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赤字高额赤字对国家利益和经济增长速度有什么影响

下次自动登录
现在的位置:
    这125个问题如下(前25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问题):
1、宇宙由什么构成?
2、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3、为什么人类基因会如此之少?
4、遗传变异与人类健康的相关程度如何?
5、物理定律能否统一?
6、人类寿命到底可以延长多久?
7、是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
8、皮肤细胞如何成为神经细胞?
9、单个体细胞怎样成为整株植物?
10、地球内部如何运行?
11、地球人类在宇宙中是否独一无二?
12、地球生命在何处产生、如何产生?
13、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14、什么基因的改变造就了独特的人类?
15、记忆如何存储和恢复?
16、人类合作行为如何发展?
17、怎样从海量生物数据中产生大的可视图片?
18、化学自组织的发展程度如何?
19、什么是传统计算的极限?
20、我们能否有选择地切断某些免疫反应?
21、量子不确定性和非局部性背后是否有更深刻的原理?
22、能否研制出有效的HIV疫苗?
23、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温度达到多高?
24、什么时间用什么能源可以替代石油?
25、地球到底能负担多少人口?
26、宇宙是否唯一?
27、是什么驱动宇宙膨胀?
28、第一颗恒星与星系何时产生、怎样产生?
29、超高能宇宙射线来自何处?
30、是什么给类星体提供动力?
31、黑洞的本质是什么?
32、正物质为何多于反物质?
33、质子会衰减吗?
34、重力的本质是什么?
35、时间为何不同于其他维度?
36、是否存在比夸克更小的基本粒子?
37、中微子是其自己的反粒子吗?
38、是否有解释所有相关电子系统的统一理论?
39、人类能够制造最强的激光吗?
40、能否制造完美的光学透镜?
41、是否可能制造出室温下的磁性半导体?
42、什么是高温超导性之后的成对机制?
43、能否发展关于湍流动力学和颗粒材料运动学的综合理论?
44、是否存在稳定的高原子量元素?
45、固体中是否有超流动性?如果有,如何解释?
46、水的结构如何?
47、玻璃态物质的本质是什么?
48、是否存在合理化学合成的极限?
49、光电电池的最终效率如何?
50、核聚变将最终成为未来的能源吗?
51、驱动太阳磁周期的原因是什么?
52、行星怎样形成?
53、是什么引发了冰期?
54、使地球磁场逆转的原因是什么?
55、是否存在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
56、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上现在和过去是否存在生命?
57、自然界中手性原则的起源是什么?
58、能否预测蛋白质折叠?
59、人体中的蛋白质有多少存在方式?
60、蛋白质如何发现其作用对象?
61、细胞死亡有多少种形式?
62、是什么保持了细胞内的通行顺畅?
63、为什么细胞的成分可以独立于DNA而自行复制?
64、基因组中功能不同于RNA的角色是什么?
65、基因组中端粒和丝粒的作用是什么?
66、为什么一些基因组很大,另一些又相当紧凑?
67、基因组中的“垃圾”(“junk”)有何作用?
68、新技术能使DNA测序的成本降低多少?
69、器官和整个有机体如何了解停止生长的时间?
70、除了继承突变,基因组如何改变?
71、在胚胎期,不对称现象是如何确定的?
72、翼、鳍和面孔如何发育进化?
73、是什么引发了青春期?
74、干细胞是否位于所有肿瘤的中心?
75、肿瘤更容易通过免疫进行控制吗?
76、肿瘤的控制比治愈是否更容易?
77、炎症是所有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吗?
78、疯牛病会怎样发展?
79、脊椎动物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先天免疫系统来抵抗传染病?
80、对抗原而言,免疫记忆需要延长暴露吗?
81、为什么孕妇的免疫系统不拒绝其胎儿?
82、什么与有机体的生物钟同步?
83、迁徙生物怎样发现其迁移路线?
84、为什么要睡眠?
85、人类为什么会做梦?
86、语言学习为什么存在临界期?
87、信息素影响人类行为吗?
88、一般麻醉剂如何发挥作用?
89、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是什么?
90、引发孤独症的原因是什么?
91、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生命能够延续多久?
92、致瘾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93、大脑如何建立道德观念?
94、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的极限是什么?
95、有多少个性源于遗传?
96、性别倾向的生物学根源是什么?
97、生命树是生命之间系统关系最好的表达方式吗?
98、地球上有多少物种?
99、什么是物种?
100、横向转移为什么会发生在众多的物种中以及如何发生?
101、谁是世界的共同祖先?
102、植物的花朵如何进化?
103、植物怎样制造细胞壁?
104、如何控制植物生长?
105、为什么所有的植物不能免疫一切疾病?
106、外界压力环境下,植物的变异基础是什么?
107、是什么引起物质消失?
108、能否避免物种消亡?
109、一些恐龙为什么如此庞大?
110、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如何?
111、至今共有多少人种,他们之间有何关联?
112、是什么提升了现代人类的行为?
113、什么是人类文化的根源?
114、语言和音乐演化的根源是什么?
115、什么是人种,人种如何进化?
116、为什么一些国家向前发展,而有些国家的发展停滞?
117、政府高额赤字对国家利益和经济增长速度有什么影响?
118、政治与经济自由密切相关吗?
119、为什么改变撒哈拉地区贫困状态的努力几乎全部失败?
120、有没有简单的方法确定椭圆曲线是否存在无穷多解?
121、霍奇闭链是代数闭链的和吗?
122、数学家将会最终给出Navier-Stokes方程的解吗?
123、庞加莱实验能否确定4维空间的球?
124、黎曼zeta函数的零解都有a+bi形式吗?
125、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研究是否会停止在量子Yahg-Mills理论上?
(注:最后6个数学问题选自Clay数学研究所提出的新千年问题)
    简单归纳统计这125个问题,其中涉及生命科学的问题占46%,关系宇宙和地球的问题占16%,与物质科学相关的问题占14%以上,认知科学问题占9%。其余问题分别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和人口等。
【上篇】【下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百度站内搜索
同分类最新文章微信加我:[ tourmusic121 ] 这里有,你明白....资源小路 | Just
Welcome to .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and start blogging!
