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好,我开了一家开饭店流程,做了十年了,自己研制出来的一种面,又自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举报视频:
举报原因(必填):
请说明举报原因(300字以内):
请输入您的反馈
举报理由需要输入300字以内
感谢您的反馈~
请勿重复举报~
请刷新重试~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中国两个最“可惜”的城市,一个做了十年首都,一个做两百年省会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30秒后自动关闭
中国两个最“可惜”的城市,一个做了十年首都,一个做两百年省会">中国两个最“可惜”的城市,一个做了十年首都,一个做两百年省会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热门短视频推荐
Copyright (C)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后才可以领取积分哦~
每观看视频30分钟
+{{data.viewScore}}分
{{data.viewCount}}/3
{{if data.viewCount && data.viewCount != "0" && data.viewCount != "1" && data.viewCount != "2" }}
访问泡泡首页
+{{data.rewardScore}}分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1{{else}}0{{/if}}/1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
+{{data.signScore}}分
{{data.signCount}}/1
{{if data.signCount && data.signCount != 0}}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20年后的我作文500字15篇
第1篇:20年后的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就到了20年后。我长成一个见多识广的大人了,我当老师了!
老师啊,应该要好好的当,我第一次当老师时,你知不知道好难呀。我穿好衣服,理直气壮的走进4。1班,也许我还没告诉你我是什么老师,我就是从小酷爱语文,所以长大当了语文老师了。我一进们,开始有些生怕,但我的心灵不停的告诉自己;你是老师,不要小瞧自己!我又用话筒讲同学们好,我是李老师,请大家好好学习,从今天,我就是4.1班的班主任,大家要团结友爱,我相信你们就是后来的奇迹!我话音刚落,4.1班的全体立刻响起掌声,我情不自禁的脸红了。
同学们很友善,一上午就结交了三个老师,于是我选了班长和组长,认识了不少同学,并且上课时,会有好多个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我十分兴奋,简直难以想像。在烈日炎炎的下午,我特别高兴,因为许许多多的学生都不迟到,让这班集体得了高分。叮铃铃,叮铃铃、哦,我床头的闹铃响起了。呀!原来是一场难忘的梦啊,我有看了看日历,原来是日呀,真想在做个这样的梦啊,不知道何时才能在睡个甜蜜的梦香啊,嗯嗯这个梦真香啊!(
20年后的我是不是很棒呢!
&&&&五年级:李苇菡
第2篇:20年以后的我20年后,我已经28岁了。我成为了一个科学大师,我发明了很多东西,现在,我就要为你介绍一下我的产品。
我发明的时光隧道,可以带着人们回到唐朝,亲眼看看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亲耳听听李白即兴做诗的热烈场面。我们还可以回到秦朝,看看秦始皇那了不起的军队,看看秦始皇让人修建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我还发明了自动声控电脑,这种电脑可以折叠,备用的桌子和椅子会随着你的身高而变化,你可以用声音来控制它,操作它。
我发明了时光飞船,它的速度像光一样快,它不但能飞到宇宙的尽头,还能带你飞到各种各样的星球上去采集矿石,为祖国找到更多的保藏,另外,飞船还有防撞系统,就是撞到其他东西上,飞船也不会受损,另外,它还不会破坏臭氧层呢。
我现在介绍我最成功的一样发明&&变形卫士,它们随时随地保护你,如果你碰到了坏人,它就会出现,变形卫士会先把它们抓住,让坏蛋晕过去,然后再把他们送到警察局,这样我们就安全了,另外,坏蛋出来后如果还干坏事,变形卫士就会在他们的大脑里装一个有效期长达好几十年的&善良设备&,坏人就会慢慢不干坏事了,最后改邪归正变成了遵纪守法的人。
我还有许多发明,你们想了解吗?(
四川南充市大北街小学二年级:罗御丰
第3篇:我三年后的目标目标可以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兴衰。有了远大的目标便不易满足,会不断的去奋斗,直到自己的目标成为现实为止。
每次走一中门前,他都有一中神秘的力量吸引着我。一中的门前是如此宏伟气派,总是我想一探究竟!所以我的目标就定在一中!
为了实现我的目标,我要为自己定下以下要求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首先,上课的时候,我要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和同学交头接耳,要力争把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全部消化;对&疑难杂症&要不耻下问,虚心的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其次,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到一丝不苟。课堂作业当场完成;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也要按时完成。
第三,要对接下来要教的新课提前预习,对其中不认识的生字和成语要先查阅字典把它给确认,弄懂意思;写下自己对文章的看法与疑问,在本子上做好笔记,第二天时带着问题去听讲,还可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对于预习的新课可做的作业提前完成。
第四,利用放假去期间,多看些课外书,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学习之余,适当休息,劳逸结合,保证健康的体质!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我清晰地看到屋外的树叶枯黄,我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秋天,将会有一首进行曲。
初一=奋斗=一心一意!
第4篇:二十年后的我&同学们,上课了,请马上回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随着动听的上课铃声,一位留着长长的头发,黑黑的眼睛,和蔼又亲切的人民教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教室里,那就是我&&布音。
我来到教室里,同学们纷纷站起来,我微笑的朝同学们说了一声&同学们好&。&老师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
我们正要上课时,校长便跟着一些听课教授进来听课。我轻松愉快的上完了课。我正要离开时,一位老教授拉住了我的手。我转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小学老师吕晓燕老师。她凭着良心教书,成了一名有名的教授。于是,我便和她聊了起来。不知不觉到了下午,我把老师送走后,决定去校园转一转。
啊!一切都变了,花儿变艳了,人儿变美了,校园也换了新装。可不是嘛!花园式的校园,点缀得五彩斑斓,更显得生机盎然,一座座别具风格的教学楼,在翠绿欲滴的树儿和娇羞欲滴的花儿的装饰下,更平添了一份勃勃的生机,形成了一种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景色在校道旁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曳,袭来了一股花卉般的喷香,送来了一阵青草的新鲜。
未来时无人可知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造就一个未来的梦想。朝着这个梦想不断的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心愿才会开花结果,成功之门才会为我们敞开。
&&&&新疆伊犁特克斯县第五小学六年级:布音
第5篇:两年后的我看了这题目,或许你会纳闷。&你又不是算命的,你怎么知道两年后的你会是怎么样的?&但我现在就要说说,两年后的我。
两年后的我,成绩仍然中上,正烦恼着能否考上高中,他实在很是懊恼,因为呢,他的成绩并不怎么够得着这附近的好高中,却不屑去上远处的中等高中和他眼中认为很坏的中专。他心里总是想:为什么我要舍近求远?
