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7RII使用不同的佳能微单镜头 时尚可时,会发生冲突吗?

daisy03156
感谢@相机笔记 授权转载
大概是2017年最后一次相机推荐。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自上次相机推荐(日)之后,又有哪些新产品上市:
佳能M100、G1XIII
索尼RX10IV、A7RIII
松下G9(尚未在国内发售)
奥林巴斯E-M10 III
其实,结合之前《2017年值得买的相机新品》一文,老铁们应该已经知道ET会怎么推荐了吧。不过,为了广大新读者,ET还是会完整的写一遍。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厂商官网或官方微博。
价格采集时间12月21日
更多推荐产品可以戳文末↓阅读原文↓
***** *****
2000元以内
在这个预算内,ET没有能够推荐的数码相机——单反、无反、固定镜头数码相机都没有推荐。想要购买拍照设备的话,ET只会推荐有双摄变焦的手机(比如小米Note 3)、富士Instax一次成像相机(比如Mini70)、手机附加镜(比如百诺旗下的手机摄影家)以及便携式照片打印机(比如佳能CP1300)——虽然打印机出现在这里有些奇怪,但这个价位确实没有更好的产品可以推荐给大家。
▲小米Note 3双摄变焦手机
注:本文内的“无反相机”指可换镜头、电子取景、无反光板的相机。索尼旗下无反相机(除ILCE-3000外)亦被称作为“微单”。
***** *****
从上次推荐至今,这个价位区间的在售产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松下GF8套机的价格进一步滑落至2199元,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不出意外这也是停产退市的前兆)。
▲松下GF8无反相机
【首选】松下GF8配12-32镜头套机
类型:无反相机
价格:约2200元
优点:机身小巧,方便自拍,提供多种机身配色
不足:画质平平
注:GF8在松下日本官网已被标注为停产产品,虽然这对大家选购并不会带来什么问题,但ET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
【备选】佳能1300D配18-55镜头套机
类型:数码单反
价格:约2700元
优点:Wi-Fi功能体验较好,镜头可选余地大
不足:画质、性能平平
【备选】索尼A镜头套机
类型:无反相机
价格:约2800元
优点:对焦速度快,方便自拍,功能丰富
不足:操作性一般(适合全自动拍摄)
注:ILCE-5100L = ILCE-5100(或A5100)的E PZ 16-50/3.5-5.6 OSS镜头套机。也就是说,A5100、ILCE-5100、ILCE-5100L都是指同一款相机。
不推荐产品
尼康J5、富士X-A10、小蚁微单M1
本文系ET主观推荐,篇幅有限,恕不单独解释不推荐的原因(下同)。
***** *****
从上次推荐至今,这个价位区间的在售产品增加了佳能M100,同时佳能EOS M6和200D的价格也有下降(200D主要是供货情况得到改善)。最终,佳能包揽了这个价位区间内的推荐产品。
▲佳能M6无反相机
【首选】佳能EOS M6配15-45镜头套机
类型:无反相机
价格:约3800元
优点:对焦速度快,触摸操作体验好,容易转接EF卡口镜头
不足:不支持USB充电
ET并不认为没有内置取景器是一个缺点。但如果你在意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先租一下试用体验,或者增加预算购买佳能EOS M5或索尼A6300。
【备选】佳能M100配15-45镜头套机
类型:无反相机
价格:约3200元
优点:价格便宜,画质、性能没有明显缩水,有全解码副厂电池
不足:操作性一般(适合全自动拍摄)
【备选】佳能200D配18-55镜头套机
类型:单反相机
价格:约4200元
优点:画质、实时取景AF性能没有缩水,提供白色机身
不足:光学取景AF性能差,光学取景器体验差
不推荐产品
尼康D3400,富士X-A3,理光GRII
***** *****
从上次推荐至今,这个价位区间的在售产品增加了奥林巴斯E-M10III,然而……
尼康D、35/1.8双镜头套机和D镜头套机都出现了缺货情况,从时间上看,也是时候退出市场了。
▲索尼A6300微单相机
【首选】索尼A镜头套机
类型:无反相机
价格:约5700元
优点:对焦/连拍性能好,4K短片画质出色,功能丰富
不足:E卡口APS-C画幅的镜头不好选
注:ILCE-6300L = ILCE-6300(或A6300)的E PZ 16-50/3.5-5.6 OSS镜头套机。也就是说,A6300、ILCE-6300、ILCE-6300L都是指同一款相机。
【备选】佳能77D单机
类型:数码单反
价格:约5000元
优点:对焦性能好,操作便捷,相比800D增加了一些高级特性
不足:需要购买单机另配镜头
通常来说,ET在1万元以内价位都是优先推荐套机的。这次从推荐800D配18-55镜头套机变更为77D单机另配镜头,理由包括:
