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有份收入稳定的清闲工作工作,但是收入不高除掉社保离3000差一点,但是人已经26了,想离职但又没一技之长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工分:2175
因为lz自己的公司也即将被卖掉,虽然现在说法spin off。但是实际上已经有了潜在买家。于是自己也开始看机会了。那么最近几周就密集和前同事们碰头了,不少朋友混的都挺好,至少都是是Sr HR mgr或者hrd了。大家也坦诚地聊了很多裁员的案例。主要是一个同事说他在的企业最近几年每年裁员,他今天就出差裁员去了,所以听下来也唏嘘不已。毕竟这些人当年也是人家拼命挖过来的。lz 09年时候碰到过一次裁员,后来其实发展蛮好的,还发了一笔小财。但是大部分人碰到这个心里是不开心和忐忑的。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下,总结一句话是,裁员碰到了,要理智,和公司一定硬碰硬不一定是好方法,找到一个双赢的道路才是正途。仅适用于爱惜羽毛的世界500强或类似公司,大家可以提问,如果是那些人之贱则无敌的企业,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因为我的解释没用。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76
第2楼寥寥落尘
一般谈赔偿hr有多少权利
HR只是衡量风险。一般来说,外企的赔偿都是优于劳动法规定的。N+1(社保封顶,N12年封顶)企业都会有这个预算。剩下的如果package优惠,就是出于节省这个法律风险的考虑了。除了法律风险,还有雇主品牌的担忧。所以HR是不会拍板告诉你我多赔你多少的,除非部门授权给他了,但这个尺度大公司一般是几乎没有,因为不好做授权,反倒是一些小型企业,为了弄你走,愿意多花点代价。但也不会怎么过度。希望弄得和拆迁一样钉子户拿一大笔钱的肯定会失望。因为对企业来说,违法解除也就是2N的事情,如果抓到问题弄个违纪,连N都不用赔。所以严格意义上还是和拆迁有相当大差距的。所以,才说那些丝毫不顾及自己企业声誉的公司的员工就不要看这个帖子了,没用的,员工和企业总归是员工弱势的。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77
其实裁员,碰到了没有一个人是开心的。LZ自己经历过一次,说不定明年还要在经历一次。即使裁员对500强员工来说,有的公司会给一个相当漂亮的seperation package,但是,心情上肯定是很郁结的。所以,裁员对员工来说就是一次变革管理。将心情从一个平静的每天按时上下班的节奏变动到迎接未知的世界的节奏。对公司来说,裁员也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因为额外的赔偿金无论是多少,都是一个额外的成本。而且负责这些事情的除了HR,主要的大头是业务的老板们,把自己手下干掉难道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在裁员这个事情上,个人觉得无论员工还是老板,都要跳开情绪的陷阱。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78
第8楼寥寥落尘
员工可以用来谈的筹码有哪些
其实,这是裁员中最不好的心态。当你希望有筹码和公司谈的时候,你就把自己和公司放到了完全对等的地位上。但是,你又不是拿了这笔钱再不工作了,公司也不可能赔你一个天文数字的钱,大家以后都是要继续混的。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不要先想有什么筹码,而是要想一下公司在哪里可以帮你找到下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样心态就可以好很多了。而事实上,真的最后很多公司是可以帮你的。特别是我们这些500强的人,圈子里面的声誉真的比多拿几个月工资要紧的多。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79
第9楼杨家胖宝
能有点正能量的不
