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省份31省上半年居民收入入涨得快

哪个省份居民收入涨得快?这三个省份竟跑赢了京沪!
导读: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西藏、贵州、云南等地,居民收入增速较快的地区,一般经济增速和工业增速也相应较快。做大工业一定能带动居民收入增长,但是并不一定导致居民收入增速和整个经济增速一致。而服务业比重较大的北京和上海,居民收入都跑赢了GDP。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
作 者丨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定军
哪个地区居民收入跑赢了GDP?不是经济增速最快的西藏、重庆,而是北京、上海和辽宁。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2017年上半年,北京、上海、辽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分别为9.1%、8.6%、6.2%,分别高于名义地区生产总值(GDP)的8.7%、7.4%、-19.6%的增速(由于无法获得去除物价后的实际居民收入,所以暂时不用实际居民收入和实际GDP增速比较)。
这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居民收入跑赢了GDP的地区,辽宁因为统计数据调整等因素,暂时不能作为正常样本。而北京、上海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服务业,与全国水平相比经济增速并不算快。
很多地区工业和经济增速比较高,居民收入增速也快,但是居民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差距大。比如贵州、宁夏今年上半年名义GDP增速分别达到了16.11%和16.14%,分别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5.21、6.48个百分点。
因此,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单纯追求GDP的高增长,或者单纯追求居民收入跑赢GDP,均不是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应当尽量争取GDP增速与居民收入增速接近,即实现同步增长。
藏黔滇居民收入增速最快
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通过分析全国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西藏、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江西、重庆等地。其中,西藏、贵州、云南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增长10%以上,西藏甚至高达14%以上。
有意思的是,居民增速增长最快的地区,一般是经济增速和工业增速很快的地区。比如西藏、贵州、云南三个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2017年上半年工业增速的第一、第三、第四名。这三个地区也是全国经济增速第一、第三、第四名(实际增速)。从GDP名义增速来看,西藏、贵州今年上半年分别达到了17.59%、16.11%,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三名。
经济增速慢,一般居民收入增长也会比较慢。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收入增长最低的四个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辽宁,居民收入名义增速均低于7%,实际GDP增速为全国倒数第六、第四、第三、第一。从GDP名义增速来看,这四个地区除了山西排名靠前,吉林、黑龙江、辽宁增速分别为全国倒数第五、第三和第一。
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基本上是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要提高经济增速,最主要的是提高工业增速。
从今年上半年以及过去多年的数据看,一个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与经济增速直接正相关。
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最快的是西藏,增速达到14.1%,实际、名义经济增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都是第一。重庆、贵州、宁夏和云南,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为10.4%、10.0%、10.0%、9.9%,位居第二到第五名。重庆、贵州、宁夏和云南实际经济增速分别为全国第二、第三、第五、第四,居民收入增速分别为全国第八、第二、第五、第三。
京沪居民收入跑赢GDP
是不是只要做大工业,居民收入增速就能跟上?不完全是。
做大工业一定能带动居民收入增长,但是并不一定带动居民收入增速和整个经济增速一致。经济增速太快,居民收入增长未必能赶上经济速度,甚至可能差距会拉大。
2017年上半年,很多地方的居民收入名义增速与GDP名义增速差距拉到了5个百分点以上,差距最大的达到了8个百分点以上,这包括贵州、宁夏、安徽、江西、重庆、山西、陕西。换句话说,GDP增速加快时,居民收入也在加快,但是居民收入增速赶不上GDP的增速。
为什么经济增速与居民收入增速出现这样的差距?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GDP名义增速与居民收入差距大的地区,一般是服务业比重小,工业比重大的地区。
2015年,江西、重庆、陕西、安徽、宁夏、贵州的服务业比重在全国靠后,不到50%,一般也只有45%左右。2017年上半年,这些地区工业比重普遍很高,而服务业比重比较低。
2017年上半年,宁夏、贵州、安徽、江西、陕西的服务业比重分别在42%-46%之间,比全国54%左右的水平约低10个百分点。这些地区的二产比重(主要是工业)较大,一般在50%左右(贵州因为农业比重大,今年上半年二产比重为42.9%)。
全国服务业比重最大的两个地区是北京和上海,今年上半年服务业比重分别为八成和七成左右,两地居民名义收入增速分别为9.07%、8.60%,分别高于名义地区生产总值(GDP)的8.70%、7.35%(辽宁名义GDP增速为负数,居民收入跑赢GDP为特殊因素,此处不列入)。
为什么服务业比重大的地区居民收入跑赢了GDP?
