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适者生存存怎么获得 价格等级详解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是自然法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适者生存,你需要知道未来10年的行业变化
我的图书馆
适者生存,你需要知道未来10年的行业变化
作者:古典,著名生涯规划师首发:橙子School(ID:zhiyeguihua010)导语:迷茫,是剧变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穿透迷茫,对人生进行靠谱规划,应是建立在对时代趋势清晰认知和清醒把握的基础上。该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值得参考。今天,我想从以下三个角度谈谈不确定时代的职业发展策略:未来职业世界的3个趋势是什么?这个趋势下,我们的3个职业发展策略是什么?要用这些策略我们未来需要什么核心能力?我会给5个关键词。一、未来职业世界的3个趋势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猜去年中国有多少人次出国旅游?讲出来吓你一跳——去年中国有1.2 亿人次出国旅游,平均几乎每12个人就有1个,如果你在大城市的话,三个人就有一个。更吓人的是,这1.2亿人次在国外消费了1045亿美金,这个数字比去年增长高达12%-13%,跑赢GDP近一倍。&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中国人并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是国内没有足够好的产品让他们消费。以前中国的情况是所有人都缺东西,所以只要拉动需求,就会有人买。但是你会发现近年来,中国跑车的4个轮子:金融、钢铁、汽车、房地产都跑不动了,基本上逐渐趋于饱和了。是中国人真的没有消费能力了吗?其实不是,是中国人的功能性需求被满足了,他们还有更高级的需求。&未来的消费者需要购买自己想象不到的东西,满足连自己也不知道的需求。简单来说,未来的消费者需要买一个“iPhone”,在它没造出来之前都没有人知道是什么,但是未来消费者需要买。&你可以发现,其实所有好的国家或者是正在努力突破的国家,他们都在自己原来的产业里面找到了一个新的玩意,就是产业升级。1. 第一个重要的趋势,叫做产业升级&不管你愿不愿意,产业它都在升级。而产业升级细分下来,无非就是两个升级:一是产品在升级。它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功能性的需求,还要满足审美的需求;二是营销要升级。广告逐渐失效,很多时候你都是在通过朋友的介绍买东西。而这些升级都需要全新的能力。2. 第二个重要的趋势,叫做变化升级随着互联网速越来越快和边界、商业系统的越来越标准化,变化会在3个维度升级——规模变大,速度变快,类型增多。而当这种变化迅速产生的时候,职业发展也会发生变化。&以前的职业发展是火车式的:你爹上一个大学考了一个机械工程,毕业就分到了机械研究所,然后他就像上了一条铁轨,这条铁轨很清晰的指向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工一级、二级……每一站都是既定的;每条路也是既定的,火车在这个轨道上走,不会出轨。其他轨道的人过来,叫事故。&但到了今天,则变成了赛车式职业发展:公路有很多条,每条路路况不同;有跑车,有大车,还都可以随时变道。如果你在高速公路上,可能有人从后面就可以反超你;如果你是跑车,不小心上错了山道也可能会被反超……一切都变得有可能。&3. 第三个趋势,是需求升级今天假如你在企业里面,一个真正很有志向的年轻人,是不会满足于我先给你做起来,然后你再给我点钱的。他要的是自己干——给不给钱,做不做得起来也不重要,反正我要自己干,我希望可以自主这个项目,拿类似股东的分成。最优秀的员工都有自主性,而不仅是想拿一份工资。在今天,工作的意义不再只是赚钱、获得认同,而是需要自我实现。&不仅员工,消费者的心态都变了,我消费一样东西不是因为我觉得它好,而是因为我觉得它部分实现了我自己。为什么橙子学院一开始只收1000个人,是我们希望这1000个创始会员不仅仅是来消费的,而是能在一起玩儿的。所有那些说“我觉得好奇呀”“我就想看一看”“我自己搞不定你来拯救我吧”的申请,我都没有选。我希望选的是一群梦想赞助商,或者说我希望选的是一群愿意把你的自我实现部分融入到橙子的人。&未来抓不住这种自我实现的员工,不能产出这种能够和用户一起自我实现的产品的企业没法伟大。讲到这总结一下,未来的职业世界有三大升级,产业升级、变化升级、需求也升级。那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二、3个职业发展策略&接下来是我给这个变化的世界,在产业、需求、变化三个同时升级的时候开出的三条药方。&1. 第一条:小步快跑,专注两年别再问自己这一辈子要干嘛,一规划管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你不用想那么远,就想想看这两年你要干什么?但是请注意你也不要把目标放的太短,因为所有的竞争和成就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如果你今天往东,明天往西,肯定出不来。&简单来讲——想得太远没今天,看得太近没明天。&如果你天天看未来、天天做梦,可能今天你都过不去。刚进企业,你就给企业战略想法,很有可能你实习期都过不了;但是,天天想得太近了、把工作干完就结束了,很有可能也没有明天,因为你没有为明天做准备。