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名录限定为非金融企业吗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法律问题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法律问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面临多重考验。通过分析年国内经济、贸易、汇率等方面的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为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中国论文网 /1/view-3901278.htm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主成分分析 影响因素 C-D生产函数  Abstract :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re are multiple challenges China has to face for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domestic economy、trade、exchange rate and so on,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to study empirically the effects of ou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hich gives some advice on how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u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Keywords :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fluencing factors; C-D production function  引言  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下,全球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也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市场结构性饱和现象越来越严重,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因此,国家“走出去”战略被提上日程,对外直接投资成为解决贸易摩擦及市场饱和的重要措施。另外,实证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对一国技术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并且我国对外投资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两者互为因果关系[1],对外直接投资的开展能够促进我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对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提升都有重大意义。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投资流量从2000年的9.2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212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的第一对外投资大国[2]。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进一步发展到439亿美元,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占据了我国大量的市场份额[3][4]。但是,我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行业分布、区位分布、投资主体等都不甚合理;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能力相对缺乏,在与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5]。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企业跨国活动的广泛开展要求企业必须提高竞争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从海外获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成为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本文对我国对外投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从而为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现状分析  1.1规模变化  自我国政府提出“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对外直接投资迅 速发展,已有一大批企业成为国际上的重要竞争者,整体竞争力水平不断提升,并且在海外不断地开展大规模的收购业务,其中,《2006世界投资报告》公布的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中按海外资产排名前100位的跨国公司中,中国占10家,占总数的10%,整体上我国的对外投资呈上升趋势[6]。  然而,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仍然偏小。首先,与世界对外投资相比,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2007年我国对外投资流量占世界投资流量的比例分别是5.4%、1.5%和0.9%,①有下降的趋势。2008年,我国对外投资流量仅为全球对外投资流量的2.88%,存量为全球对外投资存量的1.14%。其次,我国对外投资的规模相对于我国吸引的外资来说规模偏小。2008年我国吸引的外资为924亿美元,几乎是对外投资规模的两倍,而对外投资额仅达到我国03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第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额远远落后于GDP的规模。2008年,我国的GDP数据为300670亿美元,对外投资为418.6亿美元,仅是我国GDP数值的0.13%。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有不少差距,甚至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差也不少。  1.2行业分布  从世界投资行业分布来看,发达国家的跨国投资是从制造业的对外转移开始的,但近十年来,服务业跨国公司,包括基础设施跨国公司的地位越发显著,强中有20家是服务业跨国公司,而1997年仅七家。②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业、采矿业和批发零售行业。年,三个行业的对外投资额占了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额的60%以上,年三个行业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但是,2009年制造业对外投资仅为4.2%,主要是通信设备、纺织服装、纺织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等的投资,多分布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且从制造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来看,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有下降的趋势。  