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看着顺眼的旁轴相机是什么意思都这么贵

1、旁轴和单反相比没有反光镜,这样一是减少了相机的厚度,二是减轻了机震,三是可以使用镜间快门实现闪光全同步。&br&
2、旁轴相机由于对焦基线的原因和没有反光镜的限制,一般广角镜头可以做得非常贴近底片,结构和成像也比单反的要好。所以短、标焦距是它的强项,长焦几乎是虚设。而单反的优势是焦段覆盖广,在长焦和微距有旁轴无可比拟的优势。&br&
3、拍摄态度的不同。旁轴属于其貌不扬,通过取景器能看到画面外的场景,审时度势随时按下,让你有导演的感觉。而单反是招摇过市,而且一按快门就两眼一黑啥也看不到了,但让你有摄影工作者的成就感。&br&
4、旁轴有视差,而单反是所见必所得。旁轴是想好了拍,单反是看准了拍。&br&&br&来源百度百科
1、旁轴和单反相比没有反光镜,这样一是减少了相机的厚度,二是减轻了机震,三是可以使用镜间快门实现闪光全同步。 2、旁轴相机由于对焦基线的原因和没有反光镜的限制,一般广角镜头可以做得非常贴近底片,结构和成像也比单反的要好。所以短、标焦距是它的…
缺点就是买X100T必须再买一台相机。&br&&br&X100T负责拍照,另一台负责拍X100T。
缺点就是买X100T必须再买一台相机。 X100T负责拍照,另一台负责拍X100T。
&p&1、估焦,可以自己买个测距器。&/p&&p&2、测光先设定ASA/DIN,然后按住背面的测光按钮对准拍摄方向约2秒,然后测光表上会转过来一个读数。将光圈快门设置为该读数,拍。&/p&&p&3、左边那个是个提示,免得你忘记相机里装着什么胶卷。同时兼做倒片之用。&/p&&br&&p&具体你参考下BR的说明书,差不多的&/p&
1、估焦,可以自己买个测距器。2、测光先设定ASA/DIN,然后按住背面的测光按钮对准拍摄方向约2秒,然后测光表上会转过来一个读数。将光圈快门设置为该读数,拍。3、左边那个是个提示,免得你忘记相机里装着什么胶卷。同时兼做倒片之用。 具体你参考下BR的说…
实名反对所有把 X20 X100 X100S X-PRO1 等等EVIL(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inses)+OVF当做旁轴相机的新手&br&&b&旁轴相机(Range Finder Camera,简称RF),又称连动测距相机&/b&&br&以下是旁轴联动测距取景系统:&br&&img src=&/39cdb329a24389bfaa29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39cdb329a24389bfaa297_r.jpg&&&br&看到黄斑没? &br&以下是X100的取景器&br&&img src=&/e184c102e5af84892ae65f_b.jpg& data-rawwidth=&957& data-rawheight=&6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7& data-original=&/e184c102e5af84892ae65f_r.jpg&&没测距 没黄斑
其实就是个投影仪+OVF &br&&a data-hash=&e9e9c8ff103b883e91e587& href=&///people/e9e9c8ff103b883e91e58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Y huang& data-tip=&p$b$e9e9c8ff103b883e91e587& data-hovercard=&p$b$e9e9c8ff103b883e91e587&&@JY huang&/a& 刚起来就收到JY同学的实名反对&br&来 JY同学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Rangefinder_camer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angefinder camera&i class=&icon-external&&&/i&&/a& RF相机不是指旁轴相机?或者你可以像无忌那帮fuji粉一样说中文内旁轴与英语语境的旁轴不是一个东西。&br&&br&给你出道题 &br&&img src=&/9ac3bfd6ea8bf17c9928dd99aae1145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ac3bfd6ea8bf17c9928dd99aae11454_r.jpg&&HEXAR AF 银巧思&br&&img src=&/d6764ce9fad3f6fd81a632a75d569c17_b.jpg&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d6764ce9fad3f6fd81a632a75d569c17_r.jpg&&&br&HEXAR RF &br&&br&这两台分别属于什么机器?&br&&br&&b&严格讲,具有黄窗对焦功能的旁轴,才能叫Rangefinder。