在庆祝创刊周年之际,该刊杂志社公布了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发表在月日出版的专辑上。在今后/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将致力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个问题如下前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问题:(我最好奇的问题)
宇宙由什么构成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为什么人类基因会如此之少
4遗传变异与人类健康的相关程度如何物理定律能否统一人类寿命到底可以延长多久是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皮肤细胞如何成为神经细胞单个体细胞怎样成为整株植物地球内部如何运行地球人类在宇宙中是否独一无二地球生命在何处产生、如何产生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14什么基因的改变造就了独特的人类记忆如何存储和恢复
16人类合作行为如何发展
17怎样从海量生物数据中产生大的可视图片
18化学自组织的发展程度如何什么是传统计算的极限我们能否有选择地切断某些免疫反应
量子不确定性和非局部性背后是否有更深刻的原理能否研制出有效的疫苗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温度达到多高什么时间用什么能源可以替代石油
25地球到底能负担多少人口宇宙是否唯一是什么驱动宇宙膨胀第一颗恒星与星系何时产生、怎样产生超高能宇宙射线来自何处是什么给类星体提供动力黑洞的本质是什么正物质为何多于反物质质子会衰减吗重力的本质是什么时间为何不同于其他维度
36是否存在比夸克更小的基本粒子中微子是其自己的反粒子吗是否有解释所有相关电子系统的统一理论
人类能够制造最强的激光吗能否制造完美的光学透镜是否可能制造出室温下的磁性半导体
42什么是高温超导性之后的成对机制能否发展关于湍流动力学和颗粒材料运动学的综合理论是否存在稳定的高原子量元素固体中是否有超流动性如果有,如何解释水的结构如何玻璃态物质的本质是什么是否存在合理化学合成的极限光电电池的最终效率如何核聚变将最终成为未来的能源吗驱动太阳磁周期的原因是什么行星怎样形成是什么引发了冰期使地球磁场逆转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
56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上现在和过去是否存在生命自然界中手性原则的起源是什么能否预测蛋白质折叠
59人体中的蛋白质有多少存在方式蛋白质如何发现其作用对象细胞死亡有多少种形式是什么保持了细胞内的通行顺畅为什么细胞的成分可以独立于而自行复制基因组中功能不同于的角色是什么基因组中端粒和丝粒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一些基因组很大,另一些又相当紧凑基因组中的垃圾有何作用新技术能使测序的成本降低多少器官和整个有机体如何了解停止生长的时间除了继承突变,基因组如何改变在胚胎期,不对称现象是如何确定的翼、鳍和面孔如何发育进化是什么引发了青春期干细胞是否位于所有肿瘤的中心
75肿瘤更容易通过免疫进行控制吗肿瘤的控制比治愈是否更容易
77炎症是所有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吗疯牛病会怎样发展脊椎动物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先天免疫系统来抵抗传染病对抗原而言,免疫记忆需要延长暴露吗为什么孕妇的免疫系统不拒绝其胎儿什么与有机体的生物钟同步迁徙生物怎样发现其迁移路线为什么要睡眠人类为什么会做梦语言学习为什么存在临界期
87信息素影响人类行为吗一般麻醉剂如何发挥作用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是什么
90引发孤独症的原因是什么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生命能够延续多久致瘾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大脑如何建立道德观念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的极限是什么有多少个性源于遗传
96性别倾向的生物学根源是什么生命树是生命之间系统关系最好的表达方式吗地球上有多少物种什么是物种横向转移为什么会发生在众多的物种中以及如何发生谁是世界的共同祖先植物的花朵如何进化植物怎样制造细胞壁如何控制植物生长为什么所有的植物不能免疫一切疾病外界压力环境下,植物的变异基础是什么是什么引起物质消失能否避免物种消亡一些恐龙为什么如此庞大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如何
至今共有多少人种,他们之间有何关联是什么提升了现代人类的行为什么是人类文化的根源语言和音乐演化的根源是什么什么是人种,人种如何进化为什么一些国家向前发展,而有些国家的发展停滞政府高额赤字对国家利益和经济增长速度有什么影响政治与经济自由密切相关吗为什么改变撒哈拉地区贫困状态的努力几乎全部失败有没有简单的方法确定椭圆曲线是否存在无穷多解霍奇闭链是代数闭链的和吗数学家将会最终给出方程的解吗庞加莱实验能否确定维空间的球黎曼函数的零解都有形式吗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研究是否会停止在量子理论上
注:最后个数学问题选自数学研究所提出的新千年问题简单归纳统计这个问题,其中涉及生命科学的问题占,关系宇宙和地球的问题占,与物质科学相关的问题占以上,认知科学问题占。其余问题分别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和人口等。
央视固然不厚道,但是万一移动把责任都归到技术设备上,可不是个好对策。万分之一的出错概率,是一万个人里面出一个,还是一万个通话/短信里面出一个呢?
有关部门发布的《2009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手机用户已经接近7亿5千万户,发送短信超过了7800多亿条,而作为这数 以几亿计的手机用户中的一员,您的手机在使用中有没有可能被多扣了话费呢?记者在海南、上海、北京等地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不少用户在手机话费和短信收费上,就遭遇了一些电信运营商的暗算。
☆ 暗算方式一:分割计费
一些电信运营商通过分割计费的方法增加计费时长,从而多收费用。
黄生精是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的手机用户,前不久在查询话费详单时他偶然发现:仅2月份的几天时间里,他尾号为6499的手机就被多扣了8分钟的 通话费2.32元。
查询了话费详单后黄先生发现,7个被多收了话费的电话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个电话都被电信运营商分割计费。比如说,2月10日 18:41:03秒至18:49:02秒的一个漫游主叫电话,时长是7分59秒,按照现行的漫游电话不足一分钟以一分钟计费的规则,原本应该按8分钟计 费,但是,在被分割成5分48秒和2分12秒后,计费时长却变成了9分钟。也就是说,经过分割计费,黄先生要多付一分钟话费。
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不承认多收了话费,黄先生将其告上了法庭。在4月23日海口市龙华区法院出具的民事判决书中,该公司承认:发生多收话费的事 实系电话交换机计费出现差错造成;超长话单分割计价符合规定,系按漫游当地的标准即每5分钟分割一次。
然而,记者注意到,我国《通信行业标准》中,并没有通话时长分割计费一说。而且,黄先生的这7个被分割计费的电话也并没有严格按照每5分钟分割 计费。比如说2月10日
20:09:41秒至21:00:13秒的这个电话,总时长为50分32秒,如果都按5分钟分割计费的话,应该形成10个5分钟和一个32秒的 通话计费记录,只要交51分钟的话费就可以了。然而,话费详单却显示,这次通话被分割成了7个5分钟、1个5分10秒、2个5分零1秒和1个23秒的11 个计费话单,计费时长从51分钟变成了54分钟,黄先生平白被多收了3分钟话费。