1.3区位分布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多分布在亚洲,其次是拉丁美洲,而拉美绝大部分集中在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见表1-1),这些地方是天然的避税港,能够规避外汇管制;税收负担也比较轻,注册程序简便。从区位分布来看,中国的对外投资多集中在发达地区(包括香港),有的年度仅香港地区就占到整个对外投资的一半。如果香港不考虑在内,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分布于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利于转移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新兴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4投资主体   2008年,在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流量中,中央企业占据了85.4%,私营企业仅占0.3%。且08年末,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69.6%,私营企业仅占1%。这与我国的经济环境及经济所处的阶段是分不开的。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率先走出国门,而私营企业规模小,不具备进行海外投资所必需的资金及技术支持;或者私营企业由于自身原因限制,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因此,从规模上看,我国对外投资占据份额较大的为国有企业。  综上所述,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了较大发展,然而相对于世界对外投资、我国引进外资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来说,我国的对外投资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那么我国如何解决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并使我国的对外投资取得进一步发展呢?本文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提出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政策建议的依据。  2. 实证分析  2.1变量选取  母国环境对本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经济、对外贸易、科技水平、汇率、资源使用状况等当面,本文所选变量统一采用比率形势,各影响因素如下:  2.1.1经济因素  gdpg:代表我国GDP增长率,用来衡量中国总体经济规模的大小。  wg:代表国内平均工资增长率。  emp:代表国内就业率,用就业人员总数与经济活动人口之比表示。  sg:代表我国储蓄率。S为我国储蓄数据,由于数据问题,这里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用GDP来代替,即sg=S/GDP。  fl:代表我国通货膨胀率。年的数据采用居民消费总价格的上涨幅度表示,年的通胀率用零售商品物价的上涨幅度来表示。  2.1.2资源因素  resg:代表我国资源消耗增长率。这里采用的国内资源消耗量用万吨标准煤衡量的能源消耗总量表示。  2.1.3市场因素  ifdig:表示我国引进外资数量占我国吸引投资与对外投资量之和的比重,即IFDI/(IFDI+OFDI)。  2.1.4技术因素  crstp:代表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  2.1.5贸易因素  nxt:表示我国年出口额净流量NX与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我国的对外贸易程度及我国面临贸易摩擦的可能性。  revg:代表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率  2.1.6汇率因素  exchg:代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率。  2.1.7企业经营状况  ap:代表我国企业年平均利润率  2.1.8国家因素  poy:表示国家政策虚拟变量。国家制定有利于企业对外投资的决策时poy=1,无政策颁布或政策对企业的对外投资不利时poy=0。  2.1.9其他  εt:为随机变量。将所有的未列入上述分析变量的影响因素统一列入随机变量。  因变量ofdigr:代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占我国GDP的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这里的OFDI采用我国年的对外投资流量数据。  根据上述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模型:ofdigrt=F(gdpgt,ifdigt,nxtt,exchgt,wgt,revgt,resgt,empt,crstrt,apt,sgt,flt,poyt,εt)  其中,εt为随机变量。  2.2数据计算  一般的生产函数为:  Yt=AtF(Kt,Lt)  其中,Yt、Kt、Lt分别为社会第t期的总产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At代表了技术水平,也是我们计算TFP的基础。对上述生产函数取全微分得到:  其中,■、■分别代表了资本和劳动贡献在产出中的份额,1A表示不能由资本和劳动投入引起的产出增长的原因即技术因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在这里,本文假设社会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AKαLβ  那么lnY=lnA+αlnK+βlnL  两边同时对时间t求导经过处理可以得到■=■-α■-β■(1)  α、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贡献在产出中的份额,这里假设资本与劳动投入产出份额之和等于1,即α+β=1;产出Y的数据以及L数据可以直接获得,而k的数据以及α、β的数据需要计算得出。  对于资本存量K的计算,根据  Kt=Kt-1(1-δ)+■  计算得出,因此需要得到基期1985年的资本存量数据以及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It这里采用的是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Pt年数据来自《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 》,1990年以后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这里假设δ为固定值10%,并假设存量资本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相等,由此计算出K亿元。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计算,采用β=总劳动收入/GDP,而α=1-β。将运算得到的数据代入(1)式,由此得到TFP增长率的数值。  根据公式科技进步贡献率(CRSTP)=全要素生产率(TFP)/GDP增长率进而得到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数值。  