这是因为,这些地区一些服务业占据了经济较大比重。京沪两地从工业社会进入到了后工业社会阶段,两地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和软件服务业是最大的几个产业。这些产业均属于人力资本为主的产业,生产效率难以像工业那样快速提升,但居民收入比较高。上海和北京今年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9万、2.86万元,收入增速为全国前两名。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如果经济增长太快,经济增速远超居民收入增速,居民没有从经济增长中同步享受发展成果,就不可持续。反之,经济增速很慢,居民收入大幅高于经济增速,这也不可持续。
各个地方要提高居民收入,需要大力发展工业,但是也不忽视服务业,因为服务业大力发展可以使得居民收入增速与GDP增速达成均衡水平。
工业能迅速带动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但是地方财政收入增加更快。服务业更能带动居民就业和收入增加,居民从经济增长中分得的蛋糕更多。
对于每个地方而言,应该同时重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得GDP增长更多转为居民收入增长,使得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适应,从而保持可持续发展。
(编辑:李博,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
你觉得居民收入的增速还有哪些因素挂钩呢?
教育炫富?中产家长亲述:我为什么半个月花掉几万块也要送孩子去游学?
本期编辑 黎雨桐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关注 | 人均收入6省份破3万 京沪超5万 看看你家那里多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省份|城乡差距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原标题:关注 | 人均收入6省份破3万 京沪超5万 看看你家那里多少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部分,作为反映一个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了解居民生活变化情况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3下降为2.72。
  有统计发现,目前有6个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万元大关;在城乡平衡发展方面,浙江的城乡差距最小,西部地区最大。
  6省份人均收入破3万
  数据统计显示,已有6省份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万大关。其中上海和北京两大直辖市均突破5万大关,上海以54305元位居榜首,北京以52530元紧随其后。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114777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2042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9410元。而上海和北京恰好是这些高收入行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此外,上海和北京两大直辖市,作为城市经济体,城市化率水平已经很高。相比之下,直辖市外的其他省区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自然跟京沪会有明显差距。
  浙江以38529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居第3,超过直辖市天津,天津则以34074元位居第四。藏富于民,历来是浙江的“金字招牌”,浙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多年雄踞全国各省区首位(直辖市除外)。
  江苏和广东分列第5和第6位。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尽管已连续28年经济总量位居第一,并且在2016年对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领先优势重新扩大,但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广东与江苏仍然差了将近2000元。
  排名末尾的几个省份中,贵州、云南、青海、广西等均是西部省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城镇化率较低,居民收入也较低,如贵州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5121元,仅为上海的27.8%。
  城乡差距:贵州最大,浙江最小
  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了区域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情况,在统计的28个省份中,有9个省份的城乡收入比大于2.72的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城乡差距比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省份全部位于西部,尤其是贵州、云南、青海、陕西的城乡收入比都超过了3倍。贵州高达3.31,成为全国城乡差距最大的省份。
  为何西部省份的城乡差距最大?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县域经济发达,乡镇企业众多,城乡差距较小;中部和东北地区一马平川,农业发达,人均耕地面积大,加上有农业补贴,农民收入相对不错。相比之下,西部地区不少省份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就比较差,如平原少、山地高原多,土地贫瘠,交通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
  相比之下,中东部的城乡差距要小很多。这其中,城乡差距最小的省份是浙江,城乡比仅为2.07,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8省份排名中列于第三、第二。
  丁长发说,浙江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省份,无论是劳动力要素、土地等制度创新都走在全国前列,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中所需的各种成本、费用。浙江最早在全国实行省管县,县域经济、乡镇经济都十分发达,每个县都有自己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单位:元31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行公布(表)|人均收入_新浪新闻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31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行公布。光明日报
