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爱生保险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高吗?

投资保险公司赚钱吗?10家寿险股东回报率最高_网易财经
投资保险公司赚钱吗?10家寿险股东回报率最高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投资保险公司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吗?)
■ 投资保险公司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吗?《投资者报》记者根据各保险公司公布的偿付能力报告,盘点了2016年保险公司的成绩,并以ROE为指标考查哪些公司给股东的回报最高■ 非上市寿险股东回报率前五的是昆仑健康、中德安联、安邦人寿、幸福人寿以及前海人寿;非上市财险股东回报率前五的是长安责任、现代财险、永安财险、阳光财产以及阳光农业■ 保险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过去两年依靠资本驱动模式冲出的保险公司拥有一次曲线超车的机会,后来者如果没有新的模式则难以撼动现有的市场份额■ 绝大多数财险公司中,车险业务依然占据着公司业务收入的大头,未来应转向多元化业务的发展格局。股东回报率排名前6的公司有5家都是特色财险就是明证保险行业头上的紧箍咒越戴越紧。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于保险“野蛮人”挥舞起大棒,前海人寿的姚振华则成为出头的鸟——被施以10年内禁入保险行业的处罚。保监会也开始酝酿各种监管政策的出台,比如建立起了保险行业的质询制度。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新筹建正走在路上,有业内人士调侃:“如今手里没有一个保险牌照都不好意思见人了。”然而,保监会的数据却显示,保险行业净利润4年来首次出现下降。2016年保险业实现净利润接近2000亿元,较2015年同期的2800亿元大幅下降,甚至低于2014年的2047亿元,也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趋势。对此,监管方面解释为资本市场低迷及成本提高。那么保险公司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吗?大家只看到保险资金在市场上一掷千金的光鲜,落到股东口袋里的到底有多少钱?目前多数保险公司都按时公布偿付能力报告,从披露的数据可以计算2016年保险公司的成绩(由于上市保险公司未公布财务数据,此次纳入统计的为非上市保险公司,其中寿险59家、财险66家)。本期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保险公司2016年的成绩究竟如何,哪些公司给股东的回报最高。这次《投资者报》记者选用的指标是ROE,用以衡量企业资本回报、盈利能力。统计结果显示:2016年非上市寿险股东回报率前五的是昆仑健康、中德安联、安邦人寿、幸福人寿以及前海人寿,其ROE分别为37%、29%、22.4%、22.3%以及18.8%。非上市财险股东回报率前五的是长安责任、现代财险、永安财险、阳光财产以及阳光农业,其ROE分别为136%、64%、16.8%、11.7%以及11.7%。10家寿险股东回报率最高股东投资保险公司,大概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资金通道的需要,为了获得较低成本的保险资金。譬如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保险公司。这些明星公司在过去两三年所营造出的狂飙突进效应,让很多民营资本前仆后继,希望能复制奇迹。但是现在这一条路已经被堵死了,监管层对于万能险等理财险种进行严格控制,单纯发展理财险已经不可能了。不过,说实话,以资本驱动模式立命的保险公司,近几年的确很赚钱。以前海人寿为例,其2014年净利润仅有1.32亿元,2015年就飙升22倍,达到31亿元。2016年,利润继续增长到40亿元,同比增长30%。目前在非上市寿险中,净利润排名前3。安邦人寿也是实行资本驱动模式的典型公司,好在去年公司虽然大幅度削减万能险产品,但是原保费收入却大幅度增长,抵消保费规模下降的压力。去年,安邦人寿的净利润达到142亿元,排名非上市寿险第一。不过相比2015年,净利润还是出现了下滑。2016年非上市寿险ROE排名前10的分别为昆仑健康、中德安联、安邦人寿、幸福人寿、前海人寿、中英人寿、合众人寿、泰康保险、交银康联以及珠江人寿,其ROE分别为37%、29%、22.4%、22.3%、18.8%、10.9%、10.7%、10.3%、9.4%以及7.4%。这10家公司中,除了安邦人寿、前海人寿,昆仑健康、中德安联也都是实行资本驱动模式的典型公司。昆仑健康比较意外地位居去年回报率的首位,这个公司也正是被保监会质询股东背景的首家保险企业。成立于2006年的昆仑健康在经历9年亏损之后,自2015年已实现1.5亿元的净利润。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公司规模保费达到了44亿元,据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去年公司净利润约为5亿元。或许正是昆仑健康的财务状况好转,受到了疑似佳兆业郭英成家族的青睐,去年有4家新股东进入。