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小儿子子反对卖房养老怎么办

八旬老太为卖房子养老状告7个儿女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八旬老太为卖房子养老状告7个儿女
.cn 日10:14 华商网-华商晨报
  本报讯(记者 姚琦东)看着子女,她的眼中没有眼泪。
  为了养老,79岁老太代国梅想把丈夫遗留的3间砖房卖掉,遭到孩子反对,于是将7个子女和3个外孙、外孙女告上法庭。
  幸福:以前他们对我挺好的
  昨日9时许,在老儿子、儿媳陪同下,代国梅来到于洪区法院马三家子法庭,嘴里不停地念叨,“生这些孩子没有用!”
  代国梅说,以前穷,每到吃饭,她总是让孩子们先吃。大儿子8岁时被开水烫伤,大冬天,代国梅抱着他一口气跑到3里外的医院。
  孩子们长大成家了,她和老伴住在55平方米的三间砖房里。尽管孩子们平时工作都很忙,但一年来一次看望自己,她仍觉得很幸福。
  “孩子们来,能陪我说说话,而且几乎每次来都买东西。”回忆起以前的事,代国梅一直紧皱的眉头慢慢散开,还不时露出微笑。
  矛盾:从老伴去世后开始
  2003年初,老伴去世。2004年,她搬去和老儿子同住。
  代国梅说,老伴去世前,两人辛辛苦苦攒了1.5万元钱,让老女儿存在银行里。“等我要时,孩子们说办丧事时花光了。”从这时起,代国梅和子女们的关系开始恶化。
  2004年11月,没有的代国梅,就曾将几个孩子起诉至法院,要求子女交纳赡养费。
  这次,卖房的想法遭到子女的反对后,今年6月21日,代国梅决定通过法律来分房子,于是将子女们再次告上法庭。
  昨日9时30分许,代国梅的大儿子、大女儿、四女儿、五女儿来到法庭。
  因为需要对砖格进行评估,法官宣布择日开庭。
  老太说―――
  除了老儿子,都不管我
  记者:为什么要卖房呢?
  代国梅:我就是想要分房子的钱养老。记者:您有那么多子女呢!
  代国梅:除了老儿子,都不管我。我白把他们拉扯大了!
  记者:起诉了,他们就能管您?
  代国梅:我不知道,至少我能有点养老的钱。
  子女说―――
  “我们对她挺好的”
  “我们对她挺好的。妈怎么能把子女告了呢?”法庭外,几个孩子有些无奈。
  子女们说,以前和母亲关系还是很好的,自从父亲去世后,因为母亲坚持要分房子才起了隔阂。
  “房子坚决不能卖!我们不要房子,那是给我妈养老用的,万一她在老弟那边过得不好,怎么说这儿也是一个自己的家。”代国梅的几个子女说。
  ■短评
  把幸福抓在手里
  “和自己孩子打官司,当妈的心里能好受吗?”
  被老人两次告上法庭,相信对代老太及子女们来说,都是不愿张扬的痛。
  我们不知道法庭会作出怎样的判决,但是我们心中的人伦标尺,已经向“悲剧”这个标记靠近。
  七个儿女,真的就没有办法哄老太开心,真的没有办法避免与老母对簿公堂吗?
  我们不愿相信答案是否定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无数人吟哦此句泪长流的时候,有“母亲”可以叫出来,能把买的衣食称为“孝敬”,该是多大的幸福。
  让我们把幸福牢牢抓在手里,放在心中吧。文/李子平
&【】【】【
【】【】【】
热 点 专 题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华时报讯 日前,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酝酿住进养老院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昨天,记者获悉,钱理群先生早已卖掉住房于今年6月底入住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在昨天的社区“重阳敬老”活动上,钱老首度回应为何入住养老院,他认为自己适合养老院生活,住进养老社区后,大量时间可用来写作,不用再操心做饭等日常琐事。  卖房子住养老社区  昨天,北京只有十几摄氏度,钱理群老先生不顾天气寒凉,出现在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的重阳节活动现场。当天,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也受邀来到现场,与钱老相谈甚欢。  钱理群被誉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今年7月初,一则“钱老正酝酿入住养老院”的消息传出后,舆论普遍感到错愕,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对于养老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但记者昨日获悉,钱老早已经卖掉了原来的房子,于今年6月底入住了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  钱老表示,早在2014年他就有住养老院的想法,他跟老伴也慎重考虑过,住进养老院也是希望能借此避开很多琐事,专心进行写作。