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集市商品网店仅5%盈利 有多少人死在做淘宝的路上

淘宝集市逾600万网店仅5%盈利&优胜劣汰在继续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淘宝集市逾600万网店仅5%盈利
  王女士在淘宝开设的网店已经有两年没运营了,她毫不讳言称自己的店是僵尸店。“各方面成本太高,亏损的太厉害,撑不下去了,我几个朋友的网店也都暂停运营了。”王女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记者在阿里巴巴近日举办的培训班上获悉,目前淘宝集市店有600多万个卖家,真正赚钱的不足30万个,仅占5%;天猫商城店,6万多个卖家,不亏本的,不足10%。该培训班的宣传材料上坦言:你可能听到了太多有关淘宝与天猫的神话,告诉你做淘宝与天猫有着多少机会与财富。可是,他们并没有告诉你,还有很多人死在了做淘宝与天猫的路上。
  天猫商城和淘宝集市分别占据B2C网络零售市场、C2C网络零售市场龙头。国内第三方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在B2C网络零售市场,排名第一的是天猫商城,占50.1%;在C2C网络零售市场方面,淘宝集市地位稳固,截至2013年12月淘宝占全部的96.5%。此外,截至2013年12月,实际运营的个人网店数量下降到1122万家,同比减少17.8%。该中心预计个人网店的优胜劣汰仍在继续。
  在淘宝上开网店面临着各种高昂的费用,但这些费用不一定能带来利润增长。“刚开始做的时候,淘宝商家不算多,没有花推广费、直通车费等,大概经营了2年时间。随着商家越来越多,流量被稀释得越来越少,后期随着退货运费险的入场,亏损越来越厉害。”王女士表示,投入3万元本金,亏损了1万多元。
  业内人士表示,商家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不花钱推广,则大量商品就会失去展示和成交的机会;如果花费巨额推广费,极有可能稀释利润或不盈利。
  《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淘宝集市网店、天猫商城商户亏损一事采访阿里巴巴集团,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责编:陈健、毕磊)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Apple Watch4月发售
数码前沿|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商业月报(2)&&&&&ouyang
四、电子商务
新加坡网购崛起波及实体零售 餐馆面积扩大
日本乐天等主要电商平台2014年度交易额
多家天猫商家筹备上市 单家纳税超过5个京东
淘宝店仅5%盈利 很多人死在做淘宝的路上
韩国两大连锁超市入驻天猫全球购 强化对华营销
日本最大美容网站@cosme进驻中国 与日本同价
刘强东:国内卖到国际的包裹80%是假货山寨货
淘宝网首次试水无人机配送 首单在北京完成
韩国购物中心使用无人机快递礼物 中国制造
国际化妆品首进微商市场&&&&&
2015年微商怎样活?
电商春节战役结束 自建物流小胜第三方快递服务
五、零售品牌
2014年内地奢侈品市场购买力首现年度下跌
Topshop日本全线关店 快时尚品牌的机会在哪
快时尚品牌也收缩战线 三线城市成新战场
轻奢及快时尚品牌:2015在华扩展门店数量盘点
优衣库中国首家自驾购店关门 郊区模式不适合
美国三个月内连续5家服装零售品牌宣告破产
名牌GUESS惨变美邦 放羊式代理制该变了
成为下一个被收购的大牌 是香奈儿还是阿玛尼
Hugo Boss把新希望寄托在亚洲 和三家中国电商合作
J.ESTINA上海市中心首家门店入驻新世界大丸百货
Esprit上半财年净利润跌50% 关店潮仍会继续
员工数超1万 海底捞“家文化管理”遭遇两难
海底捞突击开店谋上市?公司称未收到文件通知
百胜集团去年四季度中国市场销售降16%
Radioshack 破产:卖场的黄昏(全美第二大电器零售商)
快时尚店员平均月薪4697元 最大压力是“神秘人”
香港迪士尼业绩盈喜 但入场人次增幅放缓
香港迪士尼拟扩建一倍 门票或涨一两成
上海商业149亿迎“开门红” 黄浦区9.48亿领跑全市
四、电子商务
新加坡网购崛起波及实体零售 餐馆面积扩大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9日报道,近年来新加坡有不少购物商场改变租户组合,餐馆或餐饮区在商场所占面积已超越零售店面积,使到一些购物商场越来越像美食广场。
在网购崛起、实体零售营业受影响的背景下,新加坡商场业主不得不检讨策略,改变租户组合。这使原本在商场中扮演“配菜”角色的餐饮店面,逐渐挤掉了时尚购物店的位置,在新商场及改头换面后的商场中占据大部分空间。
房地产专家指出,若商场业主考虑不周,这种趋势其实对商场、餐饮业者及消费者都不一定有利。
据新加坡智信研究与咨询总监王伽胜观察,餐馆在商场中当道的现象大约在三四年前开始,因为“零售业在2010年至2011年遭受明显的冲击,餐饮业似乎成了(业主)的快速解决方案。”
他估计,餐饮业占所有商场零售面积的比率,从过去的三四成增加至目前的六成左右。这种现象在市中心似乎也相当明显。
根据高力国际去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市区核心的餐饮、娱乐及养身方面的零售面积,在过去四年里增长10%,从2011年第一季的300万平方英尺增加至2014年第二季的330万平方英尺,在所有零售空间中的占比从45%上升至近50%(见图表)。
预计在明年中落成的本地最高建筑地标“丹戎巴葛中心”(Tanjong Pagar
Centre),有六层楼高面积为10万平方英尺的商场部分,近70%将由餐饮业占据。
发展商兼业主国浩置地(GuocoLand)董事经理郑馨尧说:“我们看好餐饮业在中央商业区内的潜质。我们注意到,附近店屋或文物建筑内的餐馆,如达士岭和道拉实街(Tras
Street)的餐馆,在周末时的生意很好,所以我们要在这个成功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仲量联行(JLL)零售空间部主管李秀宁受询时指出,其他这类偏重餐饮业的商场还包括波那维斯达的星悦汇(The Star
Vista),超过50%的空间由餐饮业占据。此外,滨海广场(Marina Square)和文华购物廊(Mandarin
Gallery)翻新后,也增加更多餐饮空间,前者增建的餐饮面积多达5万平方英尺。
商场的餐馆增加,理当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饮食上的选择。然而,专家对商场纷纷增加餐饮面积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却持不同的看法。
李秀宁表示,商场业主若在没有很好规划下增加餐饮店面比重,使租户面对过于激烈的竞争,生意无法持续下去,租金就可能走软。
她说:“虽然消费者选择变多了,但餐饮业者面对的竞争也会更激烈。如果没有足够的顾客群加以支持,这肯定会导致这个行业出现饱和。”
新加坡餐饮业协会会长顾问黄建铭则认为,更多竞争并不代表租金会下降。他说,新加坡新开张的餐馆仍然比关闭的餐馆多,“新血没有经验,支付更高租金,可能会推高整体租金。”
根据会计与企业管制局数据,2012年和2013年本地净增的餐馆分别为149个和约140个。
黄建铭也指出,由于新加坡劳动市场收紧,即使消费者的选择增加了,但餐馆无法聘请到足够的服务员,消费者的用餐体验也无法改善。
王伽胜说:“餐饮业不一定能提高商场的吸引力,但它绝对增加了商场的活力,也是最有效的收入来源。至少,餐饮业是消费者愿意光顾和花钱的唯一领域。”
裕廊坊(Jurong Point)在商场内开辟一条日本美食街,包括寿司店和拉面店,吸引消费者光顾。
日本乐天等主要电商平台2014年度交易额
近几年,全球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开店不需要太高的店面成本,上架的商品类目也可以有很多选择,消费者也不局限于年轻人了。日本电商排名第一的乐天(Rakuten)这几年也在本土迅速发展,并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试图与亚马逊比拼。
雨果网从日本《朝日新闻》13日的报道中了解到,乐天12日发表了2014年度决算财报,日本国内的电商交易额为2兆58亿日元,同比增长13.7%,首次突破2兆日元大关,进驻店铺也达到了41442家。乐天会长兼社长三木谷浩史表示,“智能手机终端购物非常方便造就了这样的交易成绩。”数据显示,通过智能终端购物的记录占了全体的44%。
支撑着电商发展的不只归功于智能终端普及,也在于上架商品的增多。“乐天市场”平台上共上架1.7亿多样商品,比较畅销的是服装、饮料等日常在店里就能买到的日用品。去年6月开始,一些药品也被允许上架,还有一些地区会提供生鲜食品。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13年的零售服务业在电商市场总规模上达到7.8兆日元,增长了18%。随着市场的扩大,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亚马逊对付费会员推出一部分商品包邮当日配送,能够自取包裹的便利店也增加。雅虎从2013年10月推出免费开店之后店铺数量增长了12倍以上,并表示目标是在5年内交易额超过乐天。
电商的发展也冲击到传统零售业,“showrooming”现象指的是消费者在实体店挑选商品之后到线上购买,尤其在家电等单价高的行业更加突出,线下实体店被夺走了不少的客源和销售额。本月5日,美国家电销量排行第二的Radioshack最终以破产收场。
电商引发了零售业的危机感,许多企业所采取的对策便是线下与线上的融合。友都八喜推出新速递服务,顾客下单之后最快的能在30分钟内到货,现在已设点320万。永旺、伊藤洋华堂等超市也推出送货上门的“网上超市”。传统零售业在谋求自身生路的同时,其实也在进一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送货上门的服务将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多家天猫商家筹备上市 单家纳税超过5个京东
据资本市场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多家诞生于天猫平台的品牌商家和电商服务提供商正在筹备谋求上市。
这位消息人士并未透露具体的计划上市商家名单,但从多个信源显示,从天猫平台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原创品牌茵曼、韩都衣舍和裂帛应在其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保持着体量的高速增长,有正规化的管理和良好的财务公开制度,同天猫关系密切。这些企业已经暗中为上市进行了一系列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茵曼、韩都衣舍、裂帛的2014年销售数据都非常可观,这也是这些发迹于天猫的商户谋求更好未来的主要原因。裂帛创始人汤大风数次强调,上市计划是该公司发展的一部分,一系列的并购和开设线下门店也被视为这家企业积极筹划上市的最好例证。另一家被资本市场青睐的电商品牌茵曼也有此意,其创始人方建华曾透露,在拓宽业务使羽翼更为丰满后,上市已被列入筹备规划。
过去三年销售额分别为7亿元、10亿元、15.7亿元的韩都衣舍对上市的期望更高,去年,这家互联网品牌成为了由黄晓明、李冰冰、任泉发起的“Star
VC”的首个投资项目,其创始人赵迎光希望今年发展到30个子品牌,继续扩大规模。
此外,从企业纳税层面,也能看出这些天猫TOP商家的营收状况。据了解,一个服饰类TOP商家年销售额起码都超过10亿元,按照30%利润率,企业所得税最低10%计算,该类商家全年所得税缴税额已达到3000万。而来自京东财报公布的数据,截止2014年前9个月,京东共计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仅仅为407万。这意味着,即便按照去年最高600万算,一个天猫服饰商家全年所得税缴税额等于5个京东。