我过去帖子里面说过。正能量就是我们这些当年被裁员的后来不但拿了钱,还都混得可以。我算差的,因为生了二胎,但怎么样,篱笆水平有的。好的就不说了,HRD的都奔100w年薪去了,当年被裁的时候只有30多w一个人。算不算正能量?中国经济还是在发展的,只要有水平,不怕没下家。我这次比上次淡定多了,因为有了资本,那么多年的经历,就怕这工作你看不上,不怕找不到要我的人。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80
企业为什么要裁员?既然企业裁员要花一大笔钱还要很多人投入精力,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裁员?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就是为了股东利益,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特别是外企,个人经历的还是周围朋友碰到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奇怪,裁员付的钱还真的蛮多的,而且有些计划的不好的公司这边嘛再付赔偿金裁员,那边嘛过阵子又找了很多差不多的人进来,整个一神经病嘛!这种想法在我入职5,6年的时候特别强烈。那时候金融危机来了,lz公司宣布上海地区关闭一个大型工厂,那是当年上了新闻晚报头条的。因为那厂子有3000多号人,其中工程师也有1000多人,涉及面还是很广的。而后来公司给的赔偿金,虽然不是业内最高,但还算是蛮好的。我算赔偿少的,因为那时候base才几千块,但是公司算的很大方,最后拿了十多万赔偿。还免税的。小发一笔财呀。可大家知道,这个中国那年走出来的很快到10年的时候,纳尼,当年我们被裁掉了7,8个人,竟然老东家又在市场上找类似我这样的人了。顿时觉得公司真不划算,因为养着我和给我的赔偿金看上去也差不了多少,还多个人帮着团队干活不是?后来我理解了,因为公司是美国上市公司,华尔街看你股票值不值得投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你的operational cost也就是运营成本。而人力资本就是归类到这里面的,所以如果公司业绩不好,你的运营成本还居高不下就会被打上“卖出”的标签,那么股价下跌,股东损失就大了。因此,一定要裁员。因为裁员的赔偿金是一笔性开销,人家可以理解为我付掉就付掉了呗,下次不会有了,好过于人力成本,每个月出现在报表上不是?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81
为什么被裁掉的都是小朋友(普通员工)?这种情况会出现在一部分外企裁员的过程中。按照常理理解吧,你要裁员,一个老板可以替代一圈员工,老板工资在上海,几十万上百万不少见,而且,有的公司老板还真的有点冗员的味道,有时候还喜欢内斗。但是奇怪了,碰到裁员偏偏是小朋友,老板即使被裁员,肯定也没有小朋友的面来的大。这个也是一开始几年让我纠结的问题。不过这些年,随着资历增长,我对此看待越来越清晰了。原因有这么几个1. 小朋友也就是资历在5年或以内的人,本身就在企业的占比较大,因此裁员时,一个老板也许占了5%的老板比例,而10个普通员工也只有5%,从绝对数上来说肯定员工被裁掉的更多。2.员工被我们认为可替代性较强。虽然他们工资可能只有一个老板的1/3甚至更低,但是他们也是属于市场上比较好找到替代的人选。因此老板裁起这些人来不需要特别担心回头生意好了找不到类似的人了。3.也是最近才有的体会。是人都有私心。老板团体被裁,往往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比如中国区GM拿到了一些裁员指标,往往指标是要裁掉多少个人头,虽然对于成本也会有一些考虑,但人头是主要的压力。GM手下10个部门老板,部门老板手下可能还有一些一线经理,一线经理手下有员工。那么我GM干掉一个自己的一个直线汇报的部门经理。其他部门经理是不是会很难受?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找那些最junior的人,人头又好完成,有实现了管理团队相对的平静。所以,过去我一直看到有些和我一样的妈妈,说什么我就想一辈子做小巴辣子,做做几千块的工作,反正工作很好找的,我就呵呵,这种工作真的是一直把自己放在一个很危险的位置上,而且你再怎么好,随着年纪上去,你就没有竞争力了,让你和哪些愿意只有收入的刚毕业的孩子抢,你怎么抢得过?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82
第20楼寥寥落尘
谢谢,这个自然懂,在这圈子里,谁也不会撕破脸的,我说的筹码,当然也是指冠冕堂皇的漂亮的筹码,否则按你的意思,就是n+1,不用谈了