什么是一个远近恰当的时间?我的建议就是,两年。&2. 第二条:基于产业链的个人竞争力&前段时间,AlphaGo下赢人类围棋吓到很多人——一讨论便发现好多的职业都有可能被电脑灭掉。很多人才发现,固定的职业靠不住。&那么,什么靠得住呢?产业链是靠得住的。你只要记得,我们要找到整个变化当中不变的那根“轴”,就是产业链。任何产业的逻辑底层都是:资源-产品-营销-需求,人性不变就需求不变,地球不变就资源不变。产业链基本不变。&3. 第三条:核心能力和迁移技能最重要未来时代最宝贵的能力不是基于行业职业的知识,而是你的核心能力和可迁移能力。是不断“进化”自己的能力,不断的整合供应链的能力,不断的学习能力。&至于到底是什么能力,其实我们在橙子学院发布会上已经有提到橙子要培养的4种能力:高效能——高效能地学习,高效能地生活、甚至高效能地减肥。对于自我有极其深的理解,基于人性的高效能能力。影响力——包括感知和感染。感知和感染能力是不会过时的,因为这两者是基于人性的。自赏——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理解,自己都不欣赏,自己都没法发挥自己的长处,没法用好自我,其实高效能和影响力也是无稽之谈。整合与共创——世界变化得太快,所以单纯专注于学习某项技能很容易被电脑替代。而你所需要的是,在这个之上,看到整合,能够共创。而以前的那些能力,做表格,做模板,短期1~2年之内会对你有帮助。比如说学PPT,帮助提高你的审美能力,但是,把PPT做得很漂亮有持久的意义吗?如果你有搜索能力,上网一搜“模板”,基本上就做了80%了。所以,你要把周边这些某一小领域的技能,移到核心技能上来,这样就不太容易被时代淘汰。未来你需要反复问自己的 3个问题:三、未来职业世界的 5个关键词要更好的应用这些策略,未来我们需要哪些核心能力呢?我给出了5个关键词:1. 第一个词:属性——你需要搞明白你的两性问题。这里的两性问题不是说你是男是女,而是——你是产品人,还是媒体人?我们先来给自己做个自测。今天大家听完我讲这门课,可能有两种动作:第一种人听完以后马上就想着:怎么用在自己身上?怎么用在别人身上?古典还有很多没有讲清楚的,我怎么给它查出来?他的数据从哪里来的?他读了什么书?有什么工具?时间一长,这个人会自己产生很多的东西。这就是典型的产品人。第二种人会想,“我去,太牛了!”“简直是我近年来听过最开脑洞的一堂课!“于是马上就开始传播,也许明早吃早饭的时候,他就会开始对旁边的哥们说:“哎,你知道么,未来世界有3个趋势。” 时间一长,他的朋友越来越习惯于从他嘴中听到新消息,他就变成了东方时空。这就是典型的媒体人。&所以,你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不要觉得自己崇拜乔布斯就非要做产品人。你就问问自己到底是哪个类型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你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回去钻研产生技术呢?还是回去传播产生链接呢?信息利用方式,决定了你是一个产品人,还是一个媒体人。&2. 第二个词:个性&在今天这个所有的产品都有人格、所有的媒体也都有人格的时代,个性是不可能被装出来的。&比如这段时间我哥们儿笑来也在做自己的新生大学,有人就问我,“古典,你做学校,笑来也做,你们会不会冲呢?”我说不会。因为我和笑来的个性差太远了。笑来很爷们,冷静有理智,很牛逼。而喜欢新精英喜欢橙子学院的人知道,我们这里“橙会玩”,很智慧,但很逗比,很温暖,我们喜欢一起干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这就是个性,你让我装笑来那种,我也装不来;你让笑来像我这样每天二皮脸、逗逼、晃来晃去,我估计杀了他他也不干。&所以有个性的产品之间未来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竞争。因为即使功能相同,个性也会有区分。新精英也好,橙子学院也好,它永远都很难跟其他学院、其他培训机构产生混淆,不仅是因为提供好的课程,好的服务,关键是,它有人格。&所以你要深度理解,作为职业人,你的个性是什么?都做程序,那么我的个性是什么?都做产品经理,我的调性是什么?你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未来才有活的余地。&3. 第三个词:圈子既然行业和公司都可能被摧毁,那么以往我们特别关注的同事圈是不是也在被摧毁?我经常跟我的管理层说,今天你要想明白,我们公司那个小编,他根本就不在意要不要升做市场部的经理,对他来说,他今后会不会成为一百万小编;会不会成为某一领域的NO.1,这才是他最看重的。今天行业 企业的圈子在失效,领域 能力的圈子在兴起。&而且学习本身也在圈子中发生,个体的学习是极其缓慢的,你再怎么自学,也比不上一群人一起学,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社交行为,而不是一个独立完成的个体行为,所以你会发现,为什么有网络的地方,学习会快那么多,而给你关在图书馆里十年估计你也学不出什么来。&4. 第四个词:高感性高感性不是没理性。每天在大街上看到那些把头发搞得像鹦鹉的洗剪吹并不是高感性。高感性是一种很好的应用理性的情况下增加的感性能力。&所以,高感性不是歇斯底里,也不是很感性。高感性是一种能力,他包括了基于人性的高效能,感知和感染,自赏,能讲故事,审美、还有会玩……&5. 最后一个词:进化很多人会说这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有进步。但是我的观点不太一样——在这个时代,学习是不够的,因为你学不过电脑。