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式坦克模型的加成对黄金虎有效吗

【独播】虎式坦克:二战最具传奇色彩的坦克 ,被尊称为“训虎者”-游戏视频-搜狐视频
【独播】虎式坦克:二战最具传奇色彩的坦克 ,被尊称为“训虎者”
视频介绍:
游戏军工厂23-修改虎式坦克
推荐出品人
游戏热播榜现存131号虎式坦克中文资料全收集整理
131虎式坦克
131虎式坦克是英军48皇家坦克团在突尼斯战役中俘获的虎式坦克。目前保存在英国Bovington坦克博物馆,它是世界上唯一能操作的虎式坦克。
在德军中服役
盟军熟知的虎I式,德国正式名称是VI号坦克,虎I(E),sdkfz181。它是德国卡塞尔制造,底盘由Henschel建,造炮塔是由Wegmann
A制造。坦克完成于1943年1月或2月,底盘号43年3月12日至4月16日期间运往突尼斯。坦克被分配到非洲军504重坦克营1连3,炮塔编号131。
被英军缴获
知道盟军正准备大举向突尼斯,德军发起了进攻,在/21日夜晚。4个位置同时受到攻击,包括山北的一条小道叫
Djaffa。黎明前,两辆虎式和其他几辆坦克率先通过这条道路,白天时逐渐退回来。131虎式被英国第48皇家坦克团4部的一队丘吉尔坦克的6磅炮击中3发,一发炮弹击中了虎式的炮管后反弹到炮塔座圈内,卡住了炮塔的转向,并导致驾驶员,前机枪手,受伤,电台损坏。第二发炮弹击中了炮塔的升降手柄,导致升降装置损坏。第三发炮弹弹打中了装填手舱门,使背面的碎片进入炮塔。德国坦克成员带着他们的伤员逃跑,留下了还可操控性,基本完好的坦克。坦克乘员的的身份和命运都未知。英军在取得Djebel
Djaffa山后,俘获了这辆坦克。131号虎式是英军俘获了第一辆完整的虎式坦克。
131号虎式被修理完成,零件来自其他被英军缴获的虎式坦克,修复完成后被用来做性能评估。虎式被放置在突尼斯进行展示,英国王乔治六世和温斯顿丘吉尔都视察了这辆坦克。1943年10月,坦克被送到英国本土。它被展示在不同的地点,作为战利品,用来提升战时的士气。之后进行了广泛的测试,并由坦克技术学校提供了详细的报告。号,捕获的坦克被转移到由英国供应部坦克博物馆,它的加入编号是2351(后来改为e1951.23)。
在1990年,坦克从博物馆中撤展,由“陆军基地维修组织”负责复原修复工作。复原工作需要把坦克几乎完全解体。由于原始迈巴赫hl210已经被切成截面展示,博物馆只能从其馆藏的虎王坦克上将迈巴赫hl230引擎取出来安置在虎式上。一套现代化的灭火系统被添加到发动机室,这是复原工作中唯一重大变化改装。修复的虎式发动机可用用于研究发动机的磨损和性,从而探究二战德国制造和冶金能力。
2003年12月,虎131回到博物馆,此时引擎已经完全修复,是世界上唯一能行走的虎式坦克,也是最受欢迎的展品。2012年进一步恢复和复原当时的涂装共计花费80000英镑。
131虎式被用于拍摄2014年的电影《狂怒》,是自1946年电影《Theirs Is the
Glory》和1950年电影《They Were Not
Divided》后,第一次在现代电影中采用真实虎式拍摄的影片。
以上内容原文出自维基百科英文站,由博主翻译。
131虎式坦克图片集锦
131虎式坦克视频集锦
2013年英国Bovington
2008年英国Bovington坦克节
探究虎式内部
《狂怒》中的电影明星
《狂怒》是由大卫·阿耶执导,布拉德·皮特、希亚·拉博夫、罗根·勒曼、乔·博恩瑟等主演的二战题材电影。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盟军越是深入德国电影狂怒海报电影狂怒海报腹地,纳粹德军的抵抗就越加凶狠。盟军新兵诺曼初上战场,即奉命与以“战爸”为首的5人坦克小队驱战车“狂怒”开赴前线,冒着敌人强大火力为大军劏开纳粹防线。4位经验老到的战狼阵上果断杀敌毫不犹豫,惟新兵诺曼难抵恐惧压力,他的迟疑与懦弱三番四次将战友置于生死边缘。经过炮火洗礼和多次的血腥教训,诺曼有所成长,坦克“狂怒”亦顺利向前推进。谁料即将完成任务之际,纳粹军团竟空群出动,决意拔走“狂怒”这根眼中钉。面对敌人殊死围剿,“狂怒”5位兄弟手足能否全身而退。