终于,他出局了,不再是个学生,因为他在志愿栏上清清楚楚地写了四个字&侨声中学&。因为他的执着,他彻彻底底地失败了。他总是想:这或许是因为他自己的梦想吧。的确,他心里总没有一个理想的梦,属于自己的梦与目标,这才导致他得过且过。或许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这一幕,他永远永远也不会忘记,在那一瞬间,他掉了下来,离开了他亲爱的老师与同学。
后来,他继承了父母的事业,尽管这并不适合他&&一个在社会里很低下的初中毕业生,尽管这已经足够用来管理书店,但他却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做一位服务员。他认为在哪里跌倒就应该在哪站起来,于是,他开始钻研起电脑,努力成为合法的&黑客&,尽管这不大可能,但他还是坚持着,直到&&
或许在那一瞬间,我不会像他一样掉下来,因为我努力地抓住它。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第6篇:致十年后的我十年后的我
或许这次写信对我没什么用但不知为何我还是要记录下来。十年后的我应该会是一位明星或是一名作家要不然就是一名自由的摄影师,到底是什么呢?不管是什么职业我都希望是快乐的,幸福的。
我是个不太在意别人看法的人,所以对任何事都不会过加解释,因此会有很多人误解我。我希望十年后的我可以与现在的我一样坚持着这份原则,不向任何人示弱坚持自己的原则就好。更不要因为某些不知名的原因乱了自己的情绪。
十年后的我你要记住,无论怎样都不要忘记曾经患难与共的朋友们。你可以背叛全世界,唯独不要背叛她们,因为她们曾在你最低谷的时候陪着你不曾抛弃你。就算忘记所有也不要忘记与她们在一起的时光,因为那是你最快乐最幸福的日子。
十年后的我你要记住要时刻孝敬自己的爸妈。因为他们牵手带你来到美丽的世间,让你领略幸福的真谛,不要让母亲掉一滴泪因为她曾是一位天使为了你为了这个家才放弃整片天堂。不要让爸爸难过因为是他一直激励着你给予你一份伟大的爱。
十年后的我我相信你应该会过得很好,会有一个爱你的人陪在你身边默默守护你默默支持你。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他,因为他为了你才从之前不可一世的大少变成时刻宠你的私人管家。他为了你可以失去全世界。只是因为你。
十年前的你
&&&&初三:夏染萱
第7篇:20年后的我我今天有急事,需要打同学电话,不过电话号码蛮奇怪的:2338787。我按下键,听见一个从来没听过的声音,声音蛮像我的嘞。我还没问对方先问了:&你好,我是倪桐语,你找谁?&什么,我不是活生生的站在这里么,怎么还有一个。我问:&我就是倪桐语哇,你是&&&对方听了后:&不对啊,我也是哇,你几岁呀?我20。&我一想,打到20年后了,我回答说:&我12。&另一个我说:&额,你不会打到20年后了吧?&我想想也是,就回答说:&恩恩,对了,你&&也就是我,现在在做什么工作呢?&另一个我回答说:&嗯&&在,怎么说呢,简单一点说就是在制作公司。&哇哇,听听,20年后的我这么有前途哇,我说:&嘻嘻,那一定在制作什么新产品吧?&另一个我听了,先叹了一口气,说:&没有,我被辞职了。都是因为我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才会这样&&&我听了,小心的挂了电话。没想到啊没想到&&
从此,我就努力学习,争取考到重点大学!!!
&&&&福建福州罗源县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五年级:倪桐语
第8篇:二十年后的我二十年后的我,已经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了。我就过无数个病人,而且全都治好了,连快要死的人,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因为我医术高明,医院里的人都称我叫&神医&。
一天,&叮铃铃&,电话响了。&喂,你好!你找谁?&&请问神医李敏慧在吗?&&哦,在下正是。&我显得彬彬有礼。&呀,大神医,我的儿子得了癌症,就快死了,您得救救我的儿子呀!&&当然可以。&我答道,说:&您先把您的儿子送到医院去。&&好的。&
我心里窃喜:治癌症,简直是小菜一碟,看我的吧!
我赶紧穿上医生服装,不慌不忙地走到医院里。
当我看到电话里说话的大姐的儿子时,小伙子长得是多么英俊,白白死掉多可惜呀!又看看泪流满面的母亲,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废话少说,快点做手术吧!
我们把他拉到手术台上,开始做手术了&&
我们做了半天,后来,我走出了手术门,小伙子的母亲说:&神医,手术做得怎样?&&非常成功。&我说。&太好了,太好了,谢谢您,谢谢您!您太好了!&小伙子的母亲激动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我决不轻易让死神从我手中带走一个病人的!&
二十年后的我,竟然是个神医,我一定要爱护病人,要为每一个病人服务!
第9篇:三年后的我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大家都进入了梦乡,我在台灯下看着老师布置的作业,看着看着就带着幻想的翅膀飞入了时空隧道,进入了二零一三年&&
我高高兴兴的背着书包进入了重点一中,回顾初中三年的经历,还暗暗地为自己的决心感到庆幸&&
因为在我上初中开始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自己不足地方提高。初中一年级我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听半个小时的英语;每周星期天上李阳疯狂英语的补习班。终于把英语成绩从良转成了优。以后我慢慢的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使我真真的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谛。于是我便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每一分钟,并且不断为自己设定目标,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成绩来超越他们&&
就在进入常德一中的一刹那,我感觉到了别人对我的羡慕,我特别的自豪&&
叮叮叮&&一阵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使我回到了现实生活之中。虽然这是我的想象,但是我会努力向自己的梦想进发&&常德市第一中学,我一定会实现我的梦想。不信?那就等着瞧吧!
十一中初一:阳光男孩
第10篇:20年后的我(六年级)&&&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20年过去了,这时我已是一名享誉全球的科学家。在我帮助下,人们成功地找到了第二个“地球”--天火星,并且我还发明了“不老剂”,让人们永驻青春,就连国际科研会会第也对我敬佩有加,称我是“发明狂”。
&&& 这天,国际科研会老会长弗莱克.杰克突然打来电话,他在电话里说明了现在环境的恶劣和臭氧层的变化,并且代表全球人民向我要求发明一种环境美化机。我一向不爱拐弯抹角,便豪爽地答应了。可这终究是一件难事呀。于是我为了寻求灵感,悄悄地“潜”入了工厂,在那里我看见人们为了保护环境,很多人都养了一种名叫“卢”的动物,虽然它能净化空气,但很不易养活,并且价格昂贵。我便买来一只进行解剖实验,在它的身体里原来有一个过滤膜,通过过滤找到尘土中的病菌来充饥。这时我灵感突发,飞快跑回家里,冲进实验室。在里面工作了8天8夜,终于研制出了第一台绿化机。它主要是吸收空气中的尘土、病菌和二氧化碳,再经过过滤、消毒、扫描、清除,便能排放出清新的空气并且绝对不会伤害人的身体。次日,我将这一发明投入了生产,并且公诸于世。
&&& 有一天,一位朋友找到我,他问我,为什么不申请专利,我笑了笑,说道:“我的发明是人们给我的灵感,我不过是把它发明成机器罢了,真正应该申请专利的其实是人们,难道不是吗?”