类似利好消息并不少见,但这样密集出现还是首次。来自业界的看法是,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以天猫为首的电商平台迅速崛起,为互联网品牌商家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商家的快速扩张和集群化,资产量的不断增加,自由生长后独立上市成为了可预估的未来。
记者了解到,在上市计划外,更多的天猫商家正在同资本进行亲密接触,同风投机构的合作层出不穷。天猫总裁乔峰两年前已做出预测,电商会逐渐摆脱“草根创业者”的形象,未来的互联网和电商不排除会出现大企业的可能性,天猫将培养成就更多的类似京东一样的电商企业。
淘宝店仅5%盈利 很多人死在做淘宝的路上
王女士在淘宝开设的网店已经有两年没运营了,她毫不讳言称自己的店是僵尸店。“各方面成本太高,亏损的太厉害,撑不下去了,我几个朋友的网店也都暂停运营了。”王女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记者在阿里巴巴近日举办的培训班上获悉,目前淘宝集市店有600多万个卖家,真正赚钱的不足30万个,仅占5%;天猫商城店,6万多个卖家,不亏本的,不足10%。该培训班的宣传材料上坦言:你可能听到了太多有关淘宝与天猫的神话,告诉你做淘宝与天猫有着多少机会与财富。可是,他们并没有告诉你,还有很多人死在了做淘宝与天猫的路上。
天猫商城和淘宝集市分别占据B2C网络零售市场、C2C网络零售市场龙头。国内第三方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在B2C网络零售市场,排名第一的是天猫商城,占50.1%;在C2C网络零售市场方面,淘宝集市地位稳固,截至2013年12月淘宝占全部的96.5%。此外,截至2013年12月,实际运营的个人网店数量下降到1122万家,同比减少17.8%。该中心预计个人网店的优胜劣汰仍在继续。
在淘宝上开网店面临着各种高昂的费用,但这些费用不一定能带来利润增长。“刚开始做的时候,淘宝商家不算多,没有花推广费、直通车费等,大概经营了2年时间。随着商家越来越多,流量被稀释得越来越少,后期随着退货运费险的入场,亏损越来越厉害。”王女士表示,投入3万元本金,亏损了1万多元。
业内人士表示,商家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不花钱推广,则大量商品就会失去展示和成交的机会;如果花费巨额推广费,极有可能稀释利润或不盈利。
《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淘宝集市网店、天猫商城商户亏损一事采访阿里巴巴集团,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韩国两大连锁超市入驻天猫全球购 强化对华营销
据韩国《中央日报》2月11日报道,韩国国内两大连锁超市易买得与乐天玛特当地时间10日表示,“本月5日已在天猫全球购(TMALL
GLOBAL)商城开通专用网络地址,将从下月中旬开始销售海苔、饼干、大酱等食品和电饭锅、红参精等共计100多种商品”。
据报道,韩国国内大型超市正在强化针对中国海外直购族的市场营销。考虑到韩国产品在中国消费者之间的受欢迎程度,易买得和乐天玛特计划今年上半年将销售的商品种类增加到500种。阿里巴巴对中国一年一度的最大购物季——日光棍节时天猫全球购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韩国产品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产品,销售额排名第三。
事实上,中国人喜爱光顾的乐天玛特首尔站店面向中国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4%,易买得东仁川店更是每天平均有200多名中国顾客光顾,中国人喜爱的海苔、饼干和橡胶手套等产品的销量比其他店面多卖出2倍以上。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的天猫全球购是一个可供外国企业直接销售商品的开放型网络市场,韩国国内超市将中国人订购的商品发到中国之后,阿里巴巴将负责中国国内的物流配送。这样一来,中国消费者不用到韩国就可以购买韩国产品,韩国国内超市也可以在不进军中国的情况下面向中国内需市场展开攻略,被评为“双赢”之举。 
中国人通过网络进行海外直购的规模也正日渐增加。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测,中国的海外直购规模年均增长率高达60%,到2018年将达180万亿韩元。易买得网络事务综合副社长崔宇贞(音)表示“中国网购市场每年增加40%以上,非常吸引人”。
日本最大美容网站@cosme进驻中国 与日本同价
如果你是日系化妆品的拥趸,你一定不会不晓得cosme大赏这个排行榜。纵使你上不了日本官网,但那些潮流杂志还是会在推荐时标注该单品获得本年度的cosme大赏。每到年底,这个日本影响力最大的美妆榜单一出炉,必定引起一番剁手党们买买买的囤货狂潮。
如今,这个美容网站了已经来到中国。它的运营方istyle宣称,未来半年内官网上的单品销售数量可达到1000件,最重要的是未来的产品价格将会做到与日本同价。
创立于1999年的@cosme是日本最大的美妆点评网站。据称,在日本,20-40岁的2000万女性里,有超过50%的人在使用这个平台进行点评以及购买各式化妆品。2007年,@cosme
在线下开出了名为cosme
store的实体店铺。2012年3月,@cosme在东京证交所主板上市,其主要经营模式是广告、电子商务、线下店运营。
但现在,运营这个网站的istyle公司已经不满足于此。istyle意识到现在公司已进入以外国消费者为目标人群的跨境EC和化妆品的批售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化妆品零售交易规模是3338.6亿元,包括化妆品在内的进口商品购买规模是767亿元,和前年相比上升了58.8%。
“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庞大,EC市场也很大,跨境EC增长迅速。”@cosme的中国区总经理吉田直史表示掌握的信息显示,@cosme目前的用户中的5%是来自中国,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我们预见到在中国化妆品跨境EC事业今后会出现的大幅增长。”
吉田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我们拥有的客户占日本化妆品厂家的50%(大约2000家),这些客户最近对中国市场非常有兴趣。”
正是这样的“兴趣”促使这家美妆网站进军中国市场。
1月20日,@comse在天猫国际上的官方旗舰店正式开业。目前试运营期间的产品仅为40多种,但记者注意到,这些曾经在日本本土拿过口碑大奖的产品销售不错,许多商品已经售罄。相比其在日本销售的1万种产品,目前中国方面的产品稍显单薄。
“3月正式营业后会有200种左右上架,夏天会争取有1000种引入。”吉田表示。
据悉,目前@cosme目前在销售的货物皆于自己在日本的仓库中,每日下午,从该仓库中通过中国邮政的EMS进行发货,周期从3-20天不等。据吉田介绍,未来也会在中国的保税区租赁仓库,减少产品的发货周期。
在国内,与@cosme类似的也有不少。比如知名电视人李静制作的《美丽俏佳人》,就是不断在节目里推荐各种化妆品。但经营模式最相近的还是闺蜜网。“这家网站就是效仿了日本的做法,开始就在做美妆点评社区,后来再开始卖产品。”新浪美妆博主柳雪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公开资料显现,闺蜜网目前拥有1800多个品牌、6万多款美容品、上百万份美容品口碑。但在她看来,那些模仿@cosme起家的美容网站,商业味道太浓,网站上点评的产品水分太多。
在不少人眼中,@cosme模式的成功在于它的可信度,网站上推荐的产品都是价格亲民、不知名但确实有效果的东西。
吉田认为这也是他们的优势之一。“大品牌有自己的渠道和专柜,但在日本中小品牌的占到60%-70%,我们的客户主要还是以这些为主。”
@cosme的平台上大约超过70%的都是日本本土品牌,剩余的则是欧美和韩国品牌,但没有中国的。“这两年韩国化妆品的趋势强劲。”吉田说,他虽然也期望有中国的化妆品在网站上销售,但目前没有任何与中国品牌厂商合作的计划,“如果有合作,我也希望是在日本生产。”
备注:@cosme天猫旗舰店网址
http://atcosme.tmall.hk/shop/view_shop.htm?spm=a230r..TWCcht
刘强东:国内卖到国际的包裹80%是假货山寨货
2月6日消息,京东集团CEO刘强东近期带领了京东采购代表团人员前往巴黎,为海外业务站台,正式启动了京东“法国馆”页面。谈及海外业务,刘强东表示,“海外市场不怕晚,其实之前,京东在国内的业务比当当和卓越都慢了七八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逐步超越竞争对手,国际业务也是如此。”
刘强东指出,现在国内电商做国际业务风生水起,声势很大,我们每天也有几十万包裹卖到巴西等新兴国家去,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国内卖到国际的包裹,大概80%都是假货和山寨产品,比如山寨手机就是国外消费者买得最多的。但是以京东的价值观来看,我们不在意也不追求这个市场,还是要走正面行货市场。
同时,刘强东还指出,做海外业务最重要的是现金,未来我们可能会投入上百亿人民币的现金在这个业务上。我们的现金储备很充足,而且我们对供应商的账期只有40多天,不像同样规模的电商公司有一百多天的账期。
谈及此次法国之行,刘强东表示,今年目标将会在10个国家开设类似法国馆的频道。“我希望能在欧洲成立一个采购中心,更加有利于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流。”
除了上线法国馆,京东近期在海外业务方面动作频频。事实上,对于京东而言,目前京东商城的电商业务已经开始盈利,整体的财务情况则是盈亏不定,海外业务以及农村电商成为京东未来重要的盈利增长点。
在刘强东看来,盈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五年前我就说过,我在内部从来没有设定过将在哪年盈利,现在我依然没有设定。我们还是设定我们的用户满意度、新增消费者、产品应该提供多少等等目标。一家公司如果持续为合作伙伴、消费者乃至国家和社会带来价值,我不相信这家公司会死掉。”刘强东介绍说。
淘宝网首次试水无人机配送 首单在北京完成
淘宝网首次试水无人机配送让不少用户兴奋不已。2月4日至6日期间,北上广三地特定区域用户在淘宝网指定页面下单购买姜汤红茶后,就有机会体验这项服务,将共有450人能体验到无人机送货,北京的第一单已经在4日上午完成,用时37分钟。
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淘宝方面了解到,这次无人机配送只是想做一次活动,无人机是圆通快递提供的,淘宝目前没有无人机配送的后续商业化计划,内部也没有成立专门的部门研究这个领域。
4日上午,北京地区的第一单淘宝无人机订单产生,是价值49元的红糖姜茶。在被工作人员设定好GPS导航线路后,装载着商品的无人机YTO-X650从圆通的通州派件网点起飞,到达目的地梨园云景南大街,在这里有圆通快递员等待无人机降落,整个过程用时37分钟。
据透露,由于这次的飞行全程都是在五环外区域低于100米高度飞行,因此事先无需向民航局报备审批。
由于这次活动提供了免运费服务,因此这位买家实际只支付了商品费用。但至于这37分钟内的配送成本是多少,圆通和淘宝方面均未向记者透露。对于这次试水,圆通方面也未接受记者的采访请求。
