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现状监管范畴有哪些

央行: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监管
  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八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日,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八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第七次工作会议以来反洗钱工作进展情况,分析了我国反洗钱工作面临的形势,讨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重点研究了《关于应对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第四轮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互评估工作方案》。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受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委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庆平作了工作报告。郭庆平指出,第七次部际联席会议以来,各成员单位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密切部门间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基础制度,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洗钱、恐怖融资和各类上游犯罪案件调查,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郭庆平强调,当前国内恐怖融资和洗钱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反洗钱监管和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做好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第四轮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互评估应对工作,下一阶段,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团结协作,扎实推动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提升反洗钱工作有效性,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和分工配合,建立应对互评估的工作机制;二是集中精力解决主要制度性问题,协调推进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管理,建立完善反恐怖融资和反扩散融资制度,构建反洗钱数据统计体系,开展国家洗钱风险评估工作;三是加大力度防范和打击重点领域洗钱犯罪,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反洗钱监管;四是建立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互评估工作提供工作保障。  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认真讨论了工作报告以及《关于应对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第四轮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互评估工作方案》,并就本部门开展反洗钱工作情况进行了交流。  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公安部、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务院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解放军总参谋部。
责任编辑:alexmls
?&( 9:52:03)
?&( 8:41:12)
?&( 17:31:00)
?&( 11:13:32)
?&( 11:06:07)
?&( 14:56:53)
?&( 9:09:06)
?&( 16:16:03)
?&( 10:28:16)
?&( 9:12:29)
条评论&   【】【】
地方金融机构动态
媒体合作: 广告部: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6
Copyright & 200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出台:落实监管责任|互联网金融|监管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出台:落实监管责任
  新浪科技讯 7月18日消息,为鼓励金融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明确监管责任,规范市场秩序,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坚持简政放权和落实、完善财税政策,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科学合理界定各业态的业务边界及准入条件,落实监管责任,明确风险底线,保护合法经营,坚决打击违法和违规行为。
  其中,互联网支付业务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股权众筹融资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互联网保险业务由保监会负责监管;互联网信托业务、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指导意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互联网金融,遵循服务好实体经济、服从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总体目标,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互联网行业管理,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和合格投资者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反洗钱和防范金融犯罪,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以及监管协调与数据统计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尚紫)