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解释称,该公司的计费系统有合格证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因为行业标准允许出现细微差错,概率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也能证 明,对用户而言,计费差错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这样的差错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呢?记者了解到,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规定,移动电话网计费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 一,而黄先生2月份的手机计费差错率却高达4.3%。统计学家安鸿志认为,像这样某个月有7个错误话单的情况,应该属于极小概率事件,手机用户大约 3000亿年才可能遭遇一次这样的情况。很难相信,这是电话交换机计费系统自身的误差记录。
然而,就是这样的极小概率事件,遇到的却不止是黄先生一个人。6月14日,手机尾号为1680的海南移动手机用户王荣生接听一个16分钟的电话 也被不规则分割成4个通话记录,而他则要为此多付出1分钟的话费。☆
暗算方式二:凭空生出彩信费
一些电信运营商暗中让手机用户为并不存在的号码支付彩信费。
一次完整的通话,在被不规则分割计费之后,话费陡然增多,然而让用户多支付话费的方式还不止这一种。手机尾号为3309的北京移动用户李强向记 者反映:3月21日凌晨6点多到上午10点多的4个多小时里,彩信的发送记录就多达441条,被扣彩信费132.3元。实际上,21日这一天他并没有发出 过彩信,而且手机没坏也没有病毒。
没有给任何号码发出彩信,却被收取了彩信费,更让李强不解的是,这些号码里竟然还有并不存在的空号。短信计费详单显示,在3月21日8点18分 52秒和8点18分57秒,李强的手机分别给&801225&的号码成功发送过彩信,并被扣费。然而这个6位数的号码根本不存在,更不可能给一个不存在的 号码成功发出彩信。☆暗算方式三:未上网却扣流量费
手机用户关机,却仍被扣掉490元上网费。 暗算方式除分割收取通话费和凭空收取信息费之外,还有无故让用户支付GPRS流量费。
上海移动手机用户贾伯领用的是每个月20元的WAP上网套餐,但今年3月和4月,他发现自己的手机话费支出却超过了1200元,而绝大部分都并 不是他使用的。
贾伯领说:心疼啊,这都是花钱啊,一个月几百块钱几百块钱的,而且又没有使用过。贾伯领随后立即关闭了手机上的NET上网接入点,并关了手机, 但是在4月15日0点51分到1点10分,短短20分钟的时间里,却又产生了490元的上网流量扣费记录。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比如说贾伯领5月份GPRS流量计费详单的2726条记录中,曾21次出现上行流量为零却有下行流量的记 录。
上海移动营业厅业务员为记者解释:上传为零的话,你根本不能上网,懂吗,哪里有流量可言,根本不能上网啊,你上不了网它怎么扣你流量。
据了解,手机用户作为客户端,要应用网络点击页面等,就要向服务器端上传请求信息,形成数据流,也就是所谓的上行流量,而服务器端收到这个请求 之后,会向手机用户下传相关的数据信息,形成数据流,这个就是下行流量。手机即便是被动的接受信息,也不可能出现上行流量为零而有下行流量的情形。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统计学专家认为,即便是交换机计费系统随机误差的话,同样属于极小概率事件,手 机用户将近600亿年才可能碰见一次。☆
暗算方式四:随意删改计费数据
计费的数据掌握在运营商手里,运营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他可以随便删改手机用户的计费数据,多扣你话费,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难以保证。
据北京移动手机用户李强介绍,2009年3月,他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李强告诉记者,仅这一个月,他就因为5次重复流量计费和7个1分钱的错误扣 费,被多扣了56块5毛3分钱的手机上网流量费。随后,他向运营商反映了这一问题。然而,日,他在同一个移动营业厅再次打印3月的 GPRS流量计费详单后却发现,那5个重复计费记录和7个错误计费记录都意外地消失了。李强说:当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既没有告知我,也没有 给我退费。
随后,李强再次向移动公司反映计费数据被删改的问题。日,他在同一个移动营业厅再次打印了2009年3月的GPRS流量计费 详单。这一次,那些曾经消失的错误扣费记录,又回到了单子上。
李强说:随意添加删改,反映出一个不小的问题,我们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看不出来有保证啊。而且,也不得不怀疑运营商计费数据的真实性。
一些电信运营商花样百出,不断翻新的手机乱收费,让用户防不胜防,既损害了广大用户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据中消协统计,今年一季度,消费 者对移动电话和电信的投诉量分别占到全国各级消协受理消费者投诉的第二和第三位。而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地电信用户申诉受理机构统计,今年一季度共受理用 户关于电信服务的申诉超过19000人次,其中收费争议方面的申诉就超过了44%。对于本期节目反映的手机重复收费问题,中国移动今天表示,此类现象确实 存在,将在调查后严肃查处。☆
主持人:一些电信运营商花样百出,不断翻新的手机乱收费,让用户防不胜防,既损害了广大用户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据中消协统计,今年一季度,消费者对移动电话和电信的投诉量分别占到全国各级消协受理消费者投诉的第二和第三位。而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地电信 用户申诉受理机构统计,今年一季度共受理用户关于电信服务的申诉超过19000人次,其中收费争议方面的申诉就超过了44%。对于本期节目反映的手机重复 收费问题,中国移动今天表示,此类现象确实存在,将在调查后严肃查处。
移动的解释
新闻来源:移动Labs 央视再次将目标瞄准了中移动。在昨天的《每周质量报告》上,央视曝光了移动的几次计费差错:话单不规则分割、彩信计费问题、GPRS零上行问题。我做过6年移动计费,这几个问题我都碰到过。按照我的分析,这三个案例都是因网络设备小概率错误引起的计费差错:话单不规则分割是个典型的“碎单”问 题、彩信话单应该是“话单标志位错误”问题、GPRS话单应该是“信令吊死”问题。
一、话单无规则分割:典型的碎单问题 碎单与话单分割是完全不同 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设备差错引发的,一个是运营商设定的。但是,在《手机通话:无规则分割 有理由扣费》中,央视却将碎单问题嫁接成了运营商的话单分割问题,以此暗指运营商不折手段乱收费。 其实,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话 单分割是有显著特征的。为了避免恶意欠费,运营商确实会将一次通话切割成多条话单,这个标准一般是半小时,即1800秒。运营商绝对不可能按照5分钟的标 准去切割话单,因为这毫无必要,且会大大增加话单的数量,增加计费系统的开销。 碎单是指一条短时间的通话因设备方面原因断裂成N多条。其中, 超短话单问题就是碎单问题的一个特殊案例。所谓超短话单,就是一条几分钟的话单,被断裂成十多条几秒钟的话单,这个问题以前也被多次曝光。 央 视曝光的案例,根本达不到话单切割的标准,所以不是话单分割问题,而是碎单问题。要验证也不难。假如当地的标准真的是5分钟,那么当地就不会出现超过5分 钟的话单,这个,任何人拨打一下就能验证。 碎单问题根在网络设备上,只能凭借一个个案例去追查问题源头并解决,但却无法彻底避免,所以这个问 题也会一直延续下去。 超短话单是最为严重的碎单问题,目前运营商采取的措施有两个:一是删除3秒以内的超短话单;二是合并时间连续的话单。 删除超短话单很容易实现,但合并连续话单却很难实现,且就算实现了,效果也不理想。