在接下来两天,广州和上海地区的订单也将使用无人机配送,上海的配送点涉及中融碧玉蓝天大厦、时代金融大厦、上海银行大厦、交通金融大厦、中银大厦;广州则包括天河区珠江都荟、广弘天琪、保利香槟、三银大厦、远洋大厦及周边区域,1小时内可送达。
尽管只是一次带有宣传性质的活动,且淘宝方面也表示暂无后续计划,但国内电商巨头的这个举动还是带有风向标的意味,给外界留下不小的想象空间,此前顺丰快递也尝试过无人机配送服务试验。从国内无人机公司频繁获得资本青睐的势头看,这个领域已成为眼下的热门。
根据国内无人机生产商大疆创新公开资料,2010年其销售额只有区区300万元,2012年这个数字涨到了2亿元,2013年飙升至8亿元,2014年预计会成倍增长。
在物流方面,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提出无人机配送计划PrimeAir已有一年多时间,且公司内部正在积极推进相关业务和技术的研究工作,让无人机和配送车搭档,将包裹在30分钟或更短时间内送到顾客手中,推进商业化步伐。此外,谷歌、Facebook等硅谷公司也在试水无人机应用。
目前,无人机计划可应用的范围十分广阔,像航拍、农业、地产、消防、WiFi热点、巡线、测绘、野生动物保护等。相比之下,物流配送的无人机商用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成本和监管成为两大桎梏。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小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从科技角度讲,无人机配送的确代表了未来物流的一个潜在发展方向,这也是目前电商和物流企业积极试验的一个原因,但如果提到商业化还很难,一方面无人机在技术上还达不到商业化所要求的精准、高效和低成本;另一方面,“能不能飞”的话语权不在快递和电商公司手中,有待审批部门的放开。
事实上,即使在无人机项目发展更火热的美国,对于电商配送的应用仍没有得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批准,在亚马逊不断努力沟通下,FAA仍未松口。后者目前准许的是将无人机用于农作物长势监测和地产公司拍摄房屋照片两个领域。相比于配送,这两项应用的飞行距离更短。
不久前,FAA还授权了英国石油公司(BP)在空旷的美国阿拉斯加地区使用商用无人机,用于监视石油钻井平台和管道,以便进行维修,这让亚马逊看到了无人机商用授权的希望。
韩国购物中心使用无人机快递礼物 中国制造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2月6日,在韩国首尔龙山现代I’PARK购物中心内,一架无人机携带着春节礼盒在走廊上飞来飞去。飞行了大约十分钟后,无人机轻轻停在了直升机场模样的小小停机坪上。这是一款由中国企业生产的名为“Phantom
2 Vision+”的无人机,在韩国售价约为1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8551元)。【搜了下,也是大疆创新的】
当天试飞的无人机最长飞行时间为25-30分钟,机体搭载相机,可实时通过智能手机传输拍摄画面,还可以与智能手机关联,按提前预定的路线飞行。
现代I’PARK购物中心计划在春节到来之际,从2月9日开始举行向顾客寄送礼物的促销活动,因而引进了这一无人机。该公司管理人员表示:“顾客们对无人机的关注度很高,因此我们计划在春节假期期间举行寄送礼物的活动”,“今年夏天百货公司内部的游泳馆建起之后,无人机还将用来紧急情况时向游泳池投放救生圈”。
&“以前只在外国新闻中看到过这种无人机,能够亲眼看到,真是太神奇了。”在购物中心亲眼目睹了无人机起飞的24岁首尔女大法语系大四学生申智秀(音)如是说,“没想到小小的机体,马力竟然那么大。”
该型无人机最多只能携带500克的物品,超过500克机体就会向前倾斜。当日负责操纵无人机的韩国无人机企业“Helsel”的全镇杓(音)经理说:“机体更大、售价数千万韩元的无人机载货量虽然更大一些,但还是远远无法与航空和陆地运输相提并论”。
目前,无人机快递的商业化动向非常受人瞩目。国际快递公司DHL从去年9月份开始利用“parcelcopter”无人机进行送货服务。这是世界首例得到政府许可的无人机送货服务,正在为没有空运和船舶等其他运输手段的偏远地区运送医药等用品。
国际化妆品首进微商市场 2015年微商怎样活?
本报曾多次报道国内多家传统化妆品企业进入微商领域并创造出惊人的销售业绩,近日,国内化妆品行业权威人士透露,某国际知名的化妆品牌也已正式进入微商渠道,并全面布局和发力微商市场。这也是目前首个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进入微商渠道。
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将有更多国内和国际快销或轻奢品牌进入微商领域,2015年注定不会平静,微商领域将迎来“战国风云”时代的新局面。
大佬纷纷进入微商行业门槛或将越来越高
“自己购买一个化妆品商标,编一个动人的故事,然后去广东贴牌生产面膜,再逐级发展代理商,最后到终端客户。”一位不愿意署名的某面膜品牌代理商表示,这是过去一年最为火爆的微商模式,而随着诸如韩束、百雀羚、欧诗漫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参与,一些不知名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面临着被洗牌的困境。随着国际品牌气势汹汹地杀入微商领域,微信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国内三大化妆品网站之一的“聚美丽”近日在其官网上发表相关文章,文章分析认为,淘宝用了10年时间,发展了近1000万个卖家,而微商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有了超过1000万的卖家,且不说在朋友圈里卖货的人,仅仅口袋微店数量就已超过1200万家,商品SKU(即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总数超过了11亿元,与此同时微信用户早已经超5亿人,其中开通微信支付的有8000万。该文章作者认为,2015年微商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更多品类商品的挑战。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2015年微商的进入门槛也随着大品牌企业的加入而变得越来越高。2013年“俏十岁”销售额达3亿元,此后“思埠”后来者居上超过5亿元,2015年韩束微商则提出年销售额25亿元的计划。
品牌方均偏好“合伙制”微商人才布局尤为关键
品牌的竞争其本质是人才的竞争。2015年被誉为“微商元年”,不同品牌的微商代理商之间的人才之争或将浮出水面。
对不同品牌运营商而言,要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不俗的业绩,有一条捷径就是拥有更多“千军万马”代理资源的“大区代理”。大区代理亦称一级代理商,一个品牌通常旗下有5到10名省级代理商,有超过200名的市级代理商和近千名更低级别的代理商。有人认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微商代理模式,在人才管理方面则存在着严重的硬伤。“微商经历了2年的发展,
2015年对移动互联网人才的需求将呈井喷之势。”人力资源资深人士、八斗美妆人才网联合创始人兼CEO赵凤莲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品牌的崛起将促使传统品牌加快对这一渠道的布局;其次,移动互联网发展导致人力资源供需失衡,而人才培养体系又相对滞后,需要微商人才的传统企业越来越多。赵凤莲建议,已经有不少品牌商针对优质大区微信代理推行合伙制,以此来加强代理之间的紧密度和利益的稳定性。
微商颠覆重构了消费者认知引发业界思考微商新活法
据某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的一位代理商介绍,该品牌推出系列套盒的微商渠道市场价为698元,而专柜价则在2000元以上,如此“狠”的折扣力度对国际品牌而言是“百年不遇”,同时也饱受争议。以目前微商界最红火的韩束墨菊巨补水5件套为例,韩束微商零售价298元,专柜价598元,而百雀羚女士和男士套装微商价格分别是318元和238元,专柜价为600元和398元,欧诗漫套装微商和专柜价分别为298元和528元。
国内的品牌微商由此也隐隐感觉到了2015年的微商生存隐忧。
人力资源资深人士赵凤莲认为,2015年微商界的竞争依然会停留在人才争夺上,届时“微商总裁班”、“微商落地内训”等人才速成培训会将不断涌现。她进一步分析表示,微商一定不是大家理解的在朋友圈发广告,微商1.0时代已经过去,搭建微商团队,建立微商运营体系,才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微商中脱颖出来
中国电子商会微商专委会秘书长冯凌凛表示,微商的人才之争自从微商诞生那一刻起就存在,未来会越来越激烈,但微商产品供应与服务能力、职业微商的诚信度或将成为2015年微商品牌代理商之间决定胜负的关键要素之一,不妨拭目以待。
电商春节战役结束 自建物流小胜第三方快递服务
随着春节长假结束,快递公司陆续开始营业。
而刚刚过去的漫长假期,对于习惯了网购和快递服务的人们来说并不是一段快乐时光。在快递企业不能满足巨大需求的情况下,电商自建物流却悄然发力,迎来一个小阳春。
国家邮政局1月底就向各级邮政管理局和各主要快递企业下发通知,督促合理调配人力、运力资源,全力保障春节前“不休网、不拒收、不积压”。
而在节前一周开始,快递企业就很快进入了“春节模式”。多数快递公司就已经停止接收发往西部省份的包裹投递业务。一些规模较小的快递公司,已经早早处于半休假状态,有的小快递公司甚至提前放假。
在除夕前一天,除了EMS和顺丰速运仍然在春节假期提供正常服务之外,其余快递公司陷入半瘫痪状态。
此时,拥有自建物流的电商平台得以出了一把风头,根据京东、苏宁、国美(微博)等电商平台的资料显示,在今年春节期间,几家电商平台销量均有所增长。
电商领域长期博弈的自建和第三方物流在这个春节假期中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快递公司已正式恢复营业,但短时间内依托于第三方物流的电商业务仍将继续受到影响。
自建物流称雄春节市场
元旦过后,年货开始成为电商平台的主要业务。在淘宝网上以“年货”为关键字搜索,可以找到的相关商品超过10万件。
有相关电商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有相当比例的订单地址和收货地址不同,且收货地址多为三四线城市,据此推测为网购族为家人或亲友下单购买年货。但由于快递业的不给力,这些网购年货族不得不放弃一些没有自建物流的电商平台。
据腾讯科技了解,汇通、CCES从2月16日起歇业,其余快递公司大部分也在2月17日开启“春节模式”停止收货,进入半歇业状态。EMS和顺丰速运成为仅剩的两家仍然提供服务的快速公司。
在快递业放弃春节市场后,有自建物流的电商平台迅速抢占市场。苏宁方面对腾讯科技表示,春节期间苏宁能够实现重点城市半日达,其他城市次日达,送货妥投率在98%以上。并且利用门店和服务站,将配送范围扩大至边远地区。
京东方面则对腾讯科技表示,由于春节期间不打烊,仅华北地区订单就同比增长60~70%。同样春节期间不打烊的国美在线春节销售增量则主要集中在无线端,据国美方面介绍其wap端流量和销售额是平时的3倍,订单数是平时的近5倍,总体已达到了双11水平。同时,无线wap端直接输入在流量和销售额上都首次超过了web端。
从数据上看,自建物流的B2C电商平台基本完胜。但据腾讯科技了解,春节期间的电商平台的物流水准和日常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有部分地区仍出现货物送达不及时或要求自提的情况。
无奈的快递公司
春节期间,众多民营快递公司几乎全线停摆,而以加收服务费坚持运营的顺丰速运,也并没有得到好的回应。