他们最终选择的这个养老社区,房间100多平方米,每月住宿费大约要2万元。为此,他和老伴卖掉了原来的房子。  钱老说,他的很多学生反对他卖房住养老院,但这只是他和老伴个人的选择,卖掉房子去“租房”养老,也是他能够承受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就是我的想法。”  告别琐事专心写作  钱老说,以前他不怎么锻炼,搬到养老社区后开始锻炼了。现在只用做3件事儿就行了,第一是休养身体,第二是写作,第三是跟朋友聊天。  让钱老非常满意的是,养老社区里吃饭很省事儿,到点儿就能吃饭,不用他和老伴操心。钱老说,自己是一个写作欲望非常强烈的人,搬入社区最大的好处是,社区为我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到这里来,我可以不用操心琐事、集中精力写作。”  钱老说,基于上述好处,他决心卖房入住养老社区,“我认为我是适合养老院生活的。”他说,自己是一个不太合格的居民,目前跟其他住户还没有特别多的交往。“我只是天天自己在这里写作,好多十年前想要写的东西,到这里就写出来了。”钱老说。  钱老同时透露,自己在养老社区早上7点就起床,每天要看5张报纸,上午10点多便开始专心写作,平均每天能写字,但现在还没考虑发表,“以后有机会再说。”  netease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钱先生最好别写作了,岁数到了,也该检讨一下自己这辈子有没有信口开河,坑害青年。
  信养老院跟信政府差不多。
  任何一个组织,稍微大一点,部门、层级多一点,不腐败透顶才怪呢。  我刚才想给上网卡充值,到了该公司网站,找了有10分钟,才找到充值的页面。号码输进去,告诉我充不了。我打技术支持电话,打了N遍,找不到人工服务。再回网站,有在线人工咨询,还好,有人理我,说我的卡已经被锁了,要到自营营业厅解锁。我说你给我个自营营业厅地址,给了一个。  然后呢?然后我发现,我用中移动的手机打的客服电话,没几分钟,收了我3块多钱!比长途还多!国际长途!再然后,上网查地址,告诉我那个营业厅已经“永久关闭”了!  这就是右派为什么不信任政府,也不信任任何机构的原因。
  这不是在为“卖房养老”广告麽,老了还不安分,要把赞歌唱到断气那天。两万一个月的房费,你顾个保姆也用不了这么多钱啊,而且卫生,烧饭问题都可以解决了。我不知道这个教授的真正想法是什么。
  郭元鹏:北大教授的“卖房养老”无法复制  转载
08:02:31   日前,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酝酿住进养老院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10月21日,记者获悉,钱理群先生早已卖掉住房于今年6月底入住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在社区“重阳敬老”活动上,钱老首度回应为何入住养老院,他认为自己适合养老院生活,住进养老社区后,大量时间可用来写作,不用再操心做饭等日常琐事。据了解,钱老入住的房间是100多平方米,每月房费是2万元。  (10月22日《京华时报》)  北大教授“卖房养老”之所以成为关注焦点,有着这样几个因素:其一,身份使然。一个北大的教授,一个知名的大家,都能到民营养老院里养老,我们普通百姓何以难以接受?其二,切合导向。为了解决养老困境,民政部门正在主张推广“以房养老”,虽然教授的“卖房养老”和“以房养老”是不同的,但是其性质也是相同的,都是用房子实现安度晚年。  有着身份的闪亮,有着导向的走势,北大教授“卖房养老”想不火都难。笔者为钱老的观念更新所折服,为钱老的决然选择所倾倒。但是 “卖房养老”的模式却难以复制。  钱理群被誉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到了这个层面,不能说老人就是不差钱的。最起码百姓和他是没有可比性的。他居住的房子位置、面积都与百姓有所不同,销售价格也是不同。他的房子销售了,可以换来安享的晚年,而我们的房子却未必就能让晚年衣食无忧。比如笔者,居住的是农村房子,政府连房产证都不愿意颁发,理由是房屋土地属于集体用地,没有办理房产证的资格。这种现象所有农村住房都一样,这样的房屋很难“以房养老”。  即使,农村房屋也能“以房养老”,但是可想而知的是夕阳的色彩也会不同。钱老的房子销售之后,可以住上一个月2万元房租的养老院,这还不包括其他费用。老伴二人居住在100平方米的养老住房里,和平时的生活环境没有多大变化。而我们则不同了,“以房养老”换来的只能是一张单人床,而不是一间房。虽然说人老了诉求少了,可是已经习惯了一间房的生活,只有一张床总是不习惯的。  最为关键的则是,钱老卖了房子并不是一无所有,老人还有退休金,还有以往存款,完全可以应付其他费用。而眼下很多百姓还游离于社保制度之外,即使参与了一定的社保,也徒具象征意义。当了一辈子房奴,到老了刚摆脱房奴困境,已经囊中羞涩,也用房子养,老何以面对人情礼节?何以面对病有所医?  一般情况而言,已经功成名就的老人,家庭教育也是良好的,子女因为良好教育也都衣食无忧了,子女问题可以忽略不计。而百姓老头,百姓老太可以吗?尽管说,我们主张一个不啃老的社会,子女啃老可以追究法律责任。问题是,当我们的子女“衣食有忧”的时候,当我们的子女住在廉租房里的时候,作为为人之父,为人之母的我们,岂能忍心不给子女子留下辛苦一辈子换来的房子?  解决养老的问题,需要政府理智的面对人口计生、公益养老的变革。北大教授“卖房养老”无法复制。
