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已经赚不到钱了,农民工现在大学生回乡创业业还来得及吗

28岁小伙回乡办农场创业 年销售近百万
安徽省东至县泥溪镇朱村是个与江西省彭泽县接壤的贫困村,有建档贫困户63户。今年28岁的刘明心,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企业从基层员工做到了部门经理,事业可谓顺风顺水,然而他却在2015年辞职回乡,成为村里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摄影:林中鹿 (来自:腾讯图片)刘明心在上海工作期间发现,大城市居民对于绿色健康食品需求迫切,自己家乡虽地处偏远山区,但生态环境保持完好,他萌生了投身生态农业的想法,让家乡的绿色农产品走出“深闺”,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刘明心利用在大城市工作积累的资源以及对互联网+的认识,通过众筹方式吸引投资,创立了松林生态种养家庭农场,坚持绿色生态发展。 (来自:腾讯图片)刘明心的农场总占地面积200多亩,养殖存栏生态山林散养土鸡、屯鸟等,种植有生态葡萄园、水稻等。小刘介绍,“产品主要通过电商和社群经济销往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城市。”通过网络营销如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媒介,注重客户对产品的实际体验,实现长期有序订单和对客户的深度管理,“目前,农场实现年销售收入近百万元。” (来自:腾讯图片)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刘明心注重扶持贫困户,村里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农场帮助下养殖屯鸟,实现了家庭纯收入翻倍增长,一举脱贫。一年多来,农场利用闲置劳动力700余次,增加了村民收入。图为村民王秋娥和丈夫在养鸡场工作,年收入3万元。 (来自:腾讯图片)农场的鸡放养在林间,老母鸡自已飞到篮子里下蛋。 (来自:腾讯图片)通过微商订单,每天都有10多筐土鸡蛋销住大城市。 (来自:腾讯图片)刘明心今年又建起了粽子加工厂,临近端午节,工厂里一片忙碌景象。 (来自:腾讯图片)刘明心在检查冰块情况,松林农场的土鸡全部实行网上冷链销售,五层包装里用冰块维持低温。 (来自:腾讯图片)棕子加工厂女工都是本村村民,她们计件取酬,每月工资2000多元。 (来自:腾讯图片)村民韩安平因妻子生病、儿子受伤丧失劳动能力,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刘明心安排韩安平在粽子加工厂从事包装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 (来自:腾讯图片)加工的粽子全部销往江苏苏州,一名工人正在进行真空包装。 (来自:腾讯图片)返乡农民工创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赚钱(组图)-返乡农民工-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全省返乡农民工创业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在南昌举行
返乡农民工创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赚钱(组图)
  来源:
【字体:&&】&&&&&&&&&
新闻热线:5
江西省返乡农民工创业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在南昌举行。
(本文图片均由大江网记者喻云亮摄)
观众正在认真记录。
  大江网讯 记者肖蓓报道:“让我再当五十年农民我也愿意”。4月13日上午,全省返乡农民工创业报告团在南昌会展中心举行了首场报告会,会议由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东有主持。江西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中的6位代表位为大家作了生动精彩的报告,1000余人在现场聆听报告会。据悉,报告团将于4月13日起至22日奔赴全省各地巡回报告。
  台上,农民工创业典型代表们饱含激情地讲述着一个个艰苦创业的故事;台下,听众雷鸣般的掌声一遍遍响彻会场。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为时近100分钟的报告会上,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代表们生动精彩的讲述,令听众的情绪也随着感动和振奋。他们说,要把创业进行到底,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也能赚到钱。
  【农民工创业典型代表发言】
  翁光敏:“不等不靠 自强不息 人间处处有机遇”
  今年只有29岁的翁光敏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标兵。1999年初,初中毕业的翁光敏借了4万元取得“光明乳业”广丰总代理资格,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三年后,赚得20多万元,掘得了创业中的“第一桶金”。2002年,他又向银行贷款100多万,购买了2台挖掘机,只身到了苏州、无锡等地,从事土石方工程机械建设。
  而08年下半年一场全球金融风暴,把翁光敏的梦想砸得支离破碎。当年8月他带着失落回到家乡,在乡、村领导的帮助下,创办了现在的广丰县中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2011年,养殖母猪将超过500头,年产值确保达到1800万元。
  目前,合作社已招收了20多名农民工,每人月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当初你是给别人打工,现在是别人帮你打工,还带动了一帮人就业,这个角色的变化你做得不错。”当初市领导的这句话到今天还让翁光敏记忆犹新。“回乡创业这几个月,我也深深地体会到:金融危机并不可怕,只要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自强不息,人间处处有机遇!”