在微博和百度贴吧上,一些用户对包括顺丰在内的快递公司发出了抱怨之声:
“顺丰多收了10元服务费,但是3天都没送到,我还不如初八再寄。”
“涨了钱,却还让我去网点自提,不然就初七才给送。”
根据腾讯科技了解,消费者对顺丰的主要质疑集中在时效方面,一些平时可以次日送达的快件,三天都没有到达。甚至有用户对快件方位追踪进行了全程“直播”,以调侃式的语言表达无奈。
顺丰困境背后则是快递企业的无奈,虽然国家邮政局发文要求快递企业不得擅自停业,但没有取得太大的作用,很多快递公司担心员工流失,甚至会主动帮员工买票回乡。
事实上,国内快递行业虽然成长迅速,但却一直无力扭转微利运营局面。春节用工增加的成本、明显上浮的运营成本,让快递公司根本无法继续运营。
有快递公司内部人士对腾讯科技坦承虽然国家有规定,但快递公司却要面临成本压力:“员工春节加班成本很大,但寄件人却不多,大部分淘宝店春节期间也都放假,这让快递公司根本无法收回成本。”
包裹还在飞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各个快递企业也陆续结束“春节模式”。据腾讯科技了解,“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已经恢复正常运作及揽收派送服务,UPS也已恢复国内揽件业务。
2月26日,顺丰各网点全面恢复运营服务,同时春节暂停的顺丰即日(航空、高铁)、顺丰特安等服务也将恢复。
EMS春节期间收发件虽然保持正常运营,并且未额外收取费用,不过因人手不够物流有所延迟,现在随着快递员陆续到岗,收发件速度猜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随后腾讯科技联系了申通、韵达等春节期间半歇业的快递企业,几家快递公司均表示,春节期间部分网点确实存在未正常营业和接单的情况,但公司并没有正式宣布放假。而随着公司员工逐步回岗,其业务也开始回复正常。
腾讯科技也了解到,虽然春节模式已经结束,但距离商品实际送到消费者手中尚需时日。部分网店仍处于停业状态,大部分网店都明确标注3月5日(元宵节)过后才开始发货。
由于不少快递的外地员工还未完全到岗,快递公司要恢复到日常快递速度还需要等一等。据腾讯科技了解到,春节长假期间,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不低,部分网店积累的订单甚至不低于双十一,这意味着在长假过后的一段时间里,快递公司还需要将积累下来的包裹做一段消化处理。返回腾讯网首页&&
(腾讯科技 孙宏超)
五、零售品牌
2014年内地奢侈品市场购买力首现年度下跌
去海外买奢侈品的越来越多了。此消彼长,国内市场的购买热情却黯淡了许多。
国内奢侈品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者76%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消费外流较往年进一步扩大。贝恩公司发布的一份奢侈品报告印证了这一结果:2014年,中国人在内地市场的奢侈品购买力首次出现下跌,同比下跌1%至1150亿美元。
《华夏时报》记者从各大奢侈品公司发布的2014年销售数据看到,奢侈品消费者大量“外流”趋势正在形成。
购买力下滑
距离羊年春节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往年这是商场中最热闹的时候,消费者熙熙攘攘地穿梭于商场中购买年货以及礼品,同时,奢侈品的销量也会有一些增长,但今年却是个例外。
&“今年客流明显减少了,节前消费没有任何起色。”王府井一家知名手表奢侈品牌门店店员告诉记者,往年春节购买礼品以及自用的消费者很多,今年销量不仅没有增长,还出现了不小的下滑。在这家门店周围,还有多家知名奢侈品品牌,但记者穿梭其中发现,很多门店都难见顾客的身影。
另外一家奢侈品门店店长对本报记者透露,去年门店销量下滑严重,即使是老顾客登门,也不一定会购买。该店长认为,公款消费的减少和海外市场的冲击是影响其销量的最重要因素,“经常会听到顾客提起:这比我在国外看的贵很多。”
销售珠宝和手表为主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历峰集团2014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亚太区销售同比下跌高达12%。意大利奢侈品牌普拉达(Prada)披露的其上半年业绩净盈利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1%。人头马君度(R&my
Cointreau)上半年的营业利润下降了14.6%,该集团明确表示,利润率下降主要是受到大中华区减少库存的影响。
奢侈品巨头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近日发布公告称,其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营业利润下降,原因是在中国的销售放缓。
贝恩发布的《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2014年的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率是-1%,2013年这个数据是2%,而在2012年和2011年,这一数字分别高达7%和30%。
财富品质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2014年在本土消费额明显下降,为250亿美元,同比下降11%;中国奢侈品市场占全球奢侈品市场比重由2013年的13%下降到2014年的11%。
奢侈品销售下降并没有止步于内地,中国香港政府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香港“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销售年度大跌13.7%,而在2004年到2013年,“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售数量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
&“中国市场的业绩下滑在预计之中,前些年都是大幅增长,不可能一直保持这样强劲的态势,现在是逐渐趋于稳定。”奢侈品中国联盟荣誉顾问、中创投副会长张培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奢侈品在进入中国之后,一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速增长,肯定会有一个增长缓和期。
海外份额飘红
与内地市场奢侈品消费下滑相对应的,是海外消费的增长。
近几年,中国消费者受到了境外奢侈品商家的热情欢迎,他们揣着鼓鼓的钱包和高额度的信用卡不远万里到境外奢侈品专卖店大手笔扫货。
《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人在全球奢侈品消费达1060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境外消费进一步扩大,达81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9%。这意味着,2014年,中国消费者76%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消费外流较往年进一步扩大。
“去国外购买奢侈品,产品选择更多,价格也更低,近期欧元贬值也让国外的奢侈品变得更便宜。今年我肯定还会增加在国外的消费支出。”北京一位消费达人李小姐表示。
汇丰银行2月3日发布的最新报告《走遍全球的购物者》显示,全球近1/3的奢侈品被中国人买走;然而,中国人所购买的奢侈品中,有2/3笔交易是在境外完成。
据估算,目前中国游客在法国的奢侈品销售中已经有40%的占比,在意大利和英国的占比则分别为35%和25%。上述报告称,前往巴黎的中国游客,其旅行开支预算中有80%也就是平均1.1万欧元(约合1.3万美元)被用于购物。
贝恩公司分析认为,海外奢侈品消费不断增长的原因在于,国内的税收和关税政策导致价差持续存在,人民币持续走强使海外购物可获得优惠的汇率,出境游人数持续增长且海外购物的产品选择范围更广。
奢侈品代购市场也在2014年继续扩大了份额,七成的消费者表示曾通过代购渠道购买过奢侈品,并且未来这项支出还会增加。贝恩公司估计,国内代购规模达到550亿至750亿元。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称:“中国奢侈品关税将在未来2-3年内大幅降低,并在将来有可能取消奢侈品税,国家将逐步纠正关于奢侈品消费的政策。”
(华夏时报 记者 福蒙蒙)
Topshop日本全线关店 快时尚品牌的机会在哪
随着全球经济放缓,不但奢侈品受到影响,快时尚品牌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就在今年1月底,与瑞典的H&M、西班牙的Zara齐名的英国知名快时尚品牌Topshop宣布关闭设在日本的所有5家门店。
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Topshop的日本经营商MoriRetailSystems发言人证实双方的合作关系去年5月已经到期,但MoriRetailSystems此后依然继续为Topshop运营其位于东京原宿Laforet商场的旗舰店。该店合约原本到2月底才届满,但MoriRetailSystems于1月30日接到通知要求该店在31日提前结业,原因是店员大幅流失。
产品定价偏高
实际上,除了败走日本市场,Topshop在中国的拓展也并不顺利。
在同行业的其他巨头H&M、Zara、优衣库等早已进军中国快速铺设渠道后,Topshop才姗姗来迟——于2012年5月在深圳开设了国内第一家店铺。据了解,这家店铺是由Topshop的母公司英国Arcadia集团直接授权经营的,深圳一家GAGA鲜语公司拿到了代理权,可以在深圳的店铺内进行销售。店内的货品则全部来自英国。
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深圳的这家店一点也没有做出Topshop的概念。“暂且不论这家店的面积只有两三百平方米,算是全球面积最小的Topshop。”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时尚圈内人士表示,在国内的Topshop专卖店里销售的产品涵盖了你所能想到的方方面面,从皮大衣到短上装到各种各样的配件,如包、手镯、内衣、化妆品甚至玩具。“这里的东西太少、店铺装修、货品陈列也和伦敦、纽约的没法比。”
奢侈服装品牌的塑造中,如何向消费者讲好一个体现品牌历史、格调和文化的“故事”,是最重要的环节。但对于快时尚品牌来说,产品的更新速度、货品的价格是比故事更重要的元素。
在英国本土Topshop是属于一个平价大众化的时装,在价格上虽然比ZARA和H&M高一些,基本在一个层次上,但在中国差别就比较大。
2013年9月,Topshop也顺应潮流,建立自己的电商,但它并没有选择淘宝天猫这样的大平台,而是选择了国内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电商——尚品网进行合作。后者对自身的定位是“全球时尚轻奢第一站”。“快时尚品牌进驻轻奢网站难免有定位拉高之嫌。”上述人士评论道。
“相对于其他几个快时尚品牌,Topshop的定价是最不亲民的。”《VOGUE》时尚博主、资深时装编辑徐涵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而且,现在随着海淘的兴起,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这个牌子的官网买东西了。直邮中国,超过100英镑可以免去国际运费。”
找代理不靠谱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与H&M、Zara、GAP和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不同的是,Topshop在亚洲开设直营店,而是选择了代理公司、与地产开发商合作进入日本、中国等市场。