未来不是个进步的时代,而是一个进化的时代。&什么是进化?你想象一下,第一个从树上下到地面上的人,他惶恐不安。不知道会面临什么,但是他知道大方向是对的,双足行走是对的,所以他坚持往前走,我们今天真的需要像第一次走下树走向草原的人一样,放弃一些东西,而走向一个科技和人文的全新未来——这才叫进化,而在树上面跳得越来越快,爬得越来越高,摘更多果子,叫进步。&我觉得可能橙子学院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进步,而是进化。我们不仅要做加法,还要做减法——我们要超越我们现在的一些习性。最后总结一下,未来五大关键词:第一个是搞明白自己的属性,是产品人还是媒体人。第二个是弄清楚自己的个性,你自己的个性是什么,只有个性才能打动人。第三个是圈子,你需要找到适合的支持系统。第四个是高感性。高感性不是非理性,是基于理性增加的感性。最后一个,进化。进化不是进步,不是学习,进化是一种减而又加的过程。延伸阅读:未来30年,你的子女将面临怎样的职业世界?套用邓公的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作者的表述是:现在的教育,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时的社会。对于70、80后来说,进名校、入外企、做公务员,不管出身如何,通过个人的拼搏,总是有机会踏上父辈们期待的那种——中产阶级生活轨迹。而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们面临的环境和竞争,会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经验可以理解的范畴。未来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以往依靠智商和经验的工作岗位,早晚会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无限存储和3D设备,已经走进家庭。想搜索一下要通过技术克服人类语言之间的障碍,需要多少年,才发现今年已经诞生了可以实时翻译的手机工具……一、什么是教育?在一开始,我先来谈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英文单词Education是怎么来的。我在新东方讲过词汇,这个单词是苏格拉底发明出来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我讲个故事,去更好得阐明“leadingout(引导出来)”,这样一个好的想法。一个美国的联邦大法院,前边坐着两个人,一个是4岁的黑人小姑娘,一个是她的母亲。他们很高兴地举着这张报纸,上面写的字是:最高法院今天,禁止了在中学里面发生的种族隔离制度。这张照片拍于1956年,在那一年,小姑娘想去自己社区里面的白人学校被拒绝。因为当时白人学校和黑人学校,是不能混合的。她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愤而起诉。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的联邦大法院,6位大法官坐到一起来讨论,把黑人和白人隔离开来,到底是否违背了美国的宪法。这也是心理学第一次作为测量学科被引证。通过实验看到,当把白人和黑人隔开来之后,虽然孩子只有,4岁,依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白人比黑人好。于是这些大法官就做了一个定论,这也是美国很着名的1956年教育法案。这个法案的执笔人叫布朗,布朗法官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阐明了教育的观点: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不是他们学校的。)而教育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热泪盈眶,终于有一个人告诉我:我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社会机器的螺丝钉,而是为了leadingout,让我心里那个最好的自己,走出来。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二、未来的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现在我们的所有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要问的是,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各位有没有意识到,今天的小学生真正在人生的顶峰,最需要小学所教的能力,是什么时候?其实不是高考的时候,而是35岁的时候,这一辈子他在职业最顶峰的时候,最需要运用到一些: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所以今天所讲的人才,是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的社会,而不是适应16、18岁高考时候的人才。那么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个时候在追求怎么样的生活?有没有可能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未来其实是一场游泳比赛呢?