  以下为意见全文: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推动互联网与金融快速融合,促进了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从金融业健康发展全局出发,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以下统称从业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将对金融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等方面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既需要市场驱动,鼓励创新,也需要政策助力,促进发展。
  (一)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金融业务与服务转型升级,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基金销售和网络消费金融等业务。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互联网支付机构、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建立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在符合金融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自建和完善线上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拓展电商供应链业务。鼓励从业机构积极开展产品、服务、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从业机构核心竞争力。
  (二)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网络贷款平台等提供资金存管、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务。支持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支持证券、基金、信托、消费金融、期货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拓宽金融产品销售渠道,创新财富管理模式。鼓励保险公司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抵御能力。
  (三)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支持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互联网金融产业投资基金,推动从业机构与创业投资机构、产业投资基金深度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优质从业机构在主板、创业板等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对处于初创期的从业机构予以支持。针对互联网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四)坚持简政放权,提供优质服务。各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实施高效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电信主管部门、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互联网金融业务,电信主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的电信业务进行监管,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对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等业务进行监管。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立法研究,适时出台相关管理规章,营造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加大对从业机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支持。支持设立专业化互联网金融研究机构,鼓励建设互联网金融信息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研究。
  (五)落实和完善有关财税政策。按照税收公平原则,对于业务规模较小、处于初创期的从业机构,符合我国现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结合金融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统筹完善互联网金融税收政策。落实从业机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六)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体系。支持大数据存储、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等技术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从业机构依法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符合条件的相关从业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允许有条件的从业机构依法申请征信业务许可。支持具备资质的信用中介组织开展互联网企业信用评级,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鼓励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互联网企业提供相关专业服务。
  二、分类指导,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责任
  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兴业态,要制定适度宽松的监管政策,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留有余地和空间。通过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相互支撑,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科学合理界定各业态的业务边界及准入条件,落实监管责任,明确风险底线,保护合法经营,坚决打击违法和违规行为。
  (七)互联网支付。互联网支付是指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转移货币资金的服务。互联网支付应始终坚持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互联网支付,应遵守现行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其他机构开展合作的,应清晰界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和客户权益保障机制。要向客户充分披露服务信息,清晰地提示业务风险,不得夸大支付服务中介的性质和职能。互联网支付业务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