Topshop母公司Arcadia集团在2008年将该品牌的日本专营权授予给MoriRetailSystems和JBFPartners组成的合资公司T’s,当时该公司为Topshop定下了“两三年内在东京及其他主要城市开设10家或以上Topshop专卖店”的宏伟目标。
如今经过6年的发展,它的竞争对手们——H&M、Forever21和Zara都成功壮大了日本业务的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H&M日本门店数量已经增加至51家,Forever21有16家,而全球快时尚领军品牌Zara在日本东京及周边地区也已开设22家门店。
“借助本地代理,应该是对亚洲市场不了解,想通过代理人进入市场,减小自身风险。”上海欧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黄侃玮对这一行业极为熟悉,她所在的欧蓝国际获得了ARMANI、MCM这样的国际品牌在中国的销售代理权。
“快时尚品牌不适合找代理(公司)经营。”在黄侃玮看来,由于总部远在欧洲,代理公司在进货、供应、更新等流程上(与那些自己经营的品牌公司相比)反应不够快。“而且快时尚品牌的利润空间也支持不了多一个中间商的盈利。所以快时尚品牌自己运作比较好。”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Topshop的此次失败是企业自身的策略失误,是个案。
有意思的是,记者注意到,Topshop、NEWLOOK等英国快时尚进入中国相对H&M之类的快时尚品牌都比较慢。“其原因在于英国的投资人较为谨慎,他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市场分析和研究,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才会大面积地铺开商业,一旦他们对这个市场了解到自信的程度了,才会继续往下走。”英国驻华大使馆英国投资贸易总署、零售行业主管马龙曾在一次某英国品牌签约电商的仪式上表示。
三线城市成为主战场
事实上,对于其他国际快时尚品牌来说,中国依旧是巨大的市场,商机无限。
比如优衣库就曾对外宣称,公司预期到2020年,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店铺总数将超过日本市场,达到1000家,成为最大的零售市场。
相较于2013年,时尚品牌的门店总数依旧保持了增长趋势,增长大约为23.7%。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提供给《第一财经日报》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日,五大快时尚品牌(优衣库、H&M、ZARA、GAP、C&A)在中国门店数量达到892家。
从门店总数分布来看,五大快时尚品牌在二线城市分布最多。但值得注意的是,三线城市的占比正逐渐逼近一线城市。
2014年新开门店中,快时尚品牌二、三线城市新开门店数超过了一线城市的3倍。其中,三线城市占比最高,可见三线城市已经超越二线城市成为五大快时尚品牌拓展的新战场。
盈石集团市场研究中心分析师预计,2015年,五大快时尚品牌将保持稳健的开店步伐,同时逐步调整拓展策略,选择在一线城市的非核心商圈和二三线城市开设门店。
快时尚品牌也收缩战线 三线城市成新战场
最近的一个消息震惊到了我,便是TOPSHOP退出日本市场。这令我想到去巴黎逛TOPSHOP的时候,经历了看到TOPSHOP兴奋不已,进去逛了一圈,拿了几件衣服跃跃欲试,可是试完之后觉得怎么看怎么都有点儿买不下手的情形。
照理说,日本人民这么热爱欧美品牌,TOPSHOP理应得到热烈欢迎才是,但是,就性价比来说,跟其他品牌比,TOPSHOP几乎不占任何优势,难怪讨不了久经时尚沙场的日本消费者的欢心。如今TOPSHOP也在中国有店了,表现究竟几何,咱还得观察观察。
这次“Fashion采访手记”给各位带来了商业地产咨询服务公司盈石中国的快时尚报告。我们的主创同学,其实也早就察觉到快时尚品牌在三线城市的拓展行动。不过,经济增长放缓,不仅是奢侈品牌,相对平价的快时尚品牌一样正在谨慎小心地放慢发展步伐。来,跟着我们一起回顾一下2014年快时尚在中国的拓店情况。就此,我们也大胆预测,2015年,快时尚品牌会继续小心保守着。
2014年,快时尚品牌中国门店数量增速减缓
截至日,盈石集团研究中心观察的五大快时尚品牌(优衣库、H&M、ZARA、GAP、C&A)的中国门店数量达到892家。其中,优衣库在华门店数量最多,总量已经接近350家,遍布内地78个城市。从门店总数分布来看,五大快时尚品牌在二线城市分布最多。值得注意的是,三线城市的占比正逐渐逼近一线城市。
虽然五大快时尚品牌门店总数较2013年增长了23.7%,但增速减缓了超过20个百分点。分品牌来看,除优衣库外,其他四大品牌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究其原因,优衣库的拓展信心源自强劲增长的大中华区业绩,而其他品牌在经历前两年大规模高速扩张后,拓展策略逐步趋向谨慎。
三线城市是快时尚品牌的新战场!
2014年全年五大快时尚品牌新增门店总数达180家。新开店数量最多的依然是优衣库,其次是H&M。但是GAP的拓展速度较去年减缓了70%,2014年新开店仅10家。
2014年新开门店中,二、三线城市新开门店数超过了一线城市的3倍。其中,三线城市占比最高,可见三线城市已经超越二线城市成为五大快时尚品牌拓展的新战场。
从品牌的拓展策略来看,各品牌的拓展方针不尽相同。2014年在三线城市拓展最为积极的当属优衣库和H&M;ZARA的拓展策略明显向二线城市偏移,将近六成新开门店选择入驻二线城市;而C&A以及GAP在各级城市都有零星拓展,表现平稳。
电商!还是电商!
面对中国网购零售市场的强劲增长,五大快时尚品牌纷纷在2014年加快“触电”步伐。除了自建网上销售平台,ZARA、C&A选择于2014年入驻天猫;H&M自建的网购平台也正式上线;GAP则联手京东。此外,其他国际快时尚品牌也不落人后,如TOPSHOP入驻尚品网和天猫、NEW
LOOK入驻天猫,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快时尚的副线品牌拓展版图不断扩大,而新进入中国的国际快时尚品牌也选择在2014年发力。以OLD
NAVY和NEWLOOK为例,进入中国的第一年就分别新开7家以及17家门店。
预计2015年,五大快时尚品牌将保持稳健的开店步伐,同时逐步调整拓展策略,选择在一线城市的非核心商圈和二三线城市开设门店。
(来源:Fashion采访手记 以上数据、观点来自盈石中国)
轻奢及快时尚品牌:2015在华扩展门店数量盘点
中国人口众多,服装市场巨大,时下,服装大环境不景气,甚至有很多品牌“忙着”关店,但轻奢以及快时尚品牌表现依然强劲。总体而言,2015年,轻奢品牌新的门店数量增长放缓,用翻新或扩大原有门店的形式代替开新店,并且注重旅游零售。快时尚品牌拓展依旧迅猛,来看看他们在2015年究竟有什么样的计划吧?
在整个中国奢侈消费群体中,轻奢侈消费约占到35%,但其上升速度迅猛,在商场百货中,轻奢的消费者热衷度比一线大牌高出25%。目前中国市场的轻奢侈产品消费主要来源于富裕阶层的日常消费以及白领阶层体现自我个性的消费。
COACH:2015将开店约20家
COACH计划于2015财年在中国新开约20家门店(净额约10家),其中大部分位于中国大陆的高潜力及高人口密度城市(如省会城市和内陆城市),并通过推出全新零售概念,优化门店,加强顾客的购物体验。
MCM:开拓中国二线市场
德国时装品牌MCM正扩大其在亚洲的市场增开更多的品牌旗舰店。MCM目前已在北京、上海、香港、天津等城市开设店铺,未来计划在中国所有主要旅游城市均开设MCM商店和精品店。”MCM旅游零售总监Nicolas
Roptin表示,MCM的旅游零售业务扩展是品牌很好的传播方式,并且,我们努力在寻找开拓国内的二线城市市场。
Tory Burch:2015年将“多开几家”
美国轻奢品牌Tory
Burch在全球已有近130家独立的店铺,其全球最大的旗舰店开到了上海南京西路的静安嘉里中心。,“多开几家”或许是品牌今后的选择。Tory
Burch从 2013 年拓展美妆香水线之后,今年 4 月它们还抓住了时尚圈目前流行的运动风潮,宣布2015
年春季推出运动产品线,同时也会开拓男装线。
Jimmy Choo:平均每年新开10-15家
目前,Jimmy
Choo是在奢侈品市场中最快速增长领域的一家杰出的公司。当前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还处于稳步推进中,未来中国门店将现有10家门店在中期内增加到至少30家,未来将增加120家直营店,平均每年新开10~15家。
快时尚品牌:开店速度仍将迅猛
2015年,快时尚品牌相对其他类型品牌,开店速度依然迅猛。其中,无印良品、优衣库、SPAO将继续在中国拓展快速拓展版图,并且更为注重二三线市场。ZARA2015年一个重要计划放在了拓展美国市场,GAP将谨慎前行,开店规模目前尚不明朗。
H&M:2015将扩张其电商版图
H&M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共拥有3200家以上门店,目前在国内拥有200多家店铺,根据H&M介绍,其每年计划开设的门店数量以10%到15%的速率逐年递增。另外,2015年,H&M将扩张其电子商务版图。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8个市场的电子商务网站将陆续上线,除此之外2015年还将进入印度、秘鲁、南非和台湾四个新市场。
无印良品:2015在华计划开30家店
截止日,无印良品在中国门店数量达到了121家。其来自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比达到了26%,其中中国占比更是达到了10%。其在中国已经进入了38个城市,并以每年5个城市的速度扩张,同时在大城市开设旗舰店。明年在中国计划开30家店。无印良品新店选址勘察只需要两个月左右,而之后的开业筹备周期则在45天至60天内完成。
优衣库:仍以每年80—100家的速度增长
截至2014财年(日)结束时,优衣库在整个大中华区的店铺数量达到374家。截至11月底,优衣库海外门店数达到695间,较2013年同期增长了183间,其中一半新增门店都在中国大中华区CEO潘宁透露,下一步还将以每年80-100家的速度继续在中国开店。2015年也将保持这样的开店速度。
GU:扩展店铺,上海优先开店
GU于2006年在日本千叶县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并因2009年推出约62元人民币的低价牛仔裤而走红。定价较优衣库便宜30%左右。2013年,GU的中国首家门店在上海淮海中路开出。而到了2014年11月,GU把第二家门店开在了上海的金光绿庭广场。GU2015年的开店计划,大的方向还是想在上海市内先开店,今年会逐渐扩展店铺,但具体的数量不方便透露。
GAP:2015稳步前行
GAP从2010年进入中国市场,截至2014年11月,品牌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共25个城市的门店数量超过100家。旗下品牌Old
Navy在2014年3月刚进入中国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5个城市开设了7家门店。今年三季度Gap集团整体同店销售同比下跌2%,其中Gap品牌跌5%,Old
Navy录得1%的增长,比二季度4%大幅放缓,Banana Republic持平。
NEW LOOK:无上市计划,将在中国开店
目前,英国时装零售巨头NEW
LOOK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超过1100家店铺,店铺延伸至23个国家。2014年2月品牌正式入驻中国市场,中国首店在北京国瑞、上海龙之梦两个购物中心同时开业。目标是4年内在中国各主要城市拥有250家门店。今年New
