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供给侧升级和供给侧改革有什么影响

热点试题:供给侧改革
一、选择题:
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以下有关供给侧改革论述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A.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B.供给侧改革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在于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政府宏观调控,培育企业这一供给主体
D.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我国改革总体思路的调整
2015年I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2015 年 11 月
10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
①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发展的需要
③调整生产关系和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④社会主义本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
①转变外贸出口方式,刺激出口增速提升&
②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③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
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中低端的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却疯狂“海外扫货”,抢购海外国际品牌商品。仅去年一年我国居民海外消费总额达到1.1万亿元。这说明(&&&&
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加供给
②我国国内供需结构性失衡,要加强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
③要通过创新供给,着力提高我国商品与服务供给的质量
④要规范消费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 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7.供给侧改革的全称是“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互联网+”在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能力,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高效结合和精准对接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作用的新趋势是
①建设能源物联网,方便居民监控管理能源的使用 &
&②线上互联网企业和线下传统企业加强战略合作
③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未来产品研发精准定位 &
&④使用机器人,升级企业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A.①② & &
&B.②③ & &
& & C.①④ &
& &D.③④
8.“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下列属于“供给侧改革”方面的正确做法是
①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
&②鼓励企业破产,压缩过剩产能
③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国内需求 &
&④坚持创新驱动,激发企业活力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9、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下列选项中有助于促进粮食供给增加的正确路径是(&
①加大对农业投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单位亩产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供给增加&
②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价格下降→粮食供给增加&
③人民币汇率降低→进口粮食成本降低→增加粮食进口→粮食供给增加&
④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农民收入增加→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粮食供给增加&
A.①③&&&&&&&
B.①④&&&&&&&&&&&
C. ②④&&&&&&
D.③④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超出正常的市场竞争范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中国全部产能利用率不到65%。这种状态持续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还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化解过剩产能需要(
①淘汰落后产能与增加消费需求相结合
&②改革投资体制与机制&
③大规模发展高科技产业 & &
& &④加强监管,扩大政府审批范围
A.①② & &
& & B.③④ &
&C.②③ & &
& & &D.①④
11.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
& 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12.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
&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13.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
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 ①③ &&&&&&&
C. ②④ &&&&&&&
D. ③④
14.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15.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16.“供给侧改革”概念一提出,注定将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可以预见,中国经济改革将迎来一次不小的变化。如果将能够短期显效的需求侧改革比作“西药”,更重长远的供给侧改革则好比“中药”。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从哲学角度看,这启示我们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坚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统一
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正确区分事物各自不同的特殊本质
④坚持革命批判精神,摒弃传统观念以实现理论创新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二、主观题
1.(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8分)
答案:(1)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8分)
(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分)
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9分)
&(1)参考答案: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4分)
②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2分)
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分)
④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2分)
&(2)参考答案:(每点3分)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和供给的“双 轮驱动”。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升级中国制造重要举措。
③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3.“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
(1)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9分)
(2)根据材料,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9分)
答案(1)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结构。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处理好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④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创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
(2)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
【考点】政治生活的政府职能。
4.2015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4分)
(2)在新的一年里,面对供给侧改革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企业应如何应对才能取得更大发展?(4分)
答案:(1)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分)
(2)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高新产业,增加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和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良好企业品牌和形象。(每点1分,结合材料1分,共4分)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
日,由工信部等部委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果汇报会”召开。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但零部件基础相对薄弱。科技部已在年初发布征求意见稿,
4 拟对新能源车的 12
个模块进行链式扶持,特别是电池、电机等上游零部件领域。政策面对于新能源车零部件发展的关注度正在持续提升。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15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十二五”期间, 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 政府采用了 “西医”
治疗,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可见,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 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依据。(12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上述举措。(12
答案:(1)①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每个要点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2
分)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
分)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依法治国。(3
分)⑤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2 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
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重客观规律。针对我国存在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6.(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 材料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 材料二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中国也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交替的关键期。在这历史转折阶段,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全面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14分)
答案:(1)①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每点3分)