  央视新闻:【31个省份人均收入排行公布 你达到平均了吗?】①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44元;②上海、北京、浙江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4万元,上海最高达47710元,其次为北京、浙江、江苏等;③有数据显示,上海应届毕业生起薪水平最高,3241元/月;其次为北京3109元/月。
  报道原文:2015 收入增长如何更公平(光明日报)
  ·按照各地两会消息,2015年已有26个省(区、市)下调了城乡收入增长目标
  ·2014年沪京浙深等省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都超过4万元,上海达47710元,从东中西看,收入差距依然显著
  ·在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物价增幅也在下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托底”任重道远
  按照各地两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与2014年相比,今年计有26个省(区、市)下调了城乡收入的同比增长目标,4省(区、市)保持不变,仅有西藏目标上调。在13个公布了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省(区、市)中,实际增速慢于该省去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的有9个。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乡收入增长目标下调符合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如何加大保障支出,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是确保收入分配公平的关键。
  1.收入与GDP:同步下调,还需同步提质
  以较发达省份江苏为例,2012年、2013年、2014年该省GDP分别同比增长10.1%、9.6%、8.7%;城镇居民收入分别名义增长12%、9.6%、8.7%。
  收入与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趋一致。从各地情况看,仅有西藏将收入增长目标从去年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上调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陕西、江西、安徽、内蒙古的收入增长目标基本保持不变。其余26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地下调了城乡收入的同比增长目标。其中,重庆、江苏、广东、上海、辽宁5个省市去年与今年均提出,当地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同步或基本同步,但是这5个省市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均较去年有所下调。
  各省比较来看,吉林从去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下调至今年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左右”,下调幅度最为明显。此外,天津、青海、甘肃、宁夏4个省(区、市)同步下调了城乡收入增长目标各2个百分点。
  对于城乡收入增长目标普遍下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形势的客观实际。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为正相关关系。目前中国正着眼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中高”要求收入增长目标进行科学调整。放慢脚步是为了走了更好。各地今年纷纷下调经济增速,把重心放在升质增效和改善民生上。从长远看,这恰恰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2.收入与CPI:风险抵消,还需完善社保
  分析2014年收入与CPI可以看出,在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通胀水平也一同下降。相当一部分省区市的CPI在2%以下的低位——北京1.6%、天津1.9%、山西1.7%,内蒙古1.6%,辽宁1.7%,安徽1.6%,河南1.9%。超过2%的省区市包括上海2.7%、青海2.8%,广西2.1%、甘肃2.1%等。
  CPI增长的放缓体现了有利的一面,这使得居民收入实际购买力水平的增幅要大于名义收入对购买力水平的提升。但2015年的情形出现了新的变化。
  从各地两会透露的信息看,对CPI的预判值高于2014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重庆、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南、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分别将2015年CPI调控目标定为“3%左右”。随着相关省份居民收入目标的下调和CPI增幅的判断,要防止物价等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还需要完善相关社会保障,让收入能持续稳定增长,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而从目前看,通缩的风险似乎更大。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看来,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农产品物价水平将显著下降,这将降低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速度,直接拉低低收入户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关专家也提出,在收入增长目标回落的同时,政府应该增加保障支出,以稳定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消费,这既可以采用减税的办法,也可以扩大民生开支。
  3.收入与基尼系数:贫富差距,还需打破固化