① 77D和800D当前的单机差价并不大(不超过500元),77D增加的双拨盘、肩屏以及B门定时器等功能值得这个差价。
② 800D套装镜头为EF-S 18-55/4-5.6 IS STM镜头,会影响45点全十字AF系统的性能。所以购买800D,原则上也是推荐选择单机另配镜头,并不省心。
【备选】索尼RX100V
类型:数码相机
价格:约5900元
优点:对焦/连拍性能好,体积紧凑,功能丰富
不足:镜头已经沿用3代了
注:RX100V = DSC-RX100M5。也就是说,RX100V、RX100M5都是指同一款相机。
不推荐产品
尼康D5600,宾得K-70,奥林巴斯E-M10III
***** *****
从上次推荐至今,这个价位区间的在售产品增加了富士X-E3和佳能G1X III。这两款产品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目前的价格还不能让ET给予推荐。
另外,佳能80D近期价格一路高涨,考虑到这是一款已经上市近2年的产品,ET也将它从推荐列表上暂时移除。另一方面,虽然ET很想将索尼A7移出列表(因为发售时间真的太早了),但它的价格又下降了一点。毕竟是最便宜的全画幅,就继续推荐吧。
▲索尼A7全画幅微单相机
【首选】索尼A7配28-70镜头套机
类型:无反相机
价格:约7000元
优点:价格最便宜的全画幅套机
不足:有绿帽子、卡口松动等小问题
注:ILCE-7K = ILCE-7(或A7)的FE 28-70/3.5-5.6 OSS镜头套机。也就是说,A7、ILCE-7、ILCE-7K都是指同一款相机。
【备选】尼康D镜头套机
类型:数码单反
价格:约7400元
优点:画质出色,操控性能好
不足:价格仍在上涨,Wi-Fi功能不好用,实时取景/短片拍摄AF性能差
注:D7200在尼康日本官网已被标注为停产产品,虽然这对大家选购并不会带来什么问题,但ET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
【备选】富士X-T20配18-55镜头套机
类型:无反相机
价格:约8000元
优点:画质/对焦没有明显缩水,外观好看,直出色彩好
不足:X卡口没有价格便宜的自动对焦镜头
不推荐产品
佳能760D、7D2,徕卡D-Lux、
***** *****
从上次推荐至今,这个价位区间的在售产品没有变化。
▲索尼A7II全画幅微单相机
【首选】索尼A7II配28-70镜头套机
类型:无反相机
价格:约9500元
优点:具备5轴防抖,综合性能表现较好
不足:不支持触摸操作,存在一些故障反馈
注:ILCE-7M2K = ILCE-7M2(或A7II)的FE 28-70/3.5-5.6 OSS镜头套机。也就是说,A7II、ILCE-7M2、ILCE-7M2K都是指一款相机。
从非官方渠道了解的信息,A7II的故障率是A7系列中最高的,但它的配置、性能是同价位中最好的,因此依然推荐购买。但应该选择提供正规发票的行货渠道,确保有问题时不妨碍保修。如果可以增加预算,那么更推荐购买A7RII。
【备选】尼康D750单机
类型:数码单反
价格:约9800元
优点:兼顾高画质、高性能、便携性和功能性
不足:黑历史太多
【备选】富士X100F
类型:数码相机
价格:约8600元
优点:颜值高,有独特的混合取景
不足:镜头画质一般
不推荐产品
尼康D7500,宾得KP,徕卡V-Lux
***** *****
从上次推荐至今,这个价位区间的在售产品增加了索尼RX10IV——这也是我前面没有推荐RX10III的原因,这个焦距还是应该有强劲的对焦性能,所以一步到位选择RX10IV吧。
只算单机身售价的话,徕卡CL也在这个区间内,不过配上镜头以后就要超过2万元了。
▲佳能6D2全画幅数码单反
【首选】佳能6D2配EF 24-105 STM镜头套机
类型:数码单反
价格:约14500元
优点:高感好,有旋转触控屏,实时取景/短片拍摄AF性能好
不足:宽容度差,光学取景AF覆盖范围小
6D2有3种套机,分别搭配EF 24-105/3.5-5.6 IS STM、EF 24-70/4L IS USM、EF 24-105/4L IS II USM镜头,价格依次递增。日常拍摄、旅行使用推荐第一个,价格便宜、重量轻,实际效果并不差。
【备选】索尼A7RII单机
类型:无反相机
价格:约14500元
优点:画质好,配置高,支持4K视频,功能丰富
不足:不支持触摸操作,镜头价格略高
注:A7RII = ILCE-7RM2。也就是说,A7RII、ILCE-7RM2都是指同一款相机。这款相机没有官方套机,京东自营的A7RII、FE 24-70/4 ZA OSS镜头套装,是独立的机身、镜头装在一个盒子里。
【备选】索尼RX10IV
类型:便携相机
价格:约12000元
优点:媲美A9的对焦、连拍性能,等效24-600mm镜头
不足:相对于CMOS尺寸来说价格稍贵
注:RX10IV = DSC-RX10M4。也就是说,RX10IV、DSC-RX10M4都是指同一款相机。
不推荐产品
佳能5D3、5Ds
注:5Ds R还是推荐购买的
***** *****
从上次推荐至今,这个价位区间的在售产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佳能5D4全画幅数码单反