(2)①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或生产决定消费或生产决定消费质量)。供给侧改革,可以提高商品、服务供给的质量,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4分)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缓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有利于经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分)③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的投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3分)④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分)(其他答案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维护消费者权益”等可酌情给分)
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投资率,即投资在GDP中的占比。
材料一& 当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偏向于资源型企业以及重化工工业;一些原本该淘汰、限制和转型的落后产能的投资规模不降反升,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尖端产能严重缺乏;国有企业比重高,传统产品占大头,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居多,产品结构单一,经营困难。这些因素制约了东北经济发展,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取决于长期潜在增长率,也就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要实长期可持续增长,仅靠需求侧的政策是不足的。必须通过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来提高潜在增长率,也就是改善供给侧,在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之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正式开启。
(1)描述图10a、图10b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振兴东北的经济意义。(14分)
材料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在人力层面,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分)
答案:(1)信息:2008年以来,东北三省的投资率远高于全国。(1分)2008年-2013
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水平,投资对东北较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1分)2014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投资对东北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1分〉说明依靠投资和规模的发展的路子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经济结构亟待调整优化.。(1分〉
意义:提高投资有效性,矫正要素配置扭曲(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分)优化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倚重资源型企业和重化工工业的产业格局,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3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3分)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国企竞争力,提高国企经济效益。(2分)
(2加强法制建设,实施各项事务治理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法律制度保证。(3分)提高党依法执政水平,加强党对供给侧改革的领导;(3分)提高国家机构履行职能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制度、技术、人力和社会保障支撑;(3分)提高人民群众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3分)
8.(24分)材料一:从全球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案例看,当经济在高增长结束之后,经济增速就换挡了,中国也一样,10%的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应该是一个6%左右的经济增速。如今经济转型还没有如期推进,现在还面临着制度约束,环境的约束,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很高。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力。
材料二:全球性结构性产能过剩,全球经济面临深度的结构性调整和新旧动力的持续转换。在这样的全球化条件和内涵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要保持中高速增长,首先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加快结构性改革和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培育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纠正和解决资源错配,进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解决这些问题,短期内必须加快去无效产能、去无效库存、去高杠杆和防风险,缓解中小企业负担,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长期内则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错配的体制机制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请用《经济生活》相关内容为供给侧改革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提出相关合理建议。(12分)
(2)结合材料一、二,从《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为什么我国经济的发展要从通过内需拉动转变为“内需和供给”一起拉动的方针?(12分)
答案:(1)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好劳动力、技术等资源的合理投入。从制度、环境上改革,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企业的优胜劣汰来推动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②要加快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进一步推动城镇化、提高工业增速,通过拉动有效需求有效供给来推动全要素生产力提高。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技术进步,深化改革,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来实施有效的供给侧改革。④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落实改革政策,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率,转变发展模式来推动供给侧改革(每点3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①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中国经济后续增长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的是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必须正视。(2分)②我国的经济形势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的问题,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已经由单纯的“内需不足”向“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有效需求”转变。经济政策就要跟上变化发展了的形势。(2分)③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拉动方式,既要继续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也要通过增加供给,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来刺激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4分)④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辩证否定的过程,供给侧动力的提出是其自我肯定、自我否定的扬弃的过程,既吸收了依靠内需拉动经济的合理之处,又增加了共同供给提供动力的因素,是创新的体现,有利于推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政府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4分)
9.(30分)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 材料一:
注:欧美国家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79~83%比较合理,产能利用率低于75%即为严重过剩。
材料二: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传统产业中的钢铁、煤炭、机械、水泥、石化、房地产等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产品不好卖的同时成本进一步提高,存在许多靠获得银行放贷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僵尸企业”,它们长期亏损,大量负债。在这些行业资源闲臵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却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材料三:从经济学角度看“需求侧”的三大需求是投资、消费、出口,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长期以来,我国将“需求侧”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中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图一和图二的内在关系。(8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企业经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12分)
(3)根据材料三,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关系。(10分)
10.(21分)“供给侧改革”最近成为高频词汇。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一&&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供给跟不上需求”正凸显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而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严重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话语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够平稳落地。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市场监管有效的股票市场,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材料二&&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分布不均等问题由来已久,社会对于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呼声也最为强烈。政府在改进公共服务过程中要始终明确自我规范路径:一是公开,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目录清单,明确政府公共服务的权责体系;二是简化,简化办事程序,降低群众或市场主体获取公共服务的成本;三是共享,依托“互联网+”,加快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验核对,促进办事部门相互衔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当前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并提出具体措施。
&答案:合理性:①经济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制约着经济的增长;②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共4分)
