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与旧社会相比,时事政治2017重大新闻,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当前的通货膨胀与旧社会的通货膨胀有什么不同?--《前线》1988年12期
当前的通货膨胀与旧社会的通货膨胀有什么不同?
【摘要】:正 有些同志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明显的通货膨胀,很是担忧,怕影响改革的进程。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正常的。但有的同志把当前的通货膨胀与旧社会的通货膨胀等同起来,认为它们没有多大区别,这又是不妥的。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性质不同。旧社会的通货膨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制度崩溃的象征,是国民党经济政治危机的总爆发。而当前我们的通货膨胀则是宏观失控,经济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有些同志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吸显的通货膨胀,很是担忧,怕影响改革的进程。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正常的。但有的同志把当前的通货膨胀与旧社会的通货膨胀等同起来,认为它们没有多大区别,这又是不妥的。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性质不同。旧社会的通货膨胀是半殖民地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义材;[J];财贸研究;1980年02期
赵尚质;[J];税务与经济;1980年03期
,徐世友;[J];税务与经济;1980年04期
;[J];社会科学;1980年06期
杨培新;[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S3期
罗承熙;[J];世界经济;1980年02期
俞可兴;[J];世界经济;1980年02期
王继祖;[J];世界经济;1980年06期
;[J];世界经济;1980年09期
朱婉娟;[J];世界经济;198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涂燕宁;刘树亚;;[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朱敏;严广乐;;[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陈明显;;[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王军波;邓述慧;;[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何小鲁;;[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饶晓;;[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黄丞;吴健中;蒋馥;;[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宋月红;;[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郭彦岗;;[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许树信;;[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徐迅;[N];国际金融报;2000年
王建生;[N];国际商报;2000年
管培中心;[N];华北电力报;2000年
康兵;[N];中国物资报;2000年
石仲泉;[N];解放军报;2000年
时素珍;[N];经济参考报;2000年
宫希魁;[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王健平;[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N];科技日报;2000年
王建生;[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硕博;[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雷明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张艾莲;[D];吉林大学;2004年
刘仁和;[D];复旦大学;2004年
何运信;[D];湖南大学;2005年
Geraldine John K[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艾慧;[D];复旦大学;2005年
王胜;[D];武汉大学;2005年
罗翠芳;[D];武汉大学;2005年
王时芬;[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雅茜;[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张雪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刘洪仓;[D];河北大学;2001年
石俊岭;[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李维;[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邢莹莹;[D];西北大学;2001年
胡仕明;[D];厦门大学;2001年
杜鹃;[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杨凯;[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尤建强;[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12分)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道路的耀眼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快50年了,但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日《人民日报》(1)依据材料一,指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2分)并说明“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1分)材料二 雷锋()是穷苦的孩子,新中国给了他新生,所以他就像孩子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样,对新社会怀有感恩。……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恩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日《钱江晚报》(2)雷锋生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哪几个时期?(3分)“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新社会怀有“感恩心”,是因为新社会与旧社会相比,在政治、经济上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4分)材料三 雷锋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人肺腑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集体、如何对待国家、如何对待生活等每个时代人都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雷锋精神便在这种无穷考问和回答中带入永恒。――日人民网(3)请从材料三所列举的“心灵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根据你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加以简要回答。(2分)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12分)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道路的耀眼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快50年了,但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日《人民日报》(1)依据材料一,指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2分)并说明“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1分)材料二 雷锋()是穷苦的孩子,新中国给了他新生,所以他就像孩子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样,对新社会怀有感恩。……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恩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日《钱江晚报》(2)雷锋生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哪几个时期?(3分)“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新社会怀有“感恩心”,是因为新社会与旧社会相比,在政治、经济上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4分)材料三 雷锋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人肺腑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集体、如何对待国家、如何对待生活等每个时代人都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雷锋精神便在这种无穷考问和回答中带入永恒。――日人民网(3)请从材料三所列举的“心灵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根据你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加以简要回答。(2分)
(12分)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道路的耀眼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快50年了,但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日《人民日报》(1)依据材料一,指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2分)并说明“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1分)材料二 雷锋()是穷苦的孩子,新中国给了他新生,所以他就像孩子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样,对新社会怀有感恩。……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恩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日《钱江晚报》(2)雷锋生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哪几个时期?(3分)“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新社会怀有“感恩心”,是因为新社会与旧社会相比,在政治、经济上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4分)材料三 雷锋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人肺腑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集体、如何对待国家、如何对待生活等每个时代人都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雷锋精神便在这种无穷考问和回答中带入永恒。――日人民网(3)请从材料三所列举的“心灵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根据你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加以简要回答。(2分)
科目:最佳答案见解析解析
(1)“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雷锋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2)雷锋生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或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新社会怀有“感恩心”,是因为新社会与旧社会相比,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经济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3)如选择“如何对待他人”,应真诚待人,助人为乐,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分析:
考点1: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一、P.27中共八大(1956
北京)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它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 二、P.2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1.概况:中共八大后,党中央于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紧接着党中央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实质:P.2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的一次“左”的失误,导致左的错误在全国泛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模范人物:P29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被誉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党的好儿子雷锋。“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焦裕禄精神:无私奉献的公仆精神;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篇一:超星泛雅中国当代经济学答案 选 择 题 最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标准是什么 国民收入最大化 国民收入分配从其参与主体划分,不包括 社会团体 以下属于政府取得收入和支出过程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的是 国民待遇问题 以下是现实税制不统一表现的是 内外所得税不统一 以下不是国民待遇表现差异四保的是 保流动不保固定 中国工业化现在处于何种阶段 中期阶段 以下不属于政府在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 权力过于分散 收入分配过程秩序不规范中的红色致富是指 权利致富 以下不属于农民收入分配与生产条件相结合的条件是 增加经济性分离 国家控制的增量,存量的资源范围的大小,或国有经济控制的领域的大小与什么有直接关系? 经济发展的阶段和非国有资本实力或进入的障碍 私人资本不愿意进入的领域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经济激励约束不够有效的时候国有企业会出现什么问题? 企业内部活力不足 我国京九铁路修建时经过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先得利的产业是什么? 旅游业 一个国家是否应该存在国有企业 应该 国有经济在中国起着什么地位 主导地位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变革私有制企业为国有制是为了什么? 就业最大化 不属于政府主导航天领域的原因的是 排除私人竞争取得垄断地位 下列哪个项目不应该由政府主导投资 五星级酒店 不是国有经济进入某个领域时需要着重考虑到因素的是: 高的利润率 国家控制的增量、存量资源范围的大小,或者国有经济控制的领域的大小与什么相关不大? 国有资本的实力 相比较而言,以下哪个领域不是国有资本应控制较多的领域? 服务业 增量、存量资源国家与民分配原则 不与民争利原则 增量、存量经济资源由以下哪种经济控制投入 国有经济关于金融化对世界的影响,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虚拟资本也对应着实际的价值,遇到危机时会收缩 寻找增量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间的均衡分配或者寻找其均衡点,应该考虑什么前提? 双重约束 关于金融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限制(如美元对中国的限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由于美元的相对稳定,因此中国持有的美元金融资产不会遭受贬值的风险 在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没有比较优势,因而其应该做何种选择? 有选择性的退出 增量资源和存量资源由下列哪个部门调控 政府部门 在传统体制中人们投资主要是 储蓄 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是 农村城镇化 以下不是市场化经济中所讲的三者关系的是 金融 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应金融化我们应当采取的做法不包括以下哪种? 全球化的环境下,复杂金融工具不断衍生,应当与时俱进鼓励衍生品的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进行国家非国有化改革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个? 国有资本实力减弱 如何进行公有制经济体制改革 在适当的范围和形式 在中国私营老板可不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 符合条件可以加入 第1/32页 下列与公有制经济范围和实现形式实现无关的是 可以超过社会分工的限制 以下不属于国民储蓄结构是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是 金银物品 以下不属于储蓄结构三主体的是 社会 三个主体储蓄结构对个人为主体时什么地位最重要 金融地位 制度决定着什么? 经济的激励结构和激励的有效性 诺斯将人们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分为哪三块? 宪法制度,守法程序,伦理道德规范 在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创新过程中,以下哪个阶段不曾出现? 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当影响分配的条件既定时,由于私人储蓄存款过量而导致存量资源的分配偏离均衡点,应采取的恰当做 法是? 进行政策性调整,发行国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使民间控制的收入或者资源增加,一般不会引起以下哪种变化? 公有制经 济快速发展 狭义的制度指的是 法律 正确的所有制形式应当由什么决定 不同部门和领域生产技术的特点 投资的部门主体结构是 收益高的部门 投资的主体结构是 政府 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结果的是 改变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是什么的结果? 收入分配结构变革 传统的所有制理论当中忽略了哪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公有制的范围和公有制的形式 在分工协作发达的条件下社会化程度提高的情况下,什么是主要的组织形式? 企业 占有主体的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以下哪个方面 旧的社会分工的限制 知识分子在旧社会分工中的优势领域是什么 科学技术 中国公有制经济体制和制度发生的改变和创新,即与私有制共存,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的? 收入分 配结构改变 传统公有制在确定其范围和形式的时候,一般不考虑以下哪个因素? 劳动形式的不同 私人企业老板加入共产党问题的理解正确的 看是否有共产主义理想 关于公有制的形式不正确的说法是 可以采取任何形式 在经济制度变革过程中,出现了社会的重新分层,私人老板大幅增加,他们能否入党是基于什么来判断 的? 是否承认党纲党章 改革初期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掠夺性经营土地是因为 土地短期承包 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主体部门是 政府 投资主体和投资部门之间的关系 有关系国民收入过程和储蓄过程有几个过程组成 一个 我们占有主体有很大的限制,其中一个重要的来源是什么? 旧社会分工的限制 知识分子在哪些领域有自己的优势? 科学技术 当一个社会处在不发达的时候,劳动者受旧分工的限制严格时,有效占有的范围将不能任意扩大,否则 将以什么为代价? 损失效率 当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权利授予以下哪个机构 国务院及其下属系统 中国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旧的社会分工使得占有主体的有效占有范围受到限制,比如说知识分子适合于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 科学研究 生产社会化要求的共同占有范围与旧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有效占有范围相比更? 更大 第2/32页 不同生产部门和领域的生产技术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人们共同占有的有效范围和适合的形式,例如铁路 部门适合什么样的公有制占有形式? 集中管理的集体所有制 公有制的合适范围应遵循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应该从所有行业退出 国家经济体制基本允许范围之内允许地方或个人探索改革 允许 河南刘庄村不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性质是 自身条件不适合搞承包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由那级政府决定的 农村自发的 劳动要素分配和非劳动要素是指 工资 投资主体现在投资的方式是 多元化的投资 人们将货币存放在家中的原因是 政府原因 为了避免股权过于集中所成立的组织叫做什么? 控股公司 在我国的宪法规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人大有关农民掠夺性地经营土地的根源在于什么? 承包期过短 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中国农村改革是什么的产物? 农民自发产物 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行为一般不包括以下哪种做法? 强制 束缚我国改革的因素有 以上都是(原有制度和体制的限制 人们观念的局限 意识形态局限) 中国农村的改革源自 自下而上的实践突破 我国的经济制度改革和变迁中采用的方式是以下哪种形式? 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 在我国,对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占有采用了多层次的授权形式,这些层次不包括以下哪种? 国务院对国 有资产实行行政管理 中国改革前的经济体制是 计划经济 再分配在政府收入转移过程中,部门之间的收入随之 转移 改革开放初期金融投资,重复建设情况是 很多 国民储蓄对消费有什么影响。 重要 诱致性制度变迁不具备的优势 把握总体改革目标和格局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不实行这一改革的典型代表是哪里? 河南刘庄村 在我们的改革中在制度的设计上尤其要反映什么,否则制度性的变革只有短期效果? 社会理性 中国改革最重要的源泉是源自哪里? 民间智慧的迸发 中央批准首个特区城市是 深圳 城市改革突破口首先从什么领域开始 食品改革 自上而下的制度改革具有诸多的优点,这不包括以下哪点? 容易被模仿 中国农村改革实行全国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个别农村不采取这种做法的农村我们应当? 允许因 地制宜篇二: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2)重要意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第二章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必要性: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4)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重大意义: (1)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2)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 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社会?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5)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6)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五章 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致力于贯彻落实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六章 4.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第七章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重大意义: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 (2)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任务,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任务。 (3)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目标任务: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2)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3)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各项改革的关 联性、系统性、可行性。 (4)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 第八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篇三:第四章 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 ) A.继承性