  中国基尼系数,,,,,呈逐步回落趋势。尽管如此,超越0.4警戒线的这一数值仍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能以一个数值反映总体收入差距状况的指标,基尼系数具有一定说服力,但由于中国特殊国情,基尼系数似乎不足以概括收入差距的真实。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2014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记者梳理发现,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山东、辽宁这9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从收入数额分析,2014年上海、北京、浙江、深圳等省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了4万元大关,其中,上海最高,达47710元,北京43910元位居第二,深圳40948元,浙江40393元。
  从东中西看,收入差距依然十分显著。2014年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307元,甘肃暂排最后,为20804元。从城乡居民收入的总体情况看,也体现了这种差距—-东部:2014年浙江32658元,江苏27173元,广东25685元;中部:湖北为18283元,河南15695元,湖南17622元;西部: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736元。
  从东中西部收入差距到城乡收入差距,从行业间收入差距到不同职级收入差距,如何实现分配的公平考验着中国,考验着改革。在很多专家看来,关键是要打破贫富凝固,形成上下流动的通道,让更多中低收入者实现收入增长,而中低收入群体正是拉动消费最有力的生力军。机制的完善关键在于加快改革。提低、扩中、控高的六字方针需要有效落实。
  提低——包括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大教育投资等。北京市近日宣布上调6项社保待遇标准。其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月人均增加305元达到3355元;4月1日起,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也将上调160元,达到1720元。6项标准调整后将惠及该市314.2万人。限高——主要是对国企高管等高收入群体,通过对垄断行业企业收入进行调控实现更公平的分配,目前正在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扩中——则需要通过各项措施扩大中等收入比重,形成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
  4.收入与最低工资标准:积极有为,还需量力而行
  2014年,已经有19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这19个地区分别为:重庆、陕西、深圳、山东、北京、上海、天津、山西、青海、甘肃、云南、四川、江西、贵州、内蒙古、河南、浙江、江苏、河北。调整之后,从最低工资标准的绝对数上来看,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仍然是上海,分别达到1820元和17元。
  从最低工资增长幅度看,2014年最低工资平均涨幅较往年出现下降。人社部透露的数据显示,去年19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在14.1%。虽然增长幅度达到了两位数,但14.1%仍是近年最低水平。据统计,2011年全国24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2012年25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0.2%;2013年全国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
  “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把‘双刃剑’,并非调得越高越好,必须把握好度。”长期研究工资问题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说,最低工资标准如果提高得过慢过少,就会影响低收入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如果提高得过快过多,就会给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就业。事实上,改革进展到今天,这样的“两难”问题越来越多。民生改革需要更多辩证思维,要积极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5.收入与失业率:结构矛盾,还需苦练内功
  最近,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和国内网站展开调查,并联合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第一份工作起薪平均为2443元/月,高于去年毕业生起薪2119元/月的水平,但许多大学毕业生入不敷出,约四成毕业生仍需“啃老”。年,我国GDP从1.64万亿美元,增长到10.17万亿美元,增长6倍多。同时,北京最低工资标准从495元/月涨到1560元/月,增长3倍多;大学生起薪由1550.7元/月增加到2443元/月,只增长了约一半。
  地域对比:上海应届毕业生起薪水平排名第一,为3241元/月;北京排名第二,为3109元/月;深圳排名第三,为2905元/月。除上述城市外,省会城市应届毕业生起薪南京(2813元/月)、合肥(2717元/月)、杭州(2664元/月)、苏州(2625元/月)在前十名中。
  河南省某国企负责人介绍,虽然不同学历在工资上仍有差距,但相差不大,新入职的本科生月薪为元,硕士毕业生月薪为元,但两者在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杨宜勇指出,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导致大学毕业生需求量增长缓慢,加之大学毕业生供给增加,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大学毕业生工资增长乏力。下一步,在经济放慢脚步的同时,更应提质增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大学生就业门路,改变结构性失业增长的现状。(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SN182
在传统的“面子就业”、“精英就业”观念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地域集中、行业集中、岗位集中的问题,一旦“偏离”大家定位的行业、职业,就会遭遇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的质疑,如此一来,那么多大学毕业生究竟到哪里就业?改造我国传统行业的力量来自哪里?
