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好不好看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表现就知道了,其他数据都不准确

实体经济不好,股市才会好!你说的太好了。_转发(zf)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实体经济不好,股市才会好!你说的太好了。
实体经济不好,股市才会好!你说的太好了。
  继昨日狂飙5%后,A股今日继续大反攻步伐,沪指高开高走,最终收盘大涨4.82%,报3232.35点,冲上3200点大关。两市合计成交8996亿元,行业板块全线上扬,超过500只股票涨停。  消息面上,报道称国家队近日再度入市买入蓝筹股;多位银行人士透露,证金公司已向银行再次申请同业拆借,规模可能共计1.4万亿,期限在一年左右,这是证金公司第二次大规模筹集“弹药”;养老金投资吹风会今日举行,人社部称约2万亿元人民币养老金可投资;美股连涨两日,油价暴涨10.3%创6年来最大单日涨幅;外资借道沪股通抄底A股,连续四日净流入近300亿元。跟着指数赚大钱基金代码基金简称近一年收益手续费操作31031863.13%1.20% 0.60% 16071655.87%1.20% 0.60% 16221352.12%1.20% 0.60% 10003251.79%1.50% 0.60% 20202151.13%1.20% 0.60% 00004250.97%1.20% 0.60%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天天基金研究中心,截至日期: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从经济的基本面来看,尽管上周公布的8月PMI初值表现不佳,但从中观数据来看,经济短期虽没有变好,但也没有变坏。目前宏观数据给人的悲观感受和6月份时宏观数据给人的乐观感受其实是一样的,都包含了很多的预期因素,而中观数据则一直很平稳,所以目前不宜过度解读悲观的宏观数据,完全可以等待后续数据的证实或证伪。考虑到下半年财政政策力度的加码以及央行及时的降息降准,宏观经济的走势或许将好于目前悲观的市场预期。  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前期的下跌还是交易性的,而非基本面导致。随着央行的再次降息,市场无风险利率再度下行,A股整体估值水平再度提升,再加上近来大跌的影响,很多业绩优秀、成长性良好的公司股价已经开始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了,而一些上市公司近来更是集中公布回购股份的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上市公司对目前公司股价定位的认识。  至于股指后续的整体走势,分析人士认为,在股指没有站上年线的背景下,投资者整体仍应将其按熊市行情来对待,在整体控制仓位的情况下以短线交易为主。目前沪指年线在3400点附近,这也意味着短期股指仍有约10%的反弹空间,点区间或是今后一段时间股指主要的运行区间,只有等沪指有效突破年线了,投资者才需要调整自己的操作思路,迎接新牛市的到来。  【机构解读】  巨丰投顾:个股将继续活跃  【今日小结】   全天看,指数双双高开,开盘震荡上行,此后不断创盘中新高。午后,指数一度跳水,但力度有效,整理后再次拉升,强势突破盘中高点,顺利回补3200点下方缺口后,成功收复3200点整数关口。总体上,今日股指高开高走,继昨日尾盘逆转后,今日再次大涨,延续反弹趋势。  【明日策略】  今日,指数高开高走,全天大涨后延续昨日上行势头,短期反弹迹象明显。昨日建议紧握手中抄底筹码,并指出2850点为近期底部区域。今日指数继续走高后,就是很好的佐证。值得注意的是,昨日国家队出手拉升指数,而今日个股全线活跃,这就是指数反弹的一般规律。但是,反弹中也暴露出些许问题,一方面是成交量有所释放,但总体依旧低迷;另一方面,个股全线爆发之际,仍是前期强势的国企改革、军工等拉抬,没有新的热点的迸发,操作热情难以延续。当然,总体上,巨丰投顾郭一鸣认为,两融资金大幅减少,央行频频释放流动性,政策倾斜力度持续加大,短期指数探底回升后,已经不再新低,这里有望构筑短期阶段性底部区域。所以,目前持股前提下,可适当逢高减仓,但不建议继续追进,而是等待回调予以接回。  【操作关注】  具体操作上,逢低继续建仓、加仓;大蓝筹上涨后还有反复,短期谨慎下,中线可逢低继续布局。而对于创业板为首的小盘股,反弹中可重点关注。  【仓位配置】  40%中长线,以蓝筹股为主,20%小盘题材股。  中航证券:连续中阳开启短线做多模式  今日两市中幅高开,先期横向震荡后于10时开始再次上攻,11:12时见全日高点后开始回落至中午收盘;午后股指惯性下行后再次拉升,盘中大涨超150点,终盘以次高点报收;盘面热点:体育概念、军工航天、卫星导航、高端装备、充电桩、土地流转、三沙概念、铁路基建等板块走势强劲;总体来说:今日市场走出大涨的行情。  8月18日开始A股在7天时间内暴跌1150点,整个市场一片哗然,只不过这次的股灾较上次相比没有太大的喧嚣,原因在于两点:1、第一轮股灾后融资盘被打掉投资者数量变少了;2、留下来的投资者已经麻木了;这种极端窒息气氛在跌破3000点后,于昨日(27日)尾盘被打破,以银行为首的金融股在双降之后的两天连续大幅拉升,对市场的托底作用非常明显,对其他小盘股的正面意义很大,今日市场再接再厉,盘中继续大涨超150点,虽然市场的下降趋势还没有彻底被扭转,但这种行情已经从极端转向温和。  继续来谈热点,金融权重股强大的正能量已经传递给了其他小盘股群体,我们一周内连续指出的3D打印板块走势非常强劲,龙头海源机械不但没有受到本次股灾的影响,本周更是出现连续三个涨停的超强走势,成为股灾行情中的一个奇葩板块;另外,今日新疆板块整体走势非常强劲,投资者可重点,而且一定是龙头品种。  总结一句话:连续两天的大涨不代表市场就此开始逼空的上涨行情,不过热点板块短期是有可操作性的,积极的投资者可在热点转换中寻找机会,保守型投资者持股待涨即可!  九鼎德盛:两个关键位是强阻力区域  本周深沪股市先跌后反弹,上海综指周K线为带有较大缺口的长下影响阴线。导致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全球股票市场的震荡,另一方面与新兴经济体币值不稳定、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下跌等因素密切相关。从A股自身因素来看,股票质押与去泡沫化两大因素是当前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前者规模与平仓方面不确定,而后者则取决于宏观经济、上市公司业绩变化。  从周技术指标来看,本周上海综指直接跳空向下,在周K线上形成了一个高达百点的跳空向下缺口,而从周多条均线来看,目前的周线指标中的5、10周均线均向下,而60周均线被击穿,周四、周五虽然反弹上涨,但60周均线显示构成了一个非常之大的阻力区域。从周K线轨迹来看,周内虽然收出周阴线,但下影线较长,显示阶段性修复日线指标的轨迹依然继续。  针对后期走势,我们认为目前股票市场的利多、利空参半,利多因素方面是降息降准、养老金入市、证金公司护盘等,利空方面则是国际汇率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币值不稳、去杠杆、股票质押规模、经济下行因素等依然,比如最新公布经济层面显示: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173.1亿元,同比下降1%,降幅比1-6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等。  总体而言,如果从周技术轨迹形态来看,60周均线已对上海综指形成强大压力,而反弹修复指标的过程将可能体现震荡,这主要是利多与利空因素交织明显所致。从操作上来看,严重超跌与业绩增长类股票或仍有表现机会,但如果量能不能有效配合,这种反弹的时间也将是短暂的,从大的趋势指标来看,月、季相关指标依然严峻。笔者预测近期反弹修复的两个关键阻力位一是60周均线,另一则是前期的向下突破点3373。[PAGE@默认页1]  中证投资:3490点附近压力巨大 投资者还应多看少动  今日A股高开高走。上证综指高开于3100点上方后震荡整理,创业板指、中小板指尾盘连续拉升进一步带动市场人气,两市股指涨幅不断扩大,上证综指冲上3200点并成功封闭8月25日跳空缺口,创业板指也重返2000点上方。盘中概念、热点十分活跃,“证金概念股”中包括梅雁吉祥在内的多只相关股票录得涨停,国防军工板块成分股更是全线涨停。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报3232.35点,上涨148.76点,涨幅为4.82%;深证成指收报10800.00点,上涨545.65点,涨幅为5.32%。中小板综指收报10788.10点,上涨5.40%;创业板指数收报2082.12点,上涨6.26%;上证B股指数上涨5.37%,收报309.25点;深证B股指数上涨3.13%,收报1086.82点。   行业方面看,29个中信一级行业指数全面收红。其中,国防军工、机械、建筑、计算机、电力设备和通信指数涨幅居前,全日涨幅分别为10.00%、8.65%、8.63%、8.6%、8.34%和8.30%;而银行、食品饮料、非银行金融、家电、医药和汽车指数涨幅较小,具体涨幅分别为0.49%、3.04%、4.07%、5.49%、6.42%和6.43%。   其中,航母、通用航空、体育、充电桩、油气改革和智能IC卡指数涨幅居前,全日分别上涨9.05%、9.00%、8.66%、8.61%、8.37%和8.29%;而ST概念、网络游戏、美丽中国、二胎政策、中日韩自贸区和沪股通50指数涨幅垫底,全日涨幅分别为2.38%、3.88%、3.98%、4.05%、4.30%和4.35%。   分析人士指出,在养老金入市、外围市场反弹、国家队入市等多重利好的刺激下,市场连续反弹,资金情绪出现了明显的回暖。不过反弹过程中量能并未出现明显放大,显示买盘力量依然较弱,凸显出资金的观望情绪较为浓厚。当前蓝筹股股指处于相对低位,对指数构成支撑,但3490点附近技术压力巨大,投资者还应多看少动。  天信投资:量价齐升上攻健康 三大主线掘牛股  继周四尾盘快速上攻之后,今日早盘沪深各大指数再度齐齐高开,随后维持在高位横盘震荡走势。午后,戏剧性的一幕再度出现,权重、题材集体起舞,带动指数再度上攻,不仅突破3100点整数大关,更是一举站上3200点整数关口。盘面上看,个股、板块集体火热,涨停板家数接近600家,赚钱的效应极为明显,且周四涨停的个股今日绝大多数是连续涨停;板块方面全部上涨,无一下跌;两市成交量接近9000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明显放大,可见在上涨的过程中有量能的配合,上涨非常健康。船舶、网贷、铁路基建、运输设备等板块涨幅巨大;银行、酿酒、保险等板块在前期下跌的过程中比较抗跌并推动周四大涨的板块涨幅较小。  本周一和周二,市场连续暴力杀跌,我们便非常坚定的表示市场的阶段性底部便在2900点附近,而本周市场的走势,完全符合我们的判断。周三指数高开后低走,盘中打至本年度的最低点2850点,随后在周四、周五的暴力拉升下,顺利的突破3200点大关,实现一定的V型反转。  从消息面来看,社保基金的积极入市是市场的一针强心剂。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中国能够确保养老金的长期稳定回报,中国将控制养老金投资的风险敞口,约2万亿元人民币养老金可投资。”按照投资股票的比例为30%,我们认为则可为市场带来长效资金超过6000亿元!其实6000亿元的长效资金入市,对每日成家量接近万亿的A股市场来说单纯的从资金的角度来看,资金量并不大,但是其起到的示范效应很大。就像股指第一波杀跌至3378点后证金公司启动的真金白银救市一样,犹如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众人拾柴,方可火焰高涨,社保基金的积极入市,犹如“带头大哥”一般必然会提高投资者的做多热情。所以短期市场来看,继续表示乐观。  从月线角度分析,上证综指连续3月大阴后,随后往往都是伴随着反弹的出现。再结合周线KDJ金叉有望在9月上旬出现,周线MACD绿柱本周放大后下周有望收敛。日线KDJ调整低位钝化后,很快就会出现“金叉”。所有指标都提示:9月有望展开一轮次中级反弹行情。一般上证综指的次中级波段反弹幅度都在20-30%之间,按照点的低点分析,9月反弹高度大约为600点,也就是在点一带。