  使用面积是2500平方英尺(合230平方米,每平方英尺合0.0929平方米),另带双车车库、大小储藏室各一和前后院子,这个房子的大小大约吻合多数中国留学生毕业找到工作后买的第一栋房子。后来换工作后加上丫丫出生,卖掉原先房子之后再买的房子有三千多平方英尺,另带更大的车库、储藏室和环绕院子,我家的这种居住面积大约和以下美国总体的统计数据吻合:  1、根据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及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统计,2013年美国独栋新房的面积为平均230平方米。  2、根据美国统计署发布的数据,2014年美国共有住宅1.34亿栋, 美国家庭拥有自己房屋的比率是65%,其中的60%为独栋屋、6%是连栋屋或双栋屋、8%为活动房屋,剩下26%为公寓楼里的单元房。美国人拥有房地产的中线价值为17.7万美元。  3、根据美国统计署2014年独栋新房的销售数据,全年共有43.7万栋新房售出,平均价格为34.58万美元,平均单位价格为每平方英尺97.09美元(合每平方米6630元人民币),独栋屋的中线使用面积是2506平方英尺(合233平方米)。若按统计署每个家庭平均人口2.63计算的话,人均占有使用面积的中线值为88.6平方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教授卖房可得6-7百万元RMB,仅利息基本可支付2万/月的房租。  中国北京可能租房比卖房合算。  如果在加上未来房产税,钱教授的卖房,再租房理智。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我是怎样卖房养老的——一对八旬上海夫妻的养老故事
这是一个卖房养老的故事。
主人公陈炎生、张学敏夫妇年过八旬,卖掉了位于静安区武宁南路的房子,收拾家当住进养老院。老夫妻2014年作出决定,就像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大半年后,他们搬家到了宝山区的一家养老院。
半年时间他们忙了什么呢?找房产中介,接待20多个上门看房的买家;问亲朋好友、查网上资讯,实地考察了16家养老院;联系居委会和慈善基金会,捐出卖房款20万——所有这些事,全是自己搞定,连子女都没麻烦到。
可以“给跪了”是不是?当人们还在为卖房养老是不是太超前而争论不休的时候,这对上海老人已经实践了一把。“养老也是终身大事啊,谁都要做出人生最后一公里的选择。”老太太张学敏说,他们习惯了凡事自己做主,养老也不例外,“不麻烦子女、不麻烦组织、不麻烦社会”。
张学敏夫妇暂时只是个案,他们的选择并不适合于每个老人。但是影响老人考虑养老大事的社会因素是共通的,比如:人老了怎么处理和子女的关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能安心养老?老人需要哪些社会支持?
“房子为啥不留给子女?”
陈炎生:小孩生活的安排,大人可以照顾一点,但不宜过度。孩子到底过好的日子还是差的日子,主要靠他们自己。
卖房养老的念头是前两年有的,那时候我被查出得了肺癌,两个人年纪大了,要趁早做出以后的安排。房子为啥不留给子女?我以为,小孩生活的安排,大人可以照顾一点,但不宜过度,否则容易给他们养出懒惰或依赖的毛病。孩子以后到底过好的日子还是差的日子,主要靠他们自己。
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早年买好了房子,也安置好了子女。我给两个女儿各买了一套房,在宝山,一梯两户,挨在一块。做父母的,这样蛮够意思了吧。我们提出卖房子,女儿也很支持。小女儿20年前出国,她那套房子等于空关,我们每年7、8、9三个月过去住住,就当避暑。
照理,我们也可以住进小女儿家。但我们怕给大女儿增加负担,她两口子已经退休,年纪也不小了,还要帮儿子照顾第三代。我们住在边上,她难免分心。她是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很体谅。所以还是进养老院好,养老公寓离女儿家十分钟,我们一般不麻烦她,但万一有事,她赶过来也方便。
卖房子没觉得有多麻烦,找了中介,告诉他,我不准备卖高价,也不要开价太低,要找个好人家。我们在曹家渡住了很多年,邻里隔壁都处得蛮好,新来的人也要爽气一点,搞好邻里关系。
去年我们给社区捐了20万善款,希望定向用于曹家渡的公益服务,也算是回报社会。钱这东西,带又带不走,都留给子女也不合适。我们在考虑,今年是不是再捐一点。
“怎么要考察那么多养老院?”