与27岁博导不协调的也从来不是她的年龄问题,而是当下我国的职称评价制度。这个制度,根本无法为青年才俊实现学术梦想搭建理想的平台,甚至会打击相当一部分人的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中的青年教师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职业上升通道。
简而言之,指南的准确意思是:如果是有饮酒习惯的成年人,那么应该把饮酒量控制到“适量”;如果本身不饮酒,那么不要为了“可能对身体有益”而去饮酒。
日本人比较喜欢的独栋住宅,因为四周相对空旷,一旦遭遇PM2.5等污染物袭击,往往是防不胜防。开发商为这部分住户也量身打造了空气过滤系统,能有效防止PM2.5及花粉、灰尘、黄沙进入室内。9省份涨最低工资标准 居民收入仍在“上行”道_新浪广东_新浪网
  2016年进入最后一个月。这一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系列涉及民生领域的政策相继出台。从养老金12年连涨,到城乡医保整合;从765万大学生就业,到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不论是就业、收入,还是社保、就医,每一项政策都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新京报推出“民生六问”,分六期聚焦民生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对这一年的民生政策进行梳理,对2017年的经济民生进行展望。
  回望这一年,民生政策的调整和推进,和眼下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密切相关。同时,很多改革牵涉体制机制的变革,仍在努力推进中。
  对于未来,多位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有关民生利好的政策将会更多地出现。
  昨日,北京市海淀区某街道科员小张向新京报记者展示了他11月的工资条,他的固定工资从10月份的6184元涨到了11月的6755元。这也是继去年时隔九年后国家首次调整公务员工资以来,今年再次对公务员工资进行调整。过去的一年,工资上涨不局限在“公务员”,企业员工工资也在上涨,公布工资指导线的17个省份中,有16个最低线均为上涨。而也有9个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可以看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居民收入仍在“上行”的通道中。
  最低工资
  调整最低工资省份减少 北京小时最低工资居首
  经济下行,企业的压力和劳动者利益的保护,让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出现了分歧。
  新京报记者梳理已公开的政策发现,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和海南9个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与往年情况相比,今年调整最低工资的省份个数和增长的幅度都下降了。且广东省还明确,为企业减负,冻结最低工资标准。
  从最低工资金额看,日起,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020元调整到2190元。调整后,成为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省份。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为21元。
  日起,重庆第一档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250元调整为1500元;辽宁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300元增加至1530元;江苏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涨至1770元。
  此外,山东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从日起提高到1710元;海南省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自日起调整为1430元。天津自日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950元。河北于7月1日起将最高档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650元。
  从调整省份数量看, 2015年达到24个,2014年有19个。今年,只有9个。
  根据国家《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但黑龙江、吉林两省已经超过3年未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而今年,广东省也在《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年)》中明确规定,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2016年、2017年最低工资标准暂按2015年5月发布的标准执行,并适当降低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原则上不超过当地同期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幅度。
  有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劳动者收入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同时也会直接增加企业成本。
  人社部原副部长信长星今年曾就最低工资标准表示,人工成本上升,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不像过去那么明显。如果要企业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可以适度放缓工资调整的频率和涨幅,因此未来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应趋于“保守”。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越是经济下行越要考虑劳动者利益。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保障劳动者利益。在经济下行过程中,既要考虑资方的利益,也要考虑劳动者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则表示,“物价在上涨,消费水平在上升,最低工资标准如果长期不调整就会出现劳动力流失,将进一步影响发展。”
  企业工资
  17省份公布指导线 多地标准出现下滑
  除了最低工资标准,与劳动者收入有关的标准还有一条“企业工资指导线”。
  这条“线”如何发挥作用?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政府根据当年经济发展调控目标,向企业发布的年度职工工资增长建议。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与职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以及企业自身合理确定工资增长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截至记者发稿,全国至少有北京、上海、山东、山西、内蒙古、天津、新疆、四川、云南、陕西、江西、河北、宁夏、甘肃、广西、贵州、吉林等17省份公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
  那么,在这条“指导线”的建议下,各地企业至少可以涨多少工资?盘点各地企业工资指导线的“下线”,记者发现,北京、上海、山西、甘肃、贵州为4%;河北、陕西、天津、四川、云南、新疆、江西、广西、山东、内蒙古、吉林为3%。而宁夏的下线为“零增长”。
  相比往年的工资指导线,多地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如,北京市的基准线由2015年的10.5%降至9%,上线也由16%降至15%;山东的基准线从2015年的10%降为8%,上线从18%降为13%,下线由4%降为3%。