Look公司宣布退出俄罗斯及乌克兰市场,其会转移精力加速中国扩张。
UR:计划家
2014年对UR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高速扩张年,一年时间开出之前8年全国总店铺的数量,2015年计划开50-60家门店,未来3-4年,UR店铺数在中国将达到300多家。另外,品牌于2015年开始适时进入欧洲和其他市场,实施全球市场同步发展战略。
SPAO:2015计划在华开设50家店
韩国最大时装流通公司衣恋旗下SPAO快时尚品牌,于2013年开始中国首家明星旗舰店,预示品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衣恋集团会长朴圣秀表示:至2015年,在中国计划开设50家SPAO分店,销售额达到5000亿韩元(约28.5亿元人民币)规模。
优衣库中国首家自驾购店关门 郊区模式不适合
由于业绩不佳,优衣库位于上海曹安公路的中国首家自驾购店已于2月1日歇业,距离开业尚不足三年时间。从2002年在上海起步,优衣库目前已成为快时尚中的代表品牌,在华门店总量约350家,遍布内地78个城市。在延伸店铺数量的同时,优衣库也在试图创新。
优衣库于2012年5月在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开设了中国首家DRIVE-IN店,希望将这种远离市区的自驾购大型店铺引入中国市场。据了解,该店面积达2900平方米(优衣库位于南京西路上的旗舰店单店面积为2300平方米),集结中心店没有的、当季最流行最齐全的商品,特色是设有180个车位,到该店购物的消费者可以免费停车一个半小时。优衣库原计划借此提升其在上海周边地区的品牌影响力。
曹安路商圈的兴起源自轻纺市场,随后有了易初莲花、大润发、永乐、国美等连锁超市与家电卖场。不过,曹安商圈商业大部分属于普通商品消费,时尚消费是其短板。
外界认为,优衣库曹安公路店的业绩不佳与选址不当或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优衣库尚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促使消费者驾车前往郊区购物,自驾购店模式根本就不适合优衣库。纵观优衣库其他门店的选址,大多位于人流密集的商圈。
其实,优衣库是有郊区店情结的。优衣库创业之初的开店模式,便是在大主干道周边开设郊外店。直到1998年之后,优衣库尝试在东京最繁华的地区,也是时尚人群最崇拜的地区原宿开出第一家都市中心店,之后形成了起源于郊外、繁茂于日本全国的发展模式。
优衣库来到中国后,起初也沿袭了郊区店的传统,将店铺设置在价位便宜的地段,但在2005年潘宁掌管优衣库中国之前,门店均处于亏本状态。
在曹安公路店开业之时,优衣库品牌所属公司迅销(中国)商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潘宁称,未来还会在京广沪等城市继续增加自驾购店,争取5年后这种大型郊区店能占销售总额的20%左右,“这样的投资比起都市中心店在投资、租金上都有优势,而除了我们自己的优衣库产品,还会引进餐饮、日化、医药、家电等配套设施,与之相伴随的,是优衣库在商业地产方面的考量。”
美国三个月内连续5家服装零售品牌宣告破产
全球服装零售业竞争日益激烈,最近刚刚报道了破产的荷兰品牌Mexx被收购,美国老牌Jones New
York关闭全部门店的消息。而过去三个月,美国已经有5家服装零售品牌宣告破产,Cache是最新倒下的一家。
近期破产美国服装品牌  
2014年12月,青少年服装品牌Deb Shops和Delia*s Inc相继申请破产;
2015年1月,商场主导型服装零售品牌Body Central Corp闭店;
2015年1月,青少年女装及配饰品牌Wet Seal也申请破产。  
据报道,在2014年12月,Cache已开始评估战略备选方案并考虑整体出售,然而最终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Cache目前资产为1000万~5000万美元,负债5000万~1亿美元。  
目前,Cache正寻求破产保护,Salus Capital Partners
LLC已承诺向Cache提供最多2200万美元的破产保护融资。Cache
在破产申请书中表示,随着电商迅速占领市场,消费者品味不断变化,实体店零售市场越发不景气。确实,很多同类青少年服装品牌正在承受巨大压力:年轻消费者越发偏爱快时尚,如:H&M、Forever
21和Inditex公司旗下的Zara,线上零售商(如:亚马逊等)也倍受青睐。
Cache有40年历史,是第一家将Armani、Versace等欧洲奢侈品牌引入美国的女装零售商。这是该公司史上第二次经历破产,上一次在1986年,后于1988年复出。目前,Cache的主要门店都在比较高端的购物中心内,同时还拥有218家outlets店,在过去9个季度里持续亏损,2013年有员工约2652名。
不难看出,这5家破产品牌多以青少年(重度互联网用户)为主要受众,且销售多依赖大型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是地面客流减少的首要受害者。
名牌GUESS惨变美邦 放羊式代理制该变了
借助代理模式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众多国际大牌,如今对当初选择的这条“捷径”又爱又恨。昨日,美国知名品牌GUESS在北京多家商场的专柜以5折的力度销货甩卖。事实上,与CK、COACH等品牌处于同一层次的GUESS放下身段投入价格红海,折射出国际品牌商与国内代理商一直以来难以平衡的利益矛盾。业界认为,曾作为国际大牌在华主流渠道模式的代理制,已经走到变革的十字路口。
GUESS降身段低价甩货
昨日,记者在西单大悦城和蓝色港湾等多家商场看到,店内美国知名品牌GUESS,正在以服装、包类商品部分5折的力度甩货。据GUESS导购介绍,购买任意两件商品加300元,还可获得一个原价超过1000元的包。
据了解,目前,GUESS的价格体系已经从最初的均价3000元的高位,降至千元以下。有知情人表示,GUESS的包和服装、配饰以5折的力度销售,已经较为常态。京城某商场高管表示,换季期间,不少品牌的商品都会打折消化库存,但大力度折扣的货品比例不应超过三成。
实际上,GUESS在价格、定位等方面,曾与CK、COACH等品牌处于同一档次,并非定位中低端的廉价品牌。据悉,CK等品牌在国内一般只是在奥特莱斯以较大折扣销货,在百货商场则鲜有大力度促销。而如今,GUESS在零售渠道大幅降价的促销模式,已经改变了其在不少消费者心中的高端品牌形象。
&“放羊式”管理显露弊端
据悉,GUESS在中国市场采取“总代理+分销商”的模式运营,GUESS专柜的商品大多由代理商从美国总部购入。一旦货品出现积压,代理商为了减少损失一般会进行打折销售,而对打折周期和力度往往没有科学规划。品牌商明知“折扣策略”对形象有损,但也毫无办法。GUESS美国总部方面曾表示,由于在华实行代理模式,GUESS总部很难监管代理商的折扣力度是否超出规定。
由于能规避经营风险,代理模式一直是国外品牌入华的主流模式。不过,这些品牌商在收取代理费后,往往采取“放羊”管理,导致代理模式逐渐“变味”。
代理模式可以将经营风险转嫁,但代理商的经营如果“资质”不足,品牌商就会得不偿失,GUESS就是如此。在中国市场,因选择代理商过于草率而吃亏的知名国际大牌并非个案,化妆品、服装等领域的不少国际知名品牌都曾走过“弯路”。
市场需要代理模式变通
也正是意识到了代理模式造成的伤害,一场回收代理权的革命已经在高端品牌中掀起。去年,高端品牌Burberry以7000万英镑收购其特许经营伙伴Kwok
Hang Holdings(国行集团有限公司)在华的特许经营店。此前,万宝龙、梦特娇、COACH等品牌也纷纷在华收回了代理权。
不过,业内认为,尽管代理制的弊端逐步显现,但其短期内还不会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北京金美仕贸易董事总经理林洁看来,由于中国市场广阔,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国际品牌感兴趣却很难深入了解的三四线城市,将是代理商新的发展平台。
还有商业专家表示,虽然早期通过代理模式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国际品牌似乎厌倦了代理制,但是嗅着北京乃至中国巨大商机接踵而至的更多品牌仍然需要代理商的辅助。
商业咨询师刘晖认为,采取代理模式的品牌商进入新兴市场后,不能盲目相信候选代理商的资金实力,而是要将其是否有代理领域从业经验、VIP顾客群体和库存消化渠道作为考量的依据,品牌商要为代理商提供员工培训、输出管理等后续服务。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品牌代理商也开始筹备翻开代理模式新的发展篇章。据介绍,一些代理商与品牌商合作开店时,将只负责注入资金,销售链、货源和市场的开发与运营全部由品牌商负责。
成为下一个被收购的大牌 是香奈儿还是阿玛尼
行业遭遇寒冬,奢侈品市场可能会掀起并购潮。据报道,券商Sanford C. Bernstein的奢侈品行业分析师Mario
Ortelli认为,意大利服饰商阿玛尼、法国女性品牌香奈儿、瑞士表商爱彼等家族控制的独立奢侈品牌可能会成为被收购对象。
随着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中国销量的下滑,奢侈品牌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引述咨询公司贝恩的报告称,因中国政府落实并推进反腐倡廉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201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较2013年下降1%,市场规模降至约人民币1150亿元,为该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
Ortelli认为,在市场低迷时,与那些大的奢侈品集团相比,阿玛尼和爱彼等家族控制的奢侈品牌要更加脆弱。Ortelli指出,这些家族奢侈品的问题在于,它们很难“拓展品牌”,因为它们“必须保持逼格”,而且中国市场的疲软让他们更受挑战。而路易威登、历峰、开云、斯沃琪等大集团可以将风险分摊在多个品牌上,经受住短期的市场冲击。
瑞士表商的日子更加艰难,自瑞士央行宣布汇率脱钩之后,瑞郎已经对欧元升值了近20%。为了应对成本上升对利润的挤压,斯沃琪和历峰已经宣布对外币计价的产品实行涨价,其他公司可能会跟进。
但这就造成了一个风险,如果消费者不买单,那么积压的库存就会让家族品牌陷入困境,同时也给手握大量现金的大集团提供收购的良机。
据Otrelli整理,2014年全球九家奢侈品巨头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已经超过160亿美元,是2007年的两倍还多。他预计2017年将增加至320亿美元。
从过去两年的经验来看,这些钱将会“物尽其用”。2013年,路易威登斥资26亿美元收购羊绒零售商诺悠翩雅,斯沃琪斥资10亿美元买下珠宝商Harry
W去年,开云集团8.6亿美元买下了手表商Ulysse Nardin。
不仅如此,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盯上了高利润的奢侈品行业。比如,黑石去年二月收购了范思哲20%的股份,时尚品牌Tory
Burch 2013年也将股权出售给BDT资本和General Atlantic,估值20亿美元。
Otrelli列了一张可能被收购的品牌清单,上面有超过50个奢侈品。除了阿玛尼和爱彼,名单上还有香奈儿、范思哲、杰尼亚、珑骧、劳力士、百达翡丽等知名品牌。
想来点投资建议吗?Ortelli推荐买入路易威登和历峰集团的股票,并购、分红、股票回购等消息都将推动奢侈品巨头的股票上涨30%。
Hugo Boss把新希望寄托在亚洲 和三家中国电商合作
2月4日,德国时装品牌Hugo
Boss发布了2014财年第四季度的报告,财报显示由于欧洲整体经济停滞不前,消费者对高档服饰需求下降,Hugo