一般的傻瓜,只能叫Point and Shoot. &/b&&br&&br&而你举的机器里除了禄来的40FW 和那台盲估的都是PS机&br&再举个例子&br&&img src=&/ea8d45ee62bc375b35a7e8b8_b.jpg& data-rawwidth=&280& data-rawheight=&2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0&&&br&linhof 617 拆了取景就什么都不是 装了取景就是旁轴?&br&&img src=&/ba80a96cdfc3e2c339162_b.jpg& data-rawwidth=&389&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9&&ALPA 12wa装了取景器就是旁轴?&br&&img src=&/b7b3ecafdbd203eab028e97d8f7f3e54_b.jpg&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a data-hash=&e9e9c8ff103b883e91e587& href=&///people/e9e9c8ff103b883e91e58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Y huang& data-tip=&p$b$e9e9c8ff103b883e91e587& data-hovercard=&p$b$e9e9c8ff103b883e91e587&&@JY huang&/a&
这是能按照你的定义把一切相机变成旁轴的神器啊。&br&&br&最后再重申一遍观点&br&&b&严格讲,具有黄窗对焦功能的旁轴,才能叫Rangefinder。一般的傻瓜,只能叫Point and Shoot. &/b&&br&&b&第一 旁轴相机翻译自rangefinder camera&br&第二 一个词翻译后的意义应该与原词相符&br&以上得出 &/b&&br&&b&JY那种拿手机装个光学取景器 说我这是旁轴 说出去谁都要笑话的&/b&
实名反对所有把 X20 X100 X100S X-PRO1 等等EVIL(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inses)+OVF当做旁轴相机的新手 旁轴相机(Range Finder Camera,简称RF),又称连动测距相机 以下是旁轴联动测距取景系统: 看到黄斑没? 以下是X100的取景器 没测距 …
xt2多个焦点选择摇杆,视频拍摄对焦能力更好,可以加手柄强化机能,有防水防尘,画质两者一模一样。xt2取景器超大,而xt20就小多了,xt2那个取景器绝对不会让你失望,能给你很好的拍摄体验,xt20长时间用还是有点费劲的。&br&&br&如果你对参数性能没有极致的追求,xt20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同样的预算可以,一机两镜,好玩的多。xt2多出来的那些性能说实话,日常根本体会不到,只会增加重量。&br&&br&最后,有个简单的办法来帮你决定买那个,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去买那个鸡血手柄,买了那个玩意愿不愿意插着带出去拍,如果愿意请选择xt2,不愿意xt20。普通xt2和xt20没有质的差别。
xt2多个焦点选择摇杆,视频拍摄对焦能力更好,可以加手柄强化机能,有防水防尘,画质两者一模一样。xt2取景器超大,而xt20就小多了,xt2那个取景器绝对不会让你失望,能给你很好的拍摄体验,xt20长时间用还是有点费劲的。 如果你对参数性能没有极致的追求,…
想买就买吧,心里的草自己不拔,是不会去的。&br&&br&我调侃过自己,如果有一支镜头我在店里主动把玩过四五次,那么在心里我已经买了它,只是我的钱包还没觉察而已… &br&&br&所以,你需要的只是别人帮你下决心了吧,买买买。&br&&br&给些建议。&br&宁愿买胶片的m6也别碰m8。1.3的换焦系数会让你的的35变50,光圈减接近半档,太亏了。&br&&br&Vm 和zm ,除了特别经典的,也别碰。&br&&br&预算不够,可以慢慢来,小攒大。&br&&br&此外,题主还是应该问问自己,想买徕卡,是因为喜欢这个系统,还是觉得“既然别人都说徕卡哈苏是玩器材绕不过的一道坎那我自然也要试试”?&br&喜欢这个系统,你肯定已经有了目标配置,别人说啥都没有,买吧。镜头配置,可以看我的相关回答,爪机发不了链接。&br&如果只是为了赶这个所谓的“大趋势”,建议题主不必那么着急,好东西慢慢品,更有味道。&br&&br&不过还是要提醒一句。我在另一个回答里也说过,玩徕卡和玩摄影是两回事,虽然两者有交集。但徕卡真心是用来玩的东西,不是不能出片,但如果你指望用这个干活或者快速提高自己,那你铁定要失望了。&br&&br&最后提醒题主一句,倒腾器材的玩法最烧了!想体验,可以找盆友或者去相熟的二手店里试玩。快进快出不是在交学费,是在谋杀钱包呀!&br&&br&安利点私货。&br&一步到位其实最省钱,别问我怎么知道的。&br&尤其是有媳妇管的情况下,宁愿买一个贵的,不要买十个便宜的。&br&&br&玩相机,要有做貔貅的觉悟。
想买就买吧,心里的草自己不拔,是不会去的。 我调侃过自己,如果有一支镜头我在店里主动把玩过四五次,那么在心里我已经买了它,只是我的钱包还没觉察而已… 所以,你需要的只是别人帮你下决心了吧,买买买。 给些建议。 宁愿买胶片的m6也别碰m8。1.3的换…