【首选】佳能5D4单机
类型:数码单反
价格:20000元
优点:配置均衡,有完备的镜头群,价格逐渐回落
不足:相比尼康D850、索尼A7RII缺少一些亮点
注:5D4增加LOG功能需要到售后维修中心进行升级。较早出厂的产品需要拆机更换一个芯片;新近出厂的产品不需要拆机。无论是否拆机,都需要收取600元的升级费用。
不推荐产品
尼康D810、索尼A99II
***** *****
从上次推荐至今,这个价位区间的在售产品增加了索尼A7RIII,毫无疑问这款产品比尼康D850(特别是行货价格的D850)更推荐购买。
▲索尼A7RIII全画幅微单相机
【首选】索尼A7RIII单机
类型:无反相机
价格:约23000元
优点:真正的动静态全平衡机型
不足:价格略高于预期
注:A7RIII = ILCE-7RM3。也就是说,A7RIII、ILCE-7RM3都是指同一款相机。这款相机没有官方套机。
【备选】索尼a9单机
类型:无反相机
价格:约26500元
优点:革新CMOS带来超越以往的对焦/连拍性能
不足:不支持S-Log
注:A9 = ILCE-9。也就是说,A9、ILCE-9都是指同一款相机。这款相机没有官方套机。
【备选】尼康D850
类型:数码单反
价格:约28000元
优点:尼康有史以来最好的数码单反
不足:国行价格离谱,相对索尼A7RIII优势不大
最近陷入了一个死循环:D850好么?好。值得买么?国行价格不推荐。那你有靠谱的水货渠道么?没有……
***** *****
新扩展出来的价格区间。
▲徕卡Q全画幅固定镜头便携相机
【首选】徕卡Q(Typ116)
类型:便携相机
价格:约3.2万元
优点:画质、操作、品味的平衡
不足:上市时间较早,价格一路走高。
【备选】佳能1DX2单机
类型:数码单反
价格:约35000元
优点:画质无明显短板,有完备的镜头群
不足:机身自重较大,实时取景续航能力差
***** *****
40000元以上
新扩展出来的价格区间。
▲哈苏X1D中画幅无反相机
【首选】哈苏X1D单机
类型:无反相机
价格:约7万元
优点:典雅紧凑的机身,当下44×33画幅最好画质
不足:一切都很美好,除了价格……
【备选】富士GFX 50s单机
类型:无反相机
价格:约4.5万元
优点:“平价”的44×33中画幅,已有适配佳能镜头的电子转接环
不足:大概是颜值最低的富士相机索尼全画幅微单A7RII 紧跟青春步调拍出生命律动
自从索尼全画幅微单A7RII上市以来便收到了广大摄影师跟摄影爱好者的一致好评。此前数码相机的高像素、高感光度与高速处理始终不可兼得,而全画幅索尼微单?数码相机A7RII则将三者兼顾,发掘出了好多用户骨子里的摄影天赋,拍出你想要的照片,实现你的摄影梦!
索尼全画幅微单 A7RII凭借约为4240万的有效像素,采用35mm全画幅Exmor R CMOS背照式影像传感器,在背照式设计的基础上还加入无隙芯片镜片技巧和纳米抗反射涂层,提高了传感器的光辉收集效率,可以在进行高辩白率画面捕捉的同时不损失良好的感光性能,
传感器数据输出的速度较上一代快了约3.5倍。
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全画幅微单A7RⅡ,优化了5轴防抖系统,有效弥补了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的摇曳抖动,微距镜头拍摄时的位移抖动,夜景和视频拍摄时的旋转抖动。最高可以补充约4.5级的快门速度。在长时光的手持拍摄中,有效的补偿了相机的抖动,画面不再因此虚化。
A7RⅡ作为索尼A7系列中的画质先锋产品,岂但在产品功能方面,在相机的手感、外观方面在做了很大的优化。在手感、外观方面的变革:索尼全画幅微单A7RⅡ增强手柄和快门按钮;把持功能精益求精;10个自定义按钮,操作得心应手;便捷的可翻折液晶屏;高强度的镁合金机身;专业的防尘体系等等都让每一个人爱不释手。与同系列其余相机不同的是,索尼A7RII可以通过USB口直接充电,免去了在户外拍摄时充电时的不便利。索尼A7RII升级了XAG电子取景器,其放大倍率达到约0.78倍(全屏显示对角线视线:约38.5度,实时取景显示对角线视线:约37.2度),在显示区域可能供应明白晶莹的图像预览和回放,并虔诚显现出色的约4240万有效像素影像,发挥相机富强的高分辨率性能。
在对焦方面,索尼微单a7RII采用了399个相位检测对焦点,对焦范围更广,速度也更快,对运动题材来说几乎能够手到擒来。在拍摄建造风景中,经常会有鸟类浮现,索尼a7RII的399点对焦系统则可能在刹那实现聚焦拍摄。此外,399个对焦点在人像的抓拍时也得心应手。
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应用闭会,索尼微单a7RII不仅支持众多的原厂镜头,同时也支撑使用转接环,总之索尼微单a7RII相机可以一揽天下,将所有的好镜头全部囊括怀中。