股东投资保险公司的第二个目的是板块协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比如银行投资保险公司,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渠道,肥水不流外人田。例如工银安盛、建信人寿、光大永明、招商信诺等9家银行系寿险,由于背后有实力“老爹”的支持,多数都实现了正利润。只不过与其他同行相比,9家银行系寿险规模保费以及净利润都在行业10名开外,有的还集中在20~30名之间,背靠大树都并非好乘凉。还有最近热门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进军传统保险公司,都是为了给各种场景提供保障,更好地进行流量变现。股东投资保险公司的第三个目的,也是所有股东的终极目的,就是看重保险的美好前景以赚取利润。但是说实话,能获得持续稳定的利润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极为不容易的,能够持续盈利的也在少数,舍得给股东分红的更是屈指可数。行业股东回报率差强人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总是羡慕别人风光满面,别忘记了绝大多数都在“吃糠咽菜”。《投资者报》记者对公司披露的偿付能力数据统计显示,24家寿险公司利润下滑超过了五成,19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其中富德生命人寿、长城人寿、恒大人寿、利安人寿、东吴人寿、中银三星以及同方全球人寿等7家公司的利润亏损均超过1亿元。这些亏损公司多数利润不稳定。譬如东吴人寿、利安人寿、同方全球人寿等公司,曾持续亏损,只不过有短暂盈利。东吴人寿是一家新型寿险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只有2015年实现盈利1亿元,去年公司再次录得2.15亿元亏损。成立于2011年中的利安人寿也是问题不断,其单一大股东雨润集团被爆出亏损、高负债,自顾不暇。根据利安人寿年报显示,2014年公司已实现盈利,但2015年转为亏损,亏损额超过1亿元。近年这种亏损势头在继续,2016年公司亏损增加至3.62亿元。即使是40家盈利的公司,如果把时间拉长,连续三年盈利的家数下降到28家。麦肯锡去年年初发布了研报《中国寿险业:走向价值创造》,称寿险公司平均每年投资回报率减去股东资金成本的回报率仅有0.5%。也就是说,十年里保险公司平均每年能为股东创造0.5%的超额收益,十年的累计数额仅有5%。是否令人大跌眼镜?其实这个行业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进入以后就能赚钱。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报告,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间,保险行业回报呈现巨幅波动,保险公司股本回报与现金成本互相之间仅勉强打平。报告中,麦肯锡选取中国12家最大的保险公司进行业绩分析,发现业绩最优者与最差者之间存在巨大差距。2004年到2013年间,处于前四分位的公司的年价值增长率达30%~45%,而位于最末四分位的公司的价值增长率只有-15%~-5%,最优者和最差者相差近55%。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保险公司利润有两个不同来源,投资利润与非投资利润(承保利润)。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保险业59%靠投资利润,41%靠负债。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欧洲区保险业务负责人StephanBinder(白德范)说,依赖资产端投资不可持续,因为利率市场低迷加上寿险公司本身成本较高,所以依赖自己的分销渠道卖投资性产品压力会非常大。如果寿险公司做投资,那么竞争对手将不是同行而是私募和风险投资机构,自身的体制可能无法实现像私募这类机构的回报。因此未来寿险的竞争考验的在于负债管理,在于回报保障产品的内在价值的提升。如此一来,对于近年成立的新保险公司将是一个考验。这些新设公司通常是民营资本与地方政府牵手,地方政府常常干涉,发展不给力。如果再没有新的发展模式,经营上也很难有起色。至于合资保险,长期以来受制于股权比例限制更是一言难尽,股权转让常常此起彼伏。保险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过去两年依靠资本驱动模式冲出的保险公司拥有了一次曲线超车的机会,后来者如果没有新的模式则难以撼动现有的市场份额。大量的保险公司占据不到10%的市场份额,而且还要承受实力对手带来的一次一次的竞争压力。另外偿付能力的刚性要求,迫使股东不得不一次一次增资。由于投入的都是真金白银,赢利反而不稳定,甚至亏损,记者注意到,一些看不出赢利苗头的股东,不愿意继续出资,有的不得不转让股权选择黯然离场。比如2014年,大众保险的部分股东将5.6亿股以1.2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史带保险,每股作价仅为1.35元,年化投资收益也在3%以下。又如同年,海康人寿两大股东之一的中海石油投资有限公司以10亿元的价格出售了其持有的海康人寿50%的全部股权,从2003年中海油投资9亿元算起,这笔投资年化收益率仅为1%。