电影中4辆美军谢尔曼坦克(三量M4A3,一辆M4A3E8)遭遇德军一辆虎式坦克的对战片段成为了军迷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
M4对战虎式影片片段(高清)
&剧组解说版1(高清)
&剧组解说版2(高清)
关于虎式131号坦克的历史照片、修复照片均可在其官网查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最全的虎式坦克全史诗资料
我的图书馆
最全的虎式坦克全史诗资料
了解老虎的作战和历史发展  “我”的故事  欧文博士 “虎I父亲”  德国重型坦克行业设计工作是在1937年开始的,尽管当时很多将领认为III号和IV号应付即将到来的战斗是绰绰有余  的。但是,当德军装甲部队于1941年在俄罗斯遇到了苏联T-34和KV-1后,研发老虎被证明是必要的。我们需要一个新的重型坦克。最终,决定了以88mm炮与45吨重为标准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注重:重型装甲,速度和火力并存的理念。保时捷公司开始了这个新的坦克设计工作,但之后遇到了严重的问题。亨舍尔公司随之代替保时捷继续开发它,欧文博士开始按照自己的模式和方向工作,并且吸取了前期重型坦克设计工作的经验教训。这两家公司分别有原型车,于希特勒日他的生日时接受了检验。保时捷和亨舍尔的坦克都通过了试验。尽管当时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与希特勒的友谊为保时捷虎加了分,可最终国防部还是采纳了机动性优于保时捷虎的亨舍尔虎。&  保时捷原型老虎 亨舍尔原型老虎  被责令于1942年8月开始生产第一批虎式坦克。最初要求以每月25台的速度生产,并于1944年4月达到量产高峰期,那时候每月有104台老虎开下生产线,花了30万工时。生产一台老虎的工时是豹式坦克的2倍。老虎的平均成本在当时为25万德国马克。相比较而言,一台III号坦克造价为96,200德国马克,一台PzKpfw IV号坦克造价为103,500德国马克,一台PzKpfw V黑豹坦克造价为117,000德国马克。在1941年,一台老虎的造价相当于10万美元。经通胀调整后,今天造一台老虎的费用大约为1,282,051美元。相比较而言,美国目前服役的M1A1艾布拉姆造价为4,300,000美元。首批投产的坦克被正式指定VI H型坦克(88毫米,182辆亨舍尔虎1),也就是我们在游戏中看到的VK3601H型了。该设计方案最终被称为Tigerprogram′42 3月计划,德军开始列装虎式坦克了。虎I车体生产的早期阶段  在当时,虎式是世界上最强的坦克,88毫米炮火力凶悍,重型装甲在当时几乎不受攻击。纳粹的一批精英装甲指挥官更是将虎式提高的了一个近乎神话的地步,但虎I的作战首演却不那么叫人印象深刻。在1942年8月末,4只老虎被送到列宁格勒地区。不幸的是,他们被部署在沼泽地带单独作战一天,四台VI H1先后被击毁,苏军人员战斗后在报告书中是这样记录的:“我们不曾击穿过它们的装甲,但是里面的车组人员几乎都被我们的火炮炮弹震死了”。最后有3台VI H1被苏军回收。尽管这是一个糟糕的开局,但很快老虎战术的制定及实战应用就被国防部提到了日程表上。到了1942年底,老虎编队已经部署到了俄罗斯、北非战区、意大利等地区,并且在德国和法国境内建立了培训中心,最终成立了虎式重型坦克营,编制为一个训练营,三个SS重型坦克营。1942年秋季,党卫军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整编为一个装甲掷弹兵师,同时该师第13连开始列装该类型坦克。1943年1月底LSSAH师回到东线,当时第13连连长是党卫军上尉海因茨·克林。另外有几个编队收到了数量有限的虎I。  