  报告会上,翁光敏还认真地说道,“现在,我站在这里给大家作报告,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合作社里的那些母猪,不知道是长膘了,还是变苗条了。我很想马上赶回去,好好照看那些可爱又漂亮的母猪!”他的话立刻让全场观众笑容绽放,现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吴美春:“让姐妹们在家门口赚钱”
  进贤县添瑞服饰加工厂厂长吴美春半年前还是一位长年奔波在外的打工者,而受去年金融危机影响,吴美春打工的厂子停产,她只好回到家乡。“回家后,我考虑到自己有十余年的缝纫技术,又帮多家服装厂搞过管理,如果利用原来的业务关系找些加工订单,在乡里搞个服装加工厂,将会是个很好的出路”,吴美春抱定主意,说干就干,决定好好地在家门口当回老板,开创自己的创业之路,于是半年前就创办了现在的添瑞服饰加工厂。
  半年过去了,如今的添瑞服饰加工厂运转十分顺利,还解决了20多位本地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每月能拿到1500多元钱,最高的甚至拿到3000元,和在外地打工的收入差不多。“现在不用离开家乡,不用与亲人分离,在家我们也能赚到钱!我还要努力做得更好,让更多打工的姐妹们在家门口一样能赚钱!”
  刘志刚:“家乡创业更精彩”
  “我是刘志刚,今年三十出头,是余江县锦江镇的一位普通农民。1997年到浙江义乌打工,推销望远镜;后自主创业,创办了望远镜装配厂……”,刘志刚朴实的话语感动了在场所有观众。2004年,刘志刚回到家乡,创办了鹰潭市澳翔光电仪器有限公司,为自己在义乌的工厂生产配件。“家乡有了生产基地,义乌企业的发展更快了。”
  目前义务的工厂已成为当地最大的望远镜装配企业。“回顾六年来,在家乡创业的过程,我深深地感受到,当年回乡创业是明智的选择。我想告诉所有打算回乡创业的青年,家乡创业大有作为,家乡创业更加精彩。”
  张顺标:创业路上“三重门”
  今年35岁的张顺标是浮梁县瑶里镇农民,1993年初中毕业后到广东东莞打工,2000年,他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家乡跑运输。2004年,开始在瑶里镇开起瑶源土特产店和野味酒家,同时开始创办瑶园食品加工厂,生产的腊肉、醇香猪头、腊猪脚畅销景德镇各大酒店。2007年7月企业由单一的加工生产,转型为联合多家农户一起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浮梁县瑶园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他亲自担任理事长。
  如今的合作社已带动周边2千多农户的致富,合作社社员由最初的7人增加至现在的198人。2008年底达到每天2000斤腊肉的销售量,农产品联合销售达500万元以上。形成一个以腊肉生产和销售为龙头的综合性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企业。“第一重脱贫之门,第二重致富之门,组建合作社带领乡亲共同致富,这是我创业路上的第三重门。打开这重门,我看到不的只是父母兄弟,还有更多的邻里乡亲;不只是房前屋后,还有更远的蓝天白云。一路走来,分明感受到一重门外一重天,一山更比一山远。”
  卢国平:“让我再当50年农民我也愿意”
  卢国平南昌县蒋巷镇洲头村人,现为洲头村党支部书记、江西国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目前全国个人种粮第一大户。他当过电工,卖过柑橘、种过平菇。1990年,开始做麻袋生意。1996年卢国平带着30个员工闯进上海,承包了一个麻袋加工厂。1997年,他带着对现代化农业的梦想,回到了家乡。
  1998年,他就承包了蒋巷镇洲头村1018亩农田基础设施极差的低洼地,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搞现代化田园农业,通过十年艰苦创业,现已承包土地达2万多亩,发展成现代规模化庄园,年总产值突破1.5亿元,成为目前全国个人种粮第一大户。
  “正是有科技为依靠,有惠农政策的扶持,有科学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种田十年,成就了我的梦想,我深深感到: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我,给了我一份欣欣向荣的事业,让我再当五十年农民,我也愿意!”
