且,新高之后继续创出新高的速度越快的,这种成长股的成长动能往往越强劲。
2、成长股周围一定充斥着各种质疑,一个被大家众口一辞称道的股票绝对不是成长股。比如现在的富瑞特装、海虹控股、乐视网、科大讯飞、百视通、特斯拉等,他们不是被质疑进入门槛偏低、现金流差,就是被质疑盈利模式不清晰、只会讲故事。事实上,大多数被称为"白马股"的股票都曾经经历过这个阶段--你现在看到的青葱绿树,以前也不过是一株幼嫩的树苗。
3、选择成长股时要尽量减少对市盈率、每股收益这些传统选股指标的关注。选择成长股,最重要的指标是成长性。这种成长性,一方面是不断被验证的公司季度、年度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是基于对成长股成长空间的评估而对其成长持续性的考量。因此,投资成长股需要具备包容性思维,有些投资者一看到成长股"惊人"的市盈率就直接放弃,而不是去深究驱动股价上涨的背后动因,这种投资思维貌似理性,其实绝非理性。
4、成长股的股价表现一定是强于市场上绝大多数股票,一个充当"拖油瓶"角色的股票绝对不是成长股。
5、成长股的成长故事各不相同,但称得上"成长股中的成长股"的,一定是那些开创新的蓝海市场,或者提供具有颠覆性产品或服务的公司的股票--正如几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发展带来的巨变一样。也恰恰是因为这种"反传统"的颠覆性,大部分人囿于知识结构、思辨能力的局限,会选择性忽视成长股的存在,并在其崭露头角时提出种种质疑。所以,投资成长股需要远见,一个没有远见的投资者,只会纠结于成长股身上这样那样的"瑕疵",不可能发现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6、真正的成长股具有优良的成长基因:一方面具备坚实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一定要有巨大的未来想象空间。就我而言,在以前者为前提的基础上,后者可能更为重要--如果某项产品或服务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一个公司提供的该项产品或服务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那么即使这种产品或服务现在还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也无关紧要。我想,很多人看好微信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也正因为如此,2013
年8月5日,腾讯股价上午到365·8元,以2004年6月发行价3·7元计,加上累计分红4·2元,正好100倍。
7、是人就会犯错,对于成长股投资而言同样如此。因此,不断检视投资组合中成长股的表现,定期清理表现欠佳的个股,这一点对于投资组合的总体表现、保持投资信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8、跟人一样,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当你发现某个成长股得到众人一致认同和追捧、市盈率大幅下降至与普通公司并无二致时,你就得仔细检查成长股的成长故事是否即将或已经终结,并开始认真考虑撤退问题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广发证券:熊市会有个股创新高吗_百度知道
广发证券:熊市会有个股创新高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回顾A股历史上的三轮熊市,会发现在熊市中其实经常会有股票价格创历史新高,但难的是等熊市过完,还有股票能保留住正收益。我们统计了01-05年慢熊、07-08年快熊和11-12年慢熊时期的个股表现,发现每轮熊市中均有数百只个股的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在数量上占当时A股总体的比重能达到两至三成,所以这并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但是当整个熊市过完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些曾经创新高的股票,却发现大部分还是逃不过下跌的命运——最终仅有占A股总体不到3%的个股既在熊市中创了股价新高,还在熊市结束时保持有正收益。因此,在一轮熊市之中,很多“热闹”可能只是眼前的暂时现象,而当“洗尽铅华”之后真正经得起检验的股票是少之又少(注:统计中已剔除了新股和次新股的影响)。
当然会有啊,前段时间熊市上证50不是很多票都创新高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熊市中如何炒股赚钱_百度知道
熊市中如何炒股赚钱
我有更好的答案
应对熊市的十五种炒股操作技巧:
(一)熊市中,遭遇个股利空的股票,第一时间逢高出局以免深度创伤。  (二)出现中长线利空的行业,逢高只出不进。  (三)熊市的脾气就是“不断创新低”,因此,熊市中阳线是假的,应该逢阳线卖,阴线是真的应该逢阴回避。  (四)熊市中,弱势股轻易不可碰,往往其基本面有“地雷”,所以才阴跌。  (五)卖出的时机问题上,股指反弹一天半到两天就卖。  (六)盘中只要继续出现急跌股、跌停板,则不管技术指标是否超卖,仍不看好。  (七)熊市中,短线指标金叉时候卖出是较好时机,因为熊市中金叉是假的。  (八)熊市中出现利好,也是逢高卖出的较好时机。  (九)熊市中阻力位上放量的时候,是较好的逢高卖出的时机。原因在于:熊市里面市场本来钱就少,稍微一放量,市场的存量资金就用完了。  (十)熊市中地量不是底。而是下跌中继。  (十一)牛市里,利好未尽继续涨;熊市里,利空未尽继续跌。  (十二)熊市下跌途中只要出现十字星,往往就是反弹终结信号。  (十三)熊市下跌途中,领先上涨的股票,往往没有板块效应,属于超跌反弹。  (十四)熊市中20、30天线是中线下跌的压力线,个股反弹到此,往往是逢高派发的时机。  (十五)熊市中,不要以为某个股票有庄家就好,庄家同样可能被套。这些可在平时的操作中慢慢去领悟,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新手在不熟悉操作的情况不防跟我一样用个牛股宝去跟着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这样要靠谱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规定及库存都还行的就hi金额空间不打飞机
跟我做邮币卡把现在股票不是很好做
这好像是不可能的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维持正收益且熊市创新高 这些股票都有一个共同点|熊市新高|股票|A股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就市场情绪来看,本周股价创历史新高,结合前期也出现了一系列股价创新高的事件,这让很多投资者纳闷:现在到底还是不是熊市?熊市怎么会有这么多个股创新高呢?