B.过渡性 C.独立性
D.长期性 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是( ) A.中国人民同台湾国民党政权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民族大团结与分裂主义的矛盾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 ) 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辨证统一 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 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5、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建立的农业互助组的性质是属于( ) A.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
B.新民主主义性质的 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
D.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6、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A.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B.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C.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没收官僚资本 8、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实现( ) A.和平赎买B.四马分肥 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0、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 ) 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D.共产主义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是错误的包括( ) A.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B.它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C.它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 D.它带有过渡性质,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E.它是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经的发展历史阶段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处于领导地位,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主要是( ) A.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主导地位 B.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的指导地位 D.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E.确立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 (
) 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
B.没收民族资本 C.没收地主的土地 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E.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 (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C.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 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5、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 ) A.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B.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也促使了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 E.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为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了外部条件 6、下列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的是( )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个体经济 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中,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表现为( )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E.和平赎买 8、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原则是( ) A.自愿互利B.互相合作 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 E.合理引导 9、在实现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采用的形式依次是( ) A.农业生产互助组B.高级农业合作社 C.初级农业合作社D.中级农业合作社 E.半农业合作社 10、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 A.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已经被消灭 B.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C.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D.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E.知识界已经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三、辨析题 1、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2、新中国建立后的头三年,中国革命的任务是要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内部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因此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为什么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五、论述题 1、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2、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BAAC
DDDCB 二、多项选择题 BCE
ABCDE 三、辨析题 1、(1)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1)新中国成立之初,形势错综复杂,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还很艰巨,国民经济千疮百孔,财政经济严重困难。因此当时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2)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后中央才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等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建立后还有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还没有完成,国民经济也没有恢复,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而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2)中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不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革命。(3)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四、简答题 1、(1)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但主要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与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以上两种矛盾集中表现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上,而解决这个矛盾就必然要使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主义因素已在经济、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比重还很大,所以,它还不完全属于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1)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1)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2) 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3) 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的社会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4) 在社会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5)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4、(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巨变;(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3)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4)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五、论述题 1、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3、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