此外, 索尼微单a7RII还具备影像风格、S-Log2伽马、时间码/用户位、同步录制操纵、标志显示/标记设置等更加专业的视频拍摄功能,以及720P高清模式下的120fps升格拍摄才干,利用户在拍摄视频时可以更加轻松地创作出自己心仪的视频作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能让用户微微松松地共享照片并进行方便的遥控拍摄。全画幅微单A7RM2采取了NFC(近场通信)技能,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碰触相机,无需多步设置,可实现一触遥控跟一触分享功效。如果你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不支持NFC,也可实现智能手机控制和Wifi即时候享功能,但需先打开&PlayMemories Mobile&应用软件,在相机上决定&使用智能手机控制&/&发送至智能手机&,而后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端输入相机上显示的密码即可。
索尼全画幅微单A7RII,紧跟青春的脚步,踏着生命的律动,陪你一起摇摆出青春的举世无双而。
推举文章:
推荐文章:
每天分享新鲜资讯&主题:a7r2的4k 是25p,感觉运动画面很糊
泡网分: 22.116
注册: 2004年10月
特意试了下1080的50p 和4k的25p,让小朋友从左到右跑过,25p明显比50p糊。遗憾!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5065&&回帖:60 &&
泡网分: 10.529
帖子: 3093
注册: 2010年10月
sandoo 发表于
n制的30p不错,问题是a7
m2每次开机都要提示7r2也会提示,烦死人。索尼软件设计太垃圾!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0.465
精华: 1帖子: 103
注册: 2002年01月
usaets 发表于
http://www.dvedit.cn/thread--1.html
25P是阻碍我进入4K的最大障碍,貌似无解,不过可以认真学习一下基础知识。原文配图未转载,若有兴趣可以在微信上搜索。
《25P制作中“卡顿感”的前因后果 》
吴渊 索尼影视专业制作乐园&&
日前中央电视台录制二部在使用索尼4k摄像机进行25P节目制作的时候,发现在体育节目和歌舞类综艺节目的拍摄画面会有强烈的卡顿感。因此邀请到索尼高清影视技术学院的老师进行原因的分析和探讨,学院的老师通过一系列测试和效果的讲解,让台里的制作人员从原理到解决办法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收获。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基本原理:人眼有很多视觉特性,参数标准的确定都是在“欺骗人眼和当时技术水平”之间做权衡。
1利用“视觉暂留”制作连续影像的原理我们都知道,官方说法是20帧以上可让人眼误认为连续画面,但是:
不要让这个值成为评判画面卡顿是否合适的唯一标准,而是为艺术制作提供一项技术参考
因为它只是测试的平均最低值, 不同的拍摄物、速度方向、焦距等参数都会影响这个值
也就是说上述原因的不同, 哪怕同个视频画面之间觉得流畅的最 ...这个帖子里最好的文章
泡网分: 12.673
帖子: 1802
注册: 2005年05月
楼主,4k只是它有这个功能而已,就是个摆设。真正要摄像的画质,就算和三千块的黑狗4比较,都不在一个水平上。
泡网分: 2.624
帖子: 1008
注册: 2015年05月
aving 发表于
1,A7S2有40W的iso,视频机里老大。
2,4K画质下35mm全画幅超采。
就这两点,目前无人能敌。视频宽容度好像A7S2稍强?追焦呢?
泡网分: 5.747
帖子: 4580
注册: 2008年09月
aving 发表于
1,A7S2有40W的iso,视频机里老大。
2,4K画质下35mm全画幅超采。
就这两点,目前无人能敌。...7s是超采呀,那太牛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8.545
帖子: 18169
注册: 2009年03月
n制的30p不错,问题是a7
m2每次开机都要提示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5.571
注册: 2003年11月
coolbell 发表于
请问一下,A7S2的视频功能比A7R2强在哪里,可以介绍一下吗?有两点,
1,A7S2有40W的iso,视频机里老大。
2,4K画质下35mm全画幅超采。
就这两点,目前无人能敌。
泡网分: 2.624
帖子: 1008
注册: 2015年05月
玄门无影 发表于
A7RII的视频本来就是稍带功能,效果肯定很一般。不过平时用它拍视频的时候是非常少的。真的视频多就买A7SII了。如果把A7RII的视频整得很牛,A7SII还卖给谁去?除了视频较弱,A7RII其它方面都比A7SII强大,视频是A7SII的唯一卖点,如果视频和A7SII类似,A7SII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看到有些人拼命的为A7RII的视频辩护,笑而不语。请问一下,A7S2的视频功能比A7R2强在哪里,可以介绍一下吗?