第11篇:20年后的我2026年,我踏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那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十年寒窗,总算没有付之东流,我现在是一名出色的北大教授,我要去国外学习未来的高科技知识。
回忆这五年来,我在北大与师生们一起生活、学习,别有一番情趣,领略了北大特有的学术氛围,亲身体会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韵味。
我虽然是北大物理学系的主任,但师生们视我如朋友,彼此感情相通。因此,我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化作知识的源泉,流进了每一个同学的心田。
永远也忘不了,在北大拼搏的五年,永远也忘不了,北大可爱的校园与师生。永远也忘不了,刚才我上飞机时的欢送场面&&我突然想到:北大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事业的天地,更是我收获的秋天。我在美国学成以后,我要回到祖国,回到北大,我要尽我全部的心血,哺育祖国的精英,让他们像我一样,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高科技的先驱者。
这时,飞机里响起了中国空姐的声音:&各位旅客请注意,飞机即将降落,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下了飞机,我伫立眺望着东方,那是我的祖国,我的北大,有多少莘莘学子在那里等待着我,我默默地对他们说:放心吧!北大的英才,我一定会回来的&&
1。小作者在表达自己真实愿望的基础上,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文章中小作者通过回忆在北大的学习生活,深深地感受到北大师生与自己的深情厚谊、北大的培养之恩,做出了学成之后报效祖国、汇报北大的决定。语言真挚感人,表达了小作者对北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2。文章构思巧妙,结尾与开头相照应,即使文章更加完整,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3。语言自然流畅,条理清晰。中心明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第12篇:二十年后的我二十年后的我也许是工程师、大老板、发明家&&
如果我是发明家的话,我会发明出世界上最好玩的、最好看的、最实用的、最便宜的东西。
我会带着这些东西走遍世界,把这些东西带到每一个国家,让他们也用一用我发明的东西。
如果我是大老板的话,我会投资很多贫困的地方,让他们变了变得繁荣昌胜,不再贫穷。家家户户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如果我是一个工程师的话,我会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住处,建设的像仙境一样美,把每一条泥泞小路,都铺成一条条高速公路,还会把每一个小村庄变成一个个很大的城市,盖满了无数的房子,修起了无数的商店。
也许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是我还是会为大家做出很大的贡献,我会把一块块荒地变成一片片菜地和果园,等到丰收时,我们用车子把这些菜,粮食,水果送到每一个人的家里,让他们吃到可口的饭菜,水果。
我真希望二十年后我是一个大老板、发明家、工程师,因为他们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人。只要有了他们,国家才会强大!
第13篇:二十年后的我转眼间,我已经29岁了。现在我的职位是一家公司的设计师,我专门为一些小动物们设计一些衣服。你们不信的话,我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一天,我的熟客郭太太来了,这位郭太太可是非常喜欢她家的那只狗狗&&迈克。所以经常来光顾我。
&雪霖,你可以帮我的迈克设计设计一件蓝色的衣服吗?&&当然可以了,郭太太。&随后我就叫我的助手&嘟嘟&来帮我。&郭太太,请您一小时后来取&&哦,对了。迈克它喜欢吃什么食物&&蛋糕,怎么了。&&哦,没事,只是在它的衣服上设计上蛋糕的装饰,让它更喜欢这件衣服&
一小时后,郭太太来了,迈克迫不及待地穿上了这件衣服,还对衣服上的蛋糕&蠢蠢欲动&。&这件衣服多少钱&&120元&郭太太把钱从钱包里拿出来递给了我。&给,谢谢哦&&不用谢,这是我的工作。&
这就是二十年后的我。
&&&&三年级:凝雪兰霖
第14篇:二十年后的我嘟嘟嘟&一辆豪华的小轿车从远处驶来,平稳地停下。从车上下来一位着装华丽的小姐,那就是我&&名扬千里的画家。
今天我要在这里举办一次画展,门前摆满了花篮,前来参观的人可谓数不胜数呀!我的家人都来为我祝贺。这是,在茫茫人海中,走来了我的前辈,他笑眯眯地对我说&好孩子,干得漂亮,这都是你多少年来奋斗的结果呀!两个月后,全球将要举行一次画展大赛,祖国相信你的实力,所以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听了前辈的话,我激动不已,多年来我都在画画的园地里耕耘着,终于等到了只一天。&我一定不能让祖国失望。&我在心底默默的说着。
在接下来的几十天里,我又一次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精心的设计着我的作品,我画了一张有一张,可都不让我满意。突然有一天,我的灵感油然而生,我们有这样强大的祖国:有高大挺拔的山峰;有清澈见底的溪流;有自由飞翔的鸟儿&&想呀想,我手中的笔像长了翅膀似的在纸上画了起来。
光阴似箭,比赛的时间终于到了。展览馆的展台上,灯火辉煌,来自世界各国的画家纷纷向大家展示着自己的画。台下坐满了各种肤色的评委、记者,还有一些爱好者。有些人千里迢迢的来看展览赛,&结对不能让祖国和人民失望&这句话又一次涌现在我的心头。
&哇塞,快看第87号的画,美极了!&参观者和评委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祖国的高山、碧水、蓝天、红花、绿草,还有可爱的小鸟&&&这幅画布局简单,但却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一切是那么和谐。
此时,人们惊叹不已,快门声此起佊伏。看到这种场面我更加激动了。
比赛结束了,评委开始打分,排名,展馆里格外安静。终于,主持人郑重的宣布:&金奖,87号,中国。&&胜利是属于中国的&&&这句话被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我在众人的注视下,走向领奖台,捧着鲜花,高举奖杯,对着摄影机,我笑了,因为我要给全世界留下一张灿烂的东方面孔。
&&&&山西太原尖草坪区大东流小学六年级:韩明星
第15篇:20年后的我20年后的一天,&嘀嘀&&&一辆豪华的小轿车开了过来,在一座公寓前停下,人们不约而同地走到轿车跟前。这时从车上走下了一位披着乌黑的长发,衣着华丽的漂亮女士,这就是我&&名扬千里的服装设计师。
今天,是我从国外的服装研讨会回到祖国的日子,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到我家欢迎我,公寓前摆满了花篮。这时,从人群里走出我的老板,老板说:&我刚收到研讨会的主办人的电话,说你在这次研讨会上的设计和演讲很成功,所以我们决定5个月后的全球服装设计大赛就由你来代表参加,你可要好好准备呀!&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激动。
以后,每天我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设计图纸,可是画了一张又一张,都不满意。有一天,我无意间听到了同事说:&天气忽冷忽热,让我们很容易生病。&同事的这句话,让我忽然有了灵感。于是,我决定设计一种太阳能式连衣裙。这种连衣裙非常漂亮,是玫瑰色的,里面装上一个收集太阳能的芯片,能自动调节最适宜身体的温度,而不受外界的影响,后面美丽的蝴蝶结里隐藏着它的按钮。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人们都可以穿上这种漂亮的连衣裙。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经过我的努力,太阳能式连衣裙终于设计完成了。比赛的那一天,T型舞台上灯火辉煌。模特们纷纷出场了,当我们中国的模特92号出场时,全场都惊呆了。这时,我就拿起麦克风说:&这件连衣裙不但漂亮,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呢!&全场的观众和记者都急着问:&有什么功能?快说呀!&我走下台,把会场的空调调成了制冷,等了一会儿,会场的温度下降了,全场的人有的打起喷嚏,有的冷得抱着肩膀,有的冷得直打哆嗦&&可是我的模特却面带微笑、神态自若,丝毫没有受到降温的影响。大家都感到很好奇,问我:&是什么功能?&我笑了笑,说:&你们想不到的&&&
当主持人宣布:&金奖是&&92号,设计师是中国的&&王梦琳。&顿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我走上领奖台,捧着鲜花,戴着金牌,面对着几十台摄像机,流下了喜悦和成功的泪水。
&&&&河南南阳英才阅读作文班四年级:王梦琳
本文地址:http://www.wz-fyuan.com/46550_20nianhoudewo_zuowen_500/
更多相关文章
注:20年后的我作文500字15篇系列作文为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北大120年:时代与传统的精神变格--奇闻网
北大120年:时代与传统的精神变格-
北大120年:时代与传统的精神变格-