帝国老虎SS-Oberscharfuhrer装甲掷弹兵保罗·艾格1943年7月期间在俄罗斯Bykowka附近  1943年和44年虎式坦克在俄罗斯取得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纪录,他们摧毁了数量巨大的敌人设施及武器设备,往往只是视线中出现了虎式坦克,就导致部分苏军坦克自动退出了这次局部战场。更为成功的是,德军在北非和意大利给盟军造成了强大的心理阴影。下图为日,英军夺取了一台完好无损的虎式,随后进行详尽的火力防护测试。令他们沮丧的是,他们发现虎式坦克最强的并不是防护而是它那门88毫米的大炮。&  英军射击测试后的虎式正面车体及侧面火力测试实验图片在影响盟军士气的“病例”中有一种被称为Tigerphobia(具体我也不太会翻译)。老虎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英军将领蒙哥马利将军禁止在所有报告中提到有关虎式的战斗情况。让虎式坦克名声大噪的是由著名指挥官米歇尔·魏特曼和他的车组乘员驾驶编号1331的虎式坦克。  “我”最优秀的主人 米歇尔·魏特曼  米歇尔·魏特曼(Michael Wittmann),武装党卫队上尉,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和最著名的坦克指挥官。他于日出生于Hight Palatinat的Vogelthal,是一个本地农民约翰·魏特曼的儿子。日,他参加了Reichsarbeitdienst(简称RAD-德国劳动军团),并一直待到7月。日,他作为一名列兵加入了德国国防军第19步兵团,日退伍时是一名军士。1938年夏季该部缩编为一个排。1939年9月,魏特曼作为一名LSSAH侦察部队的军士指挥着Sd.Kfz.232参加了波兰战役。  中文名: 米歇尔·魏特曼  外文名:Michael Wittmann  国籍: 德国  出生地:Vogelthal  出生日期:日  逝世日期:日  职业: 武装党卫队上尉、坦克指挥官  信仰: 纳粹主义  主要成就: 波兰战役二战时期最成功的坦克指挥官  葬处: 法国De La Cambe的德国军人墓地  战绩: 击毁138辆坦克,132门火炮  最高荣誉:  日,魏特曼获得了武装党卫军中尉军衔。  两周以后的1月30日,米歇尔·魏特曼接到了发自希特勒本人的如下电报:  “作为对你为德国人民的将来而作战时表现出的英勇行为的深深感谢,  我现在将第380枚授予德国武装力量成员的带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颁发给你。”  ——阿道夫·希特勒  关于一代名将的陨落有两种说法:  空袭说  1945年,一位叫瑟格·瓦瑞因Serge Varin的人找到了虎式坦克007号残骸。他之所以注意到这辆坦克主要是因为它的炮塔整个从车体上炸飞了,翻在一旁。在检查了这堆残骸后,他发现没有任何在战斗中被火炮击穿的痕迹,唯一的损害是在车体后方接近引擎处的一个大洞。经过进一步探查,瓦瑞因认为攻击只能来自空中。火箭弹击中了虎式坦克的车体后方顶部,穿透了发动机吸气装置后在内部爆炸,动力室的燃油和战斗室的弹药都被引燃,形成了二次爆炸,立即炸死了全部乘员并将炮塔从车体上炸飞。瓦瑞因将其归功于英国皇家空军的台风MkIB型战斗机。这种说法看上去很有道理,然而经过近年出版的NO HOLDING BACK一书逐日地检查了空军支援部队的对地作战日志表明当天没有任何飞机后,空袭说不再被相信。PS:个人比较相信空袭说,因为按照魏特曼的经验来判断,不可能轻易进入敌人的伏击圈,且当时能击穿虎式并且让炮塔炸飞的炮弹不是重型自行火炮就是飞机的炸弹,也许蒙哥马利想给英国佬们消除这一恐惧症吧(有时候越详尽的证据越说明那是一个谎言)  萤火虫击毁说  一说魏特曼的虎式坦克007号被英国第33独立装甲旅北安普敦团A连的萤火虫坦克击毁。英军埋伏着的萤火虫式坦克等到魏特曼指挥的三辆虎式坦克接近到800米时才开火。根据A连原始战斗记录:12点20分,三辆虎式坦克向A连阵地开来,分别于12点40分、12点47分、12点52分被击毁,该连没有损失。在第一辆虎式坦克在12点40分被击毁后,第二辆虎式坦克作了还击,随后被击中,炸成了一团火球。