  (八)网络借贷。网络借贷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个体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在个体网络借贷平台上发生的直接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个体网络借贷要坚持平台功能,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个体网络借贷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网络小额贷款应遵守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发挥网络贷款优势,努力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网络借贷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九)股权众筹融资。股权众筹融资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股权众筹融资必须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平台(互联网网站或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进行。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前提下,对业务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发挥股权众筹融资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服务创新创业企业。股权众筹融资方应为小微企业,应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向投资人如实披露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财务、资金使用等关键信息,不得误导或欺诈投资者。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股权众筹融资活动风险,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小额投资。股权众筹融资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
  (十)互联网基金销售。基金销售机构与其他机构通过互联网合作销售基金等理财产品的,要切实履行风险披露义务,不得通过违规承诺收益方式吸引客户;基金管理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资产配置中的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基金销售机构及其合作机构通过其他活动为投资人提供收益的,应当对收益构成、先决条件、适用情形等进行全面、真实、准确表述和列示,不得与基金产品收益混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开展基金互联网销售支付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守人民银行、证监会关于客户备付金及基金销售结算资金的相关监管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只能用于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不得用于垫付基金和其他理财产品的资金赎回。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
  (十一)互联网保险。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应遵循安全性、保密性和稳定性原则,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控系统,确保交易安全、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应当坚持服务互联网经济活动的基本定位,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应建立对所属电子商务公司等非保险类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建立必要的防火墙。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保险产品,不得进行不实陈述、片面或夸大宣传过往业绩、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等误导性描述。互联网保险业务由保监会负责监管。
  (十二)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的,要严格遵循监管规定,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交易合法合规,并保守客户信息。信托公司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销售及开展其他信托业务的,要遵守合格投资者等监管规定,审慎甄别客户身份和评估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不能将产品销售给与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客户。信托公司与消费金融公司要制定完善产品文件签署制度,保证交易过程合法合规,安全规范。互联网信托业务、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三、健全制度,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
  发展互联网金融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服务实体经济、服从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总体目标,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要细化管理制度,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十三)互联网行业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开设网站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除应按规定履行相关金融监管程序外,还应依法向电信主管部门履行网站备案手续,否则不得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的电信业务进行监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对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等业务进行监管,两部门按职责制定相关监管细则。
  (十四)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除另有规定外,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客户资金存管账户应接受独立审计并向客户公开审计结果。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管,并制定相关监管细则。