那你耐心回头看下去,我会慢慢说到的。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83
第18楼snoopy6404
500强里,真正HRD,或者HR VP这种能拿到百万年薪的,可以说没几家。很多500强,即使有HRD的职位,但明显要弱于其他业务部门的总监职位。
其实这个就是圈子问题,我周围的企业,500强的真的到了D的位置的,没有少于100w年薪的,而且还真的不一定HR比别的部门低。着起源于很多公司HR和Finance用一条payline的线,Finance的D多贵,HR的D就可以多贵。而且HR是做工资和offer的,怎么会低呢?呵呵。当然话说回来,做到D的也不容易,很多公司D也是35+的了,做到了HRD是不担心回头中年失业的,所以这也是我的奋斗目标,虽然我不可能做D,但如果到了40岁,能在500强里面有个Sr Mgr的title和工资,那么以后还是可以期望做到50岁的。否则就危险,非常危险了。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84
第28楼feifree
篱笆水平不是150w吗,这还算混的差的,HR工资果然高,呵呵
那没有那么高的。150w那是纯粹霍胖了。但是反正工作那么多年,除了早年在猎头公司几个月社保是按照最低基数缴纳的,其他时候都是以封顶缴纳社保的,现在离社保封顶也还有不小差距,就是5-6年不涨工资应该还是在三倍以上的。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85
第34楼snoopy6404
楼主说的很多情况都是早些前外企还没被本土化的时候,确实还不错。但现在500强里,几乎超过80%的都已经非常本土化了,无论从岗位安全性还是薪资来说,都大不如前了。
是的。排除异己除外。这个是另一个故事了。不过不管怎么说,年纪大的基层员工总归是最危险的。因为出去了很难找到过去一样好的工作了。但是中层即使被裁,像你说的,有能力的话,还是可期未来的。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86
第35楼傻兔兔
废话,啥人要硬碰硬啊package到位,马上签字走人
有的哦。还不少。归根到底是一个心里作怪。“为什么是我?”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87
第32楼snoopy6404
Finance和HR说到底都是supporting function的,如果比business function的同等职位要高的,这个公司流动率可想而知了。没这些业务部门做单子回来,财务和HR只能摆着看了。
呵呵。bd,市场和销售的确高一些。但是业务部门除了他们还有研发,质量。物流等等.这么说,这些部门很多跟hr一个薪水带宽。不相信自己去看看mercer报告,甚至于总部的hr比工厂实际的生产管理的人工资高多了。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88
裁员是一个铲除异己的好机会?刚有人就在说我说小朋友被裁掉是理想化的事情。的确,这样做的公司不多。所以我放在开始说,因为有的人会不理解。也就我之前一家公司这样,但因为不省钱,不理解,所以纠结过很久。至于说中层因为站队错误什么的在裁员中被干掉,这个压根不是中国特有的好不好?全世界的外企都有这种情况的。比如我们公司前阵子北美大裁员,走掉的好多人都是本来我们BU高升到北美总部去的,他们都是老外,只是从BU到了Corp,接着我们BU被卖掉的声明发了没多久,就全部被干掉了。一个不留。里面有过去rotate到我们中国区的HRVP老大,我们也蛮伤感的。这些人能力都挺好的,所以这种情况反倒是大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所以我放在第二个说。在这个问题上,只能说要看你眼光了。一般部门里面的staff员工,抱着部门老大的大腿总归是对的。不要多想,你的级别还不需要搞什么站队,就跟着什么老板就抱着她大腿就是了,自己在A团队,却和B团队的老板好,这种事情到哪里都忌讳。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89
