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区域合作与新疆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分析研究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阅读次数:人次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分析研究论文1.VIP俱乐部2.查看资料3.订阅资料4.在线投稿5.免费阅读6.会员好评7.原创检测8.教材赠送9.联系我们10.常见问题
[论文关键词]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发展前景探讨
[论文摘要]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10+1模式)这一经济课题研究已经过了十多年的历程,有必要对次区域合作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对次区域合作的十年的历程进行回顾,对次区域合作的成就和阻力进行总结,对次区域合作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其中主要是次区域合作的对策探讨,分别为政府对策、企业对策、“桥头堡”对策和次区域局部自由贸易区对策等。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主要包括合作范围、合作方式、应采取的合作对策等。
一、理论基础
(一)规模经济理论
所谓规模经济,实际上就是机会成本递减的情形。简单地说,就是单位要素投入量所耗费的成本比由这种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量或收益少。规模经济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外部规模经济,另一种是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来源于产业或行业的规模大小。即当一国的某个产业或行业规模比较大时,相互在技术方面的影响和节约成本方法上的影响比较容易传播和推广,因而可以起到规模经济的作用,其结果是在同样单位要素投入的情况,得到更多的产出。内部规模经济则产生于某个企业内部的生产规模的扩大。
在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主要指的是外部规模经济。加强区域合作尤其是是自由贸易区后,可以使产业或行业规模大大扩大,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同时由于国际分工的细化和比较优势的作用,也可使某国的某一强势工业或某一企业大大扩大内部生产规模,产生内部规模经济。
(二)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这一原理的基本点是:(1)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2)这种相互依赖、日益扩展到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扩展到各个方面,而不只是哪两个国家、哪两个民族的相互依赖,也不是在某一领域内的相互依赖,既包括物质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3)这种依赖是相互的、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单方面的;(4)经济上这种相互依赖的纽带,把各个极不相同的民族联结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促进了某些民族隔阂和民族利益对立的消灭,有利于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相反,孤立的状态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处于落后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互依赖的本质原因是:(1)生产力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力;(2)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冲破分散、狭隘、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格局,在广阔的空间内代之以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3)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各自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形成各自的经济社会特色;(4)在加速率的作用下,技术的空间推移规模大大扩大,推移的速度大大加快,技术的更新期大大缩短;(5)资本的国际化。
(三)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
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经历了斯密的绝对成本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等一系列的演变阶段。
马克思主义地域分工理论要如下几个要点:(1)社会生产专业化以至商品生产各个阶段的专业化,在空间上就表现为地区专门化,导致地域分工。地域分工是在广阔的区域内,按商品分工实行生产的专门化。这种分工,把一定的生产部门固定在一定地区;(2)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地域分工的性质及其进步意义;(4)地域分工的作用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变革。
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与阻力
(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外部环境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
1.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多边贸易谈判的艰难推动了开放性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
2.经济发展多样性和互补性,推动了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
3.APEC的阶段性成功,推动了开放性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
4.社会文化上的亲和或联系以及地缘关系促使不同国家或地区结成区域市场。
(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阻力
1.目标定位的模糊。东盟合作首先是从政治层面上起步的,至今为止,仍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上,但“10+1”却要求从经济层面上展开合作。
2.社会制度等的差异。在东盟内部和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存在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甚至对立。
3.主导力量的错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必须有经济上占优势的强势国家或联盟来主导,但“10+1”模式框架下,因为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上,却在相当程度上由东盟来主导,但东盟各国却经济上和中国有相当的差距。
4.政治关系的滞后。在中国东盟的合作中,政治关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经济上的迫切要求合作却遇到政治上的领土纠纷、“中国威胁论”等的阻挠。