  为什么一些地区企业工资指导线会下调?云南省表示,云南省企业经营和发展压力较大的状况仍将持续,适当下调工资增长指导线,符合云南省企业经济效益实际状况。广西人社厅则表示,企业工资指导线下降,并非意味着工资进入负增长,只是工资涨幅较以往有所减小。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学会副会长冯喜良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受经济形势影响,各省份的工资指导线有所下调,但幅度不算太大。反映出我们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中,增速放缓的现象。总体来说,工资还是在稳步上升的,经济转型升级之后,工资的增速可以再调上来。
  公务员工资
  6省份公务员涨工资 基本工资最高涨近3000
  “11月工资已不同,而且人事部门告诉我们,工资调整从7月起实施,现在也会按调整后的水平补发从7月之后的工资。”北京市一副科级公务员小吴昨日告诉记者,他的工资已从10月的6900多元涨至了11月的8600多元,整体涨了1600多元。
  不过,小吴告诉记者,11月份有补发7月来上调而未发的工资1200元,因此前后上涨的额度在1000元以内。此外,小吴也告诉记者,实际拿到手的工资并不是8600元,还要扣除近900元的医保和养老保险。
  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某街道办事处人事部门了解到,该单位包括科员到处级领导干部在内,此次工资调整的平均涨幅在600元到800元左右。
  公务员工资调整一直受到关注。去年,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和工资调整,这也是我国公务员工资9年未涨后,首次调整公务员工资。记者日前了解到,至少有北京、湖南、内蒙古、福建、河北、山西6个省份已经完成了公务员工资调整。
  这6个省份的调整方案都已明确:公务员职务工资标准由现行的每月510元至5250元分别提高到每月585元至7835元;级别工资,各级别标准由现行的每月810元至6135元分别提高到每月1020元至6496元。
  人社部相关司室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这一标准是全国统一规定的。人社部和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的文件,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方案的要求落实。
  人社部相关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根据这些年对全国各地公务员工资的调查,县级以下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确实比较低;而在大城市,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也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国调整公务员工资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要提高基本工资占比,另一方面要冻结津贴补贴工资增长。
  生活性补贴和工作性津贴是我国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中明确的两类津贴补贴。
  小张是北京市海淀区某街道办的科员,从毕业到工作已经6年了。去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上调了工资100元左右。这一次,他的基本工资(级别工资和职务工资)从10月的1066元和600元涨到了1315元和715元,上涨了364元,不过扣除生活性补贴和工作性津贴下调的165元,他的工资上涨了199元。
  “这一次北京市一项调幅比较大的补贴是通讯工具补贴,从原来的30元涨到了300元。”小张告诉记者,实际到手的工资从10月的4200多块涨到了11月的将近5000元,上涨了约700元。
  在谈到公务员工资调整问题时,人社部原副部长何宪在今年两会时就表示,由于长期以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在相当多的年份,工资增长靠的是津贴补贴。这很不合理。“我们认为基本工资应该占到60%至70%比较合适。”
  事业单位工资
  中小学老师基本工资涨10%
  除了公务员外,这次工资调整也涉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湖南省明确从日起,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调整的多省份明确,部分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后,绩效工资水平相应减少。
  湖南省、河北省明确的调整方案显示: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由现行的每月1150元至3810元分别提高到每月1390元至4850元,薪级工资由现行的每月170元至5795元分别提高到每月215元至6355元;工人的岗位工资由现行的每月1130元至1640元分别提高到每月1360元至2010元,薪级工资由现行的每月150元至1855元分别提高到每月185元至2047元。
  湖南省还明确,适当提高直接从毕业生中录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见习期和初期工资标准。其中,大学专科毕业生每月1500元,大学本科毕业生每月1610元,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6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1755元,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1960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2165元。
  湖南省、山西省都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护士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提高10%。
  农民工工资
  农民工工资或保持10%增速
  回顾“十二五”,我们见证了农民工工资上涨,而很多农民工仍在经历讨薪的艰难。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2016年发布的农民工薪酬课题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年均增长了12.7%,从2010年的1690元涨至2015年的3359元。
  报告显示,2011年农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同比增长21.2%,如此高的增幅格外引人关注。此后几年,趋于平稳。2012年至2015年涨幅分别为11.8%、13.9%、9.8%和7.2%。
  月平均收入年均增速12.7%,远超“十二五”期间GDP的增幅。但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认为,2008年前,我国农民工工资在一直低位徘徊,珠三角等地曾出现过10年间月均工资只涨了68元的状况。因此,过去几年工资快速上涨,其实一定程度上是“补涨”。
  “我国劳动力工资成本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农民工工资仍有望保持10%的年均增幅。”
  农民工发工资问题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在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最容易被拖欠。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
  在12月1日人社部召开的2017年春节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视频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要求,加大对欠薪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工资报酬权益。
12-05 09:28|分享
12-05 08:37|分享
12-05 08:34|分享
12-05 08:05|分享
12-05 08:02|分享
12-05 07:59|分享
12-05 07:54|分享
12-05 07:51|分享
12-05 07:51|分享
12-05 07:50|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居民收入水平评价指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