裁员的类型现在天天收到垃圾邮件说什么三期女员工怎么弄呀,员工消极怠工怎么搞呀,什么什么的,可见现在裁员的确是个热门话题。那么国家给的裁员钱是多少,为什么外企一般的裁员都多给钱?因为我们怕麻烦。怕名声受损。裁员如果是公司发起的单方行为,就是法律上的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这里面的条款很苛刻的。因为中国的劳动法真的是保护普通劳动者的法律。而我们常说的公司给多少package走人,都是签订自愿解除劳动合同的,虽然看起来是公司发起的,但是法律上认定是你自己辞职的。这里面区别大了。一般裁员吗,两种,一种是绩效不好的要裁员。一种是所谓组织架构发生变动或者要省钱因此要裁员。第一种往往是零星裁员的。但这类员工也有2种,一种是真的业绩不好,比如很多销售,药代这种,做不出业绩就是得滚蛋。第二种是和自己的直接老板不对付,人家老板想把你弄走的。往往因为不喜欢你,所以不给你什么活干,因此显得你绩效不好了,或者觉得你干活不称心,不给你活干,结果你就显得绩效不好了。这种裁员,如果处理妥当,采取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是可以的。但是前提是“证据”,“证据”,“证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个证据可真是头痛的一件事情。药代这种销售不达标的还好处理,所以销售的处理离职,往往容易一些。而一些办公室员工的所谓业绩不好,按照法律,需要给他培训,换岗,证明什么都干不了才走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流程。一般对这些绩效不好的员工,都会走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里面会有严格的关于绩效指标的要求,会有培训计划,会每周或者每月跟你回顾,总之每走一步都是留下记录的,因为这些都是HR做的功课,如果回头你真的不行,我单方解除合同,你要跟我闹,那都是呈堂证供呀。一般进入这个流程了,大部分人都在为期半年的PIP中自己走掉了,也是节省公司的裁员成本,留下来的通过的人一半一半吧。所以如果真的死活想待下去,那就熬过PIP。折还真说不好,说不定过几年风水轮流转,日子有好过起来。当然几率不高。但我还是劝大部分被PIP的人,找到下家快点撤,因为PIP HR不会轻易同意的,这多烦呀,肯定是经理和HR沟通了好几次了,实在觉得这必须这么干才做的,人家都那么想把你除掉了,你还赖着,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了。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90
另一种就是现在篱笆一直在谈论的LZ也可能会遇到的因为“重大组织变动”或者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而进行的裁员。在这类裁员里面,个人绩效或者说和这个老板合拍不合拍是一个被考虑的因素,还有的就是整个一锅端的情况,那就没什么好说了。这类裁员,在法律上有一个条款“经济性裁员”对应。因此,法律其实是支持公司在真的经营发生问题的时候进行裁员的。一般的流程是企业超过一定人数就可以去劳动部门登记报备,报备下来以后就走这个流程N+1按照劳动法来是完全OK的。但是,为什么外企还是会给你的待遇优于这个呢?因为报备不是每个公司都被批准的。这里面由政府关系的人很大的功劳。比如lz自己的企业当年3000多号人,号称产能转移,其实就是裁员,那是我们全球的制造老大跑到国家那里的跟政府打招呼的。还有微软把诺基亚的人裁员,只给封顶N+2的赔偿,远远低于一般外企N是过去12个月平均工资不封顶的待遇,都肯定是拿到了国家相关机构在经济性裁员方面的背书。有了他们同意,当然我就是N+1 你也得乖乖走人。没话说的。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91
第43楼tangtang0011
楼主你确定你update过目前篱笆平均的行情吗
我错了。就别纠结什么是篱笆水平了好吧。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92