泡网分: 7.945
帖子: 2791
注册: 2010年03月
数码时代的电影机在帧率不变的前提下,比如24P,可以适当加快或减慢快门,这样可以营造各种需要的效果。当然是有限度的,至于多少?还是自己体会为妙,因为焦段不同,距离不同,光圈不同,一切都不同。所以摄像师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我指的是拍电影的,照相基本是个人就能干,至少能从几百张里挑一张,相机基本也没啥区别。所以想当然的说会照相的人太多了。想拍电影,估计一次就放弃了,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
泡网分: 2.215
帖子: 2227
注册: 2004年11月
25P是阻碍我进入4K的最大障碍,貌似无解,不过可以认真学习一下基础知识。原文配图未转载,若有兴趣可以在微信上搜索。
《25P制作中“卡顿感”的前因后果 》
吴渊 索尼影视专业制作乐园&&
日前中央电视台录制二部在使用索尼4k摄像机进行25P节目制作的时候,发现在体育节目和歌舞类综艺节目的拍摄画面会有强烈的卡顿感。因此邀请到索尼高清影视技术学院的老师进行原因的分析和探讨,学院的老师通过一系列测试和效果的讲解,让台里的制作人员从原理到解决办法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收获。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基本原理:人眼有很多视觉特性,参数标准的确定都是在“欺骗人眼和当时技术水平”之间做权衡。
1利用“视觉暂留”制作连续影像的原理我们都知道,官方说法是20帧以上可让人眼误认为连续画面,但是:
不要让这个值成为评判画面卡顿是否合适的唯一标准,而是为艺术制作提供一项技术参考
因为它只是测试的平均最低值, 不同的拍摄物、速度方向、焦距等参数都会影响这个值
也就是说上述原因的不同, 哪怕同个视频画面之间觉得流畅的最佳帧率其实也是不同的
而且很容易想到,一定范围内帧率越高就会越流畅,越低则卡顿感越强卡顿感可以通过这个图很好理解,帧之间运动物体是跳变的,然后:我们要考虑的是这种跳变能不能欺骗人眼,让观众觉得可以接受以致忽略这种必然现象。如果要完全解决跳变,显然要用尽可能高的帧率去让这些离散的点变连续,理论值是正无穷;但那样显然需要很大的带宽, 而且在提升到一定程度时效果非常微小(视觉敏感呈对数特性)。
2因此,我们又利用了“运动模糊”来使运动物体/镜头也能让观众接受
卡顿的原因是前后帧画面内容发生跳变,所以静止物体/镜头哪怕帧率很低也不会出现卡顿
不同程度的运动则会导致被摄物不同大小的跳变,人眼觉得有不同程度的卡顿感
通过选择一种合适的模糊程度来让不同的跳变之间发生过度,让人眼能接受
这种模糊是通过控制快门速度来实现的
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打开快门持续积累光,等积累完成后,其间捕捉的运动过程就是模糊的
积累时间越久或者帧之间跳变越大, 就越模糊
因此针对不同的画面内容和拍摄风格,要选择不同的模糊程度来过度不同的跳变
这虽然最初是一种因技术不够发达的权衡,但随着投入市场化,经过这么多年观众的适应和选择,也已形成了各领域的风格、标准和观看习惯,观众是需要不同程度的模糊的。所以哪怕现在技术发展了,带宽、存储等都已不是问题,但要改变观看感觉,新标准是否能被接纳,是否要减弱这种模糊感、减弱多少,都还要未来观众和市场长期的验证。
高清N制的, P制即1/50秒,假设快门速度1/500和1/100秒两种情况,通过控制快门速度来获得相对清晰和运动模糊的原理:
在记录一帧的1/60秒中,之前积累的光都被抛弃,只保留最后1/500秒内光积累所形成的画面。那么,如果在这1/500秒内画面跳变不大,捕捉的一帧就是相对清晰的,跳变的那小部分模糊被人眼忽略了;如果完全没有跳变,就是绝对清晰的。但是,这一帧距后一帧的( 1/60-1/500=) 11/750秒内是没有画面被记录的,如果其间画面发生的跳变较大,就会发生卡顿感。
同样只保留最后1/100秒内光积累产生的画面。那么,在这1/100内画面跳变相对情况一肯定更大,捕捉的一帧也就会相对模糊,而模糊的程度(范围)也就是其间跳变的位移。但是,这距后一帧的( 1/60-1/100) =1/150秒内没被记录的画面中,肯定比情况一的11/750秒内跳变要小,所以卡顿感减少。
或者用传统机械快门角度的方式理解会更容易一些:
虽然这早先适用在电影摄影机领域,旋转机械快门,而现在数字摄影机大多都是电子快门,但可以帮助理解帧率与快门、运动模糊与卡顿之间的关系。而且,现在类似FS7/F55等摄影机中,也同时使用了这种理念。
以25P为例, 45度 180度 270度分别相当于 1/200 1/50 3/100 秒计算公式:快门速度=1/25*(度数/360度)秒,1/25即帧率倒数
1.带有开口角度(红色部分)的圆形叶片高速旋转,每转一圈就会让光线进入,就是一帧画面
2.光从开口处进入,开口角度越大,通光时间越长,即快门速度就越慢; 360度时,就等于帧速率
3.通常就直接用开口角度来描述视频中运动模糊的程度/效果,角度越大,模糊越大