  刘彬彬:“勇往直前,将创业进行到底!”
  刘彬彬今年34岁,来自莲花县,是一个农民。1992年,他南下广东打工,1994年回乡创业,拿出几年来积攒的5万余存款并向亲友借了5万,购买了莲花至广东的客车,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历程。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客运生意红红火火时,客运班车不慎在开往广东的路上出事,一瞬间欠下几十万的债务。2000年,他再次从零开始,筹资150万元创办了辽岭采石场。2003年,他又投资120万元创办了顺达建材化工厂,06年,又创办了一个环保砖厂。
  “这些年,我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地走来!回想起我的创业历程,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困难面前要有百折不挠,决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去年7月,刘彬彬又组建了萍乡市莲花县顺达实业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650万元,企业年产值1200万元,安排返乡农民工256名,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
  “我虽然致富了,但我认为自己富不算什么富,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才是真的富。我希望每位返乡创业的朋友,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要勇往直前,将创业进行到底!”永不言败的刘彬彬还打算创建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协会,想更好地帮助他们就业和创业。
&&&&相关新闻: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5
江南都市报
今日家庭报& 农民工返乡创业赚大钱适合农村的致富项目!
农民工返乡创业赚大钱适合农村的致富项目!
农民工返乡创业赚大钱!外出打工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孵化器,打工的收获不仅在于获得一定劳动报酬,更重要的是打工者本人的成长:在工业化、城镇化先导地区经风雨、见世面,掌握从事工商服务业的技能,积累务工经商的经验等。
农民工返乡创业赚大钱!外出打工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孵化器,打工的收获不仅在于获得一定劳动报酬,更重要的是打工者本人的成长:在工业化、城镇化先导地区经风雨、见世面,掌握从事工商服务业的技能,积累务工经商的经验等。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加了自身收入,解决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也顺应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域转移的趋势,成为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基本力量。2月
10日,农历正月十六。开化县池淮镇航头村的陈桂英一大早就往村里已经废弃的航头小学跑,附近的邻居约她:中午打牌不?陈桂英头也不回:没得空,我现在上班了。陈桂英的工厂就在航头小学教学主楼的三楼。去年10月17日,同村的汪成在这里开出了村里第一家制衣厂——开化华成制衣厂,同时招聘了村里近30名妇女到厂里上班。去年上半年还在外地打工的汪成一跃成为村里有名的汪老板,30名农妇也成了产业工人。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从借高利贷到获得低息贷款汪成这两天正焦急地等着县里农村信用社的消息。要完成订单,必须扩大企业的规模,但是现在他已经把自己20多万元积蓄全部投进去了,买了套结机、双针机、拷边机和30台二手平车缝纫机。要想进一步扩大生产,只能等待信用社的批复。按照县里去年12月新制定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标准,他可以凭借自己的信誉得到