&a href=&///?target=http%3A///photographers/en/%23mai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hotogra&/span&&span class=&invisible&&phers/en/#mai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是富士官网上各个国家地区特约摄影师采用富士相机拍的网页。你可以在“camera”里面选择x100、x100s、x100T来查看相应作品。照片下方有光圈、iso等参数供参考,当然他们的照片也经过了后期处理。&br&希望能帮助到你。
这是富士官网上各个国家地区特约摄影师采用富士相机拍的网页。你可以在“camera”里面选择x100、x100s、x100T来查看相应作品。照片下方有光圈、iso等参数供参考,当然他们的照片也经过了后期处理。 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没玩过M机,所以本来看到这个题目是直接跳过的,这几天老推就索性进来看了一下,鉴于题主也是个器材折腾家,那我就硬答吧。&br&首先,不跑题的说说题主的这几个方案:&br&1、M8,一台鲜有的非全画幅旁轴对于我来说打从一开始就没考虑过,题主是从M43玩过来的,那么其实对于是否全幅就没那么在乎了,但是最后玩到了D750,那么题主就得考虑这个问题了,是否还可以接受非全幅的机身感受,反正我自己是回不去了,那么题主现在可以尝试一下再拿起M43玩看看效果怎么样,如果OK,那么M8是你最好的选择。&br&2、M9,是台不错的机器,但是价格摆在那,如果题主资金到位那么我的建议肯定是M9大于M8。&br&3、M6,这自然是M8用不爽M9买不起的一个折中的选择,对于胶片,动手能力强的自己倒腾也没问题,动手能力弱的拍个十来卷发个快递到杭州或者上海冲洗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底扫还是要配个好点儿的,不然扫出来的真心不忍直视。&br&ok,以上就这样了,完了吗?当然没有,怎么可能,这不跑题的答案题主自己都给自己列好顺序了,来这无非是想找些你一号选择的支持者和更充分的支持依据,那么我的建议就是,如果题主真的只是想体验联动测距和旁轴,借一台或者买一台二手的M8就可以了,对于折腾器材的人,买新机新镜真的是非常愚蠢的选择,当然M8也没什么新机卖了,只是想说镜头别买新的就行。&br&&br&接下来就是跑题的了,说说我的经验吧,毕竟也是过来人。最一开始我是500D入的门,然后一个月进了茶片坊,当时各种手动镜头大红大紫,少不了茶片坊的推波助澜,进去了就开始剁手不止了,短短两三年入手各种手动镜头和胶片机身,蔡司康泰时系统,蔡司依康系统,蔡司Jena系统,Rollei 蔡司系统,Meyer系统基本上200mm以下的镜头都玩遍了,福伦达DKL系统包括胶片机身也都玩过,徕卡R系统除了那些特神的Summilux R50E60版、Summilux R35、Summicron R180和Elmarit R19二代以外500mm以下的也都玩遍了,M头只玩过Summciron M90和Elmarit M90,因为M镜没法转接到佳能机身,这两个头是可以通过改镜转接的就玩了一下,还有其他德系小品牌的和日系小品牌大品牌的也玩过很多,电影镜头也略有涉猎。至于机身则是500D直接到5D2然后到5D3,福伦达的Bessamatic CS也是一直在用的,另外Leica R4 R6 R8也体验过几卷,Rolleiflex 2.8E拍了一卷机子坏了,真遗憾,Contax AX,机身自动对焦玩儿得也是醉了。看了这些以后题主可能觉得我才是真正的烧货。&br&然而,烧货想告诉你的是,第一、胶片机身的成像质量关键只在谁都能买得起的胶片,所以机身只需要好用就可以了,所以买那么多胶片机身不如搞一台EOS 1V来得实在。&br&第二、中画幅真的比全画幅成像质量好得多,特别是自己扫描你所用的底扫即使比全画幅底扫低一两个档次,扫出来的货都比全画幅的更加细腻。&br&第三、各种镜头其实越偏门的味道越重,但是味道的代价是素质,康泰时、依康、禄来的素质都很高,非常接近于现代镜,Leica R生产线很长,越早期的素质相对越差,同理味道越好,Leica M也是同理,绝大部分玩M机的也都是会选择或推荐现行版而非早期版本,至于德味,我想说你到国外手动头网站上看那些德头拍出来没后期的片子你会发现跟佳能尼康原厂头拍出来的没有卵差别,国内后期大神太多了,我就曾经发过一张85L拍的后期过的到群里说是Summilux R80拍的,然后各个都鼓掌说德味赞。&br&&br&所以,我就在想到底我是在玩器材还是在玩摄影?当然玩器材的时候我并没有落下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和后期水平,那么既然两个镜头拍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时候我为什么要那么折腾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你新买一个器材的时候总有一种拍出一张好片也比不了的满足感,但当你用一般的器材拍出一张好片的时候也会同时质疑器材的重要性,思考了很久,我把手动镜头基本上都出掉了,胶片机身也出掉了,留下了Canon L头系统和5D3,败了A7和三个VM镜,12 5.6,21 1.8,40 1.4。现在的目的非常明确,正经拍照的时候用5D3系统,出去旅游用A7加VM,超轻便,去了一趟泰国回来A7基本可以胜任,然后出个短差神马的用手机拍拍就好了。&br&&br&再所以,对于同样是器材折腾家的题主,即使我告诉你了你可能还是会像我一样走这样的弯路,但是只希望你能在玩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器材的性能,然后根据自己的拍摄需要来选择自己的器材,就好像我现在开始拍风光,其实最好的选择是换D810+14 24,但是又要兼顾用L定拍人像,那么很有可能我会入个14-24用5D3转接,D810那块cmos的遗憾只能通过更大量的堆栈或者A7的cmos来做一些弥补了。如果要玩胶片,直接中画幅吧。&br&&br&这次真的以上。