  (十五)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和合格投资者制度。从业机构应当对客户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公布其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相关信息,以便投资者充分了解从业机构运作状况,促使从业机构稳健经营和控制风险。从业机构应当向各参与方详细说明交易模式、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要研究建立互联网金融的合格投资者制度,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监管。
  (十六)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制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规划,及时发布维权提示。加强互联网金融产品合同内容、免责条款规定等与消费者利益相关的信息披露工作,依法监督处理经营者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构建在线争议解决、现场接待受理、监管部门受理投诉、第三方调解以及仲裁、诉讼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细化完善互联网金融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标准和操作流程。严禁网络销售金融产品过程中的不实宣传、强制捆绑销售。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会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
  (十七)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机构应当切实提升技术安全水平,妥善保管客户资料和交易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泄露客户个人信息。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分别负责对相关从业机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进行监管,并制定相关监管细则和技术安全标准。
  (十八)反洗钱和防范金融犯罪。从业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识别客户身份,主动监测并报告可疑交易,妥善保存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从业机构有义务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有关协助查询、冻结的规章制度,协助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及时查询、冻结涉案财产,配合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好取证和执行工作。坚决打击涉及非法集资等互联网金融犯罪,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金融机构在和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代理时应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定签订包括反洗钱和防范金融犯罪要求的合作、代理协议,并确保不因合作、代理关系而降低反洗钱和金融犯罪执行标准。人民银行牵头负责对从业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进行监管,并制定相关监管细则。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工作由公安部牵头负责。
  (十九)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机制在规范从业机构市场行为和保护行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组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协会要按业务类型,制订经营管理规则和行业标准,推动机构之间的业务交流和信息共享。协会要明确自律惩戒机制,提高行业规则和标准的约束力。强化守法、诚信、自律意识,树立从业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形象,营造诚信规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十)监管协调与数据统计监测。各监管部门要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应当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及相关风险,对监管政策进行跟踪评估,适时提出调整建议,不断总结监管经验。财政部负责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财务监管政策。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数据统计监测体系,相关部门按照监管职责分工负责相关互联网金融数据统计和监测工作,并实现统计数据和信息共享。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监管--《中国金融》2015年23期
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监管
【摘要】:正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但在为社会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便捷的交易方式也容易被洗钱犯罪分子利用。因此,加强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反恐融资工作,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成为互联网从业机构合规经营的重要任务。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832.1【正文快照】: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但在为社会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便捷的交易方式也容易被洗钱犯罪分子利用。因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侯合心;张思;;[J];财经科学;2011年05期
;[J];金融电子化;2005年10期
查宏;;[J];福建金融;2008年12期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郑锋;;[J];西部金融;2008年06期
周世成;张亦春;;[J];浙江金融;2008年09期
王文利;李斌;;[J];商业经济;2009年02期
殷官林;;[J];西部金融;2009年01期