操作策略上继续建议投资者仔细研究,选择政策预期,近期跌幅较大、相对股票价格较低且业绩良好的个股布局,掘金九月份次中级反弹机会!相对看好金融相关、国企改革、铁路基建等政策受益板块。  中方信富:A股有望一改颓势开启慢牛行情  一方面,管理层重磅利好再度扎堆来袭有助于A股走出颓势。  在经历了6、7月的央行“双降”、证监会盘中发布两融检查公告、养老金入市新方案出台、放宽融资强制平仓限制、拓展券商融资渠道、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暂停IPO、21家证券公司1200亿救市、25家基金救市、中央汇金公告申购ETF、央行为证金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6个月内大股东及董监高不得减持、公安部会同证监会排查恶意卖空、证监会表态将稽查集中抛售股票等一系列重磅“救市”政策密集落地之后,面对8月下旬A股再度大幅急挫,央行再度“双降”、社保基金时隔13个月新开46个A股账户以及养老金入市获批等多项重磅利好再度扎堆来袭。可以看出每当A股面对危机时刻,管理层对于A股的援救都会如约而至,管理层重磅利好再度扎堆来袭有助于A股走出颓势。  另一方面,投资交易意愿回暖有助于增强A股的上攻信心和动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8月17日至8月21日新增A股投资者32.16万、环比微增2.52%,交易投资者3409.79万、环比大涨20.18%;而同期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净流入40亿,结束了此前该数据连续4周净流出的态势。可以看出面对市场在阶段底部区域的巨幅震荡,新投资者的进场热情以及投资者的交易意愿正逐渐回暖,而资金面也开始趋于稳定,A股的上攻信心和动力正逐渐增强。  因此,综合考虑“管理层重磅利好再度扎堆来袭 投资交易意愿回暖”等因素影响,我们预期A股一改颓势开启慢牛行情。建议投资者在坚定未来慢牛行情预期的同时把握难得的低吸机会。[PAGE@默认页2]  源达投顾:时间窗口重塑箱体 外资引爆抄底行情  “黑周四魔咒”昨日被英勇托盘的国家队一举击破,沪指尾盘力挽狂澜暴涨5%,深成指、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开启报复性反弹涨幅超3%。周五市场延续昨日的大涨行情,四大股指双双高开,行业板块全线高开;虽然盘中受到银行板块的影响几度波动,但是股指反弹行情大势不改,早盘收盘均呈现较大涨幅。午后市场虽然出现小幅回落,但是随即便再度升高,再度作战博弈 3200点大关,尾盘市场再度拉涨尾盘站稳3200点位。相较昨日周五主力资金流入迹象更为明显,这和近期沪指的持续反弹走势不无关系。  沪指延续昨日的绝地反弹,虽然盘中由于8月25日下跳缺口的压制,导致沪指盘中涨幅受限;但是周五早盘沪指跳空高开后盘中并未回补高跳缺口,尾盘破3200的强势反弹更是力度凸显。不仅开盘成功站上5日均线,对于38.2%弱黄金分割线的掠战也是大获全胜,此外沪指盘中还直接打上了ENE中轨强势突显。今日面临5178点下跌第55天的时间窗口,沪指回补了本周一的下跳缺口之后呈现大幅拉升,在变盘时间窗口沪指重新塑造了的箱体区间,未来沪指将继续向3400的箱体上沿运动;也就是说短期上沪指将继续向上直达3400点位,但是中长期看聚集了前期反弹低点和ENE轨道上轨以及250日均线的3400将会是沪指漫漫反弹路的第一道坎。  当下市场中的资金震荡博弈形式严峻,一方面两融资金大幅流出,和2万亿高峰相比已经腰斩的两融,近期开启八连跌模式,当前A股已经跌破1.1万亿大关。从8月18日沪指的第二轮大跌开始,连续的断崖式下挫导致融资盘不断被平仓;在A股经历了一波下跌、融资盘已经大幅减少之后,融资盘占股市流通市值的比重也相应下降。虽然长期上从融资盘占股市流通市值的比重越少,市场才会越稳定的方面看两融的减少不是一个坏事情;但是当下两融的下挫导致沪指当前量价背离的走势。另一方面抄底A股的外资借助沪股通大幅流入,据数据统计沪股通连续四天净买入,周四再度流入48.99亿元,四日累计金额387亿元,创2014年沪股通开启以来的新纪录。大肆流入的外资在抄底A股的同时,也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增加了A股的流动资金。  当前市场当中存在着两方面的资金,一是沪指暴跌后不断减少的融资盘,二是A股股价降低后不断涌入的抄底外资,当前两方资金虽存博弈对抗的状态,但是当A股市场场内融资余额在1万亿以下,也就是两融重归牛市之初的时候,市场有望见底回归牛市;外资涌入抄底A股无疑是A股当前估值已进入合理值的最好证明,长远来看两方资金都将是A股的推动力。随着近期反弹的延续,借道沪股通流入A股的外资明显增加,外资的不断增加也点燃了市场的抄底行情,外资偏爱的蓝筹权重盘中涨势均较好;此外今日盘中依旧是金融、石油等权重齐飞的局面,A股近期的反弹也可能是阅兵临近A股市场抗日纪念的献礼,建议投资者把握好节日反弹的机会,可适度关注军工、国企改革等低估值蓝筹股,采取见好就收的短线操作。  广州万隆:四大视角揭后市走势秘密 下周伏击3主线  A股市场总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惊讶!在前期千股跌停的阴影还没散去的情况下,近日就来了个大转弯,本周四和周五连续以4%以上的幅度上涨,市场情绪得到进一步提振。结合A股近年下行走势区间隐含的秘密,不少投资者惊呼A股牛市或将再到来!  经过对A股四次下跌区间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了一些玄机!  可以看出上述三大下跌区间有4大共同或类似特征:1、调整幅度达40%以上;2、成交金额变化达40%以上;3、成交股变化达20%以上;4、换手率变化达40%以上。日-日的本轮下跌行情上看,A股的调整幅度44%,成交金额变化55%,成交股数变化23.8%,换手率35.9,极为相似,结合近两日的大幅上涨来看,是否意味着下跌行情已经到头?  我们认为:一方面,目前场内投资者获利抛盘的情绪仍较为浓厚,经济基本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局面未变,一些外围因素如美联储加息后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等等因素,仍给A股市场造成不少的影响。但另一方面,由于前期的大幅下跌,空方的动能已受到极大的消耗,加上接连两日的大幅上涨,市场情绪已大为升温,同时下周抗战阅兵等重要国际事件将登场,股市维稳护盘的需求正在上升。但是,即使A股与前期数次大跌末期的特征非常类似,但维稳行情并不等同于主升,加上上述制约因素的存在,预计短期拉升后或将再次进入震荡分化的走势。  在这样的行情下,下周把握好主线,精挑好个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例如,一是利好未兑现且有良好预期的国企改革类股,有望在行情回暖后反复炒作;二是前期跌幅较大且近期热点不断的军工类股,我们近期反复提及,今日板块大规模涨停,短期可继续关注;三是受政策扶持、关乎国计民生的工业4.0类股等,同时如果其前期跌幅过大,业绩优良且有产业资本注入的个股更值得作为伏击的对象。  宁波海顺:A股春回大地 反弹马蹄正急  周五沪指以3125.26点高开41.67点开盘,盘中在机械制造、供水供气、建筑工程等板块的集体走好带动下一路震荡上行,收盘一举站上3200点关口,报收3232.35点,上涨148.76点,涨幅4.82%,成交4746.31亿元;深成指以10397.97点高开143.62点开盘,早盘一路震荡走高,收盘站上5日均线,报收10800.00点,上涨545.65点,涨幅5.32%,成交4249.98亿元;中小板指开盘7038.49点,收盘报7293.46点,上涨360.41点,涨幅5.20%;创业板以1990.34点高开30.85点开盘,盘中一路震荡上扬,收盘站上5日均线,报收2082.12点,上涨122.63点,涨幅6.26%。  机械制造板块走势强劲,太原重工、宁波东力、大连重工、秦川机床、晋西车轴、湘电股份、自仪股份、诺力股份、新研股份、一拖股份、中行黑豹、烟台冰轮等75只个股封涨停;26日,中铁建东南亚公司总经理朱锡均在于曼谷召开的中泰商务论坛表示,中泰铁路合作至今已举行六轮会谈,双方拟于9月上旬签署中泰铁路合作的政府间框架协议,预计10月底举行开工典礼;宁波海顺认为,中泰铁路合作有望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实惠,通过中铁铁路建设,也将带动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沪指今日延续强势,盘面上板块全线飘红,个股呈普涨格局,下跌个股仅19家,市场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姿;两市量能合计约8996亿元,较前几个交易日有所放量;回顾本周行情,周一大盘延续颓势,盘中一路震荡下挫,收盘大跌8.49%创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个股大面积跌停;周二颓势不改,收盘失守3000点重要关口;周三早盘最低下探至2850点,随后受金融股的强势拉升带动下快速上行,临近收盘股指再度下行翻绿,全天上演过山车走势;周四沪指超跌反弹,盘面上板块全线飘红,3000点关口失而复得;周五延续强势,收盘大涨148点并一举站上3200点关口。  宁波海顺认为,大盘在经历连续两天的超跌反弹后,市场恐慌情绪得到了极大缓解,后市在高层再释救市信号、A股估值低显现的背景下,大盘有望迎来新一轮持续反弹行情。  华讯投资:展开补缺行情 下周或长阳再现  两市午后涨幅收窄,盘面上,各大板块涨多跌少,非汽车交运、军工、公交、电子制造、贸易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券商、保险三大板块飘绿。两市超过2000多只个股上涨,个股行情活跃加剧,大盘主力净流入由负转正,场外资金进场明显。盘面上除了银行板块下跌外,其他行业板块全线飘红。  消息面上,1。昨日,住建部、商务部等6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有资格境外机构和个人可在国内购房。这意味着除了还在实行限购政策的城市,境外人士在国内购房套数已经不受限制。2。周五上午10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和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将介绍基本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有关措施并答记者问。针对养老金如何入市、入市资金规模、由谁具体投资运营等问题,在养老金投资管理办法公布后曾遭到市场争议,这些问题预计将于今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得到详解。  A股连续两天的反弹极大缓解了市场恐慌的情绪,但是是否认为股灾就已经过去还为时过早,投资者需要怀有一颗谨慎的心,操作上尽量保持左侧交易以会计快出为主,可以适当做T短线操作,还可以提前布局前期超跌反弹个股。在此阶段,个股分化将日益严重,前期基本面良好,跌幅较深的个股,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尤其是,此轮基本面优良且业绩预期明确的个股,短期有望快速爆发。  华讯财经认为,两市高开,股指震荡走高,技术上,沪指超跌反弹,站上5日线,短线压力3200点附近缺口,创业板反弹较弱,受阻5日线。窄幅震荡表现筑底渐成。眼下3400点将是重要的阻力位,能否站上则是考验反弹能否持续的标志。故要密切关注3400一带大盘的动作,如出现风险将第一时间撤离,切勿拖拉造成不必要损失。 总体来看,眼下大盘仍处于反弹补缺过程之中,上方面临3400点的强阻力位。在反弹过程中仍需要警惕阻力位能否突破,一旦未能站稳3400点,则大盘继续向下调整大概率较大。但目前来看,站稳3400点之后展开横盘震荡调整走势概率较大,相信A股未来仍然光明。  从目前来看,“双降”有利于悲观情绪的安抚,但并不足以在一时修复市场的情绪,短期受制于情绪的波动,市场料将延续震荡寻底的状态。在市场信心尚未修复、风险偏好快速下降的背景下,投资者不宜进行过于激进的操作,盲目的“抄底”和“追涨”均不适宜,注意仓位的把控才是关键。短线可波段参与“双降”直接利好的租赁、地产、金融等板块,但要注意快进快出和仓位把控。[PAGE@默认页3] (来源:东方财富网)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杨易君:股市与宏观经济相关性不大 系统机会与风险可大致量化