我没玩过M机,所以本来看到这个题目是直接跳过的,这几天老推就索性进来看了一下,鉴于题主也是个器材折腾家,那我就硬答吧。 首先,不跑题的说说题主的这几个方案: 1、M8,一台鲜有的非全画幅旁轴对于我来说打从一开始就没考虑过,题主是从M43玩过来的,…
&p&唯有都买,方能解惑。&/p&&p&一机一镜,也很好。&/p&&p&&br&&/p&&p&50这边有好几个终点&/p&&p&1、大孔径解析力or大孔径阶调,Noctilux 50/0.95现行版 or E60的50/1&/p&&p&2、解析力,Summicron 50/2 AA&/p&&p&3、体积和阶调,E43的Summilux 50/1.4&/p&&p&4、稀有,钛Summilux(仅针对材质而言)&/p&&p&5、低反差高解析,DR 50 or Rigid 50&/p&&p&6、小体积,缩头五&/p&&p&看起来你选的是第二个,选的不错&/p&&p&这只头的玩法是配Monochrome机身发挥其特点&/p&&p&&br&&/p&&p&28这边终点就那么几个&/p&&p&1、小体积,Elmarit 28/2.8 or Perar 28/4&/p&&p&2、通用滤镜和轻巧,Summicron 28/2&/p&&p&3、性能,Summilux 28/1.4&/p&&p&4、良好的畸变和炫光,Biogon 28/2.8&/p&&p&&br&&/p&&p&现在买M10和50AA的套餐似乎能节约不少钱&/p&&p&请斟酌&/p&&p&&br&&/p&&p&拍风景不要考虑135了&/p&&p&请往左拐去ALPA和Phase One&/p&&p&&br&&/p&&p&以上&/p&
唯有都买,方能解惑。一机一镜,也很好。 50这边有好几个终点1、大孔径解析力or大孔径阶调,Noctilux 50/0.95现行版 or E60的50/12、解析力,Summicron 50/2 AA3、体积和阶调,E43的Summilux 50/1.44、稀有,钛Summilux(仅针对材质而言)5、低反差高解析,…
胶片机..........嗯,做过一台&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v2-6cefcaa655e0d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6cefcaa655e0dc_r.jpg&&&br&&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v2-ae168d98c19f8bf36e9a1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ae168d98c19f8bf36e9a15_r.jpg&&&br&&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v2-b8fcc1de1d5f7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b8fcc1de1d5f72_r.jpg&&&br&很矬的是,为了让玩具相机更有逼格,我还用了喷漆,黑色牛皮,尽量弄的像徕卡那样,现在想想好脑残......&br&那么问题来了,这太高大上的.......我姑且称之为单反的货有什么牛逼配置呢?答案是没有!没有测光,没有对焦,快门速度只有1/125秒还有B门,可这根本难不倒我!测光我拿着三脚架还有另一台单反,调到一样iso还有光圈,看看快门时间多少才会曝光正常,然后,打开我这台高逼格相机的B门,另一只手拿着iPhone,设好倒计时,开始手动曝光 ,随着B门开始,我的逼格得到了极大升华。&br&试验之后,拍出来的东西还能接受:&br&&img data-rawwidth=&1902& data-rawheight=&1280& src=&/v2-b39be91429af13cdaff2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2& data-original=&/v2-b39be91429af13cdaff2e_r.jpg&&&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902& src=&/v2-6efc7ce7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6efc7ce7b_r.jpg&&&br&&img data-rawwidth=&1902& data-rawheight=&1280& src=&/v2-bcae7a02c7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2& data-original=&/v2-bcae7a02c76_r.jpg&&&br&是不是有种太阳能手电筒的感觉?