劳动部门其实总体上还是保护劳动者的,外企是没办法只能守规矩的一群人其实我看到的案例里面,民营企业不说了,那个有时候做出来的事情不是常人理解的。比如过去看到过一个阿芙精油的前员工发的文章,说她和公司因为纠纷离职后,老板在她位置上弄了个类似灵牌的东西,把我吓一跳。这种无下限的节操的公司,我们就不谈论了吧。国企其实也蛮恶客的,别以为国企都是大锅饭,碰到裁员那才是真的清除异己,这也是为啥明知道买我们公司的很可能是一个大型国企,我们还要积极看机会了的原因。不过国企也有硬伤,就是你****去闹的话,民企外企都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国企一般会有压力要和你坐下来谈的。嘘,别说我说的哦。呵呵。刚说到备案就可以N+1的裁员,但实际操作中不是政府这块有人搞定,吃闭门羹可能性很大。因为经济性裁员还有很多附加条件,比如你要是外企,中国区业务不好裁员,但是美国业务还OK的,对不起,不批,因为你可以把员工挪到美国去上班的。比如你是撤掉一个BU,然后在这个公司名字下还有另外2个BU的,你要去报备经济性裁员,人家劳动局来一句,你可以在其他BU给人家安排一个岗位的,你不是昏过去?这也是为啥我们这些外企喜欢给多点钱你别跟我啰嗦收拾好走人的了的原因。要知道美国可不是这样的。我之前人事的一个L&D的VP最近就因为我说的那个事情被干掉了。据他说是跟他沟通好要他走人,回去连电脑都被格式化了。他还有很多私人资料都没了。要知道做培训的人这些都是以后安身立命的根本呀。哎。还是中国人性化一些。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93
在经济性裁员中,什么人最得意呢?三期妇女。因为外企是这样的,我决定真的要干掉你了,哪怕你是孕妇,我也要干掉你的。特别是整个BU被弄掉的时候是不会想着你是孕妇我就让你做到三期结束的。于是,在lz身边发生过好几期三期女性利用裁员成为第一桶金的事情。一个案例是lz部门曾经的head。外籍华裔,被裁员时候正在哺乳期。由于她在公司工龄很长,加上公司赔到她哺乳期结束,那是几十万一下子到账的。(06年的事情,那时候房价还没那么夸张,40-50w的赔偿很吓人了)。她拿到钱,就请我们团队吃了一顿饭,lz没去因为那时候我还没到这公司呢,我和她正好错开,但我的同事们都去了,人家吃饭时就说了,那好赔偿就去市中心买了首付。那时候市区比如静安寺房价还在2w以内,还没限购限贷,爽呀。这种事情只有外企做,国企民企不要想了。当然也有失败的案例,就是我们当年09年裁员宣布消息到最后一批人走有1年的时间,这其实是公司的人性化设计,毕竟事情涉及几千号人,给你比较长的准备期好过于立马走人。但是,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3个月后,穿防辐射服的ddp多了好多。食堂里一堆堆的。大家都蛮有法律意识的嘛!但是,我们那是关厂,不是裁减部分人员,那是结束后公司要注销的好不好。管你是不是三期,一旦公司的法律实体被注销,一律赔偿N+1还是按照劳动法来的。于是很多同事等到肚子已经蛮大了,知道这个消息,估计是有苦难言。这个也是给了哪些想钻法律空子的人一个警醒,虽然法律是保护劳动者的,但是当你动机不纯的时候,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突击怀孕却没有成功,一年后还拖着娃找工作,哎。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94
第53楼garciafoo
在统一的补偿前提下,被裁员工要求HR部门给一份比较好看的推荐信,在类似领英上也写一封推荐信,是不是基本上都能被接受?
你很聪明,说到了我之后要说的内容。就是裁员谈话中到底怎么谈。问企业要什么。这肯定是可以要的一个方面。但是给不给不一定。因为有的公司恰恰卡着这个做筹码,叫你不拿钱自己滚蛋。这事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干过。就是09年的时候,听到的时候把我恶心到了。我不知道是个案还是公司策略。不过从此对他们没啥好感。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95
第57楼秀水苑
已婚已育总归比已婚未育好找点。既然怎么都避不开被裁的命运,那还不如把生娃的任务早点完成。否则找到新工作,也不好意思马上怀孕的。
但是当时很多突击怀孕的想要的不止是这些。我们在后来和员工谈package的时候,很多人憧憬你赔到我哺乳期结束的,甚至有人为了这个钱和男友突击造人,急急忙忙领证的事情。我们看的哭笑不得。真是计划好的当然没问题。也是应该的。只能说人性很多时候是贪婪的。最后失望最大的也是这部分人。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96