平均利润率用资本收入占资本存量的比例表示,资本收入为资本收入份额与总收入的乘积,而资本存量在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时已经计算得到,因此AP可以用下式计算得到:  APt= ■  2.3实证检验  2.3.1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由霍特林(Hotelling)于1933年提出来的。主成分分析法的思路就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量的前提下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转化后的综合指标被称为主成分,这些主成分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并且这些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  本文通过对各变量的相关性检验,发现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若直接用这些相关性变量来分析,则会出现多重共线性而使计量模型以及结果出现偏差,所以本文采用的是主成分分析法,以消除多重共线性。   经过计量分析,前四个主成分具有大于1的特征值,四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79.72%,可以解释所取变量方差的79%以上,因此,在分析中我们忽略掉其他的九个成分而选取这四个主成分作为研究对象,如表2-1所示。  2.3.2 逐步回归分析  本节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将各个影响因素按一元回归拟合优度的高低依次引入模型,并将没通过t检验的因子去掉,结果如表2-2所示:  因此,最后所得的拟合方程为:  ofdigr=-0.0234ifdig+0.0141sg+0.0156wg  -00023revg+0.0206nxt+0.0001poy  +0.0056gdpg+0.0389  回归结果显示,有7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居民储蓄率(sg)、我国平均工资增长率(wg)、出口比重(nxt)、政府政策和GDP增长率对ofdigr有正向作用。居民储蓄率没提升1%,我国对外投资比重将提高1.4%;工资增长率每提升1%,ofdigr增长1.56%;出口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ofdigr上升2.06个百分点;poy=1即政府推出有利于对外投资的政策时,将对我国对外投资产生正面影响;我国GDP增长率提升1个百分点,ofdigr将提高0.56个百分点。另外,引进外资比率与外汇储备增长率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比重有负面作用,引进外资比重每增长1%,ofdigr将下降2.34%;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ofdigr将下降0.23个百分点。  3. 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的若干建议  从以上论证可获知,我国GDP增长率、居民储蓄率(sg)、出口比重、国家政策及平均工资增长率(wg)对我国对外投资具有正向作用,我国汇率变动(exchg)、资源使用增长率(resg)和科技贡献率(crstp)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比重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以及外汇储备增长率的增加却削弱了其发展。因此,为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的深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3.1稳定国内经济,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现阶段我国工资水平相对较低,随着经济的增长,工资上涨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这将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而我国对外投资中制造业比重相对较小,成本的增加将会促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以及出口导向型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以寻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对于劳动密集型以及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国家应该鼓励其将资金投向劳动力以及生产资料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国家,除了生产成本较低之外,我国投资于这些国家还有地理上、语言文化上的优势,方便当地居民接受我国企业的产品。另外,我国正面临产业结构转型的紧迫任务,而且在纺织、食品、轻工等行业都拥有过剩的加工能力和标准化的技术,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国内市场已经饱和,属于边际产业,因此可将投资投向越南、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以此促进我国国内的产业结构优化。  3.2建立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需要健全的市场金融体制,银行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将所需资金拨付给效益高的企业,将高储蓄转化为高投资。同时,银行应加大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满足中小型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3.3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OFDI的大量引入对我国的对外投资有负面影响,为此我国应对其进行合理地利用,根据外商企业所处行业、行业的污染程度等对外商企业进行筛选。很多发达国家地区由于其对企业的高标准环境要求而无法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于是此类企业大量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设产,并将污染源加诸于东道国,对于这些类型的企业我国应该加强技术监督,将高污染行业的外商投资拒之门外。另外,我国应吸引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改革与完善的外资,对于高污染以及与我国的产业结构改革不相适宜的外资,应当对其提高准入门槛。  3.4借人民币升值契机,合理利用外汇。  自2005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与以往相比较大,我国出口企业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自身的贸易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对外投资是个机遇,它可以降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成本,进而促使企业将贸易出口转化为对外投资。另一方面,我国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国家应该加以利用,将其转化为投资,在机遇与资本的结合下,大力发展对外投资。  3.5加强国家政策的扶持。  