4.逐渐就会形成:不同拍摄领域中都会有个约定俗成的控制开口角度大小/快门速度的规律。红色为通光捕捉画面的时间;注意跳变不同的被摄物所以我们发现了,清晰跳变和模糊连续是矛盾和动态平衡的。要做到真正清晰且连续,就要靠不断提升帧率,需要更高的成本;而就在这种妥协取舍中, 一代代的行业技术标准诞生了。
5无数测试、权衡、市场检验才诞生能持久的标准,但标准也不是死的,要灵活理解
通用高清电视帧率标准的确立: 50i隔行扫描
50i是50P带宽的一半,卡顿现象却能保证几乎差不多,比25P的卡顿减少近一倍隔行扫描的方式会产生毛刺(扫描下场时物体已跳变和上场位置不同)隔行扫描会降低垂直分辨率,基本上=逐行*0.7。所以经常说1080i和720P的分辨率差不多
电视节目需要流畅真实感,要尽可能减少卡顿感
电视节目产量大、单一成本不高,且播出环境不固定,必须优先考虑带宽和制作流程统一电视屏幕相对不大,毛刺、分辨率降低可以接受,所以最终用50i制造“假的高帧”感但必须灵活对待标准:如果有更好的制作能力和放映条件,可以做到向下兼容,如:
a.有很多用25P拍摄后期用特殊软件解成两个相同的上下场,当成50i隔行来制作,这样既保证没有毛刺,带宽也相同,同时还可以按照行业标准格式进行后期制作。这在HD就已流行
b.用电影24P的方式拍摄通过3:2下拉变换成60i播放,更流畅、毛刺更小
c.用电影24P拍摄,先提速4%转成25P,在转成50i在电视上播放,虽然有效果但性价比低
d.以上只是之前常用的兼容做法,还有很多,总的来说是要看准需求、性价比灵活定参数
通用DCI电影帧率标准的确立: 24P逐行扫描,过去胶片抓取方式、发行有一些先决限制条件
电影放映屏幕大,毛刺、分辨率降低的隔行现象会非常明显虽然电影产量小成本高,但在之前用高帧率的制作流程也是性价比极低的。但24P又让卡顿感太明显难以接受,好在放映环境严格统一,所以选择投影机按48帧放映投影倍频放映的技术一直不是很完善和真实48P相比还有很强的跳变拖尾感所以电影制作中就更加严格地要控制跳变和动态模糊的矛盾关系但是长期以往观众却适应了这种独特的电影感,目前的几部高帧电影都不能很成功
综上所述,那么25P到底是什么定位?有什么作用?
帧率的话题会伴随视频技术的发展一直讨论下去, 4K/8K/HDR/VR都会不断重复测试取舍并最终通过市场检验确定它的选择标准
而以25P来说,它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特点依然存在,但会随着制作方式、播出环境、观众审美习惯的改变,而导致这些问题表现形式会有所区别,但问题本质不会变
甚至以前也有厂家出过伪25P(即25PA)的格式,即录制25P输出50i。就像总争论720P是不是高清一样没有太大意义,因为高清官方定义通常指任何分辨率高于标清的视频系统。同理,关键是要认清25P的优点和缺点,利用好即可。
以目前形式来看, 25P制作流程已经日趋成熟、成本也降低,它能获得更好的画面质量满足大屏观看;但它客观存在的跳变卡顿感又和电影习惯的24P有所区别,所以目前来说还只是大量应用于电视领域,而且很多是作为拍摄格式,在后期制作和最终放映时都会转换成相应领域的通用标准,如50i, 50P等,还需要市场的检验适应
但是,无论25P用来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在什么环境上做,它的本质特点是不会变的,哪怕是 12K+HDR+3D+VR技术的25P,它也仍然意味着是每秒25帧的意思。带宽大小、跳变多少、是否流畅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所以技术人员就需要抓住它的特点本质,找到相应问题产生原因并思考避免方式,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公式。
被摄物内容在相邻帧之间的变化,但摄像机不动、物距焦距焦点不动,主要有:
1.相对大小变化:影响很明显
2.相对位置变化:影响很明显,分XYZ轴运动变化,具体影响参考下面,影响程度基本类似
3.颜色变化:相邻帧同个像素点颜色跳变,若跳变的像素点百分比很大,就很明显
4.明暗变化:同上,但稍弱,人眼明暗敏感弱于色彩
5.虚实变化:被摄物出焦平面范围,影响很微弱,除电影级别制作几乎可忽略
摄像机运动,但被摄物基本不变,主要有:
1.摄像机X轴、 Y轴、 Z轴或者同时运动:影响很明显,具体可以大致按照下面关系计算出来。X轴最明显, Z轴略次之, Y轴是X轴的四分之一左右,那么显然Y=X轴线( 45度)是X轴的一半
2.镜头推拉变焦:影响明显比1稍弱
3.镜头焦点:影响很微弱,除非大面积的景深变化时容易引起卡顿感以上讨论因素的影响程度均建立在其他因素的控制变量前提下
要减少卡顿感,本质就是要在允许范围内减少以上因素产生的跳变仔细考察当时拍摄的情况,寻找这些因素以及可被改动的可能,你可以创造很多方法。下面分类给出一些方法,希望是给到启发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套用:
帧率的调整(这是最直接的方法了)
1.虽然是25P,但如果后期制作能承受,可以尝试30P拍,最后输出25P, FCPX/davinci都有很好的补偿算法。看起来没增加多少,但效果试过就知道
2.分析拍摄内容,对于实在跳变大的镜头选择高帧率拍;甚至是120P等高速拍,后期再提速到25P变成正常速度,都有很显著的效果,而且不会增加过多的带宽负担