裁员的暗示无论是公司经济性裁员裁员还是因为你业绩“有问题”而要被弄走,都是有迹可循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犯一个错误,即“怎么会轮到我?”其实,如果你足够仔细,你就会找到这些蛛丝马迹。比如偶第一次被裁员那个企业,早在07年就听说过要把我们关掉的消息。理由是税太高。外企当年在国内呼风唤雨很多时候是因为税收优惠,但是上海后来发展起来了,要搞什么金融中心,我们这种工厂肯定不在其列。虽然我们是高科技企业,虽然我们工厂的产品是当时全球所有工厂中质量最好的,但是涉及到成本,什么都有可能。07年经过辛苦的谈判,延了一下税收优惠,但是08年就怎么都说不延,后来我们财务跟我说,其实那时候我们就已经被放在要被关闭的工厂名单中了,08的经济危机只是催化剂而已。如果是你个人因为“业绩”问题可能被弄走,那就更明显了。为了让你的走不会影响团队,至少在你被约谈之前几个月,你的工作量就会下降,然后你就会处于闲死的境况。还有可能你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被老板否定,这些都是要你走的暗示。如果你不接领子,那么自然到时候PIP的时候你也不用那么惊讶了。既然都有暗示,自然你自己做好准备就是有必要的。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97
裁员中的众生态-主动申请(兴奋)型别以为人人都对裁员愁眉苦脸,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很兴奋的。他们有的人是工作了5年以上的基层员工,听说公司N+几的赔偿之后雀跃不已。的确,对他们来说可能有好几万的免税收入,何乐而不为。特别是如果他年纪不是很大,工资不是很高,下一份工作不是很难找的时候,他们对于裁员赔偿就更加积极了。这也没啥问题。人之常情。不过对他们的忠告是,不要把自己的这种兴奋甚至于喜悦太多的表露出来,因为大部分人会和她们的处境不大一样。特别是他们的上司,如果是涉及面比较广的裁员,可能上司和他们都会回家,但上司虽然工资高,得到的赔偿也高,但可能没那么容易找到下一份工作,这时候,你开心就惹人讨厌了。这时候比较好的做法就是有点同理心,即使心里很乐呵,还是低调一点。因为你的下一份工作,也往往需要你上司跟你说好话的,何必弄一个潜在看你不顺眼的出来呢?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98
第66楼MJ是偶像
介绍过来的人 连背调都不做 结果被发现简历作假 最后调查清楚原来帮bole里人关系很好 关系很好就可以啃客户
我错了。名字起错了。偶不是啦。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199
裁员中的众生态-不罢休型当一些人对于赔偿数钱偷着乐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人和公司不罢不休的搞。这往往起源于两种情况。一种是走不出“为什么是我”的心结。诚然,相当多公司批量裁员就是老板排除异己或者说弄走他看不顺眼的人的时候,如果你不会溜须拍马,如果你是一个自认为很正直,平时常常会直言不讳的人,即使你的业绩看起来没啥问题,也可能是清算的对象。那么有一些人就在这个心理中间走不出来了。于是做出了很多对他对公司都是双输的事情。比如过去“那个史上最牛大秘”,还有那个“史上最贵的清洁工”,都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我们看这些八卦的时候是挺乐呵的,可对当事人却没那么爽了。那个最贵的清洁工当时公司的HRM还曾是我同事,详细的告诉我们前前后后,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本来我看你不爽,你看我不爽,我拿钱走人挺正常的离职,最后变成大着肚子去扫厕所,何必呢?而且她是金融业的,圈子那么小,人人都知道她,对她下一份工作肯定没啥好处。再说,她也不缺钱,就是赌气,但最终结果受伤的肯定是员工自己。比如大秘时间中,我没记住大秘叫啥名字,倒记住了EMC,这不是存心给人家打广告吗?汗。对这些人来说,由于他们之纠结于“为什么要把我弄走”,会让本来顺畅的离职谈话变得无法进行下去,离职谈话无非是,你要我走,我跟你讨价环节一下,我们协商一致,最后签字走人。你要提条件就提,不合理我们可以say no,但是你跟我们说一定要经理给你个说法,对不起,这谈不下去了。而结局不外乎,一个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我就和你耗,大不了2N赔你,即使你通过仲裁,最后人家判定你恢复劳动关系,公司必须支付工资给你,你也浪费了年把的青春,你又不是要去做劳动法律师,这对你有啥好处呢?