首先,国家致力于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应当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形象,为企业的海外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条件。其次,国家应完善国内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关的机构,以保障对外投资企业的利益;加快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在贷款、保险、担保、用汇、退税等方面尽可能提供多的支持,并落实到位。再次,国家可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要求对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改革的对外投资行业给予大力支持;在企业技术研发方面,政府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对于资金短缺的企业应当帮助其克服条件,实现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在资源消耗较大的行业中,政府应当帮助这类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节约资源,同时鼓励这类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从国外获取国内稀缺的资源,以维护国家的资源安全以及企业的正常所需。  注释:  ①中国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全球投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  ②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  参考文献:  [1] 刘凯敏、朱钟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检验,《亚太经济》2007年第1期.  [2] Jason Lewis. Actors Influenc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Lesser Developed Countries.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sia,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7.  [3] 陈立敏.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差异分析,《亚太经济》,2008(5).  [4] 周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影响因素研究,《企业经济》,2005(6).  [5] 张新乐、王文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7(5).  [6] 邱立成、王凤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8(6).  作者简介:朱笑千(1991-),女,汉族,江苏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09级纺织工程类针织与服装专业。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特点
23:03:20 来源:  
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了1456.7亿美元,是2005年的13倍多(如图10)。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1~6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888.6亿美元,同比增长58.7%。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迎来“黄金期”。
  一、中国迎来对外投资“黄金期”,民营企业“走出去”踌躇满志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了1456.7亿美元,是2005年的13倍多(如图10)。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1~6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888.6亿美元,同比增长58.7%。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迎来“黄金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激增的驱动因素主要是“走出去”的时机与环境利好。一是在政策方面。自2014年开始,我国在对外投资的审批环节上大幅简政放权,形成了“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境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改成由银行直接审核办理,一系列的政策开放释放了企业海外投资的潜在活力。二是资金面支持方面。2015年下半年,我国放松货币政策,信贷与社融投放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实体经济资金面整体趋于宽松。受国内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加之全球经济尚处于复苏期,优质低估值企业较多,促使优秀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三是人民币汇率波动方面。受2015年“8.11”汇改、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处于贬值通道之中,出于远期对人民币汇率的担忧,促使企业加强海外优质资产的配置以抵御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企业全球化发展意识加强,主动走出国门配置资源和拓展市场。CCG的数据统计显示,从海外投资主体来看,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踌躇满志,海外并购十分活跃,并购案例达到397宗,占当年总投资案例数的53%;披露的并购总金额达到3963.19亿美元,同比增长280%,占总投资金额的66%(如图11)。2016年上半年,民营企业海外并购290宗,披露的并购金额1094.2亿美元,分别占比为64%、36%。2016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在“走出去”的中小企业中,具备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断增多。加之民营企业“走出去”有政治因素小的特点,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容易被目标投资国接受。另一方面相关国家政府放宽了外资投资准入限制,便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因此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与当地需求形成资源互补,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形势。二、中国企业投资亚、欧及北美地区较多,对美国投资热情不减从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欧及北美地区,比重分别为30%、29%和25%(如图12)。