接着第三辆虎式坦克被两发炮弹击中,起火燃烧。相信魏特曼指挥的是第二辆虎式坦克,在800米的距离上被英军萤火虫坦克的17磅炮击穿而诱爆车内弹药,这股强大的爆炸力将炮塔掀掉,底朝天翻在一旁。A连还在8月8,9日观察到党卫军第12装甲师和第101重型坦克营在这个地区派出寻找魏特曼和他的虎式坦克的搜索人员。无论如何,米歇尔·魏特曼和他的乘员组一起于日在法国卡昂附近的Cintheaux Gaumesnil阵亡,而且被草草埋葬了。  1983年3月,在公路改建时,虎式007号坦克乘员组的遗体被发现了。魏特曼的牙齿记录得到了确认,同时还找到了驾驶员海因里希·拉梅尔Heinrich Reimers的身份牌。随后魏特曼和他的乘员组被正式埋葬在法国诺曼底地区De La Cambe的德国军人墓地。  虎式坦克007号的全体乘员组:  无线电操作员:武装党卫军下士鲁道 鲁迪· 赫舍尔Rudolf Rudi Hirschel(20岁)  驾驶员:武装党卫军军士海因里希·拉梅尔Henrich Reimers (20岁)  炮手:武装党卫军军士卡尔·韦格纳Karl Wagner (24岁)  装填手:武装党卫军下士冈瑟·韦伯Guether Weber (20岁)  车长:武装党卫军上尉米歇尔·魏特曼Michael Wittmann (30岁)照片左1问题出现了  整个战争期间,老虎的最大的弱点是机械设备可靠性差。如果没有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传动部件很快就会故障。由于机器设备重量太大,其结果是,大量的老虎由于机械故障被乘员遗弃和破坏。修理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因为老虎的体重,只有绝对最大的救援车辆能够拖动受损的老虎。尽管训练中心规定中明令禁止这种做法,但它经常带着这几条履带作战,老虎本身往往被迫去拖他们的同伴走出困境。重叠的负重轮也带来了问题,有时会被为冷冻泥和杂物堵塞。这可能会导致坦克行驶过程中跑丢履带,或者干脆被冻在原地。它的庞大车体是另一个弱点。许多桥梁不能支持它的重量和它做出的任何机动动作例如转弯倒车等动作,为了保证虎能够及时到达指定战场,道路必须保证足够宽。运输需要动用专用列车和特种运输车辆。这种“特殊待遇”经常是虎式车组乘员津津乐道的话题。  所过之处鸡犬不宁,鸣锣开道,大张旗鼓[ddt5]  等待更换履带负重轮的虎  利用起重机才能更换主导轮和履带&  抢修履带中的虎 上履带时全体车组必须都下来帮忙校准 老虎的两个最大的优势是其主要的武器和重型装甲。KwK 36的88mm L/56主炮是最强大的反坦克炮,在1400米能穿透112毫米的装甲。它有德国最优质的坦克装甲。镍钢板的轧制均质装甲的硬度是所有二战参战坦克中最好的,这意味着它的防护很均衡几乎没有薄弱的地方。二战末期它装甲被应用到了虎II身上,结果造成重量过大。其结果是很多友军经常眼睁睁看着它在很远的地方就被苏联重炮击毁却无力支援,机动大幅度降低使得敢于驾驶虎式坦克的优秀车组越来越少。一位二战虎式坦克驾驶员这样评价战争末期虎式的机动性:III号、IV号坦克的机动在苏军重炮面前真是救命稻草啊。  虎式坦克二战传奇之一。它已成为建模、装甲车辆爱好者、二战历史学家一个普遍的主题。今天,只有极少数现存完好的虎I了,最有名的是英国Bovington坦克博物馆的虎1依旧可以开动。按照今天的标准过它的设计理念已经过时了,但曾几何时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争机器,虎式坦克已载入史册,作为一个重型坦克设计黄金时代的主角慢慢离开我们的视线。  虎I型重型坦克数据 虎I型坦克的生产统计  击毁/亏损  这里列出的是击毁老虎的单位损失数据比(也就是击毁虎式坦克所要付出的代价)  作为对比,这张图显示东线所有装甲部队单位的AFV损失: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伪装成牛逼哄哄的德粉?从虎式坦克简单识别指南开始(上)!