  北大120年:时代与传统的精神变格  北京大学的发展早已经超越了教育史的范畴,它成为了中国历史的缩影,社会精神状况的标尺。在与时代的共振与?龟踔校?本┐笱?纬闪硕捞氐木?翊?常?庵志?窬??瞬欢系娜啡虾透男矗?灿泄?啻蔚亩狭延胫仄簟P矶嗳耸酝加眉蚪嗟拇视锶ゲ蹲剿?奶卣鳎?钪杖戳粝铝巳找娣倍嗟奈淖肿⑹汀4幽骋桓鼋嵌热タ矗?贝笞陨淼睦?肪褪侵泄???两竦木?袷非衅?/p>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刘远航 毛翊君  镜头暂时推回到197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陈平原。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董洁旭  那时,高考刚刚恢复不久。北大的校园里,学生换上了时兴的喇叭裤,坐在亭阁的绿荫下,手上捧着英语读物。还有的同学手持手风琴,练习合唱。篮球场的旁边依然能看到“建设四化”的标语,食堂门口的宣传栏里,已经贴上了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的消息。  这是北京大学校庆宣传片的一个拍摄现场。饰演当年学生的演员都是如今来自北大各院系的本科生,富有活力的校园场景折射出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景观。许多人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都会将那段时期看作北大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共振。  恍然间又过去了整整40年。日,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的纪念日。这所高等院校几乎见证了从晚清到21世纪的中国历史,在许多重要的时代转折关头,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成立于一个充满危机的时期,从一开始便被赋予了家国天下的精神基因,又在几代知识分子的努力下,成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典范。它曾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文化和学术得以存续,也曾在贴满标语的年代,趟入时代的泥淖之中。  “北大的意义就是,几乎在所有的时代中,它一直在尝试有效地回应社会的变化,而不是逃避。”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正因为这样,北京大学的发展早已经超越了教育史的范畴,它成为了近现代历史的缩影,社会精神状况的标尺。在与时代的共振与?龟踔校?本┐笱?纬闪硕捞氐木?翊?常??飧龃?潮旧砣闯渎?俗苑葱浴K???瞬欢系娜啡虾透男矗?灿泄?啻味狭延胫仄簟P矶嗳耸酝加眉蚪嗟拇视锶ゲ蹲剿?奶卣鳎?钪杖戳粝铝巳找娣倍嗟奈淖肿⑹汀R桓鲋苯拥慕峁?牵?本┐笱?挥行Q担?裁挥行8琛?/p>  到了近四十年,北京大学依旧是时代列车的关键一节。“它经过好几次急转弯,在任何一次急转弯都会甩掉一些人。”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陈平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陈平原长期关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制,出版了多部与北京大学相关的著述。“我们只知道这个列车是不断在往前走的,这个大的方向是没错,那中间的急转弯被我们给省略了,就变成了一条直线。”他补充道。  大步奋进的经济潮涌、泥沙俱下的思想分流、互联网时代的众声喧哗,都在这所学校的发展中留下了烙印,让它成为了具有多重面孔的符号。  一方面,北京大学是教育和科研的重镇,科学与思想的孵化器。在2017年“双一流”学科评级中,北京大学以41个一级学科占据了高校榜单首位。其文科的地位仍然稳固,在整体上国内院校无出其右,理科的实力也有目共睹。  另一方面,作为精神传统和历史记忆的现实载体,北京大学不断面临着社会情绪的碰撞。它的自我更新机制一度变得滞重,它的改革和转变也常常引起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精神内核依旧存在,在潜移默化中,寻找着时机,并在必要的时刻,让精神和历史的余温重新变得炽热。北京大学未名湖里的博雅塔倒影。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董洁旭  精神的缘起  1917年,北京大学第一次举办了学校纪念活动,“临时由学生数人发起”,刊印了《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将建校的缘起定在了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校庆纪念日则选为1902年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12月17日。时任国文系教授吴梅为此专门填写了一首纪念歌,提到“逊清时创立此堂斋。”  从一开始,大学堂的创制便与学制的变革紧密相关,而教育体制的新变又附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版图之中。新旧思想的对立仍然激烈,反对的声音不仅来自守旧派,还有一直致力于改良的洋务大臣们。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则在《明定国是诏》中提到,“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但谕令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落实。后来,梁启超负责起草了《奏拟大学堂章程》。  戊戌变法很快以失败告终,但京师大学堂却能在政治的漩涡中保存下来。虽然新旧的立场存在差异,但教育体制的变革却与掌权者的政治利益并不直接冲突。在戊戌变法之前,洋务派已经开始了在教育层面的尝试,通过创办同文馆和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技术人才。但整体而言,洋务学堂的内容和规模非常有限,且被梁启超等人批评为“有西而无中,且有西文而无西学”。  随着政治和民族危机的加剧,变革逐渐深化到体制和思想文化层面。1896年,改革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李端?鄙鲜楣庑鞯郏?嗲牍憧??#?诟魇∩枇⒀?茫?诰┏巧枇⒕┦Υ笱В?把【俟奔嗌?耆??韵抡呷胙В?渚┕僭秆д咛??Qе锌纬蹋?蝗缡⊙В?┮婕幼ň??髦匆幻牛?磺ㄆ湟担?匀?晡?凇!?/p>  同一年,光绪皇帝的老师孙家鼐也上书奏折,主张创办大学堂。为了避免受到保守派的攻击,他明修栈道,搬用洋务派大臣张之洞的“体用论”,为新体制的合法性进行辩护,“今中国京师创立大学堂,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  1898年9月,光绪帝任命孙家鼐为管学大臣,负责筹办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意味着孙家鼐既是统管教育事务的官员,也是大学堂的“校长”。尽管已经强调西学不会凌驾于中学之上,孙家鼐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却暗度陈仓,让西学占据了更多的部分。在梁启超所起草的课程计划中,西学也占了绝大比重。  至于大学堂的定位,无论是生源的性质,还是毕业之后的去向,都显示出其与政治的密切关系,而不是以学术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和研究机构。1912年,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说中,梁启超修正了变法时的观点,将大学从致仕的传统脉络中完全脱离出来,认为大学是“研究学问之地,学问为神圣之事业”。其所培养的不是传统的官员,更接近于兼具传统和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我们(北京大学)是近代的产物,脱胎于旧的社会,必然有过去士大夫精神的遗留。另外还有一个,它是最早接纳西方的产物。这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北大的传统从源头上就有两支,到后来的蔡元培和五四时期,就基本成型了。”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林齐模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  1898年的最后一天,京师大学堂本部终于正式招生。但遗憾的是,曾经的现代知识方案随着变法者们的身死或流亡而无从兑现,梁启超设计的课程被传统的儒家经典所取代。此外,学堂的风气也很差。在当时一些人的记忆中,几乎每个学生都带着一个随从,上课的时候,他们便来通知“老爷上课了”,于是这些学生老爷,“才由鸦片床上爬起来,睡眼朦胧地带着一个听差到课堂去”。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京师大学堂陷于瘫痪状态。在民族主义振荡的时代关头,大学堂终于显示出它创始初期的尴尬地位。两名教习被义和团杀害,藏书楼被焚烧,许多图书也被“丢进了水井和池塘里”。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又损毁了大学堂的图书和仪器设备。  直到1902年,大学堂才重新开办起来。第二年,沙俄侵占东北,拒绝撤兵,此举激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应。