5..美国、日本等的干扰。东盟的联合和发展,影响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控制了以及日本在东亚的优势地位,东盟和中国的合作更加会削弱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并会加剧与日本在资源争夺、产业扩张方面的对立和竞争。
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来
(一)区位优势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处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大西南的结合部,面积2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5亿,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农业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充满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深入一点看,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腹地涉及东南亚和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大约拥有20亿人口,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战略物资补给地,有望成为21世纪世界和亚洲新兴的巨大市场。
(二)亚洲开发银行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GMS)自1992年起开始实施,提出交通、能源、电讯、环境、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与投资和农业等8个重点合作领域。该合作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部长级会议,其二是司局级高官会议和各领域的论坛和工作组会议。
(三)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AMBDC)
1996年举行了第一届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部长级会议,正式启动了东盟倡导的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每年召开部长级会议和高官会。其目的是将东盟与湄公河流域地区经济联系起来,以老东盟成员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带动新东盟成员的经济发展,形成扩大的经济增长圈。确定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农业、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及中小企业发展、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科学技术等八大合作领域。
(四)湄公河委员会(MRC)
新湄公河委员会是在1957年成立的湄公河下游调查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产生的。湄公河下游的泰、老、柬、越四国于1995年在泰国青莱签署了《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强调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整个湄公河的水和相关资源以及全流域的综合开发制定计划并实施管理。
四、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政府对策
1.建立澜湄次区域经济共同体,利用好有关国际协调机制,编制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研究和制定次区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简化贸易程序,减少非关税壁垒,简化签证手续、货币兑换方式等。应把这一地区建成一个经济共同体,一个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政策一体化。
2.加大投入,尽快改善和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彻底改善交通现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建设我国进入东南亚、南亚陆上国际大通道,重开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形成我国西南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加快疏浚澜湄水上通道、建设泛亚铁路等工程的步伐。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把重点放在旅游、环保、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与投资等领域。
3.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发展高科技。在发展边境贸易、互市贸易以及易货贸易中,非国有经济发挥了轻便灵活的优势,扩大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新增长理论创始人罗默说“一些亚洲国家的增长主要得自于他们从工业经济国家中得到相关的技术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用于国内经济,以提高生产率”。
4.更新观念,进行区域创新,加强生态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应跳出梯度转移和资源的约束,以创新要素积聚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理论来指导区域经济的发展。培育区域网络,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积聚品牌企业,发展“产学研”三螺旋模式,重视环境保护和保护生物多样化,建立自然保护网络,保护珍惜物种,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5.开展跨境“科技示范区”、“自由贸易区”试点,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在政治上,消除次区域国家间历史和现实的矛盾,消除对抗和冲突。建立经济特区以促进边境贸易应该是澜湄次区域经贸合作的一种有效形式。
6.建立次区域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应大力建设区域信息网络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可首先集中于旅游和物流。
(二)企业对策以基础设施建设的TOT项目方式为例
1.TOT项目方式简介
TOT(Transfer/移交Operation/经营Transfer/移交)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最新的项目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领域中正被广泛的应用。中国企业以TOT项目方式把大湄公河次区域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五国(项目的拥有者)已经投产运营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特许经营期),以这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现金流量为标的一次性从缅、老、泰、越、柬五国获得其经营权,特许经营期满后,再把这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无偿移交回缅、老、泰、越、柬五国政府。