我的图书馆
伪装成牛逼哄哄的德粉?从虎式坦克简单识别指南开始(上)!
对于二战时期最为著名的德国虎式坦克,很多童鞋可能只认得个大概,对整个虎式车型的演变历程和细节识别还是比较模糊的,但是如果要将虎式的完整细节演变写出来,篇幅又太巨大了,因此这个帖子仅做一个相对简单的虎式识别指南◆ 虎式坦克的主要型号:虎式坦克正式代号为:PzKpfwⅥ Tiger H/E,军用生产编号为:Sd.Kfz181,后为区别于“虎王”(又称“虎Ⅱ”),俗称其为“虎Ⅰ”。虎式坦克的生产从1942年6月开始到1944年8月为止,总产量为1346辆(不包括原型车)。开始时产量很低,主要原因是生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出现困难,至1942年底达到正常状态。在其后的2年中,只有2个月的产量达到过3位数,巅峰期是在1944年4月,当时在战时生产部长斯佩尔的关注下,月产量达到了104辆。正式投产的虎式有2个型别:装备潜渡和空气滤清器的前期495辆(部分未装空气滤清器)和不装备上述系统的后期851辆,在全部生产过程中,又有若干改进简化之处,因此又可细分为5个生产型:原型、极初期型、初期型、中期型和后期型。由于改进是逐渐进行的,或由于战场补给限制,对战损虎式的维修经常有什么零件用什么零件,所以有些新旧特征会混杂在同一个车体。◆ 虎式原型车虎式原型车,即V1-V3号车,其中V1号车只安装了极少的车载工具,其独特之处是按希特勒的指示,在车体前安装了一块装甲板(Vorpanzer,冲锋装甲板),它可通过液压驱动向前下方滑动,用于保护前部履带。上图就是VK4501(H)亨舍尔虎,即虎式V1号原型车,注意在首上位置装有冲锋装甲板,作战时可向下滑动挡住前履带,避免前履带被炮火击伤,这种设置在实际生产时取消。下面我们通过对虎式坦克整个生产演变过程中,外观上出现的主要改动部分进行梳理,讲讲虎式4个主要型别的特征。这个帖子仅是针对外观上容易识别的部分进行介绍,诸如外挂工具的移动,细微的形状改动,螺栓数量的变化等等就不论述了(一是篇幅原因,二是即使作为考证党,达到目前这个细节也足够做好那些经典虎式战车了)。这里首先使用大神Avswong制作的一款“福虎”图片,标示出本文大部分会讲到的细节。下面会根据上图中所标示出的部位进行说明,让童鞋们了解虎式坦克的极初期型、初期型、中期型和后期型到底是怎么演化的。首先要明确的是虎式坦克并没有亚型,而且变形车也不多,所以所谓的虎式识别,主要是从“极初期型”、“初期型”、“中期型”和“后期型”来识别。但因为坦克的生产和细节演变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虎式车型有个逐渐转变替换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型号又可以大致分为前中后……比如,初期型里面又可分为初初,中初和晚初……但如果这么个纠结法的话,考证就会变得繁杂纷乱,因此本帖仅从“极初期型”、“初期型”、“中期型”和“后期型”这四个型号阶段来进行说明。历史上实际出现了一些“混合虎”,原因有二:一是虎式一边生产一边配发到部队,车体细节的生产变化在持续发生,因此有时候会在两个型号的衔接时期,出现一台虎式上前后两个型号特征混杂的状况;二是由于战场的客观条件,特别是二战后期,德军经常出现缺少标配零件的窘况,于是就废物再利用,手边有什么零件用什么零件,拼拼凑凑,反正安装后坦克能出去战斗就行。