做过计费的人都知道,话单是按文件一个个并行处理的,会有N多个进程 同时处理各个设备上采集到的话单。合并话单的功能只有在所有碎单都在同一个文件时才能发挥作用,其他情况下都无法实现,这就导致碎单问题还是会体现在用户 账单上。 二、彩信问题:手机骷髅病毒+话单标志位问题 曝光彩信问题的,又是跟央 视合作无间的中科院助理研究员,著名的“手机扫黄专家”,某网站封的“正义卫士”。不过,奇怪的是,为何这次央视不提其“专家”身份,却只是作为一个普通 用户? 北京移动手机用户 李强:3月21日凌晨6点多到上午10点多的4个多小时里,那么彩信的发送记录就多达441条,扣了我132.3元的彩信费。实际上,21日这一天我没有 发出过彩信;而且我也查了,手机没坏也没有病毒。 对于这个事情,我就纳闷了:什么时候,彩信网关具备凭空产生话单的神奇特性了?这么多号码, 难道李强不觉得正好是自己通讯录里面的吗? 稍微对手机病毒有些了解,恐怕都知道这是中了“手机骷髅”病毒的症状,说这是病毒,其实也不恰当, 其实只是个恶意应用而已。若用户不小心下载了这个恶意应用,那么手机照着通讯录就会不停地发送彩信。 经常上网的人都知道,越是乱七八糟的网 站,病毒和木马就越多。虽然我用了8-9年的手机上网都还没找到过一个手机黄站,但是这位李强博士确是强人,按照其说法,上过千来个手机黄站,而且不仅在 国内上,还在美国上。前阵子,这位李强博士用移动手机在美国上黄网,回来后再次强烈声讨中移动,这使得懂点通信的人都纳闷了一阵子:这位中科院的懂基本通 信原理吗? 所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么多彩信发出去,这位专家就能一口咬定自己的手机没中毒,反而是运营商凭空伪造的?这话说出去, 你信吗? 至于两条彩信话单时间相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彩信跟通话不一样,不是实时发送的。彩信跟邮件有些类似,当你提交彩信 时,用户的彩信只是开始到彩信网关去排队,而彩信话单的时间往往是在彩信网关排上队的时间。 正如早上先出门的未必先到单位一样,先后发出的两 条彩信到底彩信网关的时间可能是相差无几的,也就会出现同一秒内两条话单的情形。 做过移动计费的都清楚,语音话单是以用户编号和通话时间作为 唯一关键字进行排重,而短信、彩信都不是以这为关键字,往往是以用户编号、发送时间和序列号为关键字进行排重,这个序列号是彩信网关产生的。 至于发向6位固网号码产生的话单,这倒是一个真正的问题。这是一条网间彩信,应该跟对方运营商送过来的信令有关,也可能是彩信网关对网间彩信的处理上存在 问题,导致话单标志位出错,这个问题是应该好好查一查的。 三、GPRS上网零上行: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信令 吊死 如果一个人做过GPRS计费,清楚GPRS话单的原理,那么对于零上行,但有下行的话单应该不会感到太惊讶。事实上, 这种情况既有可能是正常的,也有可能是异常的: 1、正常情况 在一次上网的过程中,没有上行、但有下行,这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但是 GPRS的一条话单,并不代表一次GPRS上网。相反的,一次连续的上网会可能会分割成多条话单。若运营商为了控制前夫而将单条话单的门限设置得很低,比 如有些省就设置成1MB,那么很有可能是上行流量在上一条话单中,而下一条话单就是纯下行。 2、异常情况 有一次,我 在分析上网流量异常用户时,曾经发现有个用户流量超高,分析话单发现有大量流量相同,只有下行,没有上行的话单。将此问题咨询网络部门后,网络部门解释说 可能是因为在最后一次上网的时候信令挂死,导致不断产生此类话单。 区分两类情况的最好办法是看连续的零上行话单的数量,若只有几条,且流量不 一致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是正常的;若有N多条连续零上行,且流量差不多,那么很有可能是信令挂死。 央视报道里还说了用户在手机关机的时候也产 生上下行,这种情况,只能是复制卡的问题。复制卡并不容易,只有拥有专业设备并掌握原卡才能复制。复制卡问题,往往是因为某些人在网上私自购买别人出售的 上网卡后才会出现。 去年,淘宝上就出现了大量的假冒3G上网卡,引起很大社会影响。这些卡其实就是复制卡。所以,从央视报道的情况分析,估计 这个用户的卡来自网上购买吧? 四、这些问题可能根治吗?只能减轻程度,不可能根治! 这些案例确实都是客观存在的小概率计费差错事件。十多年前,我刚进入移动做计费开发的时候就存在,现在也存在,将来也会存在。甚至可以说,自有现代通讯 以来,这类问题在各大运营商里就一直存在,而且除非有天翻地覆的技术革新,这类问题还将在今后的几十年中还将在全世界普遍存在,不可能根治。 这是因为,这些问题虽然都叫“计费差错”,但其实跟计费系统P关系没有,问题根源基本都出在网络设备上。 正如任何硬件都避免不了故障、任何软件都避免不了BUG一样,任何运营商的网络都不可能完全此类问题的出现。 这本是一种网络设备上客观存在的 小概率差错问题,但媒体们却将之渲染成了运营商的刻意吸费。按照他们的逻辑,只要运营商想改正,没有什么实现不了的。 四、结束语 每个用户都期待运营商的计费是分毫不差、永远正确的,其实运营商比用户更加期待如此,可惜,这就像指望人的身上 没有任何细菌一样,实际上是根本做不到的。 事实上,运营商的计费从来不是一贯正确的,否则运营商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大的客服队伍。 很多年前,中国移动就推出了“话费误差双倍返还”。针对央视曝光的几次计费差错事件,移动基本上都为给用户提供双倍返还。可惜,有些人的目的和胃口不止于 此。 恭喜这些永远英明和正确的媒体了,你们再次找到了一个永远的素材,就跟手机涉黄一样。只要有需要,你们随时可以找到类似案例进行炮轰,从 而永远让自己站住道德的制高点上。 再次恭喜你们!
相关链接:
1、央视报道:手机通话:无规则分割 有理由扣费
2、央视报道:发送记录存疑 彩信计费何以采信?
通过电脑软件,除去特定频谱的噪音(呜呜祖拉)。由于需要实时处理,我选用了VST插件。
VSTHost (免费软件)
iZotope RX (商业软件,可以试用10天或者xx)
IPTV或者其它独立的调谐器,音响(可选)
声卡带Line In和Speak Out插口,相应的接线
我的电脑是P3 赛扬1G的笔记本,512内存
使用方法(可选步骤):
IPTV的声音接入电脑Line In, Speak Out接回电视/音响
在音量控制里面设置录音设备为Line In
启动VSTHost
添加Denoiser模块
点击Bypass测试,这时候你应该能从电脑里面听到电视的声音。如果没有声音的话检查接线和以上几步。
关闭Bypass。
打开Denoiser的设置,当解说闭嘴,全部是呜呜声的时候,点下Train。这时候软件会自动分析呜呜祖拉的频谱。在解说插话之前再按一次Train结束分析。
可适当降低Noise reduction以减少失真,我选择9dB。
可以通过开关Bypass比较降噪效果。
这样就能安安静静地看球了。当然真正的球迷也许是关掉解说看球的……
Ten Most Harmful Books of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05/31/2005
HUMAN EVENTS asked a panel of 15 conservative scholars and public policy leaders to help us compile a list of the Ten Most Harmful Books of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Each panelist nominated a number of titles and then voted on a ballot including all books nominated. A title received a score of 10 points for being listed No. 1 by one of our panelists, 9 points for being listed No. 2, etc. Appropriately,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by 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 earned the highest aggregate score and the No. 1 listing.