  和讯特约
前言:  真正的金融危机没有几个经济学家能看懂,就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有几个经济学家预测到了?当很多经济学家及诸多经济、金融领域研究者都看到金融危机即将来临时,这或许没有比这更好的市场机会了,一辈子可能难得遇上几次!就像很多对冲基金也常在商品、、外汇市场中犯群体性错误一样。的投资格言之一:“当别人恐惧时,你应该贪婪;当别人贪婪时,你应该恐惧”。这句话对很多投资者而言,可谓朗朗上口,然少有人具备执行的智慧。大多投资者一辈子都在穷尽脑汁“精打细算”,又费马达又费电,最终还落得算来算去算自己,终不明白“大道至简”的含义。  当然,股市与宏观经济活动并非没有相关性,只是其相关性并非诸多理性的“经济学家或研究者等”认为的应该在时点上高度对应,且对应程度要“刚刚好”。因人性掺杂与预期效应,通常情况下,股市对宏观经济的利好反应会大肆放大,即我们所谓的市场出现“严重泡沫”;股市对宏观经济的利空也常悲观过度,市场表现体现为利空提前过度释放。6月的股灾应该就是对未来两年中国经济景气度恐将不佳的过度反应。对比1987年股灾之后的美国宏观经济与美国股市表现:年的美国宏观经济表现比当前中国经济糟糕得多,但此后美国股市没再跌穿1987年股灾创下的低点,而是在日渐糟糕的经济中震荡走高,那或缘于当时“美国梦”的支撑与实现。  通过对历史更长的美国股市及其对应重要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进一步强化了我一直以来即有的大致判断:  股市表现与宏观经济活动相关性不大。我想此观点定会受到诸多纯进行宏观经济研究的经济学家反对,他们认为经济是市场的晴雨表,尤其成熟的欧市。  宏观经济分析涉及的层面实在太广,谁都难以避免视觉片面。当前很多所谓理解到位的悲观经济基本面分析,大都以“静态”角度在审视问题,甚至尤其以外围动态“围剿”,而我们静态等死的视角在看问题,完全忽略了带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几十年的当政者动态经济、金融调控智慧。  当然,我也并非完全在否定市场系统机会与风险不可测,实际上,市场系统机会与风险可以大致得到量化或预测。  中国A股市场虽体量不小,但就市场体制而言,或仅相当于1980年前的美国股市,仍充斥浓厚投机操纵色彩,但那时的美国股市已发展近百年。故对中国股市,我们或应抱着更多宽容,以及更多对市场成熟规范的期待,更应抱着更多对中国经济与股市的期待。  股市与宏观经济相关性不大  关于宏观经济活动与股市表现相关性不大的论证,我将从美国、中国经济数据与股市进行分析展示。当然,这只能是个大概。因即便一个很小经济领域的宏观分析,要做到即系统,还要有深度,那不是一般篇幅能概全的,故我的观点只能是一个大概。下图为美国道工业指数与美国GDP季度增速年率、美国失业率、美国PMI制造业指数、美国联邦基金基准利率(相当于我国人民币基准利率)、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之间的关系(这些经济活动指标基本算得上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  诸多经济学家颇为看重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与股市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难见该宏观经济数据对股市的指引。50为该指标荣枯分界线,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萎缩,市场及经济学界就会担心整个经济前景。然观美国的PMI制造业指数,有几次滑落50以下,被视为恐将迎来经济危机的信号,但并未影响期间的美国十年大牛市。最新的中国PMI制造业指数已滑落50以下,颇为经济界担忧。然由此担心中国股市,理由并不充分。在中国PMI制造业表现一般的同时,PMI非制造业表现尚可,意味着中国经济引擎由制造业转向服务、消费等非制造业并非没有希望。  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控方向则几乎就是一个落后于股市运行的指标,没有先行参考价值。传统观念认为:进入升息周期,股市应该下跌,进入降息周期股市应该上涨。从实际情况来看,1989年2月联邦基金利率位于9.75%,至1992年8月下降到3%,对应着美国股市的上涨,此符合上述理论。但再至1995年1月,美国进入周期,利率上升至6%,却并未对应着美国股市的下跌,美股总体延续宏观大牛市。甚至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升至5.25%的升息周期,并未对应着股市的下跌,反而对应着股市的上涨,这对认为降息周期刺激股市,升息周期遏制股市的传统观点形成挑战。故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单纯的利率变动与股市关系不大。美国CPI指数与股市的关系同样如此,我认为难以梳理出具体的哪怕大致的正向或反向关系。  从美国失业率指标来看,就业情况的好坏理应对应着国家经济的荣衰。1992年6月,美国失业率触顶7.8之后,至2000年5月回落至3.8的过程,对应着美国股市的一轮大牛市。美国GDP季度增速年率也基本维持在3.5%上下波动,高的季度可以超过6%,低的季度在2%以下。就宏观趋势而言,GDP增速的上下波动,并未对应着美国股市的明显上下波动。从它们相关性可以看出,美国失业率与美国股市似乎存在很好的宏观正向关系,失业率趋势下降,股市表现出宏观牛市。失业率趋势上升,股市宏观趋熊。然CPI与GDP的对应关系似乎并不紧密,除非CPI的运行非常极端,其与GDP几乎就没有多大关系。故如果要就上述三项宏观经济指标对股市进行参考,失业率的参考价值无疑要大于GDP与CPI的数据参考价值。  然失业率指标对股市宏观参考的有效性,也仅体现在最近20多年的美股市场,图中未能反应的年间,美国曾经历过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1975年6月失业率曾高达9%,对应着美国股市从1050点至600点的大幅区间下跌;失业率在1979年下降至5.8%以后,1982年12月又飙升至10.8%,然观对应的道琼斯指数表现,总体处于宏观区间震荡,并未对应着美国股市的“崩溃”,1929年的股灾虽总被提及,但从未再次发生过。甚至82年12月看似经济更加糟糕的底部已明显高于1975年5月。这是不是有些类似2008年底的中国经济、股市相对于当前的2015年呢:看似经济变得更加糟糕,、制造业、投资等拉动中国经济飞奔马车皆大幅减速,但股市的宏观底部却在明显抬高――经济窘境正在倒逼转型。当前中国不正是这样吗!  美国失业率确实能很客观反应美国宏观经济的荣衰走向。上图可以看出,1968年至1983年的美国失业率震荡走高,1982年11月、12月失业率甚至高达创纪录的10.8%,但看美国股市,并未在美国经济数据的糟糕表现中“崩溃”,而是宏观区间震荡,或源于对当时“美国梦”的坚信。在1954年至1961年中,美国失业率表现依然不佳,但未能抑制美股的宏观牛蹄。由此可见,失业率也不能完全体现股市晴雨表功能。  进一步具体观察1990年至2000美国十年大牛市期间的经济活动,同样可以得出上述大致结论,即我认为难以通过具体的经济活动荣枯去相对准确地权衡股市表现:  大致回顾了近30年美国股市与经济活动的关系,让我们再进一步观察中国股市与中国宏观经济活动的关系,如图所示,乃中国CPI、GDP季度增速年率、人民币基准利率变动、大型金融机构(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与上证指数的关系:  图中可以看出,1998年前,虽CPI、人民币基准利率处于明显下降过程,然GDP数据获得的刺激效果并不明显,GDP增速总体处于下降趋势,而股市却总体宏观震荡走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造成GDP数据表现不佳,促使中国通过令经济进行转型升级,股市市盈率故虽总体高达60,但并未演变成股市的深度调整,整个股市逆宏观经济基本面表现趋强。  目前中国GDP增速,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反应出中国经济活力下降,然这未必不会类似1998年中国国企改革前后的大环境――形势倒逼经济升级转型,时有朱F基总理,今有更强习、李组合。这个过程甚至可以从1960年至2000年的美国股市与对应的经济活动表现中找到诸多相似线索。再看1980年至2000年期间的美国股市与诸多经济活动指标:  上图美国PMI制造业数据与美国股市的相关性,也能进一步反应宏观经济活动与股市的宏观运行关系不大:1987年12月至1991年1月,PMI指数从61下降至39.2,PMI在50以下运行的时间约1年半;当时的美国GDP数据也是节节下滑,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见下图);失业率也在80年一轮危机触顶10.8之后调整至5.2左右,又再度恶化(见下图)。毫无疑问,这段时间的美国也饱受经济危机困扰,比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严峻得多。但看对应的美国股市表现,“1987年的股灾”已提前反应了后续几年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利空,2015年6月的股灾又何尝不可能如此呢?如果你还坚信习、李主政背景下的“中国梦”,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从上图中美国GDP数据变动及PMI数据变动可以发现,期间美国经济也经历了多次看似衰退的表现(PMI指数多次击穿荣枯线50,甚至击穿过40),然不过仅仅对应着股市的小小波折,没有影响美国20年大牛市的主基调。此进一步表明:宏观经济糟糕,未必意味着股市也将对应糟糕,它反而可能意味着否极泰来的机会。  系统机会与风险可以得到大致量化  通过对整个A股市场进行进行系统分析与梳理,我认为系统性机会与风险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量化。今年6月上证指数见顶时的上海A股市场最高均价为14.21元,对应着24.88倍的上海总体市盈率,看似相较于2007年10月上证指数见顶6124点时的市场顶部低不少。回顾年的牛市顶部,上海A股市场的市盈率曾高达70.53倍,市场均价高达20.66元。然我们观察2007年上证指数见顶时,上海A股均价与市盈率并未同步见顶:为何上海A股市盈率顶部形成时点是日,而上海A股市场均价的顶部则在日呢?进一步梳理后我发现原来是这样:这期间有诸多大盘蓝筹股上市,包括超极航母中石油、(,)、(,)等,这些蓝筹股拉低了市盈率,但推高了整个市场均价。此后数年至今,有更多大型蓝筹股上市,这使得上海股市的市盈率与均价指标等,相对于以往历史严重失真。这增加了我们判断市场系统风险的难度,同样也增加了今年6月通过历史来参考上证指数见顶的难度。基于上海A股市场数据欺骗性的考虑,笔者过滤了沪深A股市场49只银行、、、股票对市场的影响,再进一步分析整个沪深A股市场,其数据也能很好反应整个A股市场的系统系机会与风险,得出的结论与深圳A股市场差不多。在6月12日当天,扣除49只金融股的整个沪深A股市盈率为69.71倍,非常接近深圳A股市场的68.92倍。但是,深圳A股市场的风向标则非常明显,关于6月市场的系统系风险提示也非晰。在6月中旬,深圳市场体现出的系统风险可谓相当清晰。就整个深圳A股市场的市盈率来看,68.92的最大值,相对于日的76.13点,也仅约10%的空间,参与价值还有几何呢?再看对应均价,6月深圳A股均价最高已达到创纪录的26.68元,远高于日的22.4元,系统风险更是昭然。故如果单纯就市场数据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深圳A股市场的参考价值要大于上海A股市场的参考价值。再看对应的深圳指数:6月整个创业板市场市盈率高达140多倍,这是全球任何一个市场都不可能长期承受的。而6月创业板对应超过43元的总体市场均价也已超过2010年最高均价,也具备明显的不可持续性。观如今,创业板市盈率已回落至70以下,虽依然显高。但可以通过时间及业绩改善进行消化。美国1966年至1980年期间的市场也曾大体如此:虚高的市盈率并未引发市场宏观转熊,1929年的股灾并未重现,虚高的市盈率通过公司的经营改善来,以时间换空间得到了充分消化。就创业板而言,即便此后数年A股市场再创新高,创业板再创新高已几乎不可能,较理想的情况是通过宏观区间震荡来逐渐消化泡沫。如美国百年道琼斯指数,以及对应的市盈率图示:  1900年至1920年间同样如此,美国股市总体处于区间震荡,但市盈率却逐渐下滑。即整个市场泡沫通过时间与公司经营的改善来得到了很好消化。这意味着,并非泡沫总会通过市场崩溃来进行消化,2008年的市场崩溃不会重演。1966年至1980年的美国股市同样如此,30年时间约20倍涨幅的大牛市,并未通过市场的崩溃来结束泡沫,而是在市场宏观区间震荡中,通过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来消化了泡沫。  综上所述,希望通过相信所谓经济学家的观点,尤其是一些阴谋论观点来驾驭市场,几乎不可能取得很好的长效。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证明:中国执政党的政治与经济调控智慧,非一般经济学家的静态眼光能完全洞悉的。尤其当届习、李组合的智慧,以及体现出对智慧的执行力,绝非近几届可比,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习、李组合就是最强有力的  “市场基本面”。  美国百年股市回顾(后段市场详细描述内容大多来自网络搜集,图片乃自制):