3.帧率提升的本质是增加了离散的点,因此最好选择合适运动轨迹;而且意味着每帧画面记录时间缩短了,快门速度、光等相关因素都要一起考虑调整,详细参考快门速度
快门的调整(一定依照之前讲的快门原理)
1.快门速度越快,清晰但离散跳变感强;反之动态模糊。所以要寻找适合的模糊程度,太快太慢其实一般都不被采用,而且不同画面内容和要表现的画面意图都需要不同模糊感
2.电影的快门通常会定在1/48秒即180度,也就是帧率的一半;电视也经常参照这个标准,定在1/50。这样能覆盖基本的画面跳变(一般的相对运动速度、细节变化程度等等),可以获比较平均的模糊和卡顿感。但这毕竟是一个供参考的均值,具体情况中还是会有很多根据特定的内容和要表现的主题改变,例如主体是广角镜头前飞驰过的车和里面的人对话,就必须要以清晰为主牺牲卡顿感等等。 4K因为在更大屏看,模糊不清会特别明显,所以一般是1/100
3.要熟悉不同设备快门的呈现感觉:机械快门、滚动快门、全局快门,它们在清晰离散和动态模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FS7没有全局快门,其实就不适合做高速凝结的拍摄方式
4.从单帧摄影开始,熟悉不同物体的跳变程度。如右图虽是静态摄影,单反的快门感觉也不同。但大致的运动速度和比例关系可以参考,也可以在拍摄前多做测试,寻找一个合适的动态平衡
关于要获得清晰凝固物体的效果:
要分清是否全域快门,对于卷帘快门来说快门速度不是一味的快;基本上在1/250秒左右如果无法获得较正常的影像,再快也会产生果冻效应,因为物体相对速度太快;而且过高的快门速度会造成局部的闪烁,原因可以按上面快门和帧率的关系来分析卷帘快门的工作方式导致的果冻效应:
对于25P来说, 1/250秒也是个可参考的数值,这个速度才能获得的凝固物体运动基本会产生难以忍受的卡顿感了,以内还是能接受的。其实已经把焦距物距因素算进去了。有时候甚至会用慢快门制造特殊效果来弥补难以权衡的离散和模糊直接的关系:
(慢快门指低于帧速率的快门速度,多余的光积累在缓存中叠加到每帧画面上,在运动过程中形成平滑拉丝模糊,利用极端的模糊制造美感,说明没有绝对的指标规定)降低相对运动速度(主要是保证视觉中心和关注的主体焦点跳变卡顿感较小)
1.通过构图降低,如:避开跳变很大的前景;改变机位让画面主体从X轴运动向Y轴靠近;改变画面主体的物距;等等。主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并没有改变,变的是相对的。
2.通过改变焦距降低,经常也伴随着构图和景深的改变,如:前后景有巨大跳变的物体,长焦拍摄保证主体卡顿感合适的同时虚化了前后景,相对内容跳变减小,而且比用非长焦拉近物距获得同样景别时,前后景的相对位移减小了,所以卡顿感减小;广角也有适合的场景。而且,改变焦距一定要注意配合快门速度的使用,一般的安全快门速度不低于1/焦距
3.通过摄像机运动降低,如:跟随主体运动,此时减小跳变的程度和优先级也遵循XYZ轴原理,即抵消最严重方向的跳变,但可能会引起画面中其他客体跳变感增强,所以要合理选择主体。
4.通过增加辅助设备降低,其实原理类似摄像机运动,就是抵消某个主要轴向的跳变
降低画面内容变化的跳变
1.适当减少跳变的高频细节,它们会造成非常强烈的卡顿感。如:有可能的话,在必须跟住主体的运动镜头中,把细节丰富的前景如斑驳的树干换成光滑的叶子等,能虚掉的话当然更好;FS7中也有一个容易忽略的参数:细节校正要确认关闭。现在业内很喜欢用CINE EI这种电影预置模式拍摄。此时细节会默认关闭,但如果选择CUSTOM时,则要到PAINT菜单中手动关闭。如果大面积的细节受损导致主体也遭到影响,那与你的后期沟通,在调色时可以锐化所需的主体并且能做到跟踪,现在的调色软件处理出来效果都会比前期造成的卡顿感要小。
2.一定要提前明确你的画面主体,保证它有最合适的跳变和动态模糊后,尽可能弱化你的客体,如:景深无法改变下,前景娇艳浓郁的红花会因为相对运动产生强烈卡顿感而且很抢戏,这时候可以通过压暗、降低饱和度、甚至换个前景等方式来弱化这种卡顿感,减少跳变的画面内容;方法可以很灵活,甚至有过这样的场景:运动镜头,前景很复杂但确实必须需要,但主体物距较远跳变较小 ,这时候可以牺牲主体,让前景跟随摄影机一起运动保证相对静止
从本质来说,上述问题其实基本都可以归结为下面三个因素:
拍摄物的相对运动速度(物体运动、大小变化、变焦、虚实)
拍摄物的复杂程度(内容复杂、色度、灰度信息复杂)
拍摄物的高频细节程度
分析这些因素导致的不同跳变对人眼卡顿感的影响强弱,善于利用动态模糊(不是所有时候都要清晰)与创作意图、制作成本进行权衡,并多在合适对应的观看环境亲身去感受不同的视觉感觉。最终,找到一些合理的改善方式。因为那些方法就好比paint菜单,调整的参数也能存成预设,但未必适用在每个场合。 本帖最后由 usaets 于
13:39 编辑
泡网分: 0.267
注册: 2012年10月
这才是正解AeroEktar 发表于
在25P用高快门速度,不闪才怪~~ 本帖由 iPad6,3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267
注册: 2012年10月
好厉害,那设置个8000的快门,就搞出来300倍的高速摄影机了?ctrl9527 发表于