1.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Authors: Karl Marx and Freidrich EngelsPublication date: 1848Score: 74Summary: Marx and Engels, born in Germany in 1818 and 1820, respectively, were the intellectual godfathers of communism. Engels was the original limousine leftist: A wealthy textile heir, he financed Marx for much of his life. In 1848, the two co-authored
as a platform for a group they belonged to called the Communist League. The Manifesto envisions history as a class struggle between oppressed workers and oppressive owners, calling for a workers’ revolution so property, family and nation-states can be abolished and a proletarian Utopia established. The Evil Empire of the Soviet Union put the Manifesto into practice.
2. Mein Kampf
Author: Adolf HitlerPublication date: 1925-26Score: 41Summary:
(My Struggle) was initially published in two parts in 1925 and 1926 after Hitler was imprisoned for leading Nazi Brown Shirts in the so-called “Beer Hall Putsch” that tried to overthrow the Bavarian government. Here Hitler explained his racist, anti-Semitic vision for Germany, laying out a Nazi program pointing directly to World War II and the Holocaust. He envisioned the mass murder of Jews, and a war against France to precede a war against Russia to carve out “lebensraum” (“living room”) for Germans in Eastern Europe. The book was originally ignored. But not after Hitler rose to power. According to the Simon Wiesenthal Center, there were 10 million copies in circulation by 1945.
3. Quotations from Chairman Mao
Author: Mao ZedongPublication date: 1966Score: 38Summary: Mao, who died in 1976, was the leader of the Red Army in the fight for control of China against the anti-Communist forces of Chiang Kai-shek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World War II. Victorious, in 1949, he founde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nslaving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nation in communism. In 1966, he published , otherwise known as The Little Red Book, as a tool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he launched to pus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Chinese society back in his ideological direction. Aided by compulsory distribution in China, billions were printed. Western leftists were enamored with its Marxist anti-Americanism. “It is the task of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world to put an end to the aggression and oppression perpetrated by imperialism, and chiefly by U.S. imperialism,” wrote Mao.
4. The Kinsey Report
Author: Alfred KinseyPublication date: 1948Score: 37Summary: Alfred Kinsey was a zoologist at Indiana University who, in 1948, published a study called , commonly known as . Five years later, he published 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Female. The reports were designed to give a scientific gloss to the normalization of promiscuity and deviancy. “Kinsey’s initial report, released in 1948 . . . stunned the nation by saying that American men were so sexually wild that 95% of them could be accused of some kind of sexual offense under 1940s laws,” the Washington Times reported last year when a movie on Kinsey was released. “The report included reports of sexual activity by boys–even babies–and said that 37% of adult males had had at least one homosexual experience. . . . The 1953 book also included reports of sexual activity involving girls younger than age 4, and suggested that sex between adults and children could be beneficial.”
5.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uthor: John DeweyPublication date: 1916Score: 36Summary: John Dewey, who lived from 1859 until 1952, was a “progressive” philosopher and leading advocate for secular humanism in American life, who taught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at Columbia. He signed the Humanist Manifesto and rejected traditional religion and moral absolutes. In , in pompous and opaque prose, he disparaged schooling that focused on traditional character development and endowing children with hard knowledge, and encouraged the teaching of thinking “skills” instead. His views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irec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particularly in public schools–and helped nurture the Clinton generation.
6. Das Kapital
Author: Karl MarxPublication date: Score: 31 Summary: Marx died after publishing a first volume of this massive book, after which his benefactor Engels edited and published two additional volumes that Marx had drafted.
forces the round peg of capitalism into the square hole of Marx’s materialistic theory of history, portraying capitalism as an ugly pha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which capitalists inevitably and amorally exploit labor by paying the cheapest possible wages to earn the greatest possible profits. Marx theorized that the inevitable eventual outcome would be global proletarian revolution. He could not have predicted 21st Century America: a free, affluent society based on capitalism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that people the world over envy and seek to emulate.
7. The Feminine Mystique
Author: Betty FriedanPublication date: 1963Score: 30Summary: In , Betty Friedan, born in 1921, disparaged traditional stay-at-home motherhood as life in “a comfortable concentration camp”–a role that degraded women and denied them true fulfillment in life. She later became founding 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 Her original vocation, tellingly, was not stay-at-home motherhood but left-wing journalism. As David Horowitz wrote in a review
of Betty Friedan and the Making of the Feminine Mystique by Daniel Horowitz (no relation to David): The author documents that “Friedan was from her college days, and until her mid-30s, a Stalinist Marxist, the political intimate of the leaders of America’s Cold War fifth column and for a time even the lover of a young Communist physicist working on atomic bomb projects in Berkeley’s radiation lab with J. Robert Oppenheimer.”
8. The Course of Positive Philosophy
Author: Auguste ComtePublication date: Score: 28Summary: Comte, the product of a royalist Catholic family that survived the French Revolution, turned his back on hi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nouncing as a teenager, “I have naturally ceased to believe in God.” Later, in the six volumes of , he coined the term “sociology.” He did so while theorizing that the human mind had developed beyond “theology” (a belief that there is a God who governs the universe), through “metaphysics” (in this case defined as the French revolutionaries’ reliance on abstract assertions of “rights” without a God), to “positivism,” in which man alone, through scientific observation, could determine the way things ought to be.
9. Beyond Good and Evil
Author: Freidrich NietzschePublication date: 1886Score: 28Summary: An oft-scribbled bit of college-campus graffiti says: “‘God is dead’–Nietzsche” followed by “‘Nietzsche is dead’–God.” Nietzsche’s profession that “God is dead” appeared in his 1882 book, The Gay Science, but under-girded the basic theme of , which was published four years later. Here Nietzsche argued that men are driven by an amoral “Will to Power,” and that superior men will sweep aside religiously inspired moral rules, which he deemed as artificial as any other moral rules, to craft whatever rules would help them dominate the world around them. “Life itself is essentially appropriation, injury, overpowering of the strange and weaker, suppression, severity, imposition of one’s own forms, incorporation and, at the least and mildest, exploitation,” he wrote. The Nazis loved Nietzsche.
10.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Author: John Maynard KeynesPublication date: 1936Score: 23Summary: Keynes was a member of the British elite–educated at Eton and Cambridge–who as a liberal Cambridge economics professor wrote
in the mids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book is a recipe for ever-expanding government. When the business cycle threatens a contraction of industry, and thus of jobs, he argued, the government should run up deficits, borrowing and spending money to spur economic activity. FDR adopted the idea as U.S. policy, and the U.S. government now has a $2.6-trillion annual budget and an $8-trillion dollar debt.