◆ 虎式极初期型(Initial Version)极初期型是指虎式坦克从开始小批量生产(带实验性质,因此几乎每辆车都不同)到确定最终生产方案成为标准初期型为止,生产时间为1942年5月到11月间。极初期型共生产了34辆,主要装备国防军的3个重坦克营——501、502和503营(501重坦克营当时在非洲前线,从日至日,共20辆虎式坦克配属至该营,绝大多数是极初期型,东线502重坦克营则配属了9辆,剩下的配属给了503重坦克营)。由于带有很大的试验性质,投入使用也十分匆忙,所以极初期型虎式的细节特征很混乱,比如车上的工具、炮塔储物箱的具体位置和样式、前挡泥板的样式及排气管外罩的形状等,都比较杂乱,细节上没有统一。我们根据上面标示图中指出的一些虎式细节部位,来描述一下极初期型的几个典型特征。下图是首次出征便被缴获的东线100号虎式(俗称“双耳虎”)照片,此车是最早生产的一批虎式,配属于502营,也是最早登上战场的一批虎式。上图中可看到,苏军缴获的100号虎式把斯大林都吸引来了。从苏军缴获后拍摄的100号虎式照片,可看到下面几个特征:1、炮塔前方两侧安装了NBK39型90毫米烟雾弹发射装置(1942年8月起),左右各1组(3具);2、前挡泥板宽度只到车体边缘,窄过履带,外形是呈折线型的,其上有细小的防滑纹;3、此时尚未安装侧裙板;4、炮盾正面观察孔(炮盾左侧,面向车首的两个圆孔)此时尚未进行加厚;5、车体前装甲左侧驾驶员观察窗上方有两个圆形的孔洞,用于在高威胁情况下,关闭主观察窗,使用双目式观察镜进行对外观察。此设计在初期型时取消,已生产的带有双目孔洞的前装甲,其孔洞被铁块填补,新生产的前装甲则直接不再开出这两个孔洞。关于驾驶员双目观察孔的照片,下图看得比较清楚,可看到主观察窗上方的滑块处有两个半圆的孔洞,当这个滑块向下滑动关闭主观察窗时,则这两个孔洞完全开启,驾驶员可从这里使用双目观察镜对外观察:6、1942年9月起,车体上增加了牵引缆绳;7、车长指挥塔是带有5个观察窗的锻造式圆筒型,车长舱门向上方翻开;8、车尾排气管此时尚未加装铁皮护罩;9、标准的炮塔后部储物箱尚未添加(图中在炮塔侧面写有100号的储物箱是502营在前线自行添加的,即“双耳虎”的由来);10、炮塔侧后部的冲锋枪射击孔是以一个圆形钢块用6个铆钉铆接在炮塔上,钢块上开出射击孔。炮塔左后侧和右后侧分别设置了一个大型冲锋枪射击孔,炮塔右后侧的逃生门此时尚未设置(参见100号第三张图,炮塔右后侧有一块突出,此突出就是炮塔右侧方的冲锋枪射击孔。以上就是100号极初期型虎式的基本识别特征,也是502营所配属的第一批虎式坦克的基本特征。下面要特别说明的是极初期型虎式的一个独有特征:镜像履带!何为镜像履带呢?我们来看看虎式的履带(实物图难找,用一个模型上的金属履带来示意):上图是一枚后期型虎式的履带板,我们可以看到虎式履带并非是像普通战车的履带一样是轴对称的,两枚诱导齿并不针对履带中轴对称,而是偏离到履带的一侧的。这是由于虎式是VK3601H的简单放大,因此履带也是在VK3601H的履带基础上,单侧向外简单加宽的,所以就导致了虎式的履带不是轴对称的。正因为虎式的履带不是轴对称的,所以就会出现下面的有趣现象:上图的英语很简单,因为虎式的履带不是轴对称的,所以同时安装在左右两侧时,就会出现上图的情况,一边花纹朝后,一边花纹朝前。那么这个镜像履带是什么情况呢?在极初期型虎式上,德国人并不是像上图那样去布置履带的,而是直接制造了两种不同的履带,分别用于虎式的左边和右边,让左边履带和右边履带保持镜像对称!