边维刚;黄雪柳;;[J];上海金融;2009年02期
朱米均;;[J];海南金融;2009年05期
童文俊;;[J];武汉金融;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莹;;[A];第三届全国软件测试会议与移动计算、栅格、智能化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胥会云;[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记者 上官卫国;[N];中国证券报;2005年
;[N];财会信报;2006年
宋焱;[N];金融时报;2008年
姜风旭;[N];金融时报;2012年
李华;[N];赣南日报;2014年
郭凤琳;[N];中国证券报;2007年
欧阳洁;[N];人民日报;2007年
郭凤琳;[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反洗钱课题组;[N];金融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甘力;[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魏莱;[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捷;[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郭建勇;[D];复旦大学;2009年
蒋文;[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段丽疆;[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罗凡;[D];广西大学;2012年
王姗姗;[D];吉林大学;2013年
涂艳琳;[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胡文彬;[D];安徽大学;2014年
吴苏林;[D];湖南大学;2010年
宋媚;[D];太原科技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互联网金融监管: 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镜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鲁政委( 首席经济学家)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对互联网的讨论极为热烈,起初因为业务的发展,随后则导源于监管政策的调整。在全面检索各方言论之后,笔者发现,各种观点几乎可以简单地以&二分法&区分之:持正面看法者,主要从其对成本的节约、对老百姓的方便、对利率市场化的推动等方面力挺;持负面看法者,则主要从否推高了利率成本、技术上是否安全等方面进行质疑。而无论何者,都在监管的理论基础、监管的必要性和监管的审慎尺度等方面缺乏深入的讨论。此外,不少专家似乎也在潜意识里认为:国外并不存在&互联网金融&,国外也没有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什么特别的监管。本文试图就被国内讨论忽略了方面,进行拾遗补缺,集中讨论美国对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对中国的镜鉴。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在具体讨论问题之前,我们先简要探讨一下&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笔者并不想以教科书的调门来&板着面孔&下一个故作高深的学术定义,我更愿意从易于理解的角度给出一个界定。&&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所谓金融,借用互联网领域流行的&连接&说法,就是实现有钱人与用钱人之间&连接&的体系,传统的&连接&主要是靠银行(间接融资)和交易所(直接融资)。现在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如图表1所示,笔者认为,就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而实现的有钱人和用钱人之间的&连接&,由此造成了对银行和交易所功能的部分或全部取代;因取代功能的不同,就形成了多种多样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业态,有的更接近间接融资模式,有的则更接近直接融资模式,不一而足。2、国内互联网金融的&三浪热潮&关于国内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我们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两个关键词从当当网进行了检索。结果显示,&大数据&的条目有9页,每页显示47条,共423条;&互联网金融&的条目有2页,每页47条,共94条。所有这些书籍,其出版时间全部都集中在2013年及其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如此之多的书被出版出来,足见互联网金融之热。而任何一个在媒体层面思潮的勃兴和畅销书的出现,其实都与现实紧密相连。如果没有现实的投射和对现实的关注,写得再好的书也不会大规模流行、也不会有人把它翻译出来。所以,2013年之后集中出现的这些书,不过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从现实来看,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热情的突然迸发,主要是受到&余额宝&的刺激。日才宣布开始募集资金的&余额宝&,到了半年之后的2013年末,其已让远在中国北部边陲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屌丝基金凭借规模上登上了中国基金的王座。规模膨胀之快,令人瞠目!也有人说,余额宝5千多亿的规模,在数以万以计的同业存款中,根本不算什么!其实不然,想想这5千多亿全部都是屌丝(借用互联网的流行用语,中性使用,下同)的零售存款啊,目前股份制银行中零售存款最多的,其零售存款规模才8千多亿,仅次于招商银行的其他银行,零售存款大致就只有5千多亿了。这意味着,余额宝在短短半年里所吸纳的资金量,已然超越了中国一家中型股份银行的零售存款规模,所以这个规模其实是非常大的。这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热潮的&第一浪&。&余额宝&神话不仅出现在基金行业,其还让一些上市公司一夜之间成为了&风口上的猪&。哪家公司只要说和阿里、和腾迅、和互联网沾点边,即使基本面还没有任何变化,也会马上迅速连续涨停。这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热潮的&第二浪&。互联网金融热潮的&第三浪&,就是2014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一夜之间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在这一精神指引下,政策部门开始陆续出台对不同业态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由此竟然诱发了是否&(技术创新却)被一纸文件打败&的吐槽。此种情状,非常像二十、三十多年前美国&两房&及其所推动的&次按&资产证券化。曾几何时,它使得大量的美国屌丝终于可以不用受银行&压榨&、完全不用付就能够有自己的房子。