Honorable Mention
These books won votes from two or more judges:
The Population Bombby Paul EhrlichScore: 22
What Is To Be Doneby V.I. LeninScore: 20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by Theodor Adorno Score: 19
On Libertyby John Stuart Mill Score: 18
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by B.F. Skinner Score: 18
Reflections on Violenceby Georges Sorel Score: 18
The Promise of American Lifeby Herbert Croly Score: 17
The Origin of Speciesby Charles Darwin Score: 17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by Michel Foucault Score: 12
Soviet Communism: A New Civilizationby Sidney and Beatrice Webb Score: 12
Coming of Age in Samoaby Margaret Mead Score: 11
Unsafe at Any Speedby Ralph Nader Score: 11
Second Sexby Simone de Beauvoir Score: 10
Prison Notebooksby Antonio Gramsci Score: 10
Silent Springby Rachel Carson Score: 9
Wretched of the Earthby Frantz Fanon Score: 9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by Sigmund Freud Score: 9
The Greening of Americaby Charles Reich Score: 9
The Limits to Growthby Club of Rome Score: 4
Descent of Manby Charles Darwin Score: 2
The Judges
These 15 scholars and public policy leaders served as judges in selecting the Ten Most Harmful Books.
Arnold BeichmanResearch FellowHoover Institution
Prof. Brad BirzerHillsdale College
Harry CrockerVice President & Executive EditorRegnery Publishing, Inc.
Prof. Marshall DeRosa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Dr. Don DevineSecond Vice ChairmanAmerican Conservative Union
Prof. Robert GeorgePrinceton University
Prof. Paul GottfriedElizabethtown College
Prof. William Anthony Hay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Herb LondonPresidentHudson Institute
Prof. Mark Malvasi Randolph-Macon College
Douglas MinsonAssociate RectorThe Witherspoon Fellowships
Prof. Mark Molesky Seton Hall University
Prof. Stephen Presser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hyllis SchlaflyPresident Eagle Forum
Fred SmithPresident Competitive Enterprise Institute
其实我一直没搞明白Tiger Woods的新闻是怎么回事……
作者:傅国涌
1932年元旦,《中学生》杂志向鲁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先生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处此内忧外患交迫的非常时代,将对他讲怎样的话,作努力的方针?”
鲁迅的回答是:“编辑先生:请先生也许我回问你一句,就是:我们现在有言论的自由么?假如先生说‘不’,那么我知道一定也不会怪我不作声的。假如先生竟以‘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之名,一定要我说一点,那么,我说。第一步要努力争取言论自由”。(《二心集·答中学生杂志社问》)
可以说,鲁迅为“争取言论自由”努力了一辈子,早在1912年1月,民国伊始,他在给故乡绍兴的《越铎日报》写的《越铎出世词》中,就提出报纸的宗旨为“抒自由之言议,尽个人之天权,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得失。”同年他给绍兴《天觉报》的贺电“敬祝天觉出版自由”。然而他生活的年代,他思想、写作、翻译、办刊的二十多年,孙中山等手创的共和转瞬即逝,从袁世凯到“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军阀混战时期,至国民党杀人如麻的“清党”之后,离言论自由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了,尽管《越铎日报》因为批评都督王金发就领教了编辑部被捣毁的滋味,在北京时期他也写下过“连发表思想都要犯罪,讲几句话也为难”(《热风·来了》)这样愤激的话,但文网之密、“政府”“压制言论的网”之严密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实际上是整九个年头),好在他住在租界,还能跟国民党检查官捉迷藏,他自称“钻网”(《两地书》)。在现实的黑暗与苦闷中,“重写历史”成了鲁迅晚年常萦回心头的一个想法,其中他特别提到了“文祸史”。
1935年,他曾问唐弢“能不能编写一部中国文网史”。其实这样的文网史至今尚未完成,围绕着鲁迅本人展开的文网史也是一个空白。散木先生的《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与文网》细致地描画了鲁迅一生、尤其是最后十年在国民党文网中的斗争史,折射出时代的光和影,以我粗陋的阅读视野,这还是第一部研究“鲁迅与文网”这一重大话题的专著。虽然鲁迅似乎成了老掉牙的题目,但“鲁迅与言论自由”将是一个永远新鲜而激动人心的话题。本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它打破了长期主导鲁迅研究界的“鲁迅中心论”,在许多鲁迅专家那里,鲁迅是绝对的中心,他成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思想史、文学史、文化史的中心,位居正统、庙堂,而不是多元中的一元,所以鲁迅的选择、取向,从价值观到文风都被全盘肯定,而与鲁迅不同的路向选择则被一概否定,一句话,鲁迅是神不是人,鲁迅是不容质疑、不容批评的。散木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披阅史料,钩沉史实,回到了历史,并从人类主流文明的平台上重新审视作为人的鲁迅,在客观评价鲁迅的同时,也对鲁迅生前极力否定的“论敌”及他们推动言论自由、保障人权的贡献作了公允的评价。