这是德国人强迫症的典型写照(当然后来开窍了……)。晚了。。。。。。我们再看一下100号虎式的图片:仔细对比上图虎式两边履带的花纹,会发现不是像以后的虎式一样,左边花纹与右边花纹相反,呈?和A型,而是两边镜像对称的,左侧呈A型,右侧也呈A型,这个就是所谓的镜像履带!另外一个证据就是车首挂载的那5片备用履带,左边三枚和右边两枚正好是镜像对称的,左履带和右履带不能串到一起,也不能反过来安装。当然这种仅存在于极初期型个别车辆的蛋疼设置昙花一现,后来的虎式,都是只采用一种款式的履带了。下面再看看另外几台极初期型虎式(包括一些模型照片),特征大家可自行分析一下:503营的123号车,可见炮塔后面挂载的是III号坦克的储物箱,储物箱位置在炮塔后部偏上安装,车体侧面装上了非制式的侧裙板。下图502营121号虎,可见与123号不同的是,虽然同样使用III号坦克的储物箱,但位置是在炮塔后部偏下安装的。另外要注意的是侧面装甲前方,在前装甲的焊接缝之后,还有一条竖直的焊接缝,在侧装甲后方,后装甲焊接缝之前,也有一条小型的竖直焊接缝,这两道焊接缝也是极初期型虎式的典型特征,后面的虎式型号由于更改了焊接方式,这两道焊缝被取消了。下图111号极初期型虎式,可以更明显地看到侧装甲前后的两道竖直焊缝。此车没有储物箱,因为这时候还不是标准配置,所以502营、503营的极初期型虎式要么没有储物箱,要么使用III号或者IV号的储物箱,要么就是前线部队自己动手制作的各式储物箱。下图是502营的2号虎式,可以看到前挡泥板宽度只到车体边缘,窄过履带,并且外形是呈折线型的。东线502营、503营的极初期型虎式简单介绍完毕,下面我们来看看501重坦克营的极初期型虎式。相对于东线这一批最早配发的虎式,501营在北非使用的虎式就更加接近于标准初期型了。501营配属的第一批极初期型虎式:以上图片均为摄于北非的501营极初期型虎式,我们看看它们的特征:1、首先,蛋疼的镜像履带肯定是取消了,开始使用统一制式的履带;2、前挡泥板依然是折线形,带防滑纹;3、车体增加侧裙板,但不是制式的,相比标准初期型的直线安装,501营的极初期虎侧裙板是折线安装的。参考下图,可以明显看出前两片裙板与后两片裙板之间呈一个钝角,并非四片直线安装的。而此侧裙板仅仅是单片铁板支撑,没有采用三角支撑(后边会说到标准制式的侧裙板,是每片都带有前中后三个三角支撑以加强强度的);4、左侧装甲上增设更换履带用的细钢索,并在之后成为制式装备;5、车体后部增加了空气滤清器,滤清器分为左后方和右后方两个,形状为两个圆柱体结合在一起;6、增加排气管保护罩,但并非制式,整体形状呈棱柱形,侧面带有三条散热开口;7、后装甲左侧履带上方增加一个更换履带用的工具箱,此配置日后会成为虎式的标准制式(以上三个特征可从下图中看到,此图也非常著名,图中的813号战车故障后由两辆18吨半履带拖车才能勉强拖动);下图也可以明显看到带有侧面散热开口的棱柱形排气管保护罩和双圆柱型空气滤清器,以及履带工具箱。8、部分车辆为了在沙漠地区获得更好的俯角,将原来置于车体前部上方的两个车灯,改为安装在车体前装甲前方,这个仅仅是501营自己的战地改装。前车灯位于前装甲前部两侧的基本都是北非501营的虎式,而东线502营、503营的极初期型前车灯基本与初期型一样,都置于车体前端上部的两侧。详见下图:9、炮塔后部增加方形储物箱,但并非虎式日后的制式扇形储物箱,此储物箱也是501营的战地改造,下图可见排气管保护罩的外形,双圆柱的空气滤清器,履带工具箱以及增设的方形储物箱。此时炮塔右后方还是冲锋枪射击孔,逃生门尚未设置。