  笔者以为,1900以来的美国百年股市,其宏观运行主要分为如下几段:  1)、1900年至1920年的宏观区间震荡。
  道琼斯工业指数大体在50至110点区间震荡,消化着股市泡沫。此段美股市场表现与类似于1965年至1982年的市场表现。  2)、1921年至1929年近10倍涨幅的超极牛市,以及1929年至1932年回到原点的股灾,股指几乎下跌了近90%:
  这个过程多少类似2008年上证指数见顶6124点的大牛市,以及随后泡沫破灭下跌至1664点的股灾。  3)、1932年股灾见底40.6点后至1966年的20倍大牛市。也但愿A股市场在2008年见底1664点后,对应着相似的宏观:
  4)、美股在年的30年间,累计20倍涨幅后,并未对应着新一轮股灾来消灭泡沫。而是像年间,市场泡沫通过宏观区间震荡得到了充分消化:
  我想这应该属于中国股市未来数年的最差状况。没有必要担心类似2008年的市场崩溃再次发生,就像美股历史上多次担心1929年的股灾一样。  5)、从1966年至1982年,经历十几年宏观区间震荡后,美股于1982年开始再度迎来20年上涨十五倍的大牛市:
  虽个中也经历了1987年股灾,但那也不过是牛市荡气回肠中的小小插曲!  6)、2000年至今的美国总体在震荡中走强,期间经历过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灭冲击,2008年次贷危机的冲击:
附《美国股市发展史》(来自网络)  美国股市发展史  1551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资者是喜欢探险的伦敦商人。但西方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所最早却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英国和也在较早时候建立了证券交易所。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较晚建立起来的美国股票市场却是对现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最有典型意义的,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逐步变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证券交易市场,美国也成为证券投资的中心。我们对西方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理论的研究,也以美国为主,基本也可以窥得西方现代股票投资和股票投资理论发展的全豹。  美国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近200年的发展大体经过了四个历史时期。  一、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8世纪末至1886年,美国股票市场初步得到发展  美国证券市场萌芽于18世纪末,1811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严格意义的美国证券市场真正形成,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马里兰州和费城的证券交易所在交易规模和活跃程度上和美国纽约交易所都相差无几。与其他交易所不同,纽约证券交易所禁止庞氏(Ponze)骗局式的融资,这帮助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与其他交易所竞争中胜出。1850年代电报的发明,强化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对其他地域****易所的影响,其他交易所被迅速的边缘化,华尔街成为美国股票和证券交易的中心。  从交易品种上看,当时各主要证券交易所最初交易主要品种是商品、联邦政府债券和新独立的州政府债券,也包括部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票。1790年,当时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规模发行债券直接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活跃。最早进行活跃交易的美国股票是1791年发行的纽约银行和美国银行股票,1830年诞生了第一只铁路股票,
1850年铁路股票已达到38只。年的南北战争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军费融资,证券市场得到空前发展,股票发行也迅速增加。1860---1870年,铁路股票在美国大量上市,出现了铁路股票泡沫,使美国证券市场开始从过去的债券市场向股票市场转化,但1886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证券市场以国债、地方政府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为主,
19世纪的后几十年股票市场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华尔街的主角。  这一时期的美国股票市场几乎纯粹是一个投机市场,华尔街的交易具有很强的掠夺性,当时美国政府的腐败也助长了当时股票市场的操纵和掠夺。这一时期,美国两次试图建立中央银行的努力都归于失败,美国的商业信奉“最少干预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格言,“这种情况(没有政府管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与金融是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条件下自由发展的”。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早期交易中,政治和金融投机关系密切。纽约交易所的创始人之一,联邦财政部长助理威廉?杜尔,热衷用政府官员的地位操纵股票,成为美国以后200多年股市操纵者们的鼻祖,当时政府官员利用自身权力从证券市场牟利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股票交易所历史上的近一个世纪里,股票价格并非定期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的文章倒是泛滥成灾,且一般都是不实的报道,股票操纵者的拿手好戏就是制造消息……为了规避风险,一些投资者只投资于其他较为安全的领域。”垄断股票、对倒(match
sale)成交的情况非常普遍,“早期的纽约市场只能为拥有足够资本和闲暇时间来投机股票的交易商提供一个赌博场地”。当时的华尔街有很多专以股市操纵为职业的所谓“强盗式的资本家(robber
barons)”,如丹尼尔?得鲁、范德比尔特、杰?古尔德等,这些人公然通过垄断上市公司股票、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甚至贿赂法官改变规则等为自己牟利。华尔街信奉的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社会达尔文思想,中小投资者根本没有得到保护。这一时期,美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操纵现象严重的市场。  二、第二个历史时期是从1886年――1929年,此一阶段美国股票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情况非常严重。  这一时期,从经济方面看,美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从19
世纪的后期开始,当时为了给铁路、制造业和矿业融资,企业纷纷发行股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场成为美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8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日交易数量第一次超过100万股。1889年《华尔街日报(,)》成立,标志着美国证券市场开始步入股票交易时代,查尔斯?道开始在《华尔街日报》发表大量关于股票投资的文章。1896年道琼斯指数成立,此时,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不仅对借款者、投资者和那些在证券市场工作的人员意义重大,而且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活力的晴雨表。  1895年至1904年美国发生了第一次合并收购的浪潮,大工业家和金融家联合起来形成了工业托拉斯。1901年美国钢铁公司成立,这是第一次涉及10亿美元以上的重组交易,当时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00亿,美国钢铁涉及的重组交易相当于美国经济总产出的7%。  1900年,工业股票成为美国股票的主体,这标志着美国股票市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年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股票投机奇才杰西?利费佛开始在华尔街崭露头角。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一方面战后自由贸易扩大,通胀率保持在低位,美国企业的管理和竞争力迅速提高,多种发明和技术如汽车、无线装置、电器和石化产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前景。1924年,提出了“股票是长期投资的最好工具”的惊人结论和“股票价值决定于其未来收益”的重要思想。美国经济更是进入著名的“科利芝繁荣”,基本面支持了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战时公债逐步退出美国证券市场增加了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国际资本也大量流入美国,银行借款又进一步刺激股市上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在这段股票牛市的后期,乐观演变为疯狂,汽车和无线电的股票被暴炒,1925年开始到1929