5万元的低息贷款,不用实物担保。在之前的打工经历中,汪成借过高利贷:“没想到自己做老板,还能向政府借钱。”今年37岁的汪成,外出打工15年,最早在嘉兴的酒店里做厨师,之后去了江苏吴江的酒店。在吴江,他接触到很多做纺织生意的老板。2005年,汪成租了一间办公室,招聘了几个业务员,开始从事纺织外贸订单业务。因为没有独立接单的资格,汪成的公司挂靠在一家纺织公司名下,收来的款项也要先打到这家纺织公司。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汪成的资金链也出了问题。这家纺织公司的货款总是一拖再拖,常常一拖就是一个季度。“工厂那边要收到钱才肯动工。”汪成说,那时候为了完成客户的订单,他不得不去找高利贷公司,以高额利息为代价先拿到钱,等拿到纺织公司打过来的款项后,再去偿还高利贷,“借了70多万,光利息就要10多万。好几次,一笔订单完成后算算账,不但没有利润,还要赔出去上万元。”农民工返乡创业招聘:三成是打工返乡的同村人今年33岁的汪桂英,之前常年在杭州的大关和九堡一带的纺织厂里打工。2007年,为了照顾读小学的儿子,她回到老家开化县池淮镇航头村。在汪成贴出招工的告示后,她是第一批去报名的女工。目前华成制衣厂有30多个员工,其中10个是曾在外地打过工的熟练工。华成制衣厂的工资是计件的:装一条拉链2毛钱,做一个裤子前袋3毛5分钱。汪成说,熟练工和新手之间的差别很大,多的一个月能赚到1200元左右,新手一个月只能赚500元左右。另外,汪成还请了一个技术老手做厂长,月薪900元加提成。今年汪成还要再招10个工人,不过他说打算以熟练工为主,“订单的期限很紧,新手的效率太低了,常常要加班到凌晨。”分管全县培训工作的开化县农办副主任丰金英表示,只要汪成能够组织相当规模(30人左右)的员工,农办将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农民工返乡营:不担心业务创业是理想依靠之前在外地打工时积累的渠道资源,汪成对工厂的业务量并不担心,去年11月份以来,华成制衣厂已经接了4个订单,加工了3000多件服装。衢州柯城区可利儿服饰厂提供的订单业务,足可以组织30个工人开工,而且业务量一直能保证到年底。但是从工作量来说,办工厂和做外贸相差很多:以前汪成只要工作4个小时,上班也只要打打电话看看文件。现在他要和工人们一起做,“有订单的时候,为了按时交货,我每天6点不到就要到厂里,负责套结机和双针机的工序,常常要忙到凌晨才能走。”汪成说,过年老婆给他做衣服,量腰围时,发现他的腰围变小了,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时腰围有两尺五,现在只有两尺三了。一称,整个人轻了20斤。打工和创业哪个更合适?汪成说他自己也考虑了很久,毕竟外出打工的投入更少,风险更低,平时更轻松,而且收入也不见得少。但是汪成归纳了几点,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他更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风轻云淡
在市场上的每一家快消生活潮品店生意都相当不错,很多有眼光的投资者就也想开一家这样的加盟店,但是由于对这个项目并不是很了解,就想咨询一下快消生活潮品店加盟优势多不
现在的人们经济水平好了,人们对家装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买完房子以后,人们都会找一些质量比较好的集成墙面,是市场上绿色环保的集成墙面,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欢迎,
便利店在我国市场上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不错的,同时也是多数投资者看中的行业,那么投资者就问了小型便利店投资选哪个品牌?市场上的便利店品牌是非常多的,快消生活潮品店就
加盟一个好项目,可以让生意更好做,现在人们对于创业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想要好的产品,想要超低的价格,还可以加盟条件更少一些。随着亨通阳光太阳能发电的盛行,让很多
干洗店加盟哪家技术培训更靠谱?关于干洗加盟店的技术培训,很多网友在网上抱怨加盟总部是坑,技术培训时只是远远看着,没有实际操作,根本学不到东西。有这样发现的干洗店城里已经赚不到钱了,农民工现在回乡创业还来得及吗?