2.中国企业以TOT项目方式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中国企业通过TOT项目方式应用,可直接参与解决大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发展速度慢、管理落后、技术滞后、资金短缺等的问题;可以为其引进资金;可以为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改善大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管理水平,帮助中国企业可持续的在该区域占据领导地位;巧妙地回避了缅、老、泰、越、柬五国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控制权,易于满足缅、老、泰、越、柬五国特殊的经济及法律环境的要求,易推广使用;有利于盘活缅、老、泰、越、柬五国现有公共基础设施的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缅、老、泰、越、柬五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发展;可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中国的劳务输出和技术贸易发展;可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培养“中国导向”人才;可为中国实现“以经济合作带动政治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和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对策以云南为例
云南拥有多样性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在中东自贸区的进程中,云南可以与东盟国家开展广泛的合作。
1.建立贸易通道和边境贸易区。可利用中国与东盟国家良好的经济互补性,以澜湄次区域合作开发区、昆明曼德勒发展走廊、昆明河内发展走廊等“一区两走廊”为依托,沟通中越边境水运通道和口岸通道,为双方创造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条件。
2.建立金融中心。1998年12月东盟首脑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从1999年1月起,外国投资者可在投资范围、资本货物进口、出口配额、经营税收、审批程序等方面,在不同东盟国家中所有行业向区域外投资者开放,并给予新的投资优惠。
3.建立信息平台。在昆明和河口、磨憨、瑞丽三个主要边境口岸城市分别建立技术先进、信息全面、内外相通、能够便捷交流的信息枢纽,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4.产业合作开发。利用云南和东盟良好的经济互补性,实施云南与周边国家的跨区域、跨国界合作,提高双方经济层次和产业水平,促进贸易的良性发展。积极引导国内资金、技术、人才、管理通过云南参与东盟国家开发,加大基础产业发展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5.开发生物、边境旅游资源。加强云南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快退耕还林还草和污染治理步伐,为中东自贸区建设提供生态屏障。充分利用云南和周边国家的旅游资源,推出边疆风情、原始森林、独具民族文化的旅游精品路线,共同构建世界级“中国大西南与中南半岛”黄金旅游圈。
6.开发水电能源。云南边境经济区具有地质地理条件好,水库淹没区人口少、耕地少、电站建设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因此,应积极争取国家、国际的投资规模,实施水电能源综合开发。7.在昆明构建国际公共事务办事机构及商贸交易中心。
(四)次区域局部自由贸易区对策以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自由贸易区为例
1.建立次区域局部自由贸易区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河口老街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说,就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针、扩大对外开放,把河口老街自由贸易区是建立与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合作机制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河口老街自由贸易区促进中国西部和西南地区的发展。
2.建立战略
河口老街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要实施四大战略:(1)大经贸战略。即边境贸易和大经贸、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一起上,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领域的出口规模。
(2)走出去战略。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对越南及东盟国家的投资,以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
(3)发展特色经济战略。河口老街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树立新的发展观,改变过去有什么资源就开发什么产品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发展本区域内有比较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及产品。
(4)“内外合作”战略。通过河口老街自由贸易区把大西南联合起来,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及东盟合作开发。
五、结束语
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是在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成为必然而又在现阶段无法迅速实现的情势下,由各方努力而所作的先行试点,同时也是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中,现时期政府要经济扮演“铺路者”和“先行者”的角色,开展对话、磋商协调、编制规划、放宽政策、加大投入、示范拉动、更新观念、信息共享等;企业也应积极介入到次区域合作中去,尤其是抓住前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的契机,以TOT或BOT项目方式参与并占领次区域合作中的经济领域制高点;在地缘上有得天独厚优势的西南省份更要立足西南,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将“西部大开发”和“走出去”战略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传统意义上的领域和非传统领域的合作;局部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试点和必经阶段,各方应慎重把握机会,更新观念,制定宽松的政策环境,积极争取局部自由贸易区的成功和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开展。
参考文献[1]林其屏,《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一种新的世界经济合作模式》,《亚太经济》,2004-3,P2-5[2]叶辅靖,《关于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研究的综述》,[3]葛顺奇,李宏,《东亚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产业发展与政府行为》,《国际经济合作》,2004-9,P36-39