当然,市场上也有不少溢价成交的股权转让。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已经有28家保险公司股权发生变动,其中,13家保险公司的股权变更涉及原股东完全退出。四成财险亏损相比七成盈利的寿险,财险盈利状况并不佳,2016年有四成财险公司亏损。根据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数据,66家财险公司披露了净利润,其中有28家陷入了亏损,亏损上亿元的有亚太财险、燕赵财险、华海财险、浙商财险、利宝互助、中煤财险以及安华农业,分别亏损4.5亿、3.3亿、2.8亿、1.6亿、1.4亿、1.3亿以及1.2亿元。亚太财险2015年更换了大股东,泛海控股入主,但是一年过去财务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去年年中亚太财险相关负责人曾告诉记者,公司亏损的主因有两个:一方面,承保端受到经济下行、商车费改、、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引起的市场环境恶化的冲击;另一方面,公司完成股权变更时间并不长,在新股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正在进行人员、机构和基础建设方面的强化建设,为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公司净亏损,但业务结构调整、夯实基础工作都有利于未来的良好发展。去年12月,蚂蚁金服旗下理财平台“招财宝”出现债券违约,侨兴电信和侨兴电讯于2014年分别发行的“侨讯第一期至第七期”和“侨信第一期至第七期”私募债,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时还款。而根据该产品协议,浙商财险对债券本息到期兑付提供保证保险,其或将面临巨额理赔。据了解,浙商财险进行预付赔付的3.67亿元于去年12月28日就已经到账。这笔支出也极大地影响了公司的业绩。而燕赵财产和中原农业,作为在2015年刚成立的财险公司,想在夹缝中求生存更是不容易。做得比较好的财险公司数量也比较少,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只有12家公司,分别是安邦财险(46亿)、国寿财险(11.6亿)、阳光财险(11.4亿)、永安财险(8.3亿)、中华联合(5.2亿)、天安财险(5亿)、华泰财险(4.5亿)、国元农业(3.7亿)、英大财险(3.5亿)、现代财险(2.9亿)、阳光农业(2.1亿)、永诚保险(1.9亿)。从亚太财险的回复中,记者可以看到,投资和车险给财险公司拖了后腿。绝大多数财险公司中,车险业务依然占据着公司业务收入的大头,也是大多数保险公司发展的重点业务。2016年财险公司车险保费合计达6834亿元,同比增长10%,占财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74%。但实际上车险保费的增长并未带来承保利润的丰收,最终只有14家险企实现了车险业务的承保利润,总计129亿元。财险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2016年车险业务承保利润总量仍高达110亿元,几乎承担了整个行业车险正向承保利润的85%份额。中小财险公司则由于分公司数量限制、品牌效应不强等原因,在渠道上处于弱势,获客成本较高。《投资者报》记者获得的一份保险业交流数据显示,2016年车险保费排名前60家的财险公司,平均综合费用率为41%,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其中,仅有6家财险公司的综合费用率低于平均值,这其中包括人保、太保等大型财险公司。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郝演苏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财险公司应摒弃以车险为主的业务结构,从而转向多元化业务的发展格局。
这从股东回报率的排名也可以看出端倪。数据显示,排名前6的公司分别是长安责任保险、现代财险、永安财险、国元农业财险、阳光财险、阳光农业财险,其ROE分别为133%、64%、17%、13%、12%以及10%。这6家公司,有5家都是特色财险。长安责任保险是国内第一家责任险公司,险种譬如道路客运承运人责任险、医疗责任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电梯责任险,还新开发了食安保、汽修保、财务保三款标准化的责任险产品等业务。去年仅用4000万的净资产实现了5000多万的利润。国元农业财险、阳光农业财险则是专注农业的保险公司。
本文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 薛玉敏
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我在西安,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去香港购买了英国保诚的重大疾病保险,都说是比国内的保险好?请问有必要吗? - 知乎365被浏览208565分享邀请回答582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李嘉诚已买下半个英国 为什么他老能赢?
李嘉诚已买下半个英国 为什么他老能赢?