其中在亚洲投资180起,涉及投资金额3865.75亿美元;在欧洲投资177起,投资金额1769.14亿美元;在北美投资152起,投资金额为503.71亿美元。从单个国别来看,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热情不减。根据CCG的统计,2015年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案例129起,投资总金额达到482.67亿美元,与2014年相比分别同比增长了24%和94%。2016年截止到上半年,中国对外投资的近20%都投入到了美国。2015年,不乏中国企业大手笔地并购美国企业。例如,复星集团以近25亿美元收购美国保险巨头Ironshore Inc,安邦保险以19.5亿美元收购纽约华尔道夫地标性酒店等。进入2016年,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依然热情高涨:1月,万达以35亿美元收购传奇影业公司;2月,阿里巴巴入股美国团购鼻祖Groupon;6月,海尔以55.8亿美元并购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等。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领域愈发多元化,地产、高端制造业、文化产业等备受青睐。通过在美国的投资并购,中国企业可深度参与国际产业链的整合,提升国际化程度。三、跨国并购不断攀升,绿地投资显著增长从投资方式来看,根据CCG收录的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2858起案例,跨国并购案例数为2515起,占总案例数的88%,可见跨国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从2006年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数直线上升,2015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98起(如图14)。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是为了获得资源、技术、品牌和市场渠道。例如,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借力IBM品牌力度获得全球营销网络;美的收购东芝的白色家电,弥补了在核心技术上的空白,把东芝在电子控制领域的技术应用到家电智能领域,提高美的国际制造水平。相对于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绿地投资数目相对较少,但是投资金额超过海外并购金额,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选择在欠发达或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以获得原材料和劳动力。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多以绿地投资为主。另外,正在寻求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把目光投向德国,继2014年之后,再次成为在德绿地投资项目数量第一的国家。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数据,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中国在德投资项目数量增长了37%。美国为最大限度维护本国利益与安全,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兼并收购审核较为严格,但相对欢迎绿地投资申请。因为绿地投资不仅能增加美国经济总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能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社会发展。我国企业在美国的绿地投资项目,如2014年福耀玻璃在俄亥俄州的汽车玻璃工厂、2015年延锋汽车内饰公司在田纳西州的工厂等已取得了较大进展。2015年中国在美国的绿地投资包括泉林纸业在弗吉尼亚州20亿美元的造纸厂、玉皇化工在路易斯安那州18.5亿美元的甲醇工厂项目,以及吉利汽车旗下沃尔沃公司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汽车生产基地等,都进展顺利。四、海外制造业投资独占鳌头,投资领域呈多元化趋势从投资行业分布来看,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制造业占比48%,接近总投资额的一半(如图16)。中国企业正通过投资不断向价值链上游延伸并扩大全球版图,增强国际竞争力。其次,投资海外房地产业占比12%。2015年中国企业投资海外房地产业大放异彩,不断收购海外地标性建筑(如表2)。再次,信息技术、互联网领域投资占比8%。中兴通讯完成了对阿尔卡特-朗讯网络服务部门的收购;联想集团收购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 Mobility)智能手机业务;腾讯出海东南亚市场;猎豹、APUS等中小互联网公司也纷纷走向海外开展商业活动。能源、金融业海外投资各占比7%;文、体、娱乐占比5%;服务业占比3%;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各占比2%;科研、农林牧渔业、水利及住宿餐饮业的海外投资各占比1%。由上可见,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领域从过去的能源、资源类投资逐渐转向包括高新技术、服务贸易在内的多元化领域。五、企业海外并购2016年强势开局中国企业已成为全球跨境并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月,由中国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交易总金额达1210亿美元,超过2015年全年对外并购交易纪录(1115亿美元)。继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历史纪录后,2016年迎来了中企海外并购的最强开局年。2016年1月,海尔集团宣布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2月,中联重科报价33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工程机械巨头特雷克斯公司(Terex Corporation);2月,中国化工斥资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药厂商先正达(Syngenta)100%股权;2月,海航集团60亿美元收购美国IT产品服务分销商英迈(Ingram Micro);2月,中国重庆财信企业集团购芝加哥股票交易所(Chicago Stock Exchange)等,一系列海外并提案将中国企业“出海”推向高潮。六、企业海外并购不断优化,全产业链国际化布局加速近年,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公司频繁,借此获得先进技术、品牌、海外资源、市场渠道、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等。现今,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不仅是产品输出,更是全产业链上的全球化发展布局,不断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国际化水平。例如,中粮集团继2014年收购来宝农业(后更名为中粮来宝)49%的股份后,于2016年4月又收购了来宝农业剩余51%的股份,至此持有来宝农业100%股权。来宝农业在全球25个国家及地区设厂,此次收购使中粮借助来宝农业的国际供应链,打开了难以进入的南美市场,从而逐步完善中粮的海外布局,在全产业链战略之下打通国际主产区和主销区,形成一体化运营体系。这种全球布局使中粮向冲刺世界“四大粮商”迈进一步。