国民党政权在血泊中浮起后,鲁迅痛感“言论的路很窄小,不是过激,便是反动”。他初到上海,他创办的《莽原》一期因为刊载了俄国文学作品的译文而被扣,他曾钟爱的《语丝》被迫减少了“对于社会现象的批评”,“多登中篇作品”,终于办不下去了,被迫停刊。1928年、1929年这两年,他甚至受到了“极少写稿,没处投稿”的威胁。到30年代,“没有了任意说话的地方”,“压迫是透顶了!”。1934年2月,国民党一口气查禁149种书刊,鲁迅已出版的著作全部成了禁书,他经常投稿的几个报刊有不少被封了。黎烈文、张梓生也被迫相继离开《申报·自由谈》,这一年12月(即史量才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不久),他给刘炜明写的信中说:“在日报上,我已经没有发表的地方”。
1935年,他在《花边文学·序言》中说:一篇文章“副刊编辑先抽去几根骨头,总编辑又抽去几根骨头,检查官又抽去几根骨头”,真是痛心疾首。国民党从事先的书稿审查到事后的禁书、查禁刊物等,无所不用,为什么收效不是很好,没能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达到一种声音的目的,“原因之一是上海租界的存在,那些‘诋毁党国’、‘诱惑青年’的书刊,‘大都在租界内各小书坊寄售”(《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与文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版,101页,以下只标明页码)。鲁迅许多被查禁的书籍、他为瞿秋白编印的《海上述林》等,“以及几乎国民党查禁的各种进步书籍都是内山书店书架上常备的书目,左翼作家翻译的近三百多种书都能在这里看到,原因无他,就是因‘治外法权庇护下日人书店无法查禁’而已。”(82页)
鲁迅的文章被检查官删节、甚至全文检扣都是家常便饭,好在他结集出版时把扣发的文稿通通收入,并一一说明。被删节了的文句,也一一按原稿补足,并加黑点。当时的书局几乎清一色都是民营的,报刊也以民营为主,鲁迅的书有销路,鲁迅的文章有读者,出版商也好,报馆老板、编辑也好,愿冒一点小风险的人毕竟还是有的。散木转引许钦文的回忆说:“尤其左翼文学走红之后,那时,‘在杂志上只要登着鲁迅文章销路就可以保险,只要有两种书开起书店来就总可以发达’”。(219页)《申报》是一份历史悠久、有广泛读者的老牌大报,从1933年到1934年,鲁迅在“自由谈”发表了大量杂文,仅结集的就有《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而且史量才给了鲁迅特别的待遇,一般文章的稿酬是千字五到十元,“鲁迅则用与不用一概照付稿酬,千字三十元”。(219页)
有人统计,鲁迅一生共在103家报刊发表过742篇文章(包括《晨报》、《京报》、《申报》、《世界日报》、《中华日报》、《国民新报》等15家日报、《新青年》、《语丝》等78家期刊以及9家外文报刊),其目的就是“利用一切机会,打破包围着我们的黑暗和沉默”。但也据说他曾谢绝为著名的《大公报》、《立报》、《国闻周报》写稿,本书作为个案也分析了他拒绝为故乡的《越风》半月刊写稿的心路。
在上海租界的最后九年,鲁迅大量写作杂文、翻译外国作品,出版了大量杂文集、译作。有些作品书店不敢出,他经常就自己印刷、出版,随便编一个名称(如“三闲书屋”等),不仅以这种形式出自己的作品,萧红、萧军的成名作《生死场》、《八月的乡村》也是这样出世的。这恐怕也只是租界环境下才有可能。难怪鲁迅说:“审查诸公的删掉关于我的文章,为时已久,他们是想把我的名字从中国驱除,不过这也是一种颇费事的工作。”也因此他才能靠写作、翻译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以一个“自由撰稿人”的身份保持独立的批判。《为了内在自由的第二种外部自由》专门讨论了鲁迅的经济收入,即使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年代,鲁迅最后九年的稿酬、版税收入还是相当于今天的210万元,月均相当于2万元以上(而之前北京的十四年,月均不过相当于9000多元),正是这一经济保障有力地支撑着鲁迅在“文禁如毛,缇骑遍地”的黑暗年代继续战斗下去。如果没有租界的存在,这一切又何以可能,正如书中引“商务”老人高凤池的话说,“关乎国家、民族和社会命运最显豁的事业是银行、报馆、书业,那么,这三样东西在中国没有一个地方能与上海相抗衡了。”(216页)
近代报业、出版业集中上海的关键原因就在于租界,本着求实的态度,作者丝毫也不想遮掩这一点,他直言:“租界是言论和出版相对自由的一个场所,所以,上海之书局、报馆甚至大学之多,都超出了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地方。一个狭仄的地盘内却有这样一块敞开的社会空间和公共平台,这真是历史的吊诡。”(77页)难怪北大多事之秋,胡适、傅斯年等甚至主张迁到上海租界来。“由通商口岸而‘国中之国’,外国人在租界建立了与其母国相类的统治秩序,并拥有治外法权等特权,但同时又舶来其母国的制度文化、价值观念。这一方面构成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损害,另一方面也为反对政府的各种政治势力提供了一个相对隐蔽和安全的空间,尤其是言论和出版,租界内外有着判然不同的情景。”(80页)应中国当局的压力,和稳定租界自身统治秩序的需要,租界有时“也参与文网的建构”,给青年鲁迅深刻影响的“苏报案”就是在租界发生的。无论怎么说,没有租界,我们将无法想象鲁迅晚期的文章、文集有问世的机会。
1933年,离柔石等“左联五烈士”被杀害已整整两年,“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鲁迅愤然写下传诵不衰的名篇《为了忘却的纪念》,《现代》杂志编辑施蛰存回忆:“这篇文章曾在两个杂志的编辑室里搁了好几天,编辑先生不敢用,才转给我。”面对这枚“炸弹”,施蛰存也“有点踌躇”、“不敢决断”,“请老板张静庐先生拿主意。张读后沉吟不决,考虑了两三天,毅然决定:上!‘那理由是:一舍不得鲁迅这篇异乎寻常的杰作被扼杀,或被别的刊物取得发表的荣誉。二经仔细研究,这篇文章没有直接触犯统治者的语句,在租界里发表,顶不上什么大罪名”。(157页)重读这篇和《纪念刘和珍君》前后辉映的名文,我们固然不能忘记张静庐、施蛰存,但也不能忘记那是在租界。
在国民党的恢恢文网下,形形色色的文人露出了形形色色的嘴脸,鲁迅的态度当然是一个都不放过,“一个都不宽恕”,在他的笔下多少人现出了原形,以他的笔“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但不能讳言他的无比“刻毒”的笔也伤了不少人,比如他仅凭传闻就断定:“梁实秋教授掌青岛大学图书馆时,将我的译作驱除。”梁实秋否认了这一说法,当时在青岛大学读书的臧克家也表示这是“不可能的”。(279页)“不管是正面的敌人,还是‘砍伤了樱桃树’的‘童年华盛顿’们,‘无论它对面是什么’,鲁迅只有两个字:‘战斗’——‘当然要战斗下去。’(166页)这是鲁迅的悲哀,而不是鲁迅的伟大之处。
曾是“创造社”保姆的泰东图书局老板赵南公在屡遭查禁、罚款,乃至三次租界当局拘捕后退缩了。与鲁迅至少有十四年交情、见面、通信达700多次的“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在“遭一再封门、一再迫害”之后,到1934年2月,这家对新文学贡献至大、出版过鲁迅大量著作的书局终于与“鲁迅无缘矣”。为了出版“新文学大系”,“良友”不得不出版检查官项德言的垃圾小说,还要支付高额的稿酬。1934年2月,国民党一次查禁左翼图书149种,涉及到28个作家、“几乎上海各主要的书店二十五家”。
中国出版界由“开明”领衔、二十多家书店二次联名请愿,最后“官员”、“出版家”和“编辑”开会磋商,事为鲁迅所知,他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中以嘲讽的口吻记了一笔:会上“有一位杂志编辑先生某甲,献议先将原稿送给官厅,待到经过检查,得了许可,这才付印。文字固然决不会‘反动’了,而店主的血本也得保全,真所谓公私兼利”。这是日后书刊原稿审查制度的由来,“某甲”指的是施蛰存,对于“献策”的指控,他本人是否定的。但不久以写“新感觉派”小说知名的穆时英当上图书杂志审查委员则是事实。上海“书籍杂志检查处”设立后,“许多‘文学家’的失业问题消失了,还有些改悔的革命作家们,反对文学与政治相关的‘第三种人’们,也都坐上了检查官的椅子。”(130页)真是“荆天棘地”,乌云满天,“鲁迅冷眼望去,‘所见的只是狐虎的跋扈和雉兔的偷生’。”(117页)