时间: 14:19:32 来源:财经内参
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称,自2010年以来,李嘉诚控制的企业已在英国投资25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445亿元,港币近3000亿元),而在本周之前,中国大陆在英国的投资总额只有141亿英镑。本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期间宣布的400英镑交易可能并非全部是净新投资,但已足以让英国超过意大利,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国,远远领先于第二位的意大利。中国目前只是欧洲的第九大投资国,过去十年中国大陆在这一地区的投资只有1550亿英镑,仅仅是李嘉诚在欧洲投资的两倍,远远落后于前三位的英国、法国和美国。李嘉诚与英国有着长期的关系,2000年被英女王授予KBE爵士勋位。他在英国的投资遍布众多公用事业,从法国电力公司(EDF)在英国的分销业务到天然气公司Wales & West Utilities,以及Northumbrian水务公司,这些全部是他过去五年收购的。相关:中国企业组团到英国做生意李嘉诚又快人一步瞠目结舌,李嘉诚又赢了!103响礼炮、下榻白金汉宫、英国首相卡梅伦、英国女王亲自陪同五天的国事访问。习大大出访英国,收到了隆重的款待,给中国民众带来了众多利好。随习大大同机出访的,除了高级官员,还有一个150人的企业家代表团随行。此次随访的企业家主要以金融、基建、能源、汽车、航空、保险、文化、投资等行业为主,几乎囊括国内各领域最大公司的一把手。预计中英两国将签订159项合作文件,包括政策和商业层面,总金额约400亿英镑(约人民币4000亿)。到今年年底,中英两国将创下1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目标。中英之间搞定了这么大的买卖,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欧洲经济已经跌到谷底,需求反弹,整体开始复苏。投资欧洲的机会到来了!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春江水暖鸭先知。并不是只有禽类才有先知先觉。在为中英搞成大买卖欢欣雀跃的同时,内参君忽然联想到一个人,一个前段时间被一片爆炒现在又近乎销声匿迹的超极大富豪。你肯定猜到谁了吧?对,李嘉诚!相对于此轮中国企业组团到英国“做生意”,李嘉诚还真快人一步。据媒体报道,李嘉诚在欧洲投资主要包括基建、电信、零售行业、电网、水、管道燃气等领域,其中英国是“主战场”。目前,英国天然气近三成市场、电力分销四分之一市场和供水约5%的市场皆由李家控制。此外,港口、机场与金融市场业务也在李氏收购范围之内。据报道,李嘉诚在英国的主要投资:2000年,和黄开始投资英国,斥资36亿英镑为英国Three电信商购买电信运营牌照;2010年,长江基建牵头财团亿90.3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2011年,长江基建牵头财团以38.7亿美元收购英国水务业务。同年,李嘉诚24亿英镑买下Northumbrian自来水公司;2012年7月,长江基建牵头财团以30.32亿美元收购英国管道燃气业务,7月31日,和记黄埔收购英国曼彻斯特机场集团;2014年4月,原和记黄埔投资15.12亿美元在伦敦商业区金丝雀码头重建Convoys Wharf,开展商住项目,这令长实集团成为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2015年1月,长江实业及其子公司长江基建以合资企业的名义,以10.27亿英镑收购英国Eversholt铁路集团;同月,和记黄埔斥资约102.5亿英镑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 UK,该交易或成为李嘉诚最大手笔的海外收购。这一笔笔投资,历时15年之久,而又以近5年最为集中。而众所周知,这五年,恰恰是希腊债务危机引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5年,欧洲经济在这5年里可谓焦头烂额。英国也发生了伦敦暴乱,青年大量失业,经济也很不景气。在这时候,李嘉诚一笔笔投资扔进去,的确需要战略目光和胆识。据统计,李嘉诚在英国的总投资高达3900亿港元,有网友戏称“已经买下半个英国”。现在,中国企业代表团来了,英国经济要逐步复苏了,李嘉诚的投资的资产价格也要回升了。这次,看来老李家又要赚个钵满盆溢的了。姜是老的辣,李嘉诚这老超人真是够牛的。三抛开其他考量,单就从资产配资而言,反观5年来李嘉诚的投资历程,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抄底英国”的超前布局和战略考量。李嘉诚这一系列投资的确是“大手笔”。李嘉诚一系列投资行为,来自于他对世界经济的超前判断。目前,东西方经济正在完成一个完美互换,当中国由投资转向消费时,欧洲大陆正在从消费转向投资。在经历了飞速发展之后,欧洲基础设施老化严重,面临更新换代的迫切需求,需要大量投资。再加上人类正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欧洲的物联网也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在欧洲基础设施价格处于低位时,老李提前一步布局,将其纳入囊中。等欧洲新一代基础设施建立后,欧洲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李嘉诚也将凭借其提前布局收获滚滚的黄金。李嘉诚一系列投资行为,来自于他对英国经济环境的敏锐分析。作为现代商业社会基本模式的缔造者,大英帝国虽然不比从前,但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完备的法律体系、被低估的资产价格以及由于基础设施老化所带来的投资机会,现在正处在低谷回升期。 比起德国、美国、法国,英国的投资环境好,管制比较宽松,法治环境,以及经商环境都很不错,外国投资者在这里不会感到歧视, 更容易进入。