Boss第四季度的销售额上升了5%,达到6.84亿欧元(约合48.88亿元人民币),但未达到分析师此前预计的6.994亿欧元(约合49.98亿元人民币)。而净利润则增长6%至1.67亿欧元(约合11.93亿元人民币),同样低于分析师之前给出的预估的1.728亿欧元(约合12.35亿元人民币)。
财报上为数不多的亮点来自于美籍华裔设计师Jason Wu设计的女装系列。2014年,Hugo
Boss请来这位美国第一夫人的御用设计师执掌女装设计团队。去年11月,公司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时就表示Jason
Wu设计的首个女装系列自7月上市以来销售远超预期,批发买手对其2015年春夏系列也纷纷给予了正面回馈,这对于品牌未来几年的整体销售增长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对于以男装起家,近几年女装方面毫无起色的老牌来说,女装以及女性配饰成为品牌试图挖掘的增长点,而设计师的亚洲面孔或许是一个卖点。
为了补救欧洲不断放缓的高端时装需求,Hugo Boss不仅只任用亚裔为女装创意总监,公司CEO Claus-Dietrich
Lahrs表示,Hugo
Boss正在亚洲和中东地区开设更多新店,并准备收回中国和韩国的经销权。“我们的全球增长策略在于扩大品牌影响力,并且自己管理零售渠道。”Lahrs补充说道,“收回以上两个国家的经销权意味着进一步加强在这些关键市场的布局。”
自今年3月1日起,Hugo Bosss将收回韩国17家授权门店。与此同时,中国130家Hugo
Boss门店的经营权也将回归到公司手中。这将使Hugo
Bosss离目标更近一步——加强品牌感知和全渠道转型,其中包括借助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
今年1月,Hugo Boss开始与中国电商平台京东合作。Hugo
Boss并不以品牌旗舰店的形式入驻京东,而是京东以自营的模式,向Hugo
Boss以批发的形式买入四个系列近万件商品,然后进行线上销售。
“此次销售的Hugo
Boss货品价格普遍达到甚至低于实体店的五折价格,这个价位是海外代购加完税点以后无法达到的。”京东公关部在回复界面新闻的邮件采访中写道。
而在京东之前,2014年9月,Hugo Boss旗下的Boss以及Boss
Orange品牌已经入驻走秀网开通了品牌旗舰店。随后的11月,旗下Boss Orange又在天猫开设了官方旗舰店。
事实上,奢侈品牌在中国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的例子很有限,更别说入驻多个第三方平台了。
Boss在消费者看来是一个奢侈品牌,但它采取的实际营销战略却是时尚品牌策略。只要能确保服务质量,通过第三方,或者通过电商销售都不是问题。但是间接的营销模式(即电商自营)又是另外一件事了。”《奢侈品策略》作者、奢侈品行业的资深管理者Vincent
Bastien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但是,短期之内想要从财务报表上看到Hugo Boss因为亚洲和中东策略而明显改善业绩,这一可能性不高。根据Hugo
Boss2014年财报,整个亚洲仅占Hugo Boss整体销售额的13%。而不久前,高盛也调低了对Hugo
Boss的增长预期,并建议客户抛售Hugo Boss股份。Hugo Boss的前控股方欧洲私募股权基金公司Permira
Holdings Ltd.也在去年12月进行了第三次减持。
欧洲市场未复苏,亚洲市场的作用也无法立竿见影,正如其CEO Claus-Dietrich
Lahrs所说,“鉴于经济与政治的不确定性,2015年也不会轻松。”
J.ESTINA上海市中心首家门店入驻新世界大丸百货
ROMANSON全球奢侈品品牌J.ESTINA于今年2月14日在上海新世界大丸(SHANGHAI NEW WORLD
DAIMARU)百货店开设新店。如果说以往是以机场免税店为主进入中国,那么此次在上海市中心开业的第一家门店则具有重要意义。J.ESTINA中国战略将机场免税店作为优先开店的对象。机场免税店既是进入一个国家的门户,同时作为国际品牌具有重要的流通上的意义。
继去年8月上海浦东机场日上免税店开业之后,又于10月在北京首都机场日上免税店内开设精品店,目前正在采取积极的行动进入中国。通过在韩国品牌中第一家同时在中国的两大城市北京和上海开设机场免税店,此举为正式进入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还计划在2015年上半年,在中国最大的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开设海口机场免税店分店,同时还将开设澳门机场免税店分店。
J.ESTINA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就已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人气品牌。虽然没有特别在中国国内开展营销及宣传活动,而仅仅通过在韩国国内积极开展的战略性明星营销活动,便提高了观看韩流电视剧的中国观众对产品的关注度,从而在游客和当地人心目中享有超高人气。以2013年SBS电视剧《主君的太阳》中出现的战略商品“太阳项链”为起点,对于产品的关注度急剧攀升且至今仍然不减,大大提高了中国顾客的产品购买数量.。
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店作为一家由中国百货店流通集团新世界百货店与日本大丸百货店合资开设的百货店,位于上海市内顾客人流最多的南京东路,与著名的旅游景点外滩地区之间。而它也是日平均流动人口高达50万人的外滩地区唯一的一家奢侈品百货店。GUCCI、D
& G、Bottega
Veneta、Burberry、Ferragamo等国际品牌位于一层,J.ESTINA位于设有COACH、FURLA、MCM等品牌的二层。以高端流通战略开设一号店的J.ESTINA,还将以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店为起点,以下半年入驻港汇广场名品馆、新光天地百货店名品馆为目标,进一步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 J.ESTINA全球店铺现况 &
2013年4月:樟宜机场乐天免税店开业
2013年6月: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市内乐天免税店开业
2013年8月:中国海南三亚免税店开业
2013年11月:K.Soho Beverly Hills (LA店)
2013年8月:中国海南三亚市内免税店
2014年8月:中国上海浦东机场日上免税店
2014年10月:中国北京首都机场日上免税店
2015年2月: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店
J.ESTINA天猫官方旗舰店:
Esprit上半财年净利润跌50% 关店潮仍会继续
还记得你上一次买Esprit的衣服是什么时候吗?这个曾经流行一时的品牌近些年来的表现实在不佳。
拥有Esprit品牌的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0330.HK)2月23日公布中期业绩,如上月该公司盈警所述,截至日的2015财年上半财年净利润暴跌50.5%,从上年同期的9500万港元跌至4700万港元。
虽然从ZARA挖来高层进行改革,但就目前而言,Esprit似乎复苏无望。
关店节省成本
2012年9月,思捷环球从Inditex集团(zara的母公司)挖来了马浩思担任首席执行官。
在2013年的投资日会议上,走马上任的马浩思废除了Esprit此前185亿元转型计划,改为以节俭为主的四年转型目标,包括每年节省10亿元开支;把营运开支占比下降至少于50%。
这一系列的改革曾让市场一度看好思捷环球的未来。汇丰在此后的一份报告给予信心认为思捷最糟的情况已经过去,并预料公司在2014年有望持续成长动能。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Esprit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在一年内由超过500间减少至只有305间。
管理团队似乎成功通过削减成本达到减少经营开支的这一策略让思捷环球2014年上半财年业绩扭亏为盈,实现轻微盈利。
公司乐观宣称已经执行了这一“高效产品引擎”,建立更快更具效益的产品开发及供应链流程,并称此为“Esprit成功扭亏为盈与重拾长远竞争力的关键”。
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就在刚出炉的上半年财报中,思捷环球表示由于销售空间减少、欧洲异常温暖天气、中国退货协议及不利汇率造成该集团2015财年上半财年收入大跌16.3%,从上年同期的128.10亿港元跌至107.16亿港元。
“不关店持续亏损难受。”服装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说道,“但持续关店肯定不是好策略。”在他看来如今的Esprit是“江河日下,廉颇老矣。”
向快时尚看齐
程伟雄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除了那些快时尚品牌的冲击、网络销售的竞争之类的外引外,一个品牌的崛起和没落都是和内因分不开的。”
ESPRIT前身是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制衣公司,以香港远东有限公司为采购代理商,这家公司的老板邢李源,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女星林青霞的丈夫。香港远东公司在1980年代初开始在亚洲批发ESPRIT服装,并在亚洲不少城市开设了零售店。1993年,该公司旗下思捷亚洲在香港上市,4年后收购ESPRIT欧洲业务,并更名为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
辉煌时期,ESPRIT市值高达1700亿元人民币,门店遍布全球,其中大部分门店分布在欧洲、美国等主流市场。不同于依靠低成本代工而走向世界的国内企业,ESPRIT也成为了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由中国人掌控、在全球拥有影响力的品牌。
不过自2006年起,邢李源先后辞掉了思捷环球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的职位,并不断减持思捷环球股份。据统计,他先后减持股份10余次,至2010年完全抛空思捷的股票,总计套现约233.28亿港元。
在邢李源等超级经理人低调离开后,思捷环球每况愈下,已连续几年滑坡。
此前,就有市场人事指出,批发是Esprit当年快速崛起的关键。但也正是因为过于倚重批发业务,以至于忽视了供应链建设。
供应链短板使得ESPRIT无法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更无力及时推出顺应消费潮流的产品,从而导致系统性的滞后。据曾经负责Esprit在华业务的当事人回忆,Esprit的供应链成本比韩国服装品牌“依恋”贵30%左右,更不要说与H&M,ZARA、优衣库同台竞技。
据悉,Esprit运营总部位于德国,设计部门则设在香港。
“算是一个老外品牌在中国本土市场水土不服,产品老气横秋远离现代国内年轻、时尚消费者的需求的案例吧。”程伟雄总结道。
但Esprit的高层对未来的发展仍然信心十足。出身于快时尚行业的马浩思就在这次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集团仍在转型期,并称有良好进展和正面改善,不过亦承认转型尚需时日,但公司有足够现金流予以支持。
据透露,思捷环球目前正在推出快速服装,缩短产品上架时间。这也许意味要Esprit向H&M,ZARA、优衣库们看齐?但现在还赶得上吗?