曹聚仁在文网重压下的“悔过和退出”也让鲁迅失望,1936年初,他们办了一个文艺刊物《海燕》,以曹为发行人,文网编织者找他“谈话”,“曹说出刊物的编辑和作者,继而声明退出,而《海燕》也不久就被查封了。”(110页)对曹主办的“带些学究气”的《涛声》,鲁迅也颇有微词。
对于故乡浙江,鲁迅晚年更是耿耿于怀,掌握上海文网生杀大权的多为浙人,如潘公展、朱应鹏、穆时英以及鲁迅怀疑的杜衡等,论敌之一王平陵虽非浙人,却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不过故乡既有呈请通缉鲁迅的许绍棣、叶溯中之类,也有陈布雷、邵力子(更不用说蔡元培)这样人品高洁的清流,他们与那些浑浑噩噩的浊流、唯唯诺诺的奴才不可同日而语。曾为新闻界翘楚的陈布雷、邵力子虽入侯门、身居高位,毕竟对言论自由有切身的体会,“他们希望政府‘俯舆就情”,更对鲁迅充满敬仰;加上一层乡谊之情,多少也会影响国民党对鲁迅的态度。特别是陈布雷,身居要冲,是国民党宣传工作的主持和决策人物,鲁迅著作的大量流布,和他是应该有些关系的”(57页)甚至在鲁迅去世八年后,战时首都重庆举行纪念活动,国民党“军统”头目郑介民“主张发布新闻,指出鲁迅曾受日本浪人内山完造之津贴以破坏之”。“好在陈布雷先生坚阻,这才避免了一场无聊的闹剧。”(468页)《鲁迅全集》能在1938年顺利出版也与邵力子、陈布雷等不无关系,鲁迅旧日学生荆有麟托人请陈布雷向时任国民党中宣部长的邵力子等通融,在尽快做了审核,并特别指示:“对此一代文豪,决不能有丝毫之摧残。”(489页)
即使在普通的“小”检查官中也不乏“对鲁迅的著作网开一面”者,“1934年甘肃‘审查处’呈请封禁鲁迅翻译的《表》,中央‘审委会’的王勉之批道:‘此书颇富有教育意义,毫未牵涉到政治问题……不必检扣。”(57页)
鲁迅之所以能在文网恢恢中继续他的写作生涯,坚持他毫不留情的批判,不能不提及陈布雷、邵力子他们,这一问题恐怕还是第一次正面提出。
在国民党疏而有漏的文网下,鲁迅的最后十年,以其独特的“隐晦曲折”、“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坚持独立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并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与国民党的邮电检查作斗争。在杨杏佛被杀害之后,他曾说过“只要我还活着,我总要拿起笔来对付他们的手枪的”。在给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他曾说:“文坛所受的压迫一天一天吃紧,然而我仍悠然度日”。在无所不在的文网面前,他没有屈服,而是进行了长期的、韧性的反抗,他向来反对赤膊上阵,而主张打“壕沟战”,在他看来,“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战斗当首先守住营垒,若专一冲锋,而反遭复灭,乃无谋之勇,非真勇也”。
在他眼中,用真姓名无异是“无谋之勇”,这是他所不屑的。于是,漫天花雨般的“笔名”战术成了他重要的选择,《冲破重重文网的利器——笔名》集中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一生至少用过130多个笔名,仅在《申报》就用过41个,在《中华日报》用过13个,在只问目的、不论手段的他看来,“区区假名真名”只不过是“小事也哉”(406页),那么多让人防不胜防的笔名只是为了“和检查官们打一仗”。一个刊物如果办不下去了,他的对策也是换名字,《萌芽》曾改名《新地》,《前哨》曾改名《文学导报》,《拓荒者》曾改名《海燕》,不过最后也都没能幸免查封、停刊的命运。
笔名还是真名,曲折或者直接,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陷阱,鲁迅承认自己的文字往往“吞吞吐吐”,“含糊的居多”,所以他自称是“上了镣铐的跳舞”,类似于“植物被压在石头下,只好弯曲的生长”。虽然在回答《中学生》提问时他也说过“第一步要努力争取言论自由”,但当胡适、罗隆基等知识分子以真姓名和直截了当的言论争取这一自由时,他嗤之以鼻,嘲弄他们是贾府的“焦大”,焦大的骂,是要贾府好,他们遭到查抄、迫害,是主奴之间有些“隔膜”,做奴才的“越俎代庖”、“不识讳忌”,最终还是会得到主子宠爱的。还说:“要知道现在虽比先前光明,但也比先前利害,一说开去,是连性命都要送掉的。”李欧梵在《“批评空间”的开创——从〈申报〉“自由谈”谈起》中认为“鲁迅的问题就在于他为了怕送掉性命而没有‘说开去’!”这不是“说”或“不说”的问题,而是“如何说”,“如何‘说开去’,如何找寻空隙,建立一个说话的新模式”,在这个问题上,鲁迅“没有太大的贡献”,“鲁迅在这个时期的‘说法’和所写的游戏文章(特别是和检查官作的语言捉迷藏游戏),并没有建立一个新的公共论政的模式。”(《现代性的追求》,三联书店2000年版,20页)总之,这种隐晦曲折的杂文无助于开创真正的“批评空间”。
这当然是持“鲁迅中心论”的护神者所不能同意的,他们以为捍卫鲁迅就是鲁迅什么都是对的,同样深深热爱鲁迅的散木也以平实的语气回答了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他对中国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国民党专制体制的抨击由于是用杂文的形式来表示、用曲折的方式来表露,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它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即他所说的‘意思都极平常,说话也往往很晦涩”。……在中国这样一个教育极其落后、受众的文化程度相当有限的条件下,鲁迅的文字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障碍。”(369页)
“基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上海时的鲁迅既无法再进行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史研究,文网的语境又使得他的社会批判不能畅达地被表达出来,就只得进入一种恶性循环:文网逼迫他用晦涩的文字表达他的愤懑和批判,这种愤懑和批判又因一次次的文网升级而更加曲折和暧昧,这也许也是鲁迅晚年的一种悲哀。”(370页)
这就为作者肯定鲁迅、同时也肯定胡适扫清了道路,鲁迅与胡适两种截然不同的取向,在一个多元社会,完全是可以同时并存的。当苏雪林大骂鲁迅和“鲁迅宗教”时,向来宽容的他严肃地批评了苏的“褊狭和成见”。胡适说鲁迅攻击我们,“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他还为《鲁迅全集》的出版而尽力(亲笔写信给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而鲁迅的态度完全是另一种,他承认自己写文章、办刊物,总是“党同伐异”,办语丝时不发徐志摩的作品,办《莽原》时坚决不登接近“新月派”的来稿。可是在被鲁迅生前骂得狗头喷血的“新月派”中,叶公超、甚至梁实秋等都对鲁迅的文学成就、包括杂文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一个值得后人深思的问题。
作者进一步认识到,一个自由、昌明的社会,不会盛行“恶毒、仇恨、暴力、黑暗的”奴隶语言,而一个“充满着不公正和黑暗的社会”,“‘鲁迅话语’就会依然存在”,鲁迅生前觉察到了这样的悲哀,“他的文字因为它所抨击的时弊的存在而存在着。”(373页)这才是更大、更深的悲哀。
鲁迅已逝,文网依然,鲁迅之后的文网史已进入作者的研究视野,那又将是一个沉重却无法绕过的大题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预算赤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