&具体措施:①通过价格调整、企业整合淘汰、拓展外部市场等方式,化解过剩产能,从产业层面改善供给;②通过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在财税制度层面改善供给;③完善企业融资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方式,从资本层面强化供给的稳定性;④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新供给,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持久动力。(每点2分,共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助推“供给侧改革”更好实施。(9分)
①政府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2分)
②坚持依法行政,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2分)
③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转变工作思路,依托互联网十促进办事部门相互衔接,避免群众办事来回跑。(2分)
④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供给总量与供给公平。(3分)
11、材料一
&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2014年中国人的海外消费总规模已达1520亿美元,2015年双十一网购活动中,在一家大型电商平台参与跨境消费的中国人也超过了3000万。中国人跨境消费的类别集中于奢侈品、婴幼儿食品用品、零食、手机数码、运动鞋、手表以及日化家居产品等方面。
&&为什么中国人不买国产货而热衷洋货呢?因为多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以价格取胜,定位聚焦于中低端,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要求。现在我国民众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加大,中低端产品供过于求,导致供给端和需求端开始出现一些结构性的矛盾。消费者要什么我们就产什么,确实起到过很好的效果。可是,光跟在需求后面走,会陷入被动,还会被外国抢占了先机。市场不仅可以寻找,而且还能创造。我国应该通过供给侧的改革,使中国的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能够更加匹配,通过劳动力、创新等要素促进产业转型产品升级,向供给侧发力,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并说明应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14分)
答案(1)合理性:①我国供给侧和需求侧矛盾凸显,外国在供给端占领先机,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2分)②生产决定消费对象、质量和水平,并激发消费动力,需要发展生产,提供有效供给,创造市场。(2分)③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求。(2分)
& &如何推进: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过剩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引导产品向中高端转变。(2分)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有效劳动供给。(3分)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拖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要素生产率。(3分)
25.(30分)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某班同学分组探究,合作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 &我国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增速&
国外贸进出口累计同比增速&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甲组同学侧重需求侧图表研究。
(1)概括上图反映的经济信息(2分)
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创新、管理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充分合理配置影响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乙组同学侧重探究供给侧改革。
(2)以“我国供给体系和结构”为主题,乙组制作了的如下表。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补充完成。(12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存问题导致的结果
&改革的对策和措施
总体上是一种外向型体系,产能消化和产品销售依赖国际市场
现在外需减少,有些产能过剩了,转向内需很痛苦,有些甚至可能无法转向内需,“僵尸企业”数量增加
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但医疗、教育、金融、交通等产业还存在一定的“供
能适应排浪式从众消费,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产品的花色、品种、规格、安全性等满足不了消费需求。有些消费流向了国外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有些生产经营成本,高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甚至高收入国家,未富先贵
一方面产能过剩,产品不好卖,另一方面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两头受压,削弱了盈利能力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责无旁贷。丙组同学侧重探究“看得见的手”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应怎样有所作为。(10分)
中国依靠外需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民众的消费需求已经升级,中国投资的边际收益已经锐减,采用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办法来“稳增长”已经举步维艰,提出和推进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丁组同学侧重研究供给侧改革的哲学依据。
(4)结合材料,说明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哲学依据。(至少两个原理)(6分)
25.(共30分)(考生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本题2分
①我国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增速减缓,外贸进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减缓。(1分)
②内需和外需增速下滑,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动力不足。(1分)
(2)本题12分
①清理无效供给;调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4分)
②提高供给品质;挖掘潜在供给。产业优化重组;企业优化重组;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4分)
③创造新供给;加大创新投入,开展产品创新;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税费;降低制度性成本。(4分)
(3)本题10分
①改革行政体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简政放权,加强反腐,打破垄断,放松管制。
②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③依法履行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④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深入推进国企、金融、财税、土地、户籍等各领域改革,为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4)本题6分(等级分)
哲学角度: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实践与认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6.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 材料一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着眼于解决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供给新制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推进新开放,以创新升级的新供给激发多层次的新需求,在更高层面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的意义。(14分)
& & 材料二 &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是从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端入手,通过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供给侧则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的充分配置,实现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目前我国政府常规投资的边际收益率持续下降,国际需求低迷且不确定性明显,国内消费增速不振,消费者却在海外疯狂扫货。这意味着,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重点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2)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2分)
中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都亟待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是结构性供给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强调一侧,忽略另一侧,二者应当同步推进,才能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⑴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分析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关系。
⑵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从供给侧角度看,如何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答案:(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供给侧与需求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之中。
②矛盾有斗争性。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不同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不能替代,要采用不同的措施推进。
③矛盾有同一性,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需求侧改革对供给侧改革起拉动作用。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同步推进,可以全面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供需平衡,从而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
解析:审题时,把握考点限定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这是常考点,分析的问题是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关系,这两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把考点与要分析的问题有机结合。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要大力发展经济,从而拉动文化消费。
②发展先进文化,引领文化消费方向;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多样文化,提高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吸引力。
③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消费。
④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⑤通过文化创新,创造出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解析:本题是从《文化生活》角度综合考查,如何加强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我的更多文章:
( 20:08:2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业结构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