年美国股市崩溃前,标准普尔指数三年多的时间上升近200%。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纪元”,经济周期将会因为美联储的成功管理而消失。1929年崩溃前,美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P/E水平接近20倍,市净率P/B水平达到当时创记录的2.01倍,当时的股票价格现在看来也是非常高的。  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监管,当时美国股市投机和股票操纵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股票市场的发展伴随着频繁的股市恐慌,政府开始着手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管。这一时期,主要的美国股市崩溃分别发生在1893年、1901年、1903年、1907年、1914年、1917年和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1893年的股市恐慌伴随着美元的贬值和严重的黄金外流。1901年的股市恐慌的诱因则是由于哈里曼(Harriman)和摩根(J.P.Morgan)争夺北(,)铁路控制权的争夺战。1907年,海因兹(Heize)操纵联合铜业公司失败,直接酿成了市场的巨大恐慌、并导致股市的大萧条,银行恐慌和黄金外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美国股市的崩盘,纽约证券交易所关闭了四个月,1917年美国参战,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下跌。1929年美国股市进入大萧条。  1913年之前,美联储尚未成立。J?P?摩根先后在1893年和1907年两次组织救市,他挽救了许多投资银行、经纪人和投资者,也挽救了华尔街。
1907年的股市恐慌导致了美国政府对股票市场操纵和投机行为的关注,休斯(Hughes)委员会开始于1908年调查美国证券市场(包括市场)的操纵行为,休斯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指出纽约证券交易所存在操纵和投机的现象,并把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参与者分为投资者、操纵者、无经验的交易者等五类。休斯报告却建议美国政府不要采取激烈的行动改变华尔街的交易规则,仅仅呼吁交易所的参与者要加强自律。尽管《谢尔曼反拖拉斯法》1890就已经通过,货币托拉斯在20世纪初的美国还是得到迅速扩张,并最终引起美国民众的广泛质疑。1912年美国众议院成立银行委员会调查华尔街的货币托拉斯,举行了著名的皮若(Pujo)听证会,此次听证会使政府对华尔街的监管向前迈了一大步,并导致联邦储备银行在1913年成立,联储开始介入对华尔街的公共干预。这一时期由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布兰代斯领导的反对金融权利过于集中的运动也取得了成果,金融寡头的操纵等不当行为不得不收敛。1916年《克莱顿法案》通过,该法案的主要目标就是剥夺金融托拉斯的权利。  在这一历史时期,“股票欺诈并非该特别谴责的行为,而是整个股市体系的一部分”。那时美国股票市场上的知名人物都或多或少地通过不光彩的手段和欺诈发财,操纵的手法也变出了花样。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后,美国政府于1932-
1934年在皮科拉(Pecola)掌管下举行了著名的“皮科拉听证会”等股市调查行动。“皮科拉听证会”揭露了20世纪初华尔街习以为常的种种不正当行为:信息披露不充分,内部人交易,不正当销售证券,逼仓和坐庄(maket
coeners and
pools),利益冲突等。年对Piggy-Wiggly公司股票的操纵被认为是1920年代过热操纵的典型案例,交易商快速拉升股价,股价在一年左右的时间上涨超过2倍,吸引大量不知情的跟风者,内部人在股价崩溃之前平仓出货。年华尔街最出格的庄家是大通国民银行的主席,他通过向自己的银行借款并组织私人投资基金参与炒做自己银行的股票。查尔斯.庞兹的“庞氏骗局”也在这一时期出笼。而投资信托(共同基金的前身)的数量在20世纪20年代迅速增长,但像个人投资者一样“这些信托也卷入市场操纵、拉抬股价、相互对倒买卖自己的股票”。这一历史时期,美国股市仍是一个投机占主流的市场,投资思想初步得到发展。  三、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从1929年大萧条以后至1954年,美国的股市开始进入重要的规范发展期  1929年8月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最高超过到380点,而1932年该指数最低下跌到42点,跌幅接近90%,道琼斯指数再次回到380点是在25年之后。1929年到1933年,美国股市下跌的同时,大量的债券被拒付,美国约有40%的银行倒闭。  大萧条导致国际货币竞相贬值。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1933年美国也被迫放弃金本位。金融危机加重了经济危机,大萧条期间,美国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失业率从3.2%上升到最高41%,GDP从1929年的1500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1080亿美元,前后有85000家企业破产,储蓄最高下降50%,工业生产下降了45%。从1931年开始,大萧条开始向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蔓延,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为了走出大萧条的困境,美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一向主张放任自由的共和党政府1930年签署《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国际贸易保护战拉开了序幕。1931年胡佛政府组建金融有限公司向困难的银行和企业贷款,但这个机构对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微乎其微。1932年联储甚至执行公开市场操作,向部分银行提供额外的资本金。1933年民主党人福(Flanklin
Roosevelt)上台后政治和经济潮流发生了大的转向,罗斯福政府开展对华尔街的皮科拉调查,经济上实行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对华尔街的监管,制定了一系列恢复国民对金融信心的银行和证券改革措施。  大萧条之后,美国股票市场进入一个重要的规范和恢复期。虽然面临华尔街利益阶层的坚决反对,罗斯福坚决地推行新政,重构了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框架。金融操纵被立法禁止,上市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成为华尔街监管的主题。1933年国会在美国股票市场已经运行了100多年后出台第一部全国性的证券业法规《1933年证券法》,主要规范证券发行人的信息披露。《1933年银行法》将商业银行与投资务分开,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地位被进一步强化,存款保险制度建立。《1934年证券交易法》颁布,该法案对证券操纵和欺诈进行了界定,证券诉讼中的辩方举证得以建立,大大规范证券交易行为,并促成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建立。《1935年银行法》修订了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所有存款超过100万美元的银行进入联邦储备体系。《1935年公共事业控股法案》加强了对公共事业机构的监控。《1938年马洛尼法》建立了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场外交易纳入监管范围。《1939年信托契约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法》等法律也相继颁布,基金等中介的投资行为被严格监管。1941年保险公司又一次被允许购买股票。  1929年的大萧条极大地打击了人们对股票的信心,在美国股票市场大萧条的低谷期,股票的投资价值也被严重低估,股票的P/B平均值不到0.5,许多股票的清算价值都大大高于股价,股票市场开始从惨痛的记忆中慢慢恢复。1933年开始,美国股市进入相对平稳的恢复期,直到1954年,股票的平均价格才恢复到1929年的高点。1934年本杰明?的《证券分析》首次出版,格雷厄姆提出了新古典价值投资理论。1936年,发表《通论》,论述了股票价格决定的“选美理论”。1038年,?出版《投资价值理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股票价值的折现原理。  以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为主体,这一时期现代机构投资者开始得到发展,1950年共同基金的数量达到98只,总资产为25亿美元。1940年,400万员工占私人部门劳动力的15%为养老金计划覆盖,1950年,980万员工,占总劳动力的25%为养老金计划覆盖,而养老基金逐步成为股票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这一历史时期,美国股市真正进入投资时代,价值投资思想是这一时期主流的投资思想。  四、第四个历史时期从1954年至今,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美国股票市场进入(,)时代以1958年长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在美国股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普通股的股利收入为标志,成长投资一度成为主流的投资思想。这一时期,价值投资思想与成长投资思想逐步融合,现代价值投资思想破茧而出,1990年代被动投资开始大行其道。  这一现代发展期可细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是从1954年到1973年的“成长年代”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道琼斯工业指数从400点上涨到超过1000点。这个时期的上半段也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经济进行调整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变为政府经济政策的实际选择,低的通货膨胀率和高的实际增长率是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美国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从国际金融体系看,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国际经济的核心角色,稳定和强势的美元在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帮助美国统治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从产业发展看,汽车、住宅、电视和新型家电产业发展迅猛,汽车、消费信贷和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提高了人口的流动性和美国经济的运行效率。60年代后期,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石油价格上涨、国际收支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问题,最终导致1971年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元贬值和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大量的石油美元、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元储备和美国的利率管制催生了欧洲美元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这一市场的出现一定程度削弱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加深了美国股市70