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和师范馆师生二百余人“鸣钟上学”,集会抗议。时任大学堂日语助教的范源濂当众演讲。据当时的《苏报》记载,此人“素有血性,言至痛哭流涕。同学齐声应许,震撼天地。”这是北大学生运动的一次先声。  1906年,蔡元培在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担任教员,第一次与这里结缘。范源濂则在后来担任教育总长,并邀请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资料图:北京大学未名湖。 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  死水投石  1923年,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曾经举行过一次民意测验,内容涉及救国方法、外交关系和重要人物。在问到国内的“大人物”时,有473票投给了孙中山,陈独秀和蔡元培分列二三位。  陈独秀和蔡元培作为北大的两个关键人物,其行事风格和思想主张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为北大精神的内在张力打下了最初的烙印。如果说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那么蔡元培则是舞台的搭建者和花园的奠基人。  早在1912年担任教育总长的时候,蔡元培便已经开始了他对于现代教育体制的设想。不久,他在中国公学的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强调“学子须以求高深学问为唯一之怀想”。同年10月,他主持起草《大学令》,提出建立评议会和教授会制度,后来,这成为北大“教授治校”的制度基础。  1916年秋天,蔡元培接到时任教育总长范源濂的邀请,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北大当时被看作是一个烂摊子。据顾颉刚回忆,那时的北大“像个衙门,没有多少学术气氛”,一些家境优渥的学生,“带听差、打麻将、吃花酒、捧名角,对读书毫无兴趣”。在这样的节点,蔡元培不顾旁人的劝阻,选择接受邀请,借此践行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  多年以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评价“蔡元培神话”时,不禁感叹一个人的学识才情与时代的要求竟然如此配合默契。“处此新旧转化之际,没有不可逾越的边界,也没有不可挑战的权威,乃‘尝试’各种新制度的最佳时刻。”他这样论述道。也正是混沌的时代症候,让一个学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让大学的精神因此得以显形。  日,蔡元培来到了北京大学。据顾颉刚记述,校工们排着队,站在门口,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他却一反历任校长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让在场者大为惊讶。9日,他发表就职演说,强调求学的宗旨,不为“做官发财,”大学的目的,乃是“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接下来,蔡元培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就任不久,他仿照德国大学的建制,停办工科,重点发展文理科,并着手创建评议会制度,评选出10位评议员,“制订和审核学校的各种章程、条令,凡大学立法均须经评议会通过。”他希望北大可以像柏林大学那样,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产生推动力量。同时,他裁撤了不称职的教员,选聘有真学实才的有识之士,包括胡适和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据当时的学生罗家伦回忆,蔡元培的改革“震开了当年北京八表同昏的乌烟瘴气,不但给北京大学一个新灵魂,而且给全国青年一个新启示”。蒋梦麟则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  很快,众多新旧知识分子聚集在这个当时唯一的国立大学之中,他们在地域、学术背景和教育经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最终却迸发出更加具有活力的文化生态。如同沉寂已久的泥潭被重新搅动,这场变革开启了对既定价值的重估,国外思潮的汇入让封闭已久的文化传统有了自我更新的可能。  陈独秀将《新青年》带到了北京,还是学生的罗家伦和傅斯年则在1918年10月创办了新潮社,并刊印《新潮》,与《新青年》彼此呼应。那时候,学校里陆续成立了很多这样的学生社团,包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无论新旧,学校都提供了空间和支持。  自由讨论的风气在那时也开始形成。罗家伦和傅斯年等学生都喜欢阅读国外著作,常常在宿舍互相辩驳,争个不休。讨论的场所也包括钱玄同的国文教员休息室和李大钊的图书馆主任室,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客气及礼节等一套,大家到来大家就辩,大家提出问题来大家互相问难。”  当然,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恰恰相反,它经过了不断的调整与加码,其后果有时也超出了改革者的预期。而在时代的碰撞下,思想文化的火花不断激发,终于变成了政治的火焰。  许多年以后,学校官方在追述北大精神传统的时候,将对高深学问的刻苦钻研与敢为天下先的社会责任看作是引以为傲的两种脉络,然而在一百年前的历史现场,两者却并不是并行不悖的。校方与学生之间,以及知识分子群体之间,更多的矛盾与分流生发出来,或是产生新的凝聚力,汇拢在更大的潮流之中。  1918年5月,在罗家伦和傅斯年等人的提议下,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2000多名院校师生前往总统府请愿,反对“中日防敌军事协定”。蔡元培不赞成学生的做法,写信辞职,表明态度。最终学生选择道歉,挽留住了他们的校长。多年以后,蔡元培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的组织。”  一年之后,更大的浪潮开始形成。蔡元培同情自己的学生,在运动爆发的前两天,还在号召大家“奋起救国”。新文化运动的深化和兼容并包的校风给了这些学生足够理性和宽阔的视野,而当民族问题激化的时代关头,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情绪的征兆,并借助义愤甚至狂热的推动,实现了对政治生活的直接参与。  日,蔡元培再次写信辞职,并出走北京,希望通过这样的做法,平息官方的愤怒。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辞职本身又成为了学生进行抗争的一部分,北大的教授们和其他高等学校的校长也加入了进来,由此形成了连锁反应。  此后,蔡元培委托蒋梦麟主持北大校务。1920年,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蒋梦麟和胡适联合发表《我们对学生的希望》。文章先是肯定了学生运动的积极作用,并将学潮归因于“变态的社会”和失范的政体制度。而后,文章转变话锋,指出学潮的非常态性质,列举了频繁罢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希望学生们可以将精力放在学问研究、团体活动和社会服务上去。资料图: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慈济寺山门遗址。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  “北大精神”  还是回到1923年。建校25周年纪念会其实是一场“预谋”已久的活动,最初起意是在1917年。当时,蔡元培等人表示,希望北大能在未来的五年里迅猛发展,到25周年校庆之时,便可以有值得回顾和庆祝的成绩。  美国学者魏定熙在其著作《权力源自地位》中写道,1917年的那场临时纪念会“充满了试图为大学加强一种新的身份认同的象征意味——这正是蔡元培所重视的。”通过确立校徽,并制作校歌,发表演说,校方试图构建更加稳固的集体价值和象征资本,尽管当时的校歌并没有被广泛接受。  此前,新文化运动曾改变了北大的精神气质,五四运动更是为北大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但到了20年代初,新潮已经开始回落。1922年,蒋梦麟公开发表文章,感叹教育和思想所面临的困境,“数年前勇往直前的精神,为沉闷不堪的空气所包围,好像一轮红日,为黑沉沉的云雾所围绕。”一年之后的25周年纪念会上,北大师生纷纷加入到讨论中来,回溯历史和建构传统的尝试因此有着现实的落脚点。  时任总务长兼代理校长的蒋梦麟发表了题为《北大之精神》的演说。他被看作蔡元培衣钵的继承者,在演说中也重申了“大度包容”和“思想自由”的精神。但同时,蒋梦麟也承认了这种精神特质的副作用,“能容则择宽而纪律弛,思想自由,则个性发达而群治弛。”他最后告诫听众,要“整饬纪律”。  一些学生的表述则显得更加激进。学生领袖、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朱务善在《北大精神》中提到,“总而言之,北大精神是科学的平民的非宗教的非干涉的,而其尤足令人佩服不止的,还是当仁不让之‘干’的精神。”另一名学生余维一则撰文写道,“政府如国家的头脑”,而“本校如国家的神经”,“倘若神经失了作用,头脑也会成一个空壳,不能生半点作用。”  