胶片机..........嗯,做过一台 很矬的是,为了让玩具相机更有逼格,我还用了喷漆,黑色牛皮,尽量弄的像徕卡那样,现在想想好脑残...... 那么问题来了,这太高大上的.......我姑且称之为单反的货有什么牛逼配置呢?答案是没有!没有测光,没有对焦,快门速…
何必打击题主,毕竟每个人玩摄影玩相机的方式和想法都不一样。&br&有的人痴迷于器材,有的人注重技艺术修养,有的人只是纯粹喜欢拿着相机按按快门而已。&br&&br&汽车圈有捷达模仿改装MK2,&br&互联网圈有知乎模仿改装Quora,&br&为啥摄影圈就不能富士模仿改装徕卡呢?&br&&br&&a href=&///?target=http%3A//mp./s/TD2T-bjdh_tlBiQQsZDuI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投稿)全程跪看 | 徕卡X-pro1魔改攻略&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v2-f352fffb116ceb4c0c41b5_b.png& data-rawwidth=&897& data-rawheight=&8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7& data-original=&/v2-f352fffb116ceb4c0c41b5_r.png&&
何必打击题主,毕竟每个人玩摄影玩相机的方式和想法都不一样。 有的人痴迷于器材,有的人注重技艺术修养,有的人只是纯粹喜欢拿着相机按按快门而已。 汽车圈有捷达模仿改装MK2, 互联网圈有知乎模仿改装Quora, 为啥摄影圈就不能富士模仿改装徕卡呢?
胶卷135相机的清晰度保守估计也有2400万以上数码相机的水平,况且数码现在像素很多都是插值计算出来的。4000万像素有时候才有3000万的真实像素点。&br&&br&而且胶卷还有顶级反转片,当年柯达克罗姆25,可以直接放大10万倍也很清晰(没有颗粒),135数码这30年是只有望尘莫及。当年普通镜头也没有说清晰度不够,更何况是135镜头中最好的徕卡镜头。&br&(有一点要澄清,看到有人在说,近看胶卷和数码的区别。我说说我的体验,数码135放大400多寸近看是很突兀的方格像素点甚至一些燥点,而顶级25度反转片放大400寸近看是模糊掉细节,看不清楚汗毛,但是颜色是连续的,像是油画一样自由扩散开的。并没有小格子像素点的概念,这点很重要。)&br&当年柯达可是把一张135底片放大成巨幅广告了,是一栋楼。可不是仅仅才放大到400寸。&br&&br&至于某个答案说的400寸什么概念,最简单就是看胶片电影,400寸以上了吧。呵呵&br&&br&每个镜头的确有分辨率上限,不过我不经常上知乎,这些数据就背不住了。只是大概记着是这样+主观感受有2400万。&br&&br&其实最重要的是镜头根据数码优化,这是真的。当年的老头用在CMOS上,因为CMOS厚度薄,容易产生紫边等等情况,然而胶卷厚度厚就不会出现。所以徕卡才有50AA出现,专门根据CMOS的特性来优化,并非分辨率不够。&br&&br&论光学设计和镜片材料,以前的镜头已经走到了尽头,现在更多的是从胶卷转到数码以后的感光元件不同的细微调整。
胶卷135相机的清晰度保守估计也有2400万以上数码相机的水平,况且数码现在像素很多都是插值计算出来的。4000万像素有时候才有3000万的真实像素点。 而且胶卷还有顶级反转片,当年柯达克罗姆25,可以直接放大10万倍也很清晰(没有颗粒),135数码这30年是只…
用旁轴相机拍照 就像弹奏一件乐器 在这个全自动的时代 各种设备经常让你忘记作为一个人 只凭借双手和智慧可以创造出什么东西来 没有机器帮你调弦 没有机器帮你选择光圈 你可以弹一个和弦 就像你可以把镜头转到恰好能对准焦的位置 而至于最后按快门 其实就像是拨了一下琴弦 最后发出的曲调 你早就已经凭双手调整好了&br&&br&而现在的全自动相机 按下快门的那一下其实根本不代表任何事情 在这之后 相机里的傻电脑才开始测光 对焦 也许这个方式很高效 但谈到体验 戳ipad和弹吉他永远不是一回事 &br&&br&转自camlogic~
用旁轴相机拍照 就像弹奏一件乐器 在这个全自动的时代 各种设备经常让你忘记作为一个人 只凭借双手和智慧可以创造出什么东西来 没有机器帮你调弦 没有机器帮你选择光圈 你可以弹一个和弦 就像你可以把镜头转到恰好能对准焦的位置 而至于最后按快门 其实就像…