还有一种就是人家就让你留下来了,但是养着你不给你干活,工资不涨,能扣就扣,还随时盯着你是否按时上下班,午饭是不是出去超过规定时间,邮件有没有收发私人的事情,有没有看外网,手机是不是那时候发朋友圈,然后其他团队成员会自然孤立你,你要先过这种日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么你就干吧。反正我觉得意思不大。又不是40,50了,无所谓,我们都是30左右的人,还有大把时间要在工作上,今天每一天的工作都是为明天打基础。你这么耗着,浪费青春,实在是。。。。。。不评价了。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200
裁员中的众生态-钉子户心态型刚说的不罢休的人里面,还有一类人其实还有一种拆迁的心态,就是以为公司是个冤大头(特别是外企,因为过去真的有些外企做过冤大头),然后想着从公司拿越多的东西越好。要求离谱,超过了大家可以谈的界限。心态颇类似于拆迁中的钉子户。这样的人往往起源于前一种心态,就是因为想不通为啥选中了他,于是想着既然你对我不仁,我也对你不义,就是死要钱,然后当然不会理睬你了。而这类人中往往对于劳动法比前者谙熟更多,所以他们往往一开始都以为一旦仲裁,一旦我不是要你赔偿我封顶的2N而是要求你恢复劳动关系,你一定会退让。这个早10年,真的有不少人得逞的,但是现在外企通过一个个仲裁官司,也品出味道了。我同事老公是某个区的仲裁员,他说的代表很多仲裁员的想法。就是法律会支持你合理的要求。比如企业要裁员,如果给出的条件已经比法定的优惠不少,那么你再要求很多额外的利益,不容易被支持。因为劳动法不是用来保护这些人的,是保护弱者的。按照N+1封顶,你只能赔10w的,现在公司不跟你计较,要求20-30w的赔偿,你仲裁申请的话,人家在心理上会偏向公司一些。这个我自己有个直观感觉,是当年09年我被裁那年,那时候我孩子刚生好回来上班,就听到关厂消息。然后正好碰到自己去就业哪里领取生育津贴,就问了问再就业的老师怎么弄失业保险什么的,然后那个老师拿着我身份证一拉,就直接说“哦哟,你们工资老高的嘛,每个月都是封顶数缴纳社保的”。之后就爱理不理我了,我等了20分钟也没问出什么有价值信息,就回来了。这之后我就知道,其实人与人之间这种妒忌的情绪到处都有。那些老师虽然是公务员,但是收入也就那样,看到你个小年轻,社保那么多钱,心里不爽了,自然就不乐意了。那仲裁员很多来自于国企,人家收入真的也不见得很高。一方面,企业告诉他已经愿意出很优惠的价格让你走人,一方面你咄咄逼人,认准了“协商解除”的协商二字,狮子大开口,那么自然天平天然就会偏向企业了。这些人里面还有一些是从一些很奢侈的外企出来的人,这些外企都有过辉煌的时候,但现在不行了被收购了,邀请你们走了,或者接收你们的是一个民营企业,那么你那套外企的做派最好还是收起来。此一时彼一时,不是你过去过怎么舒服的日子,现在就该过怎样日子的,如果老师沉浸在过去的日子里,你就是给自己未来挖坑了。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201
裁员中的众生态-积极准备型这些人就是那些最早感悟到裁员暗示而开始积极准备的人。也是往往最后通过裁员实现很好发展的类型。虽然找工作有运气因素,但是充分准备的求职成功率远远高于临时抱佛脚的求职。这点曾做了10年招聘的lz可以明确告诉你。这些人在感觉到裁员可能时,就开始积极联系猎头,更新简历,和同事,前同事开始密切接触,参加一些专业会议,甚至直接发言,建立自己得“市场价值”。碰到合适的机会,不管是不是有赔偿拿,真的合适就走人。因为他们知道,当一个企业因为经营原因开始大幅度裁员,意味着这个企业在走下坡路,而能力挽狂澜把企业扭转的老大真的太少了,大部分大公司都在这个路上一路衰败下去,只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罢了。那么如果真是个好机会,就走。Lz身边有过好几例这样的案例。看他们的职业发展轨迹,都非常好。虽然那时候他们可能放弃了一大笔赔偿。有一个案例是我们当时一个部门经理,做EHS的经理英文好的不是一点点。这是非常难得的,这种人往往是要么找不到合适的下家,找得到的话就一定是让他坐地起价的那种。结果在公司10年的他,放弃了几十万的赔偿,提前去了一个知名的外企做EHS head,据说现在还在那里,而且高升了。那么我觉得这个人的决定还是非常正确的。毕竟他这种人,万一拿了赔偿却恰恰没有合适的机会,就可能会待业在家很久,而这种待业会大大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是未来求职的大敌。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202