这种廉价、低成本、便利百姓的做法,获得了包括美国屌丝、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在内的一致拥护。可到了三十多年后的2008年呢?&次按&危机爆发,彻底搞垮了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由此,当年举双手赞成的那帮人,反过来&占领华尔街&,要求把监管者、把华尔街的从业者推上审判席:鞭挞业者的贪婪和监管者的渎职!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及各方对监管的抵触情绪,与上述情状何其相似乃尔!&3、海外没有&互联网金融&吗?国内有不少专家公开讲,虽然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很热,但国外其实并没有什么互联网金融。比如,你去用Internet finance检索一下外文文献,几乎检索不到;去问老外,人家一头雾水。但是,仅仅由此就断定国外没有互联网金融,毫无疑问是错的。这就仿佛你在国内叫咱们国家叫&中国&,于是你就到国外去检索&Central Country&或&Middle Country&,结果发现没有,于是你就断定国外完全不关心&中国&一样,这其实只是你不知道人家是把&中国&叫China。根据业态不同,国外的叫法其实有Mobile Payments、Nonbank Participation in the U.S. Retail Payments System、Emerging Retail Payments、Electronic Fund Transfers(EFTs)、Proprietary Online Balance-transfer Systems、Electronic Money Institution (ELMI) 、Digital Currency等等诸多名词,只是缺乏一个一统&互联网金融&之江湖的单一词汇。不仅如此,若以国内之各种互联网金融业态来与国外对比,根据图表3提供的资料,不难发现:国内的每一种互联网金融业态,都有其国外&祖师&。因此,从原创性的角度来说,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更多还是&拿来主义&,而不是什么创新。&&国内外互联网金融业态及其代表性公司注:括号内的年代表示该种业态出现时间。资料来源:姚文平,2014,《互联网金融》,中信出版社;兴业银行。&4、国外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理论探讨与监管法规既然国外早已出现了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由此也就自然导致了国外很早就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讨论。早在1983年,Hirshleifer(1983)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明确把第三方支付界定为&俱乐部商品&。他以一个形象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假定有一个处于低地地带的&拓荒地&,经常有海水倒灌风险,所以,每家都需要筑一段堤坝,而整块&拓荒地&的整体安全程度,并不等于每家为筑坝所付出努力之总和,而是取决于堤坝最薄弱那家所付出的努力。Varian(2004)则进一步把这个模型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于每家在拓荒地的身家多少不同,这就会造成每家投入筑坝的努力不一样,比如,一贫如洗的光棍可能就没有动力去认真修堤坝。那么,这个光棍的行为就构成了整个&拓荒地&安全的威胁,在每家各管一段的无政府状态下,最终这个&拓荒地&就会有灭顶之灾。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充当监管者,确保这个光棍的堤坝必须达到最低的安全标准。他们的研究,奠定了对互联网金融有必要进行监管的理论基础。在互联网金融的现实发展及学者们的理论研究之后不久,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就进入到了美国监管者们的视野之中。2008年9月,波士顿联储和亚特兰大联储写了一篇名为《理解新型零售支付中的风险》的文章,该文认识到零售支付正在从纸质交易向非现金(noncash)支付转变,由此带来不少新型零售支付业态的出现(PayPal已明确进入了本文的视野),这会带来五类风险,即欺诈风险(Fraud)、操作风险(Operational)、法律风险(Legal)、清算风险(Settlement)、系统性风险(Systemic)。其中,与其他传统支付相比,移动支付因其匿名性、基于公共网络而使得数据安全(未经授权的修改、损坏和数据泄露)和非法使用(洗钱、资助恐怖主义、购买非法商品和服务)问题显得尤其突出。不仅如此,本文更明确提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即在传统银行主导的支付链条中,银行是前台,而第三方公司(the Third Party Processors)是后台;而现在,银行和第三方公司的角色恰恰颠倒过来了,银行退到了后台,而第三方公司成了前台。文章认为,在新型零售支付的监管方面,&监管者应该相信市场,但不能盲从(Trust the Marketplace-but Not Blindly)。&为此,波士顿联储和亚特兰大联储组织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工作组(the Mobile Payments Industry Workgroup, MPIW)&,邀请监管者和业界一起参加,共同探讨移动支付的发展生态、监管空白的评估与建立新规的需要等。虽然截止到2012年,美联储仍认为,移动支付并非全新支付体系,而不过是一些借助新的通讯工具接入传统平台的新方式而已,将现有对ATM、信用卡等的监管规则扩展并覆盖它们即可,暂时尚无需全新立法。但是,他们在2012年8月报告中却强调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条基本原则:&对现有监管政策的了解,应当成为业内常识(common understanding)。&的确,在美国,仅就现存监管体系和监管法规适用于互联网金融而论,其也仍然是比较繁杂且严格的。从监管体系来说,美国可能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使监管权限的机构众多。如果不属于金融机构,主要由联邦通讯委员会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负责监管;如果属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因美国联邦和州的双层金融监管体系的存在,属于联邦管辖的,则消费者金融保护局(2010年之后依据多德-弗兰克法案之后成立的机构)、 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货币监理署、美国证监管等都可能对其从不同角度施加管辖权;属于州政府管辖的,则在美国绝大多数州,其运作都需提前取得许可,并按牌照规定范围经营。从需遵守的监管法规来说,美国虽无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新立法,但现有监管法规已较繁复。到底使用哪些规则,则需要根据不同业态、机构在从事业务中实际上所扮演角色的不同来权衡。若以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主要业态来讨论,则至少需受以下八个方面的监管:第一,注册。美国绝大部分州都有《货币服务法案》(Money Services Acts),其主要是用来规范非存款性的货币服务机构(non-depository money services providers)的。