年代调整的深度。  这一阶段股票的上升又可分为“三杯马提尼酒”的50年代和“活跃上升”的60年代。  1.1
“三杯马提尼酒”的50年代  共和党在失去执政地位20年后,1953年艾森豪代表共和党重新登上总统宝座,华尔街与政府的敌对得到缓解,50
年代的股票市场被称为“三杯马提尼酒的时代”,是美国股票市场的20世纪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华尔街经纪人的日子非常好过,多数经纪人可以惬意地享受
“三杯马提尼酒的午餐”。这一时期的股票市场的热门是美国钢铁、摩托罗拉、惠普(HP)、拍立得(Polaroid)等股票。  1958年,长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在美国股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普通股的股利收入,在此以后股票市场的股利率就再未超过长期债券的收益率,这标志着传统价值投资的终结。同年,出版《普通股的非凡利润》,成长投资思想体系进一步得到发展;几乎同时,里亚尼和墨顿?发表“资本成本、企业财务与投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论断,已经开始为1980年代债务大扩张鸣锣开道了。1959年,马克威茨整理出版《资产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理论金融的投资理论悄悄诞生了。  1.2
“活跃上升”的60年代  60年代初,美国股票市场进入了一个疯狂的成长投资年代,人们迎来的是股票腾飞的10年。60代至70年代初成长股的投资经历了以下四次热潮:  第一个热潮是技术股和电子狂潮。预期盈利不断增长的成长型股票,主要是像德州仪器公司和摩托罗拉这样的与新技术联系的公司首先成为股市的宠儿,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渴望投资于宇航、半导体、光学扫描器和其他深奥的仪表装置,由于有这种高涨热情的支持,这些行业的证券价格猛烈上升。”部分股票的市盈率高达70和80倍。“电子狂潮”和美国历史上空前的IPO(首次新股发行)热潮在1962年出现,其“景象与1929年的投机狂潮极为相似”。  成长股的投资热潮尚没有消退,60年代中期,伴随着
“联合企业”投资的狂热的来临,美国股市进入历史上第二次购并浪潮。尽管当时的反托拉斯法禁止大公司大量收购同行业的企业,但购买其他行业的公司并不受司法部的干预,部分公司开始尝试通过利用现金和换股等不同方式,收购市盈率低的其他企业,提高自己公司的EPS(每股收益),来“制造”成长神话。上市公司通过建立“联合企业”所产生的所谓“协同效应”,人为制造利润成长,以此提高股票的价格。这一热潮随着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对联合企业的合并调查和收购会计制度的改变而在1968年崩溃。  60年代末期,又出现了概念股票投资热潮。发展壮大起来的投资基金纷纷集中持有预期发展势头良好的“概念股票”,投资者往往只关注收益成绩而忽略风险承担,大学捐赠基金和传统的保守金融企业也被卷入投机的浪潮,华尔街信奉“我不要听证券分析家的分析,我只要一种有用的概念”
,行销概念的“学生营销公司”和老年护理概念的“美国四季护理中心”公司成为这一时期概念股的代表,这些概念公司后来多数被证明几乎不值一文,很多公司事后被发现犯有欺诈行为。1969年―1971年的空头市场宣告了概念投资的终结,此后,“迷信收益成绩及概念股票在华尔街一被提起就会遭蔑视”
。  成长投资的最后一波是70年代初的“漂亮50”浪潮。机构投资者不再追求激动人心的概念股票,而是恢复“稳妥的原则”,争相购买并长期持有那些能够长期稳健成长的知名公司的股票,通用电气、宝丽来、可口可乐、麦当劳等行业巨头构成的“最有吸引力的50种股票”(nifty
fifty)在这一时期剧烈上涨,最高平均市盈率超过60倍,这一投机热潮在1973年的股市下跌中最终崩溃。美国股票市场从最高点的整体跌幅接近
60%,考虑到当时美国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1972年-1974年美国股市的下跌幅度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与1929年大萧条接近。  在50年代至60年代的牛市中,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
1950年至1970年,共同基金的数量由98只增加到361只,基金的规模由25亿扩展到480亿。1960年,参加养老金计划的私人部门的员工达到
1870万,占总劳动力的41%。1962年,应用于个体经营者和自由职业者的基奥(Keogh
Act)法案推出。1970年,养老金计划的范围扩展到私人部门劳动力的45%。股票市场的资金来源更加长期化,其社会影响力也日益加大了。  1961年,威廉?夏普在《管理科学期刊》,发表了著名的“投资组合分析的简化模型”一文,提出单因素的市场模型。1964年夏普与林等几乎在同时提出了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喧嚣的成长股投资年代,理论金融的投资思想体系比较完整的建立了起来。1968年,Q理论问世,似乎从理论上预测了60年代疯狂成长股投资的终结。  2.第二阶段从1972年到1981年,美国股票市场进入20世纪的第二次整理和动荡的阶段  这一阶段美国股市与美国经济一样处于动荡和盘整的阶段,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974年12月最低跌到580点后,长期在800点左右徘徊。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价格上升了3倍,美元进入了长达
10年左右的贬值时期,整个70年代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超过50%,美国经济开始进入滞胀阶段,年的衰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最严重的衰退,实际GDP下降了4.1%。  1973年纽约交易所固定佣金制度废除,证券经纪业务竞争进一步加剧,1974年雇员退休所得保障法案(ERISA)在国会获得通过,大大强化了对雇员退休金投资股票的保护,个人退休账户(IRAS)和员工持股计划(ESOPS)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养老收入保障公司(PBGC)同时成立,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养老金机构的进一步发展。1981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雇主推行固定缴款的养老金计划,401(K)计划开始推出,养老金计划风险和管理责任由雇主转移到雇员,养老金更加快速地进入股市,养老基金对股票市场影响进一步增强了。  1979年前,通货膨胀在沉重打击股票市场的同时,债券市场却相当不错,资产支持证券(ABS)和垃圾债券市场快速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发展迅猛。1979年保罗?沃克就任美联储主席,开始了货币主义的政策实验,利率开始疯狂上涨。1980年美国的优惠贷款利率一度突破20%,在股票市场下跌的同时,美国的债券市场也开始大幅下挫。  3.第三阶段从1982年至今,此一阶段是美国股票历史上一个新的发展期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长期的经济增长,伴随短促的经济衰退为1982年以后的股票市场的长期繁荣创造了条件。证券化、国际化、美国化成为这一时期金融发展的特征。股票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不断成熟扩大,政府对投资者的保护更加完善,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大规模的收购兼并活跃,高科技股票脱颖而出,股票市场空前繁荣。  1980年上任的里根总统在任期的前两年的主要精力放在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与美联储控制通货膨胀的努力终于在1981年开始显现出效果,1981年通货膨胀率被控制在9%(1980年为15%)。里根政府强势美元的政策支持美元出现了连续四年(至1985年广场协议)的升值,较高的利率和强势的美元吸引了国外投资者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也减轻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加上里根政府大幅减低资本利得税,迅速扩张的消费狂潮,使得1982年道琼斯工业指数创出新高并一举突破2000点。  1982年,债券融资的“415”规则开始推行,证券公司在证券承销方面更加进取,公司债券发行更加简便易行,这一方面促进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大量外国投资银行开始进入美国市场,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垃圾债市场的发展。1982年爆发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一定程度加速了国际资本向美国的回流。  垃圾债券、杠杆收购、大规模的兼并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的标志,正是这些交易促进了股票价格迅速回升到与内其在价值相当的水平。垃圾债券是指被证券评级机构评定在“投资等级”以下的,有较高风险和较高收益的债券。垃圾债券诞生于1977年,但其迅速的发展却是在80年代。麦克?米尔肯和他的企业DBL公司成功地开发出了垃圾债券市场,在企业脱媒和金融证券化的大背景下,许多商业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纷纷购买高风险债券以提高收入。1985年高收益债券占新发行债券的20%,1988年RJR纳贝斯科收购案涉及320亿元的合同,创出美国股票历史上最大的收购事件,标志着垃圾债券和杠杆收购交易的顶峰。80年代的购并浪潮中,垃圾债券起到了决定的作用,80年代的10年间,美国共发生了23000起公司合并案,82家《财富》500强企业被吞并,而类似罗伯特?墨多克这样不知名的新型传媒企业则在购并中壮大起来,1988年美国股票市场的收购总价值超过2800亿美元。  70年代的股票下跌使大量企业的股票价格低于账面价值,利用杠杆收购,收购者可以按折扣价格获得企业资产,垃圾债券和套利者大量的购并活动使80年代的股票回升比大萧条之后要快的多。20世纪杰出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也80年代的美国股票市场活跃起来,并参加了这次著名RJR纳贝斯科收购战。  1982年股市跌入谷底以后,规定缴费养老金方案得到迅速发展。按传统的做法,工会一直把规定受益方案作为保证其会员退休后的福利保障,工会的衰退意味着对这一方案的支持越来越少。在管理层中,规定受益方案也不如以前受欢迎了,因为所谓的过度出资方案有时使企业容易受到被收购的威胁。人们认为,规定缴费的管理比规定受益方案的管理更经济。此外,规定缴费方案尤其受到那些喜欢监管自己投资的雇员的欢迎,因此,企业倾向于向所有的雇员提供这种方案。固定缴费养老金方案的一个重要选择是401(K)计划,这些计划投资标的的选择通常严重地偏向于股票。这样,401(K)方案的发展刺激了公众对股市的兴趣。  在经历了从1982年开始接近5年的牛市,上涨超过