员工数超1万 海底捞“家文化管理”遭遇两难
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但“自己人”却能将海底捞打翻?
海底捞这个以“变态”式服务、让员工真心视为“第二个家”著称的餐饮企业,正在面临着一波如何管好人的挑战。近日一离职员工因其建议被公司采纳未获得奖励而敲诈50万的消息,让海底捞跃入公众的视野。与此同时,有消息曝出海底捞今年将计划大举开拓数十家门店。“目前未收到相关开店的计划。”面对南都记者的采访,海底捞一位负责人言辞谨慎。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时,这两年,海底捞扩张速度确实大为提速。离职员工敲诈或只是个案,但是面对上百家门店的上万名员工,海底捞前期粗犷的管理如何适配当前的形势,确实是海底捞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简单”管理遭遇现代制度瓶颈
“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了”,海底捞的管理哲学其实从其创始人张勇的一句话可窥见端倪。张勇曾说:“我们的管理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员工都很简单,受教育不多、年纪轻、家里穷的农民工。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人对待就行了。”
海底捞的员工曾对外界介绍:“我们的员工宿舍都是正规住宅,有空调暖气,还能上网,距离我们工作的地方也就步行20分钟。公司还雇佣专人负责打扫宿舍卫生。”
多年以来,海底捞极其注重员工的管理、培养与选拔。张勇选新人的标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出身农村,学历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肯吃苦,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海底捞最大的投资是在员工,公司曾经有过一个规定:做店长超过一年,不论什么原因离职,海底捞都要给8万元的“嫁妆”。尽管此次被前员工勒索可能是个案,但与海底捞这种备受推崇的“家文化”似乎格格不入。值得关注的是,现在的海底捞和当年说这番话时的海底捞的人员团队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目前海底捞的员工超过1万人。”上述内部人士表示。如何凭借一个“家文化”管理好这浩浩荡荡的1万人?
据了解,海底捞的员工分为6个等级,优秀、标兵、劳模等,按照绩效考核的方式,半年员工参加一次晋升考核,如员工通过考核,也会给提拔他的师傅发放奖金。
“晋升是基于个人表现等综合因素而定的,个人感觉跟公司之前的管理方法差不多。”上述内部人士表示。
有行业人士指出,这其实只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考核晋升机制。优秀的服务员工最高也只能升到店长,对于一个门店拥有150-200名员工的海底捞而言,有机会晋升上去的员工都是干活非常卖力和辛苦的。
这种管理瓶颈其实张勇也意识到了。2013年海底捞登陆新加坡,张勇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曾坦承,企业的“幼稚程度”还属于中小型。“我们达到今天的规模,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得到的,而不是现代化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方式得到的。这很危险,如果发展太快,盲目发展,管理跟不上,就是企业死得快最好的方式。”张勇表示。
“海底捞的出品和环境其实并没有太多特色,但是服务确实做得不错。”在中国特许经营第一网创始人、中国特许经营专家李维华教授看来,善待员工,从而让员工善待顾客,这种管理文化值得一直坚持下去。“我刚接触过一个郑州的企业,其优秀员工两三年没有回家,这个企业就专门把他的爸妈接到郑州。”李维华指出,给员工以情感激励、晋级激励,给其亲人家属激励,很多企业都着力在此做提升。但李维华同时指出,这种管理需要从认知变成机制。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普遍“人”困
这并非海底捞独有的问题,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餐饮行业一直需要不断解决“人”的问题。
作为餐饮行业“黄埔军校”的麦当劳在这方面深有感触。据南都记者了解,其许多高管都是从基层员工晋升的,甚至有不少员工在麦当劳一呆就是一二十年。麦当劳的经验是要给员工一个看得见的未来。2012年,麦当劳首次针对应届大学生提出了两年成为餐厅总经理的快速发展机会,让每一位员工看到成为一家餐厅总经理的清晰发展路径。
此前麦当劳一位高管层向南都记者透露,在这个计划中,麦当劳让员工知道他可以有一条路径从一个员工做到培训员,到时薪经理,再到餐厅管理者。“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目标,让他受到培训,每做到一个成果,他都会在一定时候晋升。而麦当劳有很强大的系统帮助他们实现晋升。”据该高层透露,麦当劳的高层有超过一半是从普通员工做起的。
与麦当劳给员工提供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未来不同,南海渔村从激励机制方面刺激员工的积极性。“今年我们提出了新的标准,比如其他企业可能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和流程以降低成本,但我们反而提升。”1月份,南海渔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峰正式针对旗下的门店采取分红制的激励机制。“将每一个门店的员工分为三个团队,大家的奖金与门店营业额挂钩。”徐峰向南都记者透露,新的薪酬机制下,员工的积极性大增,今年有一家门店的营业额上升了超过三成。而在门店营业额大增的同时,南海渔村给员工提供的薪酬也更具竞争力。徐峰表示,该门店的店长单月奖金高达1
.8万元,而普通员工当月的薪酬也平均增加了17%。
海底捞突击开店谋上市?公司称未收到文件通知
在小肥羊从香港退市后,连锁火锅呷哺呷哺正式成为港交所
“火锅第一股”,而另一家餐饮企业海底捞似乎也有些坐不住了,日前有消息称其正在谋求上市事宜。
昨日(2月9日),一位接近海底捞的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2015年海底捞计划在全国新开78家店,目前新门店的合作协议已经签好。有业内人士指出,海底捞此举可能是为上市铺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致电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对方透露,关于公司2015年的开店计划,至今还未收到相关文件通知,“我们也是通过网络新闻才知晓此事的。”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餐饮企业开店速度不宜太快,否则导致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机制不健全,从而导致服务和口碑下降。
开店节奏正在研究
成立于1994年的海底捞,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直营连锁企业。海底捞官网显示,公司已在国内29个城市有109家直营餐厅;另外,在新加坡有2家、美国洛杉矶有和韩国首尔分别有1家直营餐厅。
在成立的前20年,海底捞门店以平均每年5~8家的速度扩张,但自2014年起,开店节奏却提档加速。有内部员工指出,2014年海底捞共开店17家,是原有开店速度的3倍。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并没有对此予以否认。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表示:“以海底捞现在的品牌影响力,必须放缓扩张速度,以时间换空间,争取有更多时间去完善内部人员培养和精细化运营工作。”
“突击开店,管理梯队容易出现断层,特别是单店管理水平很难随之同步。作为餐厅企业,短期内很难对一线人员进行全面培训,这样就会导致服务水平下滑,直接影响企业形象。”中国食品商务研究员朱丹蓬称。
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萧宇嘉认为,“连锁类餐饮行业快速开店有三个风险:一是资金风险,主要来自店面租金、店面装修、员工工资等;二是管理风险,开店速度过快,原材料采购和服务水平等环节容易脱轨;三是市场风险,盲目开店会导致单店盈利能力不足进而影响整体业绩。”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也曾坦言:“我们达到今天的规模,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得到的,而不是现代化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方式得到的。这很危险,如果发展太快,盲目发展,管理跟不上,就是企业死得最快的方式。”
对此,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开店速度,受诸多因素影响所致,公司也在研究中。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业内人士认为,不论是出于资金压力,还是品牌进一步做强或是管理正规化考虑,海底捞都有动力冲刺IPO。海底捞开店加速,与呷哺呷哺在登陆港交所之前突击开店的行为“异曲同工”。
1998年,第一家呷哺呷哺在北京西单开张;在其成立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北京门店数量达到40家。2011年底,呷哺呷哺在全国拥有170家门店。联交所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呷哺呷哺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达370家,仅2013年全年扩张门店数就达170家。
“门店越多,规模化越高,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会有一个提升;同时,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也会增强,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引入资本。”朱丹蓬称。
然而,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并没有针对海底捞是否有意冲刺IPO作出任何回应,其只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待公司有明确信息后,将第一时间进行告知。
记者注意到,自2011年起,围绕海底捞筹备上市的消息就从未断过,但都被海底捞官方以时机尚未成熟否认。张勇就曾表示,为了能让公司在经营管理上走向正规化,海底捞会选择合适的时机上市。对于“合适时机”,张勇解释为,“等商业模式能够盈利并可以更轻松地复制后,海底捞才会上市”。
萧宇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海底捞虽然在火锅行业享有盛誉,具有品牌和消费者认知度,但国内火锅行业门槛不高、差异化较低,除了老牌火锅,近两年一些新品牌也不断涌现,整个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董来孝康)
百胜集团去年四季度中国市场销售降16%
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2月4日发布第四季度财报称,第四季度营收40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39亿美元;四季度每股收益61美分,市场预期66美分。百胜四季度中国市场同店销售下降16%。
百胜集团表示,2014年第四季中国同店营收下滑幅度小于预期,第四季净损为8600万美元,每股亏损0.20美元,上年同期为录得净利3.21亿美元,每股0.70美元。
截止12月27日止,百胜集团中国第四季同店营收及获利下滑16%,持续受到供应商使用过其肉品丑闻所打击;同时,当季排除与小肥羊投资相关的减计、以及出售餐厅给经销商等特殊项目后,百胜集团在上一季的每股获利为0.61美元。
百胜集团执行长Greg
Creed表示,虽然中国营收复苏持续较预期缓慢,仍认为随着行势好转的动能升温,2015下半年将表现强劲。
日,百胜集团对外公布二度调降全年度获利预估,因7月在中国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后,在华销售复苏慢于预期。百胜表示预计2014全年度获利增幅在“个位数中段”百分比,该公司今年稍早曾将成长预估自至少20%下调至6-10%。
据悉,百胜因受福喜事件冲击,第三季度百胜中国销售收入下滑9.5%至18.4亿美元;营业利润下跌40%至2.02亿美元。当季百胜中国区域同店销售额下滑14%,其中肯德基下滑14%,必胜客下滑11%。
Radioshack 破产:卖场的黄昏
财报季仍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集市卖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