  作者:陈杰 郑恺 曹柳龙
  来源:广发策略研究
  就以上问题,我们的看法是:
  1、先回顾A股历史上的三轮熊市,会发现在熊市中其实经常会有股票价格创历史新高,但难的是等熊市过完,还有股票能保留住正收益。
  我们统计了年慢熊、年快熊和年慢熊时期的个股表现,发现每轮熊市中均有数百只个股的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在数量上占当时A股总体的比重能达到两至三成,所以这并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
  但是当整个熊市过完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些曾经创新高的股票,却发现大部分还是逃不过下跌的命运——最终仅有占A股总体不到3%的个股既在熊市中创了股价新高,还在熊市结束时保持有正收益。因此,在一轮熊市之中,很多“热闹”可能只是眼前的暂时现象,而当“洗尽铅华”之后真正经得起检验的股票是少之又少(注:统计中已剔除了新股和次新股的影响)。
  2、再反观当前,市场在“资产荒”逻辑下进入了自我强化的反弹阶段,并出现了万科A等股票的价格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这是在“慢熊”中的正常特征。
  对于近期的市场反弹和万科A创新高,我们认为是“资产荒”的逻辑出现了自我强化——受恒大和其他保险机构在近期密集举牌上市公司的影响,“资产荒”的逻辑再次流行起来,这和去年四季度的情景非常相似。而目前的利率水平比去年四季度还低,因此“资产荒”的逻辑看起来更加通顺了。
  当市场进入这样一个自我强化的阶段时,如果没有外力影响,将很难打破这一格局,因此短期的反弹也许确实没有结束;但动态的来看,“资产荒+流动性陷阱”的现状和“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充满了矛盾,如果未来政策面生变,则这个自我强化的阶段就会面临结束——我们认为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政策面变化是:在货币政策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大幅增发国债的形式加杠杆,并将债权融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但这一方面意味着过剩的流动性会开始被大量债券供给所吸收掉;另一方面政府加杠杆搞基建也意味着“走老路”,可能会降低市场对改革转型的预期。因此以上政策面的变化一旦发生,就可能终结目前“资产荒”自我强化所带来的反弹。
  3、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究竟什么样的股票既能在熊市中创新高,又能将正收益维持到熊市结束呢?——这类股票最重要的特质是:顺应了大时代背景。
  在年慢熊中,仅有23只股票既创新高又将正收益保持到最后,而其中有4只是交运股,有3只是地产股;在年快熊中,仅有15只股票既创新高又将正收益保持到最后,而其中有3只是农业股;在年慢熊中,有43只股票既创新高又将正收益保持到最后,而其中有8只是医药股,有6只是食品饮料股。
  可以看出,每一轮熊市中表现最好的个股,行业属性并不一致,但他们共同的特征是都被打上了极强的时代烙印:
  年期间,恰逢中国加入之后对外贸易开始井喷,且国内地产市场刚刚进入商品化时代,因此港口、机场、地产这样的行业都顺应了当时的大时代背景;
  年,国内经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冲击,但当时的通胀水平却一直很高,因此农业股这样受益于通胀的行业就顺应了当时的大时代背景;
  年,时值“四万亿”刺激红利开始消退,很多周期性行业的增长开始明显下滑,但在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医药、食品饮料这样的消费品行业却能实现稳定增长,也顺应了当时的大时代背景。
  4、今年以来曾经创新高的股票大部分以主题、概念类为主,但只有顺应新时代背景、且能得到业绩支撑的“新白马”才能笑到最后,未来必然还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今年以来,剔除新股和次新股的影响之后,已有116只个股的股价创了历史新高,但这些创新高的个股却主要以主题、概念类为主(比如OLED、半导体、锂电池、举牌概念等等)。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既能在熊市中创新高、还能将正收益保持到熊市结束的股票,其所属的行业因为顺应了大时代背景,因此在盈利上也会有很明显的体现——以年的港口行业和年的食品饮料行业为例,这两个行业在不同的时代下,都经历了一个ROE明显上行的阶段。
  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市场上还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那些既顺应新时代背景、又能得到业绩支撑的“新白马”有望笑到最后,而那些纯粹靠主题概念支撑而创新高的股票,则很难将正收益保持下去。
  5、应对策略:短期追随热点轮动的步伐,结构上从“供给侧”转向“需求端”(建筑、环保、水泥、轨交),中长期应寻找顺应大时代背景的“新白马”。
  我们继续维持“慢熊”的中长期市场观点,但是由于短期市场在“资产荒”逻辑下进入了自我强化的反弹阶段,因此预计市场的热点轮动还会继续。
  而基于未来政策面可能发生的变化(政府加杠杆搞财政刺激),我们从8月初就开始建议投资者将新的投资热点方向从“供给侧”转向“需求端”——即那些和政府投资方向密切相关的板块,比如建筑、环保、水泥和轨交等行业;而中长期来看,寻找那些顺应新时代背景、且有业绩支撑的“新白马”将是更重要的任务。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从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政策走向来看,既然有“地王”频现的现象,市场也会因此存在系统性的风险,那么,三季度也势必会有相对应的“控地王”的措施,以防止市场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日本当年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导致经济衰退25年之久,至今还没有走出衰退泥潭。美国运用房地产结合金融来推动本国经济,结果酿成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的教训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实体经济的稳定才是经济繁荣的定海神针。
中国“走出去”海外投资,遇上日本海外投资,将是一场长期的鏖战,不但需要企业自身努力从多角度寻求突破口,同样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与协助。
聆听“历史深处的马蹄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超级资产沸腾的年代,非理性繁荣的狂飙隐忧深重,有些已经破灭,有些还在发酵。重温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路径和发生机理,我们才能对非理性繁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熊市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