200%之后,日美国股市发生了大崩盘。道琼斯工业指数当天下跌了508点,下跌幅度达到22.6%,这是道琼斯工业指数历史上最大的单日跌幅。这次美国股票市场的崩盘导致了全球股市的传染性暴跌,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中,东京的股市下跌幅最小,仍下跌了15.6%,新西兰股市下跌达到
40%,香市则被迫关闭。一般认为,国内利率的不断上升、美元汇率的持续下跌、程式交易及投资组合保险行为和国际投资者抛售美元国债等是1987年股市崩盘的诱因。当国外投资者因担心美元继续下跌而纷纷在国债市场抛售,美国长期国债利率超过10%时,股市的高市盈率看来难以为继,股票的大幅下跌便开始了。  1987年的美国股市暴跌非常壮观,并伴随着垃圾债券市场的崩溃、储蓄贷款协会的危机(主要是由于大量投资于垃圾债)和商业银行的短暂困境,经常被人们与1929年的大崩盘相提并论,但它几乎未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长期的影响,并未造成经济的持续萎缩。美联储在股市崩盘后,迅速行动起来,宣布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提供紧急准备金给任何需要帮助的银行,避免股市和经济重蹈1929年的覆辙。公众的信心得以维护,商品和资产价值的紧缩没有出现,1987年的股市危机后来被证明是一次买入的大好机会。美国股票市场在1989年即创出了历史新高,道琼斯工业指数稳稳地站在2400点之上。  1991年道琼斯工业指数从2000多点起涨,
1997年达到8000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警告投资者不要“非理性地狂热”。然而股市稍做调整,就又向上狂奔,1998年道琼斯工业指数突破9000点,1999年突破10000点,2000年突破11000点。反映科技股走势的NASDAQ指数,更是从1991年的500点左右上涨到
2000年的5000点,涨幅更加惊人。至2000年,美国股市已连续上涨了18年,这是华尔街历史上最长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历史上最大牛市的基本背景包括强劲的经济,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美元的升值,外资的流入,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收购兼并的高潮等。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国际化一定程度上就是金融的美国化,资产证券化、证券业绩指数化、股东价值最大化导向、金融杠杆化、衍生交易化等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共同特征,而美国的金融资本影响力遍布世界。以为代表的美国对冲基金成为一种新的金融力量,从1992年英镑在欧洲货币机制的瓦解,到1994年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再到1998年的货币危机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救助事件,对冲基金的影响不断扩大,频繁的国际金融危机似乎也不断强化了美元和美国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1996年到2000年美国的400多起收购中,1/4是国外企业的收购事件,美国资本市场成为世界资本投资的对象。  1997年,美国的资本收益税从28%下降到20%,刺激了美国股市的进一步上涨。1999年,政府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规定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可以在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下经营,废除了《格拉斯―史蒂格尔法》中有关禁止混业经营的条款,在放弃分业走上混业的道路上“整合”了美国的金融法律体系,成为美国金融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文献,标志着金融混业经营时代又一次来临。势力雄厚的全能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节约了交易成本,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配置效率,也起了支持了美国股市繁荣的作用。  1982开始到90年代末,美国机构投资者的增加也是空前的。1982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只有340个,但到2001年,美国共同基金数目达到8307个,比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上市的股票还多,大约相当于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两个市场上市股票数量总和。1998年美国共同基金账户数目超过1.19亿,平均每个家庭拥有2个股东帐户,股票市场的涨落与美国的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休戚相关。至2001年三季度,包括退休金、养老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占美国公司权益证券的比例达到47%。同时共同基金也成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一支机构投资者力量,其持股占资本市场的比重在1999年底达到17.4%。至2005年底,美国退休养老金资产规模已高达近4万亿美元,退休养老金(不含公司)持有资本市场总市值的22%,并且共同基金总资产中超过33%是由退休养老基金所持有,退休养老金是美国资本市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随着机构投资者实力的不断增强,8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股市进入“机构投资者的觉醒”的时代。大部分机构投资者慢慢放弃了传统的“用脚投票、不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华尔街准则”,机构投资者日益认识到仅仅用脚投票是不够的,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利益受损害的还是自己,对管理层的行为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在需要股东表决的问题上投票时,他们开始采取谨慎的姿态。机构投资者也发觉在实际操作中因对某公司管理行为不满而抛售股票,既不明智也不可行,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比重日益提高,往往一只股票有多家机构大量持股,如果一旦这家公司出现问题,机构投资者相互间面临博弈,情况可能类似于“囚徒困境”。如果大家以自身利益为出发选择抛售股票,由于操作的同向性,很容易使这支股票遭遇到流动性风险,造成股票价格直线滑落,机构投资者都无法抛掉股票。也就是说,都采取抛售策略,造成的结果却是股票并没有抛掉,股票市值却损失巨大,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任何一个机构投资者所愿意看到的。因此在这时候,机构投资者最优的策略是联合起来,积极介入上市公的经营管理,改用脚投票为用手投票,向管理层施压,要求改善公司经营,从而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增加公司的价值,使自己手中的股票市值上升。公司的执行官们发现挑战者越来越来多来自于机构投资者、以及一些活跃的股东,他们要求所持股的公司具有长期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一转变被称为“机构投资者的觉醒”。这个时期,美国许多国际著名的大公司包括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及IBM公司在内,都迫于机构投资者的压力而不得不更换其主要管理人员。而在更换管理人员后,这些公司的市场绩效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以美国加州公务人员退休健保基金体系(以下简称CalPERS)为例,CalPERS是一个由州政府立法设立并由税款资助的庞大基金。以其规模来讲,
CalPERS是全美最大的退休基金(全球第二大)和全美第二大的保健计划,2000年基金总额即已超过1700亿美元,参与享受其福利的人数也超过
120万。CalPERS的投资非常注重所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近年来更积极介入上市公司治理改善,原因就在于CalPERS发觉投资企业后,如果被动地分享投资对象的经济利润是不够的,亏损的概率可能依然很高。于是它利用自己的股东地位直接参与或否决企业的重大决策,如撤换董事主管,改变经营方针路线等等。  公司利用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方式投资的方法简单来讲,是根据市场业绩和专业咨询人员提供的分析选出自己有大笔投资的十几至几十家大公司,确定其经营有改善的余地,向这些公司派驻人员或代表予以密切关注甚至直接干预,力促其改善经营,必要时甚至改选董事会和罢免总裁。这样,机构投资者就不是单纯投资者的角色,事实上进而扮演了经营的主角。这种积极管理的方法虽然增加了投资委员会的工作量,其扭亏为盈的功效却十分显著,得到了业界的佳评。CalPERS采用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方法进行投资的实绩也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前5年平均业绩低于标准普尔指数高达85%的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在经受了CalPERS的有力干预之后,5年的平均业绩竟高出标准普尔指数达33%之多。与CalPERS相仿,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专门以此为投资理念和投资手段的基金和共同基金,他们采取的投资策略就是有意并专门选择公司治理不好的上市公司投资,取得较大的股权后,通过劝说、说服、罢免等逐步升级的手段改善上市公司治理,从而提升公司价值获利。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是这一时期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经营与管理的代表人物。  进入九十年代,网上交易服务引人注目的发展和1997