根据该法律,第三方支付归各州监管,且绝大部分州都要求先取得牌照(btain a license)才能开展业务。否则,可能会被叫停。第二,电子转账规则。此类规则主要由《电子转账法案》(Electronic Fund Transfer Act,EFTA)和《监管指令E》(Regulation E)组成,主要在需从消费者账户(贷记卡或信用卡)进行支付时适用,此类规则要求事前明确揭示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争议解决机制等。特别是对于未经授权的交易,必须明确消费者需承担的最大损失,在商业银行信用卡交易中一般遵循如下规则:如果消费者2天在内报告,则最高承担50的损失;若超过2天,则需要最高承担500美元的损失。第三,消费信用规则。此类规则主要由《诚实借贷法案》(Truth in Lending Act,TILA)和《监管指令Z》(Regulation Z)组成,主要覆盖消费者信用支付类的业务。此类法规要求债权人明确揭示信贷成本、争议解决机制等。第四,账单信息规则。此规则主要由《诚实账单规则》(Truth-in-Billing)形成,其覆盖无线运营商(wireless carriers),要求其提供准确、清晰、详尽的计费账单。因为浏览网页、下载图片和铃声、网上游戏等往往会借助话费渠道来扣除费用,这要求在账单中能够清楚列示。其监管执行者一般是联邦通讯委员会,而不是传统的金融监管者。第五,公平贸易规则。此类规则分别由《反不公平、欺诈和滥用法案》(对金融机构)和《公平贸易法案》(对非金融机构)组成,适用于所有的第三方支付行为。如果是金融类机构,则归属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监管;如果是非金融类机构,则归属联邦贸易委员会监管。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不涉及外包的非金融类机构造成的消费者数据泄露,会被联邦通讯委员会作为不公平贸易行为进行处罚。但是,如果第三方机构是作为金融机构的外包机构,那么,对其数据安全性要求将适用于对金融机构的数据安全要求规则,即下文将述及的《格莱姆-利奇-比利法案》。为鼓励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强数据的安全性管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自2005年开始到2007年,美国已有34个州颁布了法律,要求这些机构定期公开披露数据泄露情况。第六,消费者隐私保护。该规则主要由《格莱姆-利奇-比利法案》(Gramm-Leach-Bliley Act,GLBA)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条款所形成,覆盖对象为金融机构。该法案要求,金融机构在消费者订立合同时和每年都应揭示对消费者的隐私保护规则,并允许消费者根据不同信息类型自主选择私人信息的分享范围;同时,该法案还对涉及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提出了明确指引和要求。第七,存款保险规则。该规则由《联邦存款保险法案》(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适用于商业银行)和《全国信贷联盟份额保险法案》(NCUA Share Insurance)(适用于信贷联盟)所确立,其所覆盖的对象为商业银行一定限额以内的&存款&(deposits)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与全国信贷联盟监理署(NCUA)共同认定的&份额账户&(accounts)。关于存款保险法规的适用,从主体角度来说,取决于互联网金融机构是否被认定为存款性金融机构;从账户角度来说,则取决于资金是否存入了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认可的&账户&。第八,反洗钱。美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反洗钱的国家,自1970年通过《银行保密法案》对金融机构的客户保密义务进行限制以来,其先后颁布过八部反洗钱法案, 而2001年的《美国爱国者法案》(the &USA Patriot Act)更是成为了最新的集反洗钱之大成的百科全书。由于美国认为洗钱附属于贩毒、逃税、腐败、恐怖活动和其他犯罪活动,并为之提供了支持,因而,机构如果对反洗钱法规执行不到位,轻则罚款,重则可能会被吊销营业执照、没收与行为相关的财产。具体来说,反洗钱的要求至少包括: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基于&了解你的客户&,对大额交易提交可疑交易报告;保存交易记录五年;制定书面合规计划,至少包括反洗钱的内控程序、对员工就反洗钱开展持续培训的制度安排、合规官的任命和对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建立外部审计程序,等等。&5、美国的监管实践:PayPal案例PayPal最初是1998年在美国加州成立的一家非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其目前能够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地区进行支付,只不过在有些地区是被明确视为银行(bank),而不是单纯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指出的是,后文将能够看到,美国这种银行与非银行监思辨,其实对目前国内监管尺度的拿捏也具有启示。在消费者保护方面,2006年,美国28个州的检察官曾对PayPal发起诉讼,要求PayPal对消费者澄清:消费网络时,是否享受与信用卡消费一样享受《监管指令Z》的保护?PayPal不得不明确表示,因为自己不是信用卡机构,所以,不会承诺《监管指令Z》完全一致的条款,但会明确揭示自己版本的消费者权利和纠纷解决机制条款。但与此同时,PayPal明确承诺完全遵守《监管指令E》的要求,特别是对未经授权交易损失,PayPal承诺客户最高只用承担50美元。在消费者的隐私保护方面,虽然《格莱姆-利奇-比利法案》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的要求,但PayPal主动承诺遵守该法案的条款。在存款保险方面,PayPal一直在主动征询FDIC的看法,最终在2012年2月得到了FDIC的回复:PayPal受客户委托代理客户存入经FDIC认可的无息账户(FBO Account)中的资金,可以获得FDIC的存款保险;但是,PayPal本身不是银行,不能享受存款保险,因而,当PayPal倒闭时,滞留在其它环节中的资金并不享受存款保险。在反洗钱方面,在PayPal发展之初,只需要提供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就可成为其会员。但到了2003年,PayPal因在处理非法离岸赌博业务时,被控掩盖非法货币转移、触犯了《美国爱国者法案》,最后不得不花费了一千万美元来进行诉讼和解。此后,PayPal为满足反洗钱要求,管理变得更加严格。比如,在客户身份确认方面,除电子邮件地址外,还要求提供信用卡或贷记卡或银行账户的信息;在对可疑交易的处理方面,PayPal会对发现的可以交易账户进行冻结,除非客户能够逐项说明资金的来龙去脉,否则,甚至会关闭账户;PayPal还明确规定,信托机构不能持有PayPal账户。此外,PayPal还明确提醒,不要与他人共享账户,不要代替他人转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尽管上述规定给客户造成诸多不便,引起客户抱怨,甚至离开,但为了满足监管要求,PayPal仍不得不严格加以执行。