紫光集团继2015年入股西部数据、台湾矽品精密和南茂科技后,于2016年5月收购惠普公司旗下新华三公司51%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通过收购,清华紫光逐步实现从芯片设计与制造,到设备研发、软件与系统集成的IT全产业链发展。紫光集团通过国际并购积极布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提升集团的全球品牌形象,打造第三大储存芯片制造商。七、盘活资本市场,宽松的金融政策助力企业“走出去”2015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从而为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提供了金融政策依据。企业海外投资融资渠道不断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例如,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海外投资方面,可以运用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这四大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渠道。在区域合作方面,可以利用东盟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拉合作基金和中加基金等。此外,我国还不断完善金融政策体系,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服务,比如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方案从事前登记改为汇兑资金时在银行直接办理,取消商业银行及境内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简化海外上市、并购等的核准手续。改进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等。八、企业布局海外知识产权,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中,为规避竞争风险,赢得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正在加快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布局,推动企业的创新步伐。汤森路透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报告》显示,中国科研正在进入创新时代,不仅是科研机构,企业表现更加突出。以家电行业为例,排名前三甲的创新企业均来自中国,分别是美的、格力和海尔。从发明专利数量来看,美的以5427个专利数量遥遥领先。近年,美的集团全球化发展迅速,已拥有四级研发体系,在海外6个国家拥有7个生产基地,产品年销量近3亿台。在美的出海过程中,知识产权问题无法回避。为避免侵权带来不必要的纠纷,美的将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看得尤为重要,集团的知识产权战略从创新竞争力及品牌竞争力的布局、全价值链的风险管控、知识产权资产的管理及运用、信息战略指引等几个方面为全球经营发展保驾护航。目前,美的专利申请已累积至近3万件,其中2015年的发明申请量为4181件,国内授权专利2万件,有效发明专利1948件。美的接下来将重点放在优化专利申请结构、加快海外布局规模、提高专利质量等方面。进行知识产权的全球化布局,将助力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上的健康发展,保护企业的创新和国际竞争力。九、企业参与境外经贸区建设,打造海外投资的大平台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积极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形成了企业集群式海外投资的重要平台和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宣传的重要载体。2015年中国企业在建境外经贸合作区75个,其中53个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通过考核的13 个合作区中,10 个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积极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已成为促进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经贸合作双赢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入园投资企业提供了包括信息咨询服务、运营管理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服务等四项主要服务。一方面,合作区在不断推动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形成海外产业集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另一方面还为东道国增加就业,提高税收,扩大出口,从而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例如,泰中罗勇工业园的中策橡胶集团项目,总投资150亿泰铢,是目前中国制造业对泰投资的最大项目。中策(泰国)工厂整个生产线基本完成,2015年年末达到420万套/年的规模。中策集团入驻泰中罗勇工业园后,在全球大宗商品低迷的背景下,不但促进了泰国天然橡胶销售,还带动中国国内橡胶轮胎行业的多家配套企业先后入园,起到集群式“走出去”的效果。从单个企业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链的竞争,由此大幅提升了中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再如,吉海农业有限公司进入赞中经贸合作区,截至2015年已投资2500万美元,在赞比亚建设食用菌工厂、吉林农业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吉海农业向赞比亚农户普及食用菌种植技术,与赞比亚农业部合作,将科学的示范性工厂化培植技术与当地农民传统式培植相结合,逐步形成赞比亚的木耳、平菇、香菇等食用菌类培植带,带动赞比亚农民从事食用菌产业,推动了赞比亚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帮助当地居民走上脱贫道路,并受赞比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稳步拓展赞比亚市场的同时,吉海农业还计划将产品出口至赞比亚周边国家,在非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农产品品牌。十、“一带一路”沿线国大手笔投资成热点2015年以前,我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2015年以后虽然对传统产业的投资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行业的投资明显上升。2015年以前单起投资规模以1亿~10亿美元为主,2015年以后100亿美元以上的大规模投资案例数增多,达到14起。这一系列变化表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投资环境和投资领域都在优化升级。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天津自贸区研究院
本文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服务电话:010- 服务信箱: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