本文永久链接: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关于本站: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公务员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95.4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公务员之家VIP会员俱乐部在公务员之家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时事和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帮助你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公文写作技巧,我们愿与您一同锐意进取,不懈的追求卓越。如何加入公务员之家VIP会员第一步:先了解公务员之家,查看第二步:或在线支付,汇款即时到帐第三步:汇款后立刻,将您的汇款金额和流水号告诉客服老师,3分钟内系统核查完毕并发送VIP会员帐号到您的手机中,直接登陆即可。百度推广该文章内容可能包含未经证实信息,如您已证实,请点击举报,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
国际区域合作的经济学分析_经济理论百科
  作 者: 保健云 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字 数: 260000
  页 数: 251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5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理论
  定价:¥40.00编辑推荐
  本书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为背景,以相关文献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分6个章节,从 经济学角度分析国际区域合作形成与演变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具体内容包括国际区域合作的设施基础与条件;国际区域合作的动力与风险;国际区域合作的目标与机制;国际区域合作中的禀赋、地缘优势与邻国效应;经济转型、模仿学习与国际区域合作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内容简介
  本书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为背景,以相关文献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以主权国家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中国与亚洲转型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为经验证据,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国际区域合作形成与演变的基本特征与规律。从比较优势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研究国际区域合作的动力与基础。以中国和周边的蒙古国、哈萨克斯坦、老挝的国际区域合作为实证依据,从理论角度分析国际区域合作的地缘优势与邻国效应。以中国和朝鲜、越南、老挝等周边转型国家的国际区域合作为实证依据分析国际区域合作中的模仿学习效应。以中国和俄罗斯、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
五国,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国和俄罗斯五国为实证分析,研究国际区域合作中利益冲突、风险控制与制度创新问题。以中国和东盟地区国家之间建立中国-
为实证依据,分析国际区域合作中区域一体化发展问题。全书共分六章。
  第一章首先论述国际区域合作经济学分析的概念基础与现实背景,进而对国际区域合作理论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评价,据此从条件、机制与模式选择角度对国际区域合作进行理论解释,最后介绍本书的分析框架与主要内容。国际区域合作是指不同主权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跨国界的区域经济合作,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者地区在跨国界的经济地域或者特定经济地域进行经济分工与
活动的总称。协调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周边经济转型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是中国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重要环节。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亚洲转型国家的区域合作特征与模式,能够揭示国际区域合作的基本特征与规律。虽然对国际区域一体化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文献较为丰富,但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对国际区域合作进行专门的系统性研究的中文与英文文献都相对较少,且大多数研究文献关注发达国家间区域合作特别是欧盟国家间区域合作。国际区域合作是在一定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下进行的,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与经济条件,可以区分为不同类型,具有内在的运行与演变机制,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式。国际区域合作的条件变迁、机制演化与模式选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显示出某些共有的特征与规律。国际区域合作的形成、演化与发展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安排形式与规则体系进行的,具有内在的运行机制,这就是国际区域合作机制。政府推动与市场力量促进成为国际区域合作的两种基本模式。
  第二章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区域合作中的跨国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与禀赋优势。可以把自由产品以外的经济产品区分为国家自用产品、跨国公共产品与跨国俱乐部产品三种类型。国家自用产品主要由本国生产和提供,跨国公共产品则需要由世界各国联合提供。跨国俱乐部产品则需要由多国联合提供;跨国公共产品与跨国俱乐部产品总量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和比例会不断提高,其有效供给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跨国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国家之间商品贸易与要素流动的基础,国家经济规模大小直接影响到该国参与跨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和政策,大国关系直接对国际区域合作的模式与绩效产生影响。如何随禀赋优势的动态演化不断调整国际区域合作模式,直接关系到国际区域合作参与者的利益与资源配置效率。禀赋优势的动态演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资源的国际市场需求与国际市场供给的非均衡性差异、参与国家经济增长差异、时间长短、参与国家数量及其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等是影响禀赋优势动态演化的关键因素。长期而言,中亚五国的资源禀赋优势会逐渐丧失,如何在资源禀赋优
  势改变的情况下保持与深化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区域合作关系,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共同面临的任务。