此后数年,北大所处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仍在发生变化。无论是北洋时期暴政的阴影,还是国民政府时期党政对高等教育的干涉,又或者是经济市场的没落,都在影响着北平的学术与思想空间。北大的许多知识分子意识到了自己的无助,选择离开北京,南下上海,那里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自由的文化市场。  1928年,南京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北京改为北平,降为特别市。在这次政权更迭的前后,政府都采取了措施,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重组和改造。无论是张作霖政府的“京师大学”规划,还是国民政府试推行的大学区制,都试图将一贯桀骜的北京大学纳入到一个更加可控的体制之中。最后凭借师生的抵制,北京大学才得以保存下来,暂时渡过了危机。只不过,学风环境和教学秩序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1930年年末,蒋梦麟正式担任北大校长,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提出了“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方针,整治此前曾提及的“群治弛”的校风痼疾。他早就意识到,不断的学潮与罢课已经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原本用以“自卫”的“武器”,也可能成为“自戕”的工具。  这位在任时间最长的校长自比舵手,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过渡时代”,致力于调和北大的学术风气与精神状况,“把这学问之舟平稳渡过中日冲突中的惊涛骇浪”。后来,他在回忆中说道,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教授们有充裕的时间从事研究,同时诱导学生集中精力追求学问,一度曾是革命活动和学生运动漩涡的北大,已经逐渐转变为学术中心了。”可以说,北大精神在他的手中又得到了修正和重塑。  学者张中行在1931年进入北大学习,见证了当时北大的学术风气。他在写于80年代的散文集《负暄琐话》中,回忆了接触过的许多学者和当时的校园生活。在他的印象中,学风中既有散漫的一面,又有严谨的一面。自由和包容的风气还是很浓的,学生有时候直接站起来提问或是反驳。他提到,“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有教授在考试中故意刁难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张中行指出,“这位教授违背了红楼精神”。这种精神和传统直接指向了蔡元培所提倡的“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  但面对“中日冲突中的惊涛骇浪”,北大的知识分子也在试图寻找回应的方式。“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北大历史系兼任教授的傅斯年组织编写《东北史纲》,并完成了第一卷。他是五四运动发生时的学生领袖。在这部堪称“急就章”的著作中,傅斯年援引史料,还击日本学者“满蒙非中国领土”的论调,尽管也有学界同行对他这部著作本身的严谨性表示了质疑。  相比之下,学生的回应则更为直接。1931年事变发生后,两百多名北大学生组织示威团,准备奔赴南京,要求政府行动起来。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北大的学生参与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张中行的恋人杨沫本来一直在北大旁听,后来接触了左翼思想,与张中行分手,走上了革命道路。资料图:一名学生披着雨衣骑过北大未名湖畔。中新社发 张浩 摄  南渡北归  日,昆明下了一场雪。联大总务长、北大教务长郑天挺与张奚若、钱端升等教授一同商议,向当局申诉,说明昆明的物价情况。郑天挺在当天的日记里记载,这天的雪很大,一片一片地落下来,恍惚间仿佛身处已经沦陷的故都,自从南渡长沙,西迁昆明,还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郑天挺进入市区,到联大处理学校事务,远处的?山落了雪,这样的景象也让他想起北方下雪之后的样子。  十天前,郑天挺刚刚收到消息,大女儿已经进入沦陷区的“伪北大”,成为了西洋文学系的一名学生,这让他很是欣慰。当时,他的几个孩子都还留在北平,父亲在西南边陲坚持办学,弦歌不辍,子女们则在日寇的占领区艰难度日。  转眼间,离开北平已经五年了。1937年夏天,七七事变爆发,故都即将陷落。9月,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南迁长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组成临时大学,这是西南联大的前身。三校校长组成筹委会主持校务。从师生数量的占比来看,清华大学占据第一位,北大其次,南开最末。而在具体的管理上,校长蒋梦麟大部分时间都不在昆明,虽然引来傅斯年等人的批评,但为清华校长梅贻琦管理西南联大腾出了空间。蒋梦麟在1943年给胡适的信里也为自己辩护,“不管者所以管也”。原本担任北大教务长的郑天挺成为了联大总务长,许多北大教授也直接参与了联大的管理。  三所高校能够相互包容,共济时艰,同时坚持民主管理和教育独立,这是联大得以维继和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在学术和教学之外,这些知识分子们办刊物,发表文章,酝酿和引领思想潮流,或是直接参与议政,为抗战和建国提供建议和主张,将西南联大从一座西南边陲的教育机构拓展为具有重要地位的政治中心。  冯友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曾写道,联大“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学者谢泳在评价西南联大时也说,在这所学校,“教授治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已成为公认的价值标准”。这些原则和价值与五四传统一脉相承,蔡元培在二十年前投下的那颗石子,在战乱的泥潭中仍然留下了精神回响。  而在西南联大之外,五四传统也进入到政治的领域。1939年,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共同规定5月4日为青年节。毛泽东写下《五四运动》一文,将这场运动形容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后又将其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由此,五四运动成为国共双方共同借助的政治资源,借此调动青年群体对于抗战的积极性,但同时,双方也在试图将这场运动纳入到各自的话语系统中。内战时期,人们对五四运动的解读则偏重它的民主内涵。  由于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对五四精神的阐释和借用影响着人们对于北大精神的理解,特别是在1949年之后,五四传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甚至将新文化运动也收纳进自己的框架之中,北大精神也被重新编码。  开花或不开花的年代  日,准备已久的北大50周年校庆因为时局的变化而草草收场,校长胡适此前拒绝了国民政府关于学校南迁的提议,却还是在最后一刻登上了南京方面派来的飞机,离开了北平。学校里的大多数教授则对即将发生的变化保持了乐观的心态,选择留下。这几乎成为了北大及其精神传统的一道分水岭。  一年之前的9月,胡适还在提议,政府应该制定“争取学术独立十年计划”,在第一个五年里办好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第一等地位”,第二个五年里再培植五所大学。在他的这个“世界一流大学”设想中,首期的五所院校,排在最前面的便是北大。  而在50周年校庆之后,政治和时局早已不同以往,对于大学作用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1952年秋天,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改造的基础上,结合“苏联模式”和“延安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原本拥有六个学院,调整之后仅剩文、理两科,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也被撤销。  对于北京大学来说,变化还体现在空间地理和历史脉络上。作为教会学校,燕京大学被打散,并入其他高校,北京大学则取而代之,从城内的沙滩红楼搬至西北郊区的燕园。从此,它不再处于政治中心,而是退向更偏远的区域。  北京大学的校庆日原本是12月17日。1947年,5月4日被定为校友返校节。从1953年开始,返校节和校庆日合并,“五四”正式成为北京大学官方叙述的精神原点。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曾在《读书》杂志上刊文,提到“生日的确定,本来只是考据问题,一旦转化为价值判断,过分追求‘思想深刻’,反而可能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  1951年,时任北大校长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表示“必须按照国家的需要,彻底地调整院系,改革课程,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一个最主要的关键,就是要……自觉自愿地进行了思想改造”。  