我们努力让他拼命往一个起跑线上奔跑,但是其实未来就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规则。三、2040年的职业环境应该是怎么样的?第一个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在过去20年间,在信息时代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来20年会极大程度的被电脑所取代,而到那个时候,做这些工作的人有可能失业。比如柜员,五年、十年之后,这个职位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你没有别的技能,会非常尴尬。逻辑分析能力是信息时代的核心,而概念时代是什么呢?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举个例子,麦肯锡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咨询公司,1993年员工有67%是MBA,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41%。现在10年过去了,还在继续往下降,那么是什么人,填补了麦肯锡这些头脑一流的MBA呢?是麦肯锡增加了很多MFA(Masterof fine art),就是艺术硕士。麦肯锡意识到,他们的调查报告,必须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于是很多MFA慢慢替掉了MBA。更加好玩的是,有几个公司最近很火吧,一个是苹果,苹果靠什么,靠程序员,靠工程师吗?不是,靠的是好的理念,是不是靠概念取胜的呢?第二个小米,小米靠什么?小米背后没有很雄厚的产品工厂,但最核心的是依靠很雄厚的粉丝营销和参与感,是不是靠感知来运作的,是不是靠逻辑呢?再比如海底捞的服务。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推进的时候,那些原本仅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人,基本逐渐就会被电脑所替代,越来越贬值,而那些只有人能做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做起来。计算可以被电脑完成,但是创意不能。第二个改变就是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强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强是30年,而你们的职业生涯有多长呢?如果25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那就是40年。这意味着如果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创成了世界五百强,那么在你退休的那一年,公司正好倒了。所以当世界五百强都只有40年寿命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他这一辈子,一定会至少换5到7份工作,而且换2到3个行业。其实不仅公司命短,行业的命运也如此。一辈子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会变得越来越难,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教他在大学期间,做好一个专业,你觉得是不是有可能是对他的诅咒和害他呢。第三个改变,是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涯。中国和美国的GDP,2008年中国人均GDP是3400美金,2013年人均6470美金。预计到2016年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GDP到八千美金,2025年中美的GDP就会接近,2040年就会持平。四、2025年,中美GDP接近为什么美金,这两个数据这么重要?因为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发现,3000美金是一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界限,意味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挣脱了贫困,开始过得小康和幸福,所以中国大概是2008年的时候过了小康。8000美金也是经济学上公认的一个拐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和经济收益,没有显着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再过一两年,我们不管怎么挣钱,都不会过得更加幸福。我们的幸福感,不会随着我们的收入开始上升了。所以我想下一代人,一定不会像我们这代人,追求房子,追求安全感,追求生存,追求赚钱,而是为了追求什么?他们会真真正正的代替我们,开始追求幸福,我们这一辈子觉得有点小奢侈的话题。这其实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成3个:底层的生存、中间的社交和高层的自我实现。人的主要需求,是出现在14到18岁这段时间,他的需求会慢慢固化下来。60后主要是什么需求?他们的童年经历了很多困难,所以这拨人最核心的,就是生存需求和尊重需求。