  第三章在国际贸易纯理论论争文献评析的基础上,构建技术进步与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国际贸易均衡模型,分析外生技术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要素和产品相对供求与均衡相对价格对国际贸易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进而分析国际区域合作的动力与风险。新贸易与新兴古典贸易论者试图否定或者推翻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分析框架仍面临理论与实证困难,但必须改进与扩展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某些分析方法以适应动态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结构调整的影响。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要素密集度逆转和产品与要素相对价格调整,最终导致国际贸易均衡变动。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不能忽略技术进步与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国际贸易影响效应。东北亚地区各国国内利益冲突可以外溢到本地区其他国家,其他国家国内的利益冲突也可能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形成错综复杂的跨国利益冲突和博弈关系,推动着本地区经济格局的调整与演变。东北亚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地理区位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为本地区各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条件,但也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东北亚各国应
  防止跨国利益冲突对国家之间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不利影响,推进本地区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民主化,构建公平合理、和谐有序的地区政治经济新秩序。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合作创造了条件和机会,但也面临着风险。
  第四章在文献概览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从效率和福利的角度分析国民经济增长国际外部性影响效应及内部化问题,进而分析国际区域合作的目标与机制问题。一国经济活动负外部性可能降低本国承担的经济活动成本,使得该国经济增长规模超出国际社会最优经济活动规模,造成资源过度利用和国际社会整体效率和福利损失。一国宏观经济增长正外部性可能降低该国经济活动的收益并抑制该国扩大经济活动规模的积极性,造成资源闲置和国际社会总供给不足及整体效率和福利损失。外部性内部化可能提高国际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和效率,促进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防止国家间的利益冲突。构建公平和谐和富有效率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国家经济活动外部性内部化的关键。中国和东盟都是成长较快、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大
体系,发展双边经贸关系不仅具有地缘和区位优势,还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双边贸易发展带动了双边和多边投资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使双方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双边贸易关系和投资关系的不断深化,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推动着整个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和对比贸易投资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为双边与多边区域合作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和国际化环境。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为两国间的区域合作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第五章在文献概览的基础上构建邻国效应模型,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以中国和俄罗斯、蒙古国之间的跨国区域合作为例,分析邻国效应、地缘优势、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互补性对国际区域合作的影响效应。地缘优势与资源禀赋互补性直接影响到国际区域合作的规模与层次。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地区既可以获得利益,也必须支付成本,当一个国家退出国际区域合作的损失和成本不断上升时,就会形成国际区域合作的自我强化与自我深化机制。中国与俄罗斯作为亚欧大陆上彼此相邻的主要大国,两国之间的区域合作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在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方面存在互补性,在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互补性则更为明显。蒙古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内陆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中俄两大邻国的影响,邻国效应较为明显,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经济发展阶段,随着邻国经济形势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计划经济时期,受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相对稳定性的影响,蒙古国 经济运行相对稳定,经济增长波动程度相对较低,但经济转型阶段,蒙古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增加,甚至出现多年的经济负增长,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增强。加强中国与蒙古国之间的双边经贸关系有利于蒙古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中俄两国经济对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比重较低,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虽然保持着一定的规模,但波动性较大,且在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比重相对较低,相互之间的投资有待进一步发展,两国区域合作具有多方面比较优势,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第六章在文献综述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经济转型、模仿学习与国际区域合作问题。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制度不可能作为任何经济转型国家的唯一目标选择与参考标准,转型国家之间的相互模仿学习对经济转型具有积极效应,后转型国家能够从先转型国家学习到丰富的经济转型知识,中国的经济转型经验对其他经济转型产生了模仿学习效应。