25P是相机默认的,就好像AUTO档一样。用M档或者S档把快门调到1/50直接按录像键不就可以拍50P了。这也遗憾…
... 本帖由 iPad6,3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41.48
帖子: 7214
注册: 2004年04月
塑钢 发表于
很多电影都是24P的吧?显示器一般都是59P的。但是看电影没有这么严重的抖动。我看在60P的电视上看24P电影,如果有全景摇镜头的画面,那是抖得不可忍。得上120p的电视才行。
泡网分: 1.436
帖子: 1374
注册: 2013年01月
要不是4k,很多人都没接触过拍视频,我开始也很困惑,后来发现拍视频要慢,机位也相对要固定,构图要提前想好,人物进出画面也要预判,总之学问很多
泡网分: 2.267
帖子: 1323
注册: 2013年11月
塑钢 发表于
很多电影都是24P的吧?显示器一般都是59P的。但是看电影没有这么严重的抖动。...电影机普遍50/60了,要120的也有。
iPhone6plus iOS9.3.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009
注册: 2015年12月
在25P用高快门速度,不闪才怪~~
泡网分: 20.13
帖子: 2959
注册: 2006年03月
25P倾向于电影的24P,所以拍法也趋向于电影,你固定镜头为主,适合架拍,运动镜头充分利用轨道、摇臂、升降机等装置,要慢稳。如果手持拍摄的话就要上稳定器了,如果不上稳定器的话单纯的手持那么就要苦练基本功,练就一双铁手了,当然也要慢要稳,a7r2的防抖系统要充分利用,是个好东西。快门速度一般设置为帧率的倒数或者是一倍帧率的倒数。
泡网分: 23.415
注册: 2004年07月
ctrl9527 发表于
25P是相机默认的,就好像AUTO档一样。用M档或者S档把快门调到1/50直接按录像键不就可以拍50P了。这也遗憾…a7r2的4k 支持50p?
泡网分: 1.583
注册: 2014年05月
25P是相机默认的,就好像AUTO档一样。用M档或者S档把快门调到1/50直接按录像键不就可以拍50P了。这也遗憾…
iPhone5/5s iOS9.3.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9.22
帖子: 6024
注册: 2007年10月
塑钢 发表于
很多电影都是24P的吧?显示器一般都是59P的。但是看电影没有这么严重的抖动。那还真是奇怪呢
泡网分: 23.415
注册: 2004年07月
ranma 发表于
低帧率就是这结果。我电影院看电影机放映,碰到全景摇镜头这种,一样能看到抖。
还有一种抖是你的播放帧率和显示帧率不是整倍数,插值结果就是抖,英语是Judder。
比如你显示器是30Hz或60Hz,但是你的素材是25p,那就没辙很多电影都是24P的吧?显示器一般都是59P的。但是看电影没有这么严重的抖动。
泡网分: 41.48
帖子: 7214
注册: 2004年04月
塑钢 发表于
糊是难免的,运动模糊也能接受。但索尼这个是闪烁或者抖动,不能忍受的那种。低帧率就是这结果。我电影院看电影机放映,碰到全景摇镜头这种,一样能看到抖。
还有一种抖是你的播放帧率和显示帧率不是整倍数,插值结果就是抖,英语是Judder。
比如你显示器是30Hz或60Hz,但是你的素材是25p,那就没辙
泡网分: 0.172
注册: 2015年02月
塑钢 发表于
糊是难免的,运动模糊也能接受。但索尼这个是闪烁或者抖动,不能忍受的那种。   所言极是,鸡肋了.
泡网分: 3.762
帖子: 5235
注册: 2011年05月
你去下载蓝光高清的纪录片看看,BBC、国家地理的,要是遇到高速画面,暂停截图,一样是糊的
要是不想糊估计得50p-200p
泡网分: 23.415
注册: 2004年07月
标头视角 发表于
是有点糊糊是难免的,运动模糊也能接受。但索尼这个是闪烁或者抖动,不能忍受的那种。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764
注册: 2012年11月
摄影器材专家 发表于
看来您不知道GH4gh4本来就那么大点传感器,4k模式下还得再裁剪一次到指甲盖大800w像素点对点采样,比清晰度和索尼的超采样机子根本没法比,比宽容度和全画幅机还是没法比,也就底子小赚了个果冻效应小
泡网分: 19.22
帖子: 6024
注册: 2007年10月
然后电影可以去死了?
泡网分: 2.267
帖子: 1323
注册: 2013年11月
w811880 发表于
运动画面?截屏。
iPhone6plus iOS9.3.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3.415
注册: 2004年07月
w811880 发表于
运动画面?截屏。
遇到的问题不是这个意思。
是视频的动态画面闪烁的问题,静态的或者截屏都没有问题。
泡网分: 26.976
帖子: 6150
注册: 2006年09月
运动画面?截屏。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公主被轮镜头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