&p&玩莱卡的,首先要明白莱卡买的不是性能指标操控性,&/p&&p&莱卡代表代表什么,代表摄影的历史,摄影个年轻但是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行业,摄影个年轻但是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行业,在诞生的短短的100多年,直接改变了历史,直接改变了艺术,直接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方式。而莱卡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甚至是摄影家,花那么一点点钱,就能拥有这段历史的片段,这种价值,根本不是可以衡量的金钱可以比拟的。&/p&&p&&br&摄影不是简单的影像记录,摄影不是简单的物理电子化学反应,摄影是讲述,摄影是思考,摄影是情感,摄影是人生,摄影是世界。每个像素,每个色彩都有自己的意义和感。不是简单的生产,不是简单的从看到到按快门的条件反射。摄影他是生活,是回忆,是思念,是想象,是意义,是创造,是存在的价值。摄影是生活和存在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我希望每一个使用莱卡相机的人,不要把这部相机当做简单的金属零件电子产品的组合(否则怎么会那么贵呢,看下其他摄影机器零件和电子元件组合的价格)。要看到这个背后的历史、生活、人生,以及所蕴含的价值。(掏钱把,掏钱吧)&/p&&p&&br&谈情怀的请参考上面,下面不用看了,免得心塞。&/p&&p&&br&&/p&&p&好了扯完情怀的回到现实,电子产品谈历史,你怎么不拿祖传的大哥大呢。sony A7R2,5000万像素5轴防抖机身1.7万。sony C幅的五轴防抖,11张每秒连拍,4D对焦,4K视频的A6500机身不到一万。&/p&&p&松下逆天的4K视频机 GH8(更正是GH5),机身一万多点,去搜下网上松下GH8抓拍动态物体的对焦表现。&/p&&p&切记,千万不要去比指标。千万切记切记。更不要对着指标去对比价格。千万千万…………切记切记&/p&&p&而是情怀和奢侈品味。说白了就lv一塑料包包买几十万的路数。并不是说这不好,而是两种评价体系。&/p&&p&&br&&/p&&p&松下机身换个标而已,里面的cmos,对焦测光模块,图像处理芯片,莱卡都没有。所以不要谈技术指标,谈情怀即可。至于说这味那味…………和lv一塑料包包卖几十万的味是一样的。需要这种味就买。&/p&&p&下G85不到4000¥的机身,奥巴pen-f 7000机身,新的GH8(更正是GH5)好像也就一万多吧。要是cmos可以手工的化,估计会以德国技师手工精密制造的cmos为买点的。可惜这玩意没法手工,所以还是个日本流水线大工业化Cmos而且指标还不怎么滴。他价格都是那个莱卡标签,别小看这个标签,一塑料包包贴个LV的标签,就一台车钱,所以这个标签对某些人来说,绝对物有所值。而且都是有钱人哟,所以你懂的。这个德味标签肯定可以德国技师精密手工制造。&/p&&p&国内有一山寨厂,模仿莱卡的味,叫啥小蚁,机身样子模仿了“莱卡T”的模样,就是一股浓浓的山寨味,结果价格就3000不到的套机,都被粉丝喷死了。所以呀,这个味,不是很多只谈器材参数的器材党可以理解的。国内山寨厂,最多一日本大流水线的CMOS,可能有德国技师精密手工制造的德味标签吗???&/p&&p&&br&&/p&&p&额…………不好意思打错了,这是为了不可替代情怀和时尚品味,生活态度,朋友圈子德国精密制造,………去追求那个啥啥(自己填吧)………所以,看哪个顺眼买那个了。主要是配合你的衣服品味,车子,别墅,朋友圈子…………当个钻戒,或者首饰拉。可以拍照的首饰…………女人可以买带lv标签的塑料包包,男人自然可以买带德国技师精密手工制造德味莱卡标的松下机身。&/p&&p&&br&&/p&&p&这么玩下去,就直奔着林好夫去了。全德国技师精密手工打造的机械零件,那情怀,比起日本流水线大工业化生产的coms,对焦测光模块,图像处理芯片,不知道高多少。然后你得台车装相机,然后找几个人背器材,出门吧,托运相机的箱子就一大个,然后到了地方,拍一张照,光把架子立起来就半个小时,然后对焦测光10分钟,还是胶片盒,咔擦一下光胶片就是不少钱了,咋算下冲洗,几百块呀………………同学情怀无价呀。&/p&&p&&br&&/p&&p&我一师兄是地产boss,就是这么玩的,胶片,数码,全套尼康,然后莱卡蔡司,然后林好夫,最后手机。