中国和越南作为亚洲人口规模最大的两个经济转型国家,虽然都选择了渐进式经济转型模式,但越南选择渐进式经济转型模式的同时,选择具有激进式特点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政策。在计划经济时期,无论是经济增长绩效还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成熟程度,中国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经济转型时期,越南的相对经济规模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经济增长相对稳定。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学习了中国成功的经济转型经验。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但这种比较优势具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越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差异会逐渐趋于缩小。独立以来中亚各国经济增长绩效并不明显,在整个亚洲经济中的比重和影响保持相对稳定,对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则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目前处于恢复和上升阶段。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增长绩效在大多数年份优于中亚五国的多数国家,双边区域合作表现出不平衡性、波动性和风险性特征,人口规模与人口增长变化也对双边区域合作产生影响。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区域合作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矛盾,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作者简介
  保建云,男,汉族,1970年生于云南省陆良县.经济学博士(2001),理论经济学出站博士后(2003),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经济学系Erasmus Mundus访问学者(7.1)。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副教授,世界经济专业硕士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转型与区域发展、国际经济学、丙方经济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200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南京大学 商学院经济学系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博士后出站后进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从事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工作。2006年10月-2007年1月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经济学系做“国际经济学与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项目的Erasmus Mundus访问学者。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人民大学
项目与中国人民大学“985”自由探索项目各1项。已出版《转型经济中的政府行为与发展模式选择——中国经验及其理论解释》(2005)、《知识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开发、 经营与管理》(1999)、《企业速度》(2000,与徐梅博士合著)、《会展经济》(2000,与徐梅博士合著)等4部学术著作。在《 经济学动态》、《 经济评论》、《世界经济研究》、《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为研究生开设《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国际经济学》和《中级金融学》四门课程,为本科生开设《现代经济学概论》、《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等多门课程。曾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生宝钢教育奖(1999)、四川大学优秀博士生一等奖(2000)、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奖(2002)。目录
  第1章 国际区域合作经济学分析的背景、文献与内容
  1.1 概念基础与分析背景
  1.2 文献回顾与评析
  1.3 理论解释:条件、机制与模式
  1.4 分析框架与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国际区域合作的设施基础与条件:国际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与禀赋优势
  2.1 国际区域合作的基础
  2.1.1 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性
  2.1.2 现有研究文献进展及存在的不足
  2.1.3 国家自用产品、跨国公共产品与跨国俱乐部产品:定义与解释
  2.1.4 跨国公共产品与跨国俱乐部产品有效供给的经济学分析
  2.1.5 评述性结论
  2.2 国际公共产品供求均衡:理论模型及其解释
  2.2.1 引言
  2.2.2 国际公共产品供求均衡:两国模型
  2.2.3 国际公共产品的最优配置:多国模型
  2.2.4 国际公共产品供求与国际 资本市场均衡:大国模型与小国模型
  2.2.5 结论
  2.3 国际区域合作中的禀赋优势演化与合作模式选择:中国与中亚五国
  2.3.1 引言
  2.3.2 国际区域合作中的地理区位与跨国公共品供给比较优势
  2.3.3 国际区域合作中资源禀赋优势动态演化影响因素分析
  2.3.4 国际区域合作中禀赋优势演化对区域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
  2.3.5 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合作中资源禀赋优势与区域合作模式选择
  2.3.6 评述性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际区域合作的动力与风险:要素密集度逆转与国际贸易结构调整
  3.1 技术进步、要素密集度逆转与国际贸易结构调整
  3.1.1 引言
  3.1.2 国际贸易纯理论论争文献概览
  3.1.3 相对价格与要素密集度逆转:一个国际贸易均衡模型
  3.1.4 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结构调整
  3.1.5 结论
  3.2 跨国利益冲突与国际区域合作:东北亚六国的经验证据
  3.2.1 引言
  3.2.2 东北亚地区经济格局演变的微观动因
  3.2.3 东北亚地区经济格局演变中的宏观利益冲突
  3.2.4 东北亚地区经济格局演变中的跨国利益协调
  3.2.5 东北亚国家之间区域经济合作条件与面临的问题
  3.2.6 结论
  3.3 国际贸易与国际区域合作:中亚五国
  3.3.1 引言
  3.3.2 中亚五国的经济规模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3.3.3 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发展分析
  3.3.4 中亚五国
  3.3.5 评述性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区域合作的目标与机制:国民经济增长国际外部性内部化
  4.1 国家经济增长国际外部性影响效应及其内生化