2017年1月,还没到春运,却有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而节后,返城务工的农民工人数相对于去年却少了不少。2016年12月,中国社科院搞了一个调查报告,报告的名称是“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具体内容就不在详说了,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很想”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工占11.83%,“比较想”的占21.73%,“一般”的占17.45%,“不太想”的占24.82%,“完全不想”的占24.13%,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另外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为什么这么一大批的农民工不再回到城市了呢?为什么会有“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呢?农民工为什么要回乡?1、认为当前在城里呆着收入不高,与城市生活相比,回乡生活的成本可能更低,无奈只好回家等待机会。2、国家一系列政策对农村的倾斜,让他们感觉在家乡也可能存在发展的机会。3、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萎缩 —> 外部需求萎缩使我国生产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企业经营困境造成农民工失业。4、在城市中子女就学,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都会因为一个户口问题而使农民工无法得到。要解决户口就得买房,可是有几个农民工买得起房子呢?农民工回乡能干什么?1、种地虽然很多人从小是住土瓦房长大的,但他们确实不会种地,他们回到农村,如何谋生的问题就够人头痛了。少部分没能力的农民工们只能把丢掉的农活捡回来,重新开始学习如何种地了。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是自己种田种地,自给自足的。施肥、杀虫、播种、收割等全靠人力完成,只要能把农活干得好,绝对饿不死。2、创业农民工都是经过了城市市场的历练,对城市的发展和先进元素都有一定的认识。在资本、技术和人脉方面都有了基础,这样就可以在农村开辟新的渠道和动能。所以,大多数有能力的都会自己创业,比如搞特色农业,特色种植、养殖、庭院经济、林下经济、设施农业等农业经营模式;比如把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或产业引回家乡再创业、再发展;比如挖掘家乡当地的资源优势、市场需求创业。农民工创业三大难题1、融资难由于企业规模、信用条件、农村房产无法抵押,农民工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即使得到贷款,资金成本也比较高。2、地方不给农民土地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大部分都是立足于以农为基础的产业领域,所以他们的创业投资普遍强度比较低,创造的财政收入、财税收入普遍比较小,地方普遍不愿意提供用地指标。3、缺少人才大部分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阵地都是在农村,因为收入低、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条件不完备,对于各类人才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国家对农民工创业有什么支持?前段时间,国家发布了 《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其中国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有这些政策支持:1、简化市场准入,设立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2、改善金融服务,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农业设施、农机具、生物资产等抵押贷款业务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已有财政支农政策扶持主体范围、现有创业政策支持范围和担保支持范围。4、 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实施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培训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5、完善社会保障政策,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可在创业地按相关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对初始创业失败后生活困难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会救助。农民工兄弟们,你们在外打拼的同时,也该考虑当自己年龄大了以后该怎么办了。不然的话,等到年龄再大一些,真的就没有哪个工地敢在用了。如今,国家把农民工返乡创业都考虑的很周全,扶持力度更是一年好过一年。所以,你们该为自己和家人打算了!呵护农民工的
返乡创业梦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变得十分必要。在此背景下,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农民进行创业,实属应有之举。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出于就业问题的考虑,很多地方政府就已开始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但因部分地方对这个群体的创业引导和支持不够,一些创业尝试沦于失败。根据笔者调查,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在外务工或经商的农民工,带着积攒下来的资金返乡创业。不过,其中很多人所谓的创业,就是在家乡附近的城镇开店办厂。遗憾的是,这些农民工的“创业梦”很多都不顺利,甚至在很短时间内就将资金亏进去了,最后不得不再次外出务工经商。
为什么农民工创业面临这样的结果?其中原因不难理解,就是这种所谓的创业,往往只是低水平地重复投资,在相关市场已经过度饱合的情况下,很难盈利赚钱。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即使是在中西部农村,门槛较低的商业机会也早已被先行者占据,新加入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即便是强行挤入,也往往达不到原来的创业预想,最后落得亏钱离场。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项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总量压力,并为经济提供新增长动力的重要举措。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有所区分,即对那些有创业条件的农民工予以鼓励和扶持;对那些并不适合创业的,还是先确保他们守好自己打工赚来的“养老钱”为好。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巨大发展空间,那里还有很多创业和赚钱机会。对那些有创业眼光和条件的农民工,现在尤其需要他们返乡创业。经过在城市的多年打拼,这些农民工见过世面,也积累了经验和资本,他们创业的梦想可以在家乡得到实践。
当然,除了农民工自身所具备的创业条件,广大农村地区也要充分做好迎接他们回乡创业的准备。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层面,而应转变成切实行动,积极为农民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对地方政府来说,这是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从近期看,当然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网络通信、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从长远看,更要做好公共服务,为创业农民工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扶持、创业用地等创业政策支持,并加强对农民工创业的技能培训,降低他们创业的风险和成本。
已有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要呵护好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梦想,使得农民工创业取得更大进展,各级政府还需要做出更大努力。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