这些,李嘉诚都敏锐地抓住了。他在英国的投资,投资价格很低,回报率因此相当地高。李嘉诚一系列投资行为,来自于他对自身优势的准确把握。李嘉诚归根结底是一个买进卖出的商人,他的长项,在贸易以及房地产、港口基建等产业里,这么多年来,你看过一样震撼性的新发明、新产品,是李嘉诚搞出来的吗?所以,他不是瞄准高科技,移师英国后,仍然打的是搞基础设施、房地产这种拳路,据说已控制了英国25%的天然气、30%的电以及7%的水。李嘉诚毕竟老了,要重新换一个行业,也有心无力了。仍然做自己熟悉的老本行,也算是相当稳健了。四李嘉诚又赢了。前段时间,很多媒体口诛笔伐他跑不跑的问题。对此,内参君觉得这是一个商人的选择,本文不作价值上的判断和解读。这里内参君想要探讨是,通过李嘉诚这次乾坤大挪移的战略转移和排兵布阵,中国企业家应该向这位首富学点什么?或者说,咱们一起研究下,李嘉诚为什么老能赢?内参君认为,李嘉诚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归根结底,在于他对潮流和商机有着敏锐的判断和把握。换句话说,李嘉诚赢在他的洞察力上。一个只读完初中的人,一个茶楼卑微的跑堂者,一个五金厂普通的推销员,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竟然成为香港商界的风云人物,乃至风光无限的香港首富,这个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的故事,就在于李嘉诚敏锐地抓住了塑料花生产、房地产大涨、收购和黄进入航运等先机,几次转型,从而实现的。李嘉诚自己说过:“具有判断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资料,自然能作出适当的判断。”即使到老,李嘉诚仍一直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和高度兴趣。85岁的人,他用的是最新潮的电子设备。他说:“机遇来源于新生事物,而新生事物之所以新就是因为90以上的人还不知道、不认识,等90的人知道了就不再是新生事物。就拿网上赚钱来说,你问10个人,很可能10个人都摇头,但再过一段时间,这10个人都点头时,我想这个市场就已经开始饱和了!”那么,李嘉诚的判断力又从何而来呢?还是让李嘉诚来告诉你吧:“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工作多忙,我都坚持学习。白天工作再累,临睡前,我都要斜靠床头翻阅经济类杂志,我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我的判断力由此而来。”五法国昆虫学家约翰·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依旧绕着花盆转圈,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他们没有放弃转圈,转向它们爱吃的食物。人其实和毛毛虫一样,喜欢维持自身行为的惯性,而不容易跳出来作出独立判断。但那些古往今来的成功者,却都是敢于作出自己独立判断的人。每个时代,每一批富人的造就,大部分不是来自于节俭,甚至也不是来自勤奋,更重要的在于其过人的洞察力。李嘉诚在70年代对房地产商机的发掘;李彦宏对互联网搜索领域的开发;马云推进电商时代的到来,无不如此。一个目光短浅对市场缺少预见力的人,一个麻木迟钝对市场变化不敏感的人,一个崇尚哪里人多往哪走盲目扎堆的人,注定要坐失良机。真正从成功者,往往是这样的:当别人不明白他的时侯,他明白他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他的时侯,他理解他在做什么;当别人理解了,他成功了!所以,从今天起,请你远离过分忙碌而带来的无意识状态,告别穷忙族,留出空间,保留觉察,保持对战略的高度敏感。请暂时跳脱忙碌的当下,时时以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去看一看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去洞见内心深处真正影响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优势,去捕捉自己行业里那稍纵即逝的灵感和商机。因为李嘉诚又赢了,而他赢的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永远不放弃思考事物的本质、规律和战略! 研究员: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七禾网APP投资圈(安卓版) 七禾网APP投资圈(苹果版) 七禾网 金融茶馆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 沈良/刘健伟/翁建平电话:8Email:
七禾网总经理:章水亮电话:7Email: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韩奕舒/傅旭鹏/李烨电话:8Email:
七禾网上海分部负责人:果圆、尚玮电话:、
七禾网宁波分部负责人:童斌电话:
七禾网深圳分部负责人:孙卫国电话:5、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电话:
投资圈APP(安卓版)
投资圈APP(苹果版)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许哲自媒体
(C) 七禾网 浙ICP备网络信息服务许可证-浙B2- 七禾网通用网址证书号 84940 软件开发/网络推广营业注册号 984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互联网金融委员会”委员单位 七禾网是您的互联网私人银行,是个人投资和家族财富管理综合服务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买保险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