人家是玩票完成专业,照片可以发中国国家地理的。然后就热衷于那手机发朋友圈了。他的林好夫相机成了书房里,最具特色的陈设之一。上杂志的照片和林好夫相机,无可辩驳的表明了摄影大师的身份。&/p&&p&我师兄还说了花絮,林好夫相机虽然又重又大,但是去抢位子非常管用,你扛着去,人家都会让开个位置给你,然后上来套近乎,试图摸下。&/p&&p&回答里很多莱卡情怀的,我不是早说了吗,情怀情怀…………千万不要去搜索莱卡机身的参数,切记切记,千万千万不要。至于说干活么,看下鞋厂和牙膏厂的配件呵镜头群吧。呵呵&/p&&p&钻戒首饰有技术参数吗??钻戒首饰的技术参数重要吗??&/p&&p&&br&&/p&&p&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不是为了性能和操作性买莱卡的,而是为了情怀。&/p&&p&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不是为了性能和操作性买莱卡的,而是为了情怀。 &/p&&p&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不是为了性能和操作性买莱卡的,而是为了情怀。 &/p&&p&器材党千万不要去玩莱卡。摄影么,看下每年国际摄影大赛,有几台莱卡机身拍的就清楚了。&/p&&p&不服气的,那参数说话。5000万像素五轴防抖的sony A7R2机身,也不到两万嘛。要说镜头 sony新的GM系列,各家的评测可是很不错哟!莱卡出来走一个!!!!&/p&&p&转个帖子&/p&&p&&a href=&///?target=https%3A///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154449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做个小调查,大家认为徕卡是135的终点吗? - 摄影讨论 - Chiphell - 分享与交流用户体验的最佳平台&i class=&icon-external&&&/i&&/a&&/p&&p&&br&&/p&&p&个人推荐,干活首选佳能和尼康,尼康宽容度高点。只是爱好摄影又爱尝新鲜选择sony,sony有性价比最高的机身,就是镜头群和配件比较不足。传说今年出,高像素高速对焦高速连拍高感逆天5轴防抖的A9,看佳能和尼康如何应对了。随身扫街视频首选M43。玩莱卡镜头的,都是吧莱卡镜头转接到sony E口相机上。直接用莱卡机身的,非常少见,比用适马那种奇葩特色的机身的还少见。适马那个机身,要忽略对焦和高感的话,还真是台好机身。扯什么回归摄影本质,慢慢拍的,不如用适马。至少人家135的画幅,比拟中画幅的成像品质。适马CCD的三层结构和色彩算法,比同样品质的用滤镜得出色彩的CMOS,细节高很多。爱直出旁轴颜值还有富士,富士虽然性价比不高,但是那是和佳能尼康索尼比呀,和莱卡比,还是很有性价比的。&/p&&p&莱卡的辉煌是在胶片机械时代,旁轴相机有无法克服的“相差”问题,自从日本人在单反上搞定电子自动对焦以后,莱卡这种电子短板的相机就竞争不过了。等到进入数码时代,就只能呵呵了。镜头么,计算机辅助设计下,日系镜头也不差了,不信看下最新的sony GM系列镜头和蔡司莱卡这些的对比。评测说话。&br&&/p&&p&专业摄影师,有几个用莱卡的?能解释下,为什么吗??那么多评论,没一个能回答。所以答案不明摆着吗?&/p&&p&一种标明自己身份的奢侈品而已。而奢侈品,按照时尚设计领域的定位,是提供给想当富人的人。按照马克思的商品物化解释,是把人当做物品标注价格的标签而已。西方价值观里上等人的标签而已。问题是,2016年美国大选以后,西方价值观就不值钱啦。&/p&&p&&br&&/p&&p&那么为什么我指出标签的含义,很多让人会不满呢。因为这和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不符的。中国人价值观里并不是有钱就上等人。你看川普家装修的富丽堂皇都是金子,巴洛克好多都是贴金,才来访的油霸土豪,一串东西都镀金…而把金子贴在面上,在西方人看来是倍有面子的事情,而在中国人看来太炫富了。不够内涵低调。所以矛盾就在于此。&/p&&p&既希望用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是西方价值观里的有钱人(上等人),又怕中国人说他炫富。而希望人家说他,用了奢侈品,如何如何有内涵………………&/p&&p&社会上有活力的组织的成员,才弄很粗的金链子带脖子上嘛。要有人指出,奢侈品和很粗的金链子其实没本质区别…………呵呵阿弥陀佛。&/p&