70后不太一样,70后前半段的人,存在着理想主义,因为那时候谁都穷;但后半段的人就开始下海了,开始追求成功,所以70后是中国最纠结的一代人,他一会儿特别浪漫主义、诗人,一会儿又挣钱挣钱,是最纠结的。90后完全不一样,90后有没有安全的感受?没有。有没有被认同的需求呢?90后是第一批公开在网络上承认自己是脑残、屌丝,承认对方是女神。心理学上,一个人的内心要极其的强大,才敢自贬到这个样子。90后早就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人天团天天关注,认同感已经爆棚了。所以90后就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虽然这很困扰着我们,但是从好的方面来看,如果把整个家族,作为一个人来看,其实90后是实现了整个家族,从开始的安全感走向自我实现、被认同的需求,虽然有一点稚嫩,但他们去追求个人成长和存在感,是历史趋势,与外界的环境完全符合。讲到现在,你觉得你的教育,符合这个年代吗?就你对于孩子的教育,真正能够让他们胜任这么一个年代吗?胜任这么一个理性减退、概念增加,专业、行业、职业都迅速变化,真正追求幸福,而不是追求成功的年代,你的教育胜任吗?五、未来世界的主人翁,需要什么教育?那么接下来,我谈谈如何能胜任的方法。未来主人翁需要什么?第一个从理性到感性。着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有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你需要找到意义感。简单说,2040年,当我们和美国的人均GDP平等的时候,活的很好的人应该是这样: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如果在90年代,可能家长们会建议儿女们选择公务员、银行柜员和土木工程师。因为一技藏身,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单位,有一个技能藏身最安全。可能近些年,家长会鼓励孩子们去读国际贸易、金融和计算机工程。但是在2040年,社会中最核心、最优秀的一群人,在我看来,一定干着像“产品经理、导演、旅游设计师”,这种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职业,这种职业,才是未来的大趋势。第二个就是从规划到创造。我们先来看一个着名的案例,在1953年的时候,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目标对于人生的结果调查,发现27%的人没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目标清晰但比较短期,3%的人目标清晰且长远。在过去了25年后,发现目标越长的那群人,活的越好,3%的人成为了顶层,而27%的人活得很糟糕。但经过调查证实,这完全是一个从头到尾编出来的故事。编出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流传盛广?因为符合我们对于错误的判断,我们总是希望未来被计划、规划、设定,父母亲希望孩子能够很早就定下来,不要动。在我看来,未来你给孩子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决定的时候不让他做,小学不让他做,大学不让做,媳妇不让他挑,房子不让他选,工作帮他找好了。于是到他35岁那年,真正面临他的职业变化的时候,你什么都不懂,而他一次都没有做过选择。所以在今天,一个真正比较恰当的人生态度,是适应比规划更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定一个三到五年的计划,就足够了,然后有极强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拥抱变化,在恰当的时候,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事业。第三个趋势是,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在一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能力。所谓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爱因斯坦成功的创造了一个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方法,有些人可以把兴趣变成自己的热爱,还有些人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感。所有这一切,都能让你觉得:工作虽然不是最成功,但一定是更加幸福,因为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没有一个人看到自己是最成功的。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是老师,有一天,他在一个小吃店吃饭,走进了一个中年人,提着一个小提琴,旁边跟着一个小姑娘,一看就知道刚参加过一个小演出,但这个小姑娘嘟着嘴不开心。原来这个小姑娘刚刚参加过小提琴的三级考试,没考过。她父亲就说,爸爸当年给你报这个小提琴班,不是为了让你过级。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长大了,爸爸不在你身边,你觉得不开心了,把琴箱打开,帮自己拉一曲,那个熟悉的音乐走出来,环绕着你,就好像爸爸还在你身边一样。我就希望你有一个这样的爱好,能在这个时刻陪伴着你。我那位朋友听完很不争气的哭了。