年后股市最辉煌的上涨几乎同时发生。根据股票交易委员会的一项调查,1997年美国有370万个网上账户,到1999年达到970万个。网上交易的发展以及相关的以为基础的信息和交流服务的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增加人们对股市的关注。由于投资者在空闲时坐在客厅里就能得知变化的价格,因此工作时间以外的交易同样使人们增加对市场的关注。网上交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美国股票交易市场的活跃,也成为九十年代美国股票市场“非理性繁荣”的重要催化因素。  90年代股票证券的准货币化也是一大奇观,一方面股票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储蓄的主要工具,而90年代繁荣和不断扩张的股市,保证了股票市场良好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股票成为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货币替代,政府部门出于政治经济学的考虑,竭力讨好股票市场。另一方面,人们的收入由于股票期权、401(k)定额养老保险计划等的广泛使用,也进一步替代现金收入而股票证券化了。在美国社会中,股票市场成为美国政治、经济、金融当之无愧的核心,成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象征,股票成为美国家庭的财富储藏手段和收入工具,甚至成为普遍接受的交易工具(换股交易、基金支票、期权激励等),特别是在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下,股票证券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能带来稳定长期收益的准货币。  90年代的大牛市成就了巴菲特成为美国首富,古典价值投资理论被巴菲特发扬光大,强调资产转换价值和控制投资的现代价值理论也在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行为金融的研究在1990年代进入黄金时代,萨勒、希勒和曼等对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市场泡沫、股市中的“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投机价格和流行心态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切换机制的研究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面对不断上涨的美国股市和汹涌的网络浪潮,巴菲特选择观望。行为金融的代表人物之一希勒,在1999年,发表《非理性的繁荣》一书,对美国股市的日益泡沫化发出了警告。  90年代的股票市场牛市在2000年的春季,随着网络股泡沫的破灭而开始下跌,美国经济也从2000年开始步入衰退。日的恐怖袭击,导致了美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下跌,很多被牛市掩盖的金融丑闻也被随后揭露出来。随后布什政府和美国国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金融欺诈,恢复投资者的信心。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获得通过,这一法案对美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和公司治理进行了更严格的规范,虽然关于美国股市是否有泡沫的争论还在继续,但2006年即将结束的时候,道琼斯工业指数又一次冲上了历史新高。  220年的华尔街历史显示,资本浪潮总是波涛汹涌、激荡不息,其间险滩环生、漩涡迭起。在潮起潮落中,蓝筹股总是居于资本浪潮的主流地位、险滩漩涡的中心地带。远的如1929年的大崩盘;中的如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泡沫和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近的如世纪之交的科技股狂飙退潮。  1.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持续的股市狂热走到1929年终于难以为继,10月蓝筹股领头崩盘,之后一直跌势不止,一直跌至三年后的1932年才见谷底,直到六年后的1936年市场才告真正企稳。至此,已有半数的基金公司倒闭。这次股市大跌导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总体市值损失了60%多,引发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熊市,经历22年之后股市才回到崩盘前的水平。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如果投资人在1929年被高位套牢,则他们须等25年的时间才能回本。而事实上,当时大量的投资者因为通过股票质押融资放大了财务杠杆,股票暴跌导致血本无归,根本就没有等候25年的机会。1929年的这次股市大崩盘,因其影响之大,被俚称为华尔街股市的“熊市之父”(papa
market)。  2.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泡沫。有鉴于60年代概念股泡沫破灭的惨痛损失,70年代伊始的华尔街开始回归对有着稳定业绩历史的绩优股票的投资。于是形成了一轮以50只最大绩优公司为投资焦点的所谓“漂亮50”行情。IBM、施乐、柯达、麦当劳、迪斯尼、宝丽来、雅芳等蓝筹公司,都是其时“漂亮50”中的娇宠。这些股票被机构投资者们认为是信得过的、值得长期持有、一旦买入就不必再卖出的股票,故被称为“一次决策”(one
decision)股票。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信托基金等都蜂拥买入这些“一次决策”的蓝筹股。耐人寻味的是,这一轮以“回避概念投机、回归价值投资”为宗旨的大盘绩优股行情,走到后期竟然也演变成了一波投机过度的概念股行情,“漂亮50”本身最终也演变成为了一个概念。这一轮蓝筹股投机热潮于1972年达到顶峰,蓝筹股的股价上升到难以置信的程度。其时“漂亮50”股票的P/E平均水平达到了40倍以上,一些成长型的公司如IBM、得州仪器公司的市盈率曾达到80多倍(一年后,它们的市盈率只有20~30倍)。雅芳公司的市值竟然高于美国所有钢铁公司总市值。表0―4显示其时一些蓝筹公司的市盈率及其后的情况。  然而,没有一家大公司的成长可以支撑80~90倍的市盈率。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悲剧,这一轮蓝筹股投机泡沫直接导致了年的华尔街股市大崩盘并继而走出近10年的熊市,以至于后来人们是这样对“漂亮50”定义的:  Nifty
Fifty――Term given to fifty blue chip stocks which were so popular prior to the
bear market of  that their prices were temporarily driven up
to ridiculous levels.(“漂亮50”是指年熊市来临之前广受欢迎的50只蓝筹股,它们是如此地受到追捧以至于其股价一度高到了荒谬的程度。)  由蓝筹股狂潮引发的年的股市崩盘,导致市场大跌了约50%,市场自此步入了长达10年的大熊市,被俚称为华尔街的“熊市之母”(momma
market)。如果投资人买入的时间是1969年的最高点,则经历年的崩盘,投资人必须等待12年才能摊平。  3.1987年的崩盘事件。10月19日,蓝筹股领头崩盘,当天道指30暴泻508点,为华尔街有史以来单日跌幅最大的一天,此后4个月内道指30跌了近1000点。此次华尔街崩盘,瞬间波及全球股市,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南美和欧洲市场应声暴跌。  4.世纪之交的科技股狂飙退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掀起的科技股狂飙走到2001年终于出现了科技股泡沫的破灭,由此引发了股市暴泻。此次大跌中,以收盘点位计,道指30、纳斯达克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从2000年最时候的11722点、5048点、1527点下跌至2002年最低谷时候的7702点、1114点、776点,跌幅分别达到34%、78%、49%。据《远东经济评论》报道,仅2001年一年,美股市值就跌掉约4兆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相当于1987年全球股灾损失的两倍。  统计资料显示,在上述历次大熊市中,绝大多数蓝筹股从未幸免于难。而在股市大崩盘的时候,很多蓝筹股每每还扮演着领跌暴泻的角色。以最近一次的下跌行情为例,在2002年的华尔街股市低挫浪潮中,向来被认为是业绩稳健而股价偏稳的大电信股及大蓝筹股,其跌幅却是远高于大市整体表现。据美林证券公司的统计显示,最为客户喜爱的20只大蓝筹股直至2002年5月底已下跌了36.1%,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跌幅的一倍,亦高于纳斯达克指数同期26%的跌幅。AT&T、英特尔、IBM、EMC等蓝筹股截至2002年5月底已下跌了超过40%。其他四只广受投资者钟情的蓝筹股――朗讯、AT&T无线、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以及Avaya,2002年前5个月已挫落了50%,到7月份跌幅更超过此一幅度。国际光纤市场巨人康宁公司的股价从最高的113.33美元下挫到了最低的3.8美元左右;通用电气亦未能幸免,低点时候的股价同其2000年的最高点相比,已跌去了近60%;著名的辉瑞制药的股价也有超过40%的跌幅。微软、英特尔、通用电气、可口可乐、花旗集团、惠普―康柏等蓝筹股的价格分别从2000年最高峰时候的115.56美元、74.87美元、60.00美元、66.87美元、77.31美元、45.81美元下跌至2002年最低谷时候的42.83美元、13.22美元、22.00美元、37.07美元、26.84美元、11.16美元。网络蓝筹新贵雅虎分拆前股价最高达475美元,分拆后最高峰也有200美元,但在2001年最低谷时仅为8.68美元,不足最高价的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蓝筹思科超过微软和通用电气达到5792亿美元,成为世界股市市值最高的股票,而到2002年9月,市值缩水到原来最高位的10%。在香港资本市场上,旗下的和记黄浦和长江实业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香港大蓝筹,一直是盛产商业神话的香港的两面旗帜,但是在2000年开始的股市暴跌中,和记黄浦跌幅为66%,长江实业跌幅为55%,也远大于同期其他个股的平均跌幅,顿时让所有投资者咋舌。这类蓝筹股一向被认为是值得投资的股类,公司竞争力强,经营稳定,盈利派息有保障,但此轮熊市来临的时候,蓝筹股不仅没有托起股市,反而股价跌幅甚于大市。  历史反复显示,在资本市场的惊涛骇浪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安全岛和救生艇,蓝筹股也不例外。相反,在一次又一次的泡沫吹起然后破灭的潮气潮落轮回中,蓝筹股每每成为其中的激流、险滩和漩涡。而蓝筹股特有的质押融资的放大效应更可能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那些市场操纵势力的长袖善舞和翻云覆雨,则更增加了蓝筹股惊涛骇浪中的险恶。巴菲特说:“就像在华尔街市场发生的那样,聪明人在开头做的事,傻瓜在结束时做。”  从遥远的18世纪末到今天的21世纪初,200多年的华尔街历史,总是让人无限深思又无限感慨!美国经济学家霍华德"瓦克特尔(Howard
M. Wachtel,华盛顿特区的美利坚大学经济系教授)最近写了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其书名就使人不由感慨――Street of
DreamsBoulevard of Broken
Hearts(《梦想的街,伤心的路》)。书中说:华尔街在它220年的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大起大落。自从华尔街在18世纪末成为美国的金融大街以来,一批又一批的追梦人在这里粉墨登场,可上演的剧目却是一成不变:少数圈内人大发横财,多数梦想发财的人到头来两手空空。瓦克尔特教授说:“普通(,)时常受到诱惑,卷入华尔街的骗局和它的剧情,但是他们经常处于食物链上的最后一环。”普通老百姓是这样,而对那些华尔街行业的众多普通职业人士来说,华尔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梦想的街!伤心的路!
(责任编辑:HF055)
10/12 10:3810/12 13:1910/12 13:1810/12 13:0710/12 13:0610/12 12:58
黄金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宏观经济分析2018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