玩莱卡的,首先要明白莱卡买的不是性能指标操控性,莱卡代表代表什么,代表摄影的历史,摄影个年轻但是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行业,摄影个年轻但是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行业,在诞生的短短的100多年,直接改变了历史,直接改变了艺术,直接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方式…
好久没收到邀请了。。。。&br&不过这题就算答得再好,也没有妹子关注。&br&&br&正面回答,&b&喂得饱&/b&。&br&没错,指的就是现役的镜头。&br&题主的想象力不够,其实莱卡的下一代的CMOS是7096万像素的。这块CMOS在APO502上市前就存在很久了。&br&&br&关于高像素喂不饱的说法,佳能的5000W像素出来前大把大把的说佳能头不够的。实际上还是能凑合的。MTF甩佳能几条街的莱卡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br&不过这是个比较通俗的回答。&br&&br&比较直接的回答就是:说胶片多少寸多少寸这些纯扯的东西就不用看了。这和XX曾经有个二舅说过他表姐夫会摄影一样。莱卡都给的是实测MTF,而不是很多日系牌子的计算机的镜头模拟MTF。所以哪个头大约能满足多少密度的pix是个实际的计算值。不是其他回答的猜测值。
好久没收到邀请了。。。。 不过这题就算答得再好,也没有妹子关注。 正面回答,喂得饱。 没错,指的就是现役的镜头。 题主的想象力不够,其实莱卡的下一代的CMOS是7096万像素的。这块CMOS在APO502上市前就存在很久了。 关于高像素喂不饱的说法,佳能的5000W…
单反把思考更多给了相机,而旁轴更多的是把摄影师的思考得以保留,不用机器代劳,这或许是摄影有意思也更本真的地方,也是历史上杰作多出于旁轴(特定领域)的原因所在。
单反把思考更多给了相机,而旁轴更多的是把摄影师的思考得以保留,不用机器代劳,这或许是摄影有意思也更本真的地方,也是历史上杰作多出于旁轴(特定领域)的原因所在。
&b&因为大部分人不真正需要旁轴相机了,所以就贵了。&/b&&br&&br&胶片时代,测距取景比五棱镜取景成本低。再之前根本没有测距器、两片玻璃一个吸光的黑框的昏暗取景器时代就更是如此了。&br&&br&从用途来说,旁轴相机体积一般比单反或双反小,不可更换镜头的设计适合家用。可更换镜头的设计是为了迎合专业使用者的需要。但最终被专业使用者扬弃了,原因很简单,比起单反相机,旁轴系统的取景测距和镜间快门等设计没法任意发展镜头群,常用镜头焦距大多数限制在(28以下记得是凤毛麟角)35至90(90或以上也太少)毫米之间。应该是从七十年代开始,专业吃摄影饭的人用旁轴机的越来越少,直到趋近于零。&br&&br&这时,当日本品牌的务实型旁轴相机全面打败德国厂商的奇技淫巧时,旁轴相机除了高价卖情怀,低价占市场,真的没什么可卖的了。国内的情况更甚,测距式胶片相机一直在相当于世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低水平上徘徊,产品特征单一,完全经不起历史车轮的碾压。&br&&br&数码相机出来之后,旁轴这种结构还有存在的意义吗?除了卖情怀,更没了。&br&所以啊,一个被历史淘汰,只因被人怀念,用来装装样子,找找感觉的系统,要维持起来当然需要抬高价格了。&br&&br&普通的旁轴相机,大多数都随着历史淘汰了,像不知名品牌的德国六七十年代的35mm测距相机,20欧元之内一抓一把,被人追捧的还是莱卡、禄来、蔡司伊康、福伦达之类的,特定机型而已。
因为大部分人不真正需要旁轴相机了,所以就贵了。 胶片时代,测距取景比五棱镜取景成本低。再之前根本没有测距器、两片玻璃一个吸光的黑框的昏暗取景器时代就更是如此了。 从用途来说,旁轴相机体积一般比单反或双反小,不可更换镜头的设计适合家用。可更换…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旁轴相机和单反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