所以我想,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在未来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你一定要帮你的孩子,拿到这个能力。最后总结,我觉得未来主人翁,有这么几个技能:第一个有感性的思考力,而不仅仅是理性思考力。第二个应该有生涯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多于规划能力。第三个应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让自己成功的、不成功的时候,也能幸福,从强到美是未来孩子培养的方向,我们要培养很多美的人。最后,我要讲一个对我来说很重要的故事,让我开始决定做生涯规划的工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爱因斯坦,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他是校报记者,有一天接到一个任务,去采访爱因斯坦。而恰巧这个家伙是物理系的学生,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物理系的学生,能够采访到爱因斯坦,他激动坏了。他看完了爱因斯坦所有的访谈,发现没有一个问题,是真真正正是懂得科学的人问出来的,他发誓一定要作为物理系的学生,问爱因斯坦一个真正智慧的问题,挖出爱因斯坦真正的智慧。他在一个大的图书馆里面读书,巨大的天顶,桌子上面有绿色的吊灯。读书到晚上两三点,突然一个灵感打动了他的脑袋,有一个绝妙的问题,他小心翼翼把这个问题抄下来,对折再对折,放在自己前面左边的兜里,就捂着回家睡觉。第二天下午两点半的时候,他就去找到爱因斯坦,跑到爱因斯坦的小楼敲门,门就打开了,爱因斯坦就站在他面前,跟照片一样:爱因斯坦有一个爆炸头,穿着一个睡衣,下面踩着羊毛拖鞋,踩在卡其色的地毯上。爱因斯坦冲他点点头,示意他进去,左手拿着个烟斗。这个年轻人就跟他一起走过走廊,进入客厅。客厅大概是10多平米,有一个沙发,沙发旁边有一个咖啡壶,正在煮咖啡,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整个房间弥漫着神奇的咖啡和烟草混合的味道。很多年以后,年轻人回想起那天的下午,他就想起那个神奇的烟草味和咖啡的混合味。爱因斯坦坐定,这个年轻人就问:作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你觉得什么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不要你有答案,我只想知道什么是这个年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爱因斯坦说,嗯,这是个好问题。这个年轻人很高兴,心想我难倒爱因斯坦了,于是等着爱因斯坦回答。爱因斯坦闭着眼睛,时间过得很慢很慢,灰尘在光线里面飞,房间弥漫着咖啡豆和烟草的味道。大概过了15分钟,爱因斯坦看着年轻人,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年轻人知道他有答案了,他说答案是什么。爱因斯坦说年轻人,如果真有什么关于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想就是: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这个年轻人说,爱因斯坦先生,这难道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吗?爱因斯坦说不是,因为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他将终其一生去发明武器、创造壁垒,创造伤害人的东西,创造墙壁,把人隔得越来越远。但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他就会终其一生去发明联系,创造链接,发明能把人连得越来越紧密的事情。说完这一切,爱因斯坦闭上眼睛,这个年轻人知道他拿到了答案,他轻轻起身,穿过那个长廊,把门带上,这个答案第二天在报纸上登了出来,也影响了很多人,而这个年轻人后来,就是互联网的创始人之一。所以我想说在生涯方面,如果有什么最重要的问题,我觉得不是技术,也不是未来需要什么能力,也不是我们有什么技术方法,而是你对于未来的信心是什么样子。一切都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你对于未来世界的信念,就是最重要的教育信念。如果一个家长、一个老师,相信未来是善良的,那么他就教孩子们,去打开可能性,去创造可能,去尝试更多,去体验精彩。但如果一个家长和老师相信,未来是灰暗的,就会教孩子保护自己,开始死读书,熬过那些考试,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做一个老老实实又平庸的人。所以我想说,你对于这个未来世界的判断,其实是关于生涯教育最重要的话题。我有了自己的答案,所以这是我写给自己一岁女儿的信,我说亲爱的弯弯,希望你活的认真,活的精彩,跟自己比,希望你过上我从未理解、也未曾看见的生活。也送给所有人!作者:古典,著名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橙子学院创始人。著有百万级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舟适者生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