走过裁员的心结,迎接可能更好的未来在变革管理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从不相信轮到自己,极度沮丧,到逐渐适应后重建信心,到迎接新生活的过程。变革管理来源于对于患绝症患者的观察。即使是肯定的了绝症的人,也有很多人最后平静地接受了这种变化,并积极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何况失业不会让你失去一切,在今天的中国,你还是肯定可以活下去的。所以,成功的走出裁员阴影就是成功管理好自己对于裁员这件事心理反应的过程。如果你过去没想过你会被裁员,那么在听说这个事情的时候也就说明这个事情不可能变化了,那么你要想想哪些是你还可以施加影响继而发生变化的地方。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203
管理的第一步是认清自己的市场价值,分析压力来源稍后会说说裁员谈话都是怎样的。先说说,我怎么认清自己的市场价值。除非你这次被裁以后再也不用工作,否则你一定会要找下一份工作。这时候你就变成了买方市场,人家愿不愿意offer你取决你你是不是有价值。我一般按照自己的职位,薪资,期望,资历,外貌,年龄等来衡量自己的是不是有市场价值。一般来说,如果你低于30岁,月薪在15K之内,还没有做到经理级别,但是属于比较资深的staff,下一份工作还是比较容易找的。因为这次的经济不好和08年很大区别,那时候是什么职位都没有,因为是一下子来的。大家都懵掉了。但是这次是钝刀子割肉,慢慢的不好,那么企业总还是零星有一些机会出来虽然少,也可能不太好,但你总还是有机会的。而如果你年过35岁,还是一线的专员,那么你要做好准备,下一份工作没那么容易找。因为年龄会成为你最大的敌人。而且因为你年纪大了,所以一般也不会很便宜,和目标公司的团队成员可能存在年龄差,这都是你的劣势。在期望方面,在你干得好好的时候人家要你走都会开比较高的涨薪幅度,但是轮到你自己积极找工作的时候,哪怕是你觉得有被裁危险找工作的时候,也要适当放低要求,你要始终相信,好的公司工作会与好的薪资相伴,所以真正合适你的工作比一个看起来高30%的薪水更重要。当然,避开可能会让你受到很大损失的时间段也很重要,这会让你心理上更好受一些。比如公司年底加薪,那么你11月走的话,即使对方公司给你30%的涨薪,其实也只有20%最多了,而如果算上你可能损失的年终奖什么,可能真涨不了多少钱。这样的话,把自己积极求职的时间往后挪一点,放到年后,哪怕对方公司只开给你10%的涨薪,你的心里就会好受多了。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204
而你的压力是什么也要分析一下。往往对于失业,比贷款压力更先到达的是“面子”的压力。Lz自己也经历过被裁,在没有找到下家之前,压力也是有的。Lz家其实真没有经济方面特别的压力,既没有房贷也没有车贷,孩子也小不花什么钱,当时我的压力就是那种“好歹在知名外企混了几年,最终却被裁员,以后出去多没面子”的心态作祟。现在回想是满幼稚的,当时还不想跟自己爸妈说自己被裁的事情,其实,如果那时候自己能多向周围朋友亲戚倾诉,说不定更快找到下家。除了面子压力,就是实际的经济压力了。现在,贷款几百万买房,在外企圈子里丝毫不奇怪,对风险极度厌恶的lz有时候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干,可人家贷款的人却有另一个想法。毕竟你问银行借钱,结果房价可期的涨幅,你的账面看起来涨幅更大。但是100万贷款30年的话也要6000多一个月,如果贷款300万,一个月就实打实的10000多的贷款必须还。那么对自己家中的资金做一些筹划,是让你压力减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减少不必要的开销也很重要。这中间,用于Networking的钱可不能被砍,之后会说到,大部分外企的人找到靠谱的下家其实靠的是圈子网络而不是猎头和网站投递。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稳定被动收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