在进行思想改造的过程中,北大的精神传统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北大法学院院长钱端升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到“要承继‘五四’的光荣传统,我们教师们首先应当分清‘五四’运动的革命思想和‘五四’右翼分子的反动思想。”  胡适仍然关注着中国大陆的动向。他写道,“许多我们的朋友公开否认北大的传统,这是在日本铁蹄之下都没有经过的苦痛。我们那些老朋友,在思想改造时期,被迫作土地改革,自我批评,而且要所有群众来批评‘自我批评’。”  50年代末,作家杨沫创作了小说《青春之歌》,描写了女主人公林道静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转变,其主题被认为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有关。小说中的北大学生余永泽被描述为自私庸俗的形象,其原型则是杨沫曾经的恋人张中行,他曾在北大读书,深受北大精神的熏陶。就这样,原本充满张力的北大精神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被编织进意识形态和主流话语的谱系之中。  1957年5月,“大鸣大放”时期,北大贴出了一张大字报,质问北大的共青团代表选举不够民主。大饭堂的墙上也贴出了一首名为《是时候了》的诗,“我的诗是一支火炬,烧毁一切人生的藩篱。它的光芒无法遮拦,因为它的火种来自——‘五四’!”很快,一些学生尝试办刊物,叫作《广场》,提出要对过去习以为常的价值和结论进行重新估量,这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重估遥相呼应。  但“反右”开始后,北大成为了重灾区,连很多学生也被划为“右派”。《是时候了》作者之一沈泽宜不得不作了《我向人民请罪》的发言。学者严家炎那时候刚刚成为中文系副博士研究生,原本躲在图书馆读书。“但进入5月下旬,就不一样了,卷进浪涛里了。”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道。  后来,中文系教授谢冕和费振刚合作编写了一本中文系55级的纪念书籍,把那段夹杂着光亮与晦暗的时期称作“开花或不开花的年代”。  1966年,“文革”开始了,北大成为了这场动乱的前哨。这一年的8月,毛泽东为这所院校题字“新北大”。很快,北京大学被“文革”席卷。北大一贯敢为人先的作风终于走向了它的反面。  那段动荡的时期让严家炎难以忘怀。“文革”开始的时候,他被批斗,要求“靠边站”,后来被安排在圆明园和北大附小,与“黑帮爪牙”一起劳动。  政治的风雨让所有人无从躲闪,但还是有人在时代的振荡中找到了自己的园地。陈平原后来听导师王瑶说起过,“文革”时期,北大中文系教授、古文字学家裘锡圭依然在想办法坚持做学术,白天去五七干校劳动,晚上做古文字研究。只不过,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文革”结束之后,教学秩序尚且可以短时间内恢复,但精神传统层面的破坏与失落是无法估量的。  后来,在北大校史的官方叙述中称,这段时期虽然历经磨难和动乱,但依旧做出了一些成绩,主要体现在理工科。1967年,北大化学系、生物学系与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协作,对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成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73年,北京大学电子仪器厂合作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资料图:北京大学皇家园林燕园雪景。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80年代  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恢复,学科体系开始重建。对于知识的渴求,以及思潮的不断碰撞,成为了很多人对最初那几年的主要印象。  80年代开始了。有人后来回忆,那是一个跟一二十年代很像的时期,种种思潮从国外涌进来。北大的学生开始了出国的热潮,想要去外面看看世界是什么样子。毕竟,思想压抑的日子已经太久。  1978年,戴锦华考入北大,成为中文系的一名本科生。与许多旁观者的印象不同的是,戴锦华的大学记忆伴随着叛逆和幻灭。她经常逃掉本系的一些课,疯狂地阅读,旁听别系的课程。乐黛云的比较文学,汤一介的道教课,林庚的楚辞竹简等等,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看来,乐黛云的比较文学研究深深地内在于“五四”文化的精神,又自觉地尝试超越之上。  “我从来不觉得我们有一个黄金时代,或者是黄金时代失落了,我不觉得是这样,在每个时代我们面对不同的挑战,面对不同的困难和迷惑,然后北大或者我身边的这些老师,我觉得每一次他们(都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回应。”戴锦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相比之下,我们是从造反有理的文化当中走出来的,渴望建立新的知识谱系和文化秩序,渴望社会再度秩序化和学术的规范化。”  很快,学科体系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1982年,北大率先恢复政治学、宗教学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1985年,北大成立经济学院,恢复了院、系、科的架构。与此同时,经济管理系成立,这是光华管理学院的前身。  1984年,陈平原进入北京大学,作为中文系第一批招收的两名博士研究生之一,成为了著名学者王瑶的学生。对于时代的情绪,陈平原有着直观的感受。“80年代以前太不堪了,起点太低,所以大家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感觉。但是80年代中期以后,大家期待越来越高,社会不能够满足这种期待,学生们也会有自己的痛苦。”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说道。  陈平原记得,当时博士制度刚刚确立,没有那么多规矩和外界的诱惑,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师傅和徒弟,相互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不只是学术上的交流,导师也会针对学生的性情,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1985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的面世,给陈平原带来了不小的学术声誉和关注度。有朋友邀请陈平原去湖南开会,但是王瑶建议陈平原沉下心来,好好读书,以后有的是机会。“人在某种特定的状况下会不太清醒,当老师的责任就是在学生不太清醒的时候能给他一个警示。”陈平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没有围墙的校园  在陈平原的印象里,80年代,最优秀的文科学生会选择北大中文系,但是到了90年代,情况开始转变,优秀的学生开始流向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和法学院。这是学校内部的一个现象,却多少反映出整体社会环境的变化。  1991年,许秋汉进入北大社会学系,见证了时代的转型和风气的转变,他是北大“地下校歌”《未名湖是个海洋》的作者。许秋汉痴迷音乐,罗大佑、黄?和崔健的作品陪伴他度过了高中和大学,那些愤怒和疑问曾让他心有戚戚,校园里的草坪文化则给了他许多难忘的记忆。  临近毕业,许秋汉听闻北京市出台了一项政策,要求当年毕业留京的高校学生交纳城市增容费,这让他觉得很是气愤,“感觉像是对待垃圾一样”。为此,他创作了歌曲《长铗》。“长铗归来乎,士可杀不可辱,从今后对酒当歌,乐得逍遥回故乡。”硬朗的歌词与慷慨的曲调呈现出现实困境中的文人风范。  那时候,校园民谣开始流行,唱片公司找上门来,许秋汉便制作了音乐合辑《没有围墙的校园》。因为拒绝迎合商业和市场,歌曲中很少有感伤的姿态和风花雪月的情调,最终没有引起多少反响。  这些直接由北大学生进行创作的民谣歌曲,作为特别的时代症候,呈现出特定时期的微妙情绪。巴特尔在歌曲《回乡偶书》中描述社会的变化,“越穿越潮的牛仔裤是紧绷在大腿上,原来的董校长如今已经商。”陈涌海在歌曲《废墟》中念道,“我是典型的无话可说者”。多年以后,陈涌海弹着吉他豪迈地唱起《将进酒》的视频爆红网络,被称为中科院“摇滚博导”,但年轻人们并不了解他的过往。  后来,许秋汉选择游戏人生,散漫依旧,音乐变成了私人的爱好。现在,他担任《博物》杂志主编,在鸟兽虫鱼里找到了新的天地。“很多想说的不知道怎么说,后来发现也没什么好说的。”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说道。  1993年,北京大学推倒了南门外一段约600米的围墙,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25000平方米的商业街,与中关村融为一体。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内地大学“破墙”的最初尝试。科研开发和市场开拓相互结合,一些有影响力的学校企业就成立于这段时期。  同一年,经济管理系与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担任院长。一年之后,工商管理学院正式更名为光华管理学院。