张学敏:养老也是终身大事,货比三家是应该的,看16家算多吗?我们隔壁的老夫妻,听说考察了100多家,人家老头子都87岁了!
我们去年5月住进养老公寓,两人套件,一个月开销加起来六千左右,不包括医疗费用,医疗是没有底的。
我们总共看了16家养老院,有时候自己打车去,有时候跟朋友拼车。看看问问,尝尝各家的食堂。最远的一家在青浦朱家角,条件不是顶好,但吃得好,他们靠近太湖,有“太湖三白”。他们只有一栋楼,第二栋还在筹备中,规模太小。
要说服务和管理,我心里最中意的那家在浦东,健康管理做得好,好到什么程度呢,睡觉时候带着手环,时时监测心跳、脉搏。这样多安心,怎么都不会出问题了。他们有医院,有康复服务,听说还要建护理院,一条龙。他们是会员制,两室一厅的公寓一次性付款98万,以后每年付6万多。价格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唯一的遗憾是地方太远,女儿来回一趟要4小时。
我们还去普陀看了一家中美合作的养老院,美国模式,管理水平高;在长宁看了家筹办中的养老院,参照新加坡模式,比较人性化。比来比去,选了宝山,这里各项条件都还可以,关键是离孩子近。
上海的养老院,公办的性价比高,但是资源少,进不去。民办的各式各样,价格差别也大,要看自己的经济条件。挑养老院,我喜欢规模大的,养老院是微利事业,规模太小容易亏损。还要看规范程度,要有管理标准,瞎搞搞的那些肯定不要。然后是定位层次,老人之间最好有点共同语言,毕竟大家要长处。还有就是选址,地方不能太偏。
养老也是终身大事啊,货比三家是应该的,看16家算多吗?我们隔壁的老夫妻,听说考察了100多家,人家老头子都87岁了!
“现在住得怎么样?”
陈炎生:住到老年公寓,就好比租了个房……此地嘛,还有改进的空间。
住到老年公寓,就好比租了个房。地方比以前小很多,但吃住都有人管,有人定期来打扫。
此地嘛,还有改进的空间。护理楼300多床位,公寓楼可以住100多人,加起来有500多老人集中在这里,医疗服务首先要跟上。老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我们有内设医疗机构,里面大多是退休医生,估计医生不好招。以前医务室的负责人是个小儿科医生,小孩病和老人病明明是两回事。后来小儿科医生走了,换来个30多岁的全科医生,他调研后提出了一套整顿方案。我和他谈过,觉得他工作热情很高。医务室还有个问题是设备少、药少,验血、B超、心电图,啥啥都没有,配不到的药还得去外面。
去年7月29日晚上我摔了一跤,按铃叫来楼里的管家,管家马上找到医生,当场没查出什么问题,第二天清早又来复看了一遍。过了几天,感觉到痛,叫了“120”到第三人民医院,在急诊室等了20多分钟才轮到我,拍过片子,问题不严重。那次摔跤处理得比较及时。如果我们这里有拍片设备,有懂老年病的医生就更好了。还有,和养老院对口的医院,能不能给养老院的病人开个绿色通道呢?
住公寓可以开伙,有时食堂的菜不理想,我就到对面弄堂里买条鲫鱼、买块豆腐,做个鲫鱼豆腐汤,再做个虾。偶尔女儿再弄个红烧肉、鸽子汤过来,蛮好。我们年纪虽大,也喜欢上上网,现在公寓里宽带进不来,不是很方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钱理群卖房养老 房间100多平房费每月2万_国内_新闻频道_新文化网_[钱理群卖房养老 卖房养老好么 房间100多平 卖房养老怎么办理 卖房养老办理条件]
钱理群卖房养老 房间100多平房费每月2万
13:57 来源:
编辑:赵霜雪
核心提示:日前,钱理群卖房养老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房间100多平,房费每月2万。
声明:凡注来源“新文化网”字样的稿件,未经新文化报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已授权转载的须注明来源为“新文化网”。
相关文章推荐
关键词阅读
看盘,眼泪会掉;别下单,仓位会爆。长春的亲们,你们还好吗?处在股市漩涡中的长春股民都是什么状...
新文化报为您梳理了2015年长春市公积金最新使用指南,最新最全的攻略全在这里,看完本期图解,你就...
新文化网经过征集和调查,对网友普遍反映的25个危险路口路段进行了汇总,希望能给更多人的安全出行...
看花海,尝农家菜,品关东情,采摘有机蔬菜
雪花勇闯天涯邀请你到蛟河插树岭玩漂流品活鱼。
长春市10块公交站牌玻璃接连被砸,提供有效线索者奖励10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卖房养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