另外,后挡泥板向外延伸形成一个弧形边缘,并非日后可折叠的制式挡泥板,侧裙板也是上边所说明过的前2和后2折线形安装,相当清楚的一张图片:以下还有几张501营的极初期型虎式图片,可以看看细节,包括侧面挂载的方形工具箱、炮塔右后侧的冲锋枪射击孔、前挡泥板、前车灯位置、空气滤清器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沙漠黄涂装的那款模型的侧裙板制作存在问题:使用了标准的侧裙板,而没有按照折线排布)。从上图可以看出,前车灯上移,炮盾观察孔处也添加了加强钢块(初期型特征),但驾驶员观察口处的2个孔尚没有堵上,侧裙板也仍然是前2后2呈钝角排列(极初期型特征)。虎式在前后两个型号衔接的时期,会出现这种2个型号特征共存于一个虎式坦克上的情况。◆ 虎式初期型(Early Version)下面来到标准初期型了。标准的初期型虎式是从1942年11月到1943年7月间生产的,成为虎式坦克第一个制式量产型号。从初期型开始,很多东西成为了标准配置,并一直延续到虎式生产结束。田宫的标准初期型模型图片:1、首先,可以看到前挡泥板成为平面的制式,取消了防滑纹,挡泥板延伸到履带上方,分成内外两段,外段可以向内折起,以适应铁路的运输;2、车首增加大型的铁铲;3、1942年11月起,车尾制式安装了2个大型空气滤清器,成为了标配,四根导气管放置在动力舱甲板上。空气滤清器分为早期和后期两种样式,早期滤清器与上面所述的501营极初期型虎式所用滤清器一样,是双圆柱形的,后期滤清器形状从双圆柱改为椭圆柱体,见下图:4、后挡泥板与前挡泥板一样成为标准制式,也是平板式,分为内外两段,外端可折起以适应铁路运输,在上图中可以明显看得到;5、双前灯从车体前装甲正面移至车体上方;6、1942年12月起,炮塔右后侧的大型冲锋枪射击孔改为逃生门,与此同时储物箱成为标准配置,由于逃生门的增设,所以标准制式的储物箱截面呈扇形,以迁就逃生门开启。7、侧裙板成为制式,与501营的极初期型不同,侧裙板前中后三个位置增加了三角形支撑(在下方,图片看不到),四片侧裙板呈直线排列。8、车体后方的排气管保护罩成为制式,与501营极初期型上的带散热开口棱柱形保护罩不同,制式保护罩呈圆柱形,上下两段各有一条加强肋,没有了散热开口;9、一部分车辆的车体前、中、后两侧加设了5个(实际使用中安装数量并不非常固定)反步兵用“S雷”榴弹发射器(类似一次性的小迫击炮),形状是一个圆柱,可以发射出爆破榴弹用于杀伤接近车辆的敌方步兵;10、1943年1月起,火炮防盾左侧的炮瞄仪观测孔部位增加了一块横置的钢块,以加强对这个位置的防护;11、上边提到的驾驶员观察窗上方的两个圆形观察孔在初期型被填补或者干脆取消,因此从这时开始已经看不到观察窗上方的两个孔了。下面还有一些初期型虎式的照片,大家可以感受下初期型虎式的细节特征:上面两图是缴获于北非的131号虎式,该车目前仍存于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由于某两位土豪出资修复,这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辆仍能行驶的虎式(拍摄电影《狂怒》使用的就是这辆虎式)。(未完待续)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虎式重型坦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