厉以宁在80年代直接参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论争,他所提出的理论对转型时期的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北大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张国有是光华管理学院成立时的副院长之一,见证了北大商科的恢复与兴起。他出生于1949年10月,“文革”结束那年,从北大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教授“工业经济”。改革开放后,他与一些同事们经历了知识的转轨,在80年代开设企业管理课程。  “形势的发展激发了工商管理的需求,部分教师由经济学向商学转轨愈加迫切。1978年改革开放,企业自主、引进外资、股份机制、市场经济、全球化等扑面而来。商务管理、商学研究刻不容缓。”张国有在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的邮件中这样说。  90年代,光华管理学院成立后,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新的知识方法也汇入进原有的教学体系。据张国有介绍,原来的三个教研室逐渐发展到现在的7个系,其中国民经济学、企业管理是国家重点学科。  时代主题的悄然转变,继续影响着校园内外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方式。戴锦华在1993年重新回到北大任教,对这片校园的变化感到惊讶。“回来以后就发现北大也时尚化了,但大家对学术和新思想的热爱还是延续的。跟围墙倒了一样,北大也是在变的,如果一个不变的北大也就不是北大了。”她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作家许知远的感受与此不太一样。1995年,他进入北大计算机系专业。中学的时候,他便读过张中行的回忆散文《负暄琐话》,很为30年代北大校园里那种散漫的风格与气息打动。进到学校里之后,他却发现有些事情已经变了。  “那时候也是对学校有些失望的,没有自己期望的那么有个性和理想主义,但是也是正常,因为在90年代末北大还是有种气氛的,有些重要老师在,比如钱理群。”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  钱理群曾批评北大等高校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变得更加普遍,并走向了自身的反面。“几十年的非政治化的过程,最后就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非社会化,就是大家丧失了对社会的关注和敏感度,这可能就是历史的诡计吧。”戴锦华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  当现实中的北大无法及时对社会形态和时代主题的变化作出有效的回应,作为精神家园的北大便不断后退,成为沉默的远景。后来,钱理群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现实的北大对于我是越来越陌生了,因此我需要将心中的北大推到远处,成为一个永恒的记忆,一个永远给我带来温馨的梦,尽管明知其虚妄,却好像鲁迅之故乡之于他的记忆,愿意被它哄骗一生,并时时反顾。”  未完成的使命  日,北京大学迎来了一百周年校庆。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校庆典礼上发表讲话,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此后,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在最高学府的百年庆典上宣布这样宏大的教育规划,似乎再合适不过了。  从那时起,“一流大学”的目标让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许多高校开始了不断的集体冲刺,它带来的积极影响当然值得称赞,但问题也在不断出现。曾经困扰过那些北大先驱的命题在当下仍然成立,那就是,如何面对西方,确定自我的道路,又如何接续传统,回应当下。  新世纪伊始,北大加大了体制改革的力度。2003年12月,第一批入选“985工程”的名单公布。就在同一年,感受到内在焦虑的北大校方开启了聘任制度改革。这次改革被认为过于激进,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学者甘阳提出质疑,认为北大的人事改革过于看重西方教育背景,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  2014年,“燕京学堂”计划同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是一项为中国国内和国外的学生开设的一年制“中国学”硕士学位项目。时任英语系主任高峰枫公开撰文,将这个项目称作“校中校”,有碍教育公平,并对所谓“中国学”提出质疑。另一位教授则将这项计划归因于北大近年来对于“国际化”的刻意追求。  2003年人事改革时,林建华是当时的校长助理,十多年后,他成为了新一任的北大校长,改革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下。去行政化与教育独立,本土化与国际化,教育公平和资源分配,人文学科的建设发展,都是许多人真正关心的问题。  “我说得迂回一点,自然科学以及医学这二十年在北大发展,状态很好,但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很不均匀,其实有些是受制于整个大的环境,所以发展的时候会有一些波折。这样就行了,就不要再说很具体了。”陈平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另一个问题则来自于时代。从百年校庆到百廿年校庆,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高校扩招曾引起人们对于北大教育质量的担忧,互联网的大潮进一步消弭了这个校园和社会的边界,同时也意味着时代的喧嚣对这片校园的影响更深了。但沉得住气的人一直都在。“你生活在那个时代,幸与不幸都在那个地方,营造一个自己能够把控得住的小环境,对一个人来说,不管你是从政经商还是做学问,都是很重要的。”陈平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青年数学家许晨阳的办公室位于未名湖北岸的一座仿古式庭院中,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就坐落在这里。不远处,便是如织的游客,庭院却显得幽深。近几天,院子的一部分区域正在整修,机器的嘈杂声一直没有停歇,但许晨阳和他的同事们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在此前的一次报道中,这里被形容为“数学国”。  “数学的确是出成果的周期比较长,但是如果你能把环境生产的这种噪音给过滤掉的话,还是可以concentrate(集中注意力)的。当然,这也不是很容易的过程。”许晨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  办公室里有些杂乱,黑板上可以看到一些数学公式和符号,那是常人无从进入的隐秘地带。许晨阳在1999年进入北大数学系学习,后来赴美留学,2013年,他回到北大,加入硕士导师田刚所在的北大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近年来,许晨阳在基础数学的核心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得到了国际学界的认可和社会大众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1999级和2000级的北大数学系培养出了多位顶尖的青年数学家,包括许晨阳、张伟和恽之玮等,他们被称作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  这些新一代的青年学者有着他们的先辈难以比拟的天然优势,他们也在用各自的方式回应这个时代。不断变格的精神脉络,在传统与未来的相互映照下,让人们得以重新对表,将未完成的长跑继续下去。  蒋梦麟自传《西潮》中记述了一个独特的细节。在西南联大的时候,蒋梦麟身处乱世,自叙平生,想起了北京知识分子的一个特别“仪式”:在北平担任校长的那些年里,早上起来,常常可以看见红木书桌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轻沙。拿起鸡毛毯子,轻轻地拂去桌上的尘土,还有笔筒和砚台上的灰尘,竟让人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快乐。然后,一天的读书生活便开始了。这个细节成为了一种对北大乃至中国知识分子精神脉络的隐喻。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学问的传统不会消亡,它总是等待着,被重新擦拭一新。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16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1.本网站所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我们
何冰两次拒绝演员的诞生邀请最近又火又备受争议的《演员的诞生》...
Copyright (C) 2017 奇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饭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