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上一部分讨论的主要是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得遵守的监管规则。但问题是,PayPal本身是否仅仅只是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而不是&银行&?如果是&银行&的话,则要接受《联邦银行法》(federal banking laws)所要求的在资本充足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保险、公司治理等方面更多也更为严格的监管。2012年3月,应PayPal的主动征询,FDIC曾明确表示:PayPal不是银行。这一度让很不情愿接受像银行一样严格监管的PayPal颇感欣慰,因为其不仅在经营银行方面的经验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被作为银行监管之后的运作成本要高得多。但FDIC明确表示,其认定不是银行的主要理由却是PayPal&没有取得银行牌照(doesn't have a charter)&,FDIC还进一步澄清:其观点对州监管者没有约束力,州监管者仍可能将PayPal视为是一家未经许可的银行(is acting as an unauthorized bank)。显然,FDIC只是简单根据PayPal是否有获得了&银行&的许可来进行认定的,而不是根据其业务实质。被FDIC不幸言中的是,纽约州和加州正是从PayPal所进行的业务性质的角度,怀疑PayPal在非法从事银行业务。2002年6月,纽约州金融服务局叫停了PayPal在该州的业务,因为其认定PayPal在该州非法从事银行业务(illegal banking):消费者需在PayPal先充入一笔资金,然后才能进行网上购物支付,这些来自普通公众充入备用的资金,本质上属于&存款& ,此类业务除非事先取得存款性金融机构牌照,否则不得擅自开展。为满足纽约州的监管要求,PayPal提出了五种开展业务的替代方案:第一种,买家直接将资金直接放入卖家可以进入的物理账户或虚贷记卡账户;第二种,由富国银行代替PayPal进行电子转账,将资金划入卖家在其他银行的账户;第三种,通过富国银行以支票支付;第四种,将汇集到的客户资金,以客户名义购买货币基金份额,收益归客户,这些资金不属于PayPal因而也不会体现在PayPal自己的账户上;第五种,以委托方式,将客户资金存入无息FBO账户,以此表明PayPal本身并未从这些滞留资金中为自己牟利。在前面三种方案中,资金都没有在PayPal账户中沉淀,因此,纽约州金融服务局表示认可。但若按照第四种和第五种方案,因资金仍然在PayPal账户中发生沉淀,纽约州金融服务局明确表示其仍然属于银行业务范围,即使FDIC表示PayPal不属于&银行&也不影响其判断。在按照监管要求对业务模式进行艰难的调整之后,PayPal一直拖到2013年10月才在纽约州取得支付牌照(money transmitter)。综合以上梳理,我们不难看到,虽然美国并没有轰轰烈烈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立新规,但得益于习惯法的传统,其实早已将业态纷呈的各类互联网金融置于能够适用的监管规则之下 。这可能是&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并未能够成为热潮的重要原因之一。&6、对国内监管的镜鉴以上&睁开眼睛看世界&的过程,对观察和反省目前国内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发意义:首先,从监管者的角度,应坚持&相信市场但不盲从&的理念。这样才能既有效控制风险,又能保持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机制能够对抑制风险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比如,消费者的选择会淘汰在信息安全上不稳健的机构;新产品、新业态的出现会不断迫使现有机构不断改善和更新产品和服务。但是,市场机构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需要监管者更好地发挥了作用。比如,美国为了要让市场能够有效惩戒安全机制不到位的主体,除采取监管处罚外,作为日常的例行要求,美国许多州政府已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定期披露安全情况报告。而在我国,虽然根据媒体报道,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曾出现过程度不同的数据泄露,但从来没有一分完整的报告对此加以梳理和披露。这显然不利于优胜劣汰,也不利于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敦促互联网企业加强自我约束。其次,始终把消费者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在前文述及的美国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八大方面的监管要求中,其中有六大方面都是直接指向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即便监管者关于PayPal是属于&银行&还是&支付机构&的争议,其本质上也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范畴。而一切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根本出发点,首先是充分、有效、动态的信息披露,使得消费者能够有进行选择的信息基础。而在我国目前的监管规范中,恰恰对这方面的认识和关注是严重不足的。比如,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火热发展面前,契约关系的含糊、宣传中为噱头而混淆视听、消费者对各种&形相似、实很远&的&宝&认识混淆,已显得极为突出。第三,从&业务实质&而非&称谓&进行监管。虽然PayPal一直宣称自己只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是银行,但美国纽约州(欧盟也认定PayPal为&银行&,因本文主要讨论美国,所以关于欧盟对PayPal的监管仅在注释中提及了)却从PayPal所从事业务的本质入手,要求其要么遵照对&银行&的监管要求,要么改变业务模式退回到真正的&支付机构&。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之所以格外引人关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因其利用有限的&支付牌照&,却实际上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在各种金融领域如入无人之境!在做了与&银行&一样的事情时,却根本不用接受像&银行&一样的监管。最后,倡导对监管规则的了解,应成为互联网金融从业者的常识。截止到目前,虽然美国监管者貌似对监管立法保持了&沉默&,但由监管者和从业者共同组成的&移动支付产业工作组&却一直在跟踪行业发展、并倡导一项基本原则:&对现有监管政策的了解,应当成为业内常识(common understanding)&。我国现在有些互联网金融从业者,一直自负地认为他们比&内行&更懂金融。笔者相信,在技术上,可能是;但在对监管政策的理解上,显示出来的情况似乎是聊胜于无!&&
[责任编辑:wux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范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