  4.1.1 引言
  4.1.2 文献概览
  4.1.3 理论模型:国民经济增长国际外部性及其理论解释
  4.1.4 国民经济增长的国际边际外部性成本及其变化
  4.1.5 国民经济增长国际外部性影响的效率与福利分析
  4.1.6 结论
  4.2 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与国际区域合作:中国与东盟
  4.2.1 引言
  4.2.2 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增长特点与比较优势分析
  4.2.3 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与东盟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比较分析
  4.2.4 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发展特点与比较优势
  4.2.5 结论与政策选择
  4.3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区域合作:中国与俄罗斯
  4.3.1 引言
  4.3.2 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增长比较分析
  4.3.3 转型期中国与俄罗斯产业结构变化比较分析
  4.3.4 评述性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际区域合作中的禀赋、地缘优势与邻国效应
  5.1 国际区域合作中的禀赋与地缘优势
  5.1.1 引言
  5.1.2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缘优势与互补性
  5.1.3 理论模型:基于地缘优势与互补性的国际区域合作
  5.2 国际区域合作中的邻国效应
  5.2.1 邻国效应及内陆国家经济增长的外部约束:理论模型
  5.2.2 邻国对蒙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数据与文献
  5.2.3 邻国效应与蒙古国经济增长波动:经验证据
  5.2.4 结论与建议
  5.3 相互投资与国际区域合作:来自中国与俄罗斯的经验证据
  5.3.1 引言
  5.3.2 中国与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5.3.3 中国与俄罗斯相互投资与国际经济合作特点分析
  5.3.4 中俄两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比较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5.3.5 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经济转型、模仿学习与国际区域合作
  6.1 经济转型与模仿学习效应:理论解释
  6.1.1 引言
  6.1.2 模仿学习与经济转型:一个理论模型
  6.1.3 讨论
  6.2 转型国家之间的增长比较:中国与越南
  6.2.1 渐进式经济转型中的激进式政策选择:越南革新开放研究文献综述
  6.2.2 经济转型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比较:中国与越南
  6.3 转型国家之间的国际区域合作:中国与中亚五国
  6.3.1 引言
  6.3.2 中亚五国经济增长差异及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
  6.3.3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分析
  6.3.4 人口因素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
  6.3.5 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与政策选择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以上是金融百科为您整理的关于国际区域合作的经济学分析_经济理论百科的全部内容
&理论由来记录Rhapsody每月统计数据,并把它们画在一张图上,就可以发现该公司和其它任何唱片店一样,都有相同的符合“幂指数”形式的需求曲线—对排行榜前列的曲目都有巨大的需求,尾部快速下降的部分代表的是不太流行的曲目。但是最有趣的事情是深入挖掘排名在40000以后的歌曲,而这个数字正是普通唱片店的流动库存量(最终会被销售出去的唱片的数量)。沃尔玛在这些排名在40000以后的唱片上的销量几乎为零,要...&技术转移机理研究:困惑中的寻解之路  作 者:张玉臣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字 数:230000  版 次:1  页 数:328  开 本:16开  印 次:1  纸 张:胶版纸  ISBN:9  包 装: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经济&&经济理论内容简介  技术转移是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在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论述题1、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一)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处于绝对劣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是一样的,这样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是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相对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一、单选题(共35道试题,共70分。)1.国际经济学中的“吸收”与()无关。.总需求.总消费.总支出.总收入正确答案:2.“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则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叫做()。.贸易转移.关税同盟.贸易创造.贸易同盟正确答案:3.“价值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出自谁之口?.马克思.亚当·斯密.詹姆斯·穆勒.凯恩斯正确答案:4.长期倾销...&Doonethingatatime,anddowell.论述题13、试用分析一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过程及其政策搭配(一)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①所谓实现经济的对内均衡:主要是指国内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既实现资源的充分配置、物价稳定,同时可以获得有保证的经济增长。②所谓实现经济的对外均衡:主要是指一国与外部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但一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是较为困难的。...&
公众号推荐
2018年最火热的投资是什么?当然是区块
桐城农商银行忠实履行“富民惠农、润泽万家
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www.cotto
感谢您关注大庆晚报,突发事、新鲜事、感人
前有PE,后有VC;拥抱天使,握手GP!
淮网huainet.com是淮安地区领先
深圳市潮汕青年商会官方公众号。传承、创新
朔州在线致力于打造朔州本地全新立体化生活
